『壹』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和惠陽區哪個地方富裕
整體上惠陽區比博羅縣要富裕,但是每個地方都有經濟實力強弱的地方,所以,要看你去哪裡。去博羅還是去博西片好一點,靠近東莞,去惠陽還是淡水一帶好。
『貳』 惠州博羅經濟窮嗎
石灣和圓洲在N年前開始都是博羅老大,經濟總量,城市建設, 人民生活水平等走在全縣前列.
『叄』 惠州的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三縣,哪個縣的經濟最發達
當然是博羅。博羅特產是龍華鎮山前村荔枝。還有被評為全國十大名山之一的羅浮山旅遊景點
『肆』 廣東惠州的經濟條件怎麼樣
你管惠州的經濟條件何用,最主要是自己的經濟條件
『伍』 惠州博羅 和惠州惠東哪個縣經濟比較發達惠東比較好
惠東
惠東縣屬珠江三角洲地區,地理區位優越,交通十分便利。縣城平山鎮距深圳市95公里,距惠州市38公里,距廣州市192公里。深汕高速公路及廣惠高速公路均穿境而過;海上運輸可直達閩、港、澳。國家級漁港港口港,有海關二類監管碼頭。距縣城15公里的惠州機場,可直航北京、杭州、無錫、徐州等大中城市。
機場:平潭機場(復航) 火車站:惠東火車站(在建) 地區生產總值:201.1億元人民幣(2008年) 面積:約3535平方公里 人口:常住人口73萬人(2008年)
另有惠東籍華僑和港澳台同胞18萬人
博羅
廣東省博羅縣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東江中下游北岸。東鄰惠州,南接深圳,西鄰廣州、東莞,毗鄰港澳,區位優越、交通發達。全縣總面積285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0萬,外來人口40萬。羅,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部,東江中下游北岸,轄區面積29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萬,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15萬人;東與惠州市區相接,南與東莞隔江相望,西連增城,北靠龍門、河源,毗鄰港澳,在半徑100公里范圍內有廣州、香港、深圳、惠州、東莞、河源等6座大中城市和惠州機場、深圳機場、廣州白雲機場以及大亞灣港口;是珠三角和穗港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京九鐵路經濟增長帶的咽喉地帶。
早在1994年已進入全國通信百強縣。博羅不斷整頓機關工作作風,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全縣對外資企業實行「一個窗口」收費制度,對外商的投資項目實行「一條龍」服務。可以說,博羅縣已構築了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投資環境。 扎實的經濟基礎。目前,博羅縣已有來自韓國、日本、加拿大、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家外資企業。在外資強有力的牽動下,博羅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工業方面,一批支柱產業和名牌產品得到培育,已形成了建材、制葯、紡織、化工、服裝、電子等30多個行業,擁有工業企業5000多家,電腦配件、電子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崛起;農業方面,已形成了一批優質糧、油料、水果、蔬菜、 博羅縣
水產、三鳥等外向型「三高」農業基地,有了一批有一定影響的農業龍頭企.。
2008年惠州縣區生產總值
·惠城區生產總值51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0%,人均GDP為42723元,比上年增長8.3%。
·惠陽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24.03億元,同比增長11.5%,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0元大關,達到22078元,增長9.1%。
·惠東縣201.1億元,比上年增長12.5%,人均GDP實現23800元,增長10.3%。
·博羅縣生產總值229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增幅居全市之首。
·龍門縣完成生產總值49.56億元,增長13.5%。人均GDP15125元,增長11.4%;
·大亞灣區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68.9億元,增長10.2%。
惠東不如博羅
『陸』 博羅縣經濟水平怎樣,是山區嗎在那外地人適應嗎
是山區的經濟水平一般般啊外地人可以適應的
『柒』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惠州博羅縣的情況
惠州市的gdp在廣東排行第7, 經濟狀況與江門差不多。而博羅縣在惠州的經濟是中等,博羅縣城的還可以的,人民生活都可以,人均收入有每月1800元,縣城有一個天天超市,很多商場,有一間kfc,有很多專賣店
『捌』 惠州市博羅縣和惠陽區淡水鎮哪個發達
淡水鎮屬於惠陽區,澳頭鎮屬於大亞灣區,大亞灣區及惠陽區屬於惠州市,但是,這兩個區不屬於惠州市內,惠州市內叫惠城區。
『玖』 博羅縣的經濟
博羅縣已有來自韓國、日本、加拿大、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家外資企業。在外資強有力的牽動下,博羅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一批支柱產業和名牌產品得到培育,已形成了建材、制葯、紡織、化工、服裝、電子等30多個行業,擁有工業企業5000多家,電腦配件、電子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崛起;農業方面,已形成了一批優質糧、油料、水果、蔬菜、水產、三鳥等外向型「三高」農業基地,有了一批有一定影響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總的看,博羅已經建立起外向型經濟為主導,貿、工、農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已成為一塊充滿活力和希望的熱土,成為充滿商機的風水寶地。廣闊的發展前景。在世紀的發展進程中,博羅將繼續努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外商的各項工作;將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全面深化對外商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檔次和水平。特別希望能與廣大商家在高科技產業、旅遊、「三高」農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資源開發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發展。
2012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00.28億元,增長13.7%,首次突破400億大關,實現「十七大」以來經濟總量翻一番。 改革開放後,博羅縣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積極引導廣大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廣「科技興農」,改進農業耕作技術,大搞多種經營,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至1989年,全縣農業生產力水平和商品農業發展迅速,農業商品率達56.9%,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得到全面發展,糧食總產量從1978年的25.9萬噸增至32.6萬噸,增長26%;農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1.98億元增至6.62億元,增長2.34倍(其中,種植業4.08億元,林業0.38億元,牧業1.51億元,副業0.39億元,漁業0.26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的134元增至987元,增長6.37倍。
進入90年代,博羅縣委縣政府把握發展機遇,抓住國家進一步對外開放,國內政治社會穩定等有利時機,充分發揮自身的地緣、人緣和資源優勢,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發展外向型農業,先後引進香港、台灣等地區和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投資商,及外縣的投資者,參與農業開發,興辦農業項目。同時,根據市場的變化和縣內實際,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兩水一牧一菜」為主的「三高」農業,扎實開展各類農業基地建設,實施「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戰略,大力推廣科學技術,致力於扶持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高標准、高質量地建設農業現代化綜合示範區。至2000年,全縣引進農業項目35宗,實際利用外資8.3億美元;糧食總產量增至33.94萬噸,比1978年增長31%;農業總產值31.91億元,比1978年增長15.1倍(其中,種植業16.65億元,林業1.23億元,牧業9.38億元,副業2.31億元,漁業2.34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3566元,比1978年增長25.6倍。
2000年,全縣農業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發展迅速,「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不斷擴展,建成一批優質糧、水果、水產、花卉、蔬菜、畜牧業和速生豐產林等「三高」農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博羅農業穩步向現代化農業邁進。
博羅縣現代農業建設邁出新步伐,建成一批現代農業基地,成功舉辦第四屆廣東(博羅)農業良種示範展示會暨優質農產品推介會,博羅縣被國家農業部評為農業科技示範縣和農業機械化示範縣。新增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8家,總數達41家;新增農業專業合作社27家,總數增至49家。航天育種試驗示範基地被評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工作有力推進。工業新型產業體系初成,鴻達工業園的LED項目陸續上馬建設,其中全面投產後年銷售額可達40億元的偉志電子項目主體工程竣工,聯合導達項目建成投產,LED產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面建成後年產值可達10億元的泰山石膏項目順利推進,新型材料產業建設邁出重要一步;惠州蓄能電站四台機組建成投產,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初見成效;以IT產業為主的龍溪富士康項目動工建設,為高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增添新力量。傳統產業不斷升級,紅牆化工、佳德威油漆、福和紙業等正籌備上市,總投資2億元的羅陽奧美特再生能源項目部分建成投產,園洲鎮榮獲「中國休閑服裝名鎮」稱號。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博羅貫徹落實黨的改革開放方針和政策,堅持「工業立縣」指導思想,實施「外向帶動」戰略,辦實業,打基礎,採取有力措施,引進外資興辦工業企業,「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補償貿易)和「三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企業蓬勃發展,逐步形成以外向型工業企業為重點,以鄉鎮工業企業為主體的工業生產體系。到1990年,全縣擁有工業企業4458家,其中,集體工業企業262家,國營工業企業53家,外資企業631家,個體工業企業3056家;涵蓋電力、電子、機械、機電、化工、紡織、毛紡、服裝、塑料、鞋類、印刷、造紙、制葯、製糖、食品加工、建材、陶瓷、五金製品、光學玻璃、燈飾、工藝玩具、冶煉、採掘等多種工業行業。
90年代後,繼續調整和優化工業產業結構,積極推進國有工業企業改革,不斷創新企業經營機制和體制,加快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步伐,相繼興建39個工業園(區),促使工業朝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加大招商引資、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力度,大力培植支柱產業和拓展產品市場,加強安全生產工作。依靠科技進步促進工業經濟發展,促使工業綜合技術水平、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產品品種不斷增加,全縣工業穩步快速發展,工業化進程加快,工業主導地位顯著增強。1999年7月,聯合銅箔(惠州)有限公司研究開發的18微米鍍鋅銅箔,通過國家鑒定,打破了日本、美國等國長達30年的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市場競爭力極強。是年11月,華通電腦(惠州)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結束了縣內沒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的歷史。到2000年,全縣擁有工業企業3402家,其中,國有工業企業59家(法人單位19家,產業活動單位40家),集體工業企業553家(其中規模以上23家),「三資」企業317家,其他工業企業247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全部國有企業和當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157家。涵蓋電子、機電、五金、印刷、服裝、紡織、醫葯、皮革、塑料、建材、化工、有色金屬冶煉、製糖、食品、飲料、竹木藤草加工等30多個工業行業。建材、制葯、製糖及農產品深加工等四大傳統支柱產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同時培育了電子、服裝、皮革、有色金屬冶煉等14個年產值超億元的工業支柱產業。形成以外商(含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為主體,國有、集體、民營、「三資」、混合型經濟等多元化發展的工業新格局。擁有200多個工業產品系列,比1978年增加150多種,培育了九天觀礦泉水,固力、羅浮山、華進牌水泥,中國黑糖,羅浮山百草油,車輪牌皮鞋,無齒帶鋸,東美牌涼果,精環烷酸,銅箔,銅面基板,多層線路板等一大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的名優新產品。 商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縣內商業開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發展多種經營方式,擴大企業和集體經濟的自主權,推行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企業實行承包、租賃;農副產品開放市場,摒棄統購統銷;職工工資福利與經營效益掛鉤;引進外資興辦實業等改革改制。全縣從事商業、服務業的人員,從1979年前的5650人增加到1990年的2.2萬人。至1990年,縣內社會商品零售總額躍升至4.56億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3.83倍,比1985年增長1.32倍。90年代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商品市場全面開放,市場競爭激烈,國有商業經營管理制度滯後,企業連年虧損,部分劣勢企業先後退出市場。個體私營商業占據市場主體地位。 投資貿易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博羅發揮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實施外向帶動戰略,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不斷擴大利用外資成果。1979~2000年間,引進利用外資項目2260宗,合同利用外資16.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4億美元,外貿出口27.6億美元。至2000年,有外資企業1000多家,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博西片各鄉鎮。外商投資涉及多個行業,以電子、五金、塑膠、服裝、鞋類、化工等行業較為突出。
隨著外資企業數量的逐年增多,來自外資企業的稅收逐年增加,外資企業工業總產值在全縣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也逐年提高。1990年,「三資」企業工業總產值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27.3%,2000年上升到86.6%。1998年,外資企業上繳各種稅收總額1474萬元,2000年上升到6644萬元,分別占當年全縣稅收總額的11.6%和24.2%。在外資企業的牽動下,縣內的工農業生產、個體和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工業經濟結構得到優化,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基本形成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貿、工、農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
2009年爭取中央投資重點項目18宗,總投資3.86億元。全年32宗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4.67億元,其中顯崗水庫、黃山洞水庫安全加固工程大力推進,銘盛、旭升等4座11萬伏輸變電站建成投產。全縣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8億美元,增長4.3%。新增民營企業543家,注冊資金7.83億元。與中信國安盟固利公司簽訂了共同建設新能源電動汽車項目框架協議,引進了總投資80億元的羅浮山橫河·長寧旅遊開發項目、投資20億元的保利項目、投資5億元的泰山石膏項目、投資2億元的茂碩電源項目、好時代掛車項目以及一批現代農業項目、旅遊項目和高科技項目。認真落實「家電下鄉」等鼓勵消費政策,積極組織參與「惠貨北上」等大型經貿活動,有力推動消費需求擴張。
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羅浮山創國家5A級景區工作全面展開,明豐旅遊度假、柏塘天堂山旅遊等項目初步建成,湯泉春天國際酒店投入使用,生態旅遊和農家樂迅速發展。全縣接待遊客304.27萬人次,增長32.2%;旅遊綜合收入5億元,增長51.5%。房地產銷售暢旺,商品房銷售面積50.52萬平方米、銷售額13.34億元,分別增長30%和39.9%。商貿物流繁榮活躍,縣城中心市場高標准完成改造並投入使用。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比上年增加1.7個百分點。
大膽探索各種有效融資方式推動建設,採取土地整理合作開發模式籌資整理北區土地和建設縣城北環一路。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示範工作在長寧、麻陂兩鎮推開。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新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3家,羅陽鎮被認定為「省技術創新專業鎮」。
據初步統計,2012年博羅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04億元,增長14.6%;旅遊接待人數613.59萬人次,增長18.2%,旅遊綜合收入15.89億元,增長43.2%;實際利用外資金額2.92億美元,增長16.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03億元,增長20%,實現超兩個「20」;稅收總額37.29億元,增長15.3%。此外,2012年1—11月,全縣外貿出口總額24.63億美金,增長30.3%,增幅居惠州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