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精彩回顧企業如何應對共享經濟

精彩回顧企業如何應對共享經濟

發布時間:2023-05-12 12:37:24

Ⅰ 共享經濟的利弊是什麼

利:

1、共享經濟的出現極大的豐富和方便了我們的個人生活。共享單車提供了出行的方便,共享充電寶解決了出門在外手機沒電的難題。

2、對於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公司來說,不僅可以通過參與共享經濟獲利,還可以通過共享經濟為自家產品引流。

3、共享經濟有利於社會環境的優化。共享單車在方便出行的同時也有助於環保,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擁堵的問題。

弊:

1、共享經濟的實現形式多通過「掃碼」完成。而這一過程中就存在著個人隱私泄露的安全隱患。

2、越來越多的企業、商家參與共享經濟只是為了做企業推廣,把共享經濟作襲橡為一種噱頭,浪費社會資源,違背了共享經濟整合社會資源的初衷。

(1)精彩回顧企業如何應對共享經濟擴展閱讀:

共享經濟制度完善:

對共享經濟的模型原理、運行機制、悄禪慶監管規范等都有了更為清晰成熟的認識。我們期待,未來人們能更加理性平和地審視共享經濟過去幾年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成長的煩惱」,能更加科學地規劃共享經濟未來成長的路徑。

加快完善共享經濟啟握發展所需的制度體系,攜手把共享經濟做大、做優,與傳統業態相得益彰,共同創造更多的社會福利,增進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

Ⅱ 如何讓共享經濟助力中國經濟發展

這一先進的經濟理念和傳統的經濟制度之間的症結該如何解開?在經濟總是快速前進的今天,我們又該如何讓共享經濟助力中國經濟發展?可以說,建設信用體系,完善市場,積極擁抱共享經濟,一個都不能少。不能僅僅因為它會打破傳統就對其避而不見,而是應該引導其價值走向。

政策積極擁抱

就像最初人們覺得互聯網不過是技術層面的東西一樣,現在人們對於共享經濟,更多的是認為這不過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或者是一種未來的概念。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朱俊生在接受《經濟》記者采訪時說,人們應該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共享經濟。那些對於共享經濟下傳統社會保障體制會失效的判斷,也應該換一種方式重新思考。

「這種新的經濟形態肯定和傳統的不太一樣,它其實是比較分散的業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僱傭關系,所以傳統的僱傭合同不一定適用於他們,我們不要用傳統的東西去套這個新的東西,那中間肯定會有偏差的。」在朱俊生看來,傳統的社會保險一開始出來的時候,它適合於工廠這種比較大規模的集中就業,其實在後來有一些非正規就業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大的沖擊。

「像Uber這個共享性的業態,它跟傳統意義上大家理解的那種社會保險不完全一樣,如果用傳統的思維方式理解這種關系,你可能認為它有問題,它違規,因為畢竟按照咱們的社會保險法是強制繳納的,但是如果你把它理解為個人之間的自願聯合,或者說個人和資本之間的自願聯合,它涉及的不是傳統的僱傭合同,所以也沒有必要歸屬為社會保障問題了,這樣的平台給我們帶來了客觀上的便利,打破了一些壟斷的東西,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事情。」朱俊生認為,對一些創新的東西都應該有足夠的包容,因為創新的東西有兩種可能性:第一,做好了它將來可能會引起一些商業模式的變革甚至包括生活方式的變革;第二,也可能是曇花一現,後來出現一些問題消亡了,那麼大家擔心的問題也都不復存在了。

朱俊生認為,現在比較重要的是要給予寬松的政策環境。「現在新的商業模式帶來了利益的重新分配,它打破了一些競爭利益的東西,當然大家會有反彈,各種監管部門試圖通過一些政策扼殺它,我覺得這是非常危險的。這個市場應該讓它自發地去發展,恢復競爭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創新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籌建負責人楊東對此也表示認同,他向《經濟》記者表示,「未來社會保障方面,他能共享就隨時都能獲得幫助,獲得眾籌眾幫,這本身就是一個保障,社會保障本身的作用、功能、價值在未來發生重構或者顛覆也未可知」。

法律嚴格管制

基於互聯網金融浪潮而起的共享經濟,之所以有很多不確定性,就在於互聯網金融本身的不確定性。只有給企業與消費者更多的保障,才能促進市場的正常發展,實現企業與消費者的共贏。而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便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地完善監管制度,靠強制手段單方面處罰企業,強制關停並非明智之舉。

完善法律體系,做好市場監管與宏觀調控尤為重要。在這方面,楊東認為,應該注意投資者權益人的保護,平台本身有監管的義務。「對於開車的和用車的,應該與平台的資質有一定的吻合,通過大數據監控那些不規范的車主,發現就應該及時地清除,給他信用降級,將他踢出這個市場,一旦發生問題隨時都能夠找到追究責任的相關方。」

一些嚴厲的管制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認識到共享經濟是未來的大趨勢、大方向,就應該出台一個監管政策或者相關法規,規范這種新的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避免無法可依的狀況。競爭不公平、失去應有的平衡反而會出現泛濫和一種非正常的、不健康的發展態勢。這既不利於行業的發展,又不利於對消費者或普通老百姓的保護。」楊東認為,面對共享經濟的發展趨勢,應及時出台相關監管措施,不能走極端,「現在不給它法律地位反而發展得很快,你沒法阻止它發展,還不如主動去監管,讓它和傳統行業光明正大地進行競爭」。

而共享經濟涉及的行業跨度很大,那麼在界定的過程中如何進行細致規范?楊東認為,這還是要看具體情況,根據不同行業制定不同的規則。

建設信用體系

國內公民信用體系建設仍在進行中,共享經濟領域的信用數據仍然較少。「信用度的問題在國內比較嚴重一點,大家缺乏溝通,政府間的數據也沒有做到大規模的鏈接。」貝波網創始人朱泓源說。

以太資本創始人兼CEO周子敬對此也表示認同,「由於尚缺少能快速建立信用機制的基礎條件,普及尚需更多時日」。

「其實陌生人交易的最大問題就是能否實名制。怎麼讓交易變得可追溯?後面必須有一套基於實名體系的交易方法。現在通過在線交易信息,以及電話號碼、身份證號和銀行卡信息的實名認證。」小豬短租CEO陳馳向記者表示,只有依託於現有的公民身份體系實現陌生人之間的閉環交易,才能逐漸打消安全交易。「央行已允許多家第三方民營徵信機構開展個人徵信業務,意味著未來基於實名身份,可以把每個人在社會不同場景下的信用記錄,如消費、出行、違章、貸款等匯集起來,這會產生更立體更可用的信用記錄。」在他看來,一旦這些成型,國內的陌生人社會信用機制問題會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決。這將有助於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成型。

現在的信用體系建設也需要圍繞著「互聯網+」進行,畢竟這已經是一個大數據迸發的時代。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誠信評價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工作委員會主任陳貴向《經濟》記者分析稱,「互聯網+」時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首先要重視市場機制。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互聯網+』行動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能移動為基礎的移動互聯時代,也為社會信用體系建立提供了新發展契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頂層設計,需要社會協同和市場機制綜合構建,信用包括經濟、社會、司法、政府公信諸多維度,信用也覆蓋法治與道德和精神文明諸多領域,需要定量也需要定性進行中和評價。」陳貴說,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協同發展是中國信用體系建立的有效路徑。

在他看來,發達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以市場為主導的「自下而上」的私人模式;一種是以歐洲大陸為代表的、以政府為主導的「自上而下」的國家模式。美國模式的優點是市場主導、法治先行、中介發達、行業自律,具有重法治、輕道德、效率高、風險大的體系特徵。歐洲模式的優點是政府主導、政令暢通、監管有力、透明度高,具有重監管、輕規制、效率低、公信差的體系特徵。

陳貴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徵信市場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為防範信用風險,擴大信用交易規模,有必要產生第三方徵信機構,收集交易過程中的各種信用信息,對外提供專業化的徵信服務。專業化的徵信機構在發展的過程中又促使商業主體基於信息應用加快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推動了商業信用進一步蓬勃發展。個人徵信業因信用卡、房地產和汽車按揭貸款等個人信貸消費而興起,企業徵信因上市、發債、信貸等資本市場擴大而興起。」

而市場聯防聯控機制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效手段。「構建失信懲戒機制有幾個必備的要件:一是政府和民間的徵信數據對徵信機構開放;二是由專業徵信機構投資,合法採集徵信數據,構築聯合徵信資料庫,並合法公開徵信調查結果;三是由政府倡導建立一個市場聯防機制,由具備監管功能的政府部門、各類授信主體參加,使失信主體不能取得任何方式的信用便利。」陳貴說,企業機構和個人相關信用數據和信息的依法公開、共享、採集、加工和使用必須有法可依,不能有效保護集體和個人的合法隱私,不能清晰界定公開與保護信息的合理界限,社會信用體系就會失去民意基礎和法律基礎,也會失去該體系的正義性和公平性。

只有在信用體系建設上下大功夫,共享經濟才有長足的發展空間。

Ⅲ 共享經濟模式下產品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

自2016年起,我國的共享經濟首次在國家信息中心信息研究部和中國互聯網協會共享經濟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下初露頭角。此後,共享,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新業態」。
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共享經濟。
簡單來說共享經濟就是由閑置的資源,整合的平台以及需求的人來構成。資源利用最大化就是共享經濟的魅力,盤活資源又可使大家受益,實現雙贏的局面。
以「共享單車」為例,並不是將社會上閑置的單車進行了共享,而是企業自己購買自行車投入市場,只是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了隨時租賃隨處歸還,因而廣受認可。加之這些運營企業收取了客戶的使用押金,而單車本身的購置價格不高,如此才能對沖「重資產運營」帶來的現金流壓力。
而「共享汽車」目前沒有大規模運營成功案例,則是與其押金數額難以對沖「重資產運營」帶來的現金流壓力直接相關,如若不是一些企業有國資背景,可能「共享汽車」已經哀鴻遍野。從跌落神壇的滴滴打車也可以看出,「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如果失去了其「將閑置資源利用」起來的能力,一旦資本的潮水退卻,立即就會陷入發展瓶頸。
如此對於中小型物業服務企業而言,以「共享經濟」思維創新社區運營商業模式,應瞄準社區的閑置資源和服務,而不是效仿「共享單車」通過購置資產來做「偽共享經濟」。對於盈利能力本來就偏弱的物業服務行業,一旦陷入「重資產模式」陷阱,企業的經營管理秩序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Ⅳ 共享經濟面臨哪些問題

主因是誠信缺失。
當社會上大量地表現出不講真話、不守信用、沒有信譽、弄虛作假等現象, 不論共享提供者或消費者都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從來沒有認真遵守過法例、規則,從來沒有真正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共享經濟只是空話!

Ⅳ 如何發展共享經濟

作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經濟以其「享用」而非「佔有」、「物盡其用」的特點,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盤活了社會閑置的資源,彰顯出了無與倫比的優勢。它一方面使資源的使用效率提升、使用價值放大,讓人們共享經濟紅利;另一方面它孕育著公平分享、公平誠信、節約環保等文明精神,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共享經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利器。
共享經濟是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的助推器。共享經濟的核心是盤活存量經濟,是對閑置資源的再利用。作為共享行業的一大代表,滴滴出行,尤其是順風車業務的開展就最大限度降低了司機空駛率,最大化節省司乘雙方資源與時間,為社會的資源配置創造了新模式。面對機動車激增後出現的停車難、停車貴的煩惱和部分停車位閑置的現狀,馮志東創辦了「共享停車」,緩和了兩者的矛盾;與此同時,在北京、廣州、杭州等多個城市,繼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之後,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等共享經濟新形態不斷涌現,推動了資源的綜利用。由此可見,共享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閑置經濟,其發展壯大打通了經濟的神經末梢,促進了社會資源最大化利用。
共享經濟是檢驗國民素質的放大鏡。當前共享經濟成為社會各行業內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其在促進經濟增長、方便群眾生活的同時,也全面暴露出了國民素質存在的問題。確實,共享單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共享經濟一直也在頻頻的爆出醜聞。如共享單車押金問題、損毀現象與單車亂放現象。毫不誇張地說,共享經濟如同一面放大鏡,無情地折射出了國民素質過去未曾顯現出的醜陋。但我們仍要清醒地認識到共享經濟不僅意味著資源的共享,更意味著文明的共擔,進一步破解共享經濟與國民素質的「悖論」,切莫讓國民素質成為制約共享經濟發展的短板。因此,「共享經濟」需要共享發展經濟需要多方保障,企業、群眾、保險機構等不可或缺。
共享經濟是倒逼政府職能轉變的催化劑。正如同濟大學特聘教授諸大建說,「當下我國分享經濟的確存在一些亂象,很多所謂共享只是虛有其表。但現在的共享經濟仍然處在嬰兒期,不宜用「偽共享」來否認共享經濟創新」。確實,在共享經濟面前,對於如何規范共享經濟的發展,為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困局,政府如果能更好發揮行政職能就尤為重要。可行的辦法是形成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合作治理的模式,通過政策法規、消費者參與、行業協會自律、三方數據平台委託等方式進行共同管理,真正讓共享經濟造福人類。
在共享經濟經歷了「井噴式」發展後,目前已進入一個拐點,面臨著重構調整的重任。正如李克強總理所提到:「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眾生活」。我們要順應經濟發展的潮流,以接納的姿態擁抱共享經濟,盤活社會閑置資源,激活經濟增長潛力,也要逐步提升國民素質。相信在共享經濟的助推之下,中國經濟必將如虎添翼,開啟一個令人振奮的新時代。

Ⅵ 共享經濟對於企業的影響有哪些

影響如下:

一、僱傭關系發生改變。在以往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相關人員會著重從內部管理入手,強化對於員工的管理與約束。但是,共享經濟的最大特徵便是依託於互聯網技術,這就使得枝纖知企業同員工之間的僱傭關系開始出豎源現了新的變化。

二、共享經濟的發展還為企業正常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帶來了額外的壓力,比如說企業需要交納的社會保險基數、員工的僱用數量等情況,都與以往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出現了許多的不同。

國家開放大學

前身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10年7月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辦好開放大學」,2010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將北京、上海、江蘇、廣東、雲南等五省市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確定為「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試點單位。

拉開了廣播電視大學戰略轉型的序幕。猛消2012年6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

Ⅶ 你如何看待共享現象

共享經濟並不局陪岩限於創業型公司。共享經濟的本質在於有效信者盤活存量資源,用好社會上的閑置資源,提供更好的蘆坦御供需匹配,從而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這種思維對於面臨激烈競爭與各種顛覆的傳統企業非常之寶貴。

Ⅷ 如何看待共享經濟

近年來,國家不斷出台相關政策,鼓勵發展共享經濟下的新型就業模式。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創造了大量新的就業崗位,還在改變著傳統的就業方式,創造了龐大的靈活就業機會,成為人們自主擇業和彈性就業的重要選擇,穩就業保民生作用逐步凸顯。

多項政策發布,鼓勵發展共享經濟下的就業新模式

近年來,國家不斷出台相關政策,鼓勵發展共享經濟下的新型就業模式。2017年1月,政府發布《「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規劃明確支持發展共享經濟下的新型就業模式。

2020年7月,發改委等13部門印發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共享住宿、文化旅遊等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生活消費新方式,培育線上高端品牌,鼓勵發展「共享住宿」首次寫入我國政府文件。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共享經濟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Ⅸ 如何理解"共享經濟"的機會與挑戰

——從O2O、On Demand與共享經濟所談起的

周航| 人文經濟學會理事、易到用車創始人

互聯網總是不斷催生眾多的「大詞」。O2O、On Demand、共享經濟,不一而足。這些「大詞」成為媒體爭相評論的行業噱頭,更成了資本爭寵「講故事」的根基。那天,紅杉的曉燕發起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共享經濟到底是要個性化,還是要效率」。我說討論之前,先釐清O2O、On Demand、共享經濟3者的區別,再討論「共享經濟」的問題。

O2O,顧名思義,是線上到線下的導流。它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線下商家如何從線上找用戶。過去線下服務企業主要依靠自然地理位置客流,廣告和品牌、口碑和用戶習慣形成的復購來「獲客」,現在O2O幫它們帶來了線上的客流。在這個領域,最典型的模式便是傳統意義上的「團購」。

其實On Demand是另一個概念。它更多的是滿足人們對快捷需求(效率)的服務。用車和「上門服務」都算是這個范疇。這種模式相較於傳統商業服務,首先它拋去了過去以產品和商家為起點的貨架模式,轉而完全以用戶需求為起點,通過智能匹配撮合來滿足用戶即要即得的服務體驗。當前市場上在用車之外,還衍生出了許多上門服務,上門家政、上門洗車、上門美甲…但是問題在於除了「用車」這樣對時效性要求極高的服務之外,大量的長尾生活服務對匹配速度和時效性要求並不高,反而對個性化選擇的要求更高。這可能是On Demand在用車以外沒有催生大公司的原因之一吧。

共享經濟最大特點則是個人利用閑置資源來提供服務。

談及「共享」,我想分別從供應端、消費端用戶體驗、平台商業模式這三點來談談。

1、供應端

就共享經濟而言,它的供應端毫無疑問是很個性的。因為其組織的是大量的、歸屬於個體的、閑置的資源,這些資源本身就各具特點、千差萬別。不同的資源自帶「個性化」屬性,呈現出的特點,本身就是非標准、不統一、不規范的,因此也很難從傳統意義上「被管理」。就像我們不能要求易到用車的平台上只有戴白手套、穿黑西服、開帕薩特的司機(但我們可以預期在帕薩特之外、還可以盡情體驗邁騰、Tesla、A6L、賓利、布加迪…)。由於互聯網具有非常廣泛的連接性,極大方便了組織供給資源,形成在雲端強大的「彈性地供給網路」。需求增加,刺激供給更多;而需求減弱時,供給就會自動變少。共享經濟的供給呈現出了十分明顯的「雲化經濟」的特徵。

2、消費端用戶體驗

消費端的用戶體驗在共享經濟中是一個很具挑戰的問題。前面我們提到,由於供給端是非標準的、彈性的、不規范的,所以想要在消費端提供標准、統一和可預期的用戶體驗,就變成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放在更大的時代背景下看待這個問題,大眾的審美和情趣早已被工業時代的標准深度教育過。我們的觀念及行為,會很自然傾向於一種「工業時代化」的邏輯——期待能得到標準的、統一的、可預期的服務。比如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麥當勞、如家都會提供始終如一的產品和服務(哪怕並不好),對工業時代這種更可靠,但近乎千篇一律、呆板、無個性的體驗,我們卻已經習以為常。當下,共享經濟對工業時代帶來的新挑戰,就像多年前工業時代對傳統農業與手工業時代的挑戰改造一樣。

工業時代前的產品和服務都是小規模手工操作的,只有少數有錢人可以得到更加精緻的、靈性的、具藝術性的產品或服務。工業時代標准可復制的生產模式,生產規模決定了成本能力,大規模生產又對規模化市場產生了更大的渴望,所以工業時代提供的是更加平權、一致化的大規模消費體驗,卻也讓用戶失去了按需定製的樂趣。整個社會的創造性被壓抑了,這里最典型的例子,是處於工業時代著名的「卓別林電影」,反映的大都是對工業時代千篇一律、呆板、泯滅個性的嘲諷和焦慮。

有了平等的關系,合理的平台機制使得陌生的人與人之間願意基於信任關系進行交易;供給者才能真正用心真誠的服務,反之用戶也會用包容的態度去理解和解決服務中的問題。

我相信,只有把平等、信任和包容的新文明建立倡導起來,讓充滿真誠、個性化和驚喜感成為共享文明的新體驗,才能推生「共享經濟」成為完全有別於傳統工業文明之外的嶄新時代。

3、平台商業模式

此外,平台的商業模式在共享經濟中也是一個極具挑戰的問題。首先,共享經濟與工業時代經濟相比,更象是一種「非正式經濟」。它更多的是個人為經營主體,而不是以公司為形態的經濟形式。而為了讓用戶接納非標準的服務,共享經濟的服務必須要比「正式的」服務更有價格優勢。只有這樣,用戶願意嘗試,才會「買賬」,也建立了一個機會,體驗到共享經濟有別於傳統經濟的全新特徵,從而獲得驚喜感,接受並推廣這樣的方式。所以「低價策略」是共享經濟從一種小眾、嘗鮮、針對年輕人和敏感人群的服務,擴散成普適的、大眾服務的基礎。價格低是共享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共享經濟企業快速走向規模化的第一級火箭。

而「低價策略」能否通過足夠的規模,在沒有補貼情況下,使低價成為常態?這是個不小的挑戰,相信很多企業也希望如此。當下,一些平台希望在壟斷之後掌握定價權,之後再提價,然而這個想法並不現實。因為它背離了共享經濟的基本原則特徵——就是讓便宜、低價成為常態。共享經濟在低價後會形成一定的規模,並通過規模攤銷和網路效應讓成本逐漸下降。但可能還沒有辦法將成本降到足夠低以維持長效的低價。這樣的結果就會導致「補貼無止境,葯不能停」。

因此,共享經濟仍需要其他形式的商業創新,以加持低價策略的實施,而「創新」還可以採取跨界合作的模式。在此過程中,共享經濟產品將自己的密度、規模和流量效應附加到其他的跨界產品或服務體驗上,利用價值轉移讓長期的低價更具可能性。如果能將規模效應和價值轉移結合得很好,長期的低價也就有了可能性保障;同時平台也可從跨界中獲得收入。尤其對於互聯網公司,本身就具有輕資產的特點。在企業有一定的規模效應、並保持穩定合理的商業收入結構時,成本也不會隨之擴張。企業可以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

講到成本,當前在行業中需要注意一些「偽共享經濟」形態。這些平台所提供的本質上只是在線服務,組織資源的方式仍依靠固定資產和B2C模式,但其卻將自己包裝成了新共享經濟。這樣的模式會使企業陷入怪圈——當它的資產越重、規模越大時,反而邊際效應越差。因為資產購置成本是固定的,並不具備「共享資源」彈性的特點。企業也無法保證每一項固定資產實時都是理想模型下的良性工作狀態,固定成本的服務密度也必然會有極其稀疏的時間段。供給與需求的增長並不是線性同步的關系,這樣很容易陷入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也因此,這些企業會逐步陷入規模越大、虧損越大的囹圄。更不必說他們的管理模式,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偽共享經濟」將員工像工業時代的流水線工人一樣強行的編制、管控,更將「服務」本身變成了一個工業化產品。這本身就違背了當前的時代性格與人性。

真正的共享,需要「去偽存真」。

共享經濟正在散發著魅力,同時也充滿了挑戰。這些魅力和挑戰尤其體現在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上。這也是一場永不停歇的旅程,需要共享經濟的創業者們更加勤奮、更加努力、更加智慧,用創新來解決。一起為更高效的社會資源配置,為更具溫暖的服務體驗,為真誠、信任、包容的社會狀態而努力,共同迎接共享經濟新的光明。

原刊於作者公號:不舉手就發言,歡迎關注

Ⅹ 共享經濟為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如今共享經濟背景下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挑戰有兩方面,一是僱傭關系發生改變。二是效益與利益權衡方面。

在以往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相關人員會著重從內部管理入手,強化對於員工的管理與約束。但是,共享經濟的最大特徵便是依託於互聯網技術,這就使得企業同員工之間的僱傭關系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在共享經濟背景下,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僱傭關系不再像以往那樣具有固定性,反而開始具有臨時性的特徵。

同時,共享經濟的發展還為企業正常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帶來了額外的壓力,比如說企業需要交納的社會保險基數、員工的僱用數量等情況,都與以往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出現了許多的不同。而且,在共享經濟背景下,企業還需要不斷健全能夠滿足法律規定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才能避免在共享經濟中面臨經營風險,保障企業與員工之間僱傭關系的穩定。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進步,也使得我國的一些企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企業進步的同時,也給我國的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共享經濟的發展對企業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造成了沖擊,同時也將效率和收益的抉擇擺上了檯面,成為各行企業與企業員工都要正視的難題。
共享經濟背景下,企業與員工之間固定的利益關系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員工再不用像以往那樣完全為企業貢獻才能獲得收益,使得企業與員工的利益逐漸脫節,雙方都在不斷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很有可能會導致企業與員工開始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利益沖突。再加上共享經濟背景下企業的薪酬、績效考核模式都逐漸顯得過時,難以滿足員工對於利益的更高需求,由此在工作的時候難以全身心投入,使得效率與利益的權衡成為了共享經濟背景下企業與員工之間互惠關系的影響因素。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促使社會經濟獲得更好的發展,特別是當出現共享經濟發展觀念之後,為我國企業發展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面對現階段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有必要進一步加強並優化自身經營方式與理念。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對企業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並且社會各界越來越注重人力資源管理。如何在共享經濟背景下有效提高人力資源管理質量、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是當前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在共享經濟背景下企業人力資源特徵基礎上分析了共享經濟背景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精彩回顧企業如何應對共享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不發工資去什麼部門反映 瀏覽:731
如何找到企業家的事業 瀏覽:271
智商低的人為什麼過得幸福 瀏覽:167
父母愛情衛國是什麼官 瀏覽:893
怎麼科學跑步健康 瀏覽:238
江山和事業指的是什麼 瀏覽:680
吐槽婚姻法的都是什麼人豆瓣 瀏覽:570
物流經濟地理的研究內容有哪些 瀏覽:754
民事經濟糾紛時效是多少 瀏覽:527
本科會計就業方向考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471
逆境怎麼寫故事 瀏覽:164
廣州事業單位人平工資是多少 瀏覽:789
敲兩下怎麼出現健康碼 瀏覽:49
慈溪事業單位哪個好 瀏覽:747
幸福路十三中升學率是多少 瀏覽:31
什麼是建設性的幸福 瀏覽:46
怎麼弄掉健康成長系統 瀏覽:156
生肖裡面哪些算美女 瀏覽:604
魔環講的是怎麼的故事 瀏覽:818
女人嫁給了愛情該怎麼辦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