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排隊經濟產業如何改進

排隊經濟產業如何改進

發布時間:2023-05-11 14:45:07

① 如何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大意義,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調動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推動重大技術突破,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二是加大財稅金融支持。按照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規劃,落實並完善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繼續安排專項資金,統籌推進20項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和應用示範工程。二是完善市場培育、應用與准入政策。支持擴大節能環保、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產品市場,繼續做好「三網融合」工作,加快建立重要產品技術標准體系,優化市場准入管理程序。三是加快突破新興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加大投入、依託企業、健全機制,整體推進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葯等領域技術研發,爭取掌握一批具有發展主導地位的關鍵核心技術。同時,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
二、加快企業技術改造
重點任務,一是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先進技術產業化應用。二是加快推廣應用先進製造系統、智能製造設備及大型成套技術裝備。支持重點企業瞄準世界前沿技術,加快裝備升級改造,推動關鍵領域的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三是加快推廣國內外先進節能、節水、節材技術和工藝,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成熟適用清潔生產技術普及率。四是著力推進精益製造,改進工藝流程,提高製造水平。五是深化信息技術應用,加快推廣應用現代生產管理系統等關鍵共性技術,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三、鼓勵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並重組
總的要求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規模效益顯著的行業為重點,堅持市場化運作,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推動重點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一是堅持市場化運作,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遵循經濟規律和市場准則,尊重企業意願,由企業通過平等協商,自願自主地開展兼並重組。二是完善政策措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完善相關行業規劃和政策措施,努力營造有利於企業兼並重組的政策環境。完善企業兼並重組服務管理體系,努力消除制約企業兼並重組的體制機制障礙,規范行政行為。三是推動體制創新,加快轉型升級。支持企業通過兼並重組完善治理結構,增強技術優勢,開展管理創新,加強品牌建設,淘汰落後產能,培育國際競爭力,推進轉型升級。四是實行分類指導,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結合行業自身特點和企業實際情況實行分類指導,促進各種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形成結構合理、有效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格局。五是加強統籌兼顧,維護企業、社會和諧穩定。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兼顧國家、地方、企業和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債權人、債務人和企業職工等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社會和諧穩定。
四、進一步發展壯大服務業
要立足我國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重點,引導資源要素合理集聚,構建結構優化、水平先進、開放共贏、優勢互補的服務業發展格局。一是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圍繞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和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中、高端發展,深化產業融合,細化專業分工,增強服務功能,提高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我國產業綜合競爭力。二是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豐富服務供給,完善服務標准,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在鞏固傳統業態基礎上,積極拓展新型服務領域,不斷培育形成服務業新的增長點。從促進消費升級出發,不斷創造新的消費需求,特別是要把基於寬頻和無線的信息消費作為新一輪擴大消費需求的重點領域,積極培育發展電子商務、網路文化、數字家庭等新興消費熱點。三是以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業現代化、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重點,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協同推進城鎮化和農村發展,積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進入,推動農村服務業水平盡快上一個新台階。四是緊扣海洋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和要求,加強陸海統籌,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層次和水平。五是統籌國內服務業發展和對外開放,加快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推動有條件的服務業企業「走出去」,完善更加適應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有效防範風險,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參與服務貿易規則制定,深入推進與港澳台地區服務業合作,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服務業國際合作與競爭。五是大力推進服務業各項改革,著力破除制約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爭取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創新政策支持,進一步研究制定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務業市場監管體系,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五、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
小型微型企業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與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一,要進一步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重點抓好四件事:一是建立財政支持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要進一步落實好國發14號文件「資金總規模要逐年增加」的政策,繼續加大力度,建立資金總規模穩定增長的機制。二是要抓緊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設立工作。加快出台基金設立、管理、運作等相關文件,讓基金盡快發揮作用。三是要進一步研究稅收政策。突出扶持科技型、創業型和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的發展,形成系統完備、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體系。四是要繼續清理整頓涉及小微企業的不合理負擔。繼續減免部分涉企收費,規范具有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性收費。
第二,要進一步推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精神,研究建立小微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徵集與評價體系,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強信貸產品創新。要加大政策引導小微企業創業(風險)投資發展的力度,切實降低融資成本,多方位滿足小微企業金融需求。
第三,要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大力轉變中小企業發展方式,堅持「專精特新」,鼓勵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道路;堅持集群發展,積極發展專業化產業集群,提高中小企業集聚度,提高與大型企業的協作配套水平;堅持轉型升級,支持中小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以及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堅持加強管理,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加強基礎管理,推進企業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大力提升中小企業管理水平。第四,大力推進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建立和完善為小型微型企業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實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建設工程,調動和優化配置服務資源,增強政策咨詢、創業創新、知識產權、投資融資、管理診斷、檢驗檢測、人才培訓、市場開拓、財務指導、信息化服務等各類服務功能,重點為小型微型企業提供質優價惠的服務。

② 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優化產業結構是新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國際看,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產業競爭異常激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戰略,試圖在新的技術平台上提升製造業和發展新興產業,繼續以核心技術和專業服務牢牢掌控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對我國提升產業層次、發展先進製造業形成巨大壓力;新興市場國家也在加快產業升級,一些發展中國家利用其低成本優勢,加緊與我國在傳統國際市場展開競爭,我們面臨著發達國家搶占戰略制高點和發展中國家搶占傳統市場的雙重壓力。從國內看,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傳統發展模式面臨諸多調整。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發展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勞動力、土地、燃料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升,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趨強化,對優化產業結構形成了倒逼機制。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不到位,不僅影響短期穩增長促轉型目標的實現,還將嚴重製約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優化產業結構是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要通過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改變產品附加值低、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狀況,提升產業整體素質。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產業發展模式向綠色低碳、清潔安全轉變。統籌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打造新優勢,增強我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

(三)優化產業結構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要著力點

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努力實現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動力,創新品種、提升質量、創建品牌、改善服務,努力向消費者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引領創造新的消費需求,擴大消費市場。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促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依託,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和農業現代化。

③ 如何做好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一、增強產業結構調整緊迫感
我國一直十分重視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問題,在不放鬆農業基礎的同時,大力促進工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從重視調整農、輕、重比例關系,到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向優化升級的方虛賣向發展。但也要看到,我國的產業結構仍存在著不盡合理的地方。特別是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下,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更加凸顯,部分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甚至在有的新興產業領域也存在「一哄而上」的現象。如果不及時有效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不僅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會為未來整個產業的有序發展設置障礙。
客觀地說,產業結構不合理,特別是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並不是今天才有的現象,也不是我們今天才遇到的新問題。在改革開放的這30多年中,我國一直都十分重視產業結構的調整,幾乎在不同的時期特別是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產業結構調整任務。
毫無疑問,造成目前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信息不對稱方面的因素,比如,當企業看到未來的市場需求較好而進行投資時,從某一個企業的角度看也許是合理的、可行的,但是由於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就有可能造成多個企業投資產生差蔽逗的生產能力超過未來市場的需求。當然也與我國的土地市場、資源市場、資本市場等生產要素市場發育尚不健全、定價機制不盡合理等密切相關。
正因為產業結構不合理的成因異常復雜,所以調整起來的難度就很大,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就十分艱巨。比如,對於一些過剩產能的淘汰,可能會涉及到地方財政收入、職工安置、企業轉產、債務化解等多方面的問題,因此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淘汰退出機制,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從這個意義上可以並此說,我國產業結構調整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堅戰。
二、順應產業結構調整新趨勢
根據我國目前經濟的實際發展階段、資源和環境約束條件、社會進步程度,特別是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將呈現一種新的趨勢,那就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驅動力,以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製造業為發展的兩個車輪,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主要依據有以下幾方面。其一,雖然我國進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重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於輕工業和服務業,但是無論產業結構以重工業為主,還是以輕工業、服務業為主,將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高效率的集約化的經濟發展方式都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所在,而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必須提高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滲透程度,利用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從長期來看,這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主要動力。其二,經濟發展史和工業化理論表明,良好的產業結構應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因此,我國工業化發展必須同時兼顧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其三,傳統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都面臨調整、改造和升級的繁重任務,利用技術進步和高新技術等手段是推動傳統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製造業和服務業競爭力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必須立足於對傳統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的改造與升級,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這也是提高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要實現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目前關鍵是以技術進步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和勞動生產率高的現代服務業,使之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優化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同時,還要利用高新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和現代科技成果推動現代製造業的發展,全面提高製造業的經濟效益和產業競爭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使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制度在現代服務企業和現代製造企業中廣泛運用,從而使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製造業成為生產率得到迅速提高、管理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勞動者素質和產業國際競爭力得到迅速增強的現代新興產業部門。基於此,有必要針對不同的產業選擇不同的著力點,對於傳統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如農業、紡織、輕工、生產生活服務業等,應著眼於提升技術含量,形成特色工藝和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對於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裝備製造業,則要通過政策引導,支持自主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對於有利於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性產業,如航空航天、生物技術、高性能計算機晶元、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產業,不僅要加強政策引導,甚至需要財政直接投入,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
三、多舉措推動結構優化升級
第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重工業輕服務業的思維方式,仍是制約和限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的主要思想根源。面對我國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依靠加大物質資源投入發展經濟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明顯不能適應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而需要建立一種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第二,積極推進傳統服務業的轉型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大力發展作為商品生產中間投入和中間需求的生產性服務業,充分發揮其產業帶動能力強、輻射面廣的作用。要重點發展以信息、科技、金融、會計、咨詢、法律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整體水準。要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例如需求潛力大的物業管理、旅遊、社區服務、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在充分競爭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技術和現代經營方式,優化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經營效率。還要優化企業組織結構,依託有競爭力的企業,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資主體的大公司和大集團,促進企業聯合重組,實行網路化、品牌化經營。這里有必要強調的是,發展服務業與推進工業化非但不矛盾,而且能夠在更高程度上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因為一方面,隨著產業內部專業化分工的深化,工業越來越依賴於服務業發展的規模和發展的程度;另一方面,信息化是提升工業科技含量、帶動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業務流程再造、組織制度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而且,從產業關聯角度來看,工業的發展對服務業提出了日益增強的個性化需求,工業決定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規模和產品結構;工業作為服務業的中間產品和投入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服務業所需的基礎設施、消費品以及生產資料等基本上由工業提供。比如,從產業鏈構成來看,產業競爭力越來越依賴於設計策劃、技術研發、物流等商務服務業的支撐;單純靠擴大加工規模降低成本的空間已經不大,所以未來工業競爭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服務業的發展。因此,通過發展服務業與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有機結合,能夠大力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一是努力創造和維護有利於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企業遵循市場機制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積極推進全國統一市場體系的建立,通過深化改革,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封鎖,規避產業結構趨同,構建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三是健全企業市場退出機制,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使各地根據比較利益原則發揮地區優勢,從而避免各地區在同一產業上進行低水平重復和競爭。
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通過制定嚴格的產業投資環境標准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從而在環境保護和產業結構優化兩個目標之間實現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與此同時,還應通過財政和稅收等手段來引導投資方向和促進投資結構優化,進而發揮其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信號和導向作用。

④ 改善我國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建議或措施

需求是由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G,和凈出口NX組成,只要提高其中任何部分,短期有效需求都會增加,但在中國私人投資永降息的方式並不特別奏效,因此歷來中國都是靠政府支出(基礎設施或者大的工程建設)和凈出口來維持的,但在如今危機情況下,NX比往常有很大程度的萎縮,因此要解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應該靠個人和家庭消費和投資來支撐,因為這兩部分佔總需求的絕大部分,因此中國現在才有了「電氣下鄉」,「消費補貼」等適時政策就是要拉動消費需求。
由上可知,要治理有效需求不足,不僅要調整產業結構,做好社會總體結構上的銜接,通過產業結構的升級創造中間需求,而且要在經濟政策上作相應的改進,從而提高需求的轉化程度,以求標本兼治。
1、結構性思路
從長遠來看,激活有效需求既要從調整產品結構入手,促進產銷銜接,支持可能成為下一輪消費熱點的住房、交通和信息等產業的發展,還要促進產業結構的轉換和升級,積極開發和創造中間需求。由此:
(1)在產業結構方面,要有明確的產業導向和產業發展戰略,特別是要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並把教育作為一個特殊的產業加以扶持,以促進產業結構轉換,提高產業政策的預見性和前瞻性,並以此指導投資政策。
(2)在貨幣政策方面,在中、長期內要實行微調和預調相結合的中性貨幣政策,以便為結構調整創造一個長期穩定的金融環境。其中,微調的關鍵在於加強對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抑制貨幣的投機需求,使現有的貨幣存量盡量起到刺激有效需求和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的作用。預調則側重於把握貨幣政策傳導時滯的變動,防止貨幣供應一時性的突減。
2、政策性措施
作為短期性措施,各項經濟政策之間應協同配套,促進需求轉化程度的提高。
(1)在財政政策方面,總的思路是促進收入向消費的轉化,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器」功能。為此,一要增加對貧困、落後地區和低收入層層的轉移支付,這些居民的高消費傾向能使其收入的增加立竿見影地增加消費需求;二是增加財政對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和貼息支出;三要調整稅收結構,通過適應減稅和「費改稅」方式降低企業稅負,並加強對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力度;四是適當增加國債發行,滿足財政擴大支出的需要,實現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配置的實際效果。
(2)在貨幣政策方面,盡管中性幣政策是中、長期的運作思路,但是,為了遏止通縮預期對有效需求的抑製作用,還得在短期內先作暫時性的適度松動,以使物價回復正常水平。可供選擇的措施主要有: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增加再貸款發放或減少其回收,降低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降低中央銀行存、貸款利率,在公開市場上買入國債和擴大再貼現的規模等。
(3)在信貸政策方面,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下放信貸發放權,對於有市場、有效益的貸款項目,要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對於自有資金到位並具有可行性的投資項目,也要給予信貸支持。
(4)在分配政策方面,一方面,通過開征遺產稅,提高稅率和加大稅收征管力度等手段限制高收入居民收入的過快增長。另一方面,通過扶貧和救濟支出,適當提高補助水平,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促進社會消費總水平的提高。
(5)在投資政策方面,對投資重點的確定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實施要堅持這樣三個原則:一是有利於提高需求的轉化程度和擴大即期有效需求;二要在短期內不增加或盡量少增加供給;三是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由此判斷,當前應把投資重點放在基礎建設、研究與開發投資、教育投資以及設備更新與改造上。
(6)在消費政策方面,應立即取消對某些消費品,如電力、汽車等所規定的各種限制性措施。
(7)在外經貿政策方面,通過提高退稅率、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放寬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限制和對外商投資進口設備給予減、免稅優惠等措施來降抵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的不利影響。
(8)大力開拓農村消費品市場。一是切實做好「治亂減負」工作,堅決制止不合理的收費、提留、攤派和集資,確保農民收入的穩步增加,這是開拓農村市場的前提;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家用電器等工業品的消費創造良好的環境;三是加快商品流通體制的改革,鼓勵工業品「上山下鄉」,滿足農村市場的消費需求。

⑤ 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怎麼調整、產業怎麼升級

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應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擴大內需消費,有利於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自主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製造業占第二產業的80%以上,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因而製造業的優化升級——信息化,就成為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環節;新能源的發展可以改善和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09年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把結構調整和加快發展方式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和地區結構,努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

具體措施:一、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高耗能。二、擺脫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多元化模式發展。 三、擴大內需消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製造業優化升級,由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換。

⑥ 如何提升產業增強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突破

一、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產業集聚區是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載體。堅持科學規劃、提升功能,完善集聚機制、積累機制、服務機制和激勵機制,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創新平台等保障能力,促進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和功能集合構建。堅持因地制宜,堅持一切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項目調優經濟結構,以項目增強發展後勁,以項目壯大資源優勢。二、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強化新型城鎮化引領,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抓住全面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城鄉統籌,實現互動發展,既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的重要保障。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統籌城鄉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為切入點,著力推進「產業向集聚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集約經營集中」,努力走出一條全面開放、城鄉統籌、經濟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三、大力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以重點項目、龍頭企業、特色園區建設為抓手,以改善政策和體制環境為保障,做大做強戰略支撐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大力發展旅遊業,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積極發展物聯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信息產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四、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整合文化資源,完善產業鏈條,培育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加快擴張規模和提升層次,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做大做強廣播影視、出版傳媒等優勢產業,推動廣播影視集團化經營。重視文化經濟,扶持文化企業,加快文化產業集聚區和文化園區建設。深入挖掘和弘揚中原文化深厚底蘊,發揮文化遺產豐富的優勢,積極打造伏羲文化、姓氏文化、老子文化等知名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根親文化影響力。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理念,健全社會管理體系,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城市社區和農村村級組織建設,提高管理轄區的能力。加強社會組織建設,推動經濟類、公益慈善類和社區社會組織優先發展,加強對新經濟組織、互聯網虛擬社會的管理引導。適時出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實施項目化管理,推進全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六、創新工作落實機制。要著力抓好「三力」,即增強凝聚力,保證執行力,提高創造力。要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必須注重機制建設,把握謀劃設計、責任分工、推進實施、動態評估、信息反饋等各個環節,建立無縫對接、系統完整、運轉協調的落實機制,不斷提升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建立健全工作責任、信息傳遞反饋、行政效能監察、督查等機制,促使各級、各部門動起來、緊起來、嚴起來,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大力倡導問題在一線發現、矛盾在一線解決、經驗在一線產生的一線工作法。積極推行縣委權力公開、黨務公開、政務公開「三公開」工作,切實把風氣搞正、把工作做實。要進一步完善獎懲機制,健全領導幹部問責制,重點解決落實不力的問題。

⑦ 如何優化本地區的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

方法有很多,但是目的基本上都是為了加快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一般來說,地區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優化方法有:
第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引入和支持高新企業,充分發揮信息科技產業優勢,推動工業化合信息化高效融合,淘汰優化落後產業,全面提升企業投入產出比。
第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主導產業的帶動力量。選取區域主導產業或特色產業,形成區域經濟發展龍頭,帶動周邊配套和衍生產業快速發展,提升區域整體經濟水平。
第三,制定合理的區域產業發展政策。使區域產業結構合理化。利用政策引導推動區域產業布局,從而加強區域經濟結構調整。例如以「園區化承載、集群化發展」方式建成工業園區,提供政策扶植,建成經濟增量明顯的產業群。
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如有幫助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排隊經濟產業如何改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湟中大通經濟發展哪個好 瀏覽:938
我終於知道什麼叫愛情了 瀏覽:166
了解天文地理經濟看哪裡 瀏覽:408
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如何申請補貼 瀏覽:442
美發屬於什麼事業單位 瀏覽:755
多看多讀英語小故事怎麼說 瀏覽:135
如何追求幸福的階梯 瀏覽:302
美女猩叫什麼 瀏覽:370
江蘇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536
故事馬丁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300
想做老年健康管理師怎麼找工作 瀏覽:141
隱瞞孩子健康異常該怎麼處理 瀏覽:86
葯王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129
摩羯座和天秤座的愛情是什麼樣子 瀏覽:197
天津西站到空港經濟區坐地鐵怎麼走 瀏覽:615
小朋友講個故事在哪裡可以聽 瀏覽:239
鐵嶺幸福里是哪個區 瀏覽:576
古代用什麼樹來代替愛情 瀏覽:283
經濟安全有哪些安全威脅 瀏覽:263
哪個字代表幸福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