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海經濟發展的狀況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開發中的新進展和主要成效
西部大開發戰略是2000年初開始啟動的,但實際上是在「九五」時期的1998年,我國經濟應對普遍性供大於求為特徵的通貨緊縮趨勢下,中國開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政府以大規模的基礎設施為核心,拉動經濟增長。按照西部大開發的基本戰略設想,「十五」初期,西部的投入重點仍是完善基礎設施,以農村農電水利、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建設為核心。在城市以交通樞紐,周邊高等級公路以及通信設施建設為核心。現在西部的基礎設施條件已經有了清晰可見的變化。
目前「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和光纜通訊等信息化的建設以及水利資源大規模的開發,鐵路、機場、高等級公路建設和一系列環保項目的上馬已經進入大規模投入高潮,政策的效用開始顯現,投資逐年增長,比東中部地區分別高出6和3個百分點。
城市化發展的「集聚效應」明顯加快。在我國實施的城市化進程中,西部地區普遍出現了以新城區建設和城市改造中心外移為特徵的城市規模擴張建設,城市化發展趨勢具有明顯的資源集聚特點,不僅基礎設施投入呈現出向城市集中,而且新興產業也向城市集中。
西部產業結構正處於轉換而變動階段,優勢產業正在成長,各省區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從目前實際發展態勢來看,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產業,外部競爭少,市場前景廣,且市場需求具有持續性。如有特色的綠色畜牧農產品、稀有的礦產品及天然氣水電、特殊自然地貌、民族風情的旅遊業。這些資源的規模前景區外是無法競爭的。二是具有區域性壟斷市場資源產業,由於地域遼闊特點,為其滿足特定市場需求的一些產業提供了存在和發展的空間。如西部的鋼鐵、水泥、建材等產業,由於運距使外部競爭者很難參與到某一區內競爭中來。同時區域內的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產生的大規模需求為這種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提供了長期的發展基礎和本地性的區域壟斷優勢。這些都將成為西部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二、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西部發展不平衡。
首先是自然稟賦和發展歷史階段的投資不平衡。在自然稟賦不平衡中,西南各省區域水資源極其豐富而土地資源利用少。西北各省區一些地方的經濟發展最大的障礙就是水資源嚴重匱乏。二是體制資源配置不平衡。如西部廣大農村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城市經濟、工業發展相脫離,地區城鄉之間差距很大。三是歷史投資發展的基礎不平衡。如內蒙的鋼鐵、煉鋁、軍工、陝西的棉紡、甘肅的石化、軍工、有色金屬、棉毛紡、都是「一五」和「二五」計劃時期發展起來的。陝西、四川、貴州等省的電子、航空、汽車製造、家電都是「三線建設」時期而投資的。而青海、寧夏、雲南、廣西等地在那時幾乎沒有過戰略性的投資。雖然這些工業的生產能力在過去的一些年內經過多次擴張改造,但根本的技術工藝未脫離國際上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按照固定資產折舊壽命,企業經濟壽命已經完結。因此還存在著技術改造、產品更新的更大的投資問題和面對國內外市場激烈競爭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2.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和人才資源利用問題。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要素,而西部地區由於地域遼闊,人口居住分散,民族眾多,教育機會不平等。成人文盲率高,成人文盲率與人均GDP水平呈負相關系,特別是廣大貧困山區,人的科技知識文化素質太低,是貧困地區難以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近年來由於地、縣、鄉財政分灶吃飯,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在機構改革中,由於沒有財政轉移支付,許多基礎教育中的中小學縮減,許多偏遠居住人口的孩子不能得到完全義務教育,這將是影響西部農村未來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同時在西部許多老工業基地中,由於效益差、條件差、加之各級政府部門對落實人才的實質性問題重視不夠,留不住已有的人才,更談不上吸引外部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工業中的技術改造與創新還存著許多的問題。
3.以人為本的社會全面發展問題。
社會發展是指人類在生產能力增長的基礎上,基本消除貧困實現充分就業,享受更好的衛生保健、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健康的精神生活,更好的工作環境。一切經濟發展都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條件,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而西部地區發展和貧困問題,人均差距較大。目前尚存在的農村貧困人口多集中在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的西部偏遠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同時在經濟欠發達的區域中的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和生態環境及人均居住條件、飲水問題的生存條件比較困難。
三、對未來發展中要解決和研究的問題
西部的發展關繫到國家的根本利益和發展戰略目標的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問題,是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需要。因此在開發中要和國家的總體發展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在開發中不但要分階段進行,更要注重研究在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以及未來的戰略問題。
1.各省區要認真研究自身的特點,發揮優勢,消減劣勢。
西部的自然資源優勢是不平衡的,只有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才能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西部現處在工業化的初始階段,工業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個百分點。而工業產值僅佔全國的1/10。西部地區的主要工業大多數都是圍繞其自然資源優勢逐步發展起來的,這種資源導向性的產業,在工業初期階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但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推進,特別是知識經濟已現端倪的現代經濟時代,自然資源和一般勞動力資源相對下降,其局限性也越來越明顯,而技術、管理、信息、專利、品牌、網路環境等後天獲得性資源和創新人才的作用漸顯其重要性。因此西部地區在工業發展中應培養和創造企業競爭優勢,要改變過去那種對當地資源高度依賴的狀況,從資源導向型逐步轉變為市場導向型戰略,注重人才培育和引進。在企業投資中,加強技術開發,強化管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2.加快西部人才戰略的研究與開發。
在西部地區勞動力素質偏低,科技創新能力不高,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競爭力的重要瓶頸。在西部開發中要重新審視和謀劃教育培訓的發展與人力資源的開發,把潛在優勢變為巨大的現實優勢。從世界經濟發展的先例來看,在世界發展史上曾經先後三次出現後進國家追趕先行國家發展的成功範例。如美國趕超英國,日本趕超美國,韓國追趕西歐國家,這些國家的發展不僅是人均GDP的高速增長,更主要的是人力資源的加速積累。因此西部大開發必須確立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並把人才的培養目標從滿足傳統工業化需求向滿足新型工業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求轉變。實行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從學歷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提高他們的生產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在人才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的各級政府應加快多層次培訓和建立促進優秀人才到西部基層和艱苦地方工作的政策機制。要尊重知識,鼓勵創新,實行公平競爭,完善激勵制度,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創造應用人才的良好環境。
3.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
貧困是許多社會問題產生的重要根源,而沒有就業機會或就業不充分又是貧困的主要根源。加快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西部地區,廣大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還存在著脫貧問題。而過去在「一五」、「二五」、和「三線」期建設的企業以及城鎮居民貧困問題仍比較突出。因此政府要盡快改善欠發達地區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國家要採取財政轉移支付手段,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環境保護等建設。積極實施以工代賑,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就業、改善其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其自身發展能力。政府要改善落後地區軟硬投資環境,為落後地區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創造有利條件,緩解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縮小地區居民生活福利差距,特別是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生活福利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4.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西部大開發是政府的政策行為,而發展的手段要遵循市場化原則。要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加速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主要職責是解決市場失靈問題和促進社會公平。政府的任務應做好開發中的制度環境改造,建立好法律基礎,投資於基本的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保護承受力差的階層,保護自然環境。並制定好西部中長期及短期開發戰略規劃和優惠政策,處理好發展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培育市場投資主體,建立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規范維護市場秩序,建立和培養地方政府、企業及公民信用意識。建立維護地方形象與知名度吸引資本與人才。
Ⅱ 近代日本的發展史
19世紀60年代末(1868),日本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後,明治天皇開始,自上而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改革運動。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迅速崛起,國力很快超過大清王朝。明治維新27年後,1895(甲午)中日海戰對決,大清北洋水師慘敗,日本海軍完勝,國威大振。
甲午戰爭9年後,1904日俄戰爭,日本獲勝,攫取了沙俄在東北的利益。又27年,1931日本佔領中國東三省。
再7年,1937日本大舉侵華,1940之後佔領東南亞諸國,建立「大東亞共榮圈」,1941偷襲美國珍珠港大獲全勝,稱霸半個太平洋,1945日本戰敗,日本近代史結束。
(2)什麼是青秀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從甲午戰爭到上世紀40年代,日本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侵略史。十九世紀末後鋒昌磨的日本,在這筆政治遺產的驅動下,迅速滑向軍國主義。
日本先後發動了日俄戰爭、侵華戰爭、珍珠港事件等,使日本成為世界近現代史上發動侵略戰爭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波及面最廣、危害度最深的國家。
日本侵略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銀斗國家造成巨大災難的同時,也使日本付出慘痛代價,明治維新後,崛起的日本逐步走上軍國主義道路,二戰中成為法西斯陣營的中堅力量,最終徹底覆滅。
Ⅲ 競秀區的經濟發展
2013年,競秀區(新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2.9億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7.6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0.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4.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980元;實際利用外資487萬美元。
2014年,競秀區(新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7.9億元,同比增長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2.1億元,同比增長26.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0.6億元,同比增長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5.2億元,同比增長1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637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450元,同比增長1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67億元(扣除一次性收入);實際利用外資1774萬美元。全區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3.1:55.1:41.8。 競秀區瘦肉型豬、奶牛養殖及奶製品加工、食用菌等農業龍頭企業形成規模。
競秀區擁有保定市區內最大面積的農業用地。 截至2014年底,先後完成了3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推廣蔬菜標准化生產面積1.5萬畝,共有農民專家合作社60餘家(其中包括市級示範社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農業產業化率達到65.7%。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初具規模。以冰花食品有限公司和遠方農牧有限公司為龍頭,沿西二環、西三環發展的設施農業、種植基地、採摘農業兩條農業觀光帶逐步形成。江城鄉後高庄村果品基地和一畝泉果品基地被河北省林業廳評定為省級觀光採摘果園。 競秀區是傳統工業區,截至2013年7月,共有工業企業481家,其中規模企業53家,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18家,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工業企業主要涉及造紙、建材、紡織、機械、食品等20多個行業,產品涉及農機、精細化工、微機遠動系統、電器開關櫃、摩托車蓄電池、玻璃纖維、壓電陶瓷、不銹鋼製品等300多種。
競秀區以汽車零部件、裝備製造、航天產品等高端產業為骨架,整合樂凱大街以西工業優勢資源,集中培育新型工業的「兩極一帶」。「南極」,即市級產業園區——競秀區工業園區,該園區依託河北中興汽車有限公司,整合富昌鄉大祝澤工業園區和小汲工業園區而成,重點行業是汽車業、紙箱、塑鋼、電瓶、橡膠、紙製品加工、鋁合金防水材料、傢具等。 「北極」是航空科技裝備產業園,建設柔性智能工藝裝備研製中心、數控機床再製造及備件中心和航空專業裝備及航空產品製造沖模首基地。「一帶」即沿樂凱大街的國有大型企業集中帶,充分利用樂凱膠片、天威變壓器、風帆蓄電池等企業既是生產基地、又是產業技術創新研發基地的優勢,推進工業創新。 競秀區境內有省級示範性高中——保定市第七中學,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散數保定富昌中等專業學校(保定競秀區職教中心),省級示範園——保定市直屬機關第一幼兒園。
截至2012年底,競秀區共有科研機構20多所,科技人員8000多人。 保定市競秀區部分中小學校一覽分類學校名稱中學保定市第七中學保定市第十九中學保定市第二十六中學保定市百花中學保定市樂凱中學保定市列電中學新南開外國語中學競秀區江城中學保定富昌中等專業學校···小學保定市新市場小學保定市實驗小學保定市前進小學保定市愛民小學保定市五四路小學保定市花園街小學保定市德惠小學保定市天鵝小學保定市樂凱小學保定市風帆學校保定市陽光小學保定市惠陽小學保定市凌雲小學保定市華豐小學保碼春定市劍橋小學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2013年,競秀區推進醫療制度改革,醫改單位基本葯品全部零差率銷售;投資1235萬元,建設了競秀區婦幼保健院、江城鄉衛生院;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人均年籌資標准提高到340元,全區參合率達到98%,比2012年提高1個百分點。
Ⅳ 綠水青山就是什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富含哲理的話如今已廣為人知、深入人心,更在生動實踐中開花結果、惠及民生,綠水青山指的是生態環境,金山銀山說的是經濟發展。兩者間有何關系,這句話給出了答案:生態首禪隱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基,保護好生態環境,走綠色發展之路,人類社會發展才能高效、永續,也就是說,新時代中國發展追求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三面環山,一條小溪從山間流過,竹海連綿,風光甚好,這是浙江湖州安吉縣的余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就在這里誕生,30多年前,余村村民以賣竹子、采礦山為生,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全國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藍,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還成為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從余村到全國,從中國到世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讓人們看到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關系,給全球生態文者廳明建設帶來了希望和經驗,對這一科學論斷,我們仍要堅定襲則堅持,深入實踐,不斷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Ⅳ 青島的發展歷史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翌年,調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率部移駐膠澳。
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強占膠澳,並強迫清政府於1898年3月6日簽訂《膠澳租界條約》,膠澳淪為殖民地,山東也劃入德國的勢力范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侵佔膠澳,進行軍事殖民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人民為收回青島進行英勇斗爭。1919年,由於青島主權問題,引發著名的「五四」運動,迫使日本於1922年2月4日同中國政府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
同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膠澳,開為商埠,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洋政府。其行政區域與德膠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接管膠澳商埠,同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在美國支持下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青島解放後,改為山東省省轄市。1981年,被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1984年4月,被列為全國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咐物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國務院正式批准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5)什麼是青秀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田單破燕
戰國時期,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攻克齊國70餘城,唯有莒和即墨久攻不下。當時的即墨城位於今青島平度市古峴鎮的大朱毛村一帶,是與臨淄齊名的齊國大邑。當率眾守城的田單得知燕王以騎劫取代樂毅為將時,便進行反攻。
田單下令將城中千餘頭牛集中起來,牛角上綁上尖刀,牛身上披五彩繒衣,牛尾上捆葦草並灌上油脂。夜間,在城牆上開幾十處洞穴,將牛縱出,燃其尾部葦草,牛被燒痛,便瘋狂向燕軍營壘沖去,5000名壯士隨後發起猛攻,城中老幼鼓噪助威,燕軍潰敗。田單乘勢收復了齊國全部失地。
秦始皇三登琅繯台
琅繯台在今青島膠南市琅繯鎮境內,秦始皇曾三次登臨。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東巡郡縣時首登琅繯,樂而忘返,留居3月,遷3萬戶於琅繯台下,親自督工築起了雄偉的琅繯台,立石頌德。
次年(前218),秦始皇巡遊膠東半島歸途中,再次登臨琅繯台。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巡視東方時,第三次登上琅繯台。秦始皇前後三次登臨琅繯台期間,還派遣徐福入海求仙葯。
田橫島五百義士殉節
漢劉邦稱帝後,齊王田橫率500徒屬退居今青島即墨市田橫鎮東35公裏海中島上。漢王五年(前202),田橫應詔赴洛陽,行至途中自刎而死,隨行兩門客亦死。
消息傳到海島後,500壯士肝膽俱裂,於田橫衣冠冢前哀唱《薤露歌》,歌罷集體揮刀自殺殉節。後人感其忠烈,遂收其遺骨合葬於島頂,立廟祭祀,後世遂稱此島為"田橫島"。
鄭玄講學不其山
東漢中平五年(188)冬十月,經學家鄭玄(字康成)率門人到不其山(今青島城陽區惜福鎮鐵騎山)避難,並在此處築廬設帳授徒。明正德七年(1512),即墨知縣高允中在鄭康成授徒的書院村,重建"康成書院"。
法顯嶗山登岸
東晉名僧法顯去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求取佛經,歷時13年。乘商船返國途中遇颶風,於東晉義熙八年(412)漂泊到嶗山南岸登陸,被長廣郡太守李嶷接至不其縣城。法顯居不其縣城期間,翻譯了不少佛經,對佛教在青島地區的傳播有一定影響。
王伯恭聚眾嶗山瞎困
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兗州人王伯恭在嶗山聚眾,反磨簡念抗北魏南侵,自稱齊王,與東萊鎮將孔伯孫戰,敗死。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鎮之南窯半島,至今留有民間傳聞之"王伯恭點將台"。
重建即墨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重建即墨縣,治所設於即墨城(今即墨市即墨鎮)。戰國時即墨為齊國大邑,秦代建即墨縣,城址在今平度市古峴鎮,北齊天保七年(556)廢除。重建的即墨縣除包括原即墨縣之部分境域外,還兼有原壯武、不其、皋虞3縣之地,今青島市區皆包括在內。
Ⅵ 求日本經濟的發展史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原料、燃料大量依賴進口。其國土面積37.2萬平方公里,與中國的雲南省基本相當。但就是這樣一個要素資源稟賦極其稀缺、1870年人均GNP不足英國的四分之一,美國的三分之一的國家,到1989年其人均GNP卻已是英國的1.6倍,美國的1.1倍。日本經濟的發展史,特別是二戰以後日本經濟的奇跡令人著迷,發人深思。在諸多研究日本經濟發展的書中,日本學者南進亮的《日本經濟發展史》一書算是一本代表作,其豐富的內容和翔實的資料向我們展示了日本的現代經濟增長之路。更為重要的是,書中對日本經濟發展成功經驗的總結,對於我們一個處於經濟轉型、社會轉型和政府轉型的國家而言,相信也會有諸多借鑒與啟示。在此本人歸納了以下幾點,也算是一些心得吧。
1、教育是民族之本。很多人把日本經濟的起步歸因於明治時期政府所採取的開明政策,但在本書的研究中卻認為,從江戶時代繼承下來的優秀勞動力,對明治經濟及其以後的大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口素質是全民教育普及的成果。日本的「私塾在1868年達到12000-13000所,學生人數達到837000人,估計在維新時期接受私塾教育的男子佔43%,女子佔10%左右。根據R.P道爾的推測,維新時期日本的讀寫普及率比現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還高出很多。」「道爾還引用了1877年一個法國人所寫的話:日本的初等教育已達到使我們羞愧的程度。」,「日本早在1872年就實行了義務教育制度。」(第14-15頁)事實證明,正是基於發達初等教育的全民素質提高,才使得維新時期新發令、新的土地制度及後期技術引進得以快速而又圓滿的實施。
2、發展戰略與競爭環境是經濟實現追趕的關鍵。日本是格申克隆意義的相對後進性國家,工業化初期經濟存在緊張狀態,技術落後。但日本通過選擇符合自身要素稟賦的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以要素稟賦結構的升級帶動產業和技術升級,最終實現經濟追趕。同時,日本國經濟的奇跡是與競爭機制與環境密不可分的。德川時代的日本,日喊枝本處於幕府地方分權式的統治舉殲之下,全國經濟與市場處於完全分割的狀態。自明治維新後,隨正滲沖著一系列舊制度的廢除和西歐先進制度及技術的引進,日本現代的政治、金融和財政體系逐步確立。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日本民間資本的發展的歷史經驗。書中表明,無論是戰前還是戰後,在日本民間投資活動都比政府的活躍,活躍的民間投資與政府投資相互補充,一方面通過資本增加提供了潛在的生產力的效果,另一方面通過消費和出口創造了有效需求結果。
3、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源泉。日本經濟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創新史,包括制度與技術創新。明治時期的地租改革既增加了政府收入,而且貨幣地租的實施為農村勞動力從落後的農業部門向工業部門創造了條件;造船獎勵法、航海獎勵法極大地促進了日本造船業和海運業的發展,並為以後工業化走鋼鐵國產化道路奠定了基礎;外資法的通過,使得國外先進技術潮水般涌進日本,學習效應與技術溢出極大地縮短了日本和西歐國家的技術差距。在技術革新方面,日本十分重視研發投入,50年代後期實際研究費用增加率就幾乎和技術引進率相等。事實證明,創新活動是日本經濟發展奇跡的重要源泉。
4、企業家精神是經濟的靈魂。企業是經濟的微觀主體,而企業家精神則是企業的靈魂。日本的企業家是熊比特意義的,具有創新思維,冒險精神。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的創業史是日本經濟發展史的濃縮,日本企業的集團化和國際化的歷程是日本經濟巨變的真實寫照。
日本的發展史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要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全面提高人口素質,防止兩極分化,自強不息。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借鑒日本的發展經驗
日本擁有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積和極為匱乏的自然資源,卻創造了17%的世界財富。筆者隨團到日本研修和考察,在領略世界經濟大國的富裕、發達和文明程度的同時,切身感受到我們在許多方面需要向日本學習。其中,最讓我們感慨和深思的是日本低起點、快速度的發展史!
19世紀中葉之前,和中國一樣,日本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沒有接觸到歐洲的新興文明。1853年,美國軍艦開進了日本港,日本國門從此被打開。日本政府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成為被壓迫的國家和民族。自此,國內矛盾觸發,幕府統治結束,明治維新開始。明治政府推行「富國強兵」政策,迅速提高了日本的綜合國力,也將日本引上了與西方列強為伍、競相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1945年,日本戰敗,整個國家經濟陷入崩潰邊緣。其後,在以美國為主的外力下,日本開始了國家改造和經濟復甦。1960年開始,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今天,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我們不能否認,日本創造了一個奇跡。考察日本的發展史,結合在日本的見聞和感受,筆者認為以下幾點經驗對中國的發展應當有所啟示。
改革和創新是發展的靈魂
不斷改革和創新,為日本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歷史上,日本曾為中華文明所折服,虛心向中國學習,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後,日本看到了西方文明,又虛心向西方學習。1871年,日本政府派出了100餘人的考察團,赴歐美進行了歷時22個月的考察訪問,對西方各國的政治制度、司法機構、教育體系等進行了詳盡的調查研究。我們參觀日本參議院時,見到大廳里矗立著當年的考察團團長,後來的四任首相、三任樞密院議長的伊藤博文的銅像,日本人民至今沒有忘記他。西方取「經」後,日本開始了深層次、全方位的自我革新,很快走上了發達的資本主義道路。二戰後,日本又開始向美國學習。20世紀50年代,日本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學,多數學生學成後回國。從當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們已將東方和西方文化融為一體,善於兼收並蓄,勇於變革創新,虛心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為日本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使日本最終確立了世界經濟大國的地位。
全面提高人口素質是發展的戰略選擇
日本是個非常重視人口素質的國家,總人口1.27億左右,人口密度是我們的2.5倍。在東京等大城市,購物、就餐等生活都需要排隊。日本人無論在車站、超市或其他地方都自覺地排隊,這種意識體現了日本國民的素質。日本把國民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把功夫下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質上,注重人的全面發展,構建以人為本的社會體系。日本的教育制度與我國相似,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初中以下為義務教育,入學率為100%,高中升學率為96%,大學升學率為50%。20世紀80年代,日本就提出了終身教育的問題。1990年日本制定實施《終身教育法》,以促進形成學習型社會。日本教師的地位很高,公立學校的教師列入公務員行列,其工資高於政府一般的行政官員。筆者認為,與日本相比,中國人口多確實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但不能把它看成一個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把一切問題都歸於此,怨天尤人;而應當在毫不鬆懈地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同時,下大力氣抓好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的義務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質。
防止兩極分化是日本始終堅持的發展道路
有數據顯示,與美、英、德、法等國比較,日本的犯罪率最低。這與日本注重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有關。日本戰後的飛速發展階段,雖然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但由於國家採取的措施得當,社會沒有形成兩極分化,並逐步消除了城鄉差別和區域差別。據有關機構調查,日本居民認為自己的生活狀況與別人比較處於中檔的比例,其滿意度1958年為72%,1979年為91%,1989年為87.3%。多數日本人認為,自己所處的是一個「平等社會」、「無階層社會」、「同質社會」。日本消除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維護社會公平是日本二戰後始終堅持的發展道路。日本戰後的發展史很注重社會成員收入差距的縮小。日本解決收入差距的途徑主要有:一是建立比較平等的工資體系,企業內部的管理層與普通員工的工資差距較小;二是對農戶、個體戶、中小私營企業的個人所得征稅率較低;三是個人所得稅遞增率高,在日本,你如果擁有1億日元,實際上只有3000萬可以支配。
自強不息是日本的民族精神
忍辱負重、自強不息,已經固化為日本民族的優良品格。許多日本人對軍國主義侵略史已經「淡化」,這已經引起國際公憤;但是,他們對自己戰敗時的慘狀卻記憶猶新。江戶東京博物館內,不僅存有當年東京等地被炸情況的圖片和錄相,還有專門製作的一些場景模型,他們教育後代不要忘記「悲慘的過去」。與日本人交談,提到日本歷史,他們總會滔滔不絕地講述被美軍轟炸的情景。可見,這些已經深深紮根於他們的思想和情感,成為激勵其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翻開日本近代史,可以看到這個國家變化發展的軌跡:閉關鎖國導致了民族屈辱,由民族屈辱而富國強兵,富國強兵之後便對外侵略,對外侵略險些造成國家破碎,戰後的日本又在廢墟上再次騰飛。50多年來,日本因戰敗而迎來了和平,被佔領而實現了民主改革,失去了在國際事務的發言權而取得了經濟高速增長的成功。這些變化發展盡管有外力在起作用,但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其面向未來、忍辱負重、自強不息的精神,不能不讓人贊嘆。
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正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在積極發展自身的同時,需要積極借鑒日本發展中的有益經驗,我們要學會從日本的發展史中獲得重要啟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吸收日本發展模式中的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示。[作者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碩士研究生]
資料鏈接
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階段
日本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發展在戰後經歷了快速發展時期。這主要可分為四個階段。
經濟恢復期(1945—1955年)。戰爭毀滅了日本42%的國民財富,經濟混亂,物價飛漲,大量失業,通貨膨脹。藉助佔領軍的巨大影響力,日本政府提出了「增加生產以平息通貨膨脹,穩定國民生活」的政策,進行了經濟和社會的民主化改革。1949年基本穩定了通貨膨脹,經濟開始恢復,1953年接近戰前水平。
高速增長期(1955—1973年)。18年間國民生產總值(GDP)增加了12.5倍,人均國民收入增長10倍多,年均增長9.8%。1966年追超英國,1967年追超法國,1968年追超西德,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僅次於美國,成為亞洲新巨人,引起全球經濟界的注目,被稱為「世界經濟奇跡」。
中速增長期(1974—1991年)。受兩次石油危機的打擊,日本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靠貿易立國的日本經濟被迫加快產業結構的重組和調整,重化工結構轉向知識密集型產品結構。這期間GDP年均增長4.3%,比高速增長期下降一半。
經濟危機並走出困境期。進入1992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出現經濟危機,1992—1998年實際GDP年均增長率僅為1%,其中1997、1998兩年出現負增長,但目前仍是世界經濟大國。受到企業效益恢復的刺激,設備投資逐漸復甦,僱傭及收入環境正在逐漸得到改善。由於企業的推動,日本經濟復甦的前景越來越明朗
Ⅶ 日本自然、人文和歷史條件對其近現代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文化從廣義上的分類:
一為外在的物質層次,二為中間的社會政治制度層次,三為深層的社會道德、習慣、價值觀念、文化心理層次。
二.日本文化的深層特徵及形成原因:
日本文化的深層特徵:
1.群體文化的社會結構和心理模式
形成原因:
1)水稻栽培文化圈
水稻栽培使得民族必須作為齊心協力的共同體,共同生產與共同生存是共同體的基本原則,在成員個人與集體之間,個人必須服從集團的利益和意志,不能隨意而為;在成員與成員之間,則構成相互依賴,共損共榮關系,認同一種道德觀念、法律規定、審美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牢不可破的群體結構
2)作為單一民族的島國形成的同質的文化
偏居一島,地理與心理雙重封閉,極少與為民族交流溝通,強化了本民族成員之間的連帶關系
2.注重感覺經驗的認識論
與中國儒學思想的不同,日本大多數儒學帶轎者並不忽視感覺經驗,也不輕視「經世之學」和科學技術,而是直接參與從事自然科學的研究。認為「格物」就是習熟和力行。這使得他們比中國學者更容易接受自然科學,更容易走上近現代科學認識的道路,這種認識論對近代日本積極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3. 注重對客觀現實變化的事實對應,注重外來文化與日本固有文化的共存融合
對於「經」(根本原則)與「權」(權衡不同情況所採取的對策)的范疇的考慮。中國儒學關注的焦點是「經」,與此相反,日本儒學則重視如何靈活的適應時勢變動的「權」。對中國儒學的吸收及借鑒:淡化中國儒學中關於「德」的思想。「有德者王」的思想在日本逐漸淡化,逐漸變為對君主、進而對於天皇的無條件的「忠」,清虧也為幕府末期仁人志士反對幕府將軍統治提供思想武器。這說明日本文化對於外來文化的選擇標准之一即為實用性,有用即用之,無用即變之、棄之。近代放棄其一向尊為楷模的中國文化,轉而以西方為師,「脫亞入歐」
三.日本文化深層特徵對日本近現代文學的影響及在文學上的反映
1. 日本傳統文學特點
日本文學在其悠久的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民族所具有的共同審美情趣:物哀、風雅、幽玄、以及與此相關的自然觀和生死觀,並滲透到日本民族的文化深層,育成日本人特殊的心理素質,是有相當的延續性、傳承性和相對的穩定性的。尤其是在極其復雜的現代社會里,其審美理想不是單一的,而是復合的
2. 近代日本文學對日本文化深層特徵的傳承與批判
1) 近代對當時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儒學或儒教的反思。
中日兩國近代意識的覺醒,都是以對當時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儒學或儒教的懷疑、反思、批判為起點的。中國現代意識的覺悟,是通過五四運動對傳統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的激烈批判為契機而啟動的,也即是由封建的、專制的思想到科學的、民主的思想的自覺。日本與明治維新密切相關的近代思想啟蒙運動,也是以把儒家思想作為對立物而加以批判的。這一近代文化運動,動搖了日本的傳統的價值觀念,這種傳統的價值觀念,是長期依賴於漢學和國學的儒學思想
2)近代日本文學對傳統文學與西方文學的批判結合
(1)夏目漱石的近代觀
開化思想和社會矛盾—拜金主義與利己主義(《我是貓》)
(2)芥川龍之介的歷史小說
悲觀厭世思想(《叢林中》)
(3)谷崎潤一郎的唯美主義文學作品
渲染唯美至上的享樂觀和頹廢思想,以表現對明治維新以來效仿西方「文明開化」的失望和不滿,藉以宣洩對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社會發展的失望和憤怒,批評當時流行於日本社會的功利主義思想和對西方文明的盲目性追求(《刺青》)
3. 現當代日本文學對蠢正肆日本文化深層特徵的傳承與批判
1)現當代日本文學對傳統文學與西方現代文學的吸收和批判
一方面,偏居一島,地理與心理雙重封閉,形成閉塞觀。另一面,日本文化傳統的價值觀,形成日本文化接受、蓄積型特徵,在現當代日本文學中形成「全部妥善,接受為佳」的行為上的美意識
2)川端康成的創作道路及中間小說
(1)川端康成的創作道路
川端康成在其整個創作生涯中探索過多種藝術道路。新感覺派時期,他否定和排除日本文學傳統,醉心於單純從技巧上借鑒西方現代主義,即單純橫向移植。新感覺派解體之後,他又完全否定西方文學的影響而傾倒日本傳統主義,不加分析的全盤繼承以儒、佛、神道為綜合體的日本傳統文化,即單純縱向傳承。最後,他在這兩種極端的對立中進行思維,產生對本國文學傳統和西方文學的反省,對於繼承傳統與吸收西方文學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主張:日本文學既是日本的,也是東方的,同時又是西方的。具體地說,他吸收西方文學技巧多於精神,傳承日本傳統多於技巧,將日本傳統精神與西方現代意識兼容並蓄,從而更自覺地尋找東西方文學融合的「橋梁」,在東西方文學比較中尋找到日本民族文化的根,探索到傳統文化再創造的理念和方法,確立了自己的歷史方位,正因為如此,川端康成這種藝術創造性的影響,超出了日本的范圍,而且不僅限於文藝方面,它對於促進人們重新審視東方文化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2)川端康成的中間小說
對世情世象的關注,對社會關注內容的豐富性,直面戰後現實,精心描繪現實所產生的矛盾、惡以及悲哀,描繪戰爭給人們的生活和愛情帶來的創傷和投下的陰影,戰爭帶來的家庭的殘缺和人們的不幸,戰火造成了人們心理的異常,戰後的日本從廢墟上重建的痛苦歷程和當時混亂的事態,以及對生的眷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山音》、《日夕月夕》、《舞姬》)
3)村上春樹的現代寓言及對傳統文學的批判和對西方文學的吸收
(1)村上春樹的現代寓言
村上春樹對「生存還是毀滅」的思考:任何人一生當中都在尋找一個寶貴的東西,但能找到的人不多,即使幸運的找到了,實際上找到的東西在很多時候已受到致命的損毀,即便如此,我們仍尋找不止,因為如果不這么做,生之意義本身就不復存在
(2)「心靈」死亡的概念
「心靈」死亡的方式:一是為了滿足自我的存在而失去自我。(《尋羊歷險記》)二是為了保護自我而完全封閉自我。(《挪威的森林》)三是現實的多種極端文化力量撕裂了自我(《舞舞舞》)
(3)村上春樹對傳統文學的批判和對西方文學的吸收
受美國文化影響,村上春樹的創作背離了川端康成追求的日本文學傳統美,轉而思索現代社會作為個體的人在工業社會下的生存困境,試圖以一個個獨立自由、平凡普通的個體人的角度探索現代社會的生存方式,走出「心靈死亡」的怪圈.
Ⅷ 京劇旦角 經濟發展
您問的問題與現在中小學中考試中出的無解題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還是向您推薦兩個網路詞條,供您參考。
京劇旦角 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個行當。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按扮演人物的年齡、身份、性格及其特點,大致可分為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和彩旦等類型。青衣,主要扮演莊重的中年、青年婦女。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稱青衣,注重唱工。花旦,主要扮演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潑辣放盪的青年或中年女性,並常帶喜劇色彩,重做工和念白。青衣兼花旦則稱花衫。刀馬旦重身段工架。武旦扮演擅長武藝的女性形象,表演上除重武功外,還常有特技 「打出手」等表演形式。老旦,扮演老年婦女,多重唱功。彩旦,扮演女性中的喜劇或鬧劇人物櫻余,實為女丑角,又稱丑旦。
京劇旦角的面部化裝略述如下:
青衣——多扮演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婦女,面部化裝應容貌端正。扮演貧窮婦人(像趙五娘、秦香蓮)臉上雖然塗抹脂粉,但不宜過重。扮演閨門婦女(像崔鶯鶯、杜麗娘)眉眼畫得必須清秀,臉卜的脂粉要略重一些。
花旦——花旦所扮演的人物是比較廣泛的:有活潑天真的少女,像《春香鬧學》的春香,《小放牛》的村女。有輕佻風騷的婦人,像《烏龍院》的閻婆惜。也有性格潑辣的婦女,像《打灶分家》的李三春。這一些角色的面部化裝大都濃裝艷抹但在眉眼的描畫上,應根據不同的人物性格有所區別。扮演少女,須在印膛上塗一紅點。
武旦、刀馬旦——武旦和刀馬旦是扮演有武功的女角色(像孫二娘、楊排風、穆桂英)面部化裝與花旦略同,但眉眼吊得較高一些,以表現嫵媚中帶有英武氣概(由武旦扮演的神怪角色,像《泗州城》的水母,《無底洞》的白鼠精,面部化裝相同)。
老旦——扮演年老的婦女,像《太君辭朝》的佘太君,《徐母罵曹》的徐母,《釣金龜》的康氏,大都是本色臉,不敷脂粉。但青年演員扮演老旦角色,如果臉上不化裝,看起來很不像;須在額間、眉角和鼻窩略畫出幾筆皺紋,就能夠刻畫出老年婦女的面貌。
彩旦——彩旦由丑角應工,又名丑旦。多扮演封建社會「三姑六婆」一流的反派婦女(像《六月雪》的禁婆,《能仁寺》的賽西施,《牧羊圈》的嬸娘,《春秋配》的賈氏),但也扮演一些滑稽詼諧的婦女(像《鐵弓緣》的陳母,《四進士》的萬氏,《穆柯寨》的丑丫環老端)。面部化裝由於性格的不同,有搽脂粉的,也有不搽脂粉的,但大都在額角或腮邊點一顆黑痣。
經濟發展 一個國家擺脫貧困落後狀態,走向經濟和社會生活現代化的過程即稱為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一般所指的經濟發展包含四種含義:
一.經濟增長。即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產品和服務的實際產量的增加,經濟增長的實質是規模不斷擴大的社會再生產過程和社會財富的增殖過程。測量指標一般用國民生產總值來衡量經濟增長水平和速度。
二.指結構變遷,即指產業結構的變化,這是廣義的產業結構變化,包括分配結構,職業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等,以及各個層次上的經濟結構的變化。
三.指福利汪搭的改善,即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的提高。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異,政府必須採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使欠發達地區的教育、醫療、文化、營養、健康、公益事業等有基本的保障。
四.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即經濟發展不能以危害環境為代價,可持續發展要求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不應影響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可持續性意困頌拿味著維持乃至嗇人類福利的自然資源基礎,使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Ⅸ 青島市哪個區經濟發展最好,哪個區最差 哪個區比較亂,我想去青島工作,但是對青島不了解,各位大神
我在青島讀大學給你分析分析,根據你的行業自己選擇選擇,可以找個地圖看看。
六個直轄區
1市南區,沿海一線,青島的政治中心 市政府,市委 ,金融中心香港中路,高端商業中心。服務業占絕對優勢。
2 市北區 傳統住宅商業區,聚集著大量居民和大型商業街。
3 嶗山區 青島文化中心。三大文化設施皆在嶗山區 博物館,歌劇院,會展中心,另有5A嶗山風景區,充分發揮文化職能,服務業佔主導。
4 黃島區 原為黃島輸油港 類似於天津濱海新區。典型的大工業外貿區。石油化工船舶等重工業齊聚於此,外貿貨代相輔。
5 李滄區 住宅休閑區 14年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亟待開發。
6城陽區 機場所在地,最為邊緣。有大量新開樓盤,城鎮化迅速。沿膠州灣,海鹽,航運資源豐富。眾多化工企業。
可以多多交流。
Ⅹ 廣州各區發展歷史包括經濟條件人文之類
越秀區是廣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區。
在2005年廣州市行政區大調整後,越秀區成為廣州市區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 城區。
越秀區作為廣州市行政、商貿、金融、文化中心,獨特的區位優勢,目前形成了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特色經濟為帶動,商貿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
區內已形成北京路、海印地區、英雄廣場、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貿區,中山五路一帶已成為廣州市最繁華的一個商貿中心和古城文化旅遊區;形成了環市東國際中央商務、東風路現代服務、流花會展等各具特色的商務區,區內寫字樓雲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高度密集,形成具有特色的「總部經濟」,成為華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越秀區內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品銷售總額等各項指標均名列市屬各區前茅,商貿中心地位凸顯,是廣州市的經濟強區。
荔灣區地處廣州市城區的中心地帶,是廣州的商業重地。
荔灣區自古以來商貿雲集,商業氣氛異常濃厚,人民南、西堤、上下九、十三行等是傳統的商業旺區,黃沙形成了大型海產批發市場,南岸路一帶是廣州最大的建材市場。
行政區劃大調整後,新荔灣更是擁有上下九商業步行街,中山七八路、康王路和花地大道現代商業商務帶,以及廣州花博園、嶺南花卉市場兩個大型花卉市場。
全國六成觀葉植物由芳村運出,全年交易額達到21.5億元,出口創匯450萬美元;廣州花博園內花卉的行情價格影響或者左右了全市、全省乃至國內許多地區的花卉銷售;廣州花卉交易中心是亞洲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
荔灣區以商業貿易著稱。
在原荔灣區和芳村區合並後,新荔灣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200億元,商品銷售總額達1000億元以上。
目前荔灣區現有各類市場214個,其中鞋業、花卉、茶葉等批發市場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型專業批發市場。
以站西路為例,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圍里,聚集十幾家有規模上檔次慶弊的大型鞋城,經營面積約27萬平方米,年交易總額超過10億元,形成了鞋業「金三角」。
西關大屋:
在荔灣區,領略嶺譽巧族南文化一定要到西關,到了西關一定要看「西關大屋」。
西關大屋是清末豪門富商在這一帶建造的「豪宅」,如今在寶華路、多寶路、寶源路、逢源路一帶均能看到。
從外至內,西關大屋的每一部分都頗有講究。
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
西關大屋最典型的就是青磚石腳的外立面。
據說這些青磚產於東莞及清遠一帶,色澤以似碧玉者為貴。
講究的西關大屋青磚可以經數百年不磨蝕,磚縫之間連刀片也插不進去。
而石腳從地面算起高7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就越顯身家富貴。
西關大屋的門廊設矮腳吊扇門(又叫腳門)、趟櫳、硬木大門三重門扇。
趟櫳是一個活動的欄柵,用13或15條堅硬的圓木條(一般為紅木或硬木)構成,橫向開合故稱趟櫳。
腳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安的功能,是為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製的建築構件。
西關大屋的大門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製造,厚約8厘米,門鈕銅環,門腳藏石臼中,門後用橫閂扣門,以防盜賊。
西關大屋的結構可以用「三間兩廊」形容:正廳後面是頭房(或稱長輩房),是長輩們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採光。
頭房後依次是二廳(飯廳)、二房(供兒子婚後與妻子居住)。
二房又稱尾房,是中軸線上最後的房間。
廳與廳之間以小天井隔開,天井上加小屋蓋,依靠高側窗採光通風。
中軸線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卧室和樓梯間等,大體上左右對稱。
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小庭院,內栽種名貴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魚池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來客遊憩觀賞。
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意。
青雲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僕役出入)、通風、採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垃圾等多種功能。
耀華大街是如今保存最好的西關大屋片區之一[5]。
海珠區是廣州市四個老城區之一,綜合經濟實力已遙遙領先於國內許多大城市中的同級區份。
2003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278.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3%。
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 海珠區1.86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8.13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68.49億元。
2003年,區財政一般預寬森算收入8.22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3%。
全區國稅和地稅總收入分別為18.24億元和24.04億元。
作為廣州市惟一的島區,其獨特的地理條件使海珠區亮出了「環島經濟」牌。
會展經濟區是「環島經濟」最閃亮的一顆明珠。
2006年,廣州舉辦第100屆交易會時,琶洲地區的寫字樓、酒店等會展經濟將上一個台階。
此外,海珠將利用毗鄰廣州大學城的優勢,探索建設後勤配套服務區和以「萬畝果林」為依託的生態旅遊休閑區。
天河區位於中國第三大城市廣州市老城區的東部,是廣州市新的交通樞紐,該區用有天河汽車客運站、東圃汽車客運站和天河大廈汽車客運站等大型汽車客運站。
其中,天河汽車客運站是廣梅汕公路及其沿線的中心站場,線路覆蓋全國十七個省、直轄市。
目前有省際線路67條,省內線路70條。
天河站1,600多台參營班車,高、中檔車輛超過80%。
東圃客運站毗鄰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該站開設城市公交線路及部分廣梅汕、廣深方向、兩市兩區的營運班車,並承擔流花車站、廣州汽車客運站班線調整客源分流的疏導任務。
天河區自1985年建區以來,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1996年天河區生產總值位居廣州市八個區的首位。
此外,天河區經濟結構較為合理,高新科技和第三產業發展較快。
1994年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46.88%,並且這一數字呈上升趨勢。
綜合經濟實力的提高為天河區社會、 文化發展和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也成為其社會經濟進 一步發展的有利條件。
白雲區:市雲埔(白雲)工業區、鍾落潭鎮一帶的化工、電子科技工業區、西南部石井鎮以台資為主的石井工業區、中部位於江高鎮的廣州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和位於太和鎮的廣州民營科技園等等構成白雲區東西南北中五大經濟發展區。
其中石井水泥廠被 評為「全國明星鄉鎮企業」、「全國明星百佳企業」。
第三產業以商業、房地產、交通運輸、飲食服務、金融保險等為主。
新廣從路飲食長廊、增槎路大型綜合批發市場、黃石路大型汽配、裝飾材料批發市場頗具規模。
黃埔區位於廣州市的東南部,毗鄰蘿崗區,它鄰近廣州市中心區,是華南第一大港黃埔港的所在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黃埔地區成為廣州市最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黃埔地區的工業生產總值占廣州市工業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是商家投資設廠的首選地區之一。
廣州市番禺區地處廣東省中南部,位於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番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始建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農業頗具特色,工商業發達,為歷代的通商口岸,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嶺南文化、廣東音樂的發源地之一,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
到近現代,番禺更涌現出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學者、名流,有「人民音樂家」冼星海,開創嶺南畫派的畫壇三傑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詩、書、畫名家葉恭綽、趙少昂、李天馬、麥華三、周千秋,建築工程界泰斗羅明熵,地質學家何傑,教育家許崇清等。
2010年,番禺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圓滿完成第16屆亞運會和首屆亞殘運會的籌辦和服務保障工作。
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051.06億元,增長15.5%,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45.26億元、433.33億元、572.47億元,比例為4.30:41.23:54.47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3.17億元,增長24.1%;工業總產值1791.15億元,增長24.3%;農業總產值75.32億元,增長5.1%;萬元GDP能耗下降4.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335.59億元,增長3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8.40億元,增長28.6%;實際利用外資3.58億美元,增長7.4%;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14905元,增長14.8%;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6元,增長11%。
花都區位於廣州市北部,距廣州市中心城區22公里,地處珠江三角洲通往全國的咽喉要道。
現已形成了以體育中心為核心的「體育區」、以新世紀廣場為中心的「商業區」和以花都廣場為標志的「行政區」三大功能區。
獲得「全國花木之鄉」、「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衛生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頓優秀城市」等稱號。
城區內有雅寶新城、南航碧花園、雅居樂、駿威廣場、金菊花等住宅小區,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實行24小時保安服務;有廣州百貨大廈、大潤發購物中心、華潤萬家購物中心、花都購物中心等大型商場。
由於花都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和區域優勢,為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逐步成為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地區。
2004年度花都區 國內生產總值251.67億元,比上年度增長12.11%;工業總產值583.73億元,比上年度增長10.68%;完成外貿出口5.16億美元,增長31.72%,超額完成了市下達的任務;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9.3億元(新口徑),達到12.3億元;稅收總額30.2億元(不含海關稅14.27億元),增長8.44%,增幅名列全市前列;引進項目1000個,投資總額和注冊資金達47.91億元和23.74億元,居全市前列;合同利用外資2.81億美元,增長42.23%,實際利用外資2.36億元,增長171.95%,增幅名列全市前列。
南沙區處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幾何中心,位於珠江出海口虎門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集之處,東與東莞虎門隔海相望,西連中山市,以南沙為中心,周圍60公里半徑內有14個大中城市。
南沙地區是區域性水、陸交通樞紐,水上運輸通過珠江水系和珠江口通往國內外各大港口,海上距香港38海里,距澳門41海里。
航空方面,周圍有廣州、香港、澳門等國際機場。
財稅收入增速明顯高於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形成了銷售增速快於生產增速,利稅增速快於銷售增速的良性循環,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上呈現生產和效益協調發展的健康態勢。
除汽車整車、發動機項目外,造紙9號機組、廣汽豐通二期、東曹化工、久泰能源、新日石潤滑油等17個近兩年新投產的項目,去年共實現產值70多億元。
高壓輸變電設備項目、180萬噸冷軋項目已啟動建設;煉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緊推進;數控機床、園林機械、電動工具、造紙機械等項目的籌建工作正按計劃推進,將成為推動南沙經濟新一輪發展的動力。
蘿崗區位於廣州市東部,與白雲區、天河區、黃埔區三個行政區相鄰,2011年蘿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03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352億元,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億元,增長20%;萬元GDP能耗預計同比下降5.9%,化學需氧(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別削減2290噸和14.4噸,超額完成市下達的考核指標。
廣州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72億元,同比增長16%;財政總收入472億元,增長21.5%;工業總產值4938億元,增長16%;出口總額161億美元,增長17.5%;固定資產投資365億元,增長15%;財政收入、稅收收入、涉外稅收收入等主要效益指標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繼續位居第一。
增城市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廣東省廣州市東部,是廣東省文明城市和廣東省衛生城市,201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3.5億元,比 增城美景上年增長16%,是「十五」期末的2.14倍;實現工業總產值1520.5億元,增長18.07%,是2005年的2.43倍;全口徑財政總收入158億元,增長34.7%,是2005年的4.69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9.88億元,增長20.34%,是2005年的3.05倍。
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第9位,連續9年領跑廣東縣域經濟,先後榮獲「聯合國和諧城市提名獎」、「中國和諧之城」、「全國綠色小康縣(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教育強市」、「廣東省衛生城市」和「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市)」等稱號。
從化市位於廣東省中部,中國第三大城市廣州市東北面。
市境東面與龍門縣、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廣州郊區毗鄰,西面和清遠市,2010 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 81.84 億元,比 2009 年增長 18.7%, 比 2005 年增長 1.3 倍,年均增長 17.9%。
扎實創建「廣東省旅遊強市」,旅遊產業迅速發 展,建成國家 4A、3A 級景區 6 個,二星至四星級酒店 16 家,五鑽級酒家 3 家,在建五星級 酒店 7 家。
溫泉養生谷開發建設進展順利。
到 2010 年底,共徵收(預征)土地 7785 畝,拆 遷房屋 22 萬平方米;完成 1406 套集中安置房和小學、幼兒園等配套項目建設;基礎設施不 斷完善,110 千伏變電站、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成使用。
從都國際會議中心 等項目試業營運。
黃埔交通發達,舊房較多,適合外來人口居住,但一些生活環境比如學習,工作等不如天河區,所以.普通外來人口在黃埔住房、然後起老早去天河區上班。
1951年,黃埔才正式加入廣州,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黃埔都被劃為郊區,市區的人多以"偏遠","近 港灣路口一角郊"來形容黃埔。
因為三四十年前黃埔的交通十分不發達,出去廣州市區很不方便,要很早地出門,很早地歸來,黃埔人根本沒有夜生活。
舊時黃埔人稱到廣州市區為"入城(seng4-註:此為粵語拼音)",或者"出廣州",這一習慣叫法一直用到今天。
很多外地人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黃埔明明是廣州地區,為什麼要叫"出廣州"呢?這也流露出上一輩黃埔人一直習慣了被舊市區人民歧視、故意排除、有意貶低的地區感情。
時至今日,黃埔以成為廣州的老區之一,但還是有很多人看不起黃埔,說黃埔地處偏遠。
隨著廣州的中心轉到天河和珠江新城,毗鄰天河、海珠、蘿崗(新區)的黃埔的地位也在迅速提高。
而且交通網路的發達,五號線和BRT的貫通,也令黃埔的經濟和商業飛速發展。
今天的黃埔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偏遠的郊區,也許,這個"出廣州"叫法也應該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戒"掉了。
做人做事務實,
穿著相對較隨便,
肯定不是非常排外,相處很和氣,
就算我這樣來了兩年白話仍然聽不懂的人,
本地的師傅也是很好滴普通話對待,,
港式文化影響濃厚,
思想open,但實際保留了大量傳統習俗~~~ 。
廣州人比較注重眼前看得到拿得著的實際,算市井不算市儈,雖然知道很多乞丐是假的但見到真可憐的還是會給1元5角,有咩天災人禍也是最快組織捐錢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