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早的5個經濟特區
法律分析:改革開放新時期,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後來增加海南,共5個。我國首批被設置為經濟特區的兩個城市 —— 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有4個 分別是深圳、廈門、汕頭、珠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十一條 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第十二條 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
第十三條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第十四條 國家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實行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責任制,改進勞動組織,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發展社會生產力。
國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國家合理安排積累和消費,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
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十五條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
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第十六條 國有企業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權自主經營。
國有企業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
2. 第一個經濟特區是哪個城市
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是深圳。1979年4月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深圳經濟綜述
深圳是中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長期位列中國大陸城市第四位,現位列上海和北京之後,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英國《經濟學人》2012年「全球最具經濟競爭力城市」榜單上,深圳位居第二。
2019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26927.09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20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0495.84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16406.06億元,增長8.1%。
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0%,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0.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3489元,增長3.0%,按2019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9498美元。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8.8%。
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5.9%;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1.0%。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增長38.2%;民間投資增長9.2%;港澳台商經濟投資下降0.5%;外商經濟投資增長75.0%。2020年8月,名列上半年中國GDP十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經濟特區、網路-深圳
3. 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法律分析:
改革開放後,我國第一批成為經濟特區的城市分別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這些經濟特區相繼興建,標志著經濟特區正式成立的法律授權。
法律依據:
《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第一條 為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廣東省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分別劃出一定區域,設置經濟特棚蔽區(以下簡稱特區)。特區鼓勵外國公民、華僑、港澳同胞及其公司鏈姿州、企業(以下簡稱客商),投資設廠或者與我方合資設廠,興辦企業和其他冊陪事業,並依法保護其資產、應得利潤和其他合法權益。
4. 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的先後順序是什麼
特區設立時間:
1、1980.08.26 廣東省 深圳經濟特區
2、1980.08.26 廣東省珠海經濟特區
3、1980.10.07 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
4、1981.10.16 廣東省汕頭經濟特區
5、1988.04.13 海南省海南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特點:
①在國內劃出一定地區,一般選擇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有利於貨物流轉,節省費用,降低成本;
②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推行開放政策,並採用減免關稅辦法,吸引外資;
③為外商創造方便安全的投資環境(見國際投資法),訂立優惠條例和保障制度;
④產品以外銷為主;
⑤集中管理,特區行政管理機構有權制定因地因時制宜的特區管理條例;
⑥區內企業享有相當的自主權。
(4)經濟特區是從哪個城市開始的擴展閱讀
1977年11月11-20日,鄧小平復出後首站到廣東視察。當廣東省委領導匯報一些邊境地區的農民外逃出港問題十分突出時,鄧小平說:「看來最大的問題是政策問題。政策對不對頭,是個關鍵。」「這是我們的政策有問題」,「此事不是部隊能夠管得了的」。
鄧小平指出:「你們的問題相當集中,比較明確,要寫個報告給中央,把問題分析一下,什麼是自己要解決的,什麼是需要外省和中央解決的,看來中心的問題還是政策問題。」這為此後提出創辦經濟特區埋下了伏筆。
1978年4月10日—5月6日,受國務院委派,國家計委和外經貿部組織考察組,對港澳實地調研。考察組回京後向中央提交《港澳經濟考察報告》。
提出:可借鑒港澳的經驗,把靠近港澳的廣東寶安、珠海劃為出口基地,力爭經過三五年努力,在內地建設具有相當水平的對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同胞的游覽區。
1978年4月19日,鄧小平在出席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今後八年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的規劃要點》時指出:「廣東搞出口基地,要進口飼料,應該支持,試一試也好嘛。」
5. 1988年建立的經濟特區是哪裡
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經濟特區
6. 第一個經濟特區是哪個城市
第一個經濟特區的城市是深圳。1979年4月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皮迅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鋼琴之城、創客之城等美譽。
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雖然只有30多年,但他的發展速度是世界少有的,已發展肆悄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並且在2004年,深圳就成為全國首個無農村無農民的城市。2012年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第二位。2013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深圳的交通網路發達,海陸空交通完備,深圳機場裂握渣還是世界百強機場之一,是中國第四大航空港。城市交通完善,地鐵,公交,出租樣樣齊備,2014還被評為全球城市交通領袖城市獎。
7. 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是哪裡
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是深圳。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7)經濟特區是從哪個城市開始的擴展閱讀:
經濟特區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打開計劃經濟體制缺口。培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素,推動建立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形成勢不可擋的改革開放潮流。
2、培養大批外向型人才。經濟特區成為培養各類外向型人才最好的學校,現在許多馳騁於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家都是從經濟特區起步的。
3、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經濟特區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是對外經濟交流最活躍的地區,通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在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同時,也推動了對外貿易從加工貿易向一般貿易、產業從勞動密集型為主向資本和知識技術密集型為主的轉型升級。
4、帶動全國經濟騰飛。在經濟特區的示範效應和帶動作用下,我國經濟煥發出巨大活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成功結合,我國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中國經濟奇跡。
8. 第一個經濟特區是哪裡
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是深圳。
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8)經濟特區是從哪個城市開始的擴展閱讀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40年,深圳從一個偏居一隅的邊陲農業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成為知名的國際一線城市;40年,深圳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展現給世界的是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今天,深圳正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創新中心,成為中國高新技術跨越式發展並且全方位造福人民的典型代表,成為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深圳模式的成功是中國模式成功的縮影,這背後既有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具有的普遍特徵,也有深圳所特有的優勢。40年來,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從30多萬猛增到1300多萬,但令人驚訝的是,城市居民的平均年齡只有33歲,創業者平均年齡則是36歲。可以說,年輕力量是創造深圳奇跡的重要法寶之一。
9. 深圳經濟特區哪一年成立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於1980年。
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市簡介:
深圳,廣東省轄地級市,簡稱「深」,別稱鵬城,是廣東省副省級市,國家計劃單列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全市下轄9個行政區和1個新區,總面積1997.4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927.96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