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唐朝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方面:(1)鐵犁牛耕普遍推廣直至邊遠地區。(2)生產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這里一要充分利用圖片和文字說明材料,講清曲轅犁、筒車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二要講明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是生產工具的改進,讓學生回憶歷史上多次提到工具的改進:耬車、水排、翻車等,以及當今世界發展所出現的新的科學技術,深刻理解科技進步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而這些都需要聰明才智和創造的精神,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意識。(3)興修水利。(4)耕地面積增加。聯孚導言部分提到的「許多高山深谷地帶都開墾出來了」,讓學生思考它的積極意義和負面影響,初步樹立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5)新的栽培技術和蔬萊新品種。
2、手工業方面:(1)絲織業,利用教科書提供的唐花鳥紋錦圖片和百鳥毛裙、百獸鞋的文字介紹,讓學生感受、欣賞唐代絲織業的精湛技藝和先進水平,培養他們的歷史情趣和鑒賞能力。(2)陶瓷業,有青瓷、白瓷和唐三彩。(3)利用教科書提供的地圖,尋找主要的手工業城市,掌握識圖的基本技能。
3、商業、城市的繁榮:(1)商業繁榮,重點講明「市」、「集」的出現,它們是定期貿易的場所。以「開元通寶」和對外貿易,強化對商業繁榮的認識。(2)大城市,由學生根據地圖和小字材料重點介紹都城長安的城市布局及概況。教師補充白居易的《登觀音台望城》詩:「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反映了長安整齊劃一的棋盤式格局。而韓愈的《出門》一詩中也提到「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反映了長安城人口眾多。
② 唐朝經濟繁榮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政治發展特別是政局統一穩定
2.經濟發展主要是手工業技術和城市商業發展
3.開明、和睦的民族政策
4.開放和兼容的對外政策
5.前代基礎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文化對唐朝時期文化的影響
通過對唐朝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發展情況的總結,分析出了唐朝時期文化產生繁榮的原因.
密切的民族文化交流(要點:1.政府開明、兼容的民族政策;2.各民族友好相處、平等往來,分別吸收民族文化的優秀特點.史實:吐蕃醫書《四部醫典》代表了少數民族醫學對漢文化的豐富、唐朝樂舞吸收了少數民族樂舞的特點等等
量吸收外來文明(要點:1.政府開明、兼容的對外政策;2.唐王朝和亞洲、歐洲甚至非洲一些國家往來頻繁,吸收了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史實:莫高窟藝術對中亞和南亞文化的吸收、樂舞對周邊鄰國風格的吸收等等
繼承發揚傳統文化(要點:1.歷史的發展必然建立在前人努力的基礎上;2.對魏晉文化的吸收和改進.史實:火葯發明、天文歷法成就、建築風格、詩歌特點等等
③ 1、唐朝前期,經濟繁榮,具體表現有哪些
經濟上:
開始徵收茶稅,農業上水稻種植的推廣,新型農業器具的發明應用,絲綢技術的進步,對外貿易繁榮,城市中的東市西市的劃分等。
這是復雜一點的
唐朝盛世主要指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兩個盛世局面是為歷代人民所稱頌的,經過研究,我們認為之所以能出現「盛世」的局面,其原因如下:
一、政治上注意以史為鑒,選賢任能,從諫如流。
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訓,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而,他經常告誡各官員要處理好統治者與人民之間的關系。
太宗還比較重視人才選拔和發現人才。唐太宗深知「為政之要,惟在得人」,把選拔優秀人才作為朝廷的頭等大事來對待。他強調要德才兼備,不避親仇,注重品德。此外,唐朝對科舉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實施,也為廣選人才開辟了基本途徑。
唐太宗能夠虛懷博納,從諫如流。魏徵在諫臣中尤為突出,他曾對太宗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魏徵和太宗討論問題能直言進諫,既使引起了太宗盛怒,也毫不退讓。初唐時由於太宗的虛懷納諫,避免了封建君主制度下由於皇帝的獨斷專行而產生的許多弊病。
二、經濟上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輕徭薄賦,注重農業生產發展。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為了減輕農民負擔,李世民重視農業生產,積極推行一系列重農業的政策,輕徭薄賦。隋末唐初戰亂頻繁,人口稀少,李世民一方面竭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法,限制世族,豪強對土地的壟斷和霸佔,一方面鼓勵農民遷往荒地開荒,這一系列措施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同時,李世民比較注意勤儉節約,做了皇帝後,住得仍是隋朝的宮殿,大部分已經破舊。當洛陽發大水,百姓房屋被沖毀時,他還下令拆掉洛陽的一些宮殿,把木材分給百姓修房用。
④ 為什麼說唐朝是我國經濟文化最為繁榮的時候那些方面能夠表現出來
大師兄我來回答~~~
首先,中國歷史自戰國時代以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等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三次高潮,即三次鼎盛局面:第一次在西漢,第二次在唐代,第三次在明清。在第二次高潮中,尤其是唐朝前期,農業生產蒸蒸日上,手工藝品日益精巧,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城市生活繁華似錦。唐朝後期,江南經濟進一步發展,為以後南方經濟水平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礎。當時在政治上,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呈現一派昇平景象,其成就超邁西漢「文景之治」。唐玄宗統治時期,鼎盛局面達到了高峰,甚至在文壇上也出現了「盛唐氣象」。
就當時的世界范圍來看,唐帝國也是最重要、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歐洲的封建強國主要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但就社會發展階段而言,他們都遠遠落後於唐朝。東方重要的國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統一次大陸前後剛剛確立了封建制,可他死後次大陸隨即分崩離析,割據局面一直持續到十二世紀末。日本的「大化改新」雖然盡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卻是具有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性質。所以,在世界范圍內,唐朝不但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屬於最先進的行列。
其次,唐代在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壯大中也居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中國社會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到隋朝重新實現了政治統一。但隋朝畢竟祚短,中華民族新的統一體的鞏固和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形成和繁盛,就成了李唐王朝的歷史任務。有唐歷時幾三百年,前期統一,國力強盛,疆域遼闊。高度的物質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邊各族增強了向心力,於是國內各民族間的接觸和交往空前發展,民族關系進一步密切。因此,唐代是繼漢代之後,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壯大、發展的又一重要歷史階段。
復次,唐帝國崇高的國際地位和輝煌的經濟文化成就,使亞洲各國乃至歐洲、非洲國家對之產生了由衷的欣羨之情,他們爭相與唐朝交往,遂使中國成為亞洲諸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和中心,在東西方交往中發揮了顯著重要的作用。在當時的世界中,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有印度、阿拉伯和唐朝中國,其中又以唐朝地位最為突出。唐代是繼漢代之後,中國歷史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又一高峰期,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再次,唐朝正處於中國古代社會由前期向後期發生轉折的關鍵時期,從這個意義上說,唐朝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當時社會變化的中心是: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民族文化環境,給傳統的中國社會造成了極大沖擊,產生了許多新的因素,世家大族衰頹沒落,一般地主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勢力空前發展。與此相應是各項制度不斷的、全面的變革更新。唐朝後期出現的很多萌芽狀態的新事物,對此後千餘年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租庸調到兩稅法的變化,不僅是唐代賦稅制度上的改革,而是中國古代稅制由稅丁到稅產的濫觴。宋代的「二稅」、明代的「一條鞭法」、清代的「攤丁入畝」,都是唐代兩稅制的繼續和發展。中唐時期韓愈和李翱的哲學思想為宋明理學開了先河。韓愈、柳宗元所倡導的「古文運動」為宋代「古文運動」的第二次高潮奠定了基礎,寫古文之風一直持續到「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前夕。由此可見,從唐中葉開始到北宋建立,二百年間醞釀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重大變化,許多新事物都萌發產生於唐代。在這個歷史轉折階段,既有舊時代衰亡中的痛苦,也有新時代來臨的曙光。
總之,唐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國力強盛,國際地位超邁往古,是中國歷史上繼漢代出現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稱「強漢盛唐」;唐朝後期的發展又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巨大變革開了先河。唐代確實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偉大時代!
⑤ 唐朝最繁榮的地方在哪裡
唐朝著名的大都會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三個都城和一個經濟重鎮.
唐代東都洛陽城市歷史
隋唐東都城遺址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隋煬帝大業元年(605)營建。城南對伊闕,北據邙山,唐朝君主暫時移居洛陽前後共40餘年,稱為東都。
東都洛陽城的宮城、皇城位於都城的西北隅。這是有意區別於京城 的布局,准隋江都宮榆林宮兩例,可知這樣的規劃是下京城一等的。洛陽西北隅適占洛陽城地勢最高的位置,在這處負隅高地上建造了宮城、皇城,並形成夾城。宮城除南置皇城外,北建重城,東隔東城,西面連苑。宮城、皇城本身又都內外徹磚。皇城之南並界以洛河。宮城後面有曜儀城、圓璧城,又建東、西隔城。皇城東面有東城,其北建含嘉倉城。外郭城東北部及洛水南岸為里坊區。洛陽城的建築規模略小於京城長安城。含嘉倉城糧窖密集,存儲來自河北、河南諸道的官糧。洛陽戒備的堅固嚴密,遠在京城之上。
⑥ 請簡述唐朝經濟繁榮的表現
唐朝經濟繁榮,唐朝當時像西邊都打到行羅斯去了,然後反正是東西貿易比較發達
⑦ 唐朝經濟繁榮的表現有哪些
(618~907)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王朝。隋朝太原留守李淵乘隋末農民起義之機起兵,建立唐朝,在消滅各地割據勢力後,統一了全國。
民即位後,基本上沿襲了隋的國家法制,並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推行經過修訂的府兵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和戶籍法,重視用人納諫,使唐王朝經濟迅速恢復,軍事力量日漸強大,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繁榮穩定局面。在唐太宗、武則天以及唐玄宗統治前期的百年間,唐政府重視發展農業生產、舉修水利工程,唐朝農業出現了極其繁榮的局面。
唐朝的疆城空前遼闊,東至大海,南抵南海諸島,西到巴爾喀什湖,東北達黑龍江北外興安嶺。唐太宗在高昌(今新疆吐魯番)、武則天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分別設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南,凰米爾高原、巴爾喀什湖以西等廣大地區。
⑧ 從哪三個方面概括唐朝經濟發展的表現
一、唐朝經濟繁榮的表現
1、農牧業的發展。
①政府重視農田水利灌溉,在中央工部之下設置水部司,又設有事務機關讀水監
②生產工具的改進,發明了曲轅犁,筒車等灌溉工具也開始使用。
③唐政府十分重視畜牧業,在京西北的草原地帶建立了不少國營的牧場。
2、手工業。
唐設立了不同層次的政府機構管理門類眾多的手工業,主要有工部之下的工部司。手工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
①紡織業-絲織品種類繁多,棉布產量增多;染色技術提高,發明了「絞纈」「夾纈」「蠟纈」三種染色方法。
②陶瓷業發展到新水平。刑州白瓷,越州青瓷最為有名。唐三彩代表了唐陶瓷業的最高成就。
③冶礦業和造船業也有顯著發展,唐時遠航印度和紅海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稱。
3、商業的繁榮。
①城市的發展,洛陽、長安是國際大都市,各國商旅雲集。
②市場的發展。從京都到地方均有市場管理機構,農村的集貿也有了發展,在當時成為草市、野市。
二、唐朝經濟繁榮的原因
1、政治發展特別是政局統一穩定 。
2、經濟發展主要是手工業技術和城市商業發展 ,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輕徭薄賦,注重農業生產發展等。
3、開明、和睦的民族政策 ,各民族友好相處、平等往來,分別吸收民族文化的優秀特點。史實:吐蕃醫書《四部醫典》代表了少數民族醫學對漢文化的豐富、唐朝樂舞吸收了少數民族樂舞的特點等等。
4、開放和兼容的對外政策 ,唐王朝和亞洲、歐洲甚至非洲一些國家往來頻繁,吸收了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史實:莫高窟藝術對中亞和南亞文化的吸收、樂舞對周邊鄰國風格的吸收等。
5、前代基礎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文化對唐朝時期文化的影響,歷史的發展必然建立在前人努力的基礎上,對魏晉文化的吸收和改進。史實:火葯發明、天文歷法成就、建築風格、詩歌特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