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是怎麼樣

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是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5-08 22:37:11

⑴ 如何看待當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彈性和韌性,它對當前的疫情沖擊有很強的防禦和自愈能力,能夠使中國經濟在克服當前困難和風險基礎上快速回歸向好發展的軌道上。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基本面和長期趨勢,如能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圖片來源/新華社

■劉元春 任澤平 陳彥斌 伍戈聯合解題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積極組織內外部專家,針對「疫情背景下的經濟增長與宏觀政策」展開聯合研究。
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
雖然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影響,但是中國經濟韌性強、迴旋餘地大,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經濟的韌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劉元春(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聯合創始人):第一,中國經濟的最大韌性來源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這種優勢決定了中國可以利用舉國力量快速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快速使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正常。
第二,經過70多年發展,中國已經奠定了實力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生產能力,疫情對於中國數百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接近9億人的勞動力以及全世界規模最大、品類最齊全的生產體系難以產生實質性損傷。
第三,中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內需潛力巨大。疫情帶來的沖擊,無法撼動中國市場的自我良性循環。居民消費升級、城鎮化與工業化的推進及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都將為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第四,新經濟和新動能的蓬勃發展將較大程度緩沖疫情沖擊。尤其是互聯網經濟與網上辦公等新業態的發展,保證了中國經濟社會在疫情中保持有效運轉,緩沖了疫情對傳統經濟的沖擊。
第五,中國政府擁有強大的經濟調控能力、充足的政策工具箱和廣闊的政策空間,這決定了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目前,中國政府債務率不到60%,預算財政赤字率沒有超過3%,各類貸款平均加權利率依然維持在5%左右,由此保證了中國政府可以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持續展開有彈性的「六穩」政策。
總體看,當前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彈性和韌性,它對當前的疫情沖擊有很強的防禦和自愈能力,能夠使中國經濟在克服當前困難和風險基礎上快速回歸向好發展的軌道上。
任澤平(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研究院院長):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基本面和長期趨勢,如能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一是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經濟主導全球。據IMF估計,2019年全球GDP總量達86.6萬億美元,其中,中、美佔全球GDP比重分別為16.6%和24.7%。
二是2019年中國GDP實際增速6.1%,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相比之下,美國GDP實際增速2.3%、韓國2.0%、英國1.4%、日本0.7%,均遠落後於中國。
三是中國人均GDP仍有較大增長空間。2019年中國人均GDP為70892元,即10277美元,僅為美國的約1/6,英國的1/5,與1981年的日本、1994年的韓國相當,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四是中國城鎮化率仍有20%的提高空間。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60.6%,僅略高於2018年世界平均水平55.3%,遠低於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81%。同時,中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遠低於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還有約2.3億農民工及家屬子女未能市民化。
五是中國擁有全球最大市場和最大中等收入群體。中國有覆蓋14億人口的統一市場,商品、人員、服務和資本均可自由流動,產品研發、生產、物流、銷售等環節都存在巨大的規模效應。
六是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2019年末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約9億,就業人員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有1.7億,每年有約800萬大學生畢業。盡管中國總人口已跨過劉易斯拐點,但人口素質的上升使得中國孕育了新一輪、更大的人才紅利。
七是中國創新創業十分活躍,新經濟獨角獸企業數僅次於美國。2019年中美新增獨角獸分別佔全球比重為12.6%和55.9%。未來中國信息服務業與人工智慧、AR、VR技術結合仍將釋放巨大增長潛力,為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動能。
疫情不會改變中國中長期向好趨勢
疫情會否影響我國的潛在增長率?應主要從需求側還是供給側恢復經濟增長?
劉元春:任何一場疫情引發的經濟沖擊本質上是外生的、短期的和局部的,不會引起一個大型經濟體的經濟發展趨勢出現偏離。這是因為,一個國家中長期的發展趨勢和生產能力主要取決於三大因素:一是資本存量及其增長速度。二是勞動力及其人力資本積累的狀況。三是技術進步以及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進。這三大因素均不會因為疫情的沖擊而發生根本性變化。
縱觀近百年歷史,沒有哪一場大疫導致一個大型經濟體出現長期停滯,經濟一般在疫情消退後1個季度左右就回到正常發展軌道。因此,當前疫情最多隻會帶來1至2個季度的經濟小幅波動,不會改變中國中長期向好趨勢,中國的潛在增速不會出現系統性偏離。由此,當前經濟工作重點應在於有序展開復工復產,使經濟循環盡快常態化,不宜在經濟社會秩序沒有常態化之前展開大規模經濟擴張計劃。經濟政策應以疫情救助和促進經濟循環體系恢復為主,堅持底線管理的基本原則。
任澤平: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將大於2003年非典,但時間可能更短,具體影響大小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政策對沖力度。當前應兼顧應對疫情和長期改革,供求兩側發力,推出幾項具有破冰效應、釋放重大信號、能夠提振各方信心的關鍵舉措。一是提前儲備項目,疫情後實施大規模基建,把由疫情沖擊經濟砸的坑填上。尤其是對人口流入的城市群和區域中心城市進行適當超前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以刺激需求、穩定就業,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二是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並優化方式,從減增值稅改為減企業所得稅和社保繳費率,提高企業獲得感。一方面,繼續下調社保繳費率3個百分點,其中養老、醫療保險繳費率分別下調1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下調企業所得稅稅率至21%,與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相當。
警惕疫情下的六大風險點
疫情下須重點提防的風險點有哪些?
劉元春:第一,經濟增速下行下,就業風險是最大的灰犀牛。2月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僅為37.9%,比2019年同期下降15.7個百分點,表明就業市場出現收縮。雖然不會造成大面積失業問題,但就業形勢明顯吃緊。
第二,當前物價的結構性上漲勢頭將進一步顯現,應謹防「滯脹」風險。可以預見,在疫情管控放鬆後價格將快速釋放。同時,不同行業和不同區域的復工復產進程不一致,也會導致供應鏈出現瓶頸,部分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
第三,要警惕疫情在全球蔓延所帶來的全球經濟快速下滑、金融市場大幅波動風險。目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勢頭明顯加劇。因此,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將面臨全球經濟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巨大不確定性,應當作出相應預案,防範外部沖擊對中國經濟的潛在影響。
第四,要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性,防止房價快速回落。疫情後房地產企業通過大幅降價來快速回籠資金的情況將會增多,一旦降價預期形成,將容易形成「購房意願下降——需求減少導致房價下降——降價預期增強」的不利循環,這對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將產生較大沖擊。
第五,要高度警惕放鬆貨幣政策所帶來的資產泡沫化風險。目前經濟循環沒有基本恢復,貨幣政策釋放的流動性難以流入實體經濟,資金大規模進入金融市場會帶來資產泡沫化風險。而資產泡沫將引發金融市場的大幅回調,妨礙疫情後中國經濟的恢復。
第六,要高度警惕過度積極財政政策帶來的政府債務加劇風險。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不同,疫情沖擊是短暫的,疫情後經濟運行會恢復常態化,因而採取類似2009年大規模刺激政策的理由並不充分。而且,過度積極的財政政策會導致政府債務和宏觀杠桿率大幅上升,這將會成為金融風險的核心根源,也會阻礙社會生產率的提升。
任澤平:當前須兼顧疫情防控與恢復生產,警惕各地疫情防控「一刀切、層層加碼」現象。一些疫情較輕的城市,盲目照搬疫情嚴重地區措施,採取各種過度限制措施,不能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在沒有兜底預案、企業買單的情況下,將疫情防控措施無限擴大化,經濟發展基本停滯,本質上是懶政怠政、不擔責的表現。
「一刀切、層層加碼」式防控,打亂了經濟運行秩序,給企業、各行業、產業鏈、社會穩定帶來嚴峻壓力。因此,應堅持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兩手抓」,採取分區分級防控措施,杜絕以疫情防控之名行懶政怠政之實,以簡單粗暴的方式限制企業復工。
疫情對全球供應鏈會有多大影響?中國應採取什麼措施來鞏固和提高我們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以增強國際競爭力?
任澤平:疫情沖擊全球供應鏈,中國須以改革的方法穩增長。一是放開汽車、金融、能源、電信、電力等基礎領域及醫療教育等服務業市場准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深化國企改革,落實競爭中性和所有制中性,消除所有制歧視,提升市場競爭和資源配置效率。二是以注冊制改革為抓手,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配套制度。三是推動以「人地掛鉤、金融穩定」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強化居住和實體經濟屬性,弱化金融屬性。一方面,以常住人口增量為核心改革「人地掛鉤」。另一方面,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穩定,回歸市場化,支持剛需和改善型購房需求,支持行業間並購重組。四是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家積極性,給地方官員新的激勵機制,給民營企業家吃定心丸。
貨幣政策要注重定向調控、精準調控
當前CPI位於幾年來的高位,這使得貨幣政策發力時受到掣肘,但疫情對餐飲、旅遊等行業影響較明顯,其中小微企業尤其須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兩難情形下,貨幣政策應如何定位?
陳彥斌(中國人民大學教育部國家經濟學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執行主任、經濟學院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主要成員):2020年1月份CPI同比漲幅上升至5.4%,觸及了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漲幅僅為1.5%,連續16個月位於2%以下的較低水平。整體CPI與核心CPI走勢分化,對貨幣政策的制定造成了一定困擾。
理論上看,貨幣政策制定應著眼於核心CPI而非整體CPI。這主要是因為,包含食品和能源價格的CPI容易出現預期之外的大幅波動,會擾亂公眾預期並對貨幣政策空間形成制約。本輪CPI上漲主要是受豬肉價格上漲疊加疫情的影響,與經濟基本面不存在較大關聯。因此,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應掣肘於整體CPI的上漲,而應堅持穩定經濟的目標定位,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當然,豬肉價格上漲所引起的CPI漲幅擴大問題也不容忽視。有效解決豬肉價格上漲的結構性問題需要財政補貼政策等針對性較強的其他經濟政策激勵生產來加以應對和實現價格穩定,不能依靠總量調節為主的貨幣政策。
伍戈(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一是為應對疫情嚴重沖擊,貨幣政策應堅持穩健略寬松的取向。在一季度各行業普遍遭受重創的情況下,需要寬松貨幣政策為穩增長和穩就業「護航」。二是需把握貨幣政策寬松的力度和節奏,堅持適度寬松但避免「大水漫灌」。當前,CPI漲幅位於高位,貨幣寬松的幅度需要考慮對物價的影響。同時,貨幣過度寬松容易導致房價大幅上漲。未來仍需堅持「房住不炒」定位,防止過量流動性推動房價上漲。三是貨幣政策要堅持定向調控、精準調控,合理運用政策工具。本次疫情對二、三產業以及中小企業沖擊較大,因此貨幣政策操作要注重定向調控、精準調控,合理運用結構化貨幣政策工具,實現精準幫扶。
疫情下貨幣政策如何提高調控效率,更有效增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陳彥斌:面對本次疫情,貨幣政策及時採取多種手段釋放了較為充裕的流動性,並通過政策利率積極引導市場利率下行。但也應看到,目前貨幣政策效果更多體現為股市的快速上漲,資金「脫實向虛」問題有所顯現。因此,提高貨幣政策調控效率,使貨幣政策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事實上,中國貨幣政策傳導不暢的問題一直存在,其根源在於經濟與金融體制機制上的扭曲。一方面,實體經濟中存在一些預算軟約束部門,對信貸資金存在大量需求,擠佔了其他部門的信貸資源。另一方面,在利率仍存在一定管制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可獲得穩定的凈息差,因而不願過多承擔風險,更有意願將信貸資源投放到預算軟約束部門。
需要著力提高貨幣政策的調控效率。一是加強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與微觀金融監管三者的協調配合,推動資金更好地流入實體經濟。二是適度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特定區域、特定行業、特定群體的扶持。但這只能作為特殊時期的權宜之計,不能長期化、常態化使用。三是要加強貨幣政策的預期管理與前瞻性指引,給予公眾信心和穩定的預期。四是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破除經濟與金融體制上的扭曲,並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步伐。
伍戈:為保證全年發展目標的實現,貨幣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在穩健基礎上靈活適度。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適時出台新政策,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妥善應對疫情短期內對經濟的沖擊,不搞「大水漫灌」。一是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手段以及常備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等中長期流動性投放工具,保持總量合理。適時適度調節存款基準利率,合理壓降銀行負債端成本。二是繼續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已出台的政策要精準落地,壓實承貸銀行的責任,對企業進行嚴格的篩選,確保貸款用於疫情防控領域。同時,要提高審批和放貸效率,有效降低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三是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採取針對性支持措施。要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情況,合理調整政策節奏,因地制宜採取針對性措施。根據不同地區疫情演變進度,不同行業復工復產進度及計劃,設計有針對性的支持方案。四是要更加重視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持。可考慮根據不同地區疫情情況,給予企業在特殊時期還本付息延期支持,對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企業不作逾期信用記錄報送。
從多方面著力實現財政政策效用值最大化
財政目前處於緊平衡狀態,尤其是部分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較大。在應對疫情過程中,如何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政策定位?
陳彥斌:當前,財政整體上面臨減收增支壓力,財政運行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作為逆周期調節工具的財政政策應加力提效,讓「緊平衡」下有限的財政資源發揮更大作用。具體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適當提高2020年的目標赤字率。適當提高目標赤字率體現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定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財政收支壓力。二是財政政策要精準發力。針對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和企業,要進一步具有針對性地出台更多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三是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在減少稅收收入的同時,避免非稅收入的升高,切實降低宏觀稅負,以最小代價穩定經濟增長。
伍戈:在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和財政收支承壓背景下,為積極對沖疫情影響,要繼續推行有針對性的財稅政策,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充分利用專項債等政策工具,將政策落到實處,實現財政政策效用值最大化。一是更加精準實施減稅降費。可考慮研究出台階段性、有針對性的稅費政策,政策導向由「更大規模」轉向「精準落地」,密切關注不同行業的稅負變化,重點支持受損嚴重行業復工復產。二是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要落實零基預算理念,重視評估重大項目的財政可承受能力,削減非必要、非重點項目支出,壓縮一般性支出。財政資金應投向撬動力度更大的重點領域,以市場化為原則,承擔市場無力滿足的需求。三是擴大專項債發行和使用。鑒於專項債是專款專用的債務,不計入財政赤字,有成本低、使用靈活的優勢,建議未來進一步擴大專項債發行和使用。
以一攬子政策幫助市場恢復信心
除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還應採取哪些重要舉措幫市場與公眾更快更好恢復信心?
陳彥斌:還應從更全面的視野布局,採取「微觀政策要活+產業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一攬子政策,幫助市場與公眾恢復信心。一是要著力落實「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組合,更好地提升消費者信心。就改革政策而言,核心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扭轉中等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增速過快下滑的局面。同時,要加快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減輕住房對居民消費的擠出作用。就社會政策而言,核心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與救助體系,使居民減少預防性儲蓄,更好地釋放消費需求。二是要著力落實「微觀政策要活+產業政策要准」的政策組合,更好地提升企業家信心。就微觀政策而言,要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優化營商環境。就產業政策而言,要加大力度實施以放鬆管制、促進競爭為核心特徵的功能性產業政策,為企業家提供更大發展空間和更多發展機遇。
伍戈:一是加強疫情防控,做好與社會的溝通。疫情期間首要任務是疫情防控,只有疫情控製得當,經濟才能正常發展。二是穩定就業和農產品供給,保障基本民生。線下招聘目前難以開展,可打造網上就業培訓項目、開展線上招聘等,利用互聯網解決就業問題。同時,當下正值春耕播種之季,要有序恢復農牧種植業,減少疫情對農產品產量的影響,穩定農產品供應和價格。三是推動有序復工,盡快恢復社會生產,落實劃分疫區的政策。國內多數疫區疫情形勢已走向緩和,各地區應根據當地疫情,有序推進企業復工進度。高風險地區重視疫情防控,中風險地區適時安排復工,低風險地區盡快恢復產業產能。四是增強公共衛生服務制度,補齊制度短板。一方面,須建立疾病預防監管體系,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特殊疾病暴發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應重視培育重大疾病防控先進人才。與此同時,加強各級部門信息披露,發揮媒體輿論監督作用,營造實事求是、鼓勵講真話的氛圍。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⑵ 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了控制疫情,國家採取了停工停產、居家隔離等一些政策,很多人面臨失業,給我國的實體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沖擊。實體經濟,指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立身之本,是人通過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經濟。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產生的影響:1.我國第一季度的GDP同比下降6.8%(國家統計局),開創自改革開放以來最低的增幅。2.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超過5成的企業2020年營收下降20%以上。就現金維持時間而言,34.0%的企業最多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就是說,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半年以上。3.2020年爆發疫情之初,傳統服務業幾乎完全停擺,酒店旅遊業整體上都已經處在停業的狀態,而交通餐飲業也是如此,這些行業虧損都很大,都處在被動運行的階段。4.由於疫情,不能出省甚至出市,有很多有疫情的地區採取就地隔離,對旅遊業的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5.在當時的疫情之下,我國的製造業也面臨巨大的困難。疫情先是降低國民的消費熱度,比如疫情造成國內服裝需求量減少,於是服裝行業陷入困境。零售品銷售額巨幅下降,輕工業受影響。從需求端來看,紡織服裝,電子商品、傢具、家電需求量下降,從供給端來看,廠房勞動密集型高,所在地處於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大省,這是製造業要面臨的問題。6.雖然在短期內,餐飲業會面臨破產、倒閉等問題。但長期來看,餐飲、旅遊、文娛這些服務業所受的長期影響不是特別大,畢竟,即便現有的企業虧損倒閉,也動搖不了服務業的根本,因為一旦疫情過去,這些行業的需求還是會重新釋放。

⑶ 疫情對經濟有哪些影響

去年疫情爆發後,各國政府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封鎖城市,限制人員流動,關閉公共場所,導致了經濟活動的大幅萎縮。然而,去年的生意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差,甚至有些行業還出現了逆勢增長。今年疫情雖然有所緩和,但是生意卻變得更加困難。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去年的政策刺激和消費補償。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各國政府紛紛出台了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向企業和個人提供了金融支持和減稅減費等優惠措施,緩解了資金壓力和生活困難。同時,由於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和出行限制,消費者積累了一定的儲蓄和需求,在疫情放鬆後出現了消費補償唯衫的現象,推動了部分行業的復甦和增長。例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電商悔山液平台、視頻游戲、醫療健康等行業受益於疫情帶來的新需求和新習慣,實現了快速碧物發展。
第二,今年的市場競爭和成本上升。由於去年的政策刺激和消費補償只是暫時性的,隨著疫情的持續發展和變異,今年的經濟形勢並沒有明顯改善,反而出現了新的挑戰和困境。一方面,由於去年部分行業的逆勢增長吸引了大量的資本和人才湧入,導致了市場的過度飽和和內卷化,競爭更加激烈和殘酷。另一方面,由於物流管制、原材料短缺、能源緊張等因素,導致了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的上升,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例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電商平台、視頻游戲等行業面臨著用戶獲取成本高、用戶留存難、用戶付費低、內容創新難等問題。
第三,今年的消費信心和預期下降。由於疫情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和不確定性,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變得更加悲觀和謹慎,消費信心下降。同時,由於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了很多企業和個人的收入和現金流受到了損失,消費能力下降。因此,今年的消費需求相對低迷,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消費者更加傾向於選擇必需品和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而非奢侈品和高價位的產品和服務。例如,旅遊、餐飲、零售、娛樂等行業受到了較大的沖擊,而醫療、教育、保險等行業相對穩定。
總之,去年疫情嚴重生意還好,主要是因為政策刺激和消費補償的作用,而今年生意難做,主要是因為市場競爭和成本上升的壓力,以及消費信心和預期的下降。這就要求企業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和客戶的需求,及時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和發展方向,尋找新的機會和突破點,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⑷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隨著2022年年底疫情的全面解封,人們的生活似乎也回歸到了正軌。但是,我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平時去飯館吃飯或是商店買東西的時候,總能聽到老闆們的哀怨:「疫情都結束了,為什麼感覺生意還是難做呀?」。恐怕這是當前很多企業主、創業者以及個體經營者所面臨的問題。雖然全球疫情正在逐步得到控制,但是很多行業和企業仍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境。這里我們就從多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並提出一些自已的見解。

首先,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在疫情期間,不少企業因為停產、停業、封鎖等原因導致損失嚴重,甚至有不少企業倒閉。盡管疫情現在得到控制,但是這些首差哪企業的生產能力和市場地位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此外,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需求也發生了改變,導致了很多企業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策略。

其次,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也是當前生意難做的一個因素。受疫情的影響,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出現了明顯的放緩。這種經濟下行的趨勢使得市場變得更加競爭激烈,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才能夠獲得相應的市場份額。這對於很多剛剛起步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三,供應鏈和物流方面的問題也使得很多企業在生產和銷售方面面臨著一定的困難。由於疫情期間的封鎖和交通限制,很多企業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這些問題雖然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得到了緩解,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這對於企業的生產和銷售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針對這些問題,我覺得企業或是個體戶老闆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應對。首先,企業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策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來調整產品和服務。其次,企業需要積極利用數字化技術,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例如,可以採用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技術來提高生產和銷售效率。此外,企業還可以積極拓展對外渠道,擴展新渠道的同時,也要維護好老客戶們的關系,例如疫情一結束,就聽說國內很多老闆們組團飛往海外各地去擴展新客戶,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我者碼相信生意難做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時刻懷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我覺得總能等到撥開雲霧見彩虹慶羨的那一天!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我的想法呢。

⑸ 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大嗎

這次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對我國來說也比較明顯,整體上看我國直接經濟損失應該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短期內綜合經濟損失應該在萬億規模,長期經濟損失有可能超過5萬億。
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對我國造成的直接損失主要表現在醫療救治方面,截至現在,我國累計確診83,745人,根據國家醫保局的統計結果,我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人均費用為1.7萬元,重症患者人均費用大約為15萬元,費用支出大約在10億元左右,其中醫保支付大約在7.5億元左右,財政支付大約2.5億元,這些治療費用因為不可再生,所以可以看作是直接經濟損失。
新冠病毒疫情對我國造成的綜合經濟損失就非常明顯了,春節期間我國經濟基本只維持了必要的產業運營,直到3月中旬才開始陸續復工復產,到目前為止我國企業復產率已經超過90%,所以新冠病毒疫情大約影響我國一個半月的時間
2019年我國GDP大約為99萬億,平均每個月為8.25萬億,在疫情期間,經濟沒有完全停擺,預計會拖累我國經濟1個百分點,按照這個比例測算,造成的綜合經濟損失大約為1萬億元左右。

⑹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當前經濟的影響
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當前經濟的影響
作者:朱家禾
來源:《商情》2020年第32期【摘要】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關乎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正確走向和社會前景。本文主要針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對未來的經濟發展走向進行分析和判斷。【關鍵詞】新冠疫情 ; 經濟影響 ; 一帶一路2019年12月起,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現和後來的集中爆發,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均帶來了明顯沖擊。受疫情影響,各行業的經營狀況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一、疫情的產生和對當前經濟的主要影響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後稱「新型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為了避免疫情快速擴散,黨中央、國務院迅速採取強力措施,升級疫情防控級別,除了武漢和湖北進行封城外,全國各地都採取了高級別的防控措施,從交通、人員流動、小區街道治理、公共場所封閉等各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防控,迅速有效地將疫情控制,極大的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對比當前國外疫情的迅速蔓延和失控,我國採取的措施既堅決有力、效果明顯。與此同時,由於防控措施的升級,各企業事業單位的生產活動、商業流通、社會娛樂、餐飲等以線下為主的活動全面大幅度壓縮或者全面停止。這對經濟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具體分析如下:一是傳統的以人流密集型行業受沖擊最為明顯。受防控措施影響,全國的大部分地區的客運交通、旅遊、餐飲、社會娛樂、KTV、商業場所都在疫情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大規模封閉或減少營業規模、壓縮營業時間,這些行業的整體經營額均大幅度下降,相當數量的經營業主出現虧損或者停業。二是生產型企業的開工率不足。受內外需求影響以及人員限制流動等多方面的影響,相當數量的企業無法正常開工或者開工率不足。許多成本高啟的企業無法維持正常的運行,部分企業讓員工放假在家。這導致生產型企業的資金周轉出現困難。三是內外需出現下降。據相關專業人士分析,按新型肺炎疫情對生產要素供給的影響限於一個月,資本要素和勞動力要素供給將分別減少4650.2億元和104.9億元,2020年GDP總量減少5660.3億元,GDP增速較基準模型降低0.61%。當疫情影響為兩個月時,雖然生產要素成比例減少,但GDP總量將減少11633.8億元,GDP增速降低1.25%。而當疫情影響為三個月和四個月時,GDP增速分別為3.79%和3.20%,這說明隨著時間的增加,新型肺炎疫情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會在成比例增長的基礎上會更加惡化。由此可見,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還是相當明顯。
二、中國採取積極措施恢復經濟運行效果明顯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採取有力措施,採取的措施非常明確而具體,主要體現了以下三個方面:堅持防疫與恢復生產兩手抓。一方面內防反彈、外防輸入,嚴防疫情出現反復,另一方面抓經濟活動的恢復。為了確保經濟活動的快速恢復,中央將疫情進行分類處理,全國分為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三種地區,以縣域為單位進行劃分,切實保障經濟迅速恢復。同時,中央採取進一步下調企業增值稅、延長汽車領域優惠政策等手段,扶持相關行業盡可能減少因為疫情而造成的損失,政府還會通過實行增值稅稅收優惠等方式緩解企業短期融資問題。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線上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疫情的影響,對傳統線下產業來說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但對於互聯網企業,恰恰是一場千載難逢的機會,以網路購物、餐飲外賣、生鮮配送、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線上經濟」更加火爆。以淘寶、京東、拼多多為主要代表的線上電子商務企業,營業額同比大幅上升接近50%。在疫情緩解後,線上線下結合的帶貨模式,也使得更多的生產廠家、農業產品得到迅速推廣,線上明星人物加線下明星產品,使相當的企業快速走出了困境。推動醫療健康、快遞物流等產業迅速發展。經過疫情的檢驗,中國的醫療產業、產品迅速發展企業,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大量的醫療器械、產品成為國外的搶手產品。全球都在中國進行搶購,這使得醫療產業得到了歷史性的發展。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國民經濟運行態勢得到基本穩定,避免了大幅度下降。三、強勁的發展韌性和民族精神,支撐著中國經濟長遠發展向好雖然經濟受到短期的沖擊,但中國具有著強勁的發展韌性,經濟回復水平會迅速恢復。這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分析:
中國的經濟體量具備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中國目前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GDP佔全球的比例30%,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有著全產業鏈,除了個別的特殊高端產業,幾乎所有的生產環節都能夠在中國完成。這使得中國既有著獨立於世界的生產能力,又有著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一帶一路」戰略為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是中國審時度勢、著眼長遠,面向世界的一項重大戰略,是中國向世界經濟作出的重要貢獻,也是中國經濟走出去的重要步驟。當前,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力支持「一帶一路」國家的抗疫工作,向「一帶一路」國家提供醫療物資和技術、抗疫經驗支持,在共同抗疫的過程中,進一步凝結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情誼,這將為疫情過後「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穩定的支撐,使中國經濟有了更加長遠的發展基礎。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支形成對中國經濟的有效支撐。中國是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歷史上經歷了太多的苦難,無論遇到多麼困難的局面,中華民族總是能夠從困難中站起來。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這種民族精神,才能使中華民族在歷經鴉片戰爭、抗日戰爭、地震、洪水、亞洲金融危機等等重重考驗後,仍然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此次疫情雖然短時期對中國的沖擊較大,但在歷史長河來看,依然只是前進道路上遇到的一次短暫的波折。中國經濟就像一片汪洋大海,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會掀翻大海,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風浪,中國始終在這,這也是中華民族能夠保持長期繁榮的最根本的基礎,更是中國經濟長久發展的定海神針。總之,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格局將不會改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5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當前經濟的影響
龍源期刊網
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當前經濟的影響
作者:朱家禾
來源:《商情》2020年第32期
【摘要】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關乎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正確走向和社會前景。本文主要針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對未來的經濟發展走向進行分析和判斷。
【關鍵詞】新冠疫情 ; 經濟影響 ; 一帶一路
2019年12月起,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現和後來的集中爆發,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均帶來了明顯沖擊。受疫情影響,各行業的經營狀況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第 1 頁
一、疫情的產生和對當前經濟的主要影響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後稱「新型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為了避免疫情快速擴散,黨中央、國務院迅速採取強力措施,升級疫情防控級別,除了武漢和湖北進行封城外,全國各地都採取了高級別的防控措施,從交通、人員流動、小區街道治理、公共場所封閉等各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防控,迅速有效地將疫情控制,極大的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
對比當前國外疫情的迅速蔓延和失控,我國採取的措施既堅決有力、效果明顯。與此同時,由於防控措施的升級,各企業事業單位的生產活動、商業流通、社會娛樂、餐飲等以線下為主的活動全面大幅度壓縮或者全面停止。這對經濟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

⑺ 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國多數企業也因此遭受了一定的損失。中小渠道在...


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人們出行等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巨大,應向美索賠



*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服務貿易繼續快速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14569.9億元,同比增長25.8%。其中,服務出口增幅大於進口9.5個百分點,帶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56.4%至290.3億元。這充分體現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在服務貿易領域結構調整、出口競爭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效,我國服務貿易協調發展又進一步。

*

從最新數據來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穩定增長的特點仍較突出。一季度,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6156.6億元,增長14.1%。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3500.6億元,增長16.3%;出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分別增長22.1%、14.6%、11.2%。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2656億元,增長11.4%;進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保險服務,增速達134.9%。

*

近年來,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效果也越來越顯著。隨著我國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增強,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呈現迅猛發展之勢。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此前表示,疫情深刻影響了人們生產生活方式,視聽服務、醫療、教育、網上零售等在線提供與線上消費大幅增長,數字支付手段大量運用,為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快速增長拓展了空間。2021年,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增長18%;其中,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分別增長35%、26.9%、22.3%,顯示出較強的出口競爭力。從今年一季度數據看,這一勢頭得以延續。

*

進一步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3.3%。服務業新動能逐步激發,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與此同時,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大提高了服務的可貿易性,製造業與服務業持續融合,服務供給的質量、效率明顯提升,我國服務業快速增長為今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協調發展更進一步奠定堅實基礎。

*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服務貿易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也面臨新的挑戰。從國際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區域化、本土化趨勢明顯。服務貿易復甦在疫情影響下仍具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從國內看,部分服務領域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服務供給不能充分滿足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的需要,服務貿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

為積極應對挑戰,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中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應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

進一步支持服務貿易發展,要扎實推進實施《「十四五」服務貿易發展規劃》,各地落實好各項任務舉措。同時,要研究推動出台一批新的政策措施,大力促進數字貿易、技術貿易、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

進一步支持服務貿易發展,要不斷探索服務貿易制度型開放路徑,推動出台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持續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見效,總結推廣更多制度創新成果。遴選試點成效顯著的地區,升級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

*

進一步支持服務貿易發展,要推進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提質升級擴圍,完善基地管理制度和促進體系,落實支持基地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不斷促進服務貿易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中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

*

(經濟日報)

","force_purephv":"0","gnid":"985122b4f4f796dc6","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3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8fde0f38d87fc6c.jpg","width":"500"}]}],"original":0,"pat":"art_src_1,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5270616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7333c71df8a31516","src":"北青網","tag":[{"clk":"keconomy_1:疫情","k":"疫情","u":""},{"clk":"keconomy_1:商務部","k":"商務部","u":""}],"title":"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服務貿易協調發展如何實現再進一步?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 :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將遭受重創,經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保持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韌性、彈力和空間依然存在,不會因為突發疫情而發生改變.全年經濟受到影響的程度,取...

新型冠狀病會影響經濟嗎? - 39問醫生 - 網:提問 目前情況,肺炎對於經濟形勢有一定的影響.肺炎限制人與人之間接觸,對於經濟形勢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干預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和散播,已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准確預估疫情對經濟產生多...

今年的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大嗎? - :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往日的平靜,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們拋家棄子捨生忘我的投入到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工廠被迫停工,學校被迫停課,或許受到打擊最大的莫過於餐飲業旅遊業,讓我們盤點一下哪些行業影響最大吧!...

2020年我國經濟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 : 2020年中國的經濟上課,因為國外的疫情很嚴重,國外的經濟受到重大打擊.而國內疫情控制的比較好,所以重啟經濟的時機比較合適.所以說在下半年經濟慢慢出現了起色.

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什麼? - : 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一定沖擊.部分國家短期的疫情防控措施會影響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受疫情沖擊,全球人員、商品、技術等要素流動會放慢,全球交通、餐飲以及旅遊業等服務業會受到影響,短期內全球國際貿易、...

闡述2020年一年中,國際國內發生了哪些大事,對我有什麼影響? - : 2020年一年中,中國國際內發生了的大事,有嫦娥五號平安返航,中國隊新冠疫情控制值得他國借鑒

⑻ 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國內多個行業都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其中對餐飲業、旅遊業、交通運輸業、教育行業等行業的沖擊可以說是最大的。

疫情期間,國內絕大多數省市均關閉了餐飲業,餐飲消費收入成斷崖式下跌,部分餐飲門店破產倒閉。旅遊業進入了「冬眠」期,國內各大旅遊景點遊客稀少,賓館遊客入住率跌入谷底。

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採取封城,封路和封居住小區等策略後,唯梁人員出行受到限制,鐵路交通,航空運輸,公路客運均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另外國際航班班次也大為減少,交通運輸業經濟損失較大。

對進出口型企業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進口零部件進來難,出口零部件難出去的矛盾和問題較為突出,部分出口型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也是較大的,其中,對教育界的影響主宴帶要體現在:

時至今日,除初三因要中考開學外,幼兒園、小學、初一和初二開學的極少;高中除高三學生大多恢復了上課外,高一、高二學生也大多未開學;大學開學率仍舊不高。

對文化和體育界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原定體育賽事因疫情被取消或延期舉行;原定文藝演出大多由直播改為錄播,現場觀眾席基本上無觀眾。另外,疫情較重地區因大多數醫院病房都改造為新冠肺炎病房,非新冠肺炎患者就醫難的問題比較突出,這類患者因醫療資源擠兌。

有少數人未能及時住進醫院就醫,導致個別患者病情加重而去世,這一點是比較晌山蘆遺憾的,有點令人惋惜。另外,民眾的就業率有所下降,降低薪資在部分企業還時有體現,造成部分百姓收入有所減少,甚至極少數人至今還無收入來源,只能靠政府的救濟度日。

其他方面:

另外,受疫情影響,國內人口流動相對偏少,少數企業用工短缺的矛盾和問題比較突出,等等。這些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⑼ 疫情對經濟有何影響

去年疫情爆發時,全球范圍內的旅遊、航空、餐飲等行業都受到了嚴重影響。但是,中國是疫情最早得到控制的國家之一,同時政府採取了積極的防控措施,如加強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公眾衛生意識、加強社區管理等,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傳播。此外,中國還實施了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政策,如減稅降費、增加基建投資等,這些政策有助於提升經濟活力,增加就業機會,從而促進了消費和投資。

相比之下,今年疫情的傳播范圍更廣、影響更大,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疫情的控制和治療還需要大量的醫療物資和資源,這使得一些行業的生產和運營受到了限制。此外,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也對一些行拿孫業造成了負面影響。

總之,去年疫情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配哪響,但是中國採取的有效防控措施和積極的經濟政策對經濟復甦和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的培敏碼疫情形勢更加嚴峻,各行各業都需要加強疫情防控和復甦工作。

⑽ 疫情反復,對我國的經濟會產生哪些影響

疫情之下對我國的各行各業都會產生非常嚴重的沖擊,對我國的經濟會產生以下幾大影響:

疫情造成失業率較高,阻礙我國經濟的發展。靜態管理的疫情防控措施,讓很多地區的營業場所關門,時間長達1~2個月這些店主不僅要負擔高額的房租,還失去了經濟來源,只能選擇倒閉。其次是一些公司在疫情期間的運營出現問題,經濟鏈條出現了中斷,公司的經營一日不如一日,只能選擇財源來維持公司的運營,長期下來就造成了我國人口的大面積失業。而失業反過來又會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

總體來說,我國的經濟已經實現了高質量的發展,仍然充滿強大的活力,並且在疫情之下產生了很多新興行業,例如網路電商直播帶貨,虛擬經濟等。

閱讀全文

與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是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樣的愛情能讓女孩變成白骨 瀏覽:641
微信天府健康通行程碼在哪裡 瀏覽:747
新婚姻法中為什麼規定不能要彩禮 瀏覽:882
美女在一起會說男人什麼事 瀏覽:251
南川區哪些醫院是事業單位 瀏覽:593
如何看待愛情里的控制欲 瀏覽:587
祝你和愛人幸福是什麼意思 瀏覽:524
愛情片尾曲叫什麼 瀏覽:486
幸福里如何賺錢 瀏覽:501
牛皮癬和健康密碼哪個嚴重 瀏覽:66
冠山歷史故事有哪些 瀏覽:697
健康的面部有什麼特點 瀏覽:4
有個婚姻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651
美女在沙發上怎麼解鞋帶 瀏覽:965
經濟林引種基於什麼原理 瀏覽:202
幸福草牙刷有什麼功效 瀏覽:916
關於婚姻的問題有哪些 瀏覽:540
哪裡報考高級經濟師好考 瀏覽:608
鎮江事業單位筆試完多久面試 瀏覽:15
為愛情煩怎麼辦 瀏覽: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