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建適合旅居養老的有這3座城,環境好,節奏慢,人文底蘊厚重
福建是一個 多山 的省份,山地和丘陵佔了全省面積的80%,福建也是一個 多水 的省份,這里有江河湖海,是一個 面朝大海 的省份。
福建位於廣東與浙江之間,經濟雖然不如兩省強,但從氣候和環境上看,卻堪稱國內沿海省份首屈一指。這里的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優美, 森林覆蓋率達到62.9% ,多年來一直穩居 全國第一 ,而且福建的 城市建設 也居國內省份前列,這里不僅僅有全國聞名的廈門,很多城市都是花園城市,可以說是國內 最宜居 的省份。
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所在城市的宜居性,看一個城市是否適合居住,經濟發達與否並不是決定因素,太發達的城市如天花板一樣的房價和物價,直接就降低了宜居性,所以我按照 生態環境、城市建設和人文底蘊、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 等幾個方面綜合考量,從福建全省城市中選出3個 最宜居的城市 ,這里即沒有大名鼎鼎的廈門,也沒有如日中天的省會福州,甚至還有隱藏在現代都市中低調不出名的小城,不知道你最掘遲喜歡的是哪個?
一、泉州
要評福建的宜居城市,可以漏掉任何一個,唯一不可錯過的是泉州。
泉州之美 , 不僅僅在於它的風景,還有它的底蘊 。
泉州地處東南沿海,與台灣隔海相望,在古代泉州港就被譽為「 東方第一大港 」,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被馬可波羅譽為 光明之城 ,曾有 「市井十洲人 」、「 漲海聲中萬國商 」之盛景。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 泉州對外貿易發達 ,宋元時來此的外國商人就達數萬人,居住在城南一帶,專門設有「藩坊」。 明清 時實行 海禁 , 日漸衰落 。
泉州是閩南文化源頭 ,中西方文化交匯的地方。泉州 歷史 上也多出名人,鄭成功,施琅,歐陽詹,李光地都是泉州人。 朱熹 曾這樣評價泉州這座城市: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可以想像泉州古代文明繁榮的景象。
當年的泉州人造出最好的海船,載重達600多噸,可 乘坐500 多人。一位女性擔當了最強大的 航海保護神 ,這就是 媽祖 ,在她的庇護下,一艘艘貨船從這里出發,把中國的瓷器和茶葉運往世界各地。
泉州是一個很低調的城市。
這座城市的低調和他的實力、品味 不太相符 ,在國內城市很少閃亮登場,總是 默默無聞 。
如果有人要問,福建GDP排在第一的是哪座城市?估計99%的人都會答錯。2020年泉州全市GDP實現10158億元, 連續第21年位居福建省第一 。
這座城市是靠眾多的 民營企業支撐 自己的經濟發展,而 不依賴於房地產 這種豪華的表象。作為 福建第一經濟強市 ,房價僅1萬出頭,遠低於廈門福州。
泉州將傳統和外來多元文化廣融博納,歷經千年積淀,形成了內涵豐富,風格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今天的泉州依舊保持著自己的淳樸,即秉承著古老的傳統,其文化又有著極大的包容性。泉州人勤勞勇敢,精明干練,敢為人先,有闖勁,愛打拚,美麗的惠安女用柔弱的雙肩,挑起沉甸甸的責任,是泉州人勤勞勇敢的最好代表。
泉州有良好的城市環境汪散敏和優良的空氣質量,基礎設施 配套完善 , 交通便捷 , 醫療資源比較豐富 ,這里有 5家三級醫院 ,其中 三甲醫院有2家 ,經濟充滿活力,但城市生活卻慢節奏,是一個 安靜舒適 的城市。
想了解這個城市,就去 閩台緣博物館 和 海交博物館 看看這里的人文 歷史 ,去 清源山 上行走,感受閩南文化的厚重,去 西街困枝 感受泉州普通人的生活。
泉州是個 「品牌之都」 ,一個市竟有 中國馳名商標142個 ,居全國地級市首位。這也是個充滿商機的城市, 民營經濟發達 ,藏富於民,很多創業者在這里可以 實現夢想 ,不但是 宜居 也是個 宜業 的地方。
今天的泉州仍然可以看到諸多的 歷史 遺跡 。
開元寺,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保存有從盛唐至民國的歷代文物。
清凈寺,始建於北宋年間,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中國十大名寺」中唯一的伊斯蘭教清真寺。
小岞風車島
崇武古城
中山路 ,沿街廊柱式騎樓濃縮了南洋式建築的精華,清晨時分,漫步在街道上,彷彿時光倒流,能感受到那個流金歲月的萬種風情。
泉州也是一個 美食 的城市,吃貨的天堂。
來到泉州 東街、西街、塗門街 一帶都能吃上美味又地道的泉州小吃。
面線糊、海蠣煎、牛肉羹、花生湯、豬血湯、土筍凍、潤餅菜、蒜蓉枝等。
二、龍岩
龍岩,是中國唯一一個 以「龍」字 命名的地級市。
龍岩地處閩西,與粵贛兩省交界,區位條件優越,是 閩粵贛三省結合部 的區域中心城市。
龍岩是一座 歷史 底蘊深厚 的城市。
晉太康三年 置 新羅縣 ,屬晉安郡,是「閩越人」的祖地和 「南海國 」的國都所在地,這里也 是客家人主要聚集地,下轄的長汀縣被譽為「客家首府」。在土地革命時期,這里是 革命老區和中央蘇區的組成部分,七個縣(市、區)均為原中央蘇區縣。
龍岩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平均溫度在18到21度之間,平均降雨量在1031毫米至1369毫米之間,全年 氣候溫和 ,無霜期長。天氣 不冷不熱 、 不幹不燥 ,宜人的氣候非常適合居住,很多外地人來了就捨不得離開。
福建 的森林覆蓋率 全國第一 ,而龍岩的 森林覆蓋率 又是 福建第一 ,達到 78.9%,有優美的 環境好和清新的空氣,市區有良好的基礎設施,交通 四通八達 , 商業發達 , 購物便利 ,市民休閑運動場所多,天馬山棧道、石鑼鼓濕地公園、東山濕地公園、大錦山蘇區公園、中山公園、登高山公園、龍津河畔步行道、人民廣場,新建成的龍津湖公園湖面波光瀲灧,兩岸綠樹成蔭,不僅是當地市民和遊客必去的「網紅」打卡地,更成為集休閑、觀光為一體的城市新「會客廳」。
龍岩 是享譽海內外的 客家祖地 ,這里75%以上的人口是客家人,客家文化和閩南文化在這里交融, 文化底蘊豐富 , 孕育了龍岩人 熱情好客 、 勤勞朴實 的民風, 人文環境好,不排外,不欺生。
龍岩是個發展中的山城 ,2020年全市GDP實現2870億,居福建第五名,市區工業較少,沒有任何重工業,空氣清新, 節奏比較慢 , 房價不高 ,生活壓力小,在龍岩生活比較舒服。在城際交通方面,也是 相當便利 ,這里有龍岩冠豸山機場,開通了到北京、深圳、上海、福州等多地航班,龍岩動車高鐵每天也有很多班次,從福州到龍岩也只需要2個多小時的時間。在 醫療資源方面 ,也比較完善,有三級醫院5家,其中三甲醫院2家,很多周邊城市的人來龍岩購房就是看重了這里的 優良的生態人文環境和城市配套 。
千年古城長汀
革命聖地古田
福建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的西部和南部,龍岩的 永定土樓有2萬多座 ,是福建最具代表性的土樓,被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 名錄。
這是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巨大集體住宅 ,與 山水交融 、與 天地參合 ,體現了儒家根深蒂固的 聚族而居 的傳統觀念,是人類民居的傑出典範。
龍岩還有遠近聞名的5A級景區冠豸山、龍硿洞、九鵬溪、梅花山等。
舌尖上的龍岩
這里的 美食 匯聚了客家人的 美食 風味,具有鮮潤、濃香、醇厚的特色,獨具風味,別具一格。
長汀河田雞 ,龍岩著名的特色 美食 ,雞肉脆嫩,味道鮮美。
永定全牛宴 ,菜品包含牛身上各個部位,風味獨特,非常美味。
龍岩洋魚 ,名字帶魚,其實並沒有魚,配料種類多樣,味道鮮香。
菜乾扣肉 ,扣肉與菜乾的味道相互交融,味道酸香可口。
三、三明
這座城市並不為人所熟知,1983年三明建市,城市雖然年輕,但這塊土地卻有著悠久的 歷史 。
五代末年,中原移民從三明下轄的寧化縣入閩,寧化也被視為客家祖地,南唐時期出現了第一個狀元張確,從此開始了他們之後的一千多年的傳奇。
三明位於閩中,正所謂八方匯聚,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歷史 上來自不同區域的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交流、碰撞,賦予了這片土地與眾不同的魅力。
這里是一個無與倫比的綠色天堂
三明林業資源豐富, 森林生態環境優越 ,這里的省級以上保護區數量 佔全省的三分之一 ,有國家森林公園6處,省級森林公園19處,國家濕地公園2處,享有「 中國綠都 」等美譽。
浩瀚的閩江 從這里起源,沙溪、金溪、尤溪三條河流穿境而過,造就了大金湖、閩湖等風景區。
三明在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毛澤東、彭德懷、粟裕 等轉戰在這片土地上。1937年,抗戰爆發,東南沿海淪陷,福建省府遷至三明永安,一直到抗戰勝利,這里是福建的 戰略後方 。
這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
自古以來這里就是閩東、閩南、閩西、閩北彼此 交流的樞紐 。不同文化,不同人群,在這里碰撞、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個長壽之城,福建最長壽的123歲老人就生活在這里。
三明的 經濟 一直在 穩步增長 ,2020年全市GDP達到了2702億,居福建第六名, 裝備製造 、 新材料 、 文旅康養 等產業也在培育壯大。這里也有 成熟的商圈 ,夏商百貨、滿園春、萬達 、悅城裡。三明的 交通方便快捷 ,全境共有三明北、尤溪、建寧北、將樂和泰寧五個動車站,距離三明市區比較近的有三明火車站、三明北 高鐵站 。 三明學院 是三明唯一一所本科院校,這里的三明一中是陳景潤的母校。三明的醫療資源有三明市第一醫院和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兩家三級甲等 醫院,能夠滿足一般的就醫需求。
三明是一個 物產豐富、人傑地靈 的地方,它的每一個縣市都有自己 足以揚名天下的立身之本 ,閩江之源、中國小吃之鄉、中國客家祖地、交通樞紐、理學重鎮。
沙縣 ,知名度遠大於三名,恐怕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個縣。沙縣自古就是閩江上游重要的碼頭商埠,本身又是閩中孔道,南來北往的必經之路,商賈雲集,集四方大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共同造就了後來名揚天下的沙縣小吃。
尤溪 ,一代大儒朱熹的誕生地,這里自古就重視耕讀傳家,以農為本,耕讀之間完美反映了尤溪人的文化與性格特質。
尚書第, 主人為明代兵部尚書李春燁,這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明代民居之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饒山 ,位於建寧,號稱八閩源頭第一峰。
三明 美食
沙縣板鴨 ,三明傳統 美食 ,色澤鮮亮,皮酥肉潤、肥美香濃。
泥鰍粉 ,三明特色小吃,土豆粉煮上青菜,再配上泥鰍,葷素搭配,味道鮮美。
明溪肉脯干 ,烘乾的肉脯口感有嚼勁,是當地人喜歡的閑暇零食。
暖菇包, 三明傳統小吃,味道鮮香、綿軟可口。
福建這三座城都曾經歷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古老與現代,新與舊,兼容並蓄,和而不同, 每個都是宜居之城,你更喜歡哪一個?
歡迎關注慕士塔格的季風,讓我們一起去看世界 。
② 福建三明市各縣財富榜
三明各縣區2007年1-7月份經濟數據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及工業產品銷售率
指標 本月止累計 位次 比上年同期增長(%) 位次
永安市 72.85 1 30.0 9 `
沙 縣 45.70 2 37.0 4
梅列區 41.57 3 26.2 11
尤溪縣 23.34 4 32.1 8
大田縣 22.32 5 27.9 10
三元區 21.97 6 34.0 6
將樂縣 14.50 7 43.4 2
泰寧縣 8.78 8 33.6 7
建寧縣 8.09 9 34.2 5
清流縣 7.87 10 17.8 12
寧化縣 7.65 11 39.9 3
明溪縣 7.36 12 49.4 1
縣(市、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財政收入
單位:億元
指標 本月止累計 位次 比上年同期增長(%) 位次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全 市 81.42 19.2
梅列區 17.57 1 24.5 1
永安市 16.97 2 16.7 11
沙 縣 7.32 3 19.3 3
大田縣 6.92 4 18.0 7
尤溪縣 6.92 5 16.3 12
三元區 5.84 6 18.3 6
寧化縣 4.80 7 17.2 9
將樂縣 3.48 8 19.2 4
清流縣 3.12 9 18.7 5
泰寧縣 3.05 10 17.0 10
明溪縣 2.78 11 22.8 2
建寧縣 2.66 12 17.8 8
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
永安市 3.23 1 29.3 5
沙 縣 1.62 2 25.8 8
尤溪縣 1.59 3 33.2 3
大田縣 1.55 4 30.4 4
梅列區 1.01 5 29.1 6
將樂縣 0.88 6 25.8 8
三元區 0.71 7 17.0 12
寧化縣 0.56 8 34.2 1
清流縣 0.44 9 27.2 7
建寧縣 0.34 11 33.9 2
明溪縣 0.30 12 21.1 10
縣(市、區)對外經濟主要指標
單位:萬美元
出口總值 本月止累計 位次 比上年同期增長(%) 位次
全 市 30250 2.4
梅列區 9661 1 10.0 4
將樂縣 8745 2 20.7 3
永安市 2870 3 152.0 1
沙 縣 2214 4 -33.2 8
三元區 1347 5 -31.3 7
尤溪縣 1203 6 -12.9 5
清流縣 676 7 -60.7 10
泰寧縣 355 8 -28.3 6
大田縣 293 9 -71.6 11
建寧縣 255 10 21.4 2
明溪縣 124 11 -58.4 9
寧化縣 99 12 -89.7 12
縣(市、區)物價及城鎮居民收入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本月 位次 本月止累計 位次
全 市 104.7 103.8
市 區 104.9 105.7
沙 縣 106.1 1 103.0 9
永安市 105.7 2 103.4 3
大田縣 105.4 3 103.5 2
清流縣 105.2 4 104.3 1
明溪縣 104.0 5 103.3 5
建寧縣 104.0 5 103.3 5
將樂縣 103.8 7 103.1 8
泰寧縣 103.8 7 103.3 5
尤溪縣 103.4 9 103.4 3
寧化縣 102.9 10 103.2 7
③ 寧化縣屬於幾線城市
三線。
三明,位於福建西北部,與江西交界。三明下轄三元區、梅列區、沙縣、大田縣、泰寧縣、建寧縣、尤溪縣、寧化縣、將樂縣、明溪縣、清流縣、永安市一市兩區九縣。全市常住人口258萬,人均GDP10萬左右。
三線城市(Third-tierCity)是根據城市規模、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和GDP總量等多個指標綜合評估的具有戰略意義、經濟較發達、經濟總量較大的大中城市。三線城市大部分城市規模較大,經濟比較發達,城市建設相對靠前,對某些特定行業的大公司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城市綜合競爭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其一般為西部省會城市、西北部省會城市、中東部地區省域副中心地級市、沿海地區較發達地級市。
④ 將樂縣的經濟
2008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0.46億元,增長15.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66億元,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64億元,增長44.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61億元,增長53.6%,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3.5億元,增長57.7%;財政總收入2.85億元,增長33.7%。地方財政收入1.39億元,增長23.0%;出口總值1.75億美元,增長35.6%;外商直接投資1381萬美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2億元,增長1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2元,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5018元,增長12.5%;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3.9%。
2011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97億元,比2006年(下同)增長1.6倍,人均GDP接近6900美元;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3.65億元,增長2.2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增長3.2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0億元,增長3.1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億元,增長1.3倍。主要經濟指標全部實現五年翻番,增幅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人均水平與三明市主軸地區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追趕主軸的態勢和成效更加明顯。縣域經濟綜合排名從2005年全省第38位躍升到2010年全省第28位。
2011年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26.9:37.2:35.9調整為18.7:54.2:27.1。工業支撐地位更加凸顯,機械製造、礦產、電力、電子、林產等支柱產業發展迅速,2011年完成產值88.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8.7%;領軍企業實力增強,金牛水泥為三明市2010年納稅最多的民營企業,金森林業公司上市工作進入預審階段。現代農業加快推進,林竹、烤煙、食用菌等重點產業進一步提升,設施農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日漸繁榮,建築業健康發展,商貿、物流、金融等服務業不斷做大;玉華洞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並列入大武夷旅遊區,景區門票收入比2006年翻番。節能減排有效落實,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項目33項,淘汰落後水泥產能57.6萬噸,全縣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明顯下降;全面完成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年度減排任務。
2006年~2011年五年累計投資100多億元,開工、建設、投產了一批億元以上項目。持續打好「五大戰役」,已完成和正在實施戰役項目86項,總投資201億元,一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項目相繼建成。特別是規劃面積13.52平方公里的將樂經濟開發區初具規模,累計投入資金近7億元,開發平整工業用地5平方公里。
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9058元增長到18440元,年均增長15.3%;農民人均純收入由4460元增長到7648元,年均增長11.4%。
2012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7.55億元,人均GDP為52046.98元,摺合8501.63美元。 將樂歷來以水稻為主要糧食作物,大米作為縣內主食糧,年播種面積和產量一般均占糧食作物90%以上。其他糧食作物有小麥、甘薯、高粱、玉米、小米、馬鈴薯、蕉芋、木薯、蕎麥、大麥等,作為縣內雜糧,年播種面積一般一二萬畝,產量一二千噸。1957~1963年,雜糧播種面積增2萬畝以上,年總產達2000噸以上。後因部分旱地改作水田或改種果樹,面積又減少。1990年,水稻播種面積占糧食作物總面積96%,產量佔97.8%;雜糧面積占糧食作物面積4%,產量佔2.2%。
將樂油料作物主要有大豆、油菜、花生、芝麻,亦零星種植向日葵。民國38年(1949年),全縣種植27118畝,總產702.1噸。解放後,油料作物播種面積增加,產量上升。「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強調「以糧為綱」,減少油料作物種植面積,產量下降。1978年後,重視多種經營發展,擴大種植面積,油料作物產量增加。1990年,全縣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6416畝,總產量1933噸。 將樂手工業歷史悠久。商周時期,這里已生產陶瓷。唐代,手工造紙和石灰生產漸趨興盛,磚雕、木雕等手工藝品製作技藝漸臻精良。明代,縣內已有煉鐵。「龍池硯」石藝俱佳,聞名八閩。清代,紡織、製糖等手工業作坊興起。
民國時期,造紙業居各業之首,成為全縣工業的支柱產業。火電、紡織、印刷、糧食加工等開始採用簡單機械。官商合營、私人合股經營企業相繼出現。抗日戰爭時期,紙品外銷受阻。民國35年(1946年)起,國民黨挑起內戰,縣內工業蕭條。民國38年,一些工業企業倒閉或停產。解放初,工業生產逐步復甦。1952年,全縣工業總產值57.99萬元,比1950年增加6.48倍。1953~1956年,通過對私營工業、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縣內工業有較大發展。1957年,全縣工業企業42家,總產值512.34萬元,比1952年增加7.83倍。1958年「大躍進」,工業盲目發展,全縣工業總產值1124.57萬元,比1957年猛增119.5%。由於忽視客觀條件,冶金等產品成本高,造成企業虧損。1961年,關、停、並、轉28家企業,縣內工業企業保留40家。1962年,全縣工業總產值比1960年下降58.23%。1965年,全縣工業企業增至53家,工業產值回升到1097.44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7.42%,比1957年增加1.14倍。
「文化大革命」前期,社會動亂,工業生產受到沖擊。196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比1965年下降2%。1970~1972年,相繼新建煤礦、合成氨廠、水泥廠、糖廠。1976年,全縣工業企業60家,工業總產值2332.3萬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縣內工業經過「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在改革、開放中迅速發展,初步形成輕重工業並進和國營、集體、個體、「三資」(獨資、合資、合作)企業同時發展的工業體系,一批工業產品走向全國,打入國際市場。1990年,全縣工業門類25個,工業企業1392家,工業總產值41929.9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55.74%。其中,縣屬國營、集體獨立核算工業企業40家,從業人員5771人,固定資產原值16043.6萬元,流動資金年末實際佔用額11481.3萬元,工業產值15785.6萬元,產品銷售稅金887.4萬元,實現利潤1539.5萬元,上交利稅費1060.7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2.74萬元。
⑤ 將樂縣和屏南縣哪個好
將樂縣比屏南縣好,從人口,地理位置及經濟上都是將樂縣更好:1、將樂縣位於三明市西北部,處於福州和南昌兩個省會城市的中間,福銀高速和向莆鐵路穿境而過,距離沙縣機場40分鍾,交通條件便利,生態環境優良,全境森林覆蓋率高達80.27%,是福建省生態最好的縣,動植物資源豐富,旅遊資源優質,2020年全縣GDP總量為165.31億元,是一個山區經濟強縣,工業是全縣經濟的支柱,發展潛力巨大。 2、屏南屬內陸山區縣,隸屬寧德市,有「紅旗不倒縣」、「鴛鴦之鄉」、「夏香菇之鄉」、「油柰之鄉」,福建省「水電之鄉」之歲拆余譽。主要景點有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白水洋、雞鳴乎滾山、青蝶漈、大白岩、小壺口瀑布、宜洋景區、金造橋、惠風橋、千乘橋、清御咐晏橋、迎風橋、萬安橋。
⑥ 請問三明市、清流、泰寧、寧化、將樂,這幾個哪個縣城人口多,經濟好點,是縣城哦 不是鄉鎮~~謝謝
清流、泰寧、寧化、將樂 :寧化人口最多,出外打的最也多。清流是實際中的最少。不要老看什麼官方的官方的都是共B鏟那個鎲胡說八道的。。
經濟泰寧可能最現經最好的了,不說總量還是經濟能力,都略好點,要建五星酒店。
清流縣城相當於民間大點的富裕村莊,環境要好點。。。經濟勉強。
寧化:多年來貪腐敗現象一直在成長,從未被干預!物價超廈門,素質超黑人,講話以講普通話或別的外語為榮,以講本地話為恥(不信去試試看特別是學校要被人嘲笑的)!
所謂建設好這幾年那是因為官爺們的房地產政策牛》?》》》房價已經超越三明趕超廈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