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歇爾提出了哪些經濟學理論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1842—1924年)是近現代西方影響最大的英國經濟學家之一。由於馬歇爾曾長期在劍橋大學任教,所以他和他的門徒被稱為「劍橋學派」,又因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把馬歇爾的經濟理論看做是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繼續和更新,劍橋學派又被稱為「新古典學派」,而馬歇爾亦被看做是「新古典學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
馬歇爾於1842年7月26日出生在英國西部克拉芬地方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幼年喜愛數學,中學畢業後就讀於牛津大學,後轉入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學數學,1865年畢業後留任該院研究員,1868—1877年任該院道德科學講師,講授政治經濟學。在此期間,馬歇爾深受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斯賓塞的《第一原理》的影響,曾於1868年赴德國研究康德和黑格爾的歷史哲學,與德國歷史學派的經濟學相接觸。回國後,他又閱讀了約翰?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這些都促使他轉向了經濟學的研究。1877年轉任布里斯托爾(Brist01)大學學院院長兼任經濟學教授。1883—1884年,他接替牛津大學逝世的著名經濟史學家A.?湯恩比任牛津大學巴里奧學院講師和研究員,1885年返回劍橋大學任政治經濟學教授,期間創立了劍橋經濟學院,1908從劍橋大學退休,專門從事研究和寫作。1924年去世。
馬歇爾的主要著作有:《產業經濟學》(1879)、《經濟學原理》(1890)、《產業與貿易》(1919)、《貨幣、信用與商業》(1923)等。其中《經濟學原理》為其重要代表作,該書兼收並蓄,把供求論、邊際效用論、邊際生產力論、生產費用論等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折衷主義的完整的經濟學體系。因此,該書一經出版就被認為是西方政治經濟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而他本人也獲得了「新古典經濟學」創始人的盛名。
馬歇爾的經濟理論體系可說是集歷史上資產階級經濟學之大成,正如他在《經濟學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中說:「藉助於我們自己時代的新著作,並且關繫到我們自己時代的新問題,本書打算對舊的學說加以新的解釋。」馬歇爾的理論體系以英國古典傳統的經濟理論為骨幹,吸收、綜合了各種資產階級經濟流派的學說,在理論和方法論上獨樹一幟,對當代資產階級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
馬歇爾的經濟思想以人的主觀心理因素為基礎,這從他對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界定上可以反映出來。他說:「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務中行為、活動和思考的人們的學問。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務方面最有力、最堅定地影響人類行為的那些動機。」他認為人類的經濟行為是由「滿足慾望」和「避免犧牲」這兩個動機支配,並用這兩種心理動機來解釋商品和各種生產要素的需求與供給。而為了解決心理動機不能解釋的現實社會問題,他又引進了漸進的改良主義,其理論依據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他認為,生物界的發展規律同樣存在於人類社會,社會發展只有漸進的量變,沒有突變和飛躍。因此,他用「自然不能飛躍」作為《經濟學原理》一書的題詞,並且說這句格言「對於研究經濟學的基礎之書尤為適合」。
馬歇爾在方法論上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運用所謂「連續原理」來分析社會經濟現象。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的序言上說:「本書如有它自己的特點的話,那可說是在於注重對連續原理的各種應用。」這與他的漸進的改良主義是吻合的,因為經濟進化的漸進性,他認為經濟概念乃至經濟現象間都存在著連續的關系,沒有嚴格的區別。第二,運用「邊際增量」分析各種經濟因素之間的關系。這是他在連續原理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在他看來,對經濟現象進行本質研究時,「增量」的關系比「總量」的關系更重要,他在數學中獨立地運用效用的「邊際增量」來說明人對一物的需求。以後他把這個邊際增量分析運用到他的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中,甚至推廣到其他經濟問題上。第三,將力學中的均衡概念運用到經濟學中。他認為均衡是一種相反力量的均衡,有動態和靜態之分,前者指生物意義上的均衡,後者指力學上的均衡,而靜態均衡是經濟學研究的起點和基礎。他依此來說明各項經濟指標的數量決定,將這些決定尤其是價格和分配額的決定歸結為相反力量相互沖擊和制約而形成的均勢。
馬歇爾的經濟理論包括需求理論、生產理論、均衡價格論、分配論等。
均衡價格論
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基礎上的均衡價格論,是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核心和基礎。馬歇爾在假定其他商品價格和貨幣購買力不變的情況下,分析一個商品均衡價格的形成。按照馬歇爾的說法,均衡價格就是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相一致時的價格或供給與需求的價格在市場上達到均衡狀態時的價格。他認為,二者的一致是供求雙方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市場價格與均衡價格背離,就會通過供求量的變動,使市場價格恢復到均衡點。馬歇爾在分析均衡價格時,引進了時間因素,他把市場價格分為暫時(一天或幾天)的市價、短期的正常價格和長期(一年以上)的正常價格。他認為,時間長短不同,對於市場上供求雙方的較量趨於均衡的情況是不同的,因而它們對均衡價格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需求理論
所謂需求,在經濟學中指消費者的需求,於是效用理論成為需求理論的出發點,而馬歇爾的需求理論出發點則是人的慾望。他認為,需求是慾望的滿足,而人的慾望是由效用來滿足的。他間接地用人們因慾望而願意支付的價格即需求價格加以衡量,從而將需求轉化為需求價格,用邊際需求價格去衡量邊際效用。同時,馬歇爾認為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因而取決於邊際效用的需求價格也是遞減的,這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就轉化為邊際需求價格遞減規律。馬歇爾在分析需求時,又提出了「需求彈性」的概念,用以衡量價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減少的比率,也即衡量需求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馬歇爾第一次用代數和幾何圖形對需求彈性作做嚴謹的表述,經其闡述和傳播,需求彈性至今已成為西方經濟學中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
生產理論
馬歇爾的生產理論就是他的供給理論。他用生產費用論來說明供給價格和供給規律。每個廠商在生產時都根據「替代原理」用一種生產要素(生產方法)替代另一種生產要素(生產方法),力求使生產費用最小化。馬歇爾認為,短期邊際生產費用一般隨產量增加而遞增,故供給與價格的關系是:價格高時供給量大,價格低時供給量小。價格變動與供給量變動的關系可以用「供給彈性」來表示。馬歇爾認為,商品供給彈性的大小與時期長短有關。供給在短期內不易變動,故短期供給彈性較小,長期供給彈性較大。在分析行業均衡時,馬歇爾引入了「代表性企業」概念。根據定義,行業產量的長期根據價格等於代表性企業在該產量水平處的平均成本,因此,可以把全行業產量看做是由固定數目的代表性企業生產的,代表性企業的平均成本與規模隨行業產量的變化而變化。
分配理論
馬歇爾的分配理論是他的均衡價格論的延續,是均衡價格論在分配領域中的具體運用。他認為,分配問題就是國民收入如何分割為各生產要素的份額問題。各生產要素在國民收入中所佔的份額大小,取決於它們各自的均衡價格。因此,供求論也成為馬歇爾分配論的一般原則。相應地,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就是各生產要素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均衡的價格。工資是勞動的需求(取決於勞動的邊際生產力)和供給(取決於養活、訓練和維持有效勞動的費用和對勞動的「負效用」)均衡時的價格。利息是資本的需求(取決於資本的邊際生產力)和供給(取決於資本家對未來享受的「等待」)均衡時的價格。由於土地沒有生產費用,而且它的供給量是不變的,因此地租是由土地的需求狀況從而由它的邊際生產力決定的,它是農產品價格超過生產費用的剩餘。至於利潤則是資本家組織和管理企業以及冒風險的報酬,正常的利潤是產品長期供給價格的組成部分。
雖然馬歇爾的經濟學說存在不少缺陷,他對西方經濟學的貢獻仍是傑出的。至今,他的一些分析方法和基本觀點仍為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所繼承,在基本理論問題上,馬歇爾的學說對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有著深遠影響,他的價值論和分配論,直至今日仍是資產階級微觀經濟學的基礎。
2. 英國是較早布入工業化的國家,試從思想,政治和經濟三方面簡述起其近代化的歷
如果是歷史背景的嫌李話,如下:
1思想上自由主義的萌芽和發展,經濟思想以重商主義為主,便於向外輸出商品、引進原材料;
2政治上最核純先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為資本主義和大工業改者咐生產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證;
3經濟上在大航海、圈地運動時已經積累了龐大的資本原始積累,有經濟基礎。
3. 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英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指導思想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英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指導思想是以機器代人。
第一次工業革命仔搭是以蒸汽機的誕生開始的,伏戚則以蒸汽機作缺棚為動力被廣泛應用於紡織行業作為標志。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這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同時帶來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
4. 分別指出近現代英國四次經濟政策變革的原因
(1)英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美、德實行貿易保護政策。
原因:19世紀中期,英國是世界工廠,自由貿易政策對英國更為有利;美、德實行貿易保護政策,有利於保護相對落後的本國工業。
貿易保護,政府幹預。要擺脫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困擾。
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
(4)貿易自由化。推動世界貿易的增長和成員國經濟的發展。
5. 高中歷史。英國自由主義經濟思潮是什麼詳細一點。
自由主義思想最初形成於17世紀的英國,它是在古希臘等古代西方思想的基礎上產生的,對現代經濟思想、社會思想和政治思想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自由主義思想被稱為古典自由主義,也稱為舊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是指當代西方經濟理論中強調自由放任理論與政策的經濟學體系和流派,產生於20世紀20-30年代,70年代末以來,它一直在西方經濟學中占據主導地位,並且是全球絕大多數政黨所採取的政治和經濟趨向。無論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8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俄羅斯的「休克療法」,還是拉美國家進行的以「華盛頓共識」為基礎的經濟改革,都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精典之作」。西方許多經濟學流派都具有新自由主義的特點,比如貨幣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新制度學派等,是構成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重要經濟學派。 國內外學術界關於到底什麼是新自由主義分歧很大,定義多種多樣,諾姆·喬姆斯基在《新自由主義和全球秩序》中認為,新自由主義是在亞當·斯密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個新的理論體系,該理論體系強調以橡殲市場為導向,是一個包含一系列有關全球秩序的理論和思想體系,其完成形態則是所謂「華盛頓共識」。其基本原則簡單地說就是:貿易自由化、價格市場化和私有化。理論界關於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具有以下共識,它梁族沖是在繼承資產階級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上,以反對和抵制凱恩斯主義為主要特徵,適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轉變要求的理論思潮、思想體系和政策主張。新自由主義與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並且通過對凱恩斯革命的反穗察革命而著稱於世;「華盛頓共識」的形成與推行,則是新自由主義從學術理論嬗變為經濟範式和政治性綱領的主要標志。 在西方經濟學中,古典自由主義反對微觀層次和宏觀層次的政府調控,主張自由競爭,自由經營、自由貿易,堅信自由競爭市場勢力的自發作用能夠保證經濟生活的協調和穩定增長,國家只需充當為自由競爭市場經濟創造良好外部條件的「守夜人」即可。認為「每一個人.在他不違反正義的法律時,都應聽其完全自由,讓他採取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勞動及資本與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階級相競爭,政府是個沒有效率的管理人。」 新自由主義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並走向極端,大力宣揚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和全球化。
其基本特徵是:
1、私有化的所有制改革觀,主張應迅速把公有資產低價賣(或送)給私人,認為私有制是人們「能夠以個人的身份來決定我們要做的事情」。
2、多要素創造價值的分配觀,否定活勞動創造新價值和私有制具有經濟剝削性質,認為貧富兩極分化是高效率的前提和正常現象。
3、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干預,把國家的作用僅限於「守夜人」,反對馬克思主義和新老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
4、主張一切產業都無須保護,應實行外向型的出口導向戰略。
6. 英國在19世紀採取了什麼經濟政策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在資本家的要求下取消了保護性關稅政策,實施自由放任經濟政策,成為了資本主義強國。
19世紀中葉是英國經濟貿易政策的重大轉折點,使其放棄了原有的關稅保護政策向自由貿易政策的轉變,即取消工業保護制度,允許工商業自由發展,實行低關稅和無關稅自由貿易政策。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高歌猛進,原有維護土地貴族利益的關稅貿易保護政策已經不能再滿足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的要求,他們進一步要求打開國內外市場和降低關稅,來實現他們商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這卻威脅到土地貴族的利益,因為在實行保護關稅,只有利於土地貴族。而對新興的工業資本家來說則是極其有害的。
可見,代表土地貴族利益的保護關稅制度已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自由貿易的形成也是這兩大政治集團之間斗爭結果的縮影。最終,自由貿易政策在英國確立,為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之起飛提供了必要條件,並開啟英國的維多利亞黃金時代。
拓展資料:
英國自由貿易政策的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國經濟結構在19世紀上半葉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曾在19世紀就被譽為是世界工廠。從18世紀後半葉首先在英國爆發的工業革命,「使得英國完成了從封建小手工生產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變,從此邁入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門檻。」並且其中一些生產部門憑借著技術的優勢脫穎而出,使其生產效率也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在國際方面,英國贏得了幾場對外戰爭的勝利,尤其是擊敗了歐洲霸主拿破崙帝國,使得在海外殖民地的競爭上排除了這一強大勁敵,更加促使英國肆無忌憚地進行海外擴張和貿易經濟掠奪。「在英帝國主義殖民達到頂峰時期,她所擁有的殖民地領土面積達到了約佔全球面積的四分之一,並且這些殖民地散布在五大洲上。」
憑借著這些廣闊的殖民地,英國可以獲得源源不斷輸送的廉價原料,更為英國提供了一個廣大殖民地市場。儼然英國當時已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但是,在1825年的資本主義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經融危機把英國的經濟弊端和矛盾暴露的一覽無余。英國雖然通過工業革命進入大機器工廠生產時代,工業品的數量也比以前逐年倍增,但是最關鍵的市場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擴大。
7. 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主要經濟思想有哪些
⑴重商主義
①盛行於16—18世紀的歐洲
②代表人物:英國的托馬斯?曼、斯圖爾特和法國的柯爾柏.
③主要內容:第一,一個國家的財富必不可少的是貴金屬.如果沒有或無法獲得貴金屬礦場就得通過貿易來取得.第二,對外貿易必須保持順差.重商主義為早期資本主義發展准備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⑵自由主義
①19世紀以後在歐洲的主要社會思潮高絕.
②代表人物事:被譽為「經濟學之父」的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
③主要思想:集中體現在《國富論》中,其中心思想是經濟自有,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自有發展,其主張為自由經營、自有競爭和自由貿易.
⑶社會達爾文主義
①19世紀末20世紀初.
②代表人物有:英國思想家斯賓斯等.
③主要思想:認為社會發展的規律同生物進化規律一樣,受到壟斷資產階級的歡迎.
⑷凱恩斯主義
①當代經濟學的主要流派,凱恩斯1936年提出.
②核心是國家干預經濟生活,藉此刺激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費和投裂念慧資.這種思想符合了占統治地位的壟斷資本主義集團日益同國家結合的要求.二戰以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大力推行凱恩斯主義,成為各國制定經濟政策的基本指導思想,它對緩和資本主義的矛肆答盾,實現經濟增長起了一定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