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的網紅經濟還能維持多久前景如何
網紅經濟的性質不同於線下經濟,但有一些相似之處。我認為這是可持續的,但網紅不一定是其中之一。網紅經濟與線下經濟的相似之處。說白了,網紅經濟靠流量支撐營銷,商品靠網紅流量營銷,沒有名人代言和廣告效應。線下經濟靠的是明星效應、廣告效應、明星、廣告,本質上都是吸引客戶的手段,本質上也是「流量」,但這些流量不用上網也能看到。
網紅經濟和線下經濟有同有異,目標群體不同,應該長期共存。與上一代相比,今天年輕人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網紅自帶商品」,讓市場不得不重新審視新興消費群體的力量,重視網路流量的實現。對此,大眾不禁要問,持續火爆的「網紅經濟」還會流行多久?其實看過「網紅自帶物品」的用戶不難發現,「網紅」畢竟只是個例。這些「網紅」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最終取決於其核心競爭力的塑造,如優質的產品供應、穩定的用戶來源或完善的管理服務。另外,「網紅經濟」其實應該定義為一種銷售手段,「網紅經濟」軟體正在逐漸成為一種新的銷售平台。對於相關市場和行業來說,「網紅經濟」的發展需要專注於管理團隊的成長和管理手段的優化,而不是讓每個運營者都去思考如何快速成為「網紅」。
Ⅱ 按照當前的趨勢分析,現在實體經濟還能撐多久
當今的實體經濟的發展趨勢遭受短板,能夠說成日漸低迷,社會上面有過多的私營中小微企業困難重重,有的乃至是閉店破產倒閉。那麼,將來是實體經濟路在何方?它是全社會有志之士非常值得關心討論的難題。作為一名創業退伍軍人,孤陋寡聞,只有發布一些淺薄的觀點,僅作大夥兒一起探討溝通交流。
壯士斷腕,完全抵制房地產經濟的畸形發展。
前期房地產經濟的興盛,推動了全部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但過猶不及,一直讓這類趨勢不降,必定會造成 全部社會經濟發展的泡沫塑料越吹越大。如今的房地產業,早已變成吸錢池,吞錢獸了,無論有多少救市資產,最終都掉入房地產開發商挎包,這就要實體經濟的發展趨勢變成無根之水,無源之水。
全社會都期待社會經濟發展能著陸,但這僅僅企業願景。要是沒有壯士斷腕的膽量,不完全擺脫困局,全部社會經濟都是會被壓垮,那麼就並不是通脹的難題,只是危害了社會的平穩大局意識。拖,毫無疑問並不是方法,現階段中國的房地產業存量房,早已夠四十億人口數量定居了,但仍然仍在建房子,那樣下來結果是什麼呢?哪兒有哪些著陸的結果?
房地產業壓垮了全部市場的需求,沒有市場的需求的興盛,哪有實體經濟的興起?
立即下手,標准互聯網技術商業運營。
互聯網技術應該是服務項目實體經濟的專用工具,如今變成了實體經濟的水稻收割機,互聯網技術構建的商業服務管理體系,早已變成實體經濟的拼殺場。初期是加工廠,如今早已發展趨勢到商業服務行業的各個方面,餐館、零售、服務項目等,四處硝煙四起,最終盈利的,僅僅極少數網路平台,造就了一個個互聯網技術達人,損害的全部實體經濟行業。
一點也不浮誇地說,如今的網路平台更好像一個賭廳。做實體經濟的,大家都進去拼殺,勝負是大家的事,但都需要幫我交檯子費,服務平台抽水,結果大家都輸掉,那麼錢到哪裡來到?都到服務平台那來到。大家都圖劃算,大家都沒有錢掙,大家都沒盈利,大家都沒有了錢掙,那麼你又去掙誰的錢?
如今電子商務搞得自身也沒盈利了,門店還被擠死了,導致很多門店破產倒閉,一個門店後邊種活一家人,導致很多下崗。僅有盈利才算是促進經濟發展的較大 的驅動力,最終大家都沒盈利,都賺不到錢,都沒有錢大夥兒就僅有到在網上去淘便宜的貨源,惡循環,經濟發展就那麼被搞去世了,最終錢都到巨頭手上。
認真反思,釋放出來全社會的創業熱情。
當今社會上的創業者,的確是遭遇十分大的艱難,她們就彷彿行走在懸崖峭壁旁邊,沒有一絲歸屬感,更不必談哪些自豪感了。創業者變成失信人員的預備役,創業失敗的人變成失信人員的代稱了,當今社會上針對創業不成功造成 的失信執行人人的嚴厲打擊,早已導致了不能挽留的不良影響。
一個不倡導創業,不重視創業者,不能允許創業不成功的經濟大國,那便是作。任何人都看到了這一點,但大家都不用說,就是這樣一直下來,哪兒也有實體經濟的明日呢?因此 ,激勵創業者,幫扶和協助創業失敗的人,激起全社會大家的創業熱情,它是實體經濟再次煥發生機的基本。
實體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基本,空談誤國空談誤國,假如說在現階段經濟環境下,實體經濟路在何方?作為一名創業退伍軍人,我覺得之上幾層面,便是關鍵,便是方位。
Ⅲ 各國都在印錢,世界經濟還能撐多久
只要能夠維持生產和消費的良性運行(勞務和資源的有效配置),不管印錢不印錢,經濟是不會奔潰的。比如說,原來100塊錢很多東西,現在1000塊錢買同樣的東西,但是勞動者的收入水平提高了,這個平衡不打破,經濟就不會打破。關鍵在資源的有效配置。
Ⅳ 中國經濟能維持多久的快速發展
中國按照現在的增長軌道能保持未來30年的高速增長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第一,我們在未來30年能否繼續維持這么高的國民儲蓄率。而能否繼續維持這么高的國民儲蓄率與人口結構的變動趨勢和勞動力的增長前景有很大的關系。第二,即使我們維持著高儲蓄率,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增長速度不下降,則還要取決於我們的生產率是否最終能夠成為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一段時間以來,隨著國際上不斷升溫的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高度關注,中國經濟增長的現狀與增長的前景再度成為近來國際主流財經與政治媒體的討論焦點。在中國國內,倍受媒體追逐和公眾關注的話題層出不窮。從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到出口稅的建議;從驚人的貿易增長到頻繁的貿易摩擦糾紛,從大中型國有企業的股權改造到國有商業銀行的重組,從證券市場改革到保險資金入市,從解決農民收入增長的問題到私營經濟的發展等等。今年以來,一系列重大舉措和改革方略接二連三的出台,標志著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進入了一個真正「攻堅」階段,這個階段的完成對於完善我們的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大意義。在這個新的階段和背景下,中國的經濟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們能否實現高速和更有效率的增長,以及這樣的增長還能持續多久,必將成為我們必須思考和關注的問題。
對25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估計與評價
正因為我們的起點比日本和東亞新興工業化經濟低,盡管我們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里在GDP總量上趕上美國和日本,但在迅速提高人均GDP水平方面我們則還要走更長遠的道路,可謂「任重道遠」。這「更長的路」雖然並不必然保證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長期的高速增長,但卻意味著我們的增長空間還相當的大,持續的時間應該會更長。
要對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實現社會進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做出客觀的評價,最好的方式是親臨中國而不是透過媒體記者的眼睛。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里到訪過中國的海外人士,不管抱有什麼政治見解,無不對中國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變化感到驚詫。無論根據GDP的增長速度還是依賴貿易份額的提高能力來衡量,中國都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顯眼、最具活力的經濟。在1978-2003年期間,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實現了年均9%以上的增長速度。這個記錄在世界經濟中是罕見的。經過25年增長,中國的GDP已經升到了2003年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的水平,按照美元換算,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作為世界上的大國,隨著中國開始迅速在經濟和金融等方面融入全球化進程,中國在國際經濟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也就越來越重要。
考慮到人口規模,中國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在過去25年約為每年6-7%,低於GDP總量的增長差不多2個百分點。按現有匯率計算,人均GDP水平從1978年不足100美元提高到超過1000美元的水平。不過,這個數字還是依照了當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水平(1�8.27)。但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在1978年以後一直是處於下降模式中,人民幣從1.7到8.27兌換1美元。因此,人民幣的貶值勢必低估了中國當前的人均國民收入水平。
一種可以避免匯價影響的估計方法(即「購買力平價」方法)經常被用來重新估算中國的GDP和人均GDP。這個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一個美元的購買力在美國和在中國是相同的。按照「購買力平價」,世界銀行曾估計,中國2000年的GDP超過了5萬億美元,幾乎是美國的一半,居世界第二位。如果按此來計算,那麼中國當前人均國民收入實際約為美國人均國民收入的1/6或者16%,而不是按當前匯率計算的3%。但即使如此,16%還只相當於日本上世紀40年代末、韓國70年代初人均GDP佔美國人均GDP的份額。
這就是說,在經濟總量上趕上美國、日本和其他少數發達經濟的時間要比在人均國民收入上快得多。按照匯率法,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保守估計,中國的GDP將在2005年超過法國,2006年超過英國,2012年超過德國。而如果依照「購買力平價」來重新估計,那麼中國在經濟總量上趕上最發達經濟的時間還會大大縮短。例如,曾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勞倫斯·薩莫斯博士(現任哈佛大學校長)在1993年就預測說,如果中美兩國各自維持過去14年的增長趨勢或者說保持兩國增長速度的「差」不變的話,那麼到2015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而在人均GDP方面,即使按照購買力平價方法,中國與發達經濟之間也還是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一個簡單的推測是,假設美國從現在起每年保持人均GDP2%的增長率,而中國保持人均GDP6%的增長率,那麼要在2040年以後中國的人均GDP水平才可能達到美國的一半。而根據世界銀行經濟學家的最近研究,從經濟起飛到實現人均GDP達到美國的一半水平(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韓國和中國台灣花了差不多35年的時間,而日本則僅僅用去了17年
Ⅳ 一個只靠房地產支撐的經濟能維持多久
這個還是未知數,中國現在產能過剩嚴重,房地產短期內可以維持下去,主要是看中國老百姓的抗能力有好強,反正普通老百姓是買不起的,我發現了我們國家出台一個政策和現在的政策有矛盾性,前年說計劃幾年後,讓農民變成城市人數量達到目標一億多好像記不太清楚了,但是在現在房價越來越瘋長的前景下讓那麼多人進城市不現實,除非國家幫忙買,國家又不是傻子不可能的,房價降也沒法想下來,會涉及到內部政客的利益,國家收稅就收不到那麼多,就賺不到錢了,然後已經買了房子的人也不允許,如果跌下來,那些老百姓絕對會抗議的,會出現社會上的動亂,所以我覺得現在國家整得很多政策感覺都是自己給自己設門檻!太矛盾了
Ⅵ 中國的經濟還能持續高速增長多久
人口的老齡化和青壯年勞動力的供給速度持續下降,在未來20年必將從勞動力和儲蓄能力兩個方面制約中國經濟的未來增長空間。這不僅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而且需要從戰略上加強研究,以應對來自人口快速老齡化的挑戰。
毫無疑問,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無論根據GDP的增長速度,還是就提高貿易在世界經濟中份額的能力來衡量,中國經濟都是當前世界上最顯眼、最具活力的經濟。中國的GDP在2003年已經超過了11萬億元人民幣。
但是,作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考慮到人口規模,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在過去25年約為每年6%-7%,低於GDP總量的增長差不多2個百分點。按現有美元匯率計算,人均GDP的水平從1978年不足100美元提高到了超過1000美元的水平。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保守估計,中國的GDP將在2005年超過法國,2006年超過英國,2012年超過德國。而在人均GDP方面,中國與發達經濟之間還是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例如,與美國相比,即使按照購買力平價方法估計,中國的人均GDP還只有美國的16%左右。假設美國從現在起人均GDP每年保持2%的增長率,而中國為6%,那麼要在2040年以後中國的人均GDP水平才可能達到美國的一半。因此,盡管我們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里在GDP總量上趕上美國和日本,但在迅速提高我們的人均GDP水平方面我們還要走更長遠的道路,可謂「任重道遠」。
這「更長的路」意味著我們的增長空間還相當的大,持續的時間也應該會更長。最近出版的英國《金融時報》上刊登的「為什麼中國可以再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長?」一文認為,東亞經濟趕超最發達經濟的一個經驗是,這些趕超型經濟在他們的人均收入超過了美國人均收入的50%之前是很容易保持高速增長的。如果這個經驗觀察是正確的話,那麼這意味著,中國經濟至少還可以再高速增長35年,因為實現中國的人均收入達到美國的一半至少要在2040年前後(按購買力平價估計)。接下來的問題自然是,中國是否能夠在未來25年甚至更長時間繼續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呢?或者說,為了進一步縮小人均收入與最發達國家的差距,中國經濟增長能夠保持足夠長的時間嗎?
對於經濟學家來講,經濟增長歸根到底是一個人口現象。這不僅僅是因為所謂的「經濟增長」意為國民產出的增長快於人口的增長,從而表現為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更深刻的原因還在於,第一,增長需要資本的快速積累。而資本的積累來源於國民的儲蓄傾向。一個人口結構中勞動力集中於年輕化階段的經濟比一個人口處於老齡化的經濟有更高的儲蓄能力。第二,增長依賴勞動力的持續投入的增長。而勞動力的增長是人口增長特別是青壯年人口增長的結果。最後,增長的持續最終還取決於人口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質的增長。
眾所周知,中國的勞動力儲備主要在農村地區。據世界銀行估計,1991年中國有超過7億的勞動力人口,而且還在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25年來,我們累計大約有1.6億的青壯年勞動力從農村或者種植業中轉移了出來,在城市和非農產業部門就業。雖然農業人口佔了中國總人口的70%以上(根據普查,最近降到了62%),但是農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顯著下降。在每年的國民收入中,農業提供的國民收入從改革初期的將近40%,降到了今天不足15%。這說明,25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了勞動力的超常增長以及以勞動力為主要投入的鄉村工業化的發展戰略。
由於擁有持續增長的青壯年勞動力供給,中國的國民儲蓄能力也顯著改善了。所謂國民的儲蓄或者積累是指每年的國民收入中扣除國民消費(包括居民和政府的消費)之後的剩餘大小。這是可以再投資於經濟發展的剩餘收入。今天,中國維持了世界上相當高的國民儲蓄率,這顯然與我們的勞動力集中地處於比較年輕的階段有關。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知道,20年前,新加坡和韓國也曾經達到過這樣的儲蓄水平,而今天都已經大大下降到25%左右。在東亞,當前只有泰國的儲蓄率與中國內地大體相當。
那麼,中國按照現在的這個增長模式能再保持未來25年以上的高速增長嗎?要回答這個問題,簡單地說,我們需要知道,第一,我們在未來能否繼續維持這么高的國民儲蓄率。而這與人口結構的變動趨勢和勞動力的增長前景有很大的關系。第二,即使我們維持高儲蓄率,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增長速度不下降(這是快速縮小與發達經濟的收入水平的差距的關鍵),則還要取決於我們是否最終能夠成功地實現經濟增長由投入要素為主要推動力向增長主要由創新和技術進步為主要推動力的轉變。
就第一個問題來說,我們必須正視中國當前人口增長的特徵和模式。中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就出現下降趨勢,現在的出生率水平與東亞的新興工業化經濟大體相當。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下降是收入水平提高的結果,而我們則與長期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有相當的關系。因為一般來說,人口增長率與收入水平呈反向變動關系。按照目前的模式,有人估計,中國的青壯年勞動力將在2015年後達到零增長。這個趨勢與關於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估計是一致的。中國現在被認為是世界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民政部的說法,我們現在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了10%,到2030年,中國超過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4億人,占總人口的27%,成為比美國更年老的國家。到那個時候,退休人數將接近在職人數的一半。這意味著,人口的老齡化和青壯年勞動力的供給速度持續下降,在未來20年必將從勞動力和儲蓄能力兩個方面制約中國經濟的未來增長空間。這不僅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而且需要從戰略上加強研究,以應對來自人口快速老齡化的挑戰。
Ⅶ 如果不上班,你的存款能讓你撐多久
以現在的人幾乎沒有什麼存款來說,不上班的話,的確是不能撐多久,
我剛好認識兩個朋友,分別是一男一女,她們都同時沒有工作兩年,可以對比一下是怎麼過的,
先說女的那個吧,
她最後做的一份工作是在一間私人賣衣服檔口上班,就領著1500元工資,後來這個買衣服的人不在請人看鋪子,她就正式失業了。
本以為她會立即找工作,但她沒有這樣做,反而說她有存款可以支撐她不工作一段時間。
但後來我發現她沒有工作還可以出去吃好曬朋友圈,還有買新手機和新電器,我就問她一下,是不是又工作了。
她告訴我,她並沒有工作,可以買手機和新電器都是她的男朋友出錢買的。她所有的消費都是男朋友提供的,甚至男朋友的工作卡在她手上,她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我問她你的存款有用過碰羨嗎?
她說沒有用過,因為一直花著男朋友的錢,不需要用自己的存款,大概過了很久以後,我再次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去一間工廠做QC。
我還打趣和她說,不是有男朋友不用工作嗎?
她說和男朋友分手了,要靠自己所以才出來工作的。
就是有人接濟時,她的確很豪爽的大花特花,到沒有的時候還是要靠自己的,但她總是覺得自己不需要努力工作,覺得女人天生都是要別人養的,
再說男的。
男的那個之前是有一份帶卜比較好的工作,是在工地做畫圖則的,基本是沒有上什麼班就可以領到3000-5000左右的薪水,就是那個工地撤走後,他才失業了。
這個我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存款,但他一直在家裡,很少出門的,就少消費,偶爾會和一些朋友出去喝酒,或者外地小 旅遊 。
還有幾萬元借給朋友,估計存款有點豐厚,他的優勢是在家裡住著,就吃家裡的,用家裡的,所以消費並不多。
唯一不好就是日夜顛倒,不好好睡覺,結果自己胖了20斤,之後有去減肥也減不下來。一直很頹廢的生活了兩年多。
後來找到自己對口專業後,就又上崗了,去了別的地方上班,還考了駕照,上班的地方和自己的家路程只有40分鍾,偶爾會回來一次兩次。
他們這樣都是個別例子,很多都沒有家裡人養著或者有男朋友養著,還是靠自己比較好。
有存款也最好用在不時之需,在現在這個 社會 ,真的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所以一定要做著一份工作,無論是精神寄託還是養家糊口。
我一個人在外面打工,十幾年天天上班下班,沒交過女朋友,所以存了二十多萬。
個人賺的不多,但是理財觀念重,不亂花錢,老家有新房,一個人生活,如果不上班的話,在老家,我能支撐三十年吧!就算在深圳,租房住,找個租房便宜的地方,觀瀾一房一廳五六百左右,不生大病,也能堅持二十年!
不用不信,我存款每天利息都有三十塊。買菜每天不到二十塊,租房不到二十塊,水電每天3塊,電話費每天2元不到,網費2元,基本差不多了,不到五十塊一天,一個月才一千五不到!
如果不上班,我的存款能支持多久?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我或許從未想過這樣的問題。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日漸擴散,返程日期逐步到來,內心開始擔憂、害怕,甚至開始考慮是否要繼續去上班?冒著這樣的風險是否值得,畢竟自己已老大不小,家中也有了妻兒。
我想過是否因為這次疫情便放棄這份工作,如果我不上班,我們小家大約有20萬存款,老家在小縣城,消費水平其實也還不錯,好在也有自己的房子,所以不需要大額的開支。
如果我生活在這個小縣城,我們一家三笑行拍口就和我爸媽一起生活,可能就會存在擦油的情況,估計如下:
1、自己也不會每餐去買菜了,可能按月或者按年給點生活費,可能最多給個2萬吧;
2、兩夫妻的一些生活費,節約一點,兩個人可能3000塊錢每月,這樣一年可能就是3.6萬元,
3、3歲寶寶的幼兒園費,學費大概在1.5萬(不誇張,真的就是這樣的行情,小縣城在紹興),然後她的一些衣服和其他的開支累計可能0.5萬元,這樣小寶寶累計2萬元(自己不上班,就也只能節約點,培訓班什麼就不上了)。
4、車子一輛,主要是保險貴,在小縣城就少開開,大概算一萬吧。
我認為這是我想到的節約模式,在不上班等於沒收入的情況下,我們小家庭累計支出8.6萬元,但我認為實際情況應該是高於這個數的,那麼也就是說,存款最多支撐2年多一點,估計這兩年,得遭受很多人的白眼,還得把存款用完,還得讓自己對未來沒信心,還得感覺自己對不起自己的老婆孩子。。。所以,還是上班吧。
當然,說在最後,如果不上班,應該是不意味著沒收入,可以自己做點事,特別在我們浙江,不上班的多了去了,自己做點小生意的也很愜意,真在自己老家,待疫情過後,相信就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我把提問擴展為兩個方面,一是有沒有必要存款;二是要存多少款。
我用真實事例及本人心態回答上述問題,反映部分農村人的心態。
老劉,62年生人,和老婆在鄉鎮農貿市場做雞販三十多年。他鐵定2019年臘月二十九,攜手老婆退出生意圈,靠存款度餘生。他退休的理由明確:一、花不了的錢沒必要掙;二、錢夠用就行。
老劉身體好,生意還行。他急流勇退的根源是感覺沒奔頭。老劉生育一男一女。兒子是個傻子,三十齣頭,說不到媳婦,生活不能自理。老劉不想讓他害人家姑娘。女兒是大的,得了癌症。老劉拿了十五萬元,醫生說根治不了,延長兩年壽命倒沒問題。年前,女兒找老劉借了二十萬買房。
老劉抱怨親家有錢不幫女兒、女媳,迫使他們找老劉借。
這分明是劉備借荊州嘛!老劉說,老子不幹了,沒經濟來源了,看他們還找不找我。
老劉准備年後把兒子安頓到福利院或精神病醫院。然後,回老家鎮上把老家裝修一下,養養雞,種種菜,看看電視,打打小麻將,散散步,陪老伴安度晚年。
老劉告訴我,他有存款160萬。他和老伴不可能活到79歲。就算活到79歲,也才二十年。平均每年,他們老倆口有8萬塊錢可以花。老死家鄉,差不多了。
我告訴老劉,僅從消費角度看,他們的錢足夠養老。我在政府部門,工齡近三十年,每年的工資獎金也不到六萬。我們的同事,好多是一個人養全家哩。雖說要考慮通貨膨脹、人老生病、意外傷害等因素,但也要考慮農村老年補貼、存款利息、庭院經濟、當地農村生活水平、政府救濟等利好條件。
我和老劉交好十五年,理解他哀莫大於心死的心態。老劉的子女,一傻一病,老劉覺得未來沒有希望,掙錢沒用,萌生退休想法並付諸行動,正常!
我今年四十九,工齡三十年。我也想退休。我只有一個兒子,還在讀大學。我認為,子孫自有子孫福。我的存款,供兒子讀完書沒問題。我和老婆的退休金加起來,每月六千多,養活自己沒問題。至於住院,我們買了保險; 旅遊 ,就算了唄,那是有錢人的事;購物,量力而行吧!
我和老伴認為,人老了,不為子女增加負擔,就算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
本人,女,34歲。坐標江蘇宿遷。一兒一女。兒子8歲,女兒10歲。目前家庭存款實際160多萬。房子兩套。車子兩輛。都沒有貸款。
按照目前存款的話,如果不考慮再買房買車,其他因素。只是單純的過生活,我想我這輩子應該可以過躺平的日子了[呲牙][呲牙]
160多萬的存款。現在分成幾份來打理,我賬戶上有50萬買了南京銀行理財,轉化率4.64%.按年結算利息。一年大概22000元。20萬的周周盈,一個星期有140-150元收益。一天20元左右。這一部分理財收益合起來,一年差不多3萬元。
還有50萬放在老公賬戶上,同樣也購買南京銀行理財,行穩系列,最近剛入手。利率6個點左右。半年一算。如果沒有大波動,最後結算應該會有30000元。
這樣下來,120萬的理財就能給我帶來將近60000元收益。一個月5000元。如果沒有什麼大事,一家人生活費完全沒有問題。(南京銀行理財部會在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三個節日給客戶送一些禮品,一般是米和油)
還有40萬,在農村信用社定期存三年,利率沒有南京銀行的高。不過作為他們銀行的Vip。是不是的可以領一些糧油米面,還不錯。
我所在城市,除了房價高以外,各種物價還是可以接受的。在孩子上高中以前,家庭正常開銷,我們一家四口一個月3000元左右可以搞定。
孩子高中後可以用那20萬來支配,周周盈比較靈活,用多少可以贖回來多少,他們是周二放款,周一贖回,周二就到賬,就是孩子上大學了也沒有太大壓力。
家庭成員都買了保險,交15年。生病住院醫保報銷過後保險可以再報。
孩子結婚房子已經備好了,只要給一些彩禮,那麼會再動用50萬。兩個孩子,兒子彩禮和閨女陪嫁應該可以搞定。最後剩50萬以後我們倆口子養老。我想可以堅持躺平到我們兩腳一登那天。[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我50歲,老公53歲,有一個女兒正在讀高一,我現在有一百多萬元存款,目前沒有房貸,現在我夫妻倆還上著班。
因為物價飛快上漲,錢越來越不經花,不得不上班。
我今年已經27年工齡了,現在每個月到手的工資是3900元。因為我是事業單位編制,要干到55歲才能退休,那我還要干幾年才行。我老公在市裡某企業上班,他也要干到60歲才能退休。我上有90歲的老母親,89歲的公婆,下有正讀高一的女兒。每個月入不敷出,典型的月光族。
我簡單羅列下我家每年基本的開支情況:兩部車每年油錢、保養費,保險費,最少也要40000元,兩邊老人的伙食費等30000元,女兒每年讀書費用30000元(輔導費、伙食費),四部手機電話費5000元,水電費5000元(包括公婆家),我傢伙食費30000元,來往人情費15000元,物業費、停車費4000元,女兒及公婆醫保費1000元,公婆年老慢性病買葯費6000元(不是住院不得報銷)。年初我家公、家婆去住院,報銷完後還自費去了8000元。
我女兒現在做矯正牙齒,每個月都要去醫院報到。從去年七月份才開始做,需要三年時間才結束,醫生給我算了基本費用,說做完整個療程,需要50000元左右,平均每年17000元。如果我夫妻倆不去上班,每年還要自己交醫保、養老,兩人每年需要30000元,全家人每年還要買衣服鞋子等,最少也要20000元左右。還有一些看不見的費用,這個龐大的開支,我家的存款,最多隻能頂得6年時間。
我老公單位正在改制,目前不用去單位上班,單位每個月只發給2500元的基本生活費,只能夠他自己的開支。從去年10月份開始,我老公就開始待崗在家,我們家就一直吃老本。看著家裡的存款變得越來也少,我老公也坐不住了。有朋友請我老公去幫管理工地,我老公也有意要去,但我女兒不樂意。說她剛上高中,要老爸陪讀一段時間。沒辦法,我老公只好待在家,每周末就開車去接女兒回家半天,就這么周而復始的重復著。
我老公工作性質,需要經常在工地吃住,平時很少得回家。這么多年來,都是我自己帶大小孩。我女兒說現在上了高中,學習壓力太大,難得老爸待崗在家,要好好地陪她。我跟老公說,女兒過兩年就要上大學了。上大學後,女兒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大學畢業後如果去外地工作,更加難得見上一面了。一轉眼女兒就長大成人了,再不陪,以後就沒有機會了。現在家裡還勉強維持夠開支,咱們就節約用,等到女兒高考完他再去外地工作,老公也同意了。
世事難料!前段時間老公交友不慎,讓家裡損失掉30萬元,而且公婆年今年身體又不好,經常生病住院,花去不少錢。家裡變得捉襟見肘,老公不得不去外地打工以補貼家用。
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擔子不是一般的重,不敢生病,不敢辭職,不敢大手大腳花錢,我覺得自己的人生過得太失敗了。
個人目前存款15萬!因為疫情,身邊多備點錢!在中國一個已婚家庭,15萬養兩個小孩,最多可以支撐個兩年!國家消費水平在增長,病毒也在無形中不斷增長!根據之前看到的數據,從疫情之後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每個家庭存款大量提升!疫情的發生讓我們警了醒,手上有現款才安心!所以好好上班好好賺錢,當然也要好好保重身體!
35歲,沒有社保,半個月前辭職,老婆在職,月薪3000多,有社保,目前家庭存款85萬,有一個4歲的兒子,和父母一起住農村自建房。
我們一家住農村自建房,不用還房貸,也沒有物業費,每個月的生活支出很少。
父母雖然沒有退休金, 但父親每年有退伍軍人補貼4000多,父母兩人每年有農村基礎養老金共2000多,地畝補貼3000多, 自己還種了三畝地,我是家裡的獨子,平時父母主要負責買菜(主要春冬季節,夏秋季節自己種菜),其他的消費由我們出。
85萬資金,分別配置在存款、定期理財、基金、加密貨幣中,每年能有5-10萬的收益,再加上老婆每年3-4萬的工資,每年 能有10萬左右的收入,而我們每年的支出也就2萬左右,等孩子上學後,每年的支出也不會超過5萬。
我們一家人都有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我和老婆還自己購買了商業醫療險,萬一有大病也不用太擔心,所以說這種情況省吃儉用撐到入土沒問題。
不上班不等於沒錢賺,自媒體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平時可以多讀些書,多看看新聞,運營一兩個自媒體賬號,寫寫文章,回答回答問題,少的時候每天也能有個三十二十的收入,時間久了,粉絲量積累多了,每天超過一百收入也是正常的。
除了自媒體還可以去各大電商平台s單,每天搞個幾十元不成問題,如果有閑情逸致也可以搞幾單美團跑腿,賺點兒生活費沒什麼問題,如果這樣的話,可以很舒適的過完一生。
有人或許會問了,「以後你兒子娶妻生子怎麼辦?」其實我結婚的時候父母只花了十桌酒席錢,幾件簡單的傢具錢,房子還是二十年前的自建房,也結婚生子了,等我兒子長大的時候,我肯定能給他留下一筆錢,至少是房子首付。
Ⅷ 一個家庭的經濟靠女人支撐能維持多久
親,你好
一個家庭的全部經濟來源靠女人支撐能維持多久不能同言而語
如果這個女人有能力,可以一直支撐著一個家庭的經濟來源。
如果這個女人能力一般,家庭全部的經濟來源她不會支撐多久的。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Ⅸ 中國經濟還能高速增長多少年
崔宇最近,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表示,大量的資本投入、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全球化,再加上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我看不出今後10年、20年,甚至30年,這些(支撐中國經濟過去30年高速增長的)因素會消失」。
雖然樊綱教授點明了影響經濟增長的幾個重要因素,但對於中國經濟到底還能高速增長多長時間並不太確定,10年、20年還是30年?這可是很大的差距。
或許是受到了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影響,中國人特別喜歡使用三或者三的倍數(比如,「不管三七二十一」、「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且,往往都是虛指不是實指。也許,中國的經濟學家也深諳此道,說30年只是虛指(沒准兒是10年、20年或者60年呢),具體多少年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因為誰也不知道,只有事後才能知道。經濟學家如此信口開河的時間預測並沒有多大價值,但影響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因素卻很值得關注,目前來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前景並不那麼樂觀。
20世紀末,在中國經濟連續高速增長了20年後,曾經出現了諸如「中國崩潰論」之類的質疑之聲,但隨後的10年,中國經濟依然繼續著增長奇跡,即使經歷了金融危機,依然木秀於林。但是,奇跡總有落幕的時候,兩百多年來,從歐洲奇跡、美國奇跡再到東亞奇跡,盡管經濟學家還沒有徹底參透經濟增長的秘密,但通過對過往奇跡的梳理也正在逐步接近真相,中國理應也逃不出他們的分析框架。
2004年,哈佛大學教授赫爾普曼出版了一個小冊子《經濟增長的秘密》,幾乎梳理和整合了關於經濟增長的所有理論。最初經濟學家認為資本積累(包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後來發現體現知識積累和創新的全要素生產率的作用更大,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還決定著資本積累的水平;接著經濟學家開始研究影響知識積累和創新的因素,包括研發水平和規模效應等;進而引申出了對國際貿易和制度因素的關注,因為這兩個因素不僅影響資本積累,也影響知識積累;同時收入不平等也是影響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經濟增長的神秘之處在於,任何單一因素決定論都可能是片面的,而且個別因素對經濟增長同時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比如國際貿易和收入不平等既可能刺激經濟增長,也可能是經濟增長的障礙;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也不一定會帶來經濟持續增長,因為創新帶來了繁多的商品種類,這種多樣性可能會沖淡創新可能帶來的壟斷利潤和規模經濟。
盡管如此,在大多數經濟學家看來,制度因素是影響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它同時影響著資本積累和知識積累,同時也決定一國的貿易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取向。至於什麼是制度?簡單地說,制度是授權、引導和激勵行為的一系列規則。大多數中國人往往把中國的所有問題都歸結為制度問題,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可見真理並非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這個問題卻是經濟學家難以直面並解決的。
對照中國經濟來看,改革開放至今的30年增長,是奇跡也不是奇跡,因為似乎並沒有逃出經濟學家所總結出的分析框架,中國依靠漸進式的制度變遷,在計劃經濟中融入了市場經濟,通過價格改革和產權改革,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和城鎮的生產率。最近10年,改革出現了停滯,開放出現了大踏步的前進,也就是國際貿易因素再助推中國經濟增長,某種程度上,收入不平等也加快了物質資本積累的速度(因為富人的儲蓄傾向更高,從而保證了高投資率)。
但到了目前這個節點,我們發現,物質資本積累有些過度了,而學校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落後導致人力資本積累不足,特別是人口紅利的即將終結,將放大人力資本積累不足的不利影響,而物質資本積累也將因為國際貿易的放緩而放緩;從知識積累來看,研發投入不足,山寨滿天飛,國際貿易也沒有如願實現「市場換技術」,對於很多行業來說,中國是外資隨時可以撤出的加工廠;收入不平等的愈發嚴重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障礙,至少迫使政府開始從強調經濟發展轉向關注公平,從而減弱了政府生產性投資的力度。
面對這樣的不利因素,我們很難想像中國經濟學家的樂觀主義精神到底來自何處。在未來10年內,中國似乎仍然可以維持經濟高速增長,但也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比如,通過區域平衡發展戰略和城市化進一步加大物質資本積累,但在政府財政投資減弱的情況下,銀行體系可能要面臨過度貸款後壞賬增加的風險;外需也還可以依賴,但中國的出口已經佔世界出口總份額的10%,達到了日本當年的最高點。
因此,如果中國經濟想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制度變革幾乎是唯一的選擇,這就要求政府縮小權力半徑,給公眾以權利和自由,不能再讓權力的大棒任意揮舞,因為中國經濟的蛋糕在權力的切割下已經難以自發成長。
(本文作者崔宇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