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當前的全球經濟形勢
全球復甦進程中出現多方面結構性失衡,並引發次生問題:
一是供給恢復慢於需求恢復,引起通脹高企和政策兩難。
二是服務業恢復明顯滯後於工業,引起減排降耗壓力和服務貿易失衡。
三是就業恢復慢於產出,自動化加速對勞動力的替代,造成就業市場永久性失業的疤痕效應。
全球經濟復甦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Virus變異、疫苗接種進展、供應鏈中斷持續時間、全球通脹形勢以及政策轉向節奏均將影響經濟增長前景。
適應經濟轉型升級與對外開放的新形勢,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第一,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形成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一帶一路卜旁」建設應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依託,以產能合作和服務貿易為重點,以自由貿易為主線。
加快形成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雙向互濟開放的新格局。當前,以金融業為重點的服務業企業走出去滯後於實體企業走出去步伐,也滯後於產能合作的實際需求。
2016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額占其貿易總額的比重僅為11.4%。為此,在深型猜橡化產能合作的同時,兆讓要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加快構建「一帶一路」多種形式的自貿區網路。
②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有那些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特點:
一、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在不斷發展的科技革命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滲透日益加深,各國生產、流通、分配等領域緊密聯系,向一體化方向發展的歷史過程。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高度發展的產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它是與信息經濟相適應的,其形成是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
二、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和潛力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集中表現為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它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反映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內力以及在國際社會發揮影響力的外力的總能力。
冷戰結束後,經濟因素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大國實力較量的主戰場轉向經濟領域。為了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和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各種不同類型的國家都在進行調整、探索、完善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從而增強綜合國力。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對經濟具有決定性作用,經濟競爭其實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因此,圍繞著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三、新科技革命產生深遠影響,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
科學技術進步是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歷史進步的主要動力。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一下,各國經濟增長方式由「外延式」向「內涵式」轉化,追求數量和速度的增長方式將讓位於追求質量和效益的增長方式。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相對減少,而對科學技術、信息和人的素質的依賴程度大大加強。
新科技革命還引發了世界性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因技術水平高低不同,從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密集型,再到高科技的知識和信息密集型產業,依次從發達國家向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及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形成新的國際分工格局。
新科技革命使各國的經濟聯系和協作關系更加緊密,為國際交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信息載體,為全球性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技術手段,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各國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經濟」這一全新概念被廣泛接受,在知識經濟時代,資源配置以智力資源(包括科學技術及其一切成果和信息)為第一要素,對智力資源的佔有比工業經濟中對自然資源的佔有更為重要。經濟信息化成為經濟全球化的肢歲鄭重要特點之一。
四、各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市場經濟是指時常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它是商品經濟的發達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場大規模的市場化浪潮席捲全球,這既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又是推動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一方面,世界市場的人為分割被消除,全球統一市場得以出現;另一方面,世界各國普遍接受了市場經濟概念,並以此為目標進行經濟改革。然而,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部分國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市場經濟體制在全球范圍內的運行,為經濟全球化創造了體制方面的條件。進一步完善不同市場經濟模式的運行機制和效能,將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雀姿長期任務。
五、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一些全球性經濟問題
所謂全球性經濟問題是指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主要是人口、食糧、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問題。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開始關注這些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到今天,這些問題不僅仍然存在,而且更趨嚴重。人口膨脹成為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資源短缺成為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環境惡化成為阻礙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利條件。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應負起責任,共同努力解決這些關繫到世界經濟持續發展乃至人類社會生存的重大問題。
六、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發展不平衡是世界經濟的基本規律。「不平衡」既指發展水平的不同,也指經濟實力上的差距,更多的是指發展速度上的快慢差距。發展不平衡規律的重要表現是後進國家可以利用「後發優勢」趕上甚至超過先進國家,打破原有的格局。
七、世界各國調整經濟結構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普遍進行了重大的經濟改革與調整,不斷調整經濟結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調節機制的調整與改革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歷頌的浪潮席捲全球,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把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有機結合,開始構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有機結合,是現代各國經濟調節體系的發展趨勢。
2.所有制實現形式的改革
在各國的具體實踐中,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在資本主義國家,各種股份公司和多國或者跨國公司得到迅速發展,資本的股份化、社會化成為資本主義經濟中的突出趨勢。社會主義國家在堅持公有制為主導的前提下,對公有制實現形式進行了艱難的探索,尋求適應現代化生產和市場經濟需求的公有制實現形式。
3.國有經濟的地位、結構的調整與改革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國有經濟的比重都在縮小。當前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東歐中亞國家,都在推行「非國有化」。國有企業的存在及其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分布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社會化決定的,它的存在、發展都應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的變化而變化。
4.企業的現代化改造
這包括以股份制為核心的企業組織形式的改造、企業的兼並和重組、企業管理方式的改變,等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兼並浪潮在全球風起雲涌,目的是加強聯合,優勢互補,鞏固壟斷地位。
5.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
社會保障制度起著保持社會穩定和減少震盪的重要作用,因此得到西方各國的長期重視並不斷加以完善。但上世紀80年代以後,由於公共開支的不斷上漲,目前各國都把社會福利制度作為改革的重點,主要做法是實行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結合,使社會保障制度更加靈活多樣。
八、跨國公司的作用
跨國公司是世界經濟中最重要的非國家行為主體,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同時進行經營活動的公司企業,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國外設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經濟舞台上集投資、貿易、金融、服務等經濟功能於一身的特殊主體。
近年來,跨國公司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主要表現為對外投資速度大大加快;內部組織管理方式進一步調整;採取更為靈活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現象是一浪高過一浪的企業兼並浪潮。通過聯合與兼並的擴展,跨國公司有效地擴大經營規模,降低成本,控制銷售渠道,增加市場佔有份額,使自己成為經濟領域里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
③ 當前中國經濟走勢怎樣
2022年的GDP:或重回潛在增速
2021年,中國經濟走勢「前高後低」,總體延續穩定復甦態勢。上半年,肺炎疫情沖擊明顯減弱,疊加上年同期低基數,推動經濟增速大幅反彈,GDP同比增長12.7%。下半年,因能耗「雙控」、拉閘限電等多方因素堆積,三季度GDP 降至4.9%,低於市場預期。從兩年平均增速看,2021年經濟下行壓力再現。
由綠色經濟和高端製造相關的基礎投資驅動下,疊加出口和消費雙引擎的帶動,預計中國2022年實際GDP同比增長5.3%,保持在潛在增長5-6%的區間。經濟將在2022年一季度觸底,在下半年有較明顯的復甦,趨勢先下後上。
疫苗加速接種疊加寬松政策共同推動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國內經濟仍在復甦進程中,工業、出口是亮點,消費受疫情等因素拖累。2022年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大,宏觀政策將適度加大對沖力度,GDP同比或增長5.5%左右。
若2022年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控,在穩增長政策推動下中國經濟重回潛在增速,則2022年GDP增速預計將達到5.6%。季度節奏上,2022年經濟增長可能呈雙峰形態,預計一季度和三季度為雙峰。GDP增速因基數效應,均有望達到6%,二季度和四季度增速略低一些,處於5-5.5%之間。
2022年的工業增加值:逐步上行
2021年工業增加值兩年復合增速同比在一季度因疫情有所回落,但在二季度小幅回升。受限電限產影響,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兩年復合同比快速下行。雖然10月以來中央及各部門開始對能源市場做出一定調控,但短期限電控能壓力下,工業增加值恢復仍然較慢。
國家「雙碳」政策持續推進或拖累工業增長,但預計國內基建投資溫和發力、房地產投資觸底反彈、國家保供穩價政策、晶元短缺問題有所緩解等因素有利於工業生產。綜合而言,預計2022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三年平均增長5.8%,略低於2019 年。
短期內能耗「雙控」政策邊際調整,供給壓力減輕,相關工業行業有望持續修復。但需求預期疲弱,下遊行業高度依賴出口,預計修復程度有限。不同行業間增加值同比會有一定收斂,但差距難以完全彌合。疫情長期化對服務業的壓制仍然存在, 包括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無法在疫情結束前完全恢復 。
預計2022 年各地對能耗目標的執行將更為均衡有序,壓制工業生產的政策因素有望緩解,工業生產更多回歸內生因素驅動;相應地,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速將回歸常態,同比增速則以逐步上行
④ 當前世界經濟如何
2023年世界或走向全差畢高球性經濟衰退。
世界銀行(下稱「世行」)最新的綜合研究報告《全球經濟衰退迫在眉睫?》顯示,隨著多國央行紛紛加息應對通脹,2023年世界可能走向全球性經濟衰退,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發生一系列足以造成持久傷害的金融危機。
報告稱,多國央行今年相繼提高利率,同步程度是過去50年所未曾見的,而且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到明年。研究發現,除非供應中斷情況改善,勞動力市場壓力減緩,否虛尺則2023年全球核心通脹率(不包括能源)仍將高達5%左右,幾乎是疫情前五年均值的兩倍。
根據報告模型,如果要將全球通脹率降至目標水平,全球央行可能需要繼續再加息2個百分點。但如果金融市場同時受壓,則2023年全球GDP增長將放緩至0.5%,這一數字元合全球衰退的技術定義。世行在報告中,重點闡述了當今各國抗擊通脹所面對的異常嚴峻局面。報告顯示,數個全球衰退的歷史指標已經發出警告:全球經濟目前處於自1970年衰退後復甦以來的最嚴重下滑。全球消費者信心的下降幅度已經遠超前幾次全球經濟衰退前的降幅。世界三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和歐元區的經濟一直在放緩。在這種局面下,未來一年即使是輕微一擊,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報告預測了2022-2024年可能發生的情景。目前所面臨的放緩通常需要反周期政策來支持經濟活動。然而,通脹的威脅和有限的財政空間促使許多國家的決策者撤回政策支持,使全球經濟正在急劇放緩。
報告並認為,20世紀70年代的經驗、應對1975年全球衰退的政策、隨後的滯脹期和1982年全球衰退都說明,在增長疲軟的情況下,允許通脹長期居高不下存在風險。1982年的全球經濟衰退恰逢發展中經濟體創下了過去50年中僅次於2020年的第二低增長率。這次衰退引發了40多次債務危機,其後十年許多發展中經濟體增長數雀停滯。
⑤ 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如何
中國經濟仍處於疫後恢復期,相關的改革和政策仍需持續推進;2. 投資:整體穩步修復向好,尚未恢復至正常水平;3. 消費:受收入增速拖累,增長頌衫動力有待進一步釋放;4. 杠桿率:信貸供給收緊,需提防相關風險;5. 價格:大宗價格推升PPI上漲,但對CPI傳導較弱;6. 國際收支和匯率:經常賬戶回彈,趨勢或難持續,人民幣匯率仍面臨不確定性;7. 國際經濟形勢:關注疫情分化與反復、國際貨幣政策轉向兩大風險,全方位積極應對。 人力資源而非人口總量是經濟長期發展的基礎;2. 如何保護和提升人力資源;3. 如何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尚未完全結束,我國居民收入和消費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仍處於「六穩六保」政策驅動下的緩慢恢復期,中國經濟企穩根基尚需進一步築牢。考慮到基數效應以及國際疫情可能轉好造成的外貿條件變化,我們預計全年經濟呈現逐季下降趨勢。結合高頻數據與各分項的增長趨勢進行測算,我們預計2021年全年實際PDG增速約為8.2%左右。如主要風險集中爆發,全年實際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國際經濟形勢整體向好,消費恢復平穩,則全年實際GDP增速有望突破8.5%。人力資源總量是指一個經濟體內考慮到人口素質(包括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有能力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人口工作時間儲備。在綜合考慮人口結構的變化、健康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之後,中國最近20年以來人力資源總量整體上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2019年人力資源總量相較2000年提高14%。根據預測,隨著教育和健康水平的繼續提升,中國的人力資源總量將在2050年之前保持平穩緩慢上升,可以為新百年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保障。我們建議,中國的人口國策應當轉變為人力資源戰略,更加關注人的發展,更加關注教育和健康。2020第一季度,我國實際GDP增速為18.3%,比2020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尚未完全結束,我國居民收入和消費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仍處於「六穩六保」政策驅動下的緩慢恢復期,中國經濟企穩根基尚需進亮蠢一步築牢。考慮到基數效應以及國際疫情可能轉好造成的外貿條件變化,我們預野鍵腔計全年經濟呈現逐季下降趨勢。結合高頻數據與各分項的增長趨勢進行測算,我們預計2021年二季度實際GDP增速約為9%,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8.2%左右。如主要風險集中爆發,全年實際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國際經濟形勢整體向好,消費恢復平穩,則全年實際GDP增速有望突破8.5%。1-4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9%,兩年平均增長3.9%;但相對於工業、出口、消費,投資復甦進度相對偏慢、力度相對乏力,整體投資增速尚未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正常增長水平。分行業來看,製造業投資恢復進度最慢,兩年平均增速尚未轉正;基建投資復甦乏力,增速低位徘徊;房地產投資一枝獨秀,表現出較強韌性和活力,是當前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展望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穩定恢復態勢,但增長動能可能仍然減弱,政策加力刻不容緩。ACCEPT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8.5%-9.5%。雖然第一季度居民消費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分別高達19.6%和33.9%,然而較高的增長速度主要是由於去年低基數所導致的。綜合考慮過去兩年的整體情況,當前居民消費的增長速度仍要慢於疫情爆發前2018年與2019年的水平。導致消費反彈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總產出恢復並未完全反映在居民收入的提升之中。除收入因素之外,年初疫情的偶有復發與消費習慣的調整也部分地導致了居民消費增長的放緩。
⑥ 今年國內的經濟形勢怎樣
尊敬的您,今年國內的經濟形勢受到悄知悔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在政府的積極應對和各方努力下,經濟逐漸回暖。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9%,顯示出經濟正在逐步恢復。同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政策,如減稅降費、穩崗補貼等,以促進經濟發展。此外,國內的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也呈現出猛岩快速發展的趨勢,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啟正總的來說,雖然今年國內經濟形勢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是在政府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經濟正在逐步恢復並向好的方向發展。
⑦ 簡述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新變化
簡述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和新特點是:
一、疫情成為影響經濟表現的決定性因素。
面對疫情「黑天鵝」,各經濟體採取了不同策略,嚴陣以凱碼待者有之,尋求「群體免疫」者有之,左右搖擺者亦有之。
時刻增長的確診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在令人揪心的同時,也成為檢驗抗疫的最嚴苛指標。同時,經濟復甦的程度也與各國抗疫的成效呈現極大相關性,能夠嚴格控制住疫情蔓延的國家經濟復甦更為強勁。
二、疫情加速了世界經濟重心「東移」進程。
與歐美發達國家「集體熄火」不同,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和地區較為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為經濟復甦奠定了基礎。中國經濟表現一枝獨秀,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也是唯一保持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更躍升為當年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
具體表現為:
1、從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增長情況看,正如《紐約時報》專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所稱,疫情成為美國的「滑鐵盧」。
美國商務部1月28日公布的首次預估數據顯示,受疫情沖擊,2020年美國實際GDP萎縮3.5%,這是美國經濟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全年萎縮,同時也創下了1946年橋孫明以來最大年度跌幅。
2、歐洲成為經濟下滑的「重災區」。歐盟統計局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歐元區經敏告濟下滑6.8%,歐盟經濟下滑6.4%。
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聯邦統計局2月2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GDP下降4.9%。即便如此,德國經濟在歐洲已算表現不俗,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GDP降幅甚至接近10%。
⑧ 今年經濟發展前景如何
多地在開年都是在拼經濟,,在我們耳邊經常有著擴大內需,提振消費,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高頻詞語,這是在向我們傳遞了以下幾方面的信號:
首先,每年的第一季度是全年經濟走向的風向標,而多地召開會議,在部署經濟工作的時候都拿出這些高頻的詞語,就是釋放出開年就是開工,開工就要實乾的,這一信號是為了進一步的調動當地的一切資源,盡可能的把經濟搞上去,而在這次開年釋放,拼經濟信號的地區,既有經濟發達的地區也有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這說明地方,在經濟建設層面上的目標是一致的,畢竟對於我們而言,當前最大的目標就是進一步的發展經濟,進一步的提升生產力的水平,從而才能夠提升群眾的生活水平。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多地提出了開年拼經濟,拿出了這些高頻詞語,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我們的信心,表明我們要營造出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伍棚信的營商環境和派,充分的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才能夠實現保證居民就業,保證基本民生和保證市場主體以及保證產業鏈供應的目標,這對於我們的經濟發展是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畢竟,我們有著全球最大的市場,還有很多的潛力沒有被釋放出來,通過進一步的拼經濟,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構建雙循環格局的實現,促使經濟行穩致遠。
⑨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有哪些
最基本的是兩個:區域化和全球化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1.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⑴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指國家之間通過設立一套機構,在行州經濟方面打破國界,實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調節,使各國在生產、流通、分配等領域向著結成一體的方向發展。
⑵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動力。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經濟關系跨越自身疆界的顯著變化,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
⑶ 世界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①國際投資的迅速增長,帶來了資本的國際化。②對外貿易成為國際交往中最活躍的環節和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促進了市場的國際化。③國際金融交易大大超過世界生產和商品交易、服務貿易,成為國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國際化。④戰後跨國公司大量涌現,並在全球經營,帶來了生產和銷售的國際化。⑤全球貿易規則日趨統一。
⑷ 正確認識世界經濟全球化。①世界經濟全球化是戰後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大發展的產物,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②世界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加速自己的工業化進程,使自己產業結構不斷改善;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能夠引進更多資金和技術,促進本國經濟繁榮。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還意味著挑戰和風險。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國家意志制定的國際經濟規則的約束和制約,為此要付出一些代價;國民經濟對外依賴程度日益提高檔段蔽,將使發展中國家易受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迅速開放國內市場,使外國貨物大批湧入會強烈沖擊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國際短期資本大量湧入,也大大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風險;大量引進外資和技術,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有被跨國公司和國際經濟組織控制的危險等。③發展中國家必須積極參加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孤立於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之外是沒有出路的。④但發展中國家在參與世界經濟全球化過程時,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巨大風險和安全問題有充分的認識,積極採取各種措施,趨利避害。尤其要加強和擴大南南合作,爭取國際經濟運行規則向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方向調整。⑤解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對少數國家有利,對多數國家不利的問題的基本出路,在於打破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⑸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集團化是並行不悖的。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最終實現經濟全球化的具體步驟和途徑,是經濟全球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活動國際化加深和國際經濟競爭加劇的產物。它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爭奪世界市場成了國際競爭的熱點。現在主要是按經濟實力分割世界市場,得失標志已經不是佔領多少領土或勢力范圍,而是對市場佔有的廣度和深度,其手段更多地是依賴資本輸出。
⑹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反全球化」的運動在世界崛起,燃橘近年來愈演愈烈。來自發達國家的勞工、環境保護主義者同某些發展中國家一道構成了「反全球化」的主力。2001年小布希入主白宮後,美國的單邊主義滋長,並在國際舞台上大行其道,嚴重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當前美國經濟不景氣,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在遭受恐怖主義襲擊後,加強了對邊境的控制等,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展。
⑩ 如何看待我國2021年經濟形勢
作為未來發展後備力的當代大學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應當充滿信心,並承擔起去開拓創新和改革發展的責任和使命。因此如何將自己的國家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我們每個人都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去學習更好的本領,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橡塌用自己的能力來助推國家經濟在國際上有一片穩固的不敗之地。
在互相網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和持續崛起,這不僅是國際上最耀眼最閃亮的一顆星,更是在我們國內迅速提升國際實力和國民生活水的最好途徑。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宏觀經濟數據和2021年上半年數據來看,我國經濟得到持續改善,新的比較優勢凸顯,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2020年我國經濟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
另一方面,2021年我國經濟持續改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賀納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逐步形成。
從2021年公布的數據可知:
一是從增長結構來看,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持續改善,結構繼續優化。
二是從工業增加值來看,已經基本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的經濟水平,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強勁。
三是從國內市場來看,內需強勁恢復。
四是從國際市場來看,貨物和服務進出口持續改善。
2021年世界經濟處於恢復階段,世界銀行估算2021年全球GDP增長為4個百分點,雖然世界經濟仍在恢復的過程中,但是面臨的國際環境會更復雜。首先,疫情的防控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雖然我國很好地控制了疫情,但是國際上還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現在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例總數不斷攀升,對國際經濟產生極大的不確定性,對我國的對外經濟存在極大的影響。其次,國外政策的不確定性對我國宏觀經濟產生沖擊。如美國的超規模刺激措施會帶來通貨膨脹,帶來美元的貶值,進而影響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對我國人民幣的匯率和價格水平產生影響,從而造成我國經濟的不確定性。
因此,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最關鍵的還是要靠我國國內市場。從現在的數據來看,我國投資、消梁拍圓費水平會進一步恢復,國際組織也預測我國2021年經濟增長會超過8%,但是從最近幾年的數據以及2021年的數據來看,「十四五」期間和未來我國的經濟增長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方面,2021年整體投資水平雖然有所恢復,但是持續下滑的趨勢沒有得到明顯改變,民間投資水平增長不快,民間投資佔比下降。
另一方面,近年來一直支撐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的消費水平持續下滑,而且下滑趨勢還沒有得到抑制。
一是2021年消費雖然有所恢復,但是下滑趨勢沒有改善。
二是我國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相比國際同期水平,仍處於相對較低水平。
三是我國消費存在結構性問題。首先,我國服務性消費存在不足,導致恩格爾系數上升。但是,我國核心技術產品還需依賴進口,2019年我國晶元自給率僅為30%左右,自給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