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實體經濟瓶頸如何走出

實體經濟瓶頸如何走出

發布時間:2023-04-28 10:47:59

1. 你怎樣應對實體經濟發展大潮的問題

這些年,基於歷史的教訓和面對的挑戰,國家下大力氣扭轉過去一個時期出現的經濟「脫實向虛」的偏向,採取措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最近,無論是中央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好,還是剛剛閉幕的「兩會」也好,都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我們能看到,這次頒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對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對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做了具體的安排,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特別強調要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的確,作為實體經濟的核心和主體,穩定了製造業自然也就穩定了實體經濟。
對於實體經濟發展來說,現在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呢?我以為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叫做形勢正在好轉、進展還不顯著、前路任重道遠。可以說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問題在哪兒呢?現在各方面都在呼籲、也都在推動,但應該說,我們面對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關鍵的問題不僅在於,由於長時期依賴外部,我國實體經濟產業發展在總體上看還處於中低端,支撐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短缺且受制於人,或者說支撐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技術基礎比較薄弱;更在於,由於長時期受具有高利潤的虛擬經濟的影響和驅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思想氛圍已難以回歸初始,繼而導致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體系很難建立。回想一下我們過去勒緊褲帶發展製造業的時候,我國在很多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現在一些被人家卡脖子的東西,比如半導體產業、晶元光刻技術等等,在上世紀60-70年代我們並不落後,比美國稍微晚一些,跟日本差不多同等水平,但大大領先於韓國和台灣地區,今天這個狀況已經完全改變了。
這種狀況導致當前實體經濟發展並不盡如人意。我們看到有關實體經濟發展的呼聲看似很熱鬧,各個方面對發展實體經濟看似也很重視,但實體經濟的實際發展仍然困難重重,剛才有的專家談到了這些年製造業比重下降的問題。按理說,我國製造業正處在發展過程之中,既要做大,更要做強,這個時候比重不應該出現明顯下降,何況這個下降還發生在國家大力推進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推進製造業發展的氛圍下,應該說是不太正常的。中央提出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必然是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深入分析一下,我們能看到,今天發展實體經濟仍然實實在在面臨著很多困難,而這些困難影響到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就主要方面看,大概有這樣幾點:
第一,負擔重,或者說成本高。對某些虛擬經濟而言,一台電腦、一隻公文包就可以運營了,而對哪怕只是生產普通商品的實體經濟企業來說,廠房、設備、材料、網路等都需要一應俱全、缺一不可;對虛擬經濟而言,很容易規避某些成本的增長,比如土地價格、房租等的增長,一些從事虛擬經濟的企業,可以不需要太多的土地和大面積的廠房,所以這些要素的價格增長與其沒有太大的關系。不僅房租、地價是如此,甚至某些制度性成本也是可以規避的,但實體經濟則很難做到;對虛擬經濟而言,風險襲來時比較很容易轉型掉頭,但實體經濟面臨風險時則是左右為難,退不得、進也不行。這是第一個方面的困難。
第二,干擾多。與某些虛擬經濟不太一樣,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無論大小,都必須以實體形態存在。成立一個實體經濟企業就等於樹立起了一個目標,就會受到各個方面的關注,而這種關注有時候又很容易帶來對實體經濟企業的干擾,尤其是當企業做得有些模樣的時候。我們看到實踐中存在著這樣的情形,當某些實體經濟企業運行比較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有些人或單位會避之不急;當一些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時候,特別是在發展比較好、有一些盈利的時候,許多人和單位則又趨之若鶩,收費的來了、要捐贈的來了、要聯合辦會的也來了,這就形成了許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打擾,許多企業不勝其煩。這是第二個方面的困難。
第三,競爭強。實體經濟企業難以迂迴款曲,企業之間都是通過產品硬碰硬,產品處於低端狀態時,同伴數以萬計,競爭非常激烈;而當產品處於高端狀態時,競爭就不僅來自於國內,而且來自於國際。這種競爭甚至不僅涉及到經濟,還涉及到政治。所以企業越發展,面臨的競爭壓力就越大。這是第三個方面的困難。
第四,創新難。現在到處都在談論創新,但創新談何容易?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實實在在的技術做支撐。研發一項新的技術,不僅要有人,還要有錢,有時候在創新的過程中會導致人財兩空。而一旦研發出來以後,如果市場環境不好,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很快就會被竊取或仿冒,精力財力馬上打了水漂。這是第四個方面的困難。
第五,獲利少。由於上述因素,加之實體經濟企業產品的生產、銷售社會感知度較高、市場的透明度也很高,定價的模糊空間較小,加上成本也比較高,總體上說利潤是比較微薄的。除少數企業外,大部分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很難依靠產品供給或得高額利潤,更不要說暴利了。這是第五個方面的困難。
從這些困難中,我們能體會到為什麼上面這么重視、各級政府也積極推動,但實體經濟發展仍然不盡人意的原因。通過這些方面,也能一定程度上佐證剛才有的領導同志講到的當前發展實體經濟或製造業存在的「不願、不敢、不會」的問題。
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盡管存在不少問題或阻力,我們也不能夠被困難嚇倒,不能有絲毫的松勁,一定要想方設法把國家關於「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要求落到實處。怎麼辦?在這方面,光喊口號是不行的,應該有一些切實可行且有力有效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激勵一些企業充滿熱情的、持之以恆的發展實體經濟。我認為,從操作層面看,應切實做好這樣六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個方面,要堅持或始終把發展實體經濟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上。一定要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思想上不通暢,嘴上喊得再響亮也沒有用。回顧7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發展實體經濟方面,特別是發展製造業方面,我們有過搖擺,出現過曲折。因此,今天要高度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在方向上必須相當明確,在意志上必須十分堅定,在路徑上必須非常扎實。也就是說,要高度重視、堅定意志、一以貫之,不搖擺、不游移。
第二個方面,要細化發展實體經濟的產業指導。這是什麼含義呢?就是要對每一個產業做精細劃分,做深入細致的梳理。實體經濟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們應當基於當前與長遠、重點與一般、市場與政府、國有與民營、短板與長板以及難與易、急與緩等不同的視角來細化產業發展的指南,要精準制定每一個細分產業發展推進的操作方案。我們能看到,現在許多文件所涉及到的問題都十分重要,說的話也非常正確,但比較抽象、流於一般,無法落實。有些話甚至重復了幾十年,就是落實不了。所以研究推進實體產業發展,不要大而化之,不僅要明晰到每個領域,還要細化到每一個鏈條、每一個環節。做什麼、在哪裡做、怎麼做、體現在什麼項目上,如此等等,都要十分明確、可以操作。現在對產業發展也有規劃,也有指南,但精準度不高,通用思路較多,區域特點不突出,實招比較少,所以落實效果也不夠好。
第三個方面,要全面建立傾斜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現在對實體經濟發展也有一些支持政策,但一不夠全面,二不夠協同,三不夠穩定。所以必須依據細化的產業分類,抓住重點、緊扣關鍵研究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依靠各類政策的同向發力、協調聯動,對降低實體經濟發展成本、激發實體經濟企業運行活力形成實質性促進能力。傾斜性政策體系構建應把握這樣幾個要點:其一,它必須是全面的或全方位的,不只是限於某幾個方面、某幾條政策,應包括財政、金融、土地、區域、產業、創新等所有與之相關的方面。其二,它必須體現「優惠性區別」這個硬要求,只要是發展實體經濟、發展先進製造業,就應該在相關方面享受優惠政策。其三,它應當落實在具體項目上,即實施清單化、項目化的管理。其四,它還必須是穩定的、可持續的,不是臨時的和隨意的。今天開個會,出台這個優惠政策,明天又開一個會,出台那個優惠政策,而應該是形成一整套的比較穩定的優惠政策,把這些政策一攬子公布於眾,讓全社會都知曉,讓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能夠形成良好的預期。政策零敲碎打、不穩定不持續會導致一系列問題,不會對實體經濟的發展產生顯著激勵效應。其五,還應建立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的跟蹤機制。許多文件、規劃制定時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下發之後沒有必要的機制督促跟蹤,致使實施效果大打折扣,許多問題也難以及時發現和有效解決。
第四個方面,要構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撐體系。實體經濟的發展建立在一系列重要支撐上。最重要的是要夯實四個方面的支撐。第一個是基礎支撐。就是要努力克服我們目前在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礎軟體、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方面存在的瓶頸短板,這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這方面的問題不從根本上解決,實體經濟也好、製造業也好,都難以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有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這是我們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基本保障。第二個是體制支撐。良好的體制機制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要緊扣「統一開放」、「公平公正」、「法治信用」這樣三個片語推進體制創新。堅決破除一切阻礙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全面貫通的障礙,讓市場活起來、聯起來;依法平等保護所有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使各種經濟成份能夠公平發展、平等競爭;依法規范政府行為和市場秩序,全面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第三個是平台支撐。要努力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共性技術平台和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標准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試驗驗證等公共服務平台,是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有力支托,政府部門應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加快建設並促進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第四個是人才支撐。萬事人為本,發展先進製造業等實體經濟尤其需要一大批優秀人才,要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創新,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最廣泛的集聚人才,最充分的發揮人的能量,動員各類優秀人才為實體經濟發展、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服務。
第五個方面,要促進關鍵性實體經濟的引領發展。對於實體經濟來說,無論是把握發展方向、突出發展重點,還是探索發展路徑,都需要引領。政府應聯合各種有效力量,積極搭建各種類型的實體經濟發展的示範平台。特別要重視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的引領示範,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引領示範,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的引領示範。
第六個方面,要建立健全實體經濟發展的統計評估體系。應精準劃分、精細統計、精確評估各類實體經濟發展狀況,定期發布全國和地區實體經濟發展報告,依此准確把握實體經濟發展的態勢,進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

2. 國內怎樣應對實體經濟危機

第一,首先是讓國內經濟穩定發展。目前我國實體經濟也遇到了困難,國內經濟風險主要包括:一是通脹轉向通縮的可能性在增大,二是國內資本流入轉為流出的可能性在增強,三是信貸緊縮形勢下,國內的非法集資形勢比較嚴峻,四是中國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在增加。目前我國的經濟中存在的問大多是政府因素造成的。因為中國現在是政府主導的經濟,這種環境下,很多民企就希望憑借關系弄個牌照,給塊地,弄個貸款什麼的,沒有把注意力放到創造財富上來。中國的競爭體制不是一個創造財富的競爭體制。真正的競爭應該是誰能盈利、誰能創造品牌,誰有技術。改革就要從這個方面來進行。我們要改變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從審批制轉換成登記制,煥發企業本身的活力。
第二,建立平準基金,發展國內股市。 可能有人會說,你這個提法和美圓大幅度貶值絲毫沒有關系。其實大家好好想想,股市暴跌70%,損失最大的是誰?難道不是國有資產的瘋狂貶值!由於人民幣是不可自由兌換貨幣,所以我們國家的財富是以兩種形式存在的,一種是外匯儲備,一種是國內的資產。目前中國的兩種財富面臨的是在一年中同時被大量消滅的風險。因為國家對外支付美圓,就必然在國內換成人民幣,當然大部分人民幣就進了股市,而股市的下跌,又造成了國內財富的損失,國內股市市值下降了20萬億人民幣,約等於2.9萬億美圓。 如果今天這20萬億人民幣市值沒有被消滅,那中國企業手中必定有大量資產去搶購全球低價資源。所以,如果美國以發行美圓來應對本次金融危機,中國的辦法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考慮成立平準基金,把外匯儲備換人民幣資產,對國內市場注入流動性,以股權換美圓,鼓勵中國的上市公司企業通過股市,把資產抵押換成美圓,讓中國的公司去全球的股市收購資源類上市公司。雖然美國的金融市場出現了問題,但是很多高科技公司,資源類公司的基本面還是好的,只不過因為流動性匱乏,導致他們缺乏發展的資金,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比主權投資基金去收購要好的多,同時,國內的企業也可以藉此次機會走出去,不要害怕失敗。我們國家要藉此改變審批制度為備案制度,只要企業的並購方案行為合理,真實,並非藉此讓資金流出,那麼我們都要鼓勵走出去,購買高科技、資源品,一舉讓我國的科學技術上一個新的台階。 我們企業並購的目標是什麼呢?全球的兩大鐵礦石公司、前五大石油公司、黃金公司、飛機機械等製造公司、航空航天公司、高科技網路公司。我國是缺少資源的製造業大國,中國股市上漲,那麼企業就有足夠的錢去收購全球資源重要企業。我們站上了全球上游產品的定價權,全球定價權必定是最終在我們手裡。
第三,讓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 美國有外匯儲備嗎?沒有,為什麼世界其他都要有外匯儲備,為什麼美國沒有呢?因為他有鑄幣權,本次美國的金融危機對全球影響這么大,就在於美元是儲備貨幣,美國有鑄幣權,所以我們國家可以考慮讓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其實人民幣已經可以在中國周邊半流通,成為儲備貨幣已經是水道渠成的事情。具體的實行辦法中應當考慮如何防止美圓的外逃沖擊。我們認為如果美國無限發行美圓,讓美圓崩潰,全世界不再兌換美元,那麼人民幣儲備是必然的事情。
第四,考慮織建立新的世界貨幣體系。 我們認為,應當探討建立世界儲備貨幣的可能性,模式既可以參考歐元模式,也可以參考GDP資產抵押模式,誰抵押的資產多,那麼你的發言權就大,貨幣的可信度就大,如果哪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可以立即讓這個國家要麼提供更多的資金抵押,要麼凍結這個國家的貨幣交易。 第五,把外匯儲備變成實質財富. 中國必須消化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增長壓力,所以我們必須冒投資失敗的風險,把手中的美元儲備和美國政府債券轉化為真實資產,無論是黃金還是其他資源,都是我國下一輪經濟高速發展所必須的,一定要想辦法讓外匯儲備變成國人可以享有的國民財富,讓中國人擁有更多的世界財富.

3. 實體經濟如何走出瓶頸

實體經濟持續低迷原因分析
行業洗牌,實體不振,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導致實體不振的「元兇」是電商。「網購打擊生意難做」「微商瘋狂,網購瘋狂,生意不景氣,馬雲我恨你」「淘寶不死,中國不富」的電商「威脅論」更是比比皆是。
現在的問題是,傳統生產製造業步履艱難,難道真是因為電商嗎?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用來形容電商的現狀再合適不過:價格大戰、收購、假貨頻出、電商混戰甚囂塵上。即使是像阿里巴巴、京東、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也無一例外面臨發展瓶頸,利潤增長趨緩,市場需求更是幾盡飽和,千千萬萬的創業者在電商大潮中向死而生。
電商自身尚在尋求新的突破路徑,那麼是什麼在制約著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呢?筆者分析有以下四方面因素:
1
成本持續攀升
在中國做實體行業,掙每一分錢都不容易。10年前,一個打火機1元,十年過去了,你會發現一個打火機還1元!但同期的房價、原材料價格、工資卻漲了數倍!
隨著互聯網進程持續加快,這樣的現象愈演愈烈,支撐我國實體經濟30多年快速發展的傳統要素優勢在不斷弱化,實體企業綜合生產成本卻快速上升,這表現為原材料價格漲幅明顯、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招人難、用人難、留人難問題凸顯)、企業稅負重(據相關數據顯示,企業應繳增值稅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3.7%)、融資成本高(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已成為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所有這些都在壓制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
2
體制機制制約嚴重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阻礙實際經濟發展的痼疾了。除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私人產權保護不夠、法制環境尚待進一步完善、政府幹預過多等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科技創新體制不完善、政策落實不到位、社會氛圍和制度環境還需繼續優化等也是重要原因。
3
國內外市場需求明顯減弱
除了內需疲軟明顯外,因受到國際市場影響,歐美發達國家紛紛加緊與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等領域展開國際競爭,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逆勢增長,使我國實體經濟面臨發達國家高端迴流和新興經濟體中低端分流的「雙向擠壓」。
外需持續萎縮與內需增勢放緩疊加、有效需求不足,雙重夾擊也是造成實體經濟發展困境的重要原因。
4
實體經濟內生動力不足
如果說前面三個原因還主要集中在一些客觀原因上,那麼實體企業本身的內生動力不足則是造成實體經濟之困的主觀原因。
以企業在原創性研發上的投入為例,國際領先企業往往將銷售收入的5%以上作為研發投入,而我國製造業500強企業的研發投入只有2%左右。500強企業尚且如此,中小企業可想而知。
而創新意願不夠強烈,創新能力不足或是被動創新,都是制約實體企業的重要原因,導致企業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與新商業模式上的探索缺乏主動,持續發展動力不足。
實體經濟的出路在哪?
當下,實體之困以肉眼能見的趨勢蔓延。作為中國經濟的基石,它的出路在何方?
1
實體企業內外改造方能浴火重生
筆者在前文寫到實體經濟面臨一系列的發展瓶頸,而要突破瓶頸,首先要對實體企業內外部進行徹底改造。
當下,生產製造業、實體經濟正在爬坡過坎,需要的是盡可能多的動力和活力。在這個節骨眼上,既需要發揮政府部門的頂層設計、監管作用,也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遵循「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原則,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在城鄉、地區、行業以及企業之間進行自由流動和優化組合。
例如B2B行業領軍企業網庫集團每年都會與地方政府共同舉辦上百場O2O訂貨會以及推介會,政府搭台在發揮引導作用的同時,企業就要唱好品牌宣傳、企業交流、幫助企業了解市場行情、尋求合作夥伴等方面的戲份。
此外,全力打好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人工、稅負、社會保險、財務、生產要素、物流等成本「組合拳」,進一步加大降成本力度;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加快融入國際產業價值鏈體系,促進更大規模、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發展的合作,拓展實體企業市場新空間;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創新人才引進、培育和使用機制,將創新作為引領實體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強調工匠精神的今天,將企業產品做到極致,打造自己的品牌等舉措也將推動實體企業血液再造,激發企業活力。
2
電子商務助力服務好實體經濟
或者你會疑惑,剛剛筆者在前文還說到電子商務的諸多弊端,怎麼這會兒又讓電子商務來服務實體經濟了,誠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筆者在這兒想說的是,縱然互聯網有泡沫,電子商務也不是拯救實體的萬能葯方,但是電子商務作為新生經濟力量的代表,我們應當理性審視,而不是全盤否定它的的重要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中國電商年交易額26.1萬億元,同比增長19.8%,交易額約佔全球電商零售市場的39.2%。答案非常明顯,藉助電子商務或許是實體經濟的另一條出路。
在網庫集團董事長王海波看來,真正的實體生產製造商不可能被商業模式所顛覆,因為「實體企業不但不會死掉,反而會不斷地獲得新的價值形成新的『增量經濟』」。
對於實體經濟如何借力電子商務,王海波認為實體企業首先要把「電商就是開網店」的思維轉變過來。當下,實體企業最應該關注的電子商務的創新,並非是單純考慮如何在網上出售產品,而是如何在網上進行銷售的同時開展采購業務,如何進入產品的供應鏈。理由很簡單,實體經濟只有具備了采購和銷售的雙邊業務,才能通過整個供應鏈為企業帶來價值。

4. 2021年傳統實體經濟怎麼突破困境

2021年新「個體」經濟,新媒體運營,新商業「業態」,新業態「生活圈」。

「個體」 實體店要「升級」,電商需「轉型」。

「業態」 傳統個體的「消失」,新個體的「崛起」。

「生活圈」 電商與實體「本是同根生」,虛擬實體「互補」。

無須「規避」現實,互聯網進入我國,電商的出現,是對傳統商業流通環節的一次「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一場「革命」。

然而資本的「狂虐」,人性的「貪婪」,燒錢補貼「全網最低價」,「無序」的市場競爭,卻造成了商品價格體系的「全線崩潰」。

金融監管,互聯網平台反壟斷

市場經濟「優勝劣汰」,不是「全盤」否定生鮮電商互聯網大佬及其商業模式。

而是規范市場「 游戲 規則」,防止一家獨大,多寡頭「壟斷」市場,資本「主義」形成一種制度控制市場的「苗子」出現。

2021年傳統實體經濟「各經營主體」怎麼突破經營困境?

這是各行各業「包括電商、實體」都普遍面臨的一個生存問題,如何調整思維觀念,適應「新商業」業態生活圈,「因人而異」不盡相同,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送給你一句話,世界上打敗你的,只是你自己,現代 社會 ,只有自己才能夠救自己!

如有實際困難需咨詢,敬請關注本號系列文章。2020.12.30.上海.青浦.

我估計到明年年底實體經濟會有好轉跡象。原因是,一,隨著民眾的覺醒與國家的出手,電商會越來越規范,雖然電商還會搶占實體的很多市場份額,但整體上會比之前有所好轉。但這需要時間,第二,國家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開始進行需求側改革,從政策上這也會增加市場需求,增強經濟活力。第三,疫情的影響到下半年也會逐漸消退,一切會步入正軌,整個國民經濟會逐漸復甦。總之,明年會逐漸轉好,但是需要時間。

作為實體經濟我們明年應該怎麼辦,在這里,我有幾點建議:1,自己的商品做出特色,縮小競爭,做出差異化。2,注重品牌形象建設,早晚經濟會向品質化方向發展,品牌化提高產品的競爭力與附加值,這樣才能走出自己的路來。3,我向來不喜歡也不建議打價格戰,做好自己產品的定位,定一個合適的價格。4,增加社區微信等電商營銷渠道,拓展銷售渠道。我相信,過了明年,實體店會越來越好,明年就開始布局吧!

市場已經形成平台化 並不是消費者和商家說了算 這就是本質 跟平台做 流量形成控制 還是資本控制大部分流量 中小商家 吃剩菜大部分是中小商家都是能看明白的 所有不管實體轉平台 都是形成圈子內的一個可控個體 消費者還津津樂道便宜好 也不知道自己口袋的錢從哪裡來的 實體 以店鋪租金為收益 但控制不了流量 和人群 但是平台不同 平台所有都可以控制 價格 人流量 排名 這顯而易見的問題 但不是說必須要砍掉誰就是好事 應該是說 商家與消費者都是可以自由以某種工作方式來得到收益並不由單一方式所控制

如果實體經濟的法律法規和辛巴的法律法規一模一樣的時候,實體經濟就突破困境了

扶持實體店的存在!與電商在平等待遇下競爭?

低質量產業鏈供應鏈結構性問題或將被「商業品牌生態系統」所取代。

最近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家在扭住什麼?打通什麼?貫通什麼?補齊什麼?優化什麼?是不是一目瞭然?相信每一個行業領域你都可以找到自身所處的位置,干就完了!

根據《2020互聯網發展趨勢》分析,傳統企業產業鏈的競爭正在升級為商業品牌生態系統的競爭。未來的企業只有兩種命運:要麼成為商業品牌系統的引領者,要麼成為品牌生態系統的合作者。

問阿里

給電商加稅,把所有在開曼群島注冊的公司,統統驅逐出境。那些壟斷巨頭涉及的范圍太廣了,把他們統統拆分。

2021年傳統實體經濟要想突破困境,難度非常之大。本人以為:

第一,2020年底,全球疫情反彈,變異新冠來勢洶洶,待疫情結束,人們可以放心地走上街頭後,傳統實體經濟可能會有好轉。

第二,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反壟斷,重實體,但傳統實體經濟的復甦和回歸還有待時日,或許還需要一兩年的過渡期。

第三,隨著城市的擴容,「一鋪養三代」已成為過去。目前,大多數城市,整街的商鋪緊閉。對商鋪店主來說,過去十年投入買下的商鋪連資金利息都沒收回,不願意低於成本出租商鋪。而對於租鋪的經營者來說,房租、人工、商業水電氣的開銷占經營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電商經濟、地攤經濟更讓傳統實體經濟雪上加霜,再加上而今市面上的歪貨、假貨橫流,傳統實體經濟真正的是在夾縫中生存。

第四,中央雖在2020年疫情期間對實體經濟給予扶持,試問,底層的老百姓又真正得到多少實惠?商鋪大多數歸私人所有,降低商鋪租金等於一句空話。如果地方政府能夠將商鋪的水、電、氣費統一降低,或許能讓商鋪經營者真正得到黨和政府的恩惠。

第五,傳統實體經濟真正能突圍,得靠國家政府的扶持才行。中國人民都是勤勞的人民,每一位傳統實體經營者都願意吃苦,都願意努力奮斗。但要有一個實體經濟活下去的理由吧。

第六,傳統實體經濟經營確實也應該改變過去的經營模式,盡量利用互聯網平台,將線上線下有機結合,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扭轉局面。

本人估計,2021年傳統實體經濟比2020年更難。

不患實體困境,患人口資源被實體人工產品劫持!人口資源均分,實體人工就天高任鳥飛了,人口是米,人工是飯,沒米煮不了飯。

5. 實體經濟面臨的挑戰

中國傳統的實體經濟很多產能是過剩的,加上國際市場確實是對中國很不利,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國發展實體經濟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企業要進行轉型升級,在技術、資金、市場、經驗等方面存在難度。轉型本身就是有風險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說往哪轉,轉了之後市場到底怎麼樣,當然這個不僅僅是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
此外,中國勞動力的結構在轉變,原來依靠低成本的廉價勞動力的戰略可能遭遇越來越多的阻礙。很多能源、資源的瓶頸也會越來越嚴重。
中國發展實體經濟有一點是比較樂觀的,因為我們國家比較大,國內市場消化能力比較強。城鄉一體化致使農村勞動力要轉移到城市,加上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也能提供很多發展空間。

6. 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如何深度融合發展瓶頸亟待突破

近日,網路與中國長城宣布協力構建國內首家「軟硬創」三位一體人工智慧平台,為傳統智慧城市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此前,在騰訊AI Lab(人工智慧實驗室)第二屆學術論壇上,騰訊發布其在人工智慧方面的三大戰略方向:打造通用AI(人工智慧)之路;成立機器人實驗室;聚焦「AI+醫療」戰略,探索落地場景……

從連續兩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業內積極部署推進智能產業,「人工智慧」無疑已經成為當下熱門話題。我們將迎來怎樣的智能生活,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如何深度融合,哪些發展瓶頸亟待突破,都值得思考。

「人工智慧讓城市變得更聰明」

阿里巴巴的人工智慧設計師「魯班」,去年雙11購物節期間,針對不同消費者自主設計了4.1億張商品海報。

京東配送機器人,會自行拐彎,規避路障,禮讓行人,一切操作自動完成。

小偷打碎玻璃時,智能攝像機就能自動拍下小偷照片,並傳送到用戶手機,為破案提供重要證據。

患者做完心電圖,智能系統直接給出初步分析報告,同時提醒需要注意的數值事項,輔助醫生做診斷。

……

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政府工作報告描繪的藍圖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工智慧技術迅猛發展,獲得重要進展的人工智慧應用,都是與對應行業、產品或服務相結合的,服務用戶、服務大眾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從長期看,人工智慧作為未來提高生產力的關鍵技術,其發展會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360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鴻禕表示。

「從基礎的預約掛號、獲取檢查結果,到手術機器人、遠程智能診治等新手段的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正逐漸運用在醫療行業方方面面。」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醫學部黨委書記劉玉村指出,人工智慧技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眾的看病就醫環境,給患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提高了就醫效率,緩解了公共資源的壓力。

「如今,居民電梯也有了『黑匣子』,事故率下降了50%。」中新天津生態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羅家均告訴記者,生態城美林園小區目前安裝了54台智慧電梯,用戶掃描電梯轎廂二維碼,就能了解電梯維保信息;電梯「黑匣子」實現全天候運行監控,乘梯人一旦被困,可立即通過4G高清攝像頭與救援人員對話。

「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讓城市變得更聰明」,羅家均深有感觸,「收垃圾、預約家庭醫生、掌握區內交通狀況、遠程式控制制智能家電……生態城的居民通過網站和手機APP,足不出戶便可享受30項社區智慧生活服務;智慧網廳、智慧大廳也實現了互聯網和電子政府的融合。」

「新技術也在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火災現場,消防員的「逆火而行」令人動容。危險的作業一線,能否不用人工?答案是,行!

「中信重工的特種消防機器人可實現准確到位,代替消防救援人員實施無人滅火。」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章法自豪地說。

「人工智慧的生命在於應用。」俞章法說,通過運用「機器逆學習演算法」,中信重工還研製了防爆輪式巡檢機器人、國內首台鐵路列檢機器人、綜合管廊機器人、水下機器人、水泥碼垛機器人、高壓水射流機器人……2017年中信重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板塊營業額突破10億元人民幣,真正實現了「傳統動能+新動能」雙輪驅動。

會包邊,能上件,會焊接,能塗膠……在東風柳汽柳東乘用車基地,一排橘黃色的「機械手」自動運轉,沖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工藝及配套設施,全部實現了機器人自動化作業。

「目前柳州市工業機器人存量近4000台,並以每年1000台的增量遞增。」廣西柳州市市長吳煒說,2017年引導社會固定資產在工業機器人方面投資3.6億元,為企業降低成本30%,節約人工40%,提高效率30%。

藉助人工智慧技術,不僅在工業上實現了「黑燈工廠」,農業也能自動化。

「這條生產線,由全自動播種線、補苗設備、移栽機、跳移機、噴灌機等組成,實現了種苗全自動快速繁育,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談起自家的「植物工廠」,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召明臉上寫滿了興奮。

「發展智慧農業,需要構建大數據平台。」王召明建議國家出台政策,支持有能力的農業企業構建生態大數據平台,運用衛星遙感、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集成水、土、空氣、微生物等多種數據。「該澆多少水、該施什麼肥,讓農民一目瞭然,再運用互聯網實現一鍵操作。」

智能製造、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和其他新興技術的興起,會不會造成失業問題?

「新技術在沖擊傳統就業的同時,也在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中華全國總工會研究室主任呂國泉表示,技術革新將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創造新型就業機會。他建議抓住機遇,把促進「創業式就業」與發展「三新」更好結合起來,發展就業新形態,形成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效應。

「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困擾行業發展」

當前,我國的人工智慧產業成績喜人,但也存在著諸多發展難題和障礙,亟待破解。

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缺少重大原創成果、缺乏系統的超前研發布局、人工智慧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政策法規和標准體系欠缺,是困擾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難題,時代在呼喚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政策與技術進步是否匹配,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產業創新速度和競爭力。」網路公司董事長李彥宏建議國家出台政策,鼓勵企業打造高水平人工智慧開放平台;加快研究自動駕駛運營政策,盡快明確自動駕駛汽車運營的資質要求;提高自動駕駛領域網路安全和風險防範意識;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打造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型城市交通環境。

「目前的硬體特別是移動端或者物聯網設備,很難滿足人工智慧演算法需求,需進一步優化演算法;當前人工智慧技術的理論仍然不太完備,需要繼續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周鴻禕表示。

「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吸引和培養人工智慧高端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支持一批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成長。」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司長騫芳莉建議,支持加強人工智慧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引導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要形成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科研『生態圈』,發揮整體競爭優勢。」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先進製造技術研究所所長王容川建議,通過發展聯盟、聯合等方式,對現有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機構進行整合,並配套相關的整體研究規則。同時進一步促進大數據融合,打破信息壁壘,讓各有側重、單打獨斗,轉變為科學布局、互為支撐、發揮合力。

「對於因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可能帶來的改變,立法上要有充分考慮。」王容川建議開展人工智慧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推動行業合理開放數據。充分考慮社會倫理問題,比如明確機器人有無社會屬性、無人駕駛汽車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認定等。

7. 實體經濟,如何走出「微利時代」

迎接「微利」時代
首先解釋什麼是微利,顧名思義就是商家賣出商品之後只獲得極低的利潤。這意味著企業要想生存,只能不斷降低成本,降低價格,在競爭中保持優勢,牢牢佔有市場。這是很多經理人都明白的一個道理:第一,只有作第一才有生存權,否則就退出遊戲。這就是「微利」的要求,游戲規則如此。很好的例子就是零售巨頭沃爾瑪,公司復印紙全部是用廢報告紙背面;公司的工作筆記本都是用廢報告紙裁成的;2001年在中國召開年會世界各地的經理級人物統一住招待所。所有這一切只是為了一句話「為顧客省錢!」
我講微利時代,其實並不是單單想指出上面的一種情形,微利時代只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分化的一種表現。微利時代將意味著「微利」與「暴利」並存。
什麼樣的企業能維持「暴利」?有。如果你有心觀察近些年來的石油價格走勢,你會發現世界油價普遍是保持增長趨勢,現在已經漲到65美元/桶,是十年前的一倍多。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否從事能源開發將是區分「微利」與「暴利」的分水嶺。只有從事針對不可再生的有限能源的開發可以忽略成本,不斷提高利潤空間,維持「暴利」增長。其他從事生產、服務、銷售的企業均將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中被迫走上微利的賽道。
為什麼要講迎接微利時代?因為我們還沒有做好准備,GDP高速增長的背後隱藏著很多問題。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國有企業,但這些支撐國家經濟的國有企業類型卻令人堪憂。進入世界五百強的中國企業:中石化、中石油、中國銀行、南方電網……基本上除了幾家國有銀行,全是能源企業。也就是說,我們在依靠有限開發和「暴利」經營在維持經濟增長和運行。有效控製成本成了占絕大多數的中國企業的軟肋。與之相對應的是在世界500強中穩居前十的沃爾瑪、通用電氣、通用汽車、豐田汽車……我們在用有限資源對無限生產,用暴利對微利,很明顯是劣勢。
所以現在我們所提倡的科學發展觀是一場及時雨,科學的發展對於國家來講應該滲透到經濟結構調整的支柱類型調整層面上;對於廣大企業來講應該及時地樹立危機感,保證質量的情況下狠抓成本節約,從容迎接微利時代的到來。

8. 當前中國的實體經濟面臨哪些突出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似已成定局,以什麼方式或何種形式推出一定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只是時間問題。但問題是在推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中,政府最擅長的是刺激投資需求,這意味著要想完成今年經濟工作重心之一——調整經濟結構和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難度還相當大。這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兩難選擇。之所以這么講,主要是因為當前和未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可能變化都表明,受歐美債務危機惡化、海外經濟增長放緩等不確定性影響,中國的外需將進一步萎縮,這可以從去年11月份出口增速回落較大及剛剛公布的去年12月份PMI數據中進出口指數及新出口訂單等變化中得到印證。事實上,外需放緩的影響相當深遠,許多研究報告都認為2012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將為負。並且,外需的變化還受制於他人,尤其是我們要特別關注未來外需是否會突然發生變化的較大風險。在此背景下,要想完成今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穩增長,就必然會轉向從穩定或刺激國內需求入手。其中,由於消費需求的波動一般都比較平穩,2011年3月以來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同比增長圍繞著17%水平一線波動,盡管我們可以採取一些財政政策措施進一步刺激消費,但受到房價高企「侵蝕」居民消費能力、目前國內消費需求增長仍處於較高水平(高出同期GDP增長約7個百分點)等因素影響,要想在短期內促進消費較快增長似乎很難。由此,我們只能繼續依靠進一步刺激投資需求,來彌補因凈出口需求下降對經濟增長構成的不利影響。由於刺激投資需求的見效更快、更立竿見影,這使得政府更偏好於刺激投資需求,目前的情況也是如此。一方面,「十二五」規劃實施,進一步提升了地方政府的旺盛投資需求;另一方面,2012年保障房建設的「軍令狀」在2011年12月提前簽訂,並首次將保障性住房的竣工量納入2012年全年任務的考核范疇,這意味著完成2012年保障房建設目標有了保證。可見,2012年投資需求不會明顯回落,投資增長速度也不會很低。鑒於投資需求依然是未來中國宏觀經濟調控唯一可以控制的調控對象,所以投資需求增長是觀察2012年中國經濟能否實現「穩增長」目標的關鍵性指標。在筆者看來,就2012年保障房建設的「軍令狀」提前簽訂這一現象觀察,中國以刺激投資需求為主要目標的經濟刺激措施似乎已經出台,這一信號值得引起我們的足夠關注。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中國依然以這樣的方式來穩定經濟增長,盡管這對穩定當前經濟增長有其必要性,那麼中國很可能會因此而離實現「調整經濟結構和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目標又遠了一步。因為,事實將再次證明,當前中國仍然難以走出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這樣的經濟增長模式必然會使得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偏好於大規模投資,從而導致國內投資增長過快,並加劇了國內需求中投資與消費的進一步失衡。這一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不斷下降,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在繼續上升。相關數據顯示,2001年至2009年,投資率由36.5%上升到47.7%,消費率卻由61.4%下降到48%。所以,進一步刺激投資需求必將導致投資與消費的繼續失衡。另一方面,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負面影響相當顯著。例如,盡管刺激投資需求增加可以擴大產出或促進經濟增長,但同時也會引起產能過剩,並需要通過擴大出口來不斷消化這部分過剩產能,這意味著靠政府投資維持的經濟較快增長,中國經濟將很難走出依賴投資和出口導向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上述分析表明,盡管刺激投資需求來謀求「穩增長」有其必要性,但卻昭示了短期內中國很難走出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的老套路,這肯定是不利於當前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這就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兩難選擇。盡管這樣做是一種權宜之計,但過於實際的選擇,仍然值得深刻反思——中國要實現調整經濟結構和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目標,唯有穩步推進政府改革或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才有可能

9. 長春一「老牌」商場,因經營模式落後,面臨倒閉,如何能夠起死回生

長春又一知名老牌商場新友誼百貨有限公司貼上了”商場已停業“的通知,而新友誼百貨有限公司位於長春市人民大街與自由大路交會處 ,是一處繁華區。但該老牌商場仍然面臨著倒閉、歇業的困局,讓人唏噓。

曾經繁華的老牌商場應該如何做來改變目前所面臨的困局,走出實體經濟發展困難的漩渦,擁有一個光明、美好的未來。

第五,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在商場每一層的合適位置都設置休息區、廁所,還可以開設奶茶店和小零食的店鋪,當顧客玩累的時候可以坐在休息區喝奶茶、吃零食。

第六,商場還應該增加令消費者滿意的售後。在網路上進行購物時,大多數商品擁有七天無理由退貨。而在實體店中,消費者將商品購買回家後想要退貨時大多會面臨退貨困難的問題,因此,商場可以幫助消費者解決退貨難的問題。

10. 高中生經濟學小論文(2)

高中生經濟學小論文篇2
淺談實體經濟發展的困境及對策

摘要:實體經濟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對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虛擬經濟的迅速發展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嚴峻挑戰,實體經濟發展進入瓶頸期。如何擺脫實體經濟發展的困境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來說,具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

關鍵詞:實體經濟;困境擺脫;挑戰;虛擬經濟

一、引言

實體經濟在發展中遇到了諸多問題,例如利潤空間小,利息負擔重,稅費繁多,虛擬經濟的沖擊等等。本文對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困境進行梳理,並提出對實體經濟發展擺脫困境的對策,希望能為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幫助。

二、實體經濟發展現狀

1.利潤空間小。

其一材料價格不斷的上漲、勞動成本不斷的攀升,使得企業的利潤降低。其二實體經濟運輸成本逐漸提高,且場地租金逐漸增加,其成本不斷攀生。其三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漸嚴重,勞動力逐漸降低,勞動力的成本逐漸提高,這就呈現出了勞動力不足,勞動力成本高的現象,造成了生產力不足的情況。此外我國現代自動化工業技術尚未完善,自動化尚未完全解放人類勞動力,使得企業供求不平衡,成本逐漸增加。而且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治理環境的投入也不斷的增加。

伴著全球金融萎縮的刺激,出口國外的需求不斷降低,企業的利潤更是被嚴重壓縮。同時能源、資源大量消耗,造成了成本不斷的提高。總的來說,實體經濟的發展出現倒退的跡象,我國實體經濟還沒擺脫高消耗、高投資的模式。發展成本逐漸攀升,限制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2.利息負擔,稅費繁重。

其一實體經濟的稅費壓力太大,例如需要交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還有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等。稅費繁重加重復徵收、稅收負擔缺乏公平性、稅收立法不完善、稅收計劃與稅收考核工作制度存在缺陷等都是造成企業稅費繁重的原因,也是限制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二融資難、利息成本不斷的攀升等,這都是限制實體經濟發展的因素。融資難成為了限制一些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根源,雖然出台了扶持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改善了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相應的通過了財政的支持,但是真正的進行融資的中小型企業很少,大都被大型企業佔去了大多數資金。同時中小型企業的貸款利息普遍偏高,利息低的利率為3%,高的則利率為5%,如此高的利息,使得諸多中小型企業難以承受。

企業利潤空間本就很小,再用來還貸,這就極大的限制了企業的發展。3.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電子商務是虛擬經濟的直接表現,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電子商務從外到里沖擊著社會體系。實體經濟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電子商務則只需一個倉庫存貨,隨著物流行業迅速發展,電子商務也會飛快的發展。同時電子商務線上商品價格低,競爭優勢明顯,能夠吸引潛在的客戶,實體經濟的客戶群逐漸丟失。

三、實體經濟發展的對策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業本身的發展才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最佳動力,實體經濟的發展可以從根源解決,我們可以從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著手解決。1.企業建立新型管理模塊。提升企業競爭力可以從客戶管理模塊、商業智能模塊、銷售管理模塊等三方面解決。其一客戶管理模塊,企業核心的資源是客戶,建立完善的客戶信息系統,深入了解客戶,才能夠維持企業和客戶的關系,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例如某企業在客戶系統中建立了問卷、客情統計、行動記錄、聯系人資料、客戶資料等形式。

對客戶進行系統的利用和管理,可以促進企業建立完善的業務規則,有利於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其二商業智能模塊,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時代,“智能化”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利用,例如某知名企業已開展營銷數據、企業“診斷”、黃金定律、產品分析、業績年報等專業化、全方位的服務和分析,以期提高企業運營能力和決策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其三銷售管理模塊,分為銷售服務、售後服務、銷售漏斗、市場活動、銷售任務等形式,是通過分析、計劃、控制和執行建立的管理模式,能夠給銷售人員起到合理的分配,提高銷售成功率,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2.完善設施、價格更加實惠。實體經濟的優勢在於顧客體驗,利用電子商務沒法給予的體驗感、參與感以及信任感留住客戶,提高營銷成功率。同時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店面,離不開環境,更離不開相應的設施。

例如建立更加人性化、更加智能化的商場,增加商場停車位、空間等,提高實體店面的裝修環境,在節日開展促銷打折、消費送禮等活動,降低商品價格以吸引客戶等。還要樹立長遠的戰略發展,例如新老顧客回饋活動等。除此之外,實體經濟可以從實際提高店面的知名度,誠信開店等,而且換季清倉等,要大力宣傳,從提高店面的知名度做起,從而提高企業的的核心競爭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對實體經濟發展現狀、實體經濟發展的對策都有了深刻的認識。通過本文的闡述,希望能為我國實體經濟擺脫困境提供有效的幫助,從而加快實體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紅偉,冉芳.貨幣供給、資產價格波動與實體經濟增長——基於2001-2015年月度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6,01(03):17-23.

[2]宋亮華.全球交易銀行模式創新及我國銀行業的推行路徑——基於服務實體經濟供給端的分析[J].南方金融,2016,06(06):10-19.

[3]錢亞婷,黃少卿.資本市場價格波動對實體經濟的傳染效應——基於資產負債表視角的理論文獻評述[J].經濟學動態,2016,03(02):141-151.
猜你喜歡:
1. 高中經濟政治小論文

2. 高中經濟政治論文

3. 高中生政治小論文

4. 高中經濟政治論文例文

5. 高二經濟學小論文

6. 2017年高中經濟論文

閱讀全文

與實體經濟瓶頸如何走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漢歌唱的是哪個故事 瀏覽:426
如何說事業越來越好 瀏覽:345
頂級交易員一般參考哪些經濟數據 瀏覽:741
南部縣幸福路在什麼地方 瀏覽:973
五六十年代經濟增長率是多少 瀏覽:8
泰安市事業編工資低怎麼辦 瀏覽:856
大運如何看婚姻 瀏覽:541
管家和財主葬身火海是哪個故事 瀏覽:244
企業進事業單位工齡怎麼算 瀏覽:317
陳美女唱的什麼呢 瀏覽:814
經濟微觀和宏觀的含義各是什麼 瀏覽:552
經濟學院住宿是多少 瀏覽:847
世界上覺得自己幸福的人有多少 瀏覽:829
去什麼廠美女比較多 瀏覽:984
愛情路是哪個市 瀏覽:204
伊川哪個酒店經濟實惠 瀏覽:297
健康使用的密碼忘了該如何找回 瀏覽:743
作文怎麼自然地引入故事 瀏覽:587
一個不幸福的人為什麼要二胎 瀏覽:789
為什麼只能經歷一次愛情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