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民經濟管理專業主要學什麼課程 未來從事什麼工作
國民經濟管理學、發展戰略與規劃、發展經濟學、產業經濟管理、區域經濟管理、城市經濟學、宏觀經濟分析模型與方法、投資經濟學、經濟與金融專題等。
國民經濟管理專業主幹課程:
西方經濟學(微)、西方經濟學(宏)、計量經濟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國民經濟管理、企業管理、區域經濟學、信息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戰略研究、運籌學、證券投資學。
國民經濟管理專業主要課程:
政治經濟學I、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會計學、貨幣銀行學、管理學原理、國民經濟管理學、區域經濟學、投資經濟學、公共投資學、發展經濟學、宏觀經濟管理模型與方法、產業經濟學、發展戰略與規劃、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
國民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中,94%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5%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9.5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於中等偏上。
國民經濟管理專業是中國人民大學最初建校時的八大專業之一,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經濟計劃系。她的建立源於我國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隨著計劃調控讓位於市場,該專業也逐漸進行了轉型,以人才培養層次最齊全、注重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等特色而著稱,轉向培養具有「寬口徑、厚基礎」、適合各類經濟管理工作的經濟管理人才,然而但就業面是很窄的,政府門檻高。
⑵ 國民經濟包括哪些國營經濟呢兩者是什麼關系
國民經濟
一個國家范圍內各部門各地區經濟的總和。包括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科學、文化、教育和衛生保健事業本身不屬於經濟部門,但它們的存在和發展同國民經濟有密切關系,因此也包括在社會主義國家制定的經濟發展計劃中。
國營經濟
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經濟形式。如國營工廠、國營農場、國營商店、國家銀行等。通過國家投資和對私人企業實行國有化的辦法而產生。因國家的性質不同,有資本主義國營經濟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營經濟即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為滿足全體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服務。
國民經濟包括國營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商品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與國民經濟的概念不同,不能比較
⑶ 國民經濟學主修課程
A. 經濟學主修哪些課程
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線性代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教材:《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
部分課程介紹如下:
1、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英語:Political economics),廣義地說,是研究一個社會生產、資本、流通、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的學科。
2、線性代數
線性代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它的研究對象是向量,向量空間(或稱線性空間),線性變換和有限維的線性方程組。向量空間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3、國際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4、統計學
統計學是關於認識客觀現象總體數量特徵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它是通過搜集、整理、分析統計資料,認識客觀現象數量規律性的方法論科學。
5、貨幣銀行學
貨幣銀行學突出對金融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介紹和基本管理技能的傳授,力求規范化、准確化、簡潔化。在系統介紹成熟的金融理論過程中,緊密結合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理論聯系實際,及時總結了我國金融改革中的經驗教訓。
B. 經濟學都主修哪些課程
主幹科:經濟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資本論》、西經濟、統計、際經濟、貨幣銀行、財政、經濟說史、發展經濟、企業管理、市場營銷、際金融、際困陪貿易等
C. 經濟學有那些課程
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生,應該較系統地汪培蠢掌握:
* 理論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與基本理論
* 應用經濟學(金融學與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
* 分析各種現實經濟問題的基本技能
了解中國基本國情和世界經濟概況
具有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背景
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
勝任金融和工商企業的管理和戰略企劃分析工作
勝任 *** 部門的管理和政策研究工作
具備從事高層次經濟理論研究的初步素質
適應變化著的市場就業形勢
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生,主修的課程有:
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公共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博弈論、數理經濟學、世界經濟、制度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經濟思想史、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證券投資分析等
你是高中生?大學生?
大學的課程不象高中 同樣的課程,不同的大學選用的教材是不一樣的。
別人如何能說明 教材具體的作者和出版社。
有些課程 老師不指定教材 叫主要教材書
大學的學習不全是為了考試
D. 經濟學主要學習哪些課程
我國的經濟學學科體系是: 一級學科: 0201理論經濟學二級學專科:020101政治經濟學020102經濟思想史020103經濟史屬020104西方經濟學020105世界經濟020106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主幹學科: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畢業實習,-般安排12周。修業年限:四年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相近專業: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金融學國民經濟管理貿易經濟保險金融工程信用管理網路經濟中宏學體育經濟投資學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房地產經營與估計統計學國際文化貿易稅務稅收
E. 經濟學專業主修課程有哪些
1、經濟學專業開設抄的主要課襲程:
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宏觀經濟運行與調控、市場營銷學、管理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經濟法、經濟統計分析、區域經濟學、經濟博弈論、證券投資、計算機應用、英語、經濟數學和哲學等。
2、主要專業課程包括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說史、會計學、統計學、國際金融、財政學、貨幣銀行學、投資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
F. 經濟學都主修哪些課程
主幹學科:經濟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
G. 經濟學的主要課程有哪些
1、主幹學科:經濟學
2、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
3、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畢業實習,-般安排12周。
4、修業年限:四年
5、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6、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7、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專門人才,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7)國民經濟學主修課程擴展閱讀: 經濟學專業的就業方向
1、經濟預測、分析人員
職業概況:此職位分布在各行業中,但一般只有在比較大的公司和**中的經濟決策部門才會設置。主要負責各種市場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隨著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調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將越來越明顯。
2、對外貿易人員
職業概況:將「世界工廠」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國外客戶;尋找國外貨源為國內客戶。
3、市場營銷人員
職業概況:只要有產品和服務在出售,就會有銷售的職位在招聘。對於以技術為背景的行業裡面,例如電訊、軟體等,銷售的需求仍然會持續走高。即使在非技術領域,銷售職位也一直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職位類別之一。
H. 經濟學的主修科目是什麼
工商管理學是研來究贏利性組織經營自活動規律以及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的學科
工商管理學下設四個二級學科,它們是:
(1)會計學,主要研究工商管理中會計的理論與方法;
(2)企業管理學(含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主要研究企業的經營活動及其組織和管理;
(3)旅遊管理學,著重研究旅遊業的經營管理;
(4)技術經濟及管理學,研究技術的生產、流通與應用管理,是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科學的結合。
經濟學主修:《國際金融》、《貨幣銀行學》、《產業經濟學》、《證券投資》、《世界經濟》、《企業管理》、《財政學》、《會計學》、《國際貿易》、《信息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保險學》、《電子商務》、《中國經濟發展研究》等
經濟學並不枯燥,等你接觸了就知道了,或者可以請教一下你身邊那些有過這種經歷的人!
I. 經濟學專業包括哪些課程
經濟學基礎、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金融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公司理財、經濟史、當代中國經濟、勞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網路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
企業經濟學、會計統計與核算。
拓展資料
經濟學專業是(包括經濟學方向和投資經濟方向)為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而設立的一個理論兼應用型本科專業。
該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J. 經濟學專業學什麼課程所有的
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版行學、財政學、經濟權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線性代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該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專門人才,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10)國民經濟學主修課程擴展閱讀
核心能力:
l、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
2、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和計算機應用技能;
3、了解中外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及應用前景;
4、了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
5、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
6、掌握中外經濟學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經濟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⑷ 國民經濟包括什麼
國民經濟包括微觀經濟活動、中觀經濟活動和宏觀經濟活動三個層次的內容。
1、微觀經濟活動
是指個量經濟活動,即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是指個別企業、經營單位及棗吵其經濟活動,如個別企業的生產、供銷、個別交換的價格等。
國民經濟
國民經濟是由各行各業構成的各個經濟部門的總和,它的基本構成單元是各個企業、事業和行政單位以及居民戶。國民經濟是指一個現代國家范圍內各社會生產部門、流通部門和其他經濟部門磨鎮所構成的互相聯系的總體。
⑸ 國民經濟評價的主要指標有那些
主要指標有:經濟凈現值、經濟內部回收率、經濟內部收益率。
經濟凈現值是反映項目對國民經濟所做凈貢獻的絕對指標。它是用社會貼現率將項目計算期內各年的凈效益(等於效益減去費用)折算到建設起點的現值之和。經濟凈現值大於零的項目就是可選擇的項目。
經濟內部收益率是表示項目佔用的資金所能獲得的動態收益率是項目在計算期內各年經濟凈效益流量的現值累計等於零時的折現率
經濟內部回收率:運用內部回收率對投資方案作出判決選擇,將內部回收率與期望的投資報酬率進行比較時,若前者高於後者,說明該投資方案是可行的、有吸引力的;若前者低於後者,說明該投資方案是不理想的、缺乏吸引力的。
此外,在評比投資項目優劣順序或進行項目排隊時,還可使用單位投資的增殖、單位外匯增殖、單位熟練工人工資的增殖等相對指標。
國民經濟評價的意義
1、國民經濟評價是宏觀上合理配置國家有限資源的需要。
國民經濟是一個大系統,項目建設是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國民經濟評價就是要分析項目從國民經濟中所吸取的投入以及項目產出對國民經濟這個大系統的經濟目標的影響,從而選擇對大系統目標最有利的項目或方案。
2、國民經濟評價是真實反映項目對國民經濟凈貢獻的需要。
通過國民經濟評價,進行價格調整,運用能反映資源真實價值的價格,來計算建設項目的費用和效益以便得出該項目的建設是否有利於國民經濟總目標的結論。
3、國民經濟評價是投資決策科學化的需要。
⑹ 國有經濟有哪些,作用是什麼
國有經濟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它由全民所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等形式組成,是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
全民所有制經濟包括礦藏、河流、國有森林、荒地、草原和其他陸海自然資源(中石油,中石化,華能,國家電網等),還包括全民所有的工廠、農場、商店、鐵路、郵電和銀行等。(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海南的農場,中鐵,郵政,四大國有銀行)
作用如下:
1、更新觀念
要更新觀念,不能把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僅僅理解為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高越好,或者理解為在各類所有制企業中,國有企業的數量越多越好。
2、正確導向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在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正確導向和對經濟運行整體態勢的控制和影響上。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整體調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數量,更要注重整體布局的優化和實力上質的提高。這種戰略調整,還必須同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進行。
3、增強控制力
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需要把握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國有經濟要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支撐、引導和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二是,國有經濟應當保持必要的數量,但更要注重在整體分布上的優化和經濟素質、技術素質、管理素質等方面質的提高,影響力的擴大。三是,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控制力的發揮,不只是通過國有獨資企業的作用來實現的,更要通過大力發展由國家控股和參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業來實現,使國有資本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四是,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在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在不同產業和不同地區,可以有所差別。
4、認識進退問題
正確認識國有經濟發展的進退問題。無論是「退」還是「進」,都是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需要。只要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國有企業數量即使減少一些,比重即使適當調減一些,也不會影響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發揮,不會影響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和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⑺ 國民經濟包括那些呢
國內生產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
國民可支配總收入
資金流量及其核算指標
國際收支及其核算指標
資產負債及其核算指標
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主要指標
一、國內生產總值
(一)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 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和提供的最終產品的價值,它是社會總產品價值扣除中間產品價值後的余額,也是社會最終使用於消費、投資和凈出口產品價值之和。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范圍包括了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在價值構成上避免了中間產品的重復計算,因而能全面地、確切地反映全社會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並具有國際可比性,所以成為社會生產與使用核算的核心指標。
(二)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和主要指標
1.生產法及有關指標
生產法是從生產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的價值,從而得到各部門增加值,各部門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公式為:
增加值 = 總產出-中間投入
(1) 總產出是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經營的總成果,即社會總產品。以工業部門總產出的計算方法為例加以說明:
工業總產出是工業企業在核算期內生產活動的總成果,即工業總產值。採用「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計算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成果,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它包括核算期內生產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價值和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價值差額等。
(2) 中間投入是常住單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消費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 燃料動力和各種服務的價值。 計算中間投入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與總產出的計算口徑范圍保持一致,即計算與總產出相對應的生產經營過程所消耗的中間產品的價值。二是一般為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即本期消耗的不屬於固定資產的非耐用品;低值耗品則按本期攤銷的部分計算。
中間投入分為物質產品投入和非物質性服務投入,一般按購買者價格計算。
物質產品投入是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換的物質產品。物質產品投入包括貨物和物質性服務(貨運、郵電通訊、商業和飲食等服務)的消耗,不包括固定資產折舊。
服務投入是在生產過程中消耗的除物質性服務以外的各種服務。包括金融保險、文化教育、科學研究、醫療衛生、行政管理等。
下面介紹工業部門的中間投入的計算方法:
工業中間投入是在工業生產活動中耗用的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及其他實物產品和服務費用(物質性服務費和非物質性服務費)。外購材料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一切從外部購進的原材料及材料、半成品、輔助材料、修理用備件、低值易耗品等,不包括生產過程中回收的廢料的價值和自製交庫的材料的實際成本,以及計人材料采購成本的自營運輸費用;外購燃料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從外部購進的各種燃料,不包括生產過程中回收作為燃料的廢料的價值、自製燃料實際成本,以及計人燃料采購成本的自營運輸費用,也不包括燒油特別稅;外購動力是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從外部購進的各種動力;物質性服務費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除上述中間產品以外的物質性服務費用,如支付外單位的運輸費、郵電費、修理費、倉儲費等;非物質性服務費指工業企業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對外單位支付的各種非物質性服務,如金融服務費、保險服務費、廣告費、職工教育費等。
(3) 增加值是總產出減去中間投入後的余額,反映一定時期內各部門、各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成果,也就是本部門、本單位對國內生產總值提供的份額。
按生產法計算增加值應注意對增值稅的處理,如果總產出包含增值稅(銷項稅額),則中間投入也應包含增值稅(進項稅額)計算;如果總產出和中間投入均不含增值稅,則按此計算增加值還應加上企業在核算期內應交的增值稅額,即: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應交增值稅。 本期應交增值稅-本期銷項稅額-(本期進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轉出數)。
2.收入法及有關指標
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中各生產要素創造收入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一種方法。即各常住單位的增加值,等於固定資產損耗、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四項之和,這四項也稱為最初投入價值。各常住單位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
計算公式為:
國內生產總值 = 固定資產損耗 + 勞動者報酬
+ 生產稅凈額 + 營業盈餘
(1) 固定資產損耗是核算期內生產中因耗用固定資產而磨損的價值。按SNA的要求, 應按固定資產重估價的價值和使用年限計算,我國限於條件,暫以固定資產折舊代替。固定資產損耗雖然也是在生產過程中損耗與轉移的價值,但它是社會最終產品價值的組成部分,這是與中間投入不相同的。
(2) 勞動者報酬是指勞動者從事生產活動而從生產單位得到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包括工費、福利費及實物報酬。個體勞動者通過生產經營獲得的純收入也列入此項。
(3) 生產稅凈額是指各部門間向政府繳納的生產稅與政府向各部門支付的生產補貼相抵後的差額。生產稅是政府向各部門徵收的有關生產、銷售、購買、使用貨物和服務的稅金,包括各種利前稅。生產補貼是政府為控制價格又要扶持生產而支付給生產部門的補貼,包括價格補貼和虧損補貼。實行增值稅後,生產稅中還包括本期應交增值稅(產品銷項稅額與中間投入進項稅額之差, 進項稅中要扣除出口退稅及進項稅轉出數)。
(4) 營業盈餘是指總產出扣除中間投入、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 生產稅凈額後的剩餘部分, 是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所得到的盈餘。
3.支出法及有關指標
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來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及其使用去向的一種方法。國內生產總值的最終使用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三部分。計算公式為:
國內生產總值 = 總消費 + 總投資 + 凈出口
(1) 總消費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用於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社會消費,前者指居民個人滿足物質與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消費,後者是社會公共服務部門提供給全社會享用的消費。
(2) 總投資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投資支出合計,分為固定資產形成和庫存增加兩項。 固定資產形成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購置、建造的固定資產價值,包括各種有形的固定資產和無形的固定資產投資。庫存增加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庫存實物量變動的價值。一般採用 「差額法」 計算,即期末與期初庫存價值差額作為庫存增加,如庫存減少則用負數表示。
總投資 = 固定資產形成 + 庫存增加
(3) 凈出口是指出口總額減去進口總額的差額,如進口大於出口則用負數表示。出口是指常住單位向非常住單位出售及無償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總值;進口是指常住單位從非常住單位購買及無償得到的貨物和服務總值。
表10-1 國內生產總值及其使用表 單位:億元
生 產
順序號
金額
使 用
順序號
金額
一、總產值
二、中間投入
三、國內生產總值
1.固定資產損耗
2.勞動者報酬
3.生產稅凈額
4.營業盈餘
1
2
3
4
5
6
7
25663
14239
11424
1202
5888
801
3533
一、總支出
二、中間使用
三、國內生產總值
1.總消費
(1)居民消費
(2)社會消費
2.總投資
(1)固定資產形成
(2)庫存增加
3.出口
4.減:進口
5.統計誤差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5663
14239
11424
7273
5943
1330
4373
3803
570
1571
1789
-4
(三)國內生產總值及其使用表
國內生產總值及其使用表核算的是社會生產成果和社會使用基本總量。該表以國內生產總值作為核心指標,分別從生產與使用兩個方面反映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形成及其最終使用去向(如表10—1所示)。
該表分左右兩部分,左方為生產方,反映社會生產成果的價值形成和構成要素。按生產法和收入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指標,包括總產出、中間投入和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按初次分配項目又分為固定資產損耗、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四項。通過這些指標的計算可反映社會生產最終成果和初次分配的結果。指標間的平衡關系如下:
(1)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3)
=總產出(1)-中間投入(2)
=25663-14239=11424億元
(2)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3)
=固定資產損耗(4) + 勞動者報酬(5)
+ 生產稅凈額(6) + 營業盈餘(7)
=1202+5888+801+3533=11424億元
(3)生產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收入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該表右方為使用方,反映社會生產成果的使用。按支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指標, 包括總支出、中間使用、國內生產總值(最終使用),分別與表左方總產出、中間投入、國內生產總值保持恆等關系。國內生產總值按最終使用去向又分為總消費、 總投資和凈出口(出口減進口)。通過上述指標的計算可以反映社會產品的使用去向和結構。指標間的平衡關系如下: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10)
=總消費(11)+總投資(14)+出口(17)-進口(18)
=7273+4373+1571-1789 = 11428億元
該表的左右雙方的平衡關系如下:
(1)總產出(1) = 總支出(8)
(2)中間投入(2) = 中間使用(9)
(3)生產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 收入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 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上述第三式是理論上的恆等式,稱為三面等值。表中的社會最終產品的生產及初次分配結果與社會最終使用應是相等的,因此必須保持三種方法的計算口徑一致。在實際操作中由於資料來源不同,計算結果會出現某些差異,稱為統計誤差(本例統計誤差為-4億元)。
二、國民生產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也叫國民總收入(GNl), 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要素收入凈額。國外要素收入凈額是指本國的勞動者從國外獲得的報酬和利息、紅利等財產收入扣除支付給國外勞動者從本國獲得的報酬和財產收入的凈額。
三、國民可支配總收入
國民可支配總收入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常住單位經過初次分配、再分配後所得到的總收入。其公式為:
國民可支配收入= 國內生產總值 + 來自國外要素收入凈額
+ 來自國外經常轉移收支凈額
經常轉移收入和支出是在原始收入基礎上的收入再分配,一般表現為強制性或義務性、自願性的特點,收入和支出雙方不存在交換的基礎。常見的經常轉移收支項目有:個人所得稅或企業所得稅等收入稅、罰款、政府社會救濟支出、捐款等。經常轉移收入和支出,是在各機構部門之間的互相轉移,所以一定時期一國或地區內部的經常轉移收入合計和經常轉移支出合計是相等的。國內與國外之間也發生經常轉移收入和支出,如無償捐贈等。來自國外經常轉移收入扣減了對國外的經常轉移支出後的律額,也應列入國民可支配總收入。
從可支配總收入使用角度看:
國民可支配總收入 = 最終消費支出 + 儲蓄總額
最終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最終消費支出、政府最終消費支出以及為居民服務的非營利機構最終消費支出,它與總消費支出總量一致。
儲蓄總額包括:居民儲蓄、企業儲蓄和政府儲蓄。政府儲蓄有可能出現負值,即經常預算赤字。
四、其他有關范疇及其核算指標
(一)資金流量及其核算指標
資金流量是指一個國家社會資金在一定時期內增減變化量,即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最終用於增加消費和追加積累的全部資金總量。資金流量核算就是以全社會資金運動為對象,以收入分配及各部門之間金融流量為主要內容的核算,用以系統地反映社會資金的來源、運用、結構、餘缺等情況。增加值是資金流量核算的初始量,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國民可支配收入。國民可支配收入用於消費支出和儲蓄,儲蓄用於投資和金融交易,最終形成資產負債存量。它是從資金運動方面描述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一種重要方法。資金流量核算的主要指標包括:收入分配指標和金融交易指標。
(二)國際收支及其核算指標
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之間,由於進行各種經濟往來而發生的收入和支付。主要包括:貿易收支、勞動收支、資本轉移和儲備變動等內容。國際收支核算是指對外經濟往來中發生的全部收支流量的核算。國際收支核算的主要指標包括:經常往來項目、資本(資金)往來項目、儲備資產增減額等。
(三)資產負債及其核算指標
資產負債是指一定時點、一定范圍內存在的以價值量表示的物質資料、債權債務和其他資產。
一定時點一般指年初、年末,資產負債核算為時點核算,指標為時點指標。
一定范圍是指核算總體的范圍,一般指一個國家、地區、構部門或機構單位。
資產負債核算就是指對一國或地區或機構部門一定時點擁有的資產和承擔的債務進行全面的核算。用於反映國民資產負債的規模、結構、及其分布狀況。資產負債核算的主要指標包括:非金融資產、國內金融資產與負債、國外金融資產與負債、儲備資產等。
⑻ 國民經濟學研究生學什麼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2. 第一外國語3. 計量經濟學數理分析方法4. 中國宏觀經濟學方法論研究5.高級微觀經濟學6.高級宏觀經濟學7.財政備腔棗經濟學8.國際經濟學9.宏觀經濟管理10.宏觀經濟數量分析方法與模型11.產業結構與政策分析12.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研究13.社會發展與政策14.宏觀經濟監測預警15.政府管理行為分析16.外國宏觀經濟管理17.投入產出分析前沿專題18.金融監管學19.國民經濟統計分析20.商業銀行市場結構研究21.國家戰略專題研究22.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仿拆
⑼ 我國現階段多種所有制經濟有哪些
1、國有經濟。即全民所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經濟基礎,是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2、集體經濟。由部分勞動群眾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形式。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3、混合所有制經濟。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都屬於公有制經濟。
4、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外資經濟又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即股權式、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即契約式中的境外資本部分以及外商獨資企業。
⑽ 國民經濟循環包括什麼類型
包括四部分經濟。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流量循環從總需求角度看,國民收入的構成為:
1、國民收入=消費需求(消費支出)+投資需求(投資支出)+政府需求(政府支出)+國外部門需求(國外部門支出)=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出口Y=C+I+G+X從總供給角度看,國民收入的構成為:國民收入=各生產要素供給+政府供給+國外部門供給=工資+利潤+地租+利息+稅收+進口=消費+儲蓄+稅收+進口Y=C+S+T+M三、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條件。
2、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條件仍然是總需求與總供給相等。總需求等於總供給時的條件就是國民收入決定條件或均衡條件,即儲蓄、稅收與進口之和等於投資、政府購買與出口之和,或漏出等於注入,用公式表示為: Y=C+I+G+X=C+S+T+MS+T+M=I+G+X四、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過程。
3、在四部門經濟中,漏出包括儲蓄、稅收與進口,對國民收入起收縮作用;注入包括投資、政府購買與出口,對國民收入起擴張作用。漏出與注入的關系決定了國民收入的均衡過程:當漏出大於注入時,國民收入處於收縮過程;當漏出小於注入時,國民收入處於擴張過程;當漏出等於注入時,國民收入處於均衡狀態。
拓展資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這一輪全球化浪潮造成的種種不平衡的直接結果,也標志著長達33年的調整期的開始。而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第二輪全球化浪潮中,全球產業鏈的融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佔主導地位,貿易和金融的全球化日趨鼎盛,直至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才有所回調。
中國改革開放前三十年與這一波國際化浪潮鼎盛的時期完美重合。當時仍處於「趕超」階段的中國充分利用了這一有利的國際環境和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發展出了一種「大進大出」 「兩頭在外」的外向型經濟模式,並取得了奇跡般的成就。同時,在這一輪全球化的過程中,國際金融資本和全球性企業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全球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收獲了巨額利潤。
然而,在一些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本土,卻逐漸出現了「產業空心化」的問題,大量產業工人失業,或不得不從事勞動生產率更低的職業,生活質量停滯不前乃至下降。終於,在金融危機的重壓和「佔領華爾街」的呼喊聲中,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全球化再次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