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一)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擁有的全部實力,包括物質力、精神力以及國際影響力。過去,大國之間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軍事力量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冷戰結束後,幾乎所有國家都意識到:一個國家的強盛衰弱,最終起作用的是綜合國力,核心是科技與經濟發展水平,而不是單純軍事力量,因為經濟和科技始終是國家強盛、安全、發達的基礎。具體表現在:①各國把經濟安全確定為對外戰略的重點。②積極調整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③各國競相調整科技戰略和政策。④爭奪科技人才成為高科技競爭的焦點。各主要國家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爭奪經濟和科技優勢作為主要目標。
(二)科技革命的影響加深,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
科技知識空前快速地生產、傳播和轉化,對世界經濟、各國經濟增長方式以及國際經濟競爭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巨大影響。一方面科學技術對傳統產業的高度滲透和改造,另一方面以知識為基礎的新興產業興起,各國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對世界經濟和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會逐步表現出來。
(三)各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把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隨後,一場大規模的市場化浪潮席捲全球。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市場經濟在當前世界經濟秩序中取得了全面的支配地位,使世界經濟獲得了通行的規則和共同語言,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四)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一些全球性經濟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所謂全球性經濟問題,是指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如世界人口增長、自然環境惡化、自然資源短缺、糧食匱乏等關繫到世界經濟持續發展乃至人類社會生存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圍繞著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存在嚴重分歧,發達國家片面強調環境保護優先,而發展中國家則要捍衛自己的發展權。
(五)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
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這種不平衡既是指經濟發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發展水平、經濟實力的差距。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的表現是多方面的:
(1)發達國家之間的不平衡。美、日、歐三足鼎立,美國經濟實力仍居首位。
(2)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不平衡。南北差距愈來愈大。
(3)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發展不平衡,致使南北經濟關系更加錯綜復雜
② 經濟學專業怎麼樣,就業前景怎樣
經濟學專業實用急需,就業前景較好。經濟學專業在當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的大背景下即便走向世界也有說服力。經濟學專業主要通過講述產業結構、產業關聯、產業組織及產業政策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常見的經濟指標、基本方法,具有用基本理論分析現實中的某些經濟現象和問題的能力,因此就業面相對來說比較廣。經濟學專業畢業生中,93%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6%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
無論是本科畢業,還是碩士畢業,經濟學專業類的應屆生總體上的就業方向有經濟分析預測、對外貿易、市場營銷、管理等,如果能獲得一些資格認證,就業前景會更廣,就業前景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特許財富管理師(CWM)、基金經理、精算師、證券經紀人、股票分析師等。經濟學專業是綜合分析研究經濟增長和衰退的起因及社會表象,如通貨膨脹、失業率、銀行利率、進出口額等的一門學問。
③ 經濟學經歷了哪幾個主要發展階段
經濟學經歷的主要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此時以微觀經濟學為主,代表為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經濟理論研究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代表作有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始建立,以凱恩斯主義為代表。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現代西方經濟學體系最終確立,建立了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3)經濟學的主要發展趨勢是什麼擴展閱讀:
經濟學核心規律是由經濟活動中最深層次的本質展開來的經濟活動的內在必然聯系,決定支配經濟活動中其他層次的規律。
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價值規律而非價格規律是經濟學的核心規律。
經濟學基本原理是作為經濟學科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公理、由科學的經濟學公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定理。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但只有科學的經濟學才有經濟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
經濟學的對象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與規律。社會經濟發展是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因此主體創造、轉化、實現價值過程中主客體的對稱關系,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規律,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根本規律
④ 經濟學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經濟學經歷的主要發展階段如下: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此時以微觀經濟學為主,代表為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經濟理論研究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代表作有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始建立,以凱恩斯主義為代表。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現代西方經濟學體系最終確立,建立了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設置背景
經濟學家給出定義:
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他們在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分配。——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馬歇爾《經濟學原理》
一般學者會把研究范圍歸納入「微觀」或「宏觀」層面。「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或個體與其他個體間的決策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了經濟物品的消費、生產過程中稀缺資源的投入、資源的分配、分配機制上的選擇等等。
「宏觀經濟學」則以地區、國家層面作為研究對象,常見的分析包括收入與生產、貨幣、物價、就業、國際貿易等問題。
⑤ 當代西方經濟學出現了哪些新的發展趨勢
當代西方經濟學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
(1)一些流派的經濟學家提出要擴大經濟學的研究領域,打破傳統的純經濟分析框框,強調要把經濟學的研究同社會學以及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的研究結合起來起來。
(2)承認西殲敬沒方經氏納濟學還很不完善,要走的路還很長。
(3)有人認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發達國家已經由產品社會向服務社會轉化,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化,應當形成經濟學的新形態,尋找新的對長期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
(4)經濟的國際化趨勢,使國際經濟學的地位日見重要。
(5)有些學者對西方經濟學關於經濟人假設稿祥的基本前提,以及把經濟學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部分的理論體系的基本構架,提出了質疑和挑戰。
⑥ 經濟學專業怎麼樣,就業前景怎樣
1、什麼是經濟學?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2、什麼是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
3、微觀經濟學研究內容: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4、微觀經濟學研究方向: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
5、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趨勢:
假定條件的多樣化
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
案例使用的經典化
學科交叉的邊緣化
6、什麼是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英文名稱: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微觀經濟學而言的。
7、宏觀經濟學主要內容: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8、兩者區別:
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研究對象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法,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5)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當然也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
(內容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