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世界經濟增長向哪些地區專業啊

世界經濟增長向哪些地區專業啊

發布時間:2023-04-22 07:19:17

① 未來十年世界經濟的走向

一、新經濟。非同尋常的增長只能用新經濟來解釋。新經濟革命的一個重
要特徵就是具有平等的共享性。二、經濟全球化。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從短期物拍
來看,跨國公司以先進的技術、低廉的成本和靈活的市場進入方式佔領了主導地
位,同時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經營方式。但從長遠來看,只要人們生產出符合國
際市場需求的產品,市場就會更規范,價格也會下降。三、美國的經濟。過去20
年中,美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並與像中國這樣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
一起帶動著世界經濟增長。四、中國加入世界經濟的重要性。五、歐元問題。歐
元應該會上升,因為美國經濟增長正趨於減緩對於歐洲來說是個好消息。六、三
大貨幣區的協調及中國的和叢選擇問題。
(世經評論·北京)一、新經濟
經濟學家們是從新經濟對基礎經濟變數的影響來看待它的,尤其是對經濟增
長率的影響。在1995年以前,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平均年增長率總是無法超過
2.5%;1995年之後,美國經濟在90年代前期形勢極好,兩年後增長率突增到5%,
並持續了5年。這種非同尋常的增長只能用新經濟來解釋。新經濟革命的一個重
要特徵就是具有平等的共享性。因為它大大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成本。這會給那些
貧困、偏遠、被拋棄在高速經濟增長之外的國家,帶來極大的獲益潛力,給一些
國家帶來向前飛躍的機遇。如果能實現信息的高速傳遞,把世界上的200多個國
家按照技術先進程度來排名,排名靠後的國家不必按照原來的步伐一步步發展,
而能實現快速進步。
二、經濟全球化
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例如,某個大企業進入一個小城鎮後,就會沖垮當地
的小企業。與當地企業相比,跨國公司以先進的技術、低廉的成本和靈活的市場
進入方式佔領了主導地位,同時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經營方式。從短期來看,這
是個痛苦的過程,但從長遠來看,只要人們生產出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產品,市
場就會更規范,價格也會下降。中國加入WTO就是一個通過進入國際市場,中國
可以獲得極大的收益,其他國家會因為與中國貿易量的增加而同樣獲益。另一方
面,在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過程中,中國必須生產出有競爭力的產品,提高銀行的
效率。對中國來說,這可能是個相當艱巨的挑戰。另外,經濟全球化使得公司和
銀行規模越來越大,實現商業目標的技巧在於做大,大到全球范圍。所以公司就
必須會並重組,銀行也是如此。中國人世也要牽扯到這一點。中國必須注意其金
融機構的規模,因為對干中國市場足夠大並不等於對世界市場足夠大。
三、美國的經濟
過去20年中,美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並與像中國這樣經濟高速
發展的國家一起帶動著世界經濟增長。美國的重要之處在於它佔世界產出的25%
,並在過去20年為世界增加了4000萬新的就業機會。美國經濟運行出現了重大轉
變,這也是美國經濟成功發展的基本原因。這一成功的轉變是由於20世紀80年代
供給方面的革命,而在90年代則是供給革命和IT革命的結合。需要指出的是,80
年代美國的供給革命,主要是通過減稅政策,刺激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及其科技創
新能力,這是90年代出現IT革命的重要基礎。
但目前我們仍需十分謹慎的審視美國經濟的未來,因為在2000年第三季度,
美國的經濟增長第一次緩慢下來。或許通過一系列現象可以看出美國經濟增長率
會下降很多甚至進入蕭條期。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必將帶來很多問題,美元
會因此貶值,資本流入美國的速度將減緩,而正是這些資本支持著4000億的美國
經常性賬戶赤字,由此罩棚羨將引起股市行情的逆轉。中國也會有相同的問題,並受到
沖擊。因為從1994年起,人民幣一直與美元掛鉤。不管怎樣,美國開始新一輪的
減稅政策會是個好計劃,因為那會讓經濟復甦,重新回到經濟增長的軌道上來。
四、中國加入世界經濟的重要性
中國在世界市場上是個力量很強、很重要的參與者。中國是世界第七大出口
國,並將很快上升到第四或第五位,所以中國加入WTO在世界范圍內有深遠的意
義和影響。與此同時,不僅中國,還有其他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的亞洲國家,也
會使整個亞洲地區的未來比起歐洲地區更加重要,因為歐洲平均的經濟增長速度
一直比亞洲緩慢的多。中國、日本以及亞洲的其他國家將會使亞洲地區成為僅次
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力量。這一趨勢將會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蒙代爾教授
認為亞洲國家應該像所有歐洲國家那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用一個聲音說話
,以在此體系中發揮更大影響。
五、歐元問題
歐元一產生就被認為是世界第二大貨幣;並第一次為改變強有力的國際貨幣
體系提供了可能。歐元的產生給歐洲帶來很大好處,因為歐元區的每個國家都比
以前有了更強有力的貨幣政策。在11個歐元國家間實行的匯率制度已經根除了這
個地區的資本投機流動。不過,歐元的持續貶值卻是個令人吃驚的現象,歐元幣
值已經下降了25%-30%。歐元應該會上升,因為美國經濟增長正趨於減緩對於
歐洲來說是個好消息。
六、三大貨幣區的協調及中國的選擇問題
世界經濟中有三大貨幣區美元、歐元區和日元這3個貨幣區佔有世界經濟60
%的產出總量。現在由於中國的人民幣和港幣都與美元掛鉤,我們應將其歸入美
元區。得注意的是,每一個貨幣區都有價格穩定的能力。3個區的通貨膨脹不是
問題,問題在於3個區之間匯率的大幅波動。匯率的大幅波動對於世界經濟,對
於每個國家都是破壞性的。對於亞洲國家來說,美元和日元之間匯率大幅波動是
十分令人不安的。目前在中國,外國投資對匯率變化及匯率預期也是十分敏感的

針對當前三大貨幣匯率大幅波動,蒙代爾教授提出了若干主張,其中包括采
用3區之間固定匯率,理由是這3個區都有穩定其價格的能力。蒙代爾教授的計劃
是在這3個匯率固定下來之後,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全球其他國家的貨幣固
定在這3種主要貨幣上。現在中國經濟正在增長,是中國將人民幣固定在這個體
繫上的好機會。蒙代爾教授贊同「世界貨幣」的想法。但對世界貨幣這一目標能
否實現則沒有把握。如果這一方案行不通,他的預備方案是採用地區統一貨幣。
新世紀伊始,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應考慮自己在全球貨
幣體系中將扮演的角色。假若有了亞洲地區的統一貨幣,中國是否要與日本合作
,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否會增強其國際地位,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蒙代爾教
授個人認為,從長遠看來,全球貨幣比地區貨幣對中國有更多的好處。

② 世界經濟學專業介紹

世界經濟學是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之一,是研究在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上形成的現代世界生產、流通、交換和分配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各種類型國家的經濟發展特點和變化的基本規律的學科。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與世界經濟學專業相關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側重點。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為例:
國際經濟理論與政策(國貿系)、國別經濟與地區經濟、國際經濟關系、國際收支與匯率經濟學等。
2、培養目標
適應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和發展的需求,不斷將理論前沿研究成果和最新實踐引入教學過程,逐步實現教學的國際化、數字化、數量化、應用化,努力和國際一流大學接軌;培養了解世界經濟運行規律和國際經濟關系特徵、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掌握現代經濟學分析工具、能夠熟練進行國際交流的高素質人才,以適應國家政府部門、公司和企事業單位對於高級國際經貿戰略人才的要求。
3、專業特色
世界經濟是一門理論性強、岩宏友涵蓋面寬的學科。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大趨勢下,世界經濟正經歷深刻的變革和轉型。本專業既結合世界經濟研究的時代特點,也考慮到區位因素和絕畝以前的研究積累,將從國別、區域和全球多個層次全面、立體地研究和認識世界經濟,探討有關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經濟主體間的關系,以及世界經濟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
4、在職研考試科粗槐目
①專業綜合
②外語水平
(註:各院校在考試科目具體包含知識中有所不同)
以上是世界經濟學專業基本情況的信息,若有其他問題可在在職研究生教育網查詢或咨詢在線老師。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職申碩有困惑?院校專業不好選?點擊底部官網,有專業老師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碩士開放網申報名中。

③ 當前世界經濟局勢

一、經濟全球化進程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盡管它在進程中會有曲折,會有人反對,但其勢頭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資本、服務、技術、信息、勞務(人才)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空前加快,形成世界統一大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進悄歲入新世紀以後,全球化進程加快,各國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市場自由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之所以說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不可阻擋,這一進程不會中斷,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兩個輪子一直往前轉,這兩股力量不可阻擋。這就是市場化的力量和網路化的力量,也稱作市場革命和技術革命。
冷戰結束後,啟轎睜世界市場化的規模和速度大大提高。前蘇聯東歐國家走上市場化道路;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步推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市場的控制也大為松動。整個世界的開放度、市場的自由度前所未有。
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突破了地域時空的限制,互聯網使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縮小,使商品、資金、技術、信息的流動空前加快,成本空前降低。例如,紐約到倫敦的長途電話費, 2001年時,每3分鍾需1美元,預計到2010年將降到3美分。網路化極大地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跨國公司的擴張力量不可阻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哪裡的市場條件適合,哪裡的成本低廉、潛力巨大,它們就往哪裡推進。有研究顯示,全世界已有6.4萬家跨國公司,它們以資金、技術、品牌和銷售網路的優勢馳騁世界市場,它們控制著全球1/3的生產、2/3的國際貿易,70%的技術專利,90%的國際直接投資。這些龐然大物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WTO的成立,統一的國際經濟規則的形成,對民族國家的約束力逐步加強,又大大推動了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
但是,由於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的顯現,南北差距的拉大,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不合理(這些規則是以發達國家為主體制定的),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富國集中,不發達國家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產業結構的全球整合,使發達國家一部分人失業;工業化的步伐使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出現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
反全球化浪潮的興起提醒世界,全球化進程應當調整,需要反思,應當給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歐盟語),應使全球化成為一個共贏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二、世界經濟形成三大主體、三大市場
與經濟全球化一道,區域經濟合作(即區域經濟集團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趨勢。
現在,全世界經濟合作組織大大小小多達140多個,但在世界經濟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佔有最大市場份額的是三大主體: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正在籌劃並形成中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世界經濟的興衰起落,與這三大區域經濟板塊密切相關。
經過五次擴大,歐盟今天已成為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組織。25國人口4.5億,GDP逾10萬億美元,佔世界總GDP的30%。歐盟已建立起歐元區,統一了貨幣,這是目前惟一可以在經濟領域與美國相抗衡的力量。
北美自由貿易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1994年正式建立,人口近4億,GDP 11萬億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它要向南美擴張,美國認為拉美是「一個比歐盟更重要的市場」。如果拉美進入,便可形成一個包括34國、8億人口、佔半個地球的大市場。南美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有一個曲折反復的過程,但這是遲早的事。
一個以雙邊為基礎的東亞自由貿易區網路正在形成。在2000年11月新加坡召開的東盟首腦會議和「10+3」(東盟10國+中日韓3國)首腦非正式會議上,首腦們就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達成共識並使其轉入具體實施。中國與東盟已確定在2010年建立自由貿易區,日本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也將在2012年最終建成。在此基礎上,以「10+3」組成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可望2015年左右建成,並逐步走向建立「東亞經濟共同體」的更宏偉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占東亞地區GDP90%以上的中日韓三國的合作至關重要。一帆局旦東亞自由貿易區建成,將成為擁有佔世界1/3人口,GDP達到7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其規模可與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世界三大經濟板塊之間,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相互競爭。我國的主要市場、主要貿易夥伴,都在這一范圍。美、歐、日三大家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近一半。因此,密切關注世界三大市場的動向尤其重要。正如有專家所言: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動機、地域分布、組織形式、影響及出現的一系列變化,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格局產生決定作用,對世界各國提出新的機遇和挑戰。
三、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四大環境
經濟的發展是要受到環境制約的。對世界經濟發展起重要影響的有四大環境,即政治環境、市場環境、資源環境、生態環境。
1.政治環境對經濟的影響甚為重大。從整個世界政治環境看,對和平發展有利。大國關系進入磋商、協調、合作為主的發展階段,出現了冷戰結束以來相對穩定的時期。但是,局部戰爭、國際恐怖活動、民族與宗教沖突、社會動盪,都使世界經濟發展受到阻礙,不確定的因素增加。
2.市場環境,包括氣候、人文環境、勞動力素質、市場消費潛力、勞工價格、交通通訊條件、企業信譽、政府的經濟貿易投資政策和開放度、法制狀況、辦事效率等等。美國開列的世界新興市場名單,中國、韓國、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南非、波蘭等在市場環境方面佔有一定優勢。投資者總是湧向那些市場開放度高、投資回報率高、經營條件好的地方。
3.資源環境,關繫到生產能否有保障,經營成本能否降低,經濟發展能否持續長遠,是物質基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能源、土地、礦產、水、糧食等自然資源條件的保護、改善與開發。無論是像日本、新加坡這樣的自然資源貧乏的國家,還是像美國、俄羅斯這樣的資源豐富的國家,在發展經濟、制定規劃時,都不能不把資源問題作為前提條件。石油、糧食、水三大戰略資源的安全問題,日益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
4.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工業社會造成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已經影響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全世界有11億人不能用上清潔水。酸雨、沙塵暴、持續高溫等現象的出現,非典、禽流感、瘋牛病等疫病的流行,已為人類敲響了警鍾。世界各國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拿出越來越多的資金用於治理和改善生態環境。要使經濟做到快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就要創造良好的四大環境。
四、科技進步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加速器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為支柱的高新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當今世界,以發展現代化科技來提升綜合國力,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關注點。日本重提科技立國的口號,歐洲提出加快追趕美國的目標。發達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進入了發展高技術、創立新產業的階段,都在搶占科技制高點。
如果說各種先進工具的誕生,是人類雙手的延伸,那麼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則是人類大腦的延伸。當前正在演進的信息技術革命方興未艾,其巨大效應,美國人把它與300年前的英國產業革命相提並論。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的高峰估計可延續到2020年前後,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經濟持續增長、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強大加速器。21世紀初,世界科技正在四大領域,四個制高點上加快發展並展開激烈競爭。這就是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信息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
美國科學家認為,今後10年技術變革將超過20世紀百年的總和。科學技術,尤其是高科技,是發展經濟的加速器,是增強國力的關鍵手段,是富國強民的根本,是當代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最重要的武器。專家們認為,在21世紀,一個國家的興衰、經濟的增長,都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它的高科技發展水平。
五、金融在世界經濟中的獨特地位與巨大風險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世界金融市場正朝著全球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金融資本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資本在全球的流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空前加快,規模巨大。由於各國對外匯管制的放鬆,對本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對外經濟貿易合作的擴大,都為金融資本的迅速進出和自由流動創造了好的條件。目前全球游資高達七八萬億美元,全球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達1.5萬億到2萬億美元,其中90%以上的交易是短期資本,從事各種投機炒作。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全球化給各國投資融資發展經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全球金融市場無控制的發展,也帶來極大的不穩定。
金融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是,金融危機常常產生連鎖反應,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就是金融危機國際化。墨西哥金融危機,很快蔓延到拉美其他國家;泰國金融風暴很快便波及到東南亞各國以及亞洲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影響到整個世界。金融危機的頻發,提醒世界各國在擴大開放金融市場時注意根據本國的具體條件,循序漸進,提高抵禦金融風暴的能力,加強預防金融危機的管理體系。
六、南北貧富鴻溝擴大影響世界經濟穩定發展
全球化帶來的最大負面效應,便是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這對世界經濟的穩定與未來發展會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
由於歷史的原因,由於不公平的國際經濟秩序,由於世界發展的不平衡,也由於因民族宗教等問題引發的社會動盪,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50個不發達國家,經濟處於貧困落後狀態,有的已被邊緣化。
據統計,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日本等西方7國,總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1%,但是GDP佔世界總量的65%。而世界其餘地區,人口佔世界的89%,GDP卻僅為世界的35%。全非洲50多個國家,GDP佔世界總量的比例為1%,只相當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一家的資產。
統計數據還顯示,世界上最富的20%和最窮的20%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1960年為30∶1,1990年為60∶1,1999年為74∶1,現在已達到80∶1。世界人均年收入最低的國家剛果(金)只有90美元,而人均收入最多的瑞士多達37930美元。
外國直接投資也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之間。2000年,世界凈投資達到1.5萬億美元,這筆投資中的82%分配給了發達國家,非洲只分配到1%的外國直接投資。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南北貧富差距拉大,帶來的問題便是社會不穩定、動亂、對富國的不滿和怨恨。
總之,目前世界經濟現狀是西強東弱,北富南窮,北攻南守。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求南北對話,改變不合理的經濟秩序,減免債務,增加對不發達國家的援助的呼聲日益增高。
七、中國成為牽引世界經濟快車的動力
過去的20多年裡,中國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加快改革,擴大開放,成為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受益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和平崛起,是21世紀最具有影響的重大事件。我國的對外貿易總量、實際利用外資數量及國家外匯儲備,均居世界前列。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中國2002年GDP總量為1.2萬億美元,列居世界第6位;按國家統計局9月份提供的數據,2003年中國GDP總量已達到116898億元人民幣。
在世界經濟近五年來平均增長不到3%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以高於8%的速度持續上升。中國經濟已成為帶動亞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如今,世界500強企業已有400餘家到中國投資興業,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采購中心、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據商務部外資司8月的信息,近年來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的研發中心快速增加,總數已超過600家。這些研發中心累計投入研發金額約40億美元。這將為我國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跨國公司在華投資起到積極作用。這表明,跨國公司把中國市場看作是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中國的跨國公司目前也已是數以千計。正如國際輿論指出的,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進一步增大,成為牽引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
八、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總體向好
世界經濟經過兩年多的低速增長,逐漸從低谷走向復甦,形勢向好。
進入新的世紀初年,由於美國上世紀90年代形成的網路和股市泡沫出了問題,泡沫經濟崩潰,引發了世界三大經濟火車頭美歐日同時減速,世界經濟在2001年、2002年出現低速增長的不景氣局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00年時,世界經濟增速為4.8%,而到2001年下降到2.4%,2002年為3.0%。世界出現貿易和對外投資雙下降。跨國兼並的勢頭也明顯減弱。
經過近3年的調整,採取降息、減稅、調整結構等一系列措施,到2003年下半年,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出現復甦勢頭。日本經濟也從10年沉睡中醒來,緩慢復甦。亞洲經濟增長強勁,高達7%,是經濟亮點。因此,人們在2003年底稱世界經濟是「開往春天的火車」。
世界經濟的增長目前仍然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泡沫經濟的後遺症(結構性問題)要徹底消除還有待時日,發達國家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美元貶值疲軟,伊拉克戰爭的後遺症增加了反恐斗爭的難度,世界局勢不穩定,石油價格居高不下,這一切都會對未來世界經濟的增長產生變數和不利影響。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世界經濟在2003年的增長率達到3.2%。同時預計全球經濟增長率 2004年可達4.6%,據稱即將調高為4.9%。這個樂觀的估計能否實現,還有待於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經濟總的發展前景看好。

④ 世界經濟向什麼地區轉移

世界經濟正在向亞洲即非洲轉移,今年比較特殊,希望疫情早點過去,讓世界經濟發展起來

⑤ 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21世紀初世界經濟貿易發展趨勢

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連續性的特徵。20世紀後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將深刻地影響21世紀初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的加深和知識經濟的推進對新世紀的影響最大。國際貿易、投資與生產的變化,是世界經濟發展變化的晴雨表。反過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又在質與量兩方面影響著國際貿易、投資與生產。

21世紀前5年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

21世紀初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徵並不是一夜之間突然形成的,它同20世紀的國際政治、經濟現實緊密相關。20世紀國際政治、經濟的發展變化,建立在兩次世界大戰和持續近半個世紀的美、蘇兩極世界之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冷戰,反映在經濟上,實質是兩種經濟體制的競爭。90年代初,冷戰格局隨著蘇聯和東歐劇變而宣告結束。90年代前期,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個從衰退到緩慢回升的階段。發生在90年代後半期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經濟陷入低谷,也說明現在的世界經濟體系並不完全適應變化中的國際經濟的需要。

(一)世界經濟仍處於調整期,呈現低速穩定增長態勢

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個激烈動盪的階段,出現了兩次經濟增長速度大幅下降的局面,最終導致90年代的全球平均經濟增長率低於80年代與70年代。由此世界經濟進入調整期,一方面,在世界不同區域,經濟狀況的差異比較大;另一方面,這個調整在對世紀的前5年還將繼續。

(1)東亞地區的經濟調整將基本完成

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最近20年,東亞經濟年平均增長8%,遠遠高於全部發展中國家年平均4.3%、發達國家年平均3%的經濟增長率。東亞地區成為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同時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與投資市場之一。1997年的金融危機不僅打斷了東亞經濟的高速增長,而且不同程度蔓延到了其他地區,對90年代末世界經濟的影響很大。

因此,我們的一個基本觀點是,21世紀的前5年中,東亞經濟將進入一個低速、穩定增長的階段。東亞區域各國將進一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以求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的增長點。東亞區域經濟復甦,對我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貿易與投資方面。我國同東亞其他國家的競爭將會加劇。

(2)以歐洲聯盟為代表的歐洲經濟將逐步走出低谷

歐洲經濟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但歐洲的不同區域其影響力又有較大的差別。歐洲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塊,俄羅斯、獨聯體和歐洲其他國家以及波羅的海三國為一塊,這一塊除俄羅斯外,其餘國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甚顯著。第二塊是前東歐國家(現在一般稱為中東歐國家),包括10個國家。它們在政治、經濟方面都積極向歐洲聯盟靠攏,但自身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較小。中東歐國家同我國的經貿合作規模較小,對我國的影響也不大。第三塊是以歐洲聯盟為代表的西歐國家。這一塊是歐洲經濟的主要部分,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影響極大,同我國的聯系也很密切。

進入21世紀時,歐盟在經濟調整方面將可能加快步伐,其經濟增長速度仍將維持低速穩定增長的態勢。21世紀前5年,歐盟對世界經濟將會產生影響的事件有:歐元完成過渡階段正式進入流通領域和歐盟的東擴(第五次擴大)。

歐元能否順利完成過渡正式進入流通,對世界經濟將產生很大的影響。1999年1月1日歐元在領定同區內各成員貨幣匯率的同時,正式亮相。原本各國寄予厚望,預測歐元將是一種強勢貨幣,但歐元一登台很快就開始持續走低。歐元走低是有利於歐盟經濟發展與調整的,它可以推動歐盟出口增加,但歐元走低卻不利於歐盟形象,也不利於歐元區下一步的擴大。如何提高人們對歐元的信心,是 歐盟進入新世紀時的一項重要任務。歐元的發展必定會對國際貨幣體系產生重大影響。

歐盟已經開始了東擴的行動,准備將中東歐10個轉軌國家和1個地中海國家分批吸納到歐盟。東擴如果成功,歐盟將由現在的15國擴大到26國,從長遠來說將使歐盟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更為有利的地位。

盡管歐盟在一體化進程方面進展較大,但它在經濟調整方面也存在一些難題。例如,目前的失業率仍處於較高水平(1998年為10.6 %)。降低失業率成為歐盟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還有如歐元區成員同其它歐盟成員之間的經濟協調問題。經濟一體化的任何措施、行動,都必須首先確保整個歐盟一體化不受到損害。

(3)美國仍將保持世界經濟領頭羊的地位

美國在21世紀的前5年中,將進一步調整其以全球為目標的政治、安全和經濟戰略。依據在經濟、科技領域的絕對優勢,以加強其在全球的主導地位,繼續發揮對整個世界繹經濟的領導作用。1996年7月,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發表的題為《利國的技術》報告,得出的 一項結論是,「到20世紀結束時,信息將成為世界經濟系統中的最重要商品。美國創造知識 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識的能力,將決定下一世紀美國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

在信息產業發展的強有力帶動下,美國經濟已連續增長約107個月。從美國經濟目前調整的情況看,只要沒有重大偶然因素,未來5年中美國經濟將保持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由於受到90年代後半期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因此進入到了一個調整階段。這一調整在下一世紀初的5年裡可望完成。整個世界經濟將呈現低速、穩定增長態勢。發達國家以及受90年代末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的國家,調整速度可能會快一些,調整的效益更容易體現。

從經濟調整的內容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仍將處於工業化產業結構調整的水平。有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僅僅處於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過渡的時期,但一些經濟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已經或正在進入「先進經濟體」的行列。在21世紀的前5年裡,這部分國家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走向將趨於明確,它們努力在科技、信息、服務和管理等領域推進和提升自己的產業結構。發達國家將真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它們的經濟調整是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知識與智力資源,藉助所擁有的強大經濟基礎,在世界范圍內獲取高額利潤。

這次世界經濟調整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持續時間長,可能到2005年方能結束;二是涉及范圍廣,大多數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將被捲入這一調整的潮流;三是調整內容發生質的改變,不僅要解決產業結構失衡問題,而且要通過科技和信息來推動這一調整進程

(二)貿易的增長速度將繼續超過生產的增長速度

進入90年代以來,世界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世界貿易增長與生產發展的相關程度不斷提高。據一份研究報告稱,1960年一1969年間,世界生產每增長1%,世界貿易量增加1.42%;1970年—1979年間,世界生產每增長1%,世界貿易量增加1.25%;1990年—1994年間,世界生產每增長1%,貿易量增長2%。貿易增長與生產發展的相關度達到空前的水平,並且還在不斷提高。

世界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將使世界各國(地區)的比較利益更加明顯,促使各國進行進出口結構調整。如果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得以更好地推進,將使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獲得一定改善。國家間的貿易活動將更加頻繁,貿易仍將是各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在21世紀的前5年裡,國際貿易結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是,原材料等初級產品貿易數量將大幅增加,但價格則相對較低且變化無常。同它相對應的是,製成品貿易將大幅增長,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將佔世界貿易總額的較大比重。出現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人口增加的壓力將推動初級產品貿易的發展。

第二,相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那些最不發達國家只能依靠初級產品出口量的增加,緩慢推動經濟增長。

第三,世界出口商品結構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展示知識化經濟時代的特徵。以微電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導纖維、航天工程海洋工程、計算機軟體和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興工業日新月異,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從而推動出口商品結構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深加工、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品的貿易將成為製成品貿易的主要內容。

(三)國際貿易格局分布不平衡加大經濟差距

21世紀初的前5年,國際貿易格局分布的不平衡將進一步拉開不同類型國家間的經濟差距。下述幾個方面的狀況可能在未來5年裡繼續存在。

(1)發達國家仍將占據國際貿易的主導地位。

(2)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比重呈下降趨勢,發展中國家所佔比重呈上升趨勢。這一現象一方面說明,有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參加到國際貿易中來,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在增加;另一方面,發達國家所佔份額下降,並不意味著發達國家主導地位的喪失。

(3)發展中國家內部將進一步拉開差距。一些經濟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將成為重要的貿易國,在經濟發展上更接近於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水平。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基本上仍處於原料提供國和製成品銷售市場的地位。

這些國家由於處在國際生產與分工體系的最底層,受到種種國際、國內因素的限制,因此,從國際貿易的發展中獲得的利益將是有限的,經濟可能繼續處於低水平狀態。

(四)跨國公司、區域經濟合作對國際貿易的推動

國際貿易發展中,服務貿易將會有很大發展,在整個貿易中的比重將顯著加強,可望由90年代中期的約1/5強,上升到21世紀初的1/3以上。服務貿易、技術貿易與商品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力,在下世紀初的國際貿易中,必定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區域經濟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對貿易的推動也將是十分明顯的。無論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還是亞歐經濟合作,或者是跨大西洋的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合作,其目標都是推動區內相互貿易的自由化。北美、西歐、日本、東亞和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將保持世界主要市場或重要市場的地位。這是同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聯系在一起的。

(五)國際資本流動的發展變化

(1)國際資本流動的基本形式有三種,即銀行貸款、證券投資和直接投資。21世紀初國際資本流動的一個重要變化,是證券投資將成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方式,這是信息革命推動下,金融全球化發展的結果。另外,國際直接投資在下世紀初,仍將是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形式,但投資的方式將有很大變化,對各國經濟的影響十分顯著。

(2)未來幾年國際資本的流向仍然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也是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輸出國。一部分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國際投資的重要吸收國。原因是這部分國家在下世紀初,將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自由化和私營化將進一步發展。

(3)伴隨國際直接投資在21世紀的擴張,投資部門結構也將發生變化,即從初級產業、資源加工型產業轉而投向服務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將進一步趨向於採用兼並與收購。

(4)跨國共購繼續成為外國直接投資(下文簡稱FDI)的重要方式。東道國吸引投資的目的是刺激本國經濟的發展,而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目的則是為了在國際間增強競爭力,兩者之間必須進行協調。從國際間的情況來看,能否更多更好地吸引FDI,關鍵在於能否採取適應跨國公司的政策。據聯合國貿發會議《1999年世界投資報告》,1998年全世界有60個國家對145項涉及外國直接投資的法規進行了修改,其中136項(占總數的94%)的修改是為了給FDI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

21世紀前15年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

(-)世界經濟的調整完成,進入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期

在經濟全球化的強有力推動下,世界經濟調整的完成,將使各國按照比較利益原則參與國際分工,在更大范圍內追求要素的最佳組合。整個世界經濟將進入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時期。

(1)始於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性經濟調整將推動各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方向發展,特別是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主要推動者的發達國家以及經濟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因利用了這次經濟調整的契機,不同程度地將高科技、信息和知識作為下一個世紀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所以其發展將是很迅速的。因此,下一個世紀前15年內,世界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源於高科技,信息和知識在投資、貿易和生產等領域的高度應用。

(2)下一輪世界經濟的高速增長必然會繼續加劇世界經濟的不平衡。對於「邊緣化」國家來說,同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擴大。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1971年制訂了最初的最不發達國家標准,到1994年進行了5次修訂。伴隨著每一次修訂,最不發達國家的數量也在增加。按照1994年的標准,到1994年底全世界共有48個最不發達國家(1971年時有25個),分布在非洲(33國)、亞洲(9國)、美洲(1國)和大洋洲(5國)。

上述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是未來15年裡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不穩定因素。消除貧困,緩和不平衡是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貿易自由化成為基本潮流,但仍有變數存在

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的區域經濟合作,在未來15年裡將形成機制化。不僅區域經濟合作圈內部,貿易壁壘將極大地降低甚至基本消除,而且區域經濟合作圈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也將得到極大發展。貿易自由化成為不可逆轉的基本潮流。

在貿易自由化潮流下,發達國家是主要獲利者。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貿易自由化不啻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有助於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本國市場與本國工業將受到發達國家資本強有力的沖擊。

從總體趨勢上說,貿易自由化不可逆轉,各國間的貿易因此將得到迅速發展。但應當指出,一些國家為了本國的國家利益,將會製造出一些新的貿易壁壘,從而對貿易自由化形成障礙。當發展中國家和一些努力加入世貿組織的國家,還未來得及處理如何將其國內經濟政策適應世貿組織的多邊貿易體制規則這類嚴肅問題的時候,發達國家已把更多的新議題,列入世貿組織新的議事日程中去了,使這些國家面臨嚴峻的國際環境。例如,貿易與環境保護,貿易與勞工標准以及貿易與競爭政策等等類似的「新貿易問題」,都已列入了世貿組織的談判議程。這些問題以抵制「生態傾銷」、「社會傾銷」及「不公平競爭」為借口,必然會給21世紀的國際貿易帶來新的障礙,對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的改善帶來阻力,從而也給未來的多邊貿易體制帶來幾多變數。

(三)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在各國進出口貿易中將占很大比重

未來世界經濟的增長主要是建立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之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科技產業日益成為產業結構的中堅,高新技術產品將不斷涌現並成為未來15年內重要的貿易內容。世界銀行《1998/99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幾乎所有的經合組織成員,高科技產業在製造業總增加值中的比重增加,在出口中的增加相當顯著。

近年來美國的經濟增長中有2/3來源於美國發展最快的信息技術產業。美國信息技術產品的出口額已佔出口的總額的40%,下一世紀這個比例還將有更大的增加。這種變化在其他國家亦是如此。以中國為例,高新技術產業今後幾年內也將保持高速增長,據估計全社會電子信息產品市場規模在2000年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2010年可能達到6萬億人民幣。中國將成為世界電子信息業的強國和全球最大的電子市場之一。

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和出口的增加,不僅提高了人類生活質量,而且,其產品生產的擴大會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急劇地降低生產成本,並帶動相關產品的出口。這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形成嚴峻挑戰,同時也是一個發展機遇。

(四)國際貿易的變化趨勢

(1)綠色貿易成為主流。將在未來獲得長足發展的知識經濟,可以說是一種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這與傳統工業不同,傳統工業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因而不考慮或很少考慮環境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未來15年裡,生產、貿易和消費的觀念將發生很大變化。高技術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將遵循一種新的指導思想,即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富裕自然資源,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資源。因此知識經濟下的生產更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配合。在此基礎上,綠色消費將成為潮流,綠色貿易將順應環境保護的客觀要求而得到極大發展。

(2)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推動力量。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幾十年的奮斗,一些發展中國家(地區)在邁向工業化的目標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其經濟結構正在迅速與發達國家趨同,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將發揮重要作用。1995年7月的第28屆東盟外長會議表示,與會各國將全力支持在2003年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屆時將出現一個約4.7億人口的大市場。盡管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東盟受到沉重打擊,但從目前情況看,東盟已從打擊中復甦,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時也必定是貿易大國爭奪的重要市場。
雖然上述發展中國家(地區)不可能與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同等地位,但新的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將大大促進其國民經濟的發展。隨著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逐步發展,一部分較先進的發展中國家必定會成為未來國際貿易重要的推動力量。
(五)資本將在全球各地加速流動,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經過對90年代兩次重大金融危機(墨西哥危機與亞洲危機)的反思,各國的金融改革將逐步完成,從而有利於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促進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以高科技、信息、知識為內容的國際分工,也將促進資本在國際間的快速流動。資本在全球各地的快速流動,對各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20世紀。未來15年裡,歐元可望確立其國際貨幣的地位,並同美元、日元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完)

⑥ 世界經濟增長向什麼地區轉移選擇題

經濟中老鄉什麼力氣轉移選擇題你想轉移到什麼地方都可以自己嚇著

⑦ 世界經濟區域的劃分及世界經濟的發展和趨向

第一個問題屬於經濟地理學的領域。
1.經濟區劃是根據社會勞動地域分工的規律、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特徵的相似性、經濟聯系的密切程度,或者依據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與任務分工,這四個主要方面對國土進行戰略性的劃分。
2.你所說的世界經濟區域劃分又區別於一個國家的區劃。其中地域關聯是關鍵因素。
第二個問題
1.近三十年世界經濟發展概況是曲折的,緩慢增長的。無論是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還有歐債危機都把世界帶入到濃濃的陰影中。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緩慢,很多都陷入負增長。發展中國家的情形也不容樂觀,中國的泡沫經濟凱塌能否安全著陸還是個問題。
2.從20世紀後半葉以來,經濟生活國際化的發展推出了兩種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這是當今世界經濟中兩股平行發展、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潮流。不能說從區域一體化到全球一體化,因為這兩股力量是齊頭並進的。經濟全球化是世界性的大趨勢,是各國逐步趨近的一種狀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暫時的倒退與停滯都有可能。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這種客觀的趨勢是每個民族國家難以把握的,它對各國的經濟發展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效應:正效應或負效應。當一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所獲得的正效應小於負效應時,該國就會對經濟全球化採取抵制或消極的態度,轉而謀求區域經濟一體化。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美國在經濟全球化的事務中擁有超常的發言權,美國政府經常濫用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推行霸權主橡型義政策,把國與國之盯如圓間的貿易投資事務與其國內外政治傾向掛鉤,粗暴地阻撓一些國家走向經濟全球化。這樣,一些國家只好通過可參加的區域經濟一體化來提高本國經濟的開放度,謀求開放條件下的發展。例如,像緬甸這樣的國家,如果沒有東盟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很難設想它離經濟全球化會有多大的距離。因此,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使一個個原來不夠開放的國家都逐步走向開放,這對於將來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是有力的推進因素。

寫的有點累。。以上只是我查閱相關教材學習到的東西,在這里與你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樓主。望採納!PS:我對於第一個問題有些概念還不太清楚,望樓主可以再去查閱相關經濟地理的書籍。

⑧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和基本走向

2008年1月9日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星期三在紐約正式發布了《2008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報告指出,美國房市泡沫破滅以及信貸危機加深、美元貶值以及全球貿易失衡等因素在2008年將繼續給世界經濟帶來不確定性。

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9%,2007年為3.7%,報告預測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4%,延續下降趨勢。

報告指出,2008年世界經濟的不確睜洞定性將主要來源於美國經濟。2007年第三季度,美國房市下滑的趨勢變得更加嚴重,伴隨著次級抵押貸款引發的信貸危機,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報告指出,美國房價在截止到2006年的十年間上升了近90%,因此有大幅下降的空間;而且,美國家庭的負債率近幾年來快速上升,如果房價下跌達到15%的幅度,有可能影響消費者需求,使美國經濟增長率下降兩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將出現停滯。

一旦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中國、歐洲和日本的出口增長都將受到影響,進而減少這些經濟體對於發展中國家出口的需求,對世界經濟將產生嚴重影響。

報告建議各國協調政判彎策行動,改善國際貿易失衡的局面,穩定外匯市場。報告指出,匯率只是調整國際貿易失衡的手段之一,如果單純依賴匯率調整,有可能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值以及國際社會對於美元喪掘早悶失信心,因此,更為安全和有效的做法是刺激中國、日本和主要石油輸出國等貿易順差國的需求,以抵消美國需求緊縮產生的效果。
金融海嘯摧毀「華爾街神話」 世界經濟面臨歷史轉折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在這個最壞的年代,我們遭遇了近一個世紀以來最猛烈的金融海嘯,「華爾街神話」伴隨著高盛和大摩的轉型而灰飛煙滅,世界經濟也隨之陷入二戰以來最深的衰退。隨著金融風暴持續滲透到實體經濟,世界經濟已走到一個歷史的「轉折點」。
在這個最好的時代,經濟全球化的大步推進,讓我們有機會見證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七大央行聯手降息的大膽救市舉措,也促成了被視為「布雷頓森林第二」的G20金融峰會的成功舉行,更讓世人領略了主要國家動用數萬億美元刺激經濟的決心,而中國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尤其令人稱道。

雷曼兄弟的倒掉

2008年6月24日,晴,紐約曼哈頓。在第七大道745號大樓巨大的外牆電子屏上,「雷曼兄弟」的字幕不停地變換著各種鮮艷的顏色反復滾動。
2008年11月19日,陰,有風,紐約曼哈頓。第七大道745號大樓巨大的外牆電子屏依然吸引眼球,不過滾動播放著的字幕已被「巴克萊資本」所取代,基色也變成只有藍白兩種。
9月15日,隨著次貸危機進入第二個「高危期」,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出人意料地宣告破產。雷曼在美國的核心業務和固定資產,被英國的巴克萊資本以區區15億美元收購,這便有了上述戲劇性的一幕。而雷曼在美國以外的業務則被日本的野村收入麾下。
雷曼並非次貸危機引發的破產首例。今年3月,在次貸危機的第一個「高危期」,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因陷入流動性危機而不得不委身摩根大通,美聯儲專門為該交易提供融資。7月份,金融市場形勢再度惡化,隨著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後,危機迅速升級。兩個月後,為避免「兩房」破產對美國和世界金融體系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美國政府宣布接管「兩房」。
不過,在很多人看來,放任雷曼破產是布希和保爾森任內最大的敗筆。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算了一筆賬:如果當初政府出手救雷曼,成本應該不超過60億美元,但保爾森當時不出手的決定,卻使全世界最終營救金融體系的成本超過1.3萬億(現在看來這一成本還在不斷增加)。「雷曼破產,使大家對金融體系的信心一夜間崩潰,銀行間的資金流動陷於停頓,最後迫使政府不得不全面打救金融業。」

次貸危機的起源

和雷曼同期落難的還有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只不過後者以一個更體面的價格被賣出,接手的一方是美國銀行。隨後,美國前兩大投行高盛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公司宣布轉為銀行控股公司。
五大行中「碩果僅存」的高盛和大摩被迫轉型,某種意義上也正式宣告了始於上世紀30年代的華爾街投行神話的終結。這不僅體現在這些機構再不能不顧後果地從事以往高風險高收益的業務,也直接導致了數十萬華爾街精英丟掉飯碗。過去動輒上千萬乃至上億美元的「年終大紅包」,也可能就此成為歷史。
自認為幫助美林躲過一劫的塞恩,日前無奈地宣布放棄期望中的1000萬美元年終獎。大摩的麥晉桁也宣布今年不拿分紅,就連被認為在本輪危機中受創最小的高盛,其CEO布蘭克費恩及其他六位高管也已被告知今年將沒有年終獎。業界估計,相比去年,今年美國銀行業的年終獎金可能縮水50%-70%。在主張「強有力的金融監管」的奧巴馬上台後,華爾街要想重回高薪時代恐怕更難。
本月在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在華爾街打拚了61年的前貝爾斯登CEO格林伯格感嘆說,他「參與開發」的華爾街模式已經一去不返了。而這場悲劇的起源,居然是美國一群所謂的「次貸購房者」。
所謂次貸,是指美國房貸機構針對收入較低、信用紀錄較差的人群專門設計出的一種特別的房貸。相對於風險較低的優質貸款而言,這類貸款的還貸違約風險較大,因此被稱為「次貸」。從2001年到2005年,美國住房市場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保持繁榮,一些銀行等放貸機構紛紛降低貸款標准,使得大量收入較低、信用紀錄較差的人加入了貸款購房的大潮。不過,隨著美國利率此後不斷上升,2007年夏,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此後,危機持續發展,導致大批美、歐金融機構陷入困境甚至破產,最終在2008年9月升級為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並波及世界其他地區。

實體經濟深受沖擊

金融危機也使世界經濟處於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預期僅為3.7%和2.2%,為2002年以來最糟糕表現。世界銀行等的預測更為悲觀。
在這場金融風暴中,美、歐的主要金融機構遭到嚴重沖擊,全球主要金融市場持續動盪,信貸緊縮嚴重。危機不斷地從金融業向其他行業、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擴散,致使美、歐、日三大經濟體陷入衰退,世界經濟嚴重減速。
上周,世界銀行宣布了一個月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二次下調,該行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大幅放慢,而明年世界貿易也將出現自1982年以來的第一次下降。預計今年全球GDP增長率為2.5%,明年則進一步回落至0.9%。而該行此前的預期為1%。
聯合國本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也預計,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可能不會超過1%。IMF則預計,明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下滑0.3%,發展中和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將明顯放慢至5.1%左右。
早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開始顯現時,美國一些次貸機構就紛紛破產。隨著危機愈演愈烈,投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因大量持有次貸支持證券而遭受巨額損失。據美國高盛公司統計,全球金融機構在美國次貸危機中所遭受的損失將高達1.4萬億美元,而截至今年11月份已經暴露出了8000億美元。

由於美、歐金融機構在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加上投資者對世界經濟前景缺乏信心,美、歐、日主要股市持續動盪,大幅下挫。自今年年初至12月初,美國紐約股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34%,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和德國法蘭克福股市主要股指跌幅均超過35%,日本東京股市主要股指跌幅超過46%。股市大跌不僅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還對企業融資產生了不利影響。
美國權威研究機構全國經濟研究局本月宣布,美國經濟自去年12月開始陷入衰退。由此算來,美國經濟處於衰退之中已有一年時間。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均在今年第二、三季度連續下滑,也都陷入了衰退。隨著發達經濟體經濟出現下滑,發展中經濟體也受到波及。
在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羅奇看來,當今世界已進入「後泡沫時代」,整個2009年世界都將維持衰退,至少要到2010年才可能有緩慢的復甦。「在全球化時代,我們陶醉於跨境聯系帶來的繁榮。但是,隨著繁榮走向極端並孵化出致命的資產泡沫的全球化,結果必將是泡沫破滅所帶來的後遺症。」

美國經濟有望率先反彈

多位經濟學家認為,世界經濟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仍將異常艱難甚至持續惡化。不過,隨著更多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開始發揮作用,主要經濟體有望在明年下半年或是年底前後迎來復甦,其中,美國經濟有望率先出現反彈。

經濟明年底企穩已成共識

巴克萊資本聯合首席經濟學家馬基認為,當前已經或正在進入全球性的衰退。他表示,美國的經濟萎縮會持續幾個季度,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會大幅萎縮。到明年第二季度,經濟可能出現溫和增長。到下半年,增長可能會更為明顯。
具體來說,巴克萊資本預計第四季度美國經濟會萎縮2.5%,明年第一季度預計負增長1.5%,第二季度預計實現1%的增長,而明年下半年則可能增長3%。
馬基表示,如果美國經濟明年下半年出現復甦,將對其他經濟體帶來很大的幫助,因為對美國的出口會增加。
標准普爾首席經濟學家懷斯認為,這一次全球更像是在經歷一次同步衰退,這在以往不大看到。不過懷斯也表示,總體而言,他認為到明年年底,經濟情況會開始好轉。
懷斯表示,以往更多看到的是,一個國家先陷入衰退,其他國家受到牽連出現經濟下滑。而這一次,盡管金融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但歐洲經濟卻比美國提前感受到了沖擊。美國已經陷入衰退,日本的經濟滑坡則基本與美國同步,而歐洲的衰退可能比美國更為溫和,但可能持續更久。
曾在美聯儲任經濟學家的摩根大通美國經濟學家費羅利表示,他們的最樂觀的預期是,到明年下半年,美國經濟會出現溫和復甦。其他國家可能也是差不多的情形。摩根大通預計,美國經濟明年下半年增長2.5%,上半年可能負增長1%,而今年第四季度可能負增長4%。
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表示,全球經濟低迷的狀況很可能持續到2009年年底,屆時可能見底。這主要是因為,許多引發本輪危機的因素可能在那個時候出現轉機。比如在美國,樓市有望在明年中期見底;而去杠桿化的過程還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但也有可能在2009年年底停止。此外,金融機構的放貸意願也有望逐漸恢復,加上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刺激,都有望幫助經濟在明年晚些時候復甦。

美國經濟可能率先反彈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表示,到明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反而可以比西歐、拉美甚至亞洲國家的經濟更快地復甦。反倒是那些不太發達的國家,受這次打擊之後,復甦的時間可能更長,難度可能更大。
陳志武表示,很多人認為美國經濟在經過這次危機後可能要徹底垮掉,但他覺得這種結論有些太誇張,也有些太早了。他表示,美國經濟的自我調整和復甦的能力,過兩年回過頭來看會超過很多人的預期。
這次金融危機是源於美國,然後影響到全球各國的經濟。所以,這種情況下,按照一般的理解,這就意味著美國經濟比其他國家受挫的程度會更嚴重,受拖累的時間也會更長。不過陳志武也指出,從現在來看,美國經濟過去經過了兩個世紀的發展,特別是其金融市場,盡管這次出現了危機,但整個金融體系的架構還在。所以,到明年某個時候,一旦當大家看到金融和經濟危機已經到底了,接下來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會超出人們的想像。
標准普爾的懷斯表示,美國已經陷入衰退,並可能持續到明年年中。美國這次的衰退的程度並未嚴重超出以往,只是持續的時間比一般情況要長一些。其他工業化國家中,日本的情況與美國會很類似。歐洲的衰退則可能更為溫和,但會持續更久,可能到明年年底。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新總統的號召力。陳志武認為,奧巴馬的上任可能會讓整個美國社會對自己的未來的信心得到極大提振。奧巴馬也許可以做到像羅斯福那樣。1933年羅斯福總統上任以後,把美國社會的信心和凝聚力一下子呼喚出來,讓美國大大小小的家庭和企業都願意和新總統一起接受新的挑戰,作出自己的貢獻,盡快幫助美國經濟走出大蕭條。
陳志武表示,奧巴馬明年1月20日上任後,可能在很多方面模仿一些羅斯福的做法,會在金融、證券市場制度架構方面作出改革,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也會出台很多舉措來刺激消費,同時也能在國際社會得到更廣泛的社會群體的支持,這對美國經濟在明年下半年出現復甦會有很大幫助。

股市:震盪仍可能持續數月

多位國際權威經濟學家表示,金融危機最黑暗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不過,金融市場特別是股市接下來幾個月仍可能持續震盪。

金融危機或已見底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金融危機的最壞時期應該算是已經過去。但他們也提醒說,在局勢尚未完全明朗之前,當前還不宜過分樂觀。
曾在美聯儲任職多年的摩根大通經濟學家費羅利認為,在過去一段時間各國紛紛採取重大措施穩定市場和刺激經濟的作用下,再出現像雷曼兄弟這樣的大型機構倒閉的風險已大大下降。從這個角度說,金融危機的最糟糕時期已經過去。
巴克萊資本聯合首席經濟學家馬基則表示,他個人不大願意下類似於我們已經渡過最壞時期的判斷。「美聯儲和財政部推出的一系列舉措,的確似乎已經在市場上產生了一些積極效果,我們預計這種正面效應會繼續下去。」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表示,金融危機某種意義上說已經到底,當然這個底肯定不是V型,而是U型底。但是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還剛剛開始。
馬基表示,在現階段還存在危機繼續惡化的風險,所以他認為現在還沒到過於自信和樂觀的時候,大家還必須對金融體系可能出現的更多負面發展保持警惕。
標准普爾首席經濟學家懷斯表示,對金融市場來說,最壞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但由此帶來的經濟沖擊才剛剛開始。他表示,有跡象顯示信貸狀況有所改善,但仍有很多不確定性。總的來說,他認為信貸市場已過了最黑暗的時期,但要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我看來,在徹底恢復正常,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懷斯說。他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狀況為例表示,盡管當時只是一個地區性的危機,但受此影響,銀行體系在幾年後才恢復正常。

股市未來數月震盪為主

對於金融市場未來的走勢,費羅利認為,股市接下來會繼續消化經濟方面的負面消息,經濟的疲軟會抑制股市的任何上漲。市場仍會持續波動。就美股而言,股市可能還會創出新低。「盡管我們已經很接近底部,但仍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標准普爾的懷斯表示,股市可能已經接近底部。股市通常會先於經濟3-6個月企穩,如果說經濟能在明年中期復甦的話,那麼股市有望在今年年底左右企穩。
陳志武則預計,未來六個月中,道指可能在7000點到11000點之間震盪,然後隨著投資人對美國經濟的前景改觀,股市可能出現回升。陳志武表示,從投資價值上來看,美國和歐洲等發達股市在現在和未來幾個月中存在顯著的長期投資機會,甚至包括金融業。盡管今天金融股跌得很慘,但長遠來看,金融業前景依然看好,長期的投資價值依然非常高。
對A股市場,陳志武表示,「未來幾個月還會有很多陰雲,因為中國的企業盈利和經濟指標在未來六個月或是九個月只會越來越壞,而不是越來越好。」但是也許從明年上半年以後,中國股市可能出現新一輪上漲。當然,「大小非」的問題還有待解決。他認為,A股未來六個月探新低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上漲的空間會比較有限,大概會在2000點上下波動一段時間。
巴克萊資本的馬基表示,過去一段時間股市受到了企業盈利和世界經濟增長降溫預期的影響,也出現了大幅下跌。但通常情況下,股市會先於經濟企穩。從歷史經驗來看,在經濟出現明顯復甦之前,股市已經開始企穩一段時間。

美元強勢有些過頭

對於前一段時間風頭正勁的美元,專家表示,美元走強凸顯了全球投資人仍對美國經濟實力抱有信心,但當前的上漲可能有些過頭了。
摩根大通的費羅利認為,美元近期走強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這是對前期美元疲軟的報復性反彈。因為在今年夏天,市場對美元過分看空;另一方面,此前大家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很盛,但沒想到後來歐洲和其他經濟體也紛紛陷入相對,因此,美元相比之下反倒成為搶手貨。短期內,他認為美元可能在今後幾個月出現調整。
標普的懷斯表示,美元只是從此前兩年的過度弱勢中反彈,但當前有些太強。過去幾年,美元對歐元等貨幣的走勢更多體現了利率的相對走勢。在2006年時,歐洲的利率要低於美國,資金於是流向美國,推動美元上漲、歐元下跌;但隨著美國利率下調和歐洲加息,歐元對美元開始持續上漲。
但在過去幾個月中,隨著歐洲陷入衰退,歐元遭到拋售。當然,美元的走強還受到日元套利交易的影響。由於大量套利交易在風險上升時選擇平倉,歐元遭到打壓,日元相對走強,美元也受到影響。
「就目前而言,我並不認為美元匯價太大偏離長期均衡水平,但我預計,一段時間以後,隨著形勢恢復穩定,避險意願下降,歐元對美元可能回到1.40附近。」懷斯說。

⑨ 世界經濟增長向什麼地區轉移

向亞洲 特別是中國、東南亞轉移;但是東南亞國家自身發展一般 因此成了大企業的廉價勞動提供者

閱讀全文

與世界經濟增長向哪些地區專業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金錢怎麼排列 瀏覽:88
什麼叫幸福的網名 瀏覽:405
婚姻中的餘生是什麼 瀏覽:354
袋裝紅茶怎麼喝健康 瀏覽:338
事業困惑期怎麼辦 瀏覽:358
有一個故事叫什麼打蛇 瀏覽:311
美女幺妹兒在哪裡 瀏覽:857
38歲交15年健康險要交多少錢 瀏覽:461
美女是在做什麼工作呢 瀏覽:16
誠信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瀏覽:860
南島經濟現狀如何 瀏覽:237
婚姻不順是指什麼 瀏覽:777
用什麼詞形容美女的後背 瀏覽:977
經濟類游戲有哪些好玩的 瀏覽:204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篇章都有哪些 瀏覽:156
教育經濟學考研考哪些 瀏覽:102
請問南寧的事業單位工資多少 瀏覽:964
實體經濟不景氣怎麼做兼職 瀏覽:918
女人為什麼老是想著愛情 瀏覽:480
怎麼製作幸福樹的營養土樹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