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的經濟總量到底是多少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對外公布,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827122億元,我國經濟總量首次站上80萬億元的歷史新台階。
2017年中國經濟的名義增量約8.4萬億元,這意味著中國一年干出的經濟增量相當於2016年全球第十四大經濟體的經濟總量。
『貳』 中國GDP發展的極限是什麼
這個說法不科學……
因為隨著科技和社會環境的進步,資源的回收利用率,能源的消耗率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而且發展模式的不同,這個所謂「極限」也不一樣。
假定鎖定目前科技水平不變。
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增長逐漸趨緩,GDP曲線平滑見頂;走非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先沖上頂峰然後開始掉頭向下。
至於你說的世界市場規模,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市場作用是因為交換模式而有意義的,但是核心因素依然是生產力和資源。生產力好理解不解釋了,資源問題很復雜,包括多個層級。
一是資源總量,除了土地資源(食物和許多工業原料來源)之外這個出現匱乏的可能性不大,畢竟我們生產生活本身並不消耗多少物質,只是改變了其分布和形態。我們真正消耗的只是能源(能量耗散之後,至少人力是不可能再將其聚集起來的),不過有太陽這個真正的終極能源來源,長期性看這並不是問題,畢竟跟可見未來比,太陽的壽命還是相當長的。
二是資源可利用量,比如說金子,金元素在自然界廣為分布,但是某些太深,某些太分散,所以我們只採目前看起來合算的那部分。古代採金要求的礦石富集度要比現在高得多,很久以前的古人可能對1%的不屑一顧;現在萬分之一都算富礦,百萬分之一都有開采價值。各種礦產資源都有類似的情況,包括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氣等)。這個跟科學技術進步有很大關系
三是資源利用效率,比如說我們的鋼鐵,首先在供應端,我們的浪費就很嚴重,比如生產的質量問題,運輸損耗、儲存腐蝕等等;在使用方來說,金屬加工的主要方式是切削,或者說材料去除方法,造成大量邊角料損失,另外因為工藝水平低,加工成不耐用的劣質產品使得使用壽命很短也是一種浪費;最後呢,在回收利用環節,原則上說各種金屬材料除去因腐蝕等化學因素散逸成為游離態的,都應該能夠被回收利用,但是由於技術、經濟和社會文化原因,造成大量可回收利用資源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或者在回收利用環節出現巨大損失浪費。這點如果能有巨大進步,那麼資源量上限可以大大提升。(90%的回收率,和99%的回收率,相差的並非9個百分點,而是消耗資源降低到了原先的十分之一)
綜合上述三點,以木材及製品為例
木材主要的用途冊鍵虧有幾個:傢具、其他木器、紙製品、包裝材料、木柴等等,簡單分就是耐用器、消耗品和燃料
而木材的產出途徑很單一:砍伐樹木,即便是不考慮生態影響,而且使用種植速生林等手段使之最大化,也受環境限制有產量上限。
如果能把耐用品比如傢具、筷子、砧板之類的產品質量和使用年限大幅提升,就可以減少許多木材的消耗;而消耗品和一次性產品如果進行合理高效的回收利用,可再生率目前就能達到很高的水平(比如再生紙,使用普及工藝其產量已可達廢紙七成),當然這需要共同努力,州神比如說一個紙袋本來是可回收利用的,你用它吐了痰,盛放了有機生物質垃圾,它就只能被送去垃圾焚燒爐了;另外所有廢棄且不可回收利用的木製品都可以被送去焚燒發電或者制備生物能源,而不是在露天作為垃圾堆放,被微生物降解,釋放異味。
環境問題同樣如此,以日本人對資源的節約精神,中國可以生活20億人,而以我們社會的資源使用效率,日本恐怕有5000萬人口就是極限了。
作為一個普亮並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應該盡量選擇節約資源的方式,應該認真了解跟資源回收利用有關的知識以盡量避免無知造成的無意識浪費。
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應該盡可能在工作中考慮資源和環境因素,推動技術進步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
作為決策者(可以是任何層級上的,村幹部也一樣),同樣要選擇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方式
只要我們能做好科技和社會進步,不論是中國還是人類的經濟發展,在可預見的長期內,都是沒有上限的。
『叄』 中國的經濟總量是多少
gdp總量一般用來衡量經濟總量和規模。2009年中國gdp總量為335353億元,按照人民幣兌美元年平均匯率中間價計算,約為49092.81億美元,接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
『肆』 中國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
最低要保證本土本民族人口20億至22億枝喊褲,猛簡滲虛外來人口2億合計24億,這樣非常合適,,最多再多2億,26億。極限為28億至30億,人口是中國最大的財富,中國這幾年的經濟增長還得靠我們的人口,科技知識和大量的工業商業,農業。
『伍』 中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的多少
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達114.4萬億元,突破110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7.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佔全球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8%。
拓展資料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2022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
2022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2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
概念
含義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
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出產的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理論上計算結果相同。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一般根據產品的實際用途,可以把產品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所謂最終產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人們直接消費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務。這部分產品已經到達生產的最後階段,不能再作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產品和勞務的生產過程中去,如消費品、資本品等,一般在最終消費品市場上進行銷售。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於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第二,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在市場上達成交換的價值,都是用貨幣來加以衡量的,通過市場交換體現出來。一種產品的市場價值就是用這種最終產品的單價乘以其產量獲得的。
第三,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那些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性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實實在在流通的財富,它只是用標準的貨幣平均值來表示財富的多少。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完全的轉化成流通的財富,這個是不一定的。
『陸』 中國經濟總量是多少
2020年全年經濟總量將突破100萬億元,增長2%左右。
經濟總量狹義指社會財富總量即社會價值總量,包括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與不能用貨幣來計算的社會真正財富總量,既包括社會財富的量,也包括社會財富的質。
狹義的經濟總量是有效經濟總量,不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經濟總量廣義指所有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國民經濟總量,既包括有效經濟總量,也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經濟總量增加、經濟規模擴大有兩種途徑:資源配置與資源再生。
狹義的經濟總量增加更多通過創新與資源再生來完成,廣義的經濟總量增加往往通過資源配置與外延擴張來實現。新常態經濟增長是狹義的即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不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的增加;經濟新常態是不斷擴大有效經濟總量范圍、縮小無效經濟總量范圍的過程。
宏觀調控
1、調節消費、儲蓄和投資的關系。
2、調節內需與進出口。
3、以需求調節為主的短期供求平衡和以供給調節為主的中長期供求平衡實現總供求關系的基本平衡,可以從總需求和總供給兩個方面進行調節。
根據供求總量和結構的關系,以及總需求和總供給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不同特點,短期應以需求調節為主,中長期應以供給調節為主。這是因為:市場需求具有短期易變的特點。供給能力和結構在短期內基本上是既定的。從中長期看,決定總供求規模和結構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給。
『柒』 中國需要經濟總量達到多少才算發達國家
在人口基數不變的情況下中國初入發達國家需要15萬億美元以上的GDP進入中等發達國家得需要25萬億超級發達國家大約是40萬億到50萬億美元以上,也就是追上美國現在的人均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