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要怎麼學習經濟學呢
我是經濟學專業的,今年已經畢業了。
專業是測控技術與儀器,但是我還想學經濟學專業,並且想要拿下經濟學學士學位,
====================================
這么說的話,你得去輔修一個經濟學的第二學位。如果是這樣很容易的,經濟學入門不難,再加上是第二專業,要取得學位很容易,跟你考研沖突不大。
暑期里我看過了幾本經濟學的書籍,本身對經濟是很感興趣的,請大蝦們給我支支招吧!
=========================================
你暑假看的是什麼書?經濟學教科書還是經濟學科普類的書,它們是有差別的。
可以講下經濟學專業包括哪些專業課程,需要買什麼書,可以談談你學經濟學的心得,學習方法,更可以說說你對我跨專業學習這一行為的不同看法
==========================================
我們學校本科開設的課程如下,你參考一下吧:
《西方經濟學》(包括宏觀和微觀)
《政治經濟學》(關於政治經濟學有很多爭論了,看你自己對它感不感興趣)、《經濟學說史》(經濟學的發展以及各種學說流派,這本書必看)
《計量經濟學》(有難度,我們專業的人比較頭疼的科目,掛了十幾個。當然對數學好同學的除外)
《產業經濟學》(介於宏觀與微觀之間所謂的中觀經濟學)
《貨幣銀行學》
《國際金融》
《證券投資分析》
《國際貿易》
《會計學基礎》
《市場營銷學》
《經濟法概論》
《統計學原理》
《管理學基礎》
《保險學》
《企業兼並與收購》
《企業戰略發展》
==================================
大概就是這些了,你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就可以了。如果是對金融感興趣就多看看貨銀和國金,對純粹的經濟學感興趣就看西經。參考書的話我建議你盡量看國外的,比如西經看薩繆爾森的。
我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就跟著老師在課堂上學,考試之前看一下重點知識,背誦一下,其實本科經濟學是學不到多少經濟學本身的知識的。從我們開設的課程就可以看出來,似乎有關財經類的科目我們都有學,但是學得不專。說得好聽一點就是學到了一種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不過不同的人的這種思維方式有很大差別的。
不過這也沒什麼,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在某方面專研。閱讀相關的報紙雜志,查閱論文(這很關鍵,局限於教科書完全不行,就某個現象要多看多了解多跟人討論)。經濟學本來是一門社會學科,可以增強你對社會現象的理解(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之父還是之母我忘了,呵呵)。有助於你在其他領域擁有經濟學思維,比如歷史、政治、心理等等。跨專業學習經濟學非常好,甚至我認為經濟學本科階段就應該跨專業來學習。
就這些了。多說一句,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
B. 如何學習經濟學
要麼跟著老師學,要麼自學。自學,也就是自願的、主動的去學習(無論是興趣所致還是願望、目標所致)。要做到自主學習,要做好以下幾點:
1、沒有興趣怎麼辦?人們總說培養興趣,但是培養興趣往往是最難的,但是興趣是在做的過程中被激發的,而不是想出來的。比如學習中,因為解出了難題,獲得的激動、成就感;或者讀書中,精彩的情節打動、吸引了你,實用的內容幫到了你......這些往往都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所以,不要想著如何激發學習興趣,而是去嘗試,在這個做的過程中,興趣往往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2、長時間的堅持,需要制定計劃。並嚴格按照這個計劃開展學習;合理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
計劃包括4個方面:①要建立目標意識。確立一個目標,特別是具體的目標,有利於學習中的堅持。②合理分配每天(每周或者某個時間段)的學習任務: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分解成每天能夠完成的單元,並堅持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無論如何不能給自己以任何借口推遲完成原定計劃。③合理規劃每天時間:把必須完成的任務盡可能安排在工作時間內完成,把既定的學習時間保留出來,養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時間學習的習慣。④按照既定的時間錶行事:學習時間表可以幫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3、尋找恰當的方法,使得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學習中因為學習方法不對,事倍功半的例子屢見不鮮。對於大部分來說,學習中如果頻頻受挫、或者付出很多收獲很小,學習的熱情和意願也就會被消磨殆盡。所以,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找解決辦法,而不是一味的蠻干。
拿閱讀來說,如果你的閱讀速度慢、理解率低下,而你需要讀的書太多,又沒有足夠的時間,這個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如果你還是按部就班的就讀,最後要麼沒讀出什麼效果,要麼連閱讀的心情都喪失了。這個時候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然後行動。閱讀效率問題曾經也是困擾我很久的問題,我最後的解決辦法是學習快速閱讀(用的是: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有需要的可以參考),掌握一定程度的快速閱讀能力,因為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好其它事情。
4、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對長期堅持學習也很重要。因為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可以讓你更好的靜下心來學習,同時也能增加學習的動力。比如:可以和好朋友一起開展學習上的比賽,讓學習的環境活起來;或者圖書館、自學室的學習效率高於宿舍等。
5、懶惰不可避免,要學會自我檢查和反省。時常檢視自己,找出自己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漏洞並改正。
C. 想專業炒股,要看哪些經濟學和金融方面的書
1.入門不要看雜七雜八的東西,就看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教材5本,主要看《證券市場基礎知識》、《證券交易》、《證券投資分析》,這三本讀過一遍,市面上80%的證券書可以無視,這個是童子功、基本功,這個功夫不下,你會永遠是市場中的炮灰。
2.技術分析入門時候了解一點就好了,主要是K線知識和成交量還有均線系統。K線看小日本的,K線技術是他們發明的,日本的《酒田戰法》推薦,關鍵是下笨功夫,老老實實手工畫一個股票至少3個月的K線圖,比你讀10本K線書都要強。國內的K線書籍就不要看了,似是而非的太多。成交量沒什麼好推薦的,東西很多,多看看吧,沒必要鑽的太深,互相矛盾的東西太多「量為價先」是欺騙最大的偽命題。技術指標不要當成萬能指標,了解幾個常用的指標,如KD、RSI、MACD、OBV足矣,關鍵是了解他們的設計原理,比機械背誦什麼20和80的超買超賣要有用的多,融匯貫通以後你完全可以自己在證券分析軟體中編寫適合你的技術指標。如果一定要研究技術分析,推薦美國愛德華茲和約翰馬吉的《股市趨勢技術分析》,這是西方技術分析的開山鼻祖與經典。另外,心理分析方面看利弗摩爾的關於投機生涯的書。
3.要想做好股票一定要研究基本面分析,這個是當今世界上證券分析的主流。前提是有一定的財務知識。如果你一點財務知識都沒有,先去補財務的課程,最簡單的是考一下會計從業資格。這里的童子功是財政部的《企業會計准則》如果這個苦功不想下,後面的也不要看了,直接去買基金吧。推薦的書籍是歐奈爾的書、費雪的關於成長股的書、《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與《戰勝華爾街》,本傑明.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人》,如果鑽研精神十足,可看襲謹基本面分析的鼻祖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有價證券分析》(先把你家能砸的東西收好-_-!)。看了這么多書,是一腦子漿糊怎麼辦?跟實踐相連吧!我的一個很笨但有效的方法是:隨便找一個自己不熟悉的股票,找齊它最近三年的所有報表和公告,,給他每個季度出一個投資報告,看看到底是買還是不買,加倉還是減倉,三年報表分析下來你的基本面分析也就想華羅庚講的讀薄了,關鍵是分析的時候不要看他的價格走勢圖,以免影響判斷(所以強調找一個冷門股,自己聽都沒聽過最好)。基本面的資料來源最權威的是兩個交易所網站,如果嫌他們的資料太零散不好梳理,推薦下個萬得資訊(原WIND資訊)的軟體,免費版本足矣。
4.進階。如果想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或交易系統,先從研究老外的技術指標開始,很多技術指標其實就是簡單的交易系統,推薦深入研究威廉指標系統和BOLL帶系統。系統交易(或乎液叫程式化交易)入門先看國內波濤的《系統交易方法》《證券期貨投資計算機化技術分析原理》(這可是國內開山之作)。如果要了解基金的運作,推薦萬雲的《價值發現-中國基金經理的投資之道》,03年出版,很老很經典,至今未曾發現有超越的。另外,想自虐並練英語的話,網上下載每年巴菲特給股東的報告來研究吧。
5.實戰操作,理論結合實際,祝各位拍頃基享受投資的樂趣。
補充:市面上標榜私募寫的書十有八九是書商包裝的,選擇時千萬要當心,特別是去年的林園——去年牛市時的股神,在今年大熊市時候其名下的好幾個信託私募都清盤了。熊市方顯英雄本色。選基金經理也是類似,沒經過熊市洗禮額基金還是敬而遠之吧。個人比較欣賞趙丹陽,問題是他老兄信奉緘默,寫的東西太少。
D. 如何自學經濟學
1. 真的有興趣么?經濟學不同於金融,實際上比較枯燥,應用性相對也低些。並且想要學到一定水平數學一定要好!!至少涉及微積分、統計、線性代數。本人不才,中國本科4年,加拿大研究生2年,經濟論文里看不懂的模型比比皆是。
2. 看什麼書好?經濟學有很多方面,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是基礎,所有人都要學。常用的高級教材有:瓦里安的高級微觀、羅默的高級宏觀、格林的計量。這些書在人大經濟論壇都有原版和翻譯版,書店也有賣。你可以隨便瀏覽下裡面一串串的公式,然後再問自己一下,到底有興趣么。初級的書自然顯得有趣的多,書店賣的也多,就不贅述了。
3. 真的有興趣!如果經過以上兩步,你還真的有興趣,那再發個帖,我們討論下如何系統學習。
4. 就業前景。以下行業都可能涉足:管理咨詢公司、市場研究公司、大學教師(好點的大學必須名校博士)、投資銀行(也就是券商,搞IPO、行業分析等)、信託、私募、基金、銀行、研究所等等。但實際上,管理咨詢行業更偏重MBA,基金、投行等更偏重金融並且門檻很高。最適合經濟學的職業似乎還是把理論別聯系實際,直接去大學教書,傳授給下一代。
還是建議你先想好希望從事什麼職業,然後再思考學什麼好。比如你其實對金融感興趣,那麼可以通過考CFA,CFP為事業鋪路,而非考更偏重理論的經濟學。
E. 經濟金融專業如何學習才能成為真正投資大師——透露最核心秘笈!
我們很多人學習經濟或金融專敏毀陪業出來拿到了文憑,也或許成為了「專家」,但是他們從來不能以自己的理論正確判斷市場,或者連最基本的自己投資賺錢的能力都沒有。他們只會忽悠資歷比他們低的同行或外匯,以賺錢所謂的「服務費」。所以這里說他們是忽悠已經是非常禮貌的稱呼了。
一位著名金融大學的教授在給學生上最後一節課時才講了四年來最有價值的話,「我並不知道金子究竟埋在哪裡,如果我知道我也不會在這里教你們上課了」。
華爾街著名的投資大師,至今還在實戰中成功投資的大師,他們的用人標準是「遠離華爾街」的人,而他是不是金融專業則根本不重要。
好了,現在讓我告訴你最重要的內容吧,請你謹記!
一個合格的投資者必須徹底的了解市場規則,而且是整個市場的規則,無論是內部還是外延,你需要全面的去了解這些規則,但是我建議你在讀書的時候拿上一隻較粗的黑顏料的筆,你只需讀其中規則不符,至於一切相關的評論和解釋,以及各種理論或技術等等,只要他不是基礎條件,他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成功你必須把他們統統全部抹掉,不需要在看。你要做的只是掌握一切游戲規則。切忌!在你的投資體系裡不需要任何前人的現有理論成功,你只需全方面要掌握一切游戲規則。橋蠢
那些現有的成果為什麼不看?那些規則的評論或解讀為什麼不去看?那麼前面以及告訴你了,市場的本質就是少數有能力的專業人員在利用他們的知識在服務市場,因為他們自己沒有能力去為自己的投資創造價值,他們也不可能為市場創造價值,他們只能靠「服務」。整個行業鏈、會鏈都是這樣的。從市場到余乎機構,從學院到研究所。。。都是如此。服務是說的好聽的了,說通俗就是忽悠,但這也是很禮貌的稱呼了。市場的本性就是血腥和自私自利的,好在它是建立在一個相對的規則下去完成整個過程的,所以你要參與它必須了解游戲規則,多餘絲毫不比去了解。
那麼只能說明你不適合這個市場,請你保護好自己,永遠遠離它!
F. 經濟入門必讀著作
曼昆天才橫溢,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 該書為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格林斯潘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森薯粗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推薦入門首選閱讀。目前國內已經有某些教授依據此書編著《西方經濟學》教材,在書中出現「經濟學10大原理」一詞,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襲而來。
薩繆爾森《經濟學》
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他一直此鎮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目前經濟學理論數學化大行其道,此翁實始作俑者。 全書結構宏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滲透老薩數十年經濟學見解。字里行間,三言兩語,每有深意。其中手胡諸如「熱情的心,冷靜的頭腦」、「相關未必因果」等言語,可謂經濟學之《老子》。讀完該書,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盡管該框架在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1948年初版,現已出第19版,16版之後是和諾德豪斯合寫。
G. 怎樣用好最重要的幾年學好經濟學
只有全面扎實地掌握了經濟學理論知識,才能為未來的研究和工作做好准備。要充分利用這些良好條件,需要跨越三個台階。
第一個台階:從書本和課堂學習經濟學理論知識
第一個台階是在課本和課堂上學習經濟學理論知識。這一步的重要性怎樣強調都不為過。有很多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之中,甚至在學完了整個課程之後,都覺得經濟學抽象的理論好像沒有什麼實際用處。而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後,很多人對經濟學提出了批評,更讓一些同學感到迷茫。但我要告訴大家,你們即將學到的這些經濟理論非常有用。我在業界工作得越久,這方面的感受就越深。經濟學理論,尤其是大家即將開始學習的高級經濟學理論,雖然看起來抽象,但確實能帶給我們觀察世界的深刻洞察力。這是沒有學習過這些理論的人所無法具備的能力。
現在大家隨便看看財經媒體,會發現好像到處都是「經濟學家」。什麼樣的人,不管是什麼專業背景,都可以指點經濟。但你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很多人深度有限。看起來滔滔不絕,其實都是人雲亦雲,甚至漏洞百出。
舉個例子,大家如果關注中國經濟,會知道現在對影子銀行風險的談論很多。而銀行理財又是這方面討論的一個焦點。銀行通過發行短期理財產品來募集資金,打包之後變成長期貸款發放出去。這種借短貸長的方式會帶來期限錯配問題。一旦短期資金鏈接不上,長期貸款又無法及時變現,就會發生償付問題。很多人看到這種情況,就想當然的認為其中風險很大,早晚要崩潰。我們金融系統的一位資深人士甚至還專門撰文,把銀行理財比作龐氏騙局。但這些都是經濟學門外漢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甚至錯誤的認識。如果你學習過Diamond與Dybvig發表於1983年的討論銀行系統的經典文獻,就能理解期限錯配是銀行存在的前提。用自身資產負債表的期限錯配來化解實體經濟中資金供需的不匹配,是銀行為實體經濟做出的最大貢獻。所以如果要把期限錯配與龐氏騙局劃上等號的話,就是把所有銀行就當成龐氏騙局了。這裡面的真正風喊桐險不在借短貸長,而在於影子銀行借短貸長的行為缺乏來自政府的緊急流動性支持,因而有被擠兌的風險。而化解這種風險的方法也並不是全盤否定,而是設立類似存款保險的機制來對影子銀行加以監管和支持。沒有經濟學理論素養的人是看不到這么深的。
經濟學理論還有第二個重要用途——它構建了經濟學家相互交流的基礎。外行人可能覺得經濟學們相互爭論不休,分歧很大。但實際上經濟學家之間共識遠大於分賣裂歧。這些共識,就是那些濃縮為經濟學理論的看法。一個缺乏經濟理論素養的人,根本無法參與到經濟學家們嚴肅的討論中去。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在座諸位可能知道中國經濟現在面臨著消費偏低的問題,即居民消費占整個經濟的比重太低。消費太少,內需就不足,經濟增長就缺乏動力。所以現在政府正著力推進消費的擴張。而要讓居民多消費,就需要增加居民收入。所以很多人提出了漲工資來促進消費的方案。他們的邏輯很簡單:工資漲了,居民收入就多了,消費也就多了。但這個簡單邏輯在微觀層面雖然成立,在宏觀層面卻講不通。工資上漲確實會讓有工作的人增加收入,但同時也意味著人力成本的上升,因而會促使廠商更多地用資本來替代人工,從而抑制就業。在宏觀層面,在職人員工資上漲的正面效應會被就業下降的負面效應所抵消,從而讓工資總額占整個經濟的比重基本不受工資漲跌的影響。這是一個經濟學在理論上和實證上都已充分證實的結論。因此,稍有經濟學理論常識的人,都不應該提出這樣的建議。反過來,如果一個人對這種經濟學基本結論,甚至說是常識都不了解,顯然不會有經濟學家願意和他做嚴肅的討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經濟理論的學習是大家融入經濟學圈子的一個基礎。
最後,除了經濟理論本身之外,學習理論學習本身的過程也是非常必要的訓練過程。學習理論其實就是在訓練研究能力。經濟分析的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就是在學習過程中,由一個個章節,一個個習題,循序漸進地給培養起來的。大家跟著書本和老師的思路,就會逐步體會到構建理論的基本步驟。除此而外,高級經濟學的學習壓力很大,對大家的抗壓能力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很多中心同學在畢業之後,都對第一年「三高」學習念念不忘,將其視為中滲閉美好回憶。
因此,大家要把握好中心所提供的學習經濟學理論的良好條件,為自己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我還記得當年我在中心的時候,通過各種課程學習收獲很多。當時中心要求修滿26個學分就可畢業,而我最後的成績單上有61個學分。這還沒包括我在清華經管學院選修他們特聘教授開的四門課。這種大強度的課程學習讓我很快對經濟學理論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令我接下來的學習和研究受益匪淺。
第二個台階:跟老師學做學問、學做人
從書本和課堂上學習經濟學理論只是第一步。大家在中心要邁過的第二個台階是跟老師們學做學問、學做人。這是因為有些東西是書本和課堂上教不了的,只能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潛移默化的傳遞。
教科書和學術文章上的理論看上去都很完善、很光鮮。但這並不是它們最開始的樣子。一個理論從提出、到最後成型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試錯、不斷打磨的過程。一篇學術文章的開端可能就是一個靈感閃現。從這個靈感到最初粗糙的框架,再到後來逐步完善成型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有許多方法和訣竅,是從書本和課堂上學不到的,只有跟著做研究的人一塊做過,才能體味到。換句話說,怎麼做研究,只能跟著做研究的人一起做過研究,才能學得到。因此,跟老師們學做學問是學習的又一個必要環節。
學做學問之外,學做人更重要。中心的老師中,有不少堪稱為研究中國經濟的大師。而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絕非偶然。用前面講的隨機遊走的語言來說,大師有著令他成為大師的趨勢項。這是大家在跟大師的交往之中需要去認真體會的。但要學到這些,需要多與大師們近距離接觸,突破距離也會造成的隔閡。這就像遠眺一座高山的時候,有可能被震撼,也可能感覺不過爾爾。但不管是在這兩種中的哪種心態震撼或不屑的態度之下,都難以真正發覺高山的俊秀之處秀美在何處。只有走進山中,細細體察,方能領會到種種精妙之處。我們看一個大師也是一樣的,不管是崇拜得五體投地,還是看輕到不屑一顧,都無法學到大師成功的真諦。只有接近了大師,把大師還原成一個普通人,你才能看到他的堅持所在,對他所取得的成績有認同,為他們的付出而感動,也才能看察覺到他們在隨機沖擊中堅持的那個趨勢項。而那,才是我們最應該向大師學的,也是能學得來的成功「秘訣」。
在跟老師和大師們學做學問和學做人的時候,大家要注意三點。第一,自己要上進。師長們都願意與好學上進的後生打交道。那些自己不努力向上的人,很難進入老師們的法眼。第二,要主動。你的學習和進步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師沒有義務,也不會成天揪著你告訴你這個重要,那個必要。所以你一定要主動找老師,而別指望反過來的情況會經常發生。第三,做好功課。問老師之前,得有自己的思考。一些明明在書本上就有現成答案的,就別拿來問了。老師們只有覺得你下了工夫,才願意和你交流。
H. 要想成為一個經濟學家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識
以下是成為一個經濟學家必備的入門知識和書籍,希望對實現你的願望有所幫助
基礎知識:
經濟類高等數學,統計學,會計學基礎(應包括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法基礎。
學習方向:
會計及審計,銀行及金融,生產及物流,市場營銷,精算,稅務,經濟法等等大方向,下面還可以細分若干小項。
書:
高數有人大的一套經濟數學很好,宏觀曼昆有入門版甚好,微觀斯蒂格利茨的就夠了,其他的三個,對不起,說不上什麼好版本,到大一點的書城問一問,營業員會給出n個版本,應該都可以用。
1、曼昆《經濟學原理》上下冊。梁小民教授翻譯。曼昆為哈佛高才生,天才橫溢 ,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
該書為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推薦入門首選閱讀。
2、 薩繆爾森《經濟學》(Economics)
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研究范圍橫跨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多個領域,對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獨到的見解。目前經濟學各種教科書,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採用由他1947年的《微觀經濟分析》發展糅合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微觀經濟學而成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框架。他一直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目前經濟學理論數學化大行其道,此翁實始作俑者。
《經濟學》由美國麥格勞——希爾圖公司1948年初版。現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國內50年代由高鴻業教授根據英文第10版翻譯,商務印書館於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諾德豪斯合寫,由蕭深教授翻譯,並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單行本出版。
全書結構宏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滲透老薩數十年經濟學見解。字里行間,三言兩語,每有深意。其中諸如「熱情的心,冷靜的頭腦」、「相關未必因果」等言語,可謂經濟學之《老子》。讀完該書,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盡管該框架在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此書國內有機工版發行之英文版。建議直接閱讀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經濟學》及系列輔助教材。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經濟學成就甚高,此書可作為前二者的補充,前二者所涉及經濟學內容主要是以價格理論及邊際分析為基礎,不包括不對稱信息經濟學、不確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經濟學》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盡管三位作者政策傾向不同,但教材體現凱恩斯主義的特徵稍多一點,總體上講,教材相當客觀和公允。很適宜做入門教材。
4、《經濟學、原理、問題與政策》及《經濟學原理與問題》、〈經濟學案例〉、〈經濟學小品〉、《經濟學悖論》、〈社會問題經濟學〉等。此類書之特點是先提問題,再論原理,主要是針對社會習見問題,逐步解釋原理,水平、內容大多較好,唯缺乏體系與框架,適宜略懂經濟學者補充學習。
5、國內老師自行編寫之《西方經濟學》教材:目前國內各大學自己編寫的直接冠以《西方經濟學》或〈經濟學原理〉均屬入門教材。如高鴻業、歷以寧、宋承先、梁小民、朱錫慶、尹伯成、司春林等等。
I. 作為一個學經濟學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專業素養
首先,數學基礎一定要好。經濟學在本科階段更多的是人文社會科學,數學的應用不算多,更重要的是在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經濟學和數學一樣,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方式,邏輯非常清楚。比如對付通貨膨脹,政府要提高利率,但是提高利率以後別的東西都會發生變化,我們不可能像做物理化學實驗一樣把其它東西分離出去,只能假設別的東西都不變,單獨看利率對物價的影響,這就需要抽象思維,由此可見數學邏輯和抽象思維方式的重要。而到了高年級就需要用到很多計量的知識,這其中包括了很高深的數學知識;特別是如果你將來要讀博士,那數學基礎一定要打好。經濟學雖然文理兼收,但相比之下讀博士的時候理科生要比文科生占優勢。
第二,英語永遠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想去美國讀博士深造的同學。首先它能幫助你直接接觸前沿知識而無需翻譯。很多很優秀的學生希望做一個學者,甚至有拿諾貝爾獎的理想。這就需要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搞清了主流經濟學再去發展,這時候英語就是一塊最重要的敲門磚。同時,英語方便了國際交流,而交流在對一個人思想的促進上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個需要的是歷史政治文化知識。經濟學不光是數學,數學出身的經濟學家和文科出身的經濟學家在分析社會問題的時候往往有所差別。比如有一個現在在美國讀經濟學博士的同學本科是學物理的,如果他在人文社科歷史文化方面不注重修養,他回來面對具體的經濟問題時,分析就會不夠深入:他僅僅會分析一些經濟數字的關系,而不會考慮到歷史的原因。舉個例子,比如現在國外回來的博士,在對比中國現在和八十年代日本的房價股市時,發覺從數據上兩者非常相似,於是認定現在的中國和當時的日本一樣處於泡沫經濟之下。但我們應該注意到,雖然數據非常相似,但中國的歷史發展階段和日本歷史當時的發展階段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把歷史發展的不同背景,不同階段考慮進去才會發現其中的差別是什麼。經濟學家絕對不是光數學好就行了,必須要有深厚的歷史政治人文功底,既要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軌跡,也要了解各個社會的特徵。
為什麼要在北大學經濟學
首先,北大經濟學歷史悠久。北京大學是中國最早的大學,是1898年革新的一個產物。戊戌變法沒有成功,大部分變法的條例都被廢除了,但是北京大學留下來了,當時叫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開的六個學科裡面就包括商科,即經濟學最早的一門學科,它的第一個專業是銀行。1912年北大成立了經濟系,1985年改組為經濟學院。當時的管理學,現在的光華管理學院,原來是經濟學院下的一個系。
第二,北大經濟學大師雲集。比如經濟學家馬寅初,曾是北大校長。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敢對毛主席提出不同意見,提出控制人口,雖然後來被批判,但他始終堅持這個理念。再比如陳岱孫先生是中國最早從國外回來的經濟學博士。他1926年拿了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回國,後在北大經濟系擔任過30年系主任。他們都不在了,但他們的精神對北大的老師們有很長遠的影響。從這兩個人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北大經濟學教授的兩個特點,第一是堅持真理,別人經常會發表一些不同的意見,但只要是真理就要堅持;第二,始終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服務對象,這是北大教師的一種精神——教師和學生始終處於一種平等的地位。
第三,北大的學術自由環境。學術自由是北大的傳統。北大經常是媒體最喜歡炒作的地方,因為北大的影響力大。北大教授們對於很多問題都會存不同的意見,比如物權法的爭議,制定物權法的是北大的教授,反對物權法的也是北大的教授。這就是北大,北大剛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一方面聘了洋人做院長,另一方面又有留著辮子的教授;清朝已經滅亡了,保皇派還留著辮子,而北大照樣聘來當教授。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經濟學的發展,必須要一個很充分的學術環境,北大做到了,而在別的學校則很難找到這樣自由的學術環境。
第四,北大的學科很綜合。不同院系的學生可以互相選課,別的學科的同學可以學經濟學,經濟學的同學也可以學別的課程。經濟學是一門綜合課程,不光需要經濟學本身的學問,還需要歷史政治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北大是最綜合的一所大學,不僅有最好的文史哲,政經法,同時理科也是最強的,經濟學院和經濟學雙學位的數學課都是直接由數學學院的老師來教。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是身邊的同學優秀。跟什麼樣的同學一起學習,決定了你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香港的那些大學,雖然學校的師資也很強,學術也很自由,工作環境也不錯,但是它絕不可能有北大里這樣一批如此優秀的學子,因此也不可能像北大一樣培養出如此多的人才。同學是非常重要的,同學之間不僅僅是一種競爭關系,更是一種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關系,從長遠來看同學對自身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北大現在有三個地方可以學經濟學,第一是經濟學院,下面有六個本科專業,包括經濟學(主要研究理論),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財政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六個本科專業。經濟學是北大歷史上最悠久的學科之一,從1898年開始就有,經濟學院是北大招收的本科生最重要的學習經濟學的學院。
光華管理學院,算經濟管理類,它有應用經濟學。光華的教師隊伍里基本是博士,而且從海外歸來的比例非常高,佔一半以上,包括厲以寧,張維迎等,還有很多非常優秀但是在社會上不很有名的,他們研究的都是很專的學術。光華管理學院有九個系,應用經濟學系、金融系、組織管理系、市場營銷系、戰略管理系、會計系、管理科學與信息系統系、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衛生經濟與管理系。本科現在主要設三個專業,金融學、會計學和市場營銷。
還有一個是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是成立於1994年,它是一個改革的特殊產物, 1994年國內體制還不是很適合推行經濟學教育,所以單獨成立了一個經濟研究中心,包括最近被聘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林毅夫,現在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的易綱,海聞,張維迎等幾個人一起組織經濟研究中心的工作。
J. 如何學習經濟學
我也將一些個人的學習體會說來與大家交流。 體會一、主動培養自己對經濟學的興趣 在我所認識的所有學經濟學的同學中,至今我還沒有發現有誰比我對經濟學的興趣更濃 。這一點總是讓我覺得特別幸運和幸福,特別是在為申請出國深造准備自我陳訴材料的時 候。興趣無疑是最好的老師。正是這種興趣使得我願意比很多同學花更多的時間去閱讀經 濟學論文,攻克一道道數學與經濟學習題,去感受學習經濟學的快樂。 我對經濟學的興趣始於本科期間讀經濟學國際大師們的傳記故事,閱讀中感受著大師們 普通人的一面,讓我覺得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們與我們學生的距離一下子拉得很近很近,並 且發現鉛皮原來這些被奉若神靈的大師們在學生時代也曾經懵懂過,失敗過,甚至小心眼過, 然後在良師的提點下才「茁壯成長」,而且這些嚴謹的大師們居然也很有幽默感,這實在 是一件令人激動而興致倍增的事!正如球迷,歌迷和影迷對於球星,歌星和影星可以娓娓 道來那樣,我不知不覺之間也了解了大經濟學家們的生活方式和研究歷程,我的自信心也 增強了。很槐者差幸運,在國內學習期間我總是能遇見真正做學問的良師和志同道合的益友(見 我的碩士論文的英語後記)。當第一次得到著名經濟學家的熱情洋溢的鼓勵時,當看到自 己的名字第一次變成經濟學期刊上的鉛字時,當聽到電話里第一次被人誤稱為教授時,當 第一次受邀請參加高級的學術會議時,當你的同學與朋友都覺得你將成為一名經濟學家時 ,你自然而然地就努力起來以爭取「理性化」師友們的「預期」。新凱恩斯主義代表人物 Mankiw教授曾經說:做經濟學研究本身那麼地有趣,更有趣的是居然還會有人給你錢讓你去做。 體會二、首先練好基本功,「厚積」才能「薄發」。 在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碩士課程的學習讓我深深地體會嫌友到,如果沒有在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這些標准課程上經受過嚴格訓練的話,那麼就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