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時代表現出哪些基本特徵

經濟時代表現出哪些基本特徵

發布時間:2023-04-19 04:14:21

❶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和特點是什麼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和特點是:
1、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2、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3、新科技革命產生深遠影響,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
4、各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5、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一些全球性經濟問題;
6、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7、世界各國調整經濟結構;
8、跨國公司的作用。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❷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經濟發展客觀規律使然,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必須深入理解和把握這個基本特徵,創新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經濟時代表現出哪些基本特徵擴展閱讀: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適應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一項長期、曲折、艱苦的系統性工程和歷史性任務。

人們既要深刻認識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邁過去的坎,也要堅定一定要過這個坎的決心、一定能過這個坎的信心。咬定目標不放鬆,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扎扎實實做好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我國經濟發展就一定能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❸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一、從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徵。

從中國情況看,自201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中國經濟明顯出現了不同於以往的特徵:中國已經進入到工業化的中後期,經濟增速在7%以下運行,這是中國經濟自身周期所決定的。這一特徵從發達國家工業化的歷程中也可以得到驗證。

二、經濟發展新時代的第二個特徵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特別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同時資源環境的硬約束日益凸顯,人民群眾對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文化建設、生活質量等有更高要求。

三、創新是經濟發展新時代的根本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明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是全球競爭的大勢所趨。

從創新的體制機制看,效率有生產效率、勞動效率、投入和產出的效率,但最重要的是資源配置的效率。從創新的動力看,科技創新是第一推動力。

從創新的主體看,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研究認為,決定經濟增長效率的最關鍵要素是擁有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擁有核心關鍵技術以及全球化視野的管理機制創新。可見,激發主體活力才是創新的第一推動力。

❹ 新經濟時代或知識經濟時代的特徵是什麼

(一)知識經濟是一種以現代科技知識為基礎、以信息產業為核心的經濟類型。其主要特徵是:
(1):知識經濟是促進人與自然協調、持續發展的經濟,其指導思想是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資源來取代已經耗盡的稀缺自然資源;
(2):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知識、智力、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作用;
(3):知識經濟是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拿悄下的經濟,世界大市場是知識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4):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決策為導向的經濟,科散螞學決策的宏觀調控作用在知識經濟中有日漸增強的趨勢,信息技術將為知識經濟增加了助推器。
(二)知識經濟的特點、涉及領域和運行規律:
知識經濟是在充分知識化的社會中發展的經濟。
(一)經濟發展可持續化
知識經濟是促進人與自然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在人與自然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下,工業技術發明的指導思想發生了變化。 傳統工業技術發明的指導思想都是單一地、盡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資源,以獲取最大 利潤,不考慮或極少考慮環境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築在自然資源取之不 盡,環境容量用之不竭的基礎上,甚至以向自然掠奪為目的,這不能不說是技術與科學分離的悲劇。而高技術產生在多種自然資源幾近耗竭,環境危機日益加劇的時代,又把科學與技術融為一體,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科學全面的認識。 因此高技術的指導思想是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資源來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資源。如信息科學技術的軟體,生命科學技術的基因工程對資源的耗費與傳統技術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二)資產投入無形化
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投人為主的經濟。
傳統工業經濟需要大量資金、設備,有形資產起決定性作用,而知識經濟則是 知識、智力,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性作用。當然知識經濟也需要資金投入,對於高技術產業甚至是風險資金投入,但是如果沒有更多的信息、知識、智力的投入,它就不是高技術產業。目前美國許多高技術企業的無形資產已超過了總資產的60%。 無形資產的升值也將帶來社會價值觀的變化,擁有更多知識的人獲得高報酬的工作增多,知識強國的產出增加。
(三)世界經濟一體化
知識經濟是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經濟。
知識經濟依靠無形資產的投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顯然是依靠世界經濟一體 化。90年代以來的美國在自然資源消耗沒有大量增加的情況下持續增長,世界大市場是主要因素之一。與此同時,高技術產業較之以前鋼鐵、機械和紡織等產業不同, 產業技術領域十分廣闊。僅以信息科學技術一種高技術為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晶元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光纖技 術、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和軟體技術以及層出不窮的新高技術中全面領先。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資源,「有所為沖敏埋,有所不為」,在世界大市場中佔一席之地、成為世界經濟一體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是冷戰以後世界多極格局的經濟基礎。
(四)經濟決策知識化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決策為導向的經濟。
知識經濟的決策和管理必須知識化,科學決策的宏觀調控作用在知識經濟中有 日漸增強的趨勢。美國柯林頓政府自1992年上台以後就接連提出「全國信息基礎設施」(「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高技術經濟導向政策,對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起了巨大作用。如汽車產業不是在世界市場的價格競爭中坐等被淘汰,而是由政府導向大公司向傳統汽車注入高技術,又奪回了世界汽車王國的寶座。
(五)新的價值取向
農業經濟的價值體現在勞力和土地的佔有,工業經濟的價值體現在資源和金錢的佔有,而智力經濟的價值體現在智力和知識的佔有,必須通過經濟和社會體制改革,用法律體系和機構設置保障知識成為分配最主要的要素,來促進「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的真正實現,引導社會價值取向的變革。未來的人才教育,應該以培養 高技術產業化的人才群體為主體。
(六)新的市場觀念
知識經濟是在市場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但它反過來又作用於市場經濟,同時引起傳統市場經濟的變革,並隨知識經濟的發展而逐步深化。目前比較明顯的有幾點:一是「網路經濟」已經成為市場的新特徵,電子貿易將形成傳統市場經濟的一次革命;二是宏觀調控顯得更為必要,如歐盟國家已法定聯合禁止克隆人;三是日益發展的跨國公司已開始形成不同於傳統市場的競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互相合作,又彼此競爭的新局面。同時還可能出現新的市場經濟周期規律,我們必須在這種新形勢下採取對外經貿的新對策、起用新人才。
(七)新的社會組織形式
本世紀在科技產業化方面最重要的創舉是興辦科技工業園區。這一創舉是一種新的社會組織形式,正如300年前工廠集中了自然資源、強 壯勞力和新技術,通過科學管理創造了高於農業幾十倍的勞動生產率一樣,科技工業園區,我國稱為「高新技術產業的資金」, 集中智力資源、 信息、知識和高技術,通過現代管理實現規范化、網路化、國際化和產業化來解決高技術產業的資金、技術、市場和風險問題,創造高於傳統工業幾十倍的勞動生產率。像300年前工廠吸引投資者和無地農民一樣,來吸引大學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為他們提供信息、技術、資金和市場等一切創業服務。這種新型的社會組織當然需要專門政府機構管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長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歸根到底要靠高技術產業化來實現。

❺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當前世界經濟處於調整中,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特徵,世界經濟治理也出現了一些新變革。
世界經濟目前整體形勢是自金融危機過後,世界經濟基本面良好,主要經濟體保持增長,增速均有加快。與此同時,世界經濟運行也面臨全球經濟發展失衡加劇、資源能源價格高位震盪、貿易壁壘增加、貨幣政策環境趨緊等問題和挑戰。地區熱點問題持續、恐怖主義活動、地震等自然災害也增加了世界經濟運行的成本和風險。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調整,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明顯分化。發達經濟體復甦步調不一,宏觀經濟政策出現分化。
在經濟治理方面,較為明顯的特徵是:一是世界經濟存在區域集團化趨勢,地區或集團的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壁壘,使非集團成員對外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當前,各國為了自己國家利益,都會和相鄰的國家相互結合,形成區域經濟集團,集團內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稅下降,這對正在擴大出口的非集團成員國產生很大的打擊。二是推進新科技革命。21世紀是科技的世紀,各國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發展科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各國都把科技開發作為綜合國力一個關鍵因素。如何選擇適應自身國情的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並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迎接和戰勝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是當今時代向各國提出的新課題。三是推進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按國際經濟慣例辦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任何國家已很難保持封閉的經濟模式,各國的唯一選擇,是適應這一趨勢,爭取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❻ 當代世界經濟呈現哪些基本特徵

第一,科技革命導致生產和資本更進一步集中,出現了日益增多的規模更大的壟斷企業,跨部門多角化經營的混合聯合公司廣泛發展。戰後以核能、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如原子能工業、航空航天工業、電子工業等,與新興工業部門的巨額投資相適應,生產和資本更進一步集中,巨型的壟斷企業不斷出現。美國《財富》雜志評選的1999年世界500強企業中的第一名--通用汽車公司的年收入高達1613億美元,前 10名年收入總額達9717億美元,第500名--波爾公司的年收入也達到近29億美元。壟斷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一方面是資本積聚的結果,另一方面通過兼並、收購、聯合、重組等形式進行的資本集中也擴張了壟斷資本的實力。據統計,2000年第一季度美國和歐洲的並購總額分別達到5780億美元和 3414.2億美元,同比增長64%和4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最大的購並案是美國在線公司對時代華納公司的購並,購並金額高達1640億美元。

第二,金融資本在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對國家政權的控制,另一方面通過跨國公司與跨國銀行進行國際生產經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機構通過各種方式實現與工業資本的融合,使金融資本的實力大增。據統計,1956年美國各金融機構所控制的工業公司的股票市值為791億美元,佔全部上市股票總值的24.5%,1976年增加到3754億美元,佔全部上市股票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9.7%。金融機構除了大量控制工業企業的股權外,還與工業公司實行人事結合,雙方互兼董事,相互滲透。伴隨金融資本實力的增強,其政治統治也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本家開始登上政治舞台,擔任政府要職,通過國家政權機構為金融資本謀取利益,大資本家洛克菲勒和肯尼迪都曾出任過美國副總統和總統。面對有限的國內市場,日益龐大的金融資本不得不向外擴張其多餘的資本,進行跨國生產和跨國經營,戰後經濟全球化浪潮和國際分工的進一步深化也為這種擴張提供了客觀條件。

第三,資本輸出的數量劇增,輸出的方向開始朝向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輸出往往採用隱蔽的援助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金融資本的巨大增長,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輸出量劇增。據統計,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1945年的資本輸出量為510億美元,1975年增加到6000多億美元,增長了10 倍,1996年僅美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額就達到近8000億美元。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資本輸出的流向發生了變化,由戰前的流向經濟落後國家和殖民地附屬國轉為流向發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之間資本流量已佔全球直接投資總額的80%~90%。資本輸出流向的變化一方面與科技革命對各國產業結構的影響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戰後一段時期內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不無關系。其次,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迅速發展相適應,以國家為主體的資本輸出大量增加。美國國家資本輸出總額在1946年至1977年的30年間增長了約8.5倍。最後,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輸出資本時,通常採用所謂的"對外援助"方式,表面上是無償的,實際上總要附加對輸出國有益的種種條件。因此,發展中國家在利用外資時,一定要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拒絕一切不平等和奴役性條件的原則。

第四,以歐盟為典型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際壟斷同盟代表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對國際經濟關系進行調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越來越激烈,國際范圍的經濟協調成為必然選擇。各種國際經濟組織(IMF、IBRD、WTO等)、國際經濟協議、地區性經濟集團的建立都是調節國際經濟關系的方式,其中,尤以歐洲聯盟為代表。然而,無論何種形式、何種層次的調節,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雖然在一定時期內有助於壟斷資本主義各國間矛盾的緩和,但並不能徹底解決壟斷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

第五,新殖民主義代替舊殖民主義,採用經濟滲透的方法繼續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控制和掠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政治形勢的變化,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原有的舊殖民統治不得不變換形式,採取更加隱蔽的新殖民主義手法。新殖民主義的招數很多,主要是打著 "援助"的旗號進行資本輸出,並以此控制受援國的經濟和政治。此外,還利用不合理的國際分工,利用賤買貴賣的不等價交換,利用在先進科學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控制和掠奪。
望採納

❼ 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第一,全球經濟復甦換擋。走過危機十年,全球經濟從「危機慢擋」正式換入「增長快擋」,實體經濟復甦力度超出歷史平均水平,貨幣刺激的淡出並不會削弱強勢復甦的勢頭;

第二,低利率時代繼續漸行漸遠。全球貨幣政策的邊際收緊還將延續,美國主動收緊,歐日被動收緊,中國相機抉擇,低利率環境發生系統性變化;

第三,全球都需要一場供給側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涵豐富,對於全球各主要經濟體而言,改革重心雖有不同,但整體推進是大勢所趨;

第四,多元化漲潮將將開始。多元化從退潮到漲潮的轉變是個長期過程,2018年,新興市場有望給全球經濟增長創造超過七成的增長貢獻,而未來數年,新興市場領跑全球經濟的格局還將進一步強化;

第五,消費升級全球化。全球人口結構的變化是新經濟趨勢形成並固化的根本誘因,新中產階級崛起和微觀崛起將引致全球范圍內的消費升級,而中國將繼續扮演這一核心趨勢的領頭羊角色;

第六,新技術革命走向奇點。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會停滯,只會加速,而資本市場的助力將加快新技術革命走向大爆發的奇點,新技術革命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全面重塑也將不斷發生;

第七,系統性調整不可預知但不可避免。全球經濟風險向地緣政治風險的轉化正在進行,2018年歐洲貨幣一體化的持續倒退幾乎難以避免,民粹主義、孤島主義和新保守主義還將繼續威脅可持續復甦,風險並未消失,風險還在積蓄,而VIX指數長期運行於極低水平也意味著一場積蓄已久的調整很難避免。

❽ 如何理解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徵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

(一)經濟全球化浪潮風起雲涌,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
1.經濟全球化的概念
經濟全球化是指在不斷發展的科技革命中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滲透正日益加深,各生產要素逐漸擺脫各種障礙、壁壘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自由流動,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有機整體,所有國家、地區和國家集團的所有經濟部門和經濟環節都成為這一過程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正確理解全球化我們應該認識到:(1)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具有必然性。是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世界各國不可能離開這一進程而孤立的發展,(2)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超越國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製,促進全球經濟不斷增長的進程。經濟全球化的形成是一個客觀過程。世界各國不管意願如何,都被深深捲入了這一進程。
2.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當今經濟全球化最明顯地表現為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貨幣和跨國公司等領域的發展上。
第一,國際貿易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國際交往中最活躍的一環,僅在1989年至1996年商品和服務的貿易額就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增長,幾乎是同期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
第二,國際投資特別是發達國家間的相互投資越來越頻繁,資本流動已經國際化,早在80年代末,發達國家的資本輸出額超過3萬億美元,其中四分之三是發達國家間的相互投資,國際投資迅速增長,帶來了資本國際化。
第三,國際金融活動規模空前,大大超過了全世界生產和商品貿易。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出現了多中心和一體化、債權人與股東的國際化以及國際金融與服務領域和業務量越來越大等特點,從而使國際金融越來越活躍,越來越復雜。
第四,跨國公司遍布全球,產品的國際化水平愈來愈高,它已經成為當代經濟生產國際化的主要承擔者和體現者,它們的活動涉及世界經濟生活的一切領域。總之,21世紀我們將迎來貿易、金融、投資、信息、技術全球化綜合發展的新時期,在本世紀初的一二十年中,WTO框架內的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將啟動和得到初步的成果,並且談判涵蓋的內容將更為廣泛,參加的國家也更多,它畢竟會極大地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3.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徵
第一,經濟全球化是與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相適應的。
從世界經濟的發展過程來看,現今的經濟全球化已超越了工業經濟的時代,而是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在全球化的國際經濟關系中,不僅有貨物、勞務和資本的大規模國際交流,而且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更便捷無比的國際交流手段,使國際經濟關系更加緊密。沒有以知識的生產、交換和消費為基礎的知識經濟和世界經濟的信息化,就沒有當今的經濟全球化。
第二,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在全球的擴展,也是市場經濟的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全球化,即發展市場經濟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基本要求。
從全球范圍內看,首先: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建立,進入新世紀後,中國政府正在努力使市場體制向逐漸完善的方向發展;前蘇東國家由於發生巨變,過去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大多數走上了市場經濟的道路,現處在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之中,今後一、二十年是俄、東歐等轉軌國家基本完成向市場經濟過度的關鍵時期,其次:多數發展中國家在政治上取得獨立後,採取了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導向,21世紀的頭一、二十年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實行體制改革的時期,這種改革不但對發展中國家,並且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影響。最後:對於發達國家來說,不是建立,而是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體制,使它適合於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正是由於世界各國對發展市場經濟、加快市場化改革達成了廣泛的共識,經濟全球化才可能得以順利發展。
第三,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的。
當前的全球化制度是由在國際事務上占支配地位的某些西方大國組織實施的。最有競爭力的西方強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壟斷和霸權,力圖將自身的生產方式逐漸擴展到所有的國家。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正如吉登斯所說的,美國深刻而突出地影響了新的全球秩序的形成。從某些方面看,它企圖把美國的憲法條款推及全球。這種全球化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是一個被迫的過程,這是它們無法擺脫的一個過程。對於美國來說,這卻是它的經濟精英和政治精英有意識推動並維持的過程。這種主要由發達國家引導和控制的全球化進程,其目的是在全球范圍內實施資源和市場的不公平分配和競爭,並用西方強國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制度與模式來統一全世界,實現不發達國家均步發達國家後塵之世界歷史發展單線論的主張。
第四,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反映了當前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客觀狀況,又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向全球擴張的集中表現。對於經濟上處於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機遇與風險並存,必須注意趨利避害。發展中國家面對經濟全球化沒有選擇的自由,只有勇敢的面對。
簡言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客觀趨勢,它所表現出的特徵是現實經濟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概括。只有充分了解經濟全球化的這些特徵和發展趨勢,才能更好地把握它,並深刻認識它對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二)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集團化規模加速擴展、模式加速創新
經濟一體化是指為適應經濟全球化而產生的國家間的經濟聯合,它依據各國間的協定而建立,以集團的形式而存在,並擁有一套超國家的機構。一體化與全球化的主要區別在於:全球化是一個客觀過程,表現為各國經濟前所未有的相互依存,而一體化則是主觀意志的產物,是在契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定的經濟組織形式。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同時,地區經濟集團也在迅速發展,兩者並不矛盾,而是相互促進,並行不悖的,盡管區域集團化多多少少具有排斥性,但所有的區域組織都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都努力把地區經濟和全球經濟銜接起來。區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而區域化的高潮反過來又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深化。如今地區經濟集團向縱深方向發展,大大小小的經濟集團很多,其中西歐、北美、亞太三個地區的經濟集團化趨勢的加強對世界經濟走向的影響最為引人注目。
歐洲聯盟(EU)是目前最有成效,一體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區域性集團,自1958年1月《羅馬條約》生效,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西歐一體化取得巨大的成就。1985年10月,歐共體提出了建立歐洲內部統一大市場,1993年11月《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生效,成立歐洲聯盟,1995年1月,瑞典、芬蘭、奧地利加入,使歐盟由12國擴大為15國。1996年12月歐盟都柏林首腦會議通過了《歐元的法律地位》、《預算穩定公約》、《新貨幣匯率機制》三個文件,歐洲經貨聯盟取得重大進展。15個成員國中除英國、丹麥、瑞典、希臘以外的11國都加入了歐洲統一貨幣體系。1999年1月1日歐元如期啟動,11國共同使用貨幣歐元,各國貨幣在2002年退出流通領域,這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國際貨幣體系中最重大的變革,國際儲備體系將出現新的競爭格局,從而對國際金融和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不僅如此,而且2002年底,歐盟東擴邁出關鍵性一步,正式與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塞普勒斯、立陶宛、拉托維亞和馬爾他10國達成一系列協議,2004年5月此10國正式加入歐盟,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又加入,自此,歐盟由原先的15國將變成27國,使歐盟總面積達400多萬平方公里,國內生產總值上升5%,總人口增長25%,達到近5億。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是1987年10月美國與加拿大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92年8月起在美、加兩國的基礎上吸收了墨西哥參加,形成北美自由貿易區,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啟動。該自由貿易區擁有3.64億人口,年國民生產總值和進出口貿易額佔世界首位,它是世界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經濟集團。三國經濟實力相差懸殊,美國居於絕對的支配地位,根據協議,貿易區將用15年時間分三個階段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商品,勞務,資本,人員等的自由流動,按照美國「開創美洲事業倡議」的設想,最終目的是要把北美洲和南美洲聯在一起,建成一個美洲自由貿易區,而北美自由貿易區是實現其「美洲倡議」的第一步,拉美的南錐體共同市場,安第斯共同市場,中美洲和加勒比共同市場等均已初具規模。在拉美的幾個主要大國陷入金融危機的同時,美國分別對這幾個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美元貸款,以幫助它們擺脫困境,這一舉措實際上是通過挽救南方共同市場,為NAFTA向拉美延伸和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創造條件。因此,美國完全有可能通過多邊和雙邊的積累,最後建立起包括北美,中南美主要國家的美洲自由貿易區。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是世界上經濟最具有活力的經濟合作組織,目前有21個成員,有著巨大的經濟潛力,由於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經濟體制、懸殊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強烈的民族自我意識等因素,區域集團一時未能建立起來,與其它區域集團化蓬勃發展的勢頭相比明顯滯後。基於此,亞洲、東亞地區呼喚著合作機制重構與創新。東盟十國與中日韓三國(10+3)合作機制應運而生,並且中國與東盟(10+1)合作機制2003年正式啟動。這一擁有18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將成為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也將成為僅次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
地區經濟集團化在近幾年的不斷增強,對世界經濟生活的許多方面正在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第一,為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更加廣闊而現實的發展途徑,並將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第二,促使世界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為多極化格局奠定基礎。第三,推動國際經濟關系的全面調整。

❾ 新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徵

高技術化和全球化。

新經濟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新經濟是基於知識經濟的全球化經濟。新經濟的基本特徵是高技術化和全球化。

新經濟和傳統經濟有5個明顯不同的特徵:經濟主體交往不同,新經濟趨向全球一體化;交換方式不同,它以電子商務為主要交換手段;生產方式不同,它以集約型為主;增長動力不同,它以高科技、信息為增長原動力;資源是共享的,它對人類供給是無限的。

新經濟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

(9)經濟時代表現出哪些基本特徵擴展閱讀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開始進入新時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外媒觀察到,中國傳統經濟中重工業、房地產相關部門出現放緩是主動調控所為,而包括服務業和高新技術行業等在內的新經濟則彰顯出強勁和持續的動力。

在當下充滿活力的中國經濟中,新動能已經積聚,正在蓬勃發展,舊有問題得到逐步解決,創造性力量正在顛覆和淘汰阻礙發展的不利因素。經濟發展正通過結構性改革實現新的動態平衡。

❿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也是根據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而作出的重大判斷。

閱讀全文

與經濟時代表現出哪些基本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袋裝紅茶怎麼喝健康 瀏覽:338
事業困惑期怎麼辦 瀏覽:358
有一個故事叫什麼打蛇 瀏覽:310
美女幺妹兒在哪裡 瀏覽:857
38歲交15年健康險要交多少錢 瀏覽:461
美女是在做什麼工作呢 瀏覽:16
誠信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瀏覽:860
南島經濟現狀如何 瀏覽:237
婚姻不順是指什麼 瀏覽:777
用什麼詞形容美女的後背 瀏覽:975
經濟類游戲有哪些好玩的 瀏覽:202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篇章都有哪些 瀏覽:154
教育經濟學考研考哪些 瀏覽:100
請問南寧的事業單位工資多少 瀏覽:962
實體經濟不景氣怎麼做兼職 瀏覽:917
女人為什麼老是想著愛情 瀏覽:478
怎麼製作幸福樹的營養土樹 瀏覽:902
有多少人的婚姻是敗給父母 瀏覽:503
方舟手游電鰻如何幸福 瀏覽:774
辦一年的健康證需要什麼 瀏覽: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