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江西宜春經濟開發區的園區介紹
江西宜春經濟開發區規劃開發面積25平方公里,現已開發近15平方公里。幾年來,按照「新型產業園,新型效益園,新型景觀園,城市新亮點」的要求,著力打造宜春新的經濟增長極。
至2005年10月份,已簽約入園企業177家,其中1億元以上的項目14個;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投股企業6個,國家火炬計劃企業12個。經過2年的發展,開發區目前已形成6個特色園:一是汽摩配件園。從開發區設立之初,就把汽摩配作為主導產業來抓,目前已成功引進了汽摩配企業33家,其中不乏國內汽摩配行業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知名企業。二是新型材料園。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投資規模大、產品的市場空間大、科技含量高。其中盛富萊生產的玻璃微珠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三是機械電子園。先後引進機械電子企業40家,其中國家火炬計劃項目4家。四是醫葯園。依託省級醫葯工業園著力做大做強醫葯產業,目前開發區內的醫葯企業已達15家,醫葯板塊的發展,必將成為開發區的一個重要支撐。五是台灣科技軟體園。佔地1200多畝,目前已有3家入園企業,均為外資項目。六是科技孵化園。先後成功孵化4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將為開發區內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重要平台。
江西宜春經濟開發區始終堅持這樣的理念――「沒做好什麼也不要說,做了什麼也不用說」;自我要求是――奉獻敬業為先,艱苦創業為本,鑄就事業為重。
⑵ 江西省工業園區多少個
江西省現有12個省級工業園區,分別是:景德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安義高科技產業園、撫州經濟開發區、吉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鎮猜、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新余高新區、上饒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贛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寧並旅洞經濟開發區,以及南昌絕枯市的新天地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紫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⑶ 江西九江經濟開發區的工業園區
九江出口加工區園區包括區內和區外兩塊。目前共引進工業項目40個,合同資金42億元。其中億元項目14個,已竣工投產項目22個,在建項目8個。
區內即國家級九江出口加工區。於05年6月3日經國務大輪院批准設立,總規劃面積2.81平方公里,一期建設面積為0.987平方公里。加工區從設立起高速推進籌建工作,創造了中國第四批出口加工區建設的最快速度,一期建設總投資1.8億元。經過9個月的建設,完成了「八大基礎設施」和「六大監管設施」工程建設;區內智能化信息系統實現了全數字化管理2006年6月 20日,在全國新批準的同批次18個加工區中第一個通過了國家九部委的聯合驗收。現已完成4萬平方米的標准廠房建設,投資1000萬元近萬平方米的生活配套設施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二期6萬平方米標准廠房和3萬平方米生活配套設施工程進展順利。區內共簽約工業項目9個,簽約項目總投資10億元。其中已投產項目2個,即澳大利亞蓋拉斯電子和威爾制衣項目;在建項目2個,即波蘭直升機和新鑽塑空調模具項目;簽約待建項目5個,即康貝爾山地車和遊艇製造、佛山塑料光纖、華一網路冰箱、唐正科技項目、台灣正翰科技園項目等。
區外是原九江市綜合工業園。市綜合工業園於2003年2月由市政府設立,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控制面積15平方公里,出口加工區是規劃中的一部分。為有效地整合資源,2003年5月劃入九江開發區,03年下半年開始建設。現與加工區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從去年到現在,區外開發面積由過去不足2000畝擴大到物告近5000畝,綜合配套從無到有,發展態勢開始顯現。區外共引進工業項目31個,其中已竣工投產項目20個,在建項目6個。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工業銷售收入3.6億元,實現利稅2719萬元。 汽車工業園位於九江市城區以南,緊臨風景秀麗的鶴問湖畔,昌九高速公路縱貫園區,總體規劃控制用地面積13.45平方公里,其中商住規劃用地8.45平方公里,工業規劃用地面積5平方公里。汽車工業園是以昌河鈴木汽車公司的昌河汽車、鈴木發動機為依託,以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配件、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和特色,以高品位打造中部地區重要汽車及零配件加工基地的特色工業園。
近年來,九江開發區加大投入加快汽車工業園開發建設步伐,約2平方公里的「三通一平」基本到位,已建成的南一路、南二路、長江南路、梧桐路,構成了園區「兩縱兩橫」的道路網路骨架,區內供電、供水、排水、通信等設施配套完整,交通便捷,103路公交車直通園區。
汽車工業園始終堅持「專業立園、規模強園、特色興園」的發展思路,以項目是園區發展的根本,按照「一切以項目為中心、一心為企業謀發展」工作理念,全力招商引資和推進項目建設。截止2007年7月,汽車工業園入園項目共32個,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其中汽車及汽車配件項目17個,昌河汽車、鈴木發動機、志高空調等品牌企業均在園區落戶。
汽車工業園完善的配套設施,優質的投資服務,高效的辦事機制,已成為創業者的家園,投資者的樂土。 一、科技工業園基本情況
科技工業園位於九江新城區中心區,是九江沿江鄰城的樞紐地帶,屬開發區起步區,區域面積9.8平方公里,區內現有工業企業70餘家。
科技工業園起步發展以來,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功能配套基本齊備,成為投資九江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區域之一。隨著清華同方713廠、奧盛鋼纜、海揚紡織、長江葯業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先後投產,707所九江分部、恆生電子等一批在建重大項目的加速推進,中星葯業總部、慧龍電子總部等一批總部項目的相繼落戶,科技工業園迎來了第二次創業發展的春天。
立足新發展,科技工業園定位發展總部經濟和科技孵化基地。配套總部經濟及科技孵化基地項目的支持扶助政策,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及科技型企業,努力把科技工業園打造成為九江市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總部經濟中心區、新型工業化與城市化結合的示範區。
二、科技工業園機構設置
科技工業園管理辦公室是管委會負責實施科技工業園發展規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總部經濟,促進入園項目和企業建設發展,並為企業提供全程跟蹤服務的常設機構。
三、科技工業園管理辦公室工作職能
1、按照科技工業園發展總部經濟及科技項目孵化基地的規劃定位,制定園區發展規劃建設方案;
2、協助配合有關街道、國土、建設部門做好工業園征地、拆遷工作;
3、協助配合區建設環保滾螞信局推進園區市政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對各建設工程規劃執行情況跟蹤督促;
4、負責入園項目用地的選址和其他有關工作;
5、在項目單位簽訂土地合同後,牽頭負責入園項目後期的地質勘探、招投標、質監安監、建設審批、放線、水電保障、竣工驗收等一系列的協調服務;
6、做好園區招商引資工作,完成招商引資任務,負責園區管理服務;
7、完成區項目推進領導小組交辦的任務,協助區分管領導做好重大項目推進服務;
8、完成區黨委、管委會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和交給的其它工作。
四、科技工業園管理辦公室工作目標
未來五年,是科技工業園立足新起點、實現新跨越的關鍵時期。重點發展研發能力強、孵化功能突出的電子信息、生物制葯、精密儀器、新型材料等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總部經濟營銷中心與研發中心項目。到2010年,力爭實現工業銷售收入40億元,利稅總額7億元。
五、科技工業園管理辦公室工作承諾
科技工業園加強園區效能建設,提出「八不讓」承諾:一是宣傳政策,不讓黨的方針政策在我這里中斷傳遞。二是執行決策,不讓分擔的工作在我手中延誤。三是待人接訪,不讓外商、業主和員工在我面前受冷落。四是處理問題,不讓外商、業主、和員工反映的事情在我手中耽擱。五是恪守職責,不讓有折扣的事情在我身上出現。六是務實作風,不讓差錯的事情在我身上出現。七是清正廉潔,不讓不正之風在我身上滋生。八是注意言行,不讓科技工業園的形象在我身上受到損害。 九江市城西港區是江西省沿長江開發總體戰略的核心區域,是九江沿江開發「一核兩軸六板塊」空間架構的主板塊、主平台,是九江實現「西拓港城」城市發展格局的主要載體。它位於九江城區西部,北臨長江,南瀕賽城湖。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一期開發14.92平方公里,將建設成為集高水平的城市新區、高層次的產業聚集區、高標準的口岸商務服務區於一體,環境優美、充滿活力、科學發展的現代臨港新城。
城西港區一期規劃設置五大功能區域:
一是港口碼頭區。建成長江中游重要的區域性樞紐港、長江中游新興的集裝箱喂給港、江西省沿江開發的工業港。已由上港集團主導投資,先期建設兩個5000噸級、年吞吐量30萬標箱的集裝箱碼頭和兩個5000噸級的多用途碼頭以及與之配套的公用設施。同時預留供臨港大型企業專用泊位岸線。
二是物流倉儲區。建設服務江西乃至周邊省份地區的綜合物流園區,以保稅、貨代和綜合功能為主,將吸引大型物流、倉儲、分駁、轉運、加工處理等服務業項目。並規劃建設保稅物流中心。
三是臨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區。吸引大運量、大吞吐量、臨港產業和高科技、高密度產業項目,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交通機械、船舶裝配、電子通訊、新型材料、出口加工等新興產業。區內將規劃建設國家級九江出口加工區二期。
四是口岸商務區。將承擔口岸服務、進出口貿易、商務展示及與之配套的居住休閑等四大功能。引進金融、保險、進出口貿易等服務單位和涉外代理公司、各類事務所等經營性服務、商務酒店等。
五是商貿商住區。建成以商業貿易、文化休閑、生活居住等城市服務為主的商貿商住功能區,重點引進商貿、酒店、醫院、學校等城市服務性產業項目。
自今年4月10月正式啟動沿江開發戰略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高位推動下,按照沿江開發的總體部署,城西港區開發建設工作始終堅持「超前研究謀劃、系統周密准備、高效運行推進」的原則,做到規劃建設同步實施、征地拆遷同步推進、投融資機制同步建立、項目包裝推介同步推動、保障政策與措施同步落實,有效地破解難題,取得了階段性工作成效。實現了從「四無」到 「四有」的轉變,即從「無規劃、無土地、無資金、無項目」到「有規劃、有土地、有資金、有項目」。一是規劃編制基本完成。城西港區51平方公里概念性規劃和14.92平方公里控制性詳規以及港區港口、物流、產業等專項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經市規劃委員會研究並報省政府批准正式實施。二是征地拆遷工作依法按程序實施。已徵收土地4200餘畝,房屋拆遷840 多幢、面積達16萬多平方米。三是項目推進工作形勢喜人。城西港區總投資近5億元的三個基礎設施項目已開工建設。其中,九瑞路(港區段)拓寬改造項目已於 8月6日開工建設,計劃明年元旦通車。安置小區「三通一程已於8月開工建設,10月住宅開工;明年5月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8月完成部分組團建設,12 月完成小區整體建設。港區一期兩條疏港通道工程項目已開工建設,10月底完成了道路水穩層建設,今年12月完成路面面層工程。同時,接待中外客商30多批次,洽談項目16個,已簽訂2個大項目,即:上港集團主導投資的港口一期碼頭項目、台灣正翰數碼公司投資3000萬美元的GPS導航儀項目。四是投融資工作卓有成效。於今年4月底正式注冊成立了九江港城建設投融資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多渠道並舉融資,落實融通資金8.5億元,已到賬5.5億元。
目前,城西港區建設工作以10月30日「九江城西港口一期工程奠基暨沿江開發20個重大項目開工儀式」為標志,已由籌建啟動階段轉入「以項目建設為中心」的項目實施階段。下一步,將以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為動力,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奮戰600天」,「實施項目40個,總投資完成50億元以上;四大服務保障工作機制建立,五大經濟功能效應開始顯現」的工作目標,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咬定目標,強化措施,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推進城西港區建設,為早日實現這座現代臨港新城的崛起作出不懈的努力。
⑷ 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介紹
江西龍做緩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前身為江西龍南工業園區,始建於2000年7月,以105國道為主軸,北起里仁鎮石油中心,南至東江鄉中和村,南北縱模帶跨16公里,中間於縣城規劃相連,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遠期規劃控制面積為40平方公里。經省政府批准,2006年3月8日升級為升省級工業園,2009年2月13日更名為江西龍南經濟純碼模技術開發區,2013年3月,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⑸ 豐城循環經濟園區屬於哪個街道辦事處
孫渡街道辦事處團陵首。豐城循環經濟園區位於江汪鋒西省宜春市豐城市孫渡街道,由於該經濟園區位於豐城市孫渡塌數街道,因此被當地政府劃分到孫渡街道辦事處進行管理。
⑹ 江西工業園區有哪些
江西漏譽跡十大工業園區:
排名
園區名稱
主營業務收入(億元)
1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46.71
2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
227.17
3
南昌小藍經濟開發區
4
南昌昌東工業園區
144.49
5
新余經濟開發區
140.93
6
貴溪工業園區
115.8
7
廣豐工業園區
111.261
8
萍鄉經濟開發區
110
9
上饒返並經濟開發區
105.2846
10
鷹潭工業虛談園區
105
⑺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隸屬於哪個行政區
現今南昌市下轄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4個縣,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青山湖區、灣里區5個區,以及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開區)、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南昌市紅谷灘新區、江西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南昌英雄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29個街道、47個鎮、33個鄉,499個社區、1141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29個街道、10個鎮、2個鄉,389個社區、167個行政村。南昌市人民政府駐南昌市紅谷灘新區。
⑻ 江西有幾個循環產業園區
根據江西省發改委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江西省共有18個循環產業園區,分別為:
南昌市循環經濟園區
九江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上饒市知隱此循環經濟開發區
宜春市循環經濟園區
萍鄉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樂平市循環經濟攜頃園區
安義縣循環經濟園區
龍南縣循環經濟發展示範園區
萬安縣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搭迅
高安市循環經濟示範園區
上高縣循環經濟發展示範園區
新干縣循環
⑼ 萍鄉經濟開發區的園區簡介
建立園區
2003年5月,萍鄉市委、市政府決定將開發區和高新園合並,合並後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加速推進我市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調整後的開發區和高新園形成 「一區三園」(即:東區工業園、西區工業園、北區工業園)和14個行政管理處的格局,轄區面積達52平方公里,人口達12萬餘人。2011年1月萍鄉經濟開發區正式上升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國家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江西又一個國家級工業園區。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明確了城市化、工業化「雙輪驅動」的發展思路。
我們開發區(高新園)的發展離不開萍鄉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先後下發了《關於加快萍鄉高新技術工業園建設的決定》、《萍鄉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萍鄉高新技術工業園建設推進城市化進程的意見》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市委、市政府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態度,大力整治經濟發展環境,為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資源環境、輿論環境、政務環境,對開發區(高新園)更是高看一格,厚愛一分,給予了盡可能的政策上的傾斜。開發區和高新園合並前,產業缺乏配套,基礎設施、信息和人才等資源難以共享,高新園工業發展依靠財政的單一投入,資金匱乏,尤其是開發區發展側重城市經營,高新園發展側重工業發展,被戲稱為「一條腿走路」。2003年5月,萍鄉市委、市政府決定對安源經濟開發區、萍鄉高新技術工業園進行戰略重組,以做大做強開發區、工業園,加速推進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重組後的開發區、高新園圍繞萍鄉在江西率先崛起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城市化、工業化「雙輪驅動」的新的發展思路。圍繞這一思路,我們將開發區(高新園)作為一個新型工業城區來建設,堅持規劃的高起點和科學性,為城市化留出空間,堅持大投入、大發展,超前規劃逐步完成基礎設施,堅持積極平衡的原則,在城市經營中獲取了較為充裕的資金,破解了工業投入回報慢、資金需求大的難題;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又勢必推進開發區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產生集聚效應,創造了吸引投資的「小環境」,從而有力地支撐開發建設的全面發展。 (二)加強管理、創新機制,造就了一支精幹高效的管理隊伍。
在高新園發展的初期,為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實行「誰投資,誰受益」的投資和利益分配方式。萍鄉高新技術工業園由市、縣(區)共同投資,聯合開發建設。與縣(區)聯合開發建設的項目由縣(區)負責征地拆遷方面的投入,高新園負責「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園區開發出來以後,由市、縣(區)共同所有,由高新園管委會統一管理,園區所提供的稅收對半分成。這樣既避免了「遍地開花」、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又達到了集中財力、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的目的。2003年,市委、市政府對開發區、高新園進行了戰略上的合並重組,新劃入了七個行政自然村,整個區園面積由原來的28平方公里擴大到52平方公里。合並後的開發區(高新園)管理體制日趨健全,各種社會、經濟管理職能也逐步完善,發展空間更為廣泛。管委會下設辦公室、財政局、土地局、招商局、規劃建設局、經貿局、工程局等17個局室以及公安、工商、稅務等8個駐區機構,出台了簡化企業入園及辦證程序、工程招投標、扶持工業發展、資本運作等一系列服務於企業生產經營的政策,為企業的發展創建優越的環境。 (三)高起點、高標準的規劃建設,完善了區(園)配套設施功能。
規劃是搞好園區建設的龍頭。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決定,我們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了高新園2001-2020總體規劃以及起步區詳細規劃的設計,規劃成果已經省建設廳和省計委組織專家評審會評審通過。在規劃建設過程中,按照工業化和城市化相結合的要求,我們堅持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的原則,做到總體規劃一次完成,基礎設施逐步到位,項目建設分步實施,貫穿既是工業區(園),又是中心城區重要組成部分的規劃思路。區內功能劃分:科技孵化區、產業區、配套服務區、生態環保區。區內的產業定位:新型材料、機械製造、工業陶瓷、生物制葯、精細化工、電子電器、食品加工等。對入園項目設立了「四道門檻」(無污染、規模大、規劃合理、科技含量高),做到了所有項目必須進行環境評估,廠區設計必須服從園區總體規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必須在500-1000萬元以上,科技含量必須是高新技術范疇。到2004年止累計投入約12億元用於工業園區內的「七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12公里長60米寬的主幹道工業大道、安源大道及其他三十多條總計約30多公里的干支道的相繼完工,構成了區園完善的道路網路,建成區的綠化率均達到了40%以上,整個園區正朝著園中有林、林中有廠、「園」「城」一體化的規劃目標邁進。 (四)創優環境,狠抓招商引資,儲備了區園持續發展的強大後勁。
開發區(高新園)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自身發展的生命線,堅持專業招商與以商招商並舉,堅持外樹形象與苦練「內功」並進,堅持建立招商網路與創新招商手段並行,突出引大聚強,開放型經濟對區園的發展貢獻顯著。2004年共引進內資項目169個,其中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20個,2000─5000萬元項目37個,實際進資34.6億元,同比增長88.2%,引進外資項目4個,實際進資1801萬美元,同比增長217.1%,完成出口創匯280萬美元,同比增長366.7%。嚴格兌現發展工業「零規費」、「無費區」、「零等待」、「一站式服務」的承諾,加強了對企業的服務和管理,著重引導在建企業的盡快投產和達產達標。安源鋼鐵、工程玻璃、元億實業等38個區(園)重點項目已先後竣工投產,共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8億元。可以說,是招商引資的成果直接拉動了工業經濟的發展,為2005年區(園)各項經濟指標再次實現翻番儲備了強大的後勁。 (五)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保證了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
開發區(高新園)地處萍鄉市區東北部,是一個村民居住密集、人多田少的區域,開發建設過程中如何處理征地拆遷與村民的關系極為重要。近兩年來,我們身體力行「三個代表」,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發展觀,從村民的切身利益出發考慮問題,取得了絕大部分村民的支持。一是出台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生活補助辦法》,對征地達50%以上的60歲老人,每人每月發放60元養老金;二是由財政、管理處出資為全部農民購買住院醫療保險,從整體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三是新建了二所中學,改造了十所小學,對被徵用50%以上耕地的農民子女實行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四是區(園)成立了扶貧濟困基金會,機關幹部每年捐獻一個月的工資,各單位擠出部分工作經費幫助特困戶;五是規劃好了16個漂亮的居民安置小區,2500戶居民喜遷新居。真正做到「老有所養、困有所扶、民有所居、學有所助、病有所醫」,幾年來,區(園)內所有徵地和拆遷沒有出現一次集體阻工現象。我們體會到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關心農民的生活,是區(園)穩定發展、和諧發展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