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老百姓如何看待當前經濟

老百姓如何看待當前經濟

發布時間:2023-04-18 06:14:36

1. 老百姓如何應對經濟不景氣時的生活挑戰

中國經濟已經和世界緊密聯系了,因此世界經濟的衰退,必然影響到中國。加上我們國內過去螞攔鏈幾年泡沫經濟發飆,食品、房價等都在飛速增長甚至是狂漲。不管經濟學家如何說,雖然我們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還有9%(對於發達國家9%的經濟增長是天文數字),雖然一些公司季報依然靚麗,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們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實質性的經濟不景氣。就業情況越來越難,公司倒閉率、工資縮水率、甚至失業率,都會增加。 【消滅月光族】 既然要過日子,那麼首先要開始積蓄。月月花光自己的工資的生活方式,太奢侈了。我們的社會福利比不上歐美國家,因此不要亂學西方人的「酷」和清高。人家的底子比咱們中國還是厚多了,可以折騰。咱們中國人均產值還是只有人家的九、十分之一,所以還是關心一下自己的肚皮,不要給父母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要學會自己生活在的工資范圍內,還要有所結余。學會勤儉節約,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開源節流,增加自己的自由資金,或者說是儲蓄。 【千萬別要「二子」】 不是說你不要兒子,而是說你不要「房子」和「車子」這「二子」。經濟不景氣,我們的收入也進入到不穩定期,貸款買房買車,是最最愚蠢的行為。就算買一輛車,都是一筆相當大的儲蓄「出血」,往往能讓你的儲蓄數目大幅度下降,甚至變零變成負數。 貸款買房更不現實,自己收入已經搖搖欲墜,卻把自己一大筆收入作為首付放進銀行口袋,然後每個月再把大部分的收入給衡乎了銀行。一旦自己工資「大縮水」甚至到了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無法支付按揭了,銀行立刻把你的房子和首付全部沒收。對,如果你不能支付按揭了,銀行除了收走你的房子,還會把你支付給銀行的所有首付和按揭月付給拿走,一個子兒都不會還給你,別以為銀行會發善心把首付還給你!銀行不是慈善機構。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任何高價位的東西,房子、車子、阿瑪尼、克拉鑽戒等等,都是奢侈品。千萬那別給自己找這個麻煩?車子和房子這種東西,對於中國老百姓而言,絕對的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這時候要記住,我們要的是如何過「日子」,不要去臭講究「面子」。記住,只有保障了「衣、食、住、行」,你才能好好工作掙錢。等有了經濟基礎,再去買那些奢侈品。 【珍惜當前的工作】 中國的80後一代人,很喜歡跳槽,覺得越跳槽,越顯得自己有本事有價值。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除非你真的是社會精英,不然老闆絕對裁員沒商量。如果你這個時候,自己遞上辭職書,老闆當你面可悶孫能表示惋惜,心裡是高興得上竄下跳,因為解僱員工,公司是要支付遣散費的,而你自己辭職,就不需要發你遣散費了。 因此在經濟不景氣時,除了極少數能力極強的人才之外,大部分工人職員們,首先要做的是努力工作,盡可能保留自己的工作。如果公司要求減薪,首先接受為上,同時可以看看有無其他換工作的機會,不要一氣之下辭職,把自己逼到了沒有收入的境地。 如果公司已經公開了要開始裁員,不要浪費時間去打聽老闆會裁誰?裁員消息如果已經是眾所周知了,那麼基本上誰走誰留都已經定下了,去和老闆套近乎,純粹浪費感情,也是白搭。自己一方面繼續工作外,等待老闆可能的解僱。至少解僱你的時候,老闆要支付遣散費。等待的同時,你要馬上修改自己的履歷表,多渠道的去打聽一下其他的工作機會。 【足夠的積蓄,從現在開始】 --- 足夠的儲蓄。 在經濟不景氣和衰退期間,我們必須要准備好一筆「至少」相當於自己兩年生活費的積蓄。這筆錢不能買基金或股票,不能借給朋友,不能拿去做生意,必須老老實實地存在銀行里吃利息。無論你是有房車貸還是沒有房貸的人,都是如此。經濟不好的時候,這筆錢越多,你全家的底氣越足。 要想積攢有足夠的儲蓄,首先你要「節流」,把自己各方面的支出降低,保持自己現有的工資里有一部分現金能進入自己的儲蓄池中。無論你有無房車貸,如果你銀行里有一筆全家能應付兩年日常生活費的儲蓄,那麼你就心裡要安心些。就算你一時失業,還可以有一定的錢來支付包括房車貸等在內的一切生活費用。 對於那些沒有房車貸的人,首先是絕對不能讓自己背負上房車貸的包袱。特別是男人們。如果你的女朋友因為你不願意暫時買房而離開你,那麼你的確該考慮換女朋友,而不是讓自己背負上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長期大包袱。 儲蓄是度過經濟不景氣的最大本錢。哪怕未來進入了經濟復甦後,你也要至少保留一年半左右的儲蓄額,以備「天陰」。這些錢,還是那句話,只能放在銀行里,在任何時候,千萬不可拿去炒股票,不能借給朋友。 中國的老百姓們,經濟不景氣時,別去理睬自己的「面子」了,一定要先學會自己過「日子」,才是正理。

2. 面對經濟危機,我們普通百姓該做什麼

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閉;美國的次貸危機;歐盟組織、中國、印度、日本等亞洲國家對美國的援助;美國大量的人員失業找不到工作;富豪榜很多房地產商資產縮水,宋衛平、朱駿等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再就是美元匯率急劇下降,目前與人民幣似乎只有7:1;中小企業出口受阻,大批的廣東、浙江一帶的中小企業倒閉,工人面臨失業;中國股市一蹶不振;樓市也是搖搖欲墜,雖然各地政府急著救樓市,但也難見成效;很多企業都處在"過冬"階段;全球經濟處於委靡階段,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正在上演中。。。
也許很多人說金融危機最擔心的是那些人有錢人,那些資本家,話雖如此,他們或許是首當其沖,但是試想一下,對於我們普通百姓其實在很多方面也存在著危機。
股市何時再起
股市急速下滑,慘不忍睹,也許正因如此,也有很多人跳樓了。投資少的人還好,可以先放在裡面,等個一段時間,一年、兩年,或者幾年,股市總有翻盤的時候,只是時間問題。對於老百姓來說,也許很多人都有一部分錢套在股市裡,那麼這時應該想到的問題就是股市裡的資金怎麼辦的問題。是盡快止損、出倉還是放在里邊隨它去。這要看裡面的資金的多少而定,還有跟資金是否急用而定。如果是一大筆資金在里頭顯然放個幾年也許並不是一件穩妥的做法。股市與經濟總是有些關系的,所以得關注金融危機,關注股市變化。
現在可以買房子嗎
現在樓市正在大促銷,到處喊減價,喊買樓優惠等等。但其實真的去了解,你會發現其實降得並不多。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你就得分析一下,樓市真的會像97年香港金融風暴一樣,出現暴跌的情況嗎?如果你手中握有房子或者你打算買房子,對此,你自己都要好好的分析一下而已。
關於樓市在我看來,雖然這是政府扶持的產業,但是事實是很長一段時間有市無價。銀行的利息總得交,銀行不能倒啊,所以連鎖反應,樓盤必須得賣掉,不能放很久的,但賣掉沒人要怎麼辦,降價啊。這樣雖然有損失,但總比吃利息和銀行面臨倒閉和虧損要好得多。我一個同學說,銀行明年估計也不行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銀行靠貸款賺取利潤,現在經濟不景氣,企業貸款少了,銀行也因還款問題會減少貸款,所以銀行應該也是有一些影響的。既然如此,所以銀行應該不會總是為房地產企業長久地墊付資金的。樓盤盡快脫手,取得流動資金,應該是一種必然。
所以想買房子的,建議可以再等等,想賣房子的,如果覺得賺得不夠可以再放放,但至少不會再升上去,最多維持原價格罷了。如果不等著房子的錢用,那就先出租,放個幾年吧,個人覺得五年總要的。
美國金融危機正在蔓延全球,中國雖然目前影響不是很大,但未來還很難說,這要看金融危機會持續多久。總之,雖然作為百姓的我們,但跟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我們也有必要隨時關注一下,並最好有相應的對策。
以上也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拙見,分析得也很淺顯,很多綜合因素也都沒考慮到,希望大家也都提出來,大家一起來探討、交流。

3.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如何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摘要:雖然近幾年國際經濟相對蕭條,但是中國的經濟仍然保持著較穩定的增長。但是這種經濟增長主要是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股市,房地產泡沫等表面增長。國家的一系列政策傾向於保持經濟增長,取得GDP的穩定增長。在美國出現次貸危機,危及全球經濟時中國推出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撐下,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實現了正增長,實現了保八的經濟指標。如今房價過高已經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的正常運轉,影響了普通人民的生活。近期,政府提出要淡化單一的GDP增長模式,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將信息,能源,電子,生物,汽車等作為戰略性產業。中國經濟的發展的未來會比較艱難,政府需要制定強有力的引導政策,使中國的經濟走向正常,穩定中衡。關鍵字:中國經濟匯率GDP房地產增長模式正文:中國的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同時在經濟,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國的發展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國際事務中具有了的話語權。同時中國也不得不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這不僅說的是政治環境,還有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歐美國家在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上和中國糾纏不清。由於人民幣匯率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中國的出口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導致美國貿易赤字不斷增長。美國等國家希望人民幣升值,以改變這種狀況。中國考慮到中國的出口貿易以及就業的壓力,堅決拒絕人民幣升值。一方面來說保持匯率的穩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的話,勢必會降低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會使中國的招商引資遭受嚴重的打擊,同時會大幅減少中國的出口,這樣的話大批的民營企業就會倒閉,大量的工人會失業,會導致國家的政治環境惡化,社會不穩定。雖然人民幣可以促進中國的進口,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這些都要在國家的經濟局勢穩定,社會安定的基礎之上才會有意義。由於美國的次貸危機,使得美國人經濟狀況更加的糟糕,美國人大幅降低消費,特別是對中國商品的消費。由於美國人消費降低,導致中國的出口大幅下跌。大量的工廠倒閉,沒培滲大量的工人失業。郎咸平教授說過,美國次貸危機是由於中國大量購買美國的國債,政府將資金注入銀行,同時美國的利率很低,美國人大量地貸款用於買車和其他消費。才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發生。這不無道理,同時這與美國政府自身的調控和美國人不良的消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中國政府面對此次危機提出了四萬億的投資計劃。主要資金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一部分是支持企業的資金。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一大批的鋼筋水泥企業的生產,而且帶動了大量的就業,可是這些投資都是一次性的,建完就不會再去重復建設。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的經濟發展是不會持久的。同時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高鐵,高速公路的建設已經大於交通運輸的實際需求或者超出了人們的消費能力。比如高速鐵路,其投資成本非常的高,而且成本回收的周期非常的長。一般只有政府才有這樣的能力和魄力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和建設。然而要收回成本,其票價必然不會低,有些線路價格將逼近機票的價格,使得很多路線的乘客往往是寥寥無幾,實在是對資源的二次浪費。為何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如此之低?當今流行語,「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極低的消費能力。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國的人口多。中國的人口是怎樣影響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的呢?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勞動力素質普遍提高,勞動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工資卻不能跟上這方面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人口太多,就算勞動力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於勞動力過剩,使得勞動力的可替代性很高,工廠和企業就有的討價枯脊還價的空間。如今大學的擴招也產生了同樣的問題。大量的擴招,不僅嚴重地降低了教學的質量,而且造成勞動力的趨同化,使得大學生難以勝任工作,而且形成惡劣的競爭。由於勞動力的工資不高,消費能力自然也不會高。另外就是房地產過熱,導致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不得不被拘束在房產上。由於中國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對家庭和房子有著特殊的情感,所以一般會首先考慮買房,其次是買車。開發商抓住了買房者的心理於是抬高房價,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錢。普通老百姓由於處於被動地位只能任由開發商漫天要價。其次是地方政府為了短期的利益和政績,抬高地價,頻頻拍出地王。房地產開發成本又間接轉嫁給了購房者。可以說地方政府在房價高漲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教育,醫療費用也是普通老百姓的重要開支。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被束縛,導致內需不振,同時外貿出口又遭遇寒霜。政府提出的三駕馬車有兩駕馬車已經不能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作出相應的貢獻,所以只能依靠通過加大政府的投資來拉動經濟。由於政府的大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在GDP所佔比例甚至達到70%以上。試想一下,如果這些基礎建設完成,中國應該用什麼去填補空出來的GPP空缺。到時中國的經濟就會停止不前,甚至出現大的滑坡。中國的政府投資行為似乎有點飲鴆止渴的意思,但又是沒有法的事情。政府如何擺脫這種被動的局面呢?就是轉變增長方式,控制產業鏈,把握產業鏈的高利潤節點。中國如今的製造業主要是集中在製造。製造是整個產業鏈中利潤最低的節點,會造成環境破壞,資源浪費,和嚴重的勞動力剝削。美國人聰明之處就是控制了產業鏈,自己控制高利潤的研發設計,倉儲物流,銷售等環節。而把利潤最低,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製造轉移到中國,剝削中國的勞動力。而且往往造出來的產品都返銷美國,國人並不能享受這些產品,真是「遍身羅琦者,不是養蠶人」。政府為了保障出口,保持著勞動力的廉價優勢,或者通過出口退稅的方式促進出口。這種思想方式似乎有悖於「經濟發展,全民共享」的理念,為增長而增長的思維並不能真正實現國富民強。政府需要產業升級,加強產業鏈控制,重新審視經濟增長的定義和意義。不能盲目地信從GDP指標,應該以人為本,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思路。相信政府可以抓住新一輪的發展機遇,真正達到國富民強。

4. 平民如何應對經濟危機

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努力的工作,千萬不要去搞個體,也不要去炒股,那樣的風險是很大的 ,老百姓還是坐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慢慢的等經融危機過去吧
所謂經濟危機,即是經濟整體的下降,經濟系統發生了紊亂。在這過程中,人們的事業發展減慢甚至停頓,生活方式發生改變,資產大幅度縮水。其危害性巨大。為此德國哲學博士卡爾。馬克思以其一生的精力探索經濟危機的本源,寫出了《資本論》,指出資本主義是罪魁禍首。他是最偉大的經濟學家。為什麼這么說?
因為,除了大衛。李嘉圖寫的《國富論》是致力於國民富裕理想之外,其他經濟學家大多數是研究如何賺錢的經濟學,或者說是獲利經濟學。馬克思博士是從人文關懷來研究經濟學的。好了這有點扯遠了,還是回到平民的話題來----如何在經濟危機中生存。
經濟危機,以我們生活周圍環境來說,就是企業生存水平下降、人們收入水平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資產價值下降,不是下降一個月,而是一個過程周期。以我們切身利益來講,降低多少,減低多久是最重要的的問題。

5.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

一、當前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
中國宏觀經濟的問題,其實質是雙重轉軌中的問題:一種轉軌是中國朝著工業化在加速,即中國很多問題是經濟高速持續增長本身帶來的問題;另一種轉軌是中國朝著市場化在轉變,中國很多問題的特殊性是源於特殊的體制的背景,特別是這種特殊的體制轉軌的背景。所以,中國現在宏觀經濟中的問題,其出路第一要靠發展,因為它是發展中產生的問題;第二要依靠改革,因為它很多問題的特殊性是源於體制轉軌。明確了這兩個背景,我們才能夠建設性地面對我們所討論的問題。
中國宏觀經濟現在面臨的問題,概括起來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我們既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同時又面臨著極其深刻的經濟衰退的威脅。那麼,這是否就是說中國經濟現在就進入了所謂的「滯漲」呢?我認為中國還遠遠沒有達到這種「滯漲」的狀態。就停滯來說,中國不是零增長,更不是負增長,中國還保持著非常高的增長速度,2008年預計不會低於9%,2009年普遍的估計是8%到9%之間。但是中國經濟又確實面臨增長速度放慢,而且顯著放慢的問題。2007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11.9%,如果2008年是9%的話,就是跌了將近3個百分點。年度之間這么大的速度下滑,應當說是震盪起伏非常劇烈的。所以,我們說,中國經濟相對於自己的速度來說是有明顯的回落,這是一個方面。
就通貨膨脹來說,中國現在的通貨膨脹水平並不高,接近兩位數,還不到兩位數。2008年上半年公布出來的一組數據是,工業品出廠價上漲7.6%,消費品零售價上漲7.5%,CPI是7.9%,真正漲幅高達兩位數的是:固定資產投資品10.1%以上,動力、原材料、能源11%以上,建築安裝費用14%以上,即與固定資產投資、與基建有關的事項;一般的消費品還是在8%以下,而且2008年第三季度的數據又有進一步的回落,CPI是7%。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物價上漲率的絕對水平並不是很高,因為我們對應的經濟增長的速度是很高的。但與過去相比,尤其是和1997以來12年的情況對比,中國的通貨膨脹水平確實又創下了新高。
這就是中國現在的特殊形勢。即說它是滯漲,還遠遠談不上,但它確實有經濟衰退的跡象,也有通貨膨脹壓力升高的威脅。
從1997年到2007年,中國的物價水平是在通貨緊縮的警戒線以下,從2007年8月到2008年9月份的這一次通貨膨脹與改革開放以來前3次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截至本輪通貨膨脹,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們共經歷了3次通貨膨脹。第一次是1984年年底到1985年春天,那一次是因為1984年的秋天召開了十二屆三中全會。這次全會做出了關於全面開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決議。這時,老百姓就擔心經濟體制一旦放鬆,物價會不會上漲,於是就開始搶購,搶購持續了三、四個月,因當時老百姓手頭現金有限,到1985年2月份就回落了。第二次通貨膨脹是1988年的夏秋,1988年的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做出了價格闖關的決定,這個決定做出之後,全國各地開始搶購,搶購3個月之後,中央做出緊急聲明,宣布價格闖關失敗。第三次大的通貨膨脹是1994年。鄧小平1992年南巡談話及中共十四大之後,全國掀起了開發區建設的熱潮,各地的投資需求空前高漲,拉動了價格水平迅速攀升,到1994年,商品零售物價指數上漲至24%。這三次大的通貨膨脹,不管其背景是什麼,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直接拉動物價上漲的動力都是需求。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在短期里容易取得比較明顯的治理效果。而且宏觀經濟政策,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對需求管理來說,短期里都比較容易見效。但是這一次通貨膨脹與前幾次不同,這一次除了需求拉動的原因之外,具有明顯的成本推進的性質。這次需求拉動還起作用,主要是結構性的,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在拉動。這幾年我們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確實過快。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投資增長的平均速度是13.5%。據我們對改革開放28年來的經濟實踐數據所做的統計學意義上的分析,在不發生較大的制度和技術變化的條件下,中國國民經濟現階段承受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實際增長的波動幅度大體上為9個百分點,即上限只要不超過22.5%,就不會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增長過快而導致總需求嚴重膨脹;下限只要不低於4.5%,就不會由於固定資產需求增長過低而使經濟進入嚴重衰退。即如果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在4.5%與22.5%之間波動,我們的經濟是能夠承受的。按照這個經驗來看,中國從2003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速度在剔除了價格因素之後,到2007年年底從來沒有低於24%,即連續60個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明顯地超出了改革開放前28年中國經濟實踐經驗給出的我們國民經濟可以承受的上限。連續這么長時間超出了這個上限,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一個直接的表現就是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品的需求量不斷地擴大,這就拉動了價格水平大幅度上升,與固定資產投資相關聯的,如鋼材、鋁材,即所謂的黑色冶金和有色金屬這幾年的價格上漲幅度都比較大.此外,我國東部發達省份的土地供給也十分緊張。 另外,投資品價格一旦上漲之後,就要擴大它的生產量,而投資品的技術特點是高耗能、高耗電的,這就帶來電力的緊張、煤炭的緊缺及運輸能力、石油的緊張。於是,就帶動了國民經濟的結構性價格上漲,即與投資有關的物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可見,雖然拉動此輪價格上漲的有上游產品需求方面的因素,但更要緊的,是成本推進,其影響機制和涉及面也就更為廣泛和復雜。
社會一般有三個經濟主體:政府、企業和居民。現在這三個主體對未來成本提高帶動價格上升的壓力都有很高的預期和擔心。我們知道,政府是由公權力控制的。現在公權力控制的領域幾乎都存在一個對資源、設施過度使用、超前使用、破壞性使用的問題,而使用者對此造成的損失不付費、不補償。比如,環境這個公共領域。現在很多企業出口的產品有競爭力,原因在於它價格低,成本低,它不治理污染,它自然排放,所以它比歐美的企業有競爭力。歐美的企業要治理污染,它的成本就上去了,價格就上去了,競爭力就下來了。我們的企業對空氣的污染不計入成本。歐美國家的企業留下了干凈的水源和潔凈的空氣,而中國人是呼吸了污染的空氣,喝了污染的水,然後把產品出口到了發達國家。實質上,我們出口的不是產品,而是我們干凈的空氣和潔凈的水和未被污染的資源,留下的是污染。但是這種對環境的破壞早晚是要治理的。今天越破壞,越不治理,今天的成本越低,意味著轉移到未來的成本就越大。比如,兼有南北之靈氣的太湖就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據無錫市的領導談,即使用改革開放30年無錫市增長的全部財政收入都用於治理太湖,也難以使太湖恢復到被污染前的那種水質了。即用這30年經濟發展所掙的錢都用於治理太湖也抵償不了這30年發展對太湖的破壞。還有基礎設施方面,比如公路,本來是預計正常使用8年的,但車輛超載現象的出現嚴重縮短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年限。這些超重車現在之所以有錢賺,實際上就是因為它對破壞的這些設施沒有付費。如果8年使用的路面5年就被破壞,這就等於新增加了3年的代價。現在的基礎設施費用越便宜,意味著將來要重新構建基礎設施所要投入的花費就越大,意味著轉移到未來的成本就越高。我們還可以舉出類似的許多例子,如資源開采,現在很多地方根本不考慮回採,怎麼方便挖,就怎麼挖,如此開采,短期效率是高了,產出也高了,價格有競爭力。但是這樣挖的結果是把礦脈給破壞了,將來回採的時候就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即將來產出的成本會更大。類似這種政府公權控制的領域里,過度破壞性使用、超前的透支性使用帶來的損失,我們現在並沒有人去付費。這就形成了在當前的發展過程中似乎成本很低,實際上是成本轉移給了未來的人們,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的成本會很高。
從企業來看,上游產品的價格明顯漲上來之後就意味著下游產品的成本會漲上來。企業現在之所以不敢提價,是因為現在市場疲軟,它賣不動,一旦市場被激活,它就會把成本上升的這一部分貼到它的價格里去,它馬上就漲價,因為對它來說,成本推進的價格上漲的壓力已經非常的大了。
再看居民,這里主要是工資帶動的成本。工資主要是與CPI有關系的。2008年第一季度的CPI是8.3%,第二季度是7.9%,第三季度是7.0%,這都是12年來同期最高的水平。而且CH與大家的感受並不一樣,因為它選擇吃穿用住幾大類,這幾大類中,它選擇每一類中若干種有代表性的商品計算它的價格指數,然後把這幾種放在一起加權平均。它選擇的幾種有代表性的商品有漲價的,有降價的,有價格不變的。而老百姓在市場上買得多的商品多為漲價的,這樣老百姓對物價的實際感受就要比CPI反映的物價指數強烈得多。因為老百姓買得越多的商品,物價漲幅越大。這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為什麼老百姓買得多的商品多是漲幅高的呢?正因為老百姓買得愈多,所以它才漲得高。市場就是這個道理。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感受到的物價與CPI反映的不一致的道理。各國都是這樣。因此,過一段時間,各國都要對CPI進行修正。如果不調整、不修正,它就愈來愈脫離市場的現實,它就越來越說明不了問題。即使這樣,2008年以來CPI也是本輪通貨膨脹以來最高的。居民這一次對CPI的感受是從基本生活層面開始的。2007年8月份CPI開始攀升,首先是從食品類開始的,比如豬肉等,這對全社會各行各業成本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成本大就會進入工資,進而影響物價。
因此,這次物價上漲,除了具有需求結構性拉動的作用之外,還有成本全面推進的因素。這就和過去三輪通貨膨脹不一樣了。而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要想治理的話,短時間很難見效。因為降低成本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需要在管理上、制度上和技術上等各個方面有相當大的變化,而這些制度和技術上的變化都不是短時間能夠明顯見效的。這就要求我們對治理通貨膨脹有一個長期的准備。
這次通貨膨脹還有特殊的國際環境的背景:全世界都在漲價,中國能不漲嗎?中國經濟的開放度愈來愈大,受世界經濟影響的程度也愈來愈大。剛開始,我們對這次全球漲價對中國影響的估計沒有這么嚴重,因為雖然中國經濟的開放度在提高,但全球化的融入水平還是在過程當中,影響應該是有限的。當時我們感到大概會有兩類商品對我們的影響比較大,但我們認為問題不大。現在看來,它比我們估計的影響程度要大得多。這就是兩個「油」:食用油和石油。關於食用油,當時我們認為全球農產品漲價對我們不會有太大沖擊。這幾年歐洲的主要產麥區受了災,非洲也有災荒,美國在調整它的生物能源計劃之後,減少了穀物的播種面積。這樣,整個世界的糧食市場就趨緊。本來我們中國糧食的自給率是99%,是可以自己平衡的。當時我們想,大不了我們封閉起來,糧食產品不出口,也不進口。現在看來,問題不是這么簡單。中國糧食產品進口的主要是植物油油料,近年來進口的油料已佔中國總需求量的60%左右,對進口的依賴度非常大。而恰恰這次農產品漲價,油料這一塊漲幅是最猛的,對我們的影響程度最大。如花生油在去年價格就上漲了近1倍,由於食用油在中國百姓生活中的地位,這次食用油漲價對人們的心理沖擊很大。提到食用油,這里順便提一下,中國的壓榨業基本上被外資壟斷了,而他們不用中國的大豆,不用中國的油料,他們認為不合格,他們主要用進口的。這就使得油料本身供求趨緊的狀況更顯得對進口的依賴度增大了。由此來看,外資對我們相關行業的控制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另一個是石油,「石油危機」之前,每桶是1.9美元,到2003年之前,也只是每桶20多美元,而前一陣子曾漲至每桶150多美元,前幾天回落了,也還是50多美元。中國每年對石油的消耗是以8%的速度在遞增,而且從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來看,未來我們對石油的需求還會大幅度地上升。2007年我們進口的石油占消耗量的54%,2008年則有可能超過60%。我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度越來越高,而我們自己 石油產出的前景並不樂觀。因此,未來世界石油價格的變化會更嚴重地影響國內石油價格的變化。
由此來看,這次價格上漲,除了創12年來的最高水平之外,還有兩個特別的背景,一個是從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背景來看,這一輪通貨膨脹,除了有需求拉動的作用之外,還有突出的成本推進的特點;另外,從中國走向世界的國際化背景來看,這次是在全球都在漲價的背景下,而全球都在漲價對中國又有一定的影響。這就使得我們對通貨膨脹問題不得不給予高度的重視。
與通貨膨脹壓力長期並存的是我們經濟衰退的威脅也相當深刻。2008年上半年有一組數據很值得關注。即中國2008年上半年的貨物運輸量的增長速度大幅度地下滑。2007年上半年貨物運輸量的增長速度是16.3%,2008年則是7.1%,也就是說,從增速來說,2008年比2007年同期差不多下降了一半以上。貨物運輸量下降了,庫存量就會增大,工商業企業的存貨就開始大幅度上升。存貨一上升,倉儲業的生意就好了。因此,在統計表上還有一個數,2008年上半年,倉儲業的營業稅大幅度上升,2007年同期,倉儲業的營業稅上漲率是負的2%,2008年倉儲業的營業稅上漲率是正的24%,倉儲業的實際業務量要比營業稅還要大。這兩個數據放在一起,就很值得考慮,這表明貨物的存量增大了,而貨物存量增大是經濟衰退非常重要的先行指標。在我們高度關注通貨膨脹的同時,其實,經濟衰退的先行指標就已經出現了。我們認為這種不景氣指標的出現不僅是個偶然的指標問題,而且有它的社會效果了,即失業問題。經濟一旦衰退,失業率就要上升。從1998年到2003年,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7.3%,那幾年特別是國有企業比較困難。「擺脫困境,抓大放小」,那幾年的增長速度相對來說比較低。當時城市登記失業人口是500多萬。城市勞動力是2億多人,失業人口佔2.2%。2007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11.9%,但2007年年底登記的城市失業人口突破了1千萬,城市失業率超過了4%。這說明經濟增長並沒有帶來失業率的下降,且失業率幾乎成倍地上升,這很令人擔心。這種情況下,如果經濟增長率再降下來的話,失業率會更高。為什麼中國的經濟增長並沒有帶來失業率的下降呢?這源於中國正處於工業化的過程當中,工業化愈深入,資本愈排斥勞動。根據我們的研究,中國2007年的工業化指數已經超過0.4,工業化到了中期或者中後期,就是從一般加工工業和製造業為內容的工業革命朝著重工、重化工、基礎材料工業和動力工業以及裝備工業轉化,而這個轉化恰恰是資本密集型產業空前增大的時候,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增大就是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排斥。另外,中國還處於市場化過程當中,市場化就要鼓勵競爭,競爭就截減冗員。根據有關統計,上世紀80年代,中國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新增加的就業崗位是240多萬個;上世紀90年代,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新增加的就業崗位是170多萬個;現在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新增加的就業崗位是90萬個。這就是中國的國情。再加上經濟出現周期性的波動,經濟增長速度出現回調,這個問題就會更加突出。因此,現在中國不僅是經濟增長速度開始回落,市場不景氣、市場衰退的跡象越來越嚴重,同時衰退帶來的後果,也就是失業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這次衰退之所以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同樣它與過去也不一樣,和改革開放30以來周期性的回調也不同,它也有著特殊的背景,也有兩個最大的特點
一個特點是:這次衰退是長期內需不足所導致的。多年來,在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旺盛的時候,實際上就同時存在著消費增長乏力,導致內需疲軟的矛盾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這個矛盾一直積累到現在。
為什麼消費需求不足呢?第一個原因是投資增長速度過快,排斥了消費需求增長的空間。根據我們的研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每增加1%,消費需求就減少0.5%;若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達到所謂的上限22.5%後仍然增長,其每增加1%,消費需求就減少0.84%,基本把消費抵消掉了;若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達到30%後仍然增長,其每增加1%,消費需求將出現負增長。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社會儲蓄的增長量是既定的。總需求的增長量如果是既定的,最終用途一個是投資,一個是消費,如果投資需求增長過快客觀上就擠佔了消費需求增長的空間。因此,中國從2003年以來連續5年多固定資產投資過快的增長對消費需求就形成了非常顯著的排斥效應。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收入分配差距過大。這些年中國隨著經濟高速發展,收入分配差距過大也是個不爭的事實。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越來越快,所佔的國民收入比重越來越高,而高收入群體的特點是消費傾向低,即消費占收入比重低,財富越是更多更快地集中到消費傾向低的群體手中,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也更多更快地沉澱到消費傾向低的群體手中,他們把這些財富或者用於儲蓄或者用於投資,但很少或者不用於消費,使得消費的增長與經濟的增長難以同步。
第三個原因是中國財政體系的不完善以及社會保障機制的不健全,使得人們對於未來的預期不確定性大大提高。為能夠承受未來更大的風險,人們往往增大現期的儲備以用於未來的支出。包括養老退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醫療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發展中的不確定性,都會促使人們增大儲蓄,相應減少現期消費。本來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傾向是高的,財富增加後用於現期消費的比例應該是較大的,但由於對未來的擔心,越是沒有錢的群體越不敢花錢。這就形成了在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公眾的購買力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消費品市場並沒有體現出與收入水平提升相對應的高速增長局面。
第四個原因是中國發展的本身出了問題,即城鄉二元化在加深。除了上世紀80年代初和2006年以來的一段時間,中國農民的實際收入有比較大的改善之外,其他時間農民實際收入的提升水平與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嚴重地不相匹配。農民得到改革發展、經濟發展的好處相對少一些,中國城鄉之間的差距擴大了。現在中國的城市化率是42%左右,即中國大約有58%的人口收入增長很遲鈍。因此,中國13億人口這么一個大國的經濟增長,它的市場需求的增量主要依靠42%的城市居民的需求來拉動,而58%的農村居民的需求,也就是它的收入長期停滯或增長遲緩,這就使得中國經濟增長的需求動力在體制上過於狹隘。現在談建設新農村,刺激農民需求,啟動農村市場,擴大內需,這些都是有意義的。如為農村修路、鼓勵城市的商業企業到農村去銷售等,但這些不是啟動農民消費的根本,啟動農民消費的根本只有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我們還要認識到刺激農民的消費需求與刺激市民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市民的需求主要就是消費,農民的總收入主要用於生產支出,剩餘的才是消費支出。因此啟動中國農村市場,對農民來說,重要的是還不是刺激農 民的消費需求,重要的是活躍農村的投資需求,即生產需求。因此,第一,要提高他們的收入,使他們有投資能力;第二要使他們具有把財產變成資本的能力。現在農民承包的土地、房屋等是他們的資產,但不能變成資本,不能進入市場,不能變成可以增值的價值。所以,現在有人討論能不能抵押呀,能不能流轉呀,實際上就是使農民的資產變成資本。但這樣做的風險也極大,我們也不太敢輕易推動這樣大的變革。再一個,我們的金融體制改革要為農民提供一個籌資、融資的正規的制度安排。中國的2.6億農戶首先是生產者,而不是消費者。現在中國這2.6億個生產體,國家卻沒有為他們提供正規的籌資、融資的制度安排。他們的融資沒有體制保障,而且風險極大,承擔風險的能力極其脆弱。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在於給農村要修多少路,蓋多少樓房,而是為我們的農村逐漸引入現代的新的生產、生活方式,這才是最要緊的,包括他們的社會保障,包括他們作為生產者的投、融資的方式,都要納入現代的文明生活,現代的城市的生活。這就叫做城市化。一個最好的城市化,應該是大多數人過著現代城市的生活,有著城市的效率,但這個國家大部分的資源和土地保持著鄉村的寧靜。如果到處都是瀝青馬路,但人還都是農民,這就有問題了。
這兩個大的背景就使得我們對這一次的衰退對我們的影響以及由此可能引發的失業問題應該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我們通常講,國際上失業的警戒線是7%,美國2008年的失業率可能就會達到7%。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勞動力的存量,我們有7.6億勞動力;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勞動力的增量,每年新增勞動力1300多萬;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勞動力蓄水池,就是1億多准備轉移的農村勞動力。我們原來有5億多農村勞動力,這些年轉移出來2億多,一個億進了城,一億多在當地的鄉鎮企業就業,還有3.4億多勞動力在農村種地。中國共有18.2億畝耕地,需要多少人耕種呢?根據我們在全國三個地區的調查,一個勞動力平均可以種10畝地,按這樣來算,18億畝耕地需要1.8億勞動力就夠了。現在農村的勞動力是3.4億,那就意味著還有1.6億多勞動力處於半失業狀態,他們隨時准備轉移到城市就業和其他非農產業的勞工市場。而且我們不能按國外通常的7%來算,因為我們勞動力的基數大,如果達到7%的話,人數的規模就會非常的大,它帶來的社會後果會更嚴重。

二、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特點
針對近年來中國宏觀經濟既有通貨膨脹又有通貨緊縮的雙重壓力,2003年以來中國政府採取的宏觀經濟政策的特點是:淡化總量調控,強調結構調控。1998年5月之前,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基本都是需求大於供給,所以都是採取緊縮性的宏觀經濟政策。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需求大於供給,不表現為物價上漲,因為物價是凍結的,它表現為排隊。排隊越來越長,報批項目等待審批的時間越來越久,消費者發的票證越來越多,憑票供應的東西越來越多。票證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排隊模型,就是政府出面組織的排隊。為了保證最後一個人能夠買到一份,只有從第一個人開始就限制你的購買量。改革開放以後,當需求大於供給時,價格就開始上漲,就是前面所說的3次大的通貨膨脹。從1998年5月之後,中國開始出現過剩。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生產發展了,物產供應豐富了;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體制原因,即市場化深入了。原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很多東西不要錢,不要錢的東西永遠短缺;市場體制下許多東西需要付費了,這就使得很多物品開始出現存貨了。所謂生產過剩或不過剩,說起來是個生產現象,更要緊的是一個體制現象。相對市場購買力來說是過剩,但對實際需求來說並不過剩。1998年5月的工業和商業企業存貨是5萬多億,當年的GDP是8萬多億。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到第九個五年計劃宏觀經濟政策總的方向選擇是:整個「九五」期間「適度緊縮,保持不變」。當時主要是反通貨緊縮。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到:整個「十五」計劃期間,「以擴大內需為目標的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不變」。即「九五」期間緊縮,「十五」期間擴張。2007年十七大報告中對總需求是緊縮還是擴張沒有明確。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是既不敢擴張,也不敢緊縮。如果是緊縮的話,對抑制通貨膨脹有幫助,但失業率、經濟衰退的威脅已經很深刻了。如果全面緊縮,失業率和經濟衰退會到什麼程度就很難預測。擴張的話,對解決失業有幫助,但通貨膨脹的壓力,尤其是前一段時間開創了12年來的最高,一旦全面刺激需求,可能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因此,前一段時間是既不能擴張,也不能緊縮。這樣看來,這幾年就是迴避總量政策,不提總需求如何,只提結構調控,稱之為「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地區與地區之間有區別,產業與產業有區別,行業與行業之間有區別,同樣行業里,不同的企業之間也有區別。這樣的辦法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無奈之舉。因為總量的目標確實不好選。這種結構調控的辦法其好處是使得宏觀調控避免總量的簡單性,其不足是有行政性。因為所謂結構調控其實質就是歧視性調控,而不是市場調控。 因為市場調控就是機會面前均等的調控。這種調控作為權宜之計可以,但不能長期化,不能體制化。長期來說,資源配置還要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是近兩年我們的領導人多次強調要深化改革,要通過完善社會主義競爭秩序來配置資源的原因。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中,包括美國、歐洲和日本等政府聯手干預這么強烈,動輒幾千億、幾萬億的救市計劃,但它的主流經濟學家和政策的主導者仍反復強調,政府幹預的力量再大也只能是彌補市場失靈,而不能代替市場,否則,帶來的災難比市場失靈可能還要深重。我們認為,在現代社會,市場機制是配置資源的最有效的方式,在中國,改革帶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競爭的深入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這一點,我們不能動搖。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這30年的經驗確實證明了這一條。
現在我們提出的問題是:現在是否到了需要明確總量的時候了。給人的感覺是,2008年上半年明確了,是朝著緊縮方向明確了。奧運會之後,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內的經濟衰退驟然加速,中央的精神就調整為以擴大內需為主。這就說明現在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矛盾復雜的程度是我們難以想像的,變化速度之快也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幾個月之前,反通貨膨脹是主要的,幾個月之後,形勢就急轉直下,衰退就成為首要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的宏觀調控及時地變化和跟進,僵化和呆滯恐怕都有問題。從2008年9月份之後,給我們的感覺是:總量是要朝著擴張的目標在變化。

結語:只要把以上兩個大問題都解決好,中國在這次金融危機面前不但能夠順利過關,而且能夠迎來更大更好的發展機遇

6. 想咨詢下你怎麼看待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是否會在近期產生滯脹作為普通的百姓應該如何應對

我覺得有這個可能。現在的形勢不容樂觀,美國在不斷的推動通脹,這時候正是需要大家團結的時候,如果再繼續貿易戰,互相傷害。滯漲是有可能發生的。這是天上的神仙打架,咱們普通百姓其實該吃吃該喝喝,和我們沒有什麼關系。
當下,普通老百姓可以做的事情:
第一,控制好風險,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尤其不要借太多錢,避免還不上。
第二,現金為王,別把錢都花了,如果有滯漲的傾向,物價一定會先上漲,手裡有錢,心裡不慌。如果有派野閑錢可以,買點短期國債,支持國家金融力量。也可以在能力范圍內投入生產,不要全把錢花掉。
第三,房子,股票,黃金這些,能不碰就別碰。的確有人在這時候可以轉到這些錢,但是你要知道有人賺就有人塵銷喊賠錢。所以這時候房價、股票,黃金這些可能波動的會比較厲害,可能前一秒還艷陽高照,下一秒就斗陪烏雲密布,市場不穩的情況下,不要進入市場。不要買也不要賣,讓市場冷凍,等到回復穩定了才是你買賣房、股、金的時候。

閱讀全文

與老百姓如何看待當前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按健康碼 瀏覽:140
盆栽幸福樹怎麼分枝 瀏覽:320
為什麼打完疫苗健康碼顯示不出來 瀏覽:851
婚姻率是什麼指標 瀏覽:288
婚姻不是愛好什麼而是怎樣生活 瀏覽:48
戲說健康才幸福是什麼意思 瀏覽:511
馬男豬女婚姻狀況如何 瀏覽:714
請相信愛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13
愛情片或故事片哪個最好看 瀏覽:164
通過什麼軟體可以變美女 瀏覽:973
考研經濟專業課考什麼 瀏覽:898
處女座女怎麼對待愛情 瀏覽:961
美女和你說生日快樂你還怎麼回 瀏覽:260
什麼是字母健康手冊 瀏覽:730
經濟危機吃什麼瓜好 瀏覽:820
事業單位行政工勤編制有哪些 瀏覽:783
懸殊的婚姻怎麼破 瀏覽:474
鴨掌木和幸福樹哪個好 瀏覽:338
滿城什麼的故事35 瀏覽:800
美女說你怕什麼 瀏覽: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