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舉措
法律分析:實現綠色發展,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途徑和政策工具有很多,包括財稅政策、技術創新、價格機制、建設碳市場、強制設備改造等。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深化價格改革,為節約能源資源、促進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是促進綠色發展政策措施的一項重大創新,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第三條 戰略導向 「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必須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經濟循環的制度障礙,推動生產要素循環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依託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必須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
Ⅱ 如何促進經濟綠色發展
(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通過實施各種環境經濟激勵政策,推動技術創新和進步,促進產業部門的「綠色化」,增加綠色就業的崗位;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環保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綠色產業,盡快形成門類齊全、裝備先進、富有活力的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科技,加大資金投入,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構建節約資源能源的技術支撐體系,支持能源資源循環利用和可持續使用,突破能源、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
(二)優化經濟發展指標
我國承諾,到2020年力爭做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摒棄很長時間以來以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准,將循環經濟中的單位GDP的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化物)總量控制等減量化指標;產品循環利用率、廢棄物質回收利用率等再利用指標;可再生能源比重、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等資源化指標,納入考察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綜合性指標體系中;以資源產出率為目標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循環經濟發展,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完善節能減排指標,使經濟朝著「綠色化」方向發展。
(三)積極加強制度建設
積極研究綠色投資政策,促進重點產業的「綠色化」生產,加強對環保領域的金融服務和境外投資的引導;完善綠色信貸、綠色稅收、生態補償和綠色貿易政策;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組織制定環境政策配套綜合名錄,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業退出機制和相關指導意見,配合有關部門適當提高排污費、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標准,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改革垃圾處理費徵收方式,適當提高垃圾處理收費標准和財政補貼水平,有序推進環境立法相關工作,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
(四)加強各級部門行政管理水平
各級政府應繼續發揮主導作用,重視綠色領導力建設,把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納入戰略發展層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年度計劃、日常工作;中央政府加強對跨區域綜合性環境事務的宏觀調控;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綠色發展和生態質量負責;各部門對本行業和本系統綠色發展負責。建立統一立法、統一標准、統一監管,環保部門依法負責、相關部門分工配合的環境監管體系,提高環境監管的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水平。
(五)倡導公眾綠色消費
發展綠色經濟,必須重視可持續生產體系與可持續消費體系的建立。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能力正處於升級轉型階段,為此倡導可持續消費和綠色消費的意義尤為重要。要以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為重要手段,以政府綠色采購為重要的推動力量,有針對性的采購綠色產品,引導公眾自覺選擇節約環保、低碳排放的消費模式,采購綠色產品、節能產品、環境友好型產品。
(六)完善公眾參與機制
完善環境宣傳教育體系,加強面向不同社會群體的環境宣傳教育和培訓,進一步加強公民的環境意識和環境責任感。完善新聞發布和重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徵集、分析環境輿情動態並積極應對。推進城鎮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重點城市飲用水水質、企業環境信息公開,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推進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實施,試行職業資格化管理。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和宣傳,提高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意識。擴大公眾參與的透明度,推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更持久、穩定、健康的向前發展。
(七)積極開展綠色經濟國際合作
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要實現綠色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環境保護的諸多問題,就必須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一要加強綠色經濟發展的對外交流,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經濟發展道路;二要與發達國家建立先進綠色技術的轉讓機制;三要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將我國發展綠色經濟的實踐經驗與有關發展中國家進行交流、共享。我們主張,國際社會應當把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作為發展綠色經濟的助推器,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制定並實施鼓勵綠色經濟發展的貿易政策,促進各國綠色經濟成長壯大。
Ⅲ 如何推動綠色發展
在制度建設上發力: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體系,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加快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在戰略導向上發力:把綠色發展和生態保護放在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讓綠色發展成為一種戰略導向。在戰略推進上發力:樹立一盤棋思想,著力處理好企業與社會、個人與集體、局部與整體以及短期與長期的關系。
1、在制度建設上發力: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體系,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加快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2、在戰略導向上發力:把綠色發展和生態保護放在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讓綠色發展成為一種戰略導向。結合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使經濟社會向綠色靠攏、向綠色看齊,大力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切實推進資源的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在社會真正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3、在戰略推進上發力:樹立一盤棋思想,著力處理好企業與社會、個人與集體、局部與整體以及短期與長期的關系。堅持發展與保護相互促進,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以保護助推發展,以發展助力保護。堅持城鄉共治共綠,對城鄉綠色發展進行統一規劃,統籌協調推進。強化鄉村重點治理,包括土壤污染防治、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堅持增量與存量並重,把發展與治理結合起來,在推動增量綠色發展的同時,加快存量動能的接續轉換,加快對生態環境和污染問題的整治。堅持生產和生活一起抓,把綠色發展貫穿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在積極打造綠色生產方式的同時,全力打造綠色生活方式,以更加綠色的生活方式改變人們的衣、食、住、行,讓「綠色」成為生活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