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數字經濟新業態包括哪些

數字經濟新業態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13 14:11:37

❶ 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

一、分類目的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數字經濟和信息化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科學界定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范圍,全面統計數字經濟發展規模、速度、結構,滿足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數字經濟的統計需求,制定本分類。二、編制原則
(一)以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為依據。本分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依據G20杭州峰會提出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確定數字經濟的基本范圍。
(二)以國內外相關統計分類標准為參考。本分類充分借鑒國內外相關機構關於數字經濟分類的方法,參照《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分類(2018)》、《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統計上劃分信息相關產業暫行規定》等相關統計分類標准,最大程度反映與數字技術緊密相關的各種基本活動。
(三)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為基礎。本分類基於《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同質性原則,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符合數字經濟產業特徵的和以提供數字產品(貨物或服務)為目的的相關行業類別活動進行再分類。
(四)以滿足數字經濟統計監測為目的。本分類立足現行統計工作實際,聚焦數字經濟統計核算需求,充分考慮分類的可操作性和數據的可獲得性,力求全面、准確反映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發展狀況。三、概念界定和分類范圍
數字經濟是指以數據資源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本分類將數字經濟產業范圍確定為:01數字產品製造業、02數字產品服務業、03數字技術應用業、04數字要素驅動業、05數字化效率提升業等5個大類。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是指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於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經濟活動。本分類中01-04大類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四、結構和編碼
本分類採用線分類法和分層次編碼方法,將數字經濟活動劃分為三層,分別用阿拉伯數字編碼表示。第一層為大類,用2位數字表示,共有5個大類;第二層為中類,用4位數字表示,共有32個中類;第三層為小類,用6位數字表示,共有156個小類。
本分類代碼結構:
五、有關說明
(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對應的01-04大類即數字產業化部分,主要包括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第05大類為產業數字化部分,指應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傳統產業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二)本分類所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具體范圍和說明,與《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相一致。六、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

代 碼名 稱說 明國民經濟行業代碼及名稱(2017)大類中類小類★01數字產品製造業0101計算機製造010101計算機整機製造指將可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的中央處理器和外圍設備集成計算整機的製造,包括硬體與軟體集成計算機系統的製造、來件組裝計算機的加工3911 計算機整機製造010102計算機零部件製造指組成電子計算機的內存、板卡、硬碟、電源、機箱、顯示器等部件的製造3912 計算機零部件製造010103計算機外圍設備製造指計算機外圍設備及附屬設備的製造,包括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和外存儲設備等製造3913 計算機外圍設備製造010104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製造指一種採用匯流排結構,對生產過程及機電設備、工藝裝備進行檢測與控制的工具總稱;工控機具有重要的計算機屬性和特徵,如具有計算機CPU、硬碟、內存、外設及介面,並有操作系

❷ 什麼是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 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1] 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 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 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在技術層面, 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5G通信等新興技術。在應用層面,「新零售」、「新製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數字經濟界定為以數據資源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需要強調的是,數字經濟緊扣三個要素,即數據資源、現代信息網路和信息通信技術。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數字經濟分類》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方面,確定了數字經濟的基本范圍,將其分為數字產品製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化效率提升業等5大類。

我們認為: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路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研究報告描述了在IT技術擴散和滲透的推動下,從工業經濟走向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並將數字經濟的特徵概括為「網際網路是基礎設施,信息技術是先導技術,信息產業是帶頭和支柱產業,電子商務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BEA includes in its defini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hree major typ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數字經濟分成三部分:一是基礎設施,包括硬體、軟體和相關支撐設施三個子行業;二是電子商務;三是收費的數字服務,包括雲服務、數字中介服務和其他收費數字服務三個子行業。其中,基礎設施和收費的數字服務大體相當於ICT。即美國所提的數字經濟指的是「ICT+電子商務」。

數字經濟是指基於數字計算技術的經濟。主流觀點認為數字經濟是基於互聯網的市場開展業務,因此數字經濟也稱為互聯網經濟、新經濟或網路經濟。

由於用戶、企業、設備、數據和流程之間數十億的日常在線連接,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的邊界逐漸消失。數字經濟基於互聯網、移動技術和物聯網(IoT)帶來的人員、組織和機器的互連性。

數字經濟的基礎是信息和通信技術(ICT)在業務部門中的普及。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正在重塑組織架構、消費者如何獲得服務、信息和商品等傳統觀念,以及對政府如何出台監管措施提出挑戰。

要定義數字經濟並不是件容易事,因為這個概念本身是在發展的,一天一個樣。

從文獻上看,「數字經濟」一詞首次出現,是在美國學者唐·泰普斯科特(DonTapscott)於1996年所著的《數字經濟:網路智能時代的前景與風險》(The Digital Economy: 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中。不過,在這部專著中,泰普斯科特只是用「數字經濟」來泛指互聯網興起後的各種新生產關系,並沒有對其概念進行精確的界定。

盡管「數字經濟」並非一個清晰的概念,但作為一個「好詞」,它很快在當時的學者當中流行了開來。在上世紀90年代後半期的很多論文和報告中,都出現了「數字經濟」一詞。盡管在不同的文獻中,「數字經濟」的具體所指各不相同,但大致上講,它們都涉及了互聯網技術,以及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出現的電子商務(e-commerce)和電子業務(e-business)(註:「電子商務」指的是經由互聯網技術進行的商品和服務交易,而「電子業務」指的則是採用了互聯網技術的業務流程)。因此,有些學者認為,這一時期的「數字經濟」所指的基本就是「互聯網經濟」。

2000年之後,新技術猛進,物聯網、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型數字技術你方唱罷我登場。單純的「互聯網經濟」已經難以涵蓋「數字經濟」的全部內容。在這種背景下,不少文獻開始把這些新的技術以及由此產生的新型經濟活動也吸收到「數字經濟」的概念中來。例如,在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發布的《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數字經濟則被定義成了「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在這個定義中,數字經濟已經囊括了一切數字技術及建立在它們之上的經濟活動。

與傳統經濟相比,數字經濟是信息技術革命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經濟活動中的擴散、應用和引發一系列以大數據處理為主要特點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數字經濟在生產要素、生產關系和生產力都發生了全面的變革。在數字經濟中,數據已經成為關鍵生產要素,網路基礎設施構成了新的生產關系,而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生產力,數據對生產力的提升,呈現出了指數級效應。

縱觀數字經濟定義的演變,從電子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發展驅動,到最新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驅動,數字經濟的內涵正在不斷擴充和發展,從中我們至少可以得到兩個重要信息:

❸ 新業態包括哪些產業

新業態包括以下這些產業:

1.融合化在線教育允許購買並使用符合條件的社會化、市場化優秀在線課程資源,探索納入部分教育階段的日常教學體系,並在部分學校先行先試。

2.互聯網醫療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探索線上預約問診和線上預約檢驗制度,檢查結果、線上處方信息等森薯鬧互認制度。

3.線上辦公在部分行業領域形成對線下模式的常態化補充;推動完善電子合同、電子認證等數字應用的基礎設施。

4.數字化治理構建政企數字供應鏈,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水電路網等城市設施智慧化改造。

5.產此罩業平台化發展生態支持傳統龍頭企業、互聯網企業打造平台生態;鼓勵金融機構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依法依規為平台提供金融服務。

6.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建立政府-金融機構-平台-中小微企業聯動機制,發展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

7.「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群實施數字經濟新業態培育行動,支持建設數字供應鏈。

8.基於新技術的「無人經濟」支持建設手迅智能工廠,實現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現場智能化、工廠運營管理現代化;發展智慧農業。

9.培育新個體支持微商電商、網路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鼓勵商業銀行推廣線上線下融合的信貸服務。

10.微經濟支持線上多樣化社交、短視頻平台有序發展;建立微經濟等新業態成長型企業名錄。

❹ 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網路基礎設施建方面。

光纖寬頻用戶加速推進,截至去年底,我國光纜總長度達4358萬公里,4G網路覆蓋持續擴大,4G用戶總數達到11.7億戶,全年凈增1.69億戶,5G核心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取得突破,IPv6規模部署提速。

二、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方面。

一批基礎性、戰略性的基礎資料庫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央和國家機關62個部門、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

三、就業新空間方面。

數字經濟下,新模式新業態孕育而生,帶動配套服務業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靈活就業機會。

(4)數字經濟新業態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數字經濟是新時代全球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積極布局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主要國家的共同選擇,全球數字經濟正在以超出預測的速度呈指數比例地擴張。主要國家依靠數字經濟搶佔全球競爭制高點的態勢更加明顯:

一、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11萬億美元,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8萬億美元,日本為2.3萬億美元,英國為1.43萬億美元。

二、數字經濟比重不斷提升。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為59.2%,英國為54.5%,日本為45.9%,中國為30.1%。

三、數字經濟發展速度高於GDP增速。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6.8%,同期GDP增速為1.6%,日本數字經濟增速為5.5%,同期GDP增速為0.9%,英國數字經濟增速為5.4%,同期GDP增速為2%,中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16.6%,顯著高於同期GDP6.7%的增速。

❺ 新業態是指什麼

新業態是指基於不同產業間的組合、企業內部價值鏈和外部產業鏈環節的分化、融合、行業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聯網技術所形成的新型企業、商業乃至產業的組織形態。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尤其是近年來信息技術革命、產業升級和消費者需求,促進商業模式、企業經營模式和各種產業發展模式進行不斷分化、整合、跨界融合,不斷催生新的「業」務形「態」。與舊有的企業、商業、產業模式相比,新業態可以稱為「後浪」。

新業態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扶持

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相繼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新技術層出不窮,新業態風起雲涌,新模式激盪澎湃,這是中國經濟強勢回暖的寫照,也將匯聚起強大動力,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宏碰手

在培育發展新業態方面,將大力推進物質生產資料數字化,促進數據要素流通,拓展生產資料供給。比如,支持生活服務共享信息平台,鼓勵公有雲資源、生產設備、驗證環境、模擬平台共享,推動生產資料數字化和生產資料使用權共享,推動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等,都預吵橋示著新業態的發展方興未艾。

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將在線課程納入部分教育階段的日常教學體系,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推動完善電子合同、電子發票、電子印章、電子簽名等數字應用基礎設施,探索完善智慧城市聯網應用標准,推進區域蔽嫌一體化數字治理和服務等項目正在探索中逐步推進。

❻ 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是

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是以數字技術創新應畢弊碧用為牽引。以數據要素價值轉化為核心,以多元化、多樣化、個性化為方向,經產業要素重構融合而形成的商業新形態、業務新環節、產業新組織、價值新鏈條,是關系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因子,具有強大的成長潛力。受新冠疫情黑天鵝手舉效應倒逼,數字技術與各行業融合漸入佳境,以在線辦公、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持續迭代、加速成熟,無接觸、宅生活、雲消費成為數卜好字生存新常態。

❼ 新經濟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都指的是哪些產業呢

「四新」經濟的基本內涵

「四新」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為內核的新型經濟形態。「四新」經濟的核心是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5G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這些新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促進了供需精準匹配,激發了眾多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1、「四新」經濟成為經濟轉型與換道超車的重要驅動力

現階段,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和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也處在世界科技創新的浪潮中,發展「四新」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四新」經濟支撐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布局重大創新工程、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市場科技應用項目。「四新」經濟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採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製造及電子商務等新生產經營模式。「四新」經濟推動新興領域發展,「互聯網+四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氛圍,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

2、「四新」經濟具有融合性、需求導向、動態變化等特點

「四新」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相比於傳統經濟形態,具有自身獨特而顯著的特點:一是及時性,「四新」經濟的創新點來源於國際最新技術和產業動態,來源於市場投資的最新熱點領域,具有高度的及時性;二是融合性,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是獨立發揮作用,而是在內容和形態方面相互滲透和融合,共同促進經濟發展;三是輕資產性,「四新」經濟的核心是創新和新技術的應用與轉化,更多依靠的是研發人員的人力資本;四是需求導向性,「四新」經濟的發展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能夠把握消費升級的趨勢和方向,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五是動態變化性,「四新」經濟的內容和形態都會隨著最新技術和模式的突破應用發生變化。

02

「四新」經濟的發展方向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新工業革命以及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四新」經濟以現代信息技術和應用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導向,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內核並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經濟形態。

「四新」經濟的各個部分是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新技術如雲計算和數據中心技術等的突破與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現有經營模式的改良與升級,而且能夠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比如在線教育模式和在線辦公模式等。新的商業模式促進了新技術在市場中的轉化,幫助企業獲得超額利潤。新模式的大規模出現形成了新的業態,比如智慧出行、跨境電商和數字會展等新業態,而這些新業態的規模化發展形成了新產業,改變了傳統產業的發展路徑。

1、新技術:可實際推廣、可替代傳統應用、可形成市場力量

在社會和技術指數級進步的推動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已經開始,研發出可植入技術、移動支付、3D列印、無人駕駛、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人臉識別和物聯網等技術並逐漸應用。新技術的發展有一個發現、應用和迭代的過程,對於大部分城市來說,更多應關注應用技術創新,與城市原有經濟產業實現協同發展,可實際推廣、可替代傳統應用、可形成市場力量。

近年來,我國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部分企業已經通過自主研發使其新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如科大訊飛的人工智慧、智能語音技術;大疆的無人飛行器技術;阿里巴巴的阿里雲、人工智慧技術;網路的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螞蟻金服的人工智慧(信貸技術)、區塊鏈技術;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入實施,一二線城市紛紛加大自主創新支持力度,新技術熱點領域不斷涌現。

2、新產業:基於新科技,依託新市場需求,實現產業重大變革

新產業具體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新技術直接催生新的產業;二是運用新成果、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延伸出的新產業;三是將新的科技成果、信息技術等推廣應用,推動產業分化裂變、升級換代、跨界融合而衍生出的新產業。

中國社科院《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12》中提出了七大「四新」經濟重點領域,對新產業進行了比較好的詮釋。一是人工智慧,以人工智慧為載體,結合相關產業門類,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轉型升級;二是創意經濟,是在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業態和模式創新從而實現新價值的產業;三是流量經濟,依託互聯網信息流量產生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模式;四是共享經濟,本質是線上整合經營線下的閑散物品、空間、勞動力、教育、醫療等資源;五是低碳經濟,以低碳排放和循環經濟及可持續服務產業為基礎,如建築綠色化、生態農業等;六是生物經濟,基因檢測編輯技術,基因療法技術等發展迅速,使得新型生物產業成為新經濟中最具創新引領意義的領域之一;七是數字經濟,包括依託大數據產業和以大數據及網路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相關產業。

3、新業態:伴隨新信息技術應用,現有領域衍生新環節、新活動

新業態是對原有模式的創造性變革,是業態創新的結果,它將新知識轉化為新產品、新技術、新管理方式,通過新的組織模式創造出新的市場價值。一些經濟活動超越傳統的組織、經營和運作模式,並已經形成了經濟規模,就會構成比較穩定的新業態。

根據新業態的表現特徵與應用前景,可以將城市的經濟新業態分為優化類、提升類、培育類三大類別。對於優化類新業態,重在強化科技驅動和信息化帶動作用,推動發展模式創新;對於提升類新業態,重在引導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拓展;針對培育類新業態,重在引進具有核心地位的龍頭企業。對於不同城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設置優化類、提升類、培育類新業態,示例如下。

4、新模式:以需求為中心,打破原有價值鏈,實現產業要素重組

新模式主要指新出現的商業模式,新模式的出現能夠打破原有的產業鏈及價值鏈,實現傳統產業要素重新高效組合。具體表現為通過互聯網與產業創新融合或是將硬體融入服務形式,提供更加靈活、快捷的個性化服務。

新模式的探討非常寬泛,基於互聯網+平台的新模式有B2B、B2C、C2C、O2O、遠程服務、共享經濟等;基於產品提供創新的新模式有製造服務化、個性化定製、設備智慧運營、知識付費、眾籌模式等;基於生產組織創新的新模式有共享製造、服務外包、研發眾包、跨界融合、供應鏈服務、平台生態模式等。

----微幫峰哥分享-----

❽ 新業態職業有哪些

新業態職業有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網約貨車司機等。

新業態的發展催生了包括研學旅行指導師、民宿管家、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等在內的新職業。而新職業又將開辟更多就業風口,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除此之外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康復輔助技術咨詢師、社群健康助理員、健康照護師等也屬於新就業形態相關職業。新生態職業范圍比較廣,所以是以新衍生或者根據社會需求從而誕生的職業,還得到大家的認可。

新生態職業誕生的原因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互聯網涌現出大量新模式、新業態,相應的新職業也隨之而來。同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過程中,隨著越來越多前沿科技及硬科技的深入應用,也賦予更多職業技能全新的內涵和定義。

從中不難發現,新職業已經遍及資料庫、機器人、製造工程、數據安全、數字孿生、農業數字化等多個數字經濟細分領域,均屬硬科技和關鍵技術范疇。尤其是,多個新職業都與互聯網新業態有著密切的關聯,而且都為硬科技及關鍵核心技術,映射出互聯網領域正經歷新一輪的數字化變革。

閱讀全文

與數字經濟新業態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秤座男生的愛情最像什麼 瀏覽:886
濟南市哪個地區事業編報名了 瀏覽:224
智能手機怎麼快捷打開健康三碼 瀏覽:387
為什麼美食和愛情都很搭配 瀏覽:889
沛縣經濟開發區有哪些鄉鎮 瀏覽:866
老年犬吃什麼最健康 瀏覽:97
大美女唱什麼歌呀 瀏覽:430
2020年事業單位高級工考試內容有哪些 瀏覽:541
在愛情中男女需要什麼 瀏覽:142
工業對經濟的貢獻率怎麼算 瀏覽:836
感恩幸福快樂成長怎麼畫 瀏覽:139
關於寶物在民間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67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歸哪個部門 瀏覽:329
理發店小夥子給美女洗頭是什麼電影 瀏覽:800
幸福受傷時如何停止傷害 瀏覽:803
不開濾鏡有多少美女 瀏覽:255
蘭山區有哪些醫院辦健康證 瀏覽:133
西方經濟學和微積分哪個掛科率高 瀏覽:483
美女語塞表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234
全民擺攤如何看經濟效益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