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認識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

如何認識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3-04-13 05:59:03

A. 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勢

正確看待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可以洞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堅定信心:

B.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1. 我國經濟年均增長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長9.6%,2012年至2013年都是7.7%,今年上半年是7.4%,從中可以清楚看到經濟增速在由高增長向中高速增長。

  2. 這其中有近幾年人口結構變化、工資成本上升、儲蓄率和投資率下降導致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規律性原因。有全球經濟進入後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常態慢增長,以及我國出口競爭力的減弱,外部需求增長速度出現趨勢性下滑,但經濟還是保持不錯的。

C. 如何正確認識當今的世界經濟形勢

如何正確認識當今的世界經濟形勢

正確認識當前經濟發展態勢。當前世界經濟前景復雜多變,我們在繼續保持擴大開放的同時,也要認清開放紅利在全球經濟環境趨緊的形勢下邊際收益遞減的現實。尤其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前景不容樂觀所帶來的貿易摩擦之增多,會對中國商品出口以及資本走出去產生相當的阻力。
在此狀況之下,必須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的立足點依託於國內。對外開放要一如既往加大力度,對內深化改革更要砥礪前行。事實是中國城鄉二元經濟及區域差異所產生的發展壓差,如水之就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程序中,會引致資本、勞動、技術等按市場需求合理轉移。這樣一個過程,至少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仍會是一個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在國內會自然形成一個雁陣模式,東部沿海地區在加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自身成熟的產業會逐步向中西部轉移,帶動促進中西部地區的現代化程序。之所以說中國經濟具有韌性,一個根據就在於中國地域幅員遼闊且產業型別多樣,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業不興那業興。中國經濟的支撐並非獨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和韌性。
利用城鄉壓差,關鍵是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硬體建設方面,農村道路水電及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村莊社群的國土整治,需要相當大的投資。特別是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居民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硬體環境。二是在資本支援上,要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和土地經營權抵押試點,盤活農村資本,讓農村資本流動起來。三是加快農村教育衛生民生工程建設。通過財政補貼及增加轉移支付,有針對性地推動中西部特別是貧困地區民生建設,為地方經濟長遠發展增加人力資本支撐。

摘自網路文庫
經濟全球化不僅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也給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波動和政治不穩定。近年來,墨西哥、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的金融危機及其政治動盪,就是有力的佐證。其代價之慘痛、教訓之深刻,足當引以為鑒。經濟全球化已經叩開中國的大門,在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之同時,也對我國社會政治穩定產生了威脅和影響。我們必須正視挑戰,探索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社會政治穩定與發展的規律和對策。
一、經濟全球化對當代中國社會政治穩定的影響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生產力和世界交往高度發展的必然產物,作為一種客觀的自然歷史程序,不斷地表現出日益「超越民族國家」的特性。但在實踐中資本主義主導了經濟全球化,試圖按照其面目改造整個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資本主義化」。這種雙重性質決定了經濟全球化對世界歷史的發展,同時具有推動與阻礙的雙重影響。它對社會主義中國的沖擊,實質上就是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的挑戰。其格局總起來看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但是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是挑戰大於機遇。這不僅體現在它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挑戰上,更集中地體現在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穩定與發展的挑戰上。
首先,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挑戰,直接地影響我國社會政治穩定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 其次,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 *** 領導的人民民主政權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脅。
第三,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提出了挑戰。
第四,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新一輪政治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使政治改革過程面臨更大的困難、矛盾和風險,孕育新的政治不穩定因素。
第五,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國文化與思想觀念沖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政治不穩定
總之,經濟全球化已經把中國和世界聯絡成為一個整體,由於存在著「蝴蝶效應」,國際社會任何一個微小的波動都可能帶來中國社會的經濟波動與政治不穩定。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客觀事實。
二、經濟全球化影響我國社會政治穩定的方式和特點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社會政治穩定的影響,是一種全方位的影響,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和特點。
從經濟方面看,經濟全球化主要通過市場經濟機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響我國的經濟穩定和政治穩定。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是世界市場的全球化,世界市場按照自由競爭原則,自發地調節各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關系。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經濟全球化正在通過世界市場和中國市場的連結,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國際經濟政治的風險、矛盾和危機,直接引導到中國社會中來,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穩定發展。其表現有二,一是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穩定發展狀況,主要是經濟總量的平衡和經濟結構的穩定。二是通過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來影響政治穩定發展。值得指出的是,經濟全球化的這些因素同時存在,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形成一種綜合影響力,貫穿在我國經濟政治發展程序之中。因此,市場機制是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政治穩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從政治方面看,經濟全球化主要通過 *** 巨集觀控制和對話協商機制來實現各國政治穩定與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程序中,各種跨國公司和企業根據自由競爭原則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圍內爭權逐利,導致了國際無 *** 主義的嚴重氾濫,卻不對各國社會的政治穩定負責。因此,維護世界經濟秩序和各國社會政治穩定的職責,仍然需要各國 *** 承擔,通過巨集觀調控、協商對話和國際合作,使市場起到基礎性配置全球性資源的作用。但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卻打著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張通過「自由民主市場模式」,鼓吹和採取 *** 管制經濟自由化政策,來消融中國 *** 管制經濟機制,制約我國 *** 管理行為過程,直接影響我國的政策穩定和政局穩定。此外,西方國家通過操縱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經濟組織,強調一切按照所謂的國際慣例和國際法辦事,甚至奉行單邊主義,把本國法律凌駕於國際關系准則之上,企圖迫使中國就範。這種不正當干預我國經濟政治事務的「合法」手段,對我國政治穩定的隱性影響更大更深。可見, *** 巨集觀調控、協商對話和國際合作是全球化條件下維護政治穩定的關鍵。
從文化方面看,經濟全球化主要通過國際大眾文化傳播媒介及其滲透整合機制,直接和間接地影響我國公眾的政治思想穩定和民心穩定。經濟全球化不僅是物質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資本主義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西方的物質文明,也帶來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對我國公眾社會政治心理的穩定狀態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今時代是一個資訊時代,但世界主要大眾傳播工具卻被西方發達國家支配著,少數全球性傳媒公司壟斷著全球資訊的釋出權和控制權,這實際上使我國公眾處在一種資訊不平等和資訊不對稱的格局之中。發達國家藉此推行文化霸權主義,推銷「西方價值」,妖魔化中國等活動,這對我國社會公眾的思想統一和心理穩定,產生和形成了無形的滲透影響和強大的輿論壓力。
從社會方面看,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體化,也是影響我國社會政治不穩定的方式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通過各種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國人民形成了越來越密切的經濟與社會聯絡,無論是在廣度還是深度方面,都已經十分普遍地擴大了,我國社會公眾生活方式也呈現出不斷國際化與全球化的趨向。由於中國與各國之間存在一定的經濟與文化差距,人們在融入全球一體化的社會生活過程中,產生了這樣那樣的不適應性,造成各種各樣的矛盾和不穩定因素,從而有可能產生和加劇我國社會政治的不穩定狀況。
當前,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社會穩定發展的影響,呈現出這樣一些特點。第一,在影響的方向上是國際國內雙向互動。第二,在影響的內容上是經濟、政治和文化交叉滲透、相互轉化和全面擴充套件的一體化發展態勢。第三,在影響的機制上是結構—功能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第四,在影響的格局上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容並存。第五,在影響的趨勢上是政治穩定與政治不穩定交替發展。我們以新的姿態推進改革、擴大開放,保證持續穩定發展是回應經濟全球化帶來各種不穩定挑戰的必然選擇。這是一種「沖擊—回應」互動關系,其運動軌跡和結果總的說來就是一種「不穩定—穩定—不穩定」、不斷迴圈發展以至無窮的過程。
三、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保持中國社會政治穩定的對策選擇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如何實現和維護中國社會政治穩定與政治發展,我們提出以下的對策選擇。
一是不斷解放思想,實現觀念更新,這是我們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保持中國社會政治穩定的前提條件。當前,必須從經濟全球化的視角與高度,重新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政治穩定及其意義。
二是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變化,及時進行社會政治穩定的政策調整,這是我們應對經濟全球化,保持中國社會政治穩定發展的關鍵。
三是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堅定不移地走制度創新之路,全面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新型體制,是保持中國社會政治穩定發展的根本。首先,堅持走制度創新全面發展的新道路,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和文化制度,真正實現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這是我們實現社會主義政治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其次,必須以「三個代表」為指導,加快新一輪體制改革的步伐。要及時抓住當前世界發展的有利時機,爭取在2010年左右逐步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其相適應的政治法律文化新型體制。要立足全球,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紐帶,不斷推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這是實現社會主義政治穩定發展的根本動力。不斷地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國家及其政治文明,這是實現社會主義政治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建立和完善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社會主義新文化體系,這是實現社會主義政治穩定發展的巨大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再次,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民主外交路線,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穩定發展創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積極全面參與世界經濟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推動國際經濟政治制度的創新發展,創造世界各國人民的平等、多元、共贏的發展新格局,推動人類文明的和諧與進步,這是實現社會主義政治穩定與發展的根本方向。

如何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

今年上半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三期」(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 *** 政策消化期)疊加的國內形勢,黨中央、國務院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堅持向改革創新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著力發揮市場作用,更加註重定向調控,經濟執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勢頭良好。
一、經濟執行仍處在合理區間
第一,經濟增長平穩。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2690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同比增長7.5%,連續10個季度執行在7%8%的區間。雖然經濟增速比去年全年7.7%的速度略有回落,但考慮到生產要素支撐能力的變化,以及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龐大的基數,7.4%的速度並不低,而且7.4%的速度不僅高於發達經濟體,也高於其他金磚國家。
第二,就業形勢穩中向好。就業是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的基礎,就業穩定是經濟穩定的重要體現。近兩年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小幅減少,同時快速發展的服務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增強,加上積極就業政策的不斷完善,就業形勢保持穩定。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超過700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0%;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數量同比增長1.8%,增加307萬人。這與多數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今年上半年,主要食品供應較為充足,消費品市場供求大體平衡,居民消費價格保持基本穩定。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3%,各個月份基本上是在1.8%和2.5%之間平穩執行,遠低於全年物價總水平調控目標。而其他發展中國家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仍然較高,南非、巴西、印度、俄羅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都在5%以上。
第四,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5元,同比名義增長10.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3%。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8780元,同比名義增長13.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5396元,同比名義增長1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9元,同比名義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主要經濟指標處於年度預期目標范圍內,沒有越出上下限,經濟執行仍處在合理區間。
二、結構調整穩中有進
黨中央、國務院准確把握經濟執行處於合理區間的有利時機,有序有力推進改革轉型,既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以市場力量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又用好 *** 這只「看得見的手」,主動作為,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取得新的進展。
第一,產業結構繼續優化。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增速高於一、二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46.6%。第三產業增速超過第二產業,而且佔GDP的比重也超過第二產業,這是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一個重大變化,也是經濟緩中趨穩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就意味著我國經濟正在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型經濟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轉變,這種趨勢將對經濟增長、就業以及其他方面帶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同時,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夏糧再獲豐收,農業基礎進一步鞏固。
第二,需求結構有所改善。在世界經濟復甦弱於預期、出口增速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內需繼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02.9%。而且,在投資增速有所回落的情況下,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得到較好發揮。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54.4%,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
第三,收入分配結構出現積極變化。一方面,總體居民收入增速相比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速分別高出2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意味著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在提升的。另一方面,農村居民收入增幅持續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第四,節能降耗取得新進展。今年上半年,我國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嚴格淘汰落後產能,積極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清潔能源消費量佔比上升,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2%。

經濟下行,中央又十萬億基建救市,一切同零八年一樣,只是這次加上外資流出,形勢更壞!

如何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形勢

你要寫論文嗎?如果不寫論文,對我們個人而言,意義不大。省心省力比較好。

如何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

你去看一下總理的報告。
我認為目前困難還是很多的哦,高速發展與環境的矛盾,創新改革與經濟效益的矛盾,人口老齡化與保險金不足的矛盾,壟斷經濟市場化與穩定的財政收入矛盾等都是以後遇到的困難。總理都有一定的解讀,相信我們還是會有好的結果。

如何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發展變

一 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
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成效日益明顯經過30多年的發
展,中國綜合合國力得到了較大提高,經濟總量上升。中國的發展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國際事務中具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處於一片低靡狀態,中國也不例外,當年的經濟增長率下降了幾個百分點,失業率陡增,出口額下降。為此在2010年中國推出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在大量的 *** 支出的支撐下,從國內角度出發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實現了正增長。目前國民經濟總體形勢良好,繼續朝著巨集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向外看,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顯現,世界經濟復甦一波三折,脆弱的市場信心更不易恢復,極易導致國際外匯、證券、大宗商品等市場持續波動,全球經濟增長低迷可能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向內看,我國經濟趨穩的基礎尚不穩固,擴大有效需求面臨不少制約因素,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結構調整任務艱鉅,實現全年農業豐收尚存在不確定因素,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我國正處於由政策 *** 驅動向市場內生驅動的關鍵時刻。 二 提升意識
當前世界的經濟形勢我們以無力更改,我們只求在這樣危機的環境中將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對此,我們既要增強憂患意識,對困難和風險高度重視,又要增強責任意識,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堅定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強調憂患意識,就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估計經濟執行中已經顯現以及潛在的問題、困難和風險。不能認為經濟增速趨穩,就是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不能認為物價漲幅回落,保持物價穩定、抑制通貨膨脹就可以高枕無憂;更不能認為一些關鍵領域的巨集觀調控和改革措施初見成效,就可以放鬆甚至放手。必須密切跟蹤監測經濟執行變化,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對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可能帶來的新沖擊,既做好應對短期突發影響的准備,也做好長期打算,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牢牢把握主動權。 強調堅定信心和決心,就是要抓住有利時機和有利條件,在正視風險的同時也看到機遇、看到光明的發展前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經濟執行的各項指標總體上處於預期之內,企業抗風險能力正在逐步增強,巨集觀調控政策還有較大迴旋餘地,符合穩中求進的總要求。從發展階段上看,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經濟發展的動力巨大、潛力巨大,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
三 穩中求進
實現經濟穩中求進的目標,必須全面准確把握當前我國經濟形勢。這是統一認識、明確任務、做好當前和下一步經濟工作的基礎。在當今的經濟氛圍下任務艱鉅,時不我待。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切實統一到中央的分析判斷和工作部署上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以發展實體經濟為堅實基礎,以加快改革創新為強大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統籌當前與長遠,更加註重拓寬增長空間,更加註重提高增長質量,更加註重激發發展活力,更加註重共享發展成果,著力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使貨幣信貸增速逐步降下來,為穩定價格總水平創造條件,另又要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的復雜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是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在控物價、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與此同時還要針對經濟執行中的突出矛盾,採取有效措施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好勢頭。

D. 如何看待目前經濟形勢

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世界疫情防控,各國安危自保,復工復產,新冠病毒相伴,經濟質量自然下滑。

危機相伴,率先復工復產的中國,取得重大經濟成果,形勢一片大好

E.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中國經濟仍處於疫後恢復期,相關的改革和政策仍需持續推進;2. 投資:整體穩步修復向好,尚未恢復至正常水平;3. 消費:受收入增速拖累,增長動力有待進一步釋放;4. 杠桿率:信貸供給收緊,需提防相關風險;5. 價格:大宗價格推升PPI上漲,但對CPI傳導較弱;6. 國際收支和匯率:經常賬戶回彈,趨勢或難持續,人民幣匯率仍面臨不確定性;7. 國際經濟形勢:關注疫情分化與反復、國際貨幣政策轉向兩大風險,全方位積極應對。 人力資源而非人口總量是經濟長期發展的基礎;2. 如何保護和提升人力資源;3. 如何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尚未完全結束,我國居民收入和消費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仍處於「六穩六保」政策驅動下的緩慢恢復期,中國經濟企穩根基尚需進一步築牢。考慮到基數效應以及國際疫情可能轉好造成的外貿條件變化,我們預計全年經濟呈現逐季下降趨勢。結合高頻數據與各分項的增長趨勢進行測算,我們預計2021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8.2%左右。如主要風險集中爆發,全年實際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國際經濟形勢整體向好,消費恢復平穩,則全年實際GDP增速有望突破8.5%。人力資源總量是指一個經濟體內考慮到人口素質(包括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有能力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人口工作時間儲備。在綜合考慮人口結構的變化、健康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之後,中國最近20年以來人力資源總量整體上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2019年人力資源總量相較2000年提高14%。根據預測,隨著教育和健康水平的繼續提升,中國的人力資源總量將在2050年之前保持平穩緩慢上升,可以為新百年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保障。我們建議,中國的人口國策應當轉變為人力資源戰略,更加關注人的發展,更加關注教育和健康。2021第一季度,我國實際GDP增速為18.3%,比2020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尚未完全結束,我國居民收入和消費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仍處於「六穩六保」政策驅動下的緩慢恢復期,中國經濟企穩根基尚需進一步築牢。考慮到旦岩基數效應以及國際疫情可能轉好造成的外貿條件變化,我們預計全年經濟呈現逐季下降趨勢。結合高頻數據與各分項的增長趨勢進行測算,我們預計2021年二季度實際GDP增速約為9%,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8.2%左右。如主要風險集中爆發,全年培遲讓實際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國際經濟形勢整體向好,消費恢復平穩,則全年實際GDP增速有望突破8.5%。1-4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9%,兩年平均增長3.9%;但相對於工業、出口、消費,投資復甦進度相對偏慢、力度相對乏力,整體投資增速尚未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正常增長水平。分行業來看,製造業投資恢復進度最慢,兩年平均增速尚未轉正;基建投資復甦乏力,增速低位徘徊;房地產投資一枝獨秀,表現出較強韌性和活力,是當前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展望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穩定恢復態勢,但增長動能可能仍然減弱,政策加力刻不容緩。ACCEPT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8.5%-9.5%。雖然第一季度居民消費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分別高達17.6%和33.9%,然而較高的增長速度主要是由於去年低基數所導致的。綜合考慮過去兩年的整體情況,當前居民消費的增長速度仍要慢於疫情爆發前2018年與2019年的水平。導致消費反彈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總產出恢復並未完全反映在居民收入的提升之中。除收入因素之外,年初疫情的偶有復發與消費習慣的調配局整也部分地導致了居民消費增長的放緩。我們認為,在經濟增長總體性恢復的大背景下,今年三至四季度,我國居民消費有望出現U型反彈。

到這里222

F. 如何正確認識當今的世界經濟形勢

正確認識當前經濟發展態勢。當前世界經濟前景復雜多變,我們在繼續保持擴大開放的同時,也要認清開放紅利在全球經濟環境趨緊的形勢下邊際收益遞減的現實。尤其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前景不容樂觀所帶來的貿易摩擦之增多,會對中國商品出口以及資本走出去產生相當的阻力。
在此狀況之下,必須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的立足點依託於國內。對外開放要一如既往加大力度,對內深化改革更要砥礪前行。事實是中國城鄉二元經濟及區域差異所產生的發展壓差,如水之就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會引致資本、勞動、技術等按市場需求合理轉移。這樣一個過程,至少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仍會是一個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在國內會自然形成一個雁陣模式,東部沿海地區在加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自身成熟的產業會逐步向中西部轉移,帶動促進中西部地區的現代化進程。之所以說中國經濟具有韌性,一個根據就在於中國地域幅員遼闊且產業類型多樣,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業不興那業興。中國經濟的支撐並非獨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和韌性。
利用城鄉壓差,關鍵是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硬體建設方面,農村道路水電及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村莊社區的國土整治,需要相當大的投資。特別是加快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居民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硬體環境。二是在資本支持上,要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和土地經營權抵押試點,盤活農村資本,讓農村資本流動起來。三是加快農村教育衛生民生工程建設。通過財政補貼及增加轉移支付,有針對性地推動中西部特別是貧困地區民生建設,為地方經濟長遠發展增加人力資本支撐。

G. 對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看法及認識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於變革時期,整體經濟增長較為低迷。但是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速度較快,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尤其是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未來極有可能打造以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為主導的全球化經濟增長新格局。
(一)世界格局發生變化
縱觀歷史的發展,全球化歷經了1.0、2.0以及3.0三個時代。從當前的世界經濟發展情況來看,由於美國經濟下滑,未來世界格局將會發生更大的變化,有可能進入新興經濟體為主導的4.0時代。目前,全球化4.0時代特點逐漸顯現,主要體現在國際收支、投資以及全球需求等各項指標都在發生變化等方面。從硬體的角度而言,不論是全球貿易投資,抑或是貨幣、信息以及技術等相關的全球化要素,在市場的引導下,全部都在進行產業轉移以及重組。
(二)新興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盡管俄羅斯、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暫時遇到了困難,但是印度和中國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新興經濟體對於世界經濟增長率的貢獻依然巨大。目前,具有良好經濟發展勢頭的國家基本上都在亞洲,雖然其他地區也有新興經濟體,但是最為集中的地區還是亞洲。
(三)經濟全球化
當今,全球化趨勢已經不可避免,世界經濟同樣呈現出全球化的趨勢。世界經濟活動已經逐漸超越國界,各國的對外貿易、技術轉移、資本流動等經濟活動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形成了全球范圍的有機整體。形成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主要原因有: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各國發展市場經濟的政策、國際貿易以及投資自由化、企業經營國際化。

H. 如何看待全球經濟化的發展趨勢

1、經濟全球化對全球經濟是一把雙刃劍,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2、對發達國家:是發達國家主導下的經濟全球化,本質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發達國家是最大受益者握臘老。

3、對發展中國家:既是機遇,也段升是挑戰,機遇是利於吸引外資、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開拓國際市場。挑戰是由於科技和實力的差距,發展中國家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空前的壓力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形成因素:

1、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的結果。

2、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局迅技術基礎。目前的經濟全球化,有著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這就是代表當代最新科技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進步,降低了企業的遠距離控製成本。

3、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4、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

5、企業經營國際化,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閱讀全文

與如何認識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秤座男生的愛情最像什麼 瀏覽:886
濟南市哪個地區事業編報名了 瀏覽:224
智能手機怎麼快捷打開健康三碼 瀏覽:387
為什麼美食和愛情都很搭配 瀏覽:889
沛縣經濟開發區有哪些鄉鎮 瀏覽:866
老年犬吃什麼最健康 瀏覽:97
大美女唱什麼歌呀 瀏覽:430
2020年事業單位高級工考試內容有哪些 瀏覽:541
在愛情中男女需要什麼 瀏覽:142
工業對經濟的貢獻率怎麼算 瀏覽:836
感恩幸福快樂成長怎麼畫 瀏覽:139
關於寶物在民間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67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歸哪個部門 瀏覽:329
理發店小夥子給美女洗頭是什麼電影 瀏覽:800
幸福受傷時如何停止傷害 瀏覽:803
不開濾鏡有多少美女 瀏覽:255
蘭山區有哪些醫院辦健康證 瀏覽:133
西方經濟學和微積分哪個掛科率高 瀏覽:483
美女語塞表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234
全民擺攤如何看經濟效益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