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目標和政策調節手段有哪些
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目標
在內加強加快信息需求沒液困的流通,使有需要的人,能盡快的,知道滿足自己需求 人在哪裡,而不至於被趁火打劫。從古至今,就是有些人利用先知信息的影響,來壓榨其它人的價值。當時間長了,少數人獲得的財,權,色,然後向大多數炫耀,和嘲笑他們不努力的時候。 ,社會就會崩潰。新秩序就會誕生。
加快加速埋巧滿足大多數人的合理需求,調節收獲和付出比例,調節社會風氣,統一一個意識,是當前必不可少的事情。
在外枯念提高其影響力就行了,但內最不好,外最多好,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而已。
風
㈡ 如何實現中國經濟的均衡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需要「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昭示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將由不均衡發展向均衡發展轉變。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實行的是一種非均衡的發展戰略。其典型的口號就是「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等。因為按照發展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資金、技術、人才等關鍵性資源方面存在著短缺的話,想要對國民經濟體系進行全面投資,進而實現全面增長是不可能的。只有實行非均衡的發展戰略,採取重點突破,進而積累資金、技術和經驗,最終才能實現整個國民經濟的「起飛」。毫無疑問,非均衡的發展戰略在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統計數據顯示,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4年中,我國的GDP年均增速接近10%,目前的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但是,這種非均衡發展戰略也給經濟社會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和矛盾,集中體現在:首先,城鄉和地區發展的失衡現象嚴重。在改革開放之初,由於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迅猛發展,我國的城鄉差距一度有所縮小。但隨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城鄉差距開始逐步擴大。地區發展差距也在不斷拉大,研究表明,1978-2010年,全國GDP由3456億元擴大到40萬億元,東部10省市比重由佔43.6%上升到53.1%,提高9.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由21.6%下降為19.7%,下降1.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由20.8%下降為18.6%,下降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由14.0%下降為8.6%,下降5.4個百分點。其次,市場競爭體系失衡問題突出。經過多輪國有企業的改革,目前國有企業在數量上已經不佔優勢。但在某些領域和行業中,國有企業的壟斷力量十分強大。相比較而言,民營經濟的發展速度雖然不低,但在市場競爭中仍處於明顯的弱勢。這種地位的不平等還表現在資源和要素的使用方面,特別是在土地、資金、資源利用等方面,國有企業都比民營經濟擁有明顯的優勢。以金融支持為例,雖然民營經濟創造了將近70%的GDP,但在金融機構貸款總額中只佔不到30%的份額。再次,收入分配體制不平等、不公平的問題比較嚴重。我國收入分配差距表現在各個方面,其中尤其以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最為突出。目前,我國的城鄉差距已由上世紀八十年代的2倍左右上升到3倍多。在地區差距方面,改革開放之前,我國中西部地區的收入水平一度比東部地區要高,但此後基本顛倒過來,而且有持續擴大趨勢。數據顯示,2001年西部地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90%,到2008年下降到82.2%,降幅達七個多百分點。2001年西部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74.2%,到2008年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73.9%。而行業差距中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的工資差距過大,也成為飽受詬病的問題之一。非均衡的發展戰略已經到了必須加以糾正和變革的關鍵時期。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這種情況已經有所改變,均衡發展戰略已經提上日程。比如自從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已經連續多年將關注點鎖定「三農」,出台了一系列惠農政策。而「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戰略的相繼實施,都為縮小城鄉和地區差距創造了條件。連續多次出台的鼓勵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使得民營經濟發展的勢頭有所增強。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也是舉措頻頻,在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均衡發展戰略的架構已然形成。比如在城鄉均衡發展方面,提出了「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在不同所有制經濟均衡發展方面,提出了發展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兩個「毫不動搖」,強調要「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在收入分配公平均衡方面,提出了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均衡發展既是我國目前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也有利於緩解過去積累的各種問題和矛盾,從而激發全體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更充分地利用各種資源。很顯然,這些都是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基本保證。
㈢ 結合實際論述如何實現我國經濟的內外均衡與協調政策
2010年,為了有效應對國內外諸多不確定因素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挑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改善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的作用。 1、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保增長的同時,把結構調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節能環旦桐保,確保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是保持適度的公共投資力度。優化投資結構,重點支持「三農」、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節能減排、自主創新等。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二裂遲蠢是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鄉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三是完善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推進汽車、家電「以舊換新」,促進擴大消費需求。四是促進對外貿易平穩發展,擴大重要資源、先進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等的進口,增加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儲備。五是加強財政、貨幣、產業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發揮政策合力。 2、大力促進農村改革與發展。一是完善支農補貼政策並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農民收入。二是進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確保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順利實施。充分發揮最低收購價糧食對市場的調控作用,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三是大力支持發展現代農業,支持農產品(000061,股吧)質量安全建設,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民科技培訓力度。四是支持農村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 3、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安排好各項就業扶助經費,支持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保持就業局勢基本穩定。二是按照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方案要求,抓緊出台有關配套文件,加大醫療衛生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提高參保率。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國家基本葯物制度。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三是繼續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切實支持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支持工礦棚戶區改造。四是加大社會保障投入。根據物價變動,適時調整對優撫對象等人員的生活補助標准,保障企業下崗職工、城鄉低收入群體、農村困難群眾、優撫對象等人員的基本生活。 4、更加註重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一肆陪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繼續加大對公益性科研機構的支持力度,支持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運用補助、貼息、稅收、價格等扶持政策和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促進民間資本投向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領域。二是加大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投入,推進資源稅改革,加快建立比較完善的鼓勵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體系。三是制定鼓勵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快以節能減排為中心的技術改造。同時,對高效節能新產品的生產或銷售過程實行優惠稅率,對提供節能服務的企業給以適當的稅收優惠,推動節能產業發展。四是完善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研究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加強與社會資金的協調配合,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5、進一步深化財稅制度改革。一是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二是完善消費稅制度。抓好增值稅轉型、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後續工作。三是統一內外資企業房產稅、城建稅和教育附加費等稅收制度。 6、狠抓增收節支。要在實施好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基礎上,狠抓增收節支。一是大力支持稅務、海關等部門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嚴格控制減免稅,嚴厲打擊偷騙稅違法活動,強化出口退稅管理,努力確保財政收入應收盡收。二是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精神,壓縮公務購車用車、公務接待費和出國經費,嚴格控制黨政機關樓堂館所建設。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勤儉辦一切事業。
㈣ 如何使用宏觀政策調節使兩部門經濟達到均衡
要使團渣用宏觀政策調整,就應該緩或拍在宏觀政策上向弱的一個經濟部門兒進行傾斜。給予他們更多的優惠擾羨政策。這樣才能夠實現兩個部門兒經濟的平衡。
㈤ 市場的供求平衡應該如何調控
求大於供,價格就上升。 最終,經過市場自宴斗唯發的調整,將價格調整到一個供給等於需求的價格上。
在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占統治地位的私有制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通過價格與價值的偏離自晌培發地調節供求關系,供大於求。當處於均衡價格時,市場銷基供求達到平衡、相互制約的關系,它是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關系在市場上的反映,這個價格為均衡價格,價格就下落市場通過價格波動來調節供求關系。
供求關系指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相互聯系
㈥ 經濟學 價格下限 如何調整到均衡價格
價格下限是指政府為了保護生產者的利益而定的價侍談格,例如糧食的價格,在糧食生產時,糧食的供給大於需求這樣就會造成農民的損失,政府為了保護農民的利遲顫益就會出資收購糧食,人為的影響供求,給糧食規定最低碼談敗限價,要想便會均衡價格只要政府不進行經濟調控就可以了。。我是學經濟學的,不過學的不深,你可以參考一下
㈦ 如何解決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
如何解決社會經濟好雹前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話,你可以通肆此過友清社會經濟的自動調節是經濟發展得以得到一個相對的平衡,這樣的話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
㈧ 求專業解答!宏觀經濟均衡是怎麼實現的
主要通過貨幣政策實現的。有二方面,一是控制貨幣獲得性,二是控制貨幣價格。例如,08年經濟突然下滑,各國都開足馬力印鈔票,並降低貸款審核門檻,提高獲得性。各國還降低利息和銀行保證金,讓貨幣價格變便宜。市場上充滿了廉價貨幣,持有者就會去投資、再市場等,國家通過征稅的方式又把貨幣收回來。
拓展資料
宏觀經濟 即宏觀層面的國民經濟,包括一國國民經濟總量、國民經濟構成(主要分為GDP部門與非GDP部門)、產業發展階段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程度(人類發展指數、社會發展指數、社會福利指數、幸福指數)
微觀經濟是:指個量經濟活動,即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是指個別企業、經營單位及其經濟活動,如個別企業的生產、供銷、侍沖個別交換的價格等。微觀經濟的運行,以價格和市場信號為誘導,通過競爭而自行調整與平衡;
而宏觀經濟的運行,有許多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達到的領域,需要國家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出發,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宏觀調節和控制。
兩者聯系
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經濟活動和經濟運行的兩個不同層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的良好狀況是微觀經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社會經濟活動滲敏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宏觀與微觀之間,生產、流通、分配、交換的各個環節之間都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老喊殲計劃和市場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調節手段。
在現代社會化商品經濟條件下,只有合理運用計劃與市場這兩種配置資源的經濟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實現社會生產按比例發展。計劃與市場兩者,市場處在更基礎的位置,計劃則是在市場作用下發揮宏觀調節功能和微觀指導功能。只有將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才能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國家特別需要用宏觀經濟法律手段進行調控。
宏觀經濟是與微觀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市場經濟中以個人、家庭和企業為單位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即是微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