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濰坊經濟文化狀況如何

濰坊經濟文化狀況如何

發布時間:2023-04-10 16:04:07

A. 關於濰坊的歷史淵源,名勝古跡,地域特徵...

濰坊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內有斟灌、寒、三壽等封國。周初,武王封太公望於齊,都營丘(今昌樂境內)。春秋時期,現市轄區分屬齊、魯、杞、莒等國。戰國時,大部屬齊,諸城等地屬魯。秦代,東部屬膠東郡,高密置縣,西部屬臨淄郡,東南部屬琅琊郡。漢代,首模市境為青、徐2州刺史部所轄,分屬北海、琅琊、齊3郡和甾川、高密、膠東3國。三國時,地屬魏。南北朝時,南朝地為劉宋,北朝地屬元魏。隋代市境屬北海、高密郡。唐代屬河南道,青、密2州。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萊州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清朝為青州、萊州2府所轄,屬山東省。 民國時期,先屬膠東道、萊膠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後屬山東省。1948年濰縣解放,成立濰坊特別市(省直轄)。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仍為省轄市。1950年,濰坊市撤銷,1951年重建濰坊市,為縣級市,屬昌濰專署。1967年3月13日,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7月,昌濰地區改名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撤銷地區建制,改建省轄(地專級)市,沿用原濰坊名稱,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奎文、濰城、坊子、寒亭4區,青州、諸城、安丘、昌邑、壽光、高密6市(縣級),臨朐、昌樂2縣,共有152 個鄉鎮、 38 個街道辦事處、 9600個自然村。 1987年,撤銷益都縣,設立青州市。1987年4月20日,撤銷諸城縣,設立諸城市。 1992年12月7日,將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管轄。 1993年6月1日,撤銷壽光縣,設立壽光市。 1994年1月18日,撤銷安丘縣,設立安丘市。1994年5月18日,撤銷高密縣,設立縣級高密市。1994年6月10日,撤銷昌邑縣,設立縣級昌邑市。1994年5月23日,設立濰坊市奎文區,將原濰城區白浪河以東的東關、東園、院校、新城4個街道辦事處,大虞、廿里堡、梨園3個鎮和軍埠口鎮的劉家沙窩、李家沙窩、南家、郭家、呂家、高家澗頭院、武家澗頭院7個村,寒亭區郭家官莊鎮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裡、小南潭、西金馬、東金麻8個村劃歸奎文區,區人民政府駐勝利東街。 2003年6月30日,將安丘市南流鎮劃歸濰坊市坊子區管轄。2003年7月4日,山東省政府批復同意將坊子區清池街道辦事處劃歸奎文區管轄。2003年底,全市共有152個鄉鎮、38個街道辦事處,9600個自然村。 2007年,濰坊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全市共67個鎮,1個鄉,49個街道。其中:將安丘市的黃旗堡鎮、趙戈鎮,昌邑市的太保庄鎮劃歸坊子區管轄;將壽光市的大家窪街道劃歸寒亭區管轄。 2009年,將昌邑市飲馬鎮的48個村,北孟鎮的橫路屯、大陳、大石門等3個村,高密市闞家鎮的27個村,井溝鎮的7個村,相州鎮的8個村劃歸坊子區太保庄鎮管轄。將安丘市景芝鎮的14個村劃歸坊子區趙戈鎮管轄。 【經濟狀況】 濰坊是一個工業大市,工業在山東省排第三位。濰柴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動力製造基地,濰柴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發動機生產商.。濰坊海化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海洋化工生產基地。 濰坊是一個農業大市,是山東省農副產品集中產區之一。全市已建成了壽光蔬菜、諸城肉雞、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樂西瓜和肉雞等一大批名優特稀農產品生產基地。6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小康縣標准。4個縣是全國百強縣。 濰坊工業發展較快。濰坊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明清時代曾以「二百支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綉花女、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新中國成立以來。現已初步開成以海洋化工、動力機械、農用運輸車、服裝及裝飾面、電子通訊及信息處理、化學纖維、新型建築材料、醫葯及保健品、食品飲料、造紙包裝等十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主要有原鹽、純鹼、柴油機、空用車、程式控制交換機、氯化聚烯等108大類,5000多個品種。濰坊在枯芹神八九十年代更是山東GDP第二,在全國25個國民生產總值過百億城市中第16位。 濰坊通過建設「半島商貿城」,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對外開放成績顯著,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全作關系。鐵路、公路、機場、通信及城市供水、供氣和商貿設施建設已取得重大進展。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4萬公里。全部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和國內處直撥電話,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01萬。市區供水普及率達100%,居沒虧民生活燃料氣化率達90.03%。 2006年,濰坊市在全國47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1位,工業利稅、工業利潤排名第12位。2009年濰坊市GDP達到2727億元,居全國城市第29位。 主要企業:濰柴集團、海化集團、新郎集團、晨鳴集團、仙霞集團、耶利亞集團、巨力集團、諸城外貿、聯盟化工集團、得利斯集團、福田、亞星、華光集團、瀘河集團、壽光巨能控股等。歷史文化】 夏有斟灌、斟尋、寒、三壽等國。商逄等封國。周屬齊、魯、紀、杞等國。秦屬膠東、臨淄、琅琊三郡。漢屬青州、密州。宋屬京東東路。元為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清屬青州、萊州二府。1928年各縣直屬山東省政府。建國後到1988年,地專級行政建置主要為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 濰坊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內分別建有封國,春秋、戰國時期,分屬劉、魯等 國。青州還是我國歷史上的軍事重鎮。久遠的歷史給濰坊境內留下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群帶,有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和遺像等不可移動文物180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27處,縣級400多處。 濰坊作為歷史古州名郡,人才薈萃,英傑輩出,文化各人燦若星辰,生於濰坊市域或曾活動於此的高層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們對濰坊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據傳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鳥語的公冶長就生長的安丘市的書院村,至今該村還有碑文為記。春秋末期,齊國政治家晏嬰,博聞強記,善於辭令,輔佐齊靈公、庄公、景公,政績卓著。他出使楚國的故事為後人廣為傳頌。東漢末年徐幹,是一名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壽光一帶任過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在郡六年,政績赫然」,世稱「孔北海」。北魏農學家賈思勰,肯有廣泛的農事經典,對研究辦業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北宋畫家張擇端,擅長給畫車馬、舟船、橋梁、城郭和街道,現有存世畫<<清明上河圖>>,描給了當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畫面形象生動,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秀風俗畫。北宋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與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們的詩詞創作,以及有名的<<金石錄>>著作,名冠一時。宋代濰坊還涌現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學家和科學家。元代二欽所著地方誌<<齊乘>>,以元朝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所轄益都邑、古跡、亭館、風土、人物等。是研究山東地方誌的一部珍貴資料。明代散曲家馮惟敏,著<<海浮山堂詞稿>>和<<山堂輯稿>>,所寫散曲,風格爽朗,題材廣泛,有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疾苦,諷刺了封建官僚的貪婪橫暴。清代內閣大學士、書法家劉墉也是濰坊人。清道光年間濰坊陳官俊,任過戶部、兵部、吏部三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有多種著述留於後世。其子陳介祺,第我國著名金石學家,著有<<十鍾山房印舉>>等專著30多部。他對濰坊的嵌銀、仿古銅、鑄銅印、拓片等民間工藝品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濰坊一條巷子出了曹鴻勛、王壽彭兩名狀元,一時傳為佳話。 原籍他鄉,曾在濰坊為管做事的歷史名人也有許多,如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準、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等等。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知密州,寫下了<<超然台記>>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00多首膾炙人口的佳作。清乾隆年音,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濰縣做過七年的縣令,他為政清廉,請詩書畫並稱「三絕」,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詩文和書畫,至今流傳二世,為世人稱頌。著名宰相劉墉,人稱大清國第一才子,「劉羅鍋」更是家喻戶曉,其書法、繪畫更是一絕,在清代自成一派。 革命時期的濰坊也有諸多的優異表現。著名的濰縣攻堅戰是華北平原上的第一個攻堅戰,該戰役在中央的正確領導及濰坊人民的浴血奮戰下,取得了勝利。這場戰役的成功為之後的多次攻堅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現代和當代著名人物有中共「一大」代錶王盡美,無產階級革命家陳少敏,著名文學家王統照、崔嵬、臧克家、王願堅、王大化等一大批名人志士。他們所限得的傑出成就,讓世人矚目,讓濰坊人引以自豪。

B. 誰有最新的濰坊市的市情市況啊!急!!

全市概況

一、地理位置、轄區、人口、面積、民族組成
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西部,地跨北緯35°41′-37°26′,東經108°10′-120°01′,直線距離西至省會濟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南依沂山,北瀕渤海,東連青島,西接淄博、東營,南與臨沂、日照接壤。轄奎文、濰城、寒亭、坊子4區,青州、諸城、壽光、高密、安丘、昌邑6市,昌樂、臨朐2縣,全市總面積15859平方公里。至2008年底,據公安部門統計,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862.5萬人。據人口變動和勞動力調查資料推算,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89.54萬人。全市有漢、滿、回等51個民族。中心市區建城區面積128平方公里,人口108萬。
二、歷史沿革
濰坊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彌河故道旁就有人群定居。自夏以來,歷代王朝政權在此封國建邑,設州立府。夏、商時期,境內有斟灌、斟鄩、寒、三壽等封國。周初,武王封邦建國,封太公望於齊,都營丘(今昌樂境內)。春秋時期分屬齊、魯、紀等國。今濰坊版圖在秦時分屬膠東、臨淄、琅琊三郡,漢朝時屬青州刺史部,唐代屬河南道,宋代屬京東東路,明清兩代分屬青、萊二州。民國初屬膠東道,1927年廢道直屬山東省。1948年4月27日濰縣解放,成立濰坊特別市和昌濰專區,1967年3月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7月更名為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改為省轄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1958年10月,博山縣劃歸淄博專區,1969年臨淄縣劃歸淄博市,1978年膠南、膠縣及黃島區劃歸青島市,1983年10月平度縣劃歸青島市,1992年12月五蓮縣劃歸日照市。2007年,我市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寬局凱將安丘市的黃旗堡鎮、趙戈鎮和昌邑市的太保庄鎮劃歸坊子區管轄,將壽光市的大家窪街道劃歸寒亭區管轄。濰坊市現轄4區、6市、2縣,含 67個鎮、1個鄉、49個街辦,8963個村民委員會,636個居民委員會。
三、地貌概況
濰坊市地勢總體特徵是南高北低。南部為山區、丘陵,地面高程在海拔100米以上,最高海拔1032米,面積564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5.6%;中部為傾斜平原區,地面高程在海拔7-100米之間,坡降1/500-1/1200,面積6597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41.6%;北部沿海為濱海平原區,地面高程在7米以下,面積361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2.8%。
主要河流:濰坊市境內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3條,主要水系有濰河、彌河、白浪河、南北膠萊河和小清河等五大水系。
濰河,全長246公里,流域面積6367平方公里;
彌河,全長177公里,流域面積3863平方公里;
白浪河,全長127公里,流域面積1237平方公里;
南膠萊河,全長42公里,流臘扮域面積1500平方公里,在高密市境內7.4公里;
北膠萊河,全長103.5公里,流域面積3900平方公里;
小清河,全長237公里,流域面積10276平方公里,在壽光市境內入海,在我市境內長19.8公里。
截止到2007年底,濰坊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5.6%,比1978年增加約16個百分點。
四、氣候、土壤、礦產
濰坊市處於北溫帶季風區,背陸面海,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型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春季風慎喚多雨少;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秋季天高氣爽,晚秋多乾旱;冬季乾冷,寒風頻吹。1978-2007年平均氣溫12.9℃,一月平均氣溫-2.3℃,七月平均氣溫25.3℃,極端最高氣溫40.7℃,出現在1982年5月25日,極端最低氣溫-24.2℃,出現在1985年12月8日;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05.8毫米;無霜期195天。
濰坊自南至北分布著棕壤、褐土、潮土、礦姜黑土和鹽土5大土類。濰坊處於我國東部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和第二沉降帶的銜接部位,現已發現金、銀、鐵、煤、石油、藍寶石、重晶石、沸石、膨潤土、花崗岩等礦產種類58種,已探明儲量的36種,開采利用的42種,有12種礦產儲量居全省首位。
五、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一、綜合
宏觀經濟健康協調平穩發展。初步核算,2009年濰坊市生產總值(GDP)完成2727.8億元,按可比價格比上年增長1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2.0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564.7億元,增長13.7%,其中工業增加值1419.1億元,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861.1億元,增長14.0%。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5、8.0和4.4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30568元(按年末匯率折算為4477美元),比上年增長12.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1:57.3:31.6。
2009年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生產總值完成情況:濰城區143.1億元,寒亭區(含經濟開發區)110.0億元,坊子區72.6億元,奎文區96.4億元,青州市300.2億元,諸城市402.0億元,壽光市416.7億元,安丘市162.0億元,高密市274.2億元,昌邑市201.2億元,臨朐縣122.8億元,昌樂縣14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1.9億元,濱海經濟開發區100.4億元。
第四季度反映企業綜合經營狀況的企業景氣指數達139.6%,企業家信心指數136.5%,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22.8個百分點和27.7個百分點。
企業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募集資金17.2億元,昌大國際、得利斯2家公司在境內外上市;豪源實業和昱合集團2家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21家企業24隻股票在境內外上市,累計融資302.3億元。上市公司家數和募集資金額在全省分別列第二位和第一位。
名牌創建工作有新進展。全市獲得2個省長質量獎,2個省長質量獎提名獎;新增山東名牌產品68個,山東服務名牌12個;新創中國馳名商標7件,新認定山東省著名商標50件,續展50件。到2009年底,全市共創中國馳名商標39件,認定山東省著名商標237件,共有2個省長質量管理獎,2個省長質量獎提名獎,5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1個中國名牌產品,51個國家免檢產品,187個山東名牌產品,23個山東服務名牌項目。
非公有(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全市非公有(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1533.1億元,比上年增長14.9%,佔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5.2%上升到56.2%;全市非公有(民營)經濟戶數25.3萬戶,增長19.5%;從業人員135.3萬人,增長24.1%;注冊資金1246.5億元,增長32.2%;納稅額206.4億元,增長18.3%,佔全部稅收比重72.8%,提高了2.2個百分點。
企業注冊資本穩中有升。內資企業注冊資本(金)503.6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國有企業51.6億元、集體企業39.3億元、公司400.0億元。外商登記管理又上新台階。全市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及外商投資企業分支機構共160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58戶,分支機構102戶。
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全市累計發生各類安全事故2343起,死亡440人,同比分別下降15.1%和19.0%。
二、農業
2009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國家惠農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農民積極性不斷提高,農業生產運行良好。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5.7億元,按可比價格增長4.7%。
主要農作物產量穩中有增。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179.1萬畝,增長2.6%;糧食總產量520.8萬噸,增長3.4%,是1997年以來的最好水平;棉花產量5.5萬噸,增長6.1%;油料產量27萬噸,下降9.7%;烤煙產量4.2萬噸,增長46.6%。蔬菜產量1006.9萬噸,增長3.3%;水果產量97萬噸,下降4.5%。
林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共完成造林50.3萬畝,新建農田林網19.58萬畝,四旁植樹2871萬株,育苗14.04萬畝。百處林場、北部沿海林網、荒山造林、村鎮綠化等重點生態工程進展迅速,建成生態林場75處,其中新建成45處。全市森林面積達504.8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105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達到33.0%。
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肉類總產量114.7萬噸,增長10.6%;禽蛋產量26.3萬噸,增長1.4%;奶類產量22.2萬噸,增長3.0%。
漁業經濟持續發展。全市漁業總產值達到31.6億元,按可比價增長7.1%;水產品總產量42萬噸,增長9.1%。
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15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9%;農業機械總值77.6億元,增長7.6%;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激勵下,大型農業機械快速增長,聯合收獲機達到1.6萬台,增長19.8%,玉米聯合收獲機達到5284台,增長56.2%。全年共完成機耕面積793.4千公頃,機播面積913.6千公頃,機收面積779.9千公頃。
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8907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汽車、通電話;新增、完成改造農村自來水受益人口70.3萬人。農房建設改造任務全面完成,建成新房8萬戶,改造危舊房1.84萬戶。
三、工業
2009年,全市工業系統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不利影響,扭轉了工業經濟下滑態勢,工業效益大幅回升。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824家,比上年增加476家;完成增加值1499億元,增長15.1%。全市工業產品銷售率98.34%,比上年提高0.49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如下:
產品名稱本月止累計累計同比增長(%)
原煤(萬噸)96.55.2
原鹽(萬噸)1213.38.2
飼料(萬噸)290.533.6
卷煙(億支)200.00.0
紗(萬噸)71.913.7
布(億米)35.69.4
印染布(億米)14.2-5.1
服裝(萬件)34344.45.9
人造板(萬立方米)88.51.1
傢具(萬件)747.012.5
紙漿(原生漿及廢紙漿)(萬噸)82.2-8.5
機制紙及紙板(外購原紙加工除外)(萬噸)317.57.1
原油加工量(萬噸)576.633.3
焦炭(萬噸)128.06.7
純鹼(碳酸鈉)(萬噸)285.633.3
合成氨(無水氨)(萬噸)103.32.8
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折純)(萬噸)76.715.8
化學農葯原葯(折有效成分100%)(萬噸)1.27.0
初級形態的塑料(萬噸)44.97.5
合成洗滌劑(萬噸)8.6-3.2
化學葯品原葯(萬噸)10.211.4
化學纖維用漿粕(萬噸)25.217.9
化學纖維(萬噸)26.911.5
橡膠輪胎外胎(萬條)3455.512.5
塑料製品(萬噸)44.111.6
水泥(萬噸)812.810.8
粗鋼(萬噸)223.19.9
鋼材(萬噸)456.325.1
發動機(萬千瓦)8256.411.4
大型拖拉機(台)5345831.2
中型拖拉機(台)1546211.1
小型拖拉機(萬台)6.4-16.9
農作物收獲機械(台)5296333.8
汽車(萬輛)43.264.9
發電量(億千瓦小時)168.17.3
工業投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全市完成工業投資721.7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在建項目1722個,其中726個項目建成投產。全市計劃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692個,其中過億元的項目256個,當年完成投資424.7億元,占規模以上投資的22.8%。
工業經濟效益回升趨勢明顯。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50.24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實現利潤326.3億元,增長20.7%;實現利稅521.10億元,增長21.3%;實交稅金185.99億元,增長11.5%;工業虧損面3.42%,下降0.62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2.84億元,增長21.5%。產成品存貨246.25億元,增長14.3%,應收賬款凈額269.58億元,增長7.8%,兩項資金占流動資產平均余額的34.5%。
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全市共實施「十大節能工程」重點項目42個,總投資33.74億元,項目建成後,可實現節能154.52萬噸標准煤。有16個項目列入國家節能獎勵項目計劃,28個項目受到省級節能財政資金獎勵,共獲扶持資金7496萬元。全市對8個新增高耗能項目實行區域等量淘汰落後產能,共等量淘汰落後產能能耗26.38萬噸標准煤。全市先後淘汰裕卓水泥等3家企業的水泥立窯生產線4條、40萬噸熟料生產能力;淘汰濰焦集團128立方高爐2座。
四、固定資產投資及建築業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2009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90.5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其中規模以上投資完成1858.2億元,增長23.9%;規模以下投資完成31.8億元,增長35.1%。規模以上投資施工項目6498個,其中總投資過1000萬元的項目3153個。在規模以上投資中,一產投資完成64.5億元,增長118.8%;二產投資完成730.6億元,增長13.6%;三產投資完成1063.7億元,增長31.7%。城鎮投資完成1403.6億元,增長19.5%;農村投資完成455.2億元,增長39.9%。
「三大投入」亮點顯現。「三大投入」中,高新技術完成投資509.1億元,占規模以上比重27.4%,同比增長38.4%;現代服務業完成投資958億元,占規模以上比重51.5%,同比增長18.4%;現代農業完成投資64.5億元,占規模以上比重3.5%,同比增長118.6%;文化產業完成投資445.9億元,占規模以上比重24%,同比增長91.9%;生態建設完成投資356.9億元,占規模以上比重19.2%,同比增長29.5%;公共服務完成投資525.1億元,占規模以上比重28.2%,同比增長54%。
房地產開發投資較快增長。全市共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66.5億元,比上年增長35.7%,其中住宅投資208億元,增長38.6%。全年商品房銷售額238.2億元,增長86.4%。
沿海開發工作成績顯著。圍繞國家和省出台的關於支持環渤海、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發展的政策措施,組織協調沿海市區引項目、增投入、調結構、上水平。按照「一個城市軸心、九個產業園區」的開發思路,加快推進重點園區開發建設,濱海經濟區總體規劃及濱海新城中央商務區、科教創新區、物流區、濱海旅遊等重點區域和產業發展規劃推進順利,已經完成中期成果。沿海市區已完成配套園區240平方公里,沿海地區簽訂項目合同227個,其中過億元項目92個;合同投資額787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7%和151%。2009年濱海開發區新開工項目199個,共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6個;全區在建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07個,投資總規模800多億元。濰坊森達美港一類口岸實現對外通航,成為「十一五」期間全省實現對外開放的唯一海港口岸;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順利通過國家三部委聯合驗收,成為全國首個通過驗收的行業類園區和省級開發區,被確定為全省科學發展園區。
建築業平穩發展。全市資質以上建築施工企業完成產值354.7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全員勞動生產率139505元/人,增長12.5%。實行投標承包工程面積3362.9萬平方米,增長22.3%,占施工工程面積的77.3%。
五、交通運輸郵電
交通運輸業較快發展。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共完成投資64.39億元,其中公路建設完成投資49.6億元;場站、港口、機場、地方鐵路建設等完成投資14.8億元。到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263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2.4公里,公路密度達141.4公里/百平方公里。營業性機動車輛達到17.6萬輛,其中客車7982輛(含計程車4301輛);載貨汽車79558輛;其他機動車及拖拉機89032輛。全年完成公路客運量20412.7萬人次,旅客周轉量95.3億人公里;完成貨運量18732萬噸,貨物周轉量623.2億噸公里。完成水路貨運量578萬噸,貨物周轉量63億噸公里。全市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63萬噸。航空運輸完成客運量107172人,貨運量16487噸。青臨鐵路完成貨運量90萬噸。
郵政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完成郵政業務總量6.01億元,比上年增長11.18%。信函3785.1萬件,增長12.24%;包裹19.82萬件,下降16.62%;特快專遞203.6萬件,增長28.56%;報紙10174.84萬份,增長8.37%;雜志53.47萬份,下降65.77%。
電信業保持持續發展。全市電信企業實現電信業務總量59.1億元,比上年增長0.8%。行動電話用戶發展到580.5萬戶,增長14.9%,固定電話用戶數(含小靈通)204.9萬戶,下降12.3%。
信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全市通信光纜總長度85萬芯長千米,互聯網出口帶寬120G,電話普及率92.7部/百人,互聯網用戶超過370萬戶。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100%,有線電視用戶達到210萬戶,比上年增加20萬戶,有線電視通村率和入戶率分別達到100%和86.5%。
六、國內貿易與現代物流業
國內消費市場穩中有升。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8.5億元,比上年增長19.1%。按銷售地區分,城市零售額實現586.0億元,增長19.6%,縣零售額實現58.8億元,增長27.4%,縣以下零售額實現343.6億元,增長16.9%。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210.1億元,增長25.8%;零售業零售額639.4億元,增長18.9%;住宿業零售額6.79億元,增長15.8%,餐飲業零售額88.0億元,增長13.7%。
城鄉市場網路體系不斷完善。城區1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網點發展到25處,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各類商品交易市場達到124個。全市新建改建「農家店」819個,累計達到4603個,鄉鎮覆蓋率達到100%。各類農業生產資料村級服務站8059處,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發展到130處。
現代物流業發展速度加快。全年實現社會物流總額8400億元,同比增長16.8%。年物流額過50億元的企業達到18家,其中濰柴動力集約配送、山東海化物流、濰百集團等6家企業年物流額超過了100億元。
七、對外經貿與旅遊
全市進出口總額80.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出口62.0億美元,下降5.2%;進口18.7億美元,增長2.0%。進出口、出口、進口增幅分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8.8個、9.4個、11.1個百分點。按企業性質劃分,三資企業出口21.1億美元,下降22.8%;集體、民營企業出口28.7億美元,下降1.5%。按大類商品劃分,機電產品出口17.3億美元,增長20.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9億美元,下降23.5%,化工產品出口7.9億美元,下降33.4%,紡織服裝出口16.6億美元,下降3.8%,農產品出口9.8億美元,下降3.6%。新批外商投資項目79個,合同利用外資8.7億美元,增長13.9%,實際到賬外資6.8億美元,增長39.8%。完成對外承包勞務新簽合同額29億美元,營業額11.3億美元,分別增長65.4%和36.7%。
旅遊業進一步發展。全市接待境內外遊客2330.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7%;旅遊總收入189.8億元,增長27.8%。接待國內遊客2313.4萬人次,增長23.8%;國內旅遊收入181.4億元,增長26.4%。國際入境遊客17.25萬人次,增長30.9%;國際旅遊收入1.2億美元,增長73.1%。
八、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收入穩定較快增長。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299.5億元,增長15.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8億元,增長19.7%。其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四個主體稅種共完成70.7億元,增長12.6%。財政總支出完成227.7億元,增長24.9%。地方財政支出完成196.9億元,增長22.8%。連續23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各項財政指標繼續保持全省先進行列。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於全省7.4個百分點;總量穩居全省第4位。全市稅收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87.4%,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重點支出有側重,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共支出90.4億元,增長29.3%,高於平均增幅4.4個百分點,占總支出的比重提高1.4個百分點。
金融運行呈良好發展態勢。2009年,招商、興業、華夏、民生、浦發5家銀行相繼開業,中信獲准籌建,給我市的金融業注入了活力。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量大幅增加,經營效益明顯提高,支持了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768.2億元,比年初增加707.9億元,增長34.4%,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1612.2億元,比年初增加279.6億元,增長2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本外幣余額2074.5億元,比年初增加560.8億元,增長37.1%,居全省第三位。貨幣持續回籠,全年現金收支相抵,凈回籠41.6億元。金融機構經營效益大幅增加,實現盈利合計52.8億元,同比增盈13.9億元。
保險業健康發展。全市產、壽險累計實現保費總收入64.9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其中財險實現保費收入19.6億元,增長26.2%;壽險實現保費收入45.4億元,增長12.5%。全年共支付賠款和給付保險金19.2億元,其中產險支付賠款10.5億元,壽險支付賠款8.7億元。
九、科學技術
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實施各類各級科技計劃285項,爭取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47項。在全省首次自主創新產品認定中,全市有90項產品通過認定。科技成果培育邁上新台階。全市培育科技成果392項,評出市級科技進步獎150項,有22項獲得省科技進步獎。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全面推進,13個研發平台形成研發能力,培育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6家,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
專利工作成績突出。全市共申請專利5458件,比上年增長12.4%;專利授權3546件,增長37.1%;發明專利申請682件,增長9.5%。
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成效顯著。積極推進企業采標工作,共有50家企業完成采標57項,佔全年任務的163%,全市有1038家企業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有8家企業起草了15項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6家企業申報了中國標准創新貢獻獎。5家企業通過AAAA級確認,30家企業通過AAA級確認,157家企業通過AA級確認,列全省各地市之首。認真督促重點用能單位開展計量檢測體系貫標和認證,全市共有45家企業取得測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包括21家計量保證確認,24家計量合格確認)。積極推動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採用C標志,我市共11家企業392項取得「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合格證書」。
高新技術產業平穩發展。全市統計范圍內的高新技術產品109種,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846.3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35%,比年初提高2.26個百分點。有80家企業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快推動高新技術產業聚集,著力擴張電子信息、現代裝備製造、生物醫葯、新材料「四大產業」,依靠大項目支撐、龍頭企業帶動,在高端產業率先突破。
十、城市建設、小城鎮建設和環境保護
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城市功能品質明顯提升。新改擴建玄武街等10條城市主幹道,總長度22.3公里,總投資4.4億元,玄武街、虞河路等7條道路竣工通車。對福壽街、寶通街等30公里道路實施強電入地改造。奧體公園體育場建成使用,創出了國內同類體育場館建設的新速度。文化藝術中心建設扎實推進,城市規劃藝術館投入使用;文化宮、青少年宮外立面展露新顏,圖書館、科技館鋼結構主體全部完成,文化藝術中心運營公司批復成立。
城鎮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60個小城鎮建設加快提升。小城鎮建設完成投資85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30億元,創歷史新高,一批面貌新、機制活、後勁足的小城鎮迅速崛起。下放了84項縣級管理許可權,增強了小城鎮發展動力。60個小城鎮投融資、創業服務、社區服務三大平台和工業、農業、服務業三大園區已全部建成,開創了經濟建設與城鎮建設相互促進的新局面。2009年全市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9.63%。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09年,先後分三批向國家和省推薦上報了118個生態環保項目,投資額達93.4億元。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工程項目74個,投資額23.5億元。同時,對中央擴大內需投資項目全部履行了環保審批,環評率100%。超額完成市政府確定COD、二氧化硫削減的目標任務。全市11個省控重點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同比提高了9.1%,境內7條主要河流重點監控斷面的COD、氨氮分別比2008年下降了5.1%和3.6%。創建了5個國家級和38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

C. 改革開放以來濰坊的變化,最好具體些。

濰坊工業發展較快。濰坊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明清時代曾以「二百支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綉花女哪漏棗、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新中國成立以來。現已初步開成以海洋化工、動力機械、農用運輸車、服裝及裝飾面、電子通訊及信息處理、化學纖維、新型建築材料、醫葯及保健品、食品飲料、造紙包裝等十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主要有原鹽、純鹼、柴油機、空用車、程式控制交換機、氯化聚烯等108大類,5000多個品種。濰坊在八、九十年代更是山東GDP第二,在全國25個國民生產總值過百億城市中第16位。

(一)綜合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核算,2011年濰坊市生產總值(GDP)完成3541.85億元,按可比價格比上年增長1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9.28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961.40億元,增長12.3%,其中,工業增加值1760.97億元,增長13.4%;第三產業增加值1221.17億元,增長11.0%。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45、6.85和3.7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38833元(按年末匯率折算為6163美元),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為10.14:55.38:34.48。

2011年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生產總值完成情況:濰城區167.7億元,寒亭區(含經濟開發區)139.1億元,坊子區91.7億元,奎文區130.5億元,青州市402.3億元,諸城市521.0億元,壽光市542.4億元,安丘市197.1億元,高密市384.5億元,昌邑市263.9億搜念元,臨朐縣162.2億元,昌樂縣191.8億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30.3億元,濱海經濟開發區160.4億元,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18.3億元。

第四季度反映企業綜合經營狀況的企業景氣指數130.6%,企業家信心指數125.5%,比上年同期分別降低15.5個和18.3個百分點,但均在景氣區間之內。

非公有(民營)經濟發展穩中有升。全市非公有(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194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1%,佔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4.3%上升到54.8%;全市非公有(民營)經濟戶數33.3萬戶,增長12.5%;從業人員171.0萬人,增長4.4%;注冊資金1914.4億元,增長25.5%;納稅額328.9億元,增長23.4%,佔全部稅收比重73.4%,較上年提高0.73個百分點。

2011年,全市累計發生各類安全事故1836起,死亡386人,同比分別下降15.2%和5.2%。

(二)農業

2011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國家惠農政策,加大農業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農民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農業生產運行良好。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14.3億元,按可比價格增長4.2%。

糧食生產連續九年增產,部分經濟作物產量略有下降。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204.3萬畝,增長0.4%;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量533.7萬噸,增長2.1%。棉花產量5.1萬噸,減少1.3%;油料產量25萬噸,減少7.4%;烤煙產量3.0萬噸,增長65.3%。蔬菜產量1129.6萬噸,增長3.6%;水果產量88.4萬噸,減少4.2%。

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肉類總產量135.3萬噸,增長9.9%;禽蛋產量26.9萬噸,增長2.6%;奶類產量27.7萬噸,減少0.2%。大牲畜年末存欄42.4萬頭,同比增長0.4%;豬年末存欄450.0萬頭,增長8.9%;家禽年末存欄12008萬只,增長7.5%。生豬年末出欄729萬頭,增長9.9%;家禽年末出欄49487萬只,增長9.5%。

漁業經濟持續發展。全市漁業總產值達到37.2億元,按可比價同比增長2.8%;水產品總產量50.0萬噸,增長9.1%。

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301萬千瓦,增長6%;聯合收獲機達到2.1萬台,增長11%。全年共完成機耕面積702千公頃,機播面積993千公頃,機收面積866千公頃,機耕水平、機播水平和機收水平分別為99%、87%和76%。

農田水利建設成效明顯。全市共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24億元,同比增長41.2%;新增改善灌溉面積83萬畝,同比增長43.1%;發展李拆節水灌溉面積38萬畝,同比增長90%。

(三)工業

工業整體實力不斷增強。至2011年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057家(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9%,集體企業增長19.9%,股份合作制企業增長26.2%,股份制企業增長1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5.6%。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7.1%,輕工業增長13.1%。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377.9億元,增長28.5%;實現利潤總額530.0億元,增長19.2%;實現利稅總額792.9億元,增長17.1%;實交稅金275.5億元,增長22.2%。全年產品銷售率為98.34%。全市飲料製造業、動力機械業、海洋化工業、紡織服裝業、食品加工業、造紙包裝業、電子信息業六大支柱產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25.6億元,增長27.6%。其中,飲料製造業52.4億元,增長29.5%;動力機械業2000.4億元,增長19.2%;海洋化工業1557.8億元,增長35.6%;紡織服裝業1330.7億元,增長29.6%;食品加工業1225.6億元,增長29.1%;造紙包裝業329.7億元,增長21.2%;電子信息業381.4億元,增長38.8%。

裝備製造業較快增長。全市裝備製造業企業共1109家,工業增加值增長18.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55.4億元,增長22.7%;實現利潤總額206.4億元,增長13.3%,實現利稅總額267.4億元,增長9%。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猛。全市擁有電子信息企業137家,全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79.4億元,增長46.3%;實現利潤總額27.8億元,增長53.2%;利稅總額33.1億元,增長52.1%。

全市統計范圍內的227種主要產品產量,有168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或持平,化學試劑、大型拖拉機、鋼材、鋼化玻璃、軟飲料等產品產量同比增長30%以上。

工業投入力度加大。全市完成工業投資1066.4億元,增長20.6%。1288個在建項目中已有650個項目建成投產。全市計劃投資5000萬以上工業項目820個,其中過億元項目389個,當年過億元項目實際完成投資712.9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27.4%。

節能降耗工作扎實推進。全年共組織實施了節能量500噸以上的節能技術改造項目102個,總投資52.5億元,項目累計年內可實現節能量93.3萬噸標准煤。在抓技改的同時,加大鋼鐵、造紙、印染、焦炭、水泥等9大行業的淘汰落後產能力度,淘汰380立方米以下的煉鐵高爐4座,產能160萬噸;立窯水泥4座,產能35萬噸;焦爐3組,產能35萬噸;落後印染能力2.4億米,涉及到22家企業的30餘條生產線,年內可減少能耗74.1萬噸標准煤。

D. 濰坊的經濟文化狀況

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轄4區、6市、2縣、三個市屬開發區,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850萬,是世界風箏都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濰坊是山東半島的交通樞紐。境內有濟青、濰萊、東青三條高速公路和膠濟、膠新、大萊龍、益羊、青臨五條鐵路,全市公路通車里程76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公里。有濰坊港、羊口港兩個國家二類開放口岸。濰坊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海口等航線,是全國四大航空郵件處理中心之一。濰坊到濟南、青島機場僅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濰坊物產豐富、資源充足。全市平原和沿海低地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十分適宜開發和建設。北部海岸線長140公里,有4462平方公里的淺海、灘塗和濱海平原,發展重化工業、裝備製造業、海洋漁業等產業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境內已發現礦產資源58種,開采利用42種,藍寶石儲量居全國之最,地下鹵水靜儲量58億立方米,居全國首位。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00-700毫米,擁有大中型水庫25座,其中峽山水庫最悔蔽大庫容量14億立方米,為全省之最。濰坊電力主要來自裝機總容量為3000多萬千瓦的山東電網,另有裝機總容量100萬千瓦的發電廠和自備電廠,電力供應充足。勞動力資源豐富,全市現有就業勞動力60多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7萬人,具有中高級以上職稱的9.2萬人。

濰坊有著雄厚的產業經濟基礎。一二三產業比例為14.5:54.8:30.7。農業是山東省重點產糧區和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全市農產品年生產總量達1920萬噸,加工出口能力900萬噸,有500多種農產品出口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禽肉出口佔全國的40%。工業經濟發展迅速,現已形成機械裝備、海洋化工、紡織服裝、造紙包裝、食品加工、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有45種主導產品生產規模居全省同行業第一,32種產品居全國同行業前列。流通貿易繁榮興旺,全市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400多處,其中年交頃前租易額過億元的專業市場達80多處,年交易額510多億元。

濰坊自古以來人文薈萃,英傑輩出。「三皇五帝」中的舜、齊國政治家晏嬰、東漢經學大師鄭玄、北魏農學家賈思勰等都出自濰坊;孔融、范仲淹、歐陽修、蘇東坡、鄭板橋等曾在濰坊執政理事。近代涌現出了王盡美、陳少敏、王願堅、王統照、臧克家等一批革命家、文學家、藝術家。濰坊名勝古跡、人文景觀眾多,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等中外馳名,擁有十笏園、范公亭、山旺化石、恐龍化石、沂山國家森林公園、青雲山、青雲湖等旅遊景點。

二、經濟發展

近年來,濰坊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關鍵抓投入、突出抓招商,著力解決觀念更新、機制轉換、結構調整、環境建設「四個關鍵問題」,突出抓好工業強市、擴大開放、民營經濟、農業「三化」、城市化和科教興濰「六個戰略重點」,集中用好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做強做大現有企業「三大殺手鐧」,取得了改革和建設的新成績。在2003年實現雀兆「一個高於,兩個過千億」(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GDP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過千億元)、2004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以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六個兩年翻番」的基礎上,2005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71億元,財政總收入141.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0.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17元。

(一)培植發展「三個一批」,推動結構優化升級。堅持重點抓工業,以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為目標,加強銀企聯合,拓展發展空間,聚集開業規模。按照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的要求,明確園區功能定位,突出行業特點,注重產業鏈條延伸,著力構築起一批以大企業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完整的規模化、集約化工業積聚帶和工業園區,使其成為吸引外資的熱點和全市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一是組織實施了中心市區內工業企業「退城進園」。通過「退城進園」,調整了結構,集聚了規模,優化了產業布局,提升了產業產品檔次和水平。二是依託各類開發園區建設大企業工業園。藉助各工業園的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配套廠家落戶濰坊,帶動了周邊地區大批中小型配套生產企業為其提供配套產品,帶動形成了一批區域支柱產業。三是加快北部沿海地區重化工基地規劃建設。以承接日韓台等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為重點,以重化工為主導產業,通過綜合開發,盡快形成優勢產業隆起帶,構築區域經濟新優勢。以優勢產品為基礎打造知名品牌,以知名品牌為基礎打造大型企業集團,以大型企業集團為依據打造支柱產業,重點培植一批支柱產業、大型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以此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到去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833家,9家企業銷售收入過50億元,其中3家超過150億元;有4家進入中國企業500強,28家進入全國大型工業企業行列,8家進入全省百強;有10家企業11支股票上市;有12個中國名牌產品,4個中國馳名商標,7個國家免檢產品。

(二)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牢固樹立「濰坊以外就是外,藉助外力加快發展」的理念,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要務之要務、重點之重點、中心之中心」來抓,通過有效的獎懲措施,充分調動引資者、投資者、服務者、領導者四個積極性,形成了全黨動員、全民參與的招商引資格局。抓住國際產業轉移和建設半島製造業基地的機遇,重點引進「大高外」項目,不斷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精心組織風箏會、魯台會、菜博會、花博會、綠博會等節會活動,為招商引資提供了良好平台和載體。去年引進到位市外資金621.1億元,同比增長15.3%;實際利用外資15.9億美元,同比增長56.9%。美國卡特彼勒、日本伊藤忠、瑞士汽巴公司等14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濰坊。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加快發展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去年完成進出口總額39.4億美元,增長29.5%。

(三)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增強發展活力。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規定,做到了「四個放開、六個一樣」,即放開膽量,放開政策,放開領域,放開發展;把民營企業同國有企業一樣關心,一樣重視,一樣支持,一樣幫助,一樣享受政治經濟待遇,一樣作為各級領導的政績看待,在全社會營造了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濃厚氛圍。到去年底,非公有(民營)經濟戶數達到17.5萬戶,同比增長5.1%;注冊資金515.8億元,增長32%;納稅額88.5億元,增長39.8%。

(四)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大力實施「三化三帶動三變」戰略,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農業產業化、標准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44家;基本建立起了質量標准、質量認證、監督檢測三大體系,省級以上優質農產品基地達到31萬公頃;2005年農產品出口創匯7.5億美元,蔬菜、禽肉出口分別佔全國的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認真貫徹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扎實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

(五)、積極放開搞活,繁榮發展服務業。把繁榮發展服務業作為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來抓,除國家明令禁止的外,一切服務業領域均對民資、外資開放,取消一切不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規定,杜絕一切對服務業的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傳統三大優勢,重點發展金融、物流、旅遊、休閑娛樂等產業,不斷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激發了服務業發展活力。2005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38億元,同比增長16.3%。
(六)、加快北部沿海開發,建設現代化經濟新區。響應國家啟動環渤海經濟圈發展戰略,貫徹省委、省政府建設半島城市群和製造業基地重要部署,把加快沿海經濟開發作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增強整體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突出重化工和製造業特色,突出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和諧發展,高起點、高標准、高效益規劃,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積極構建新型沿海產業體系。目前,「兩線四點」框架初步形成,四個項目區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具備了項目進區條件。計劃利用2至3年的時間,所有項目區都形成規模,見到成效;利用5至10年的時間,把北部四個項目區建設成為經濟外向度高、綜合實力強、服務功能完善、生態環境良好的現代化經濟新區。
(七)、優化經濟環境,為加快發展創造條件。按照優惠的政策、優美的環境、優良的秩序、優質的服務的「四優」標准,努力營造「窪地」效應。在硬環境建設上,以生態市建設為總抓手,在全市規劃實施了「十大生態工程、百個建設項目」,加強了城市建設和管理,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提升,面貌煥然一新。爭創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榮獲「中國特色城市獎」和2004年度「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已通過省級考核,國家級濰坊出口加工區正式封關運行。在軟環境建設方面,只要不違法、不違紀,符合城市規劃和環保要求,一切優惠條件都可以談,外地能夠利用的一切優惠政策都可以用。組建了市、縣兩級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完善提升了市長公開電話功能,出台了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規定,建立了有獎舉報制度,組織開展了企業評議機關和工作人員的「雙評」活動,全市經濟發展軟環境明顯改善。
(八)、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不斷提高科技教育發展水平,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濰坊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全國領先。普通高考本科錄取人數連續5年居全省第一,初中升入高中學生比例高於全省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素質教育走在了全國前列,高職學院發展到10所、在校生8萬多人,位居全省首位。每年實現城鎮就業10萬多人,確保了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對城鄉低保對象做到了應保盡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達310多萬人。連續3年每年解決10萬農村人口吃水困難,實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客車」。廣泛開展了建設「信用濰坊」及文明單位等創建活動,加快了「平安濰坊」建設步伐。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整體推進,世界風箏文化傳播中心逐步形成,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傳染病救治體系初步建立。
去年,胡錦濤總書記把濰坊的壽光市確定為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個人聯系點,到壽光進行了調研並到濰坊視察指導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要求「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鍥而不舍地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省委、省政府專門在壽光召開了現場辦公會議,會商了重點支持濰坊和壽光加快發展的措施。全市上下深受鼓舞,精神振奮,決心以總書記講話統領各項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站在新起點、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發展。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做強做大現有企業、發展民營經濟三大重點,提升農業「三化」、城市建設、基礎教育三大亮點,突破服務業、技術創新、北部沿海開發三大薄弱環節,打破土地、資金、人才三大瓶頸制約,確保今年實現「一個目標、兩個確保、五個個新突破」的奮斗目標,即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目標;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確保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措施落實到位;實現做強做大現有企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繁榮發展服務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北」開發的新突破。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使全市部分經濟指標再翻一番,部分經濟指標實現五年翻兩番。努力將中心城市逐步建設成為「兩基地、兩中心、一樞紐」,即以海洋化工、動力機械、紡織和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的現代製造業基地,以高級職業技術教育為特色的文化教育產業基地;具有國際影響的世界風箏文化傳播交流中心,半島地區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聯系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樞紐。爭取到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500億元,年均增長13%以上,到2020年達到65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人均8000美元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

E. 濰坊的經濟狀況

起步晚發展快,底子相對比較薄,但這些年依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銷凱區,海洋化工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總體經濟發展速度位居全國前列。中心市區的經握租濟實力相對一般,但是下轄的幾個縣級市經濟實力很雄厚,比如壽光、諸城等。收段斗兆入低於青島、濟南等大城市和淄博這樣的工業城市,但遠高於大多數魯西、魯南內陸城市。消費水平不算高,房價前幾年一直處於低水平,近兩年開始瘋長,但總體還不算太高。

F. 濰坊高密在濰坊經濟中排第幾在全國縣級市中排名第幾

濰坊縣、區綜合指數為第一名:壽光,第二名:諸城,第三名:青州,第四名:高密,第五名:昌邑,第六名:安丘,第七名:長樂,濰坊高密在全國縣級市中排不上。高密市地處山東半島腹地,在北緯36°8′44″至36°41′20″、東經119°26′16″至120°0′38″之間。高密市屬於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秦代置縣。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上屬幾經改變。撤縣設市後,作為縣級市,歸濰坊市代管。
拓展資料
濰坊是山東省下轄的地級市。濰坊地處山東半島中部,跨度北緯35°32'至37°26,東經118°10至120°01,南鄰太乙山,北臨渤海萊州灣, 東臨青島、煙台,西臨東營、淄博。 是山東內陸腹地到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穿市區東西。 直線距離西距省會濟南183公里,西北距首都北京410公里。濰坊是世界風箏之都、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 並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2017年,濰坊入選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發布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 包括濰坊在內的中國17個城市入選。 2018年1月,濰坊被評為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之一。
高密市東鄰膠州,西依安丘、昌邑,南連諸城,北接平度。南北最長60.1公里,東西最寬51.2公里,總面積為1605.55平方公里。距省會濟南265公里,距濰坊市75公里。全市總人口86萬,轄7個鎮、3個街道。 高密有2200多年的歷史。 古稱宜安。 春秋時期著名宰相顏瑛、漢代農大儒學學者鄭玄、清代學士劉庸(劉洛國飾)均出生於此。 年畫、泥塑、剪紙,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的「三寶」,久負盛名。膠濟鐵路橫貫縣境中部,濟(南)青(島)公路與平(度)日(照)公路在縣境南部交會。

G. 山東濰坊是座什麼樣的城市

我來說一下濰坊的一些情況。
1.房價低。作為一個創業奮斗的年前人來說房子是頭等大事,房價的高低是否能夠迅速融入一個城市的必要條件。相對濰坊位列全省前列的經濟地位,房價卻是倒數。平均價都不如下面縣市區。
2.物產豐富,物價低。如果說山東哪個城市發展最快,哪個工業最發達,哪個城建最好那就會口水與板磚齊飛,誰也不服誰。但如果說哪個農業產業化程度最高非濰坊莫屬。濰坊有蔬菜交易第一的壽光,蔬菜出口第一的安丘,有肉禽出口第一的諸城,以及濱海新鮮便宜的海產一起構成了濰坊的物產豐富和低物價。
3.收入不低。房價再低,物價再低,收入不高的話就全是扯犢子。去年濰坊經濟總量山東第四,人均中等,工業發達,就業有保障。大企業有濰柴(控股重卡第四的陝汽,變速箱行業壟斷的法士特,打破日德壟斷的盛瑞8AT自動變速箱,豪華游輪世界第一的法拉第,世界第二的林德液壓),福田雷沃重工(輕卡第一,農業裝備壟斷地位),晨鳴(造紙第一),浪潮華光,共達聲電,歌爾電子(山東首富的),山東海化,得利斯,孚日家紡,新郎等等。有全國最大的地理測繪基地,全國前列的光電,聲電產業群。全國唯一的創新型半導體發光產業集群建設試點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建設試點,全省唯一市級試點城市,全國國家廣告聚集園試點城市,全國首批九個城市之一,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試點城市,山東省兩個之一,濰坊市12家工業企業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培育工程試點(全省共有47家工業企業入圍,其中,濰坊市獨佔12家) 山東首批藍黃兩區26家特色產業園公布,濰坊與青島入圍園區數量並列第一。
4.環境美。中國人居環境獎由建設部於2000年設立的全國人居環境建設領域的最高榮譽獎項。至今全國共30個城市獲獎,濰坊獨佔2個。濰坊的綠化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了,外地人開車經過濰坊就會說:簡直是片森林,都看不到樓了!國家級白浪河濕地公園更是市民的最愛,免門票,路程近,景色美,周末休閑的好去處。面積超大我至今沒聽說有人逛完過。
5.交通好。濰坊地理位置位於半島與內陸銜接段,距離省城濟南和省內第一大城市青島都很近,民用客運機場,港口,高速,國道,高鐵動車交通模式十分齊全,交通便利。市裡主幹道一律正南正北,彎道斜道單行道極少。東西核心主幹道東風街,勝利街,健康街雙向十車道,南北核心主幹道北海路加上5條綠化帶總寬度過百米。當然作為一名資深屌絲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還是公交車,的士,自行車,電動車。濰坊城區面積不算大,打的20元基本就可以到大多數目的地。濰坊地勢平坦,電動車普及率超高。當然免費的公共自行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閱讀全文

與濰坊經濟文化狀況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雙下巴又稱幸福的什麼 瀏覽:396
美女怎麼自罰最疼 瀏覽:306
優位經濟效益是多少 瀏覽:251
為什麼那時候的愛情卻那麼簡單 瀏覽:145
古代美女照片從哪裡找 瀏覽:657
有哪些開銷能提升家庭幸福感 瀏覽:170
健康申報在哪裡下載 瀏覽:63
河北健康碼怎麼查看打卡幾天了 瀏覽:851
美女失戀把頭發剪短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549
怒江725事業單位多久出成績 瀏覽:423
土耳其美女多少 瀏覽:858
什麼東西防腐又健康 瀏覽:750
外拍中的美女怎麼邀約 瀏覽:919
男人如何成就好婚姻 瀏覽:977
飲酒影響身體哪些健康 瀏覽:422
熊出沒的金發美女是哪個電影 瀏覽:230
湛江哪裡最多美女 瀏覽:303
經濟背景下如何提高自己的新媒體 瀏覽:456
小麻雀的故事告訴我們了什麼道理 瀏覽:437
愛情復仇游戲哪個app好看 瀏覽: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