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哪些

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10 01:33:43

❶ 什麼是新型經濟模式

21世紀以來,很多新型的經濟發展理念和經濟發展模式逐漸被學術界提出並被人們所接受,在此選擇理論上相對成熟且在實踐中已經得到初步認可的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進行探討,從而了解它們與能源的關系。

1.循環經濟

工業文明早期,人類走的是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模式,即先通過高消耗、高排放推動經濟發展,致使能源衰竭、環境惡化等問題蔓延全球,再採用末端治理模式,片面採取強制措施治理能源問題。這樣做成本過高,治理難度大,治標不治本,使得能源問題愈演愈烈。循環經濟,就是在經濟運行的生產、消費和廢物排放的全過程中,以生態規律為基礎,結合環境容量、資源總量和循環再生規律,科學合理地協調人類、資源、科技水平和經濟發展形勢的關系,在物質循環與再生基礎上實現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循環經濟運行模式是一個封閉的環形結構,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或循環處理再利用—資源,如圖1.4所示。例如,在理想狀態下,碳元素(C)遵循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碳—能源開采和利用—產生二氧化碳(CO2)—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碳,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就是碳循環。當某個環節出現失衡時,這個動態平衡的狀態就會被打破,基於此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是有違循環經濟要求的。循環經濟要求能源低消耗、高產出,廢物低排放、低污染,最終要以能源承載能力和生態環境容量約束經濟活動,實現經濟規律與生態規律、經濟社會與自然資源、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共贏。

圖1.4循環經濟的運行模式

2.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最早見於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並逐漸為全世界所接受。低碳經濟是一種依靠新科學技術和新政策措施而建立的、以緩解氣候環境惡化並能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它包括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經濟形態和運行模式。經濟的綠色增長既是低碳經濟實現的根本途徑,又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目標。根據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的定義,綠色增長是在環境可持續經濟發展過程中促進低碳、社會包容的發展,包括可持續發展與消費、綠色商業與市場、可持續基礎設施、綠色稅收和預算改革以及生態效率指標。如今,更多的國家已經在謀求經濟的綠色增長、實現傳統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等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創造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發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轉型,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不竭動力。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低碳經濟可能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實現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一次重要的機遇。低碳經濟的發展必將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與技術革新,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創造更多的GDP與就業機會,使社會同步實現經濟的復甦和環境的改善。

❷ 新經濟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都指的是哪些產業呢

「四新」經濟的基本內涵

「四新」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為內核的新型經濟形態。「四新」經濟的核心是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5G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這些新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促進了供需精準匹配,激發了眾多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1、「四新」經濟成為經濟轉型與換道超車的重要驅動力

現階段,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和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也處在世界科技創新的浪潮中,發展「四新」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四新」經濟支撐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布局重大創新工程、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市場科技應用項目。「四新」經濟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採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製造及電子商務等新生產經營模式。「四新」經濟推動新興領域發展,「互聯網+四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氛圍,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

2、「四新」經濟具有融合性、需求導向、動態變化等特點

「四新」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相比於傳統經濟形態,具有自身獨特而顯著的特點:一是及時性,「四新」經濟的創新點來源於國際最新技術和產業動態,來源於市場投資的最新熱點領域,具有高度的及時性;二是融合性,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是獨立發揮作用,而是在內容和形態方面相互滲透和融合,共同促進經濟發展;三是輕資產性,「四新」經濟的核心是創新和新技術的應用與轉化,更多依靠的是研發人員的人力資本;四是需求導向性,「四新」經濟的發展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能夠把握消費升級的趨勢和方向,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五是動態變化性,「四新」經濟的內容和形態都會隨著最新技術和模式的突破應用發生變化。

02

「四新」經濟的發展方向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新工業革命以及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四新」經濟以現代信息技術和應用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導向,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內核並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經濟形態。

「四新」經濟的各個部分是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新技術如雲計算和數據中心技術等的突破與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現有經營模式的改良與升級,而且能夠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比如在線教育模式和在線辦公模式等。新的商業模式促進了新技術在市場中的轉化,幫助企業獲得超額利潤。新模式的大規模出現形成了新的業態,比如智慧出行、跨境電商和數字會展等新業態,而這些新業態的規模化發展形成了新產業,改變了傳統產業的發展路徑。

1、新技術:可實際推廣、可替代傳統應用、可形成市場力量

在社會和技術指數級進步的推動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已經開始,研發出可植入技術、移動支付、3D列印、無人駕駛、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人臉識別和物聯網等技術並逐漸應用。新技術的發展有一個發現、應用和迭代的過程,對於大部分城市來說,更多應關注應用技術創新,與城市原有經濟產業實現協同發展,可實際推廣、可替代傳統應用、可形成市場力量。

近年來,我國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部分企業已經通過自主研發使其新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如科大訊飛的人工智慧、智能語音技術;大疆的無人飛行器技術;阿里巴巴的阿里雲、人工智慧技術;網路的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螞蟻金服的人工智慧(信貸技術)、區塊鏈技術;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入實施,一二線城市紛紛加大自主創新支持力度,新技術熱點領域不斷涌現。

2、新產業:基於新科技,依託新市場需求,實現產業重大變革

新產業具體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新技術直接催生新的產業;二是運用新成果、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延伸出的新產業;三是將新的科技成果、信息技術等推廣應用,推動產業分化裂變、升級換代、跨界融合而衍生出的新產業。

中國社科院《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12》中提出了七大「四新」經濟重點領域,對新產業進行了比較好的詮釋。一是人工智慧,以人工智慧為載體,結合相關產業門類,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轉型升級;二是創意經濟,是在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業態和模式創新從而實現新價值的產業;三是流量經濟,依託互聯網信息流量產生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模式;四是共享經濟,本質是線上整合經營線下的閑散物品、空間、勞動力、教育、醫療等資源;五是低碳經濟,以低碳排放和循環經濟及可持續服務產業為基礎,如建築綠色化、生態農業等;六是生物經濟,基因檢測編輯技術,基因療法技術等發展迅速,使得新型生物產業成為新經濟中最具創新引領意義的領域之一;七是數字經濟,包括依託大數據產業和以大數據及網路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相關產業。

3、新業態:伴隨新信息技術應用,現有領域衍生新環節、新活動

新業態是對原有模式的創造性變革,是業態創新的結果,它將新知識轉化為新產品、新技術、新管理方式,通過新的組織模式創造出新的市場價值。一些經濟活動超越傳統的組織、經營和運作模式,並已經形成了經濟規模,就會構成比較穩定的新業態。

根據新業態的表現特徵與應用前景,可以將城市的經濟新業態分為優化類、提升類、培育類三大類別。對於優化類新業態,重在強化科技驅動和信息化帶動作用,推動發展模式創新;對於提升類新業態,重在引導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拓展;針對培育類新業態,重在引進具有核心地位的龍頭企業。對於不同城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設置優化類、提升類、培育類新業態,示例如下。

4、新模式:以需求為中心,打破原有價值鏈,實現產業要素重組

新模式主要指新出現的商業模式,新模式的出現能夠打破原有的產業鏈及價值鏈,實現傳統產業要素重新高效組合。具體表現為通過互聯網與產業創新融合或是將硬體融入服務形式,提供更加靈活、快捷的個性化服務。

新模式的探討非常寬泛,基於互聯網+平台的新模式有B2B、B2C、C2C、O2O、遠程服務、共享經濟等;基於產品提供創新的新模式有製造服務化、個性化定製、設備智慧運營、知識付費、眾籌模式等;基於生產組織創新的新模式有共享製造、服務外包、研發眾包、跨界融合、供應鏈服務、平台生態模式等。

----微幫峰哥分享-----

❸ 農業新經濟產業模式有哪些

10大生態農業模式

1、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

「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是在自然調控與人工調控相結合條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氣、太陽能)、保護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溫室養豬及廁所等4個因子,通過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陽能、沼氣為能源,以沼渣、沼液為肥源,實現種植業(蔬菜)、養殖業(豬、雞)相結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環系統,這是一種資源高效利用,綜合效益明顯的生態農業模式。

這種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稈資源,化害為利,變廢為寶,是解決環境污染的最佳方式,並兼有提供能源與肥料,改善生態環境等綜合效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為促進高產高效的優質農業和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開創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四位一體」模式在遼寧等北方地區已經推廣到21萬戶。

2、南方「豬-沼-果」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

以沼氣為紐帶,帶動畜牧業、林果業等相關農業產業共同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該模式是利用山地、農田、水面、庭院等資源,採用「沼氣池、豬舍、廁所」三結合工程,圍繞主導產業,因地制宜開展「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從而實現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等效果。

3、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模式

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規律,按照草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原理,運用現代草地管理、保護和利用技術,在牧區實施減牧還草,在農牧交錯帶實施退耕還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區實施種草養畜,在潛在沙漠化地區實施以草為主的綜合治理,以恢復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產力,遏制沙漠東進,改善生存、生活、生態和生產環境,增加農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業得到可持續發展。

這種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稈資源,化害為利,變廢為寶,是解決環境污染的最佳方式,並兼有提供能源與肥料,改善生態環境等綜合效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包括:牧區減牧還草模式、農牧交錯帶退耕還草模式、南方山區種草養畜模式、沙漠化土地綜合防治模式、牧草產業化開發模式。

4、農林牧復合生態模式

農林牧復合生態模式是指藉助介面技術或資源利用在時空上的互補性所形成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產業或組分的復合生產模式(所謂介面技術是指聯結不同產業或不同組分之間物質循環與能量轉換的連接技術,如種植業為養殖業提供飼料飼草,養殖業為種植業提供有機肥,其中利用秸稈轉化飼料技術、利用糞便發酵和有機肥生產技術均屬介面技術,是平原農牧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

5、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是在單位面積土地上,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採用傳統農業的間、套等種植方式與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相結合,從而合理充分地利用光、熱、水、肥、氣等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和人類生產技能,以獲得較高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6、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

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是利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系統工程和清潔生產思想、理論和方法進行畜牧業生產的過程,其目的在於達到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同時生產優質的畜產品。

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的特點是在畜牧業全程生產過程中既要體現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的理論,同時也要充分利用清潔生產工藝,從而達到生產優質、無污染和健康的農畜產品;其模式的成功關鍵在於實現飼料基地、飼料及飼料生產、養殖及生物環境控制、廢棄物綜合利用及畜牧業糞便循環利用等環節能夠實現清潔生產,實現無廢棄物或少廢棄物生產過程。

現代生態畜牧業根據規模和與環境的依賴關系分為復合型生態養殖場和規模化生態養殖場兩種生產模式。包括:綜合生態養殖場生產模式、規模化養殖場生產模式、生態養殖場產業開發模式

7、生態漁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該模式是遵循生態學原理,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和工程技術,按生態規律進行生產,保持和改善生產區域的生態平衡,保證水體不受污染,保持各種水生生物種群的動態平衡和食物鏈網結構合理的一種模式。包括以下幾種模式及配套技術。

包括:魚池塘混養模式及配套技術、魚與漁池塘混養模式及配套技術。

8、丘陵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利用型生態農業模式

我國丘陵山區約占國土70%,這類區域的共同特點是地貌變化大、生態系統類型復雜、自然物產種類豐富,其生態資源優勢使得這類區域特別適於發展農林、農牧或林牧綜合性特色生態農業。

包括:「圍山轉」生態農業模式與配套技術、生態經濟溝模式與配套技術、西北地區「牧-沼-糧-草-果」五配套模式與配套技術、生態果園模式及配套技術。

9、設施生態農業及配套技術

設施生態農業及配套技術是在設施工程的基礎上通過以有機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學肥料(無機營養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為主要手段進行病蟲害防治、以動、植物的共生互補良性循環等技術構成的新型高效生態農業模式。

10、觀光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該模式是指以生態農業為基礎,強化農業的觀光、休閑、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徵,形成具有第三產業特徵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形式。

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態農業園、精品型生態農業公園、生態觀光村和生態農庄等4種模式。

❹ 「四新」經濟具有哪些特點擁有哪些模式

「四新」特點:融合性,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相互滲透。動態變化性,內容和形態隨著最新技術和模式的突破應用發生變化。輕資產性,以知識智力資產開發和轉化應用為核心,依賴核心人才團隊建設。需求主導性,以消費者為核心打造價值鏈,消費者需求成為「四新」萌發土壤。基礎環境依賴性,要營造鼓勵創新、容忍失敗、減少規制的基礎環境。高成長性,體現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方向,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四新」模式:包括再定義創意設計型、平台模式型、並購整合創新型、需求拉動型、痛點突破+跨界應用型、異業聯盟型、集成創新型、迭代平移型、碎片整合型、價值鏈提升型、「互聯網+」典型示範型、軟硬融合型、跨界融合型、產業鏈貫通型、業態與模式創新型等。

❺ 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

一方面,雖然互聯網從誕生至今已經經歷了半個世紀,但當前對於互聯網領域的監管仍然存在很多漏洞,還未能形成完善的監管體系,加之互聯網高度虛擬化的特徵,更增加了監管的難度。正因此,基於互聯網技術應用而產生的「互聯網+」新業態,大多也存在著監管難題,如何保證對「互聯網+」新業態的有效監管,促進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規范性、健康性、穩定性,也成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要面臨的新挑戰。

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基於互聯網的行業創新已成為必然。然而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在我國各行業領域依然占據著較大比重,創新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過度強調大刀闊斧、壯士斷腕式的改革創新,必然會導致傳統經濟模式受到巨大沖擊,一旦沖擊的波及范圍過大,就可能影響到社會經濟的整體穩定性。如何在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創新驅動力同時,保證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實現傳統經濟模式向新經濟模式的平穩過渡,是新時代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一大重要挑戰。

三、 對「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新模式的分析

(一) 互聯網與各經濟領域深度融合的新發展思路

在經濟發展思路上,「互聯網+」時代的經濟發展思路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其主要是通過互聯網與各經濟領域的深度融合來推動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這也是一種創新的發展思路。「互聯網+」為各行業提供了新的思維模式,經濟發展不再單純依靠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成本投入或是通過資本運作來作為驅動,而是基於互聯網技術與思維,通過互聯網與各經濟領域的融合,產生突破性的創新效果,提高各行業領域的資源利用效率、生產效率、管理效率、營銷推廣效率,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這里所說的深度融合,也是在經過「互聯網+」一系列新業態產生和發展的檢驗後,得出的正確發展思路,

❻ 中國經濟發展全新模式是什麼

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發展模式是一個國家在特定背景下的發展戰略、發展機制、發展原則、發展結構等方面的選擇。進入新時代橘擾,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摒棄過去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進行發展模式的創新。實現新時代發展模式的轉型。通過要素市場化和要素配置的結笑培構,不斷優化要素配置效率和創新效率,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追求速度與質量效益的同步提升,著力解決不平衡和不充分發展問題,保持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平衡、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平衡、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提高人民圓升旦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實現程度,縮小我國的貧富差距,讓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❼ 新經濟增長模式是什麼

其一,新增長理論將知識和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引入增長模式,認為知識和專業化的人力資本積累可以產生遞增收益並使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進而總的規模收益遞增,這就說明了經濟增長持續的和永久的源泉與動力。其二,新增長理論對新古典增長理論的一個重要修正是,放棄了技術外生化的假定,突出技術的內生性,強調大部分技術或知識經濟主體源於利潤最大化的有意識投資的產物。其三,新增長理論指出了邊干邊學以及知識外溢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廠商可以從自己的投資活動中學會很多東西,其知識存量是投資量的函數。其四,新增長理論強調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外開放的重要性,新增長理論認為,國與國之間發展對外貿易不僅可以增加對外貿易的總量,而且可以加速世界先進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傳遞,使參與貿易各國的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獲取邊干邊學和知識外溢效應。其五,與新古典增長理論不同的是,新增長理論重新確立了政府政策在經濟發展中的,該理論研究總結出一套維持並促進長期增長的經濟政策。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羅默(Paul Romer)和盧卡斯(Robert Lucas)為代表的「新增長理論」的出現。經濟增長理論在經過20餘年的沉寂之後再次煥發生機。新經濟增長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長模型中的「勞動力」的定義擴大為人力資本投資,即人力不僅包括絕對的勞動力數量和該國所處的平均技術水平,而且還包括勞動力的教育水平、生產技能訓練和相互協作能力的培養等等,這些統稱為「人力資本」。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1990年提出了技術進步內生增長模型,他在理論上第一次提出了技術進步內生的增長模型,把經濟增長建立在內生技術進步上。

(1 )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核心;

(2)大部分技術進步是出於市場激勵而導致的有意識行為的結果;

(3 )知識商品可反復使用,無需追加成本,成本只是生產開發本身的成本。

❽ 中國經濟發展有哪些新動向

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向如下:
1、中國市場活力吸引全球投資者目光。
2、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將發生趨勢性變化。
3、新的階梯開放戰略、多元進口與多元出口適當分離的外貿戰略以及推進真正意義上的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

❾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從發展模式來說,就是要走內涵型的經濟發展道路。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有兩種:

1、外延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依靠生產要素數量的增加來實現經濟增長。

2、內涵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依靠技術進步、生產效率提高和結構優化來實現經濟增長。

也可以按照粗放型的經濟增長和集約型的經濟增長來區分不同的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型經濟增長與外延型經濟增長的內容基本一致,集約型經濟增長與內涵型經濟增長的內容基本一致。

❿ 新時期中國經濟的政策和發展模式(分條列出)

1【計劃經濟管理體制】
中國是個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管理體制,特別是經濟管理體制對區域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1979年以前,中國實行的是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在這種經濟管理體制下,再加上地區經濟實力的薄弱,各地區難以制定和組織拆兄實施自己的發展戰略,地區發展目標完全融合到國家的目標中。1980年以來,地方政府在決策權和財權上日益強化,加上其它一些重要因素的影響,導致了中國地區間的不平衡發展。

2【現代市場經濟模式的確立】
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市場經濟的目標模式逐步確立。地區的管理許可權一再擴大,地區的經濟實力大幅度增強,成為計劃經濟管理的主體。地區之間的競爭日益發展,社清御山會經濟發展差距明顯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制定的區域發展政策,必須既考慮到國家的整體利益,也要適應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區域政策問題成了黨和國家決策的核心問題之一。

3【區域政策——與市場力量的短期行為相抗衡】
在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全國及大多數地區以重化工業為主體,生產力接近原料地布局成為主導傾向。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市場」的力量正在愈來愈強烈地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市場力量在許多情形下代表的是短期的行為和行業、企業的經濟利益,很少照顧到社會的答中公平。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政府的長期行為,即制定和實施科學的區域發展政策。

閱讀全文

與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發展事業單位的簡歷怎麼寫 瀏覽:811
超體一個隱藏多少年的故事 瀏覽:904
有實有據科幻故事有哪些 瀏覽:932
廣州新會哪裡可以辦健康證 瀏覽:410
健康碼北京與哪些省份互通 瀏覽:289
事業編多少年可以調動工作 瀏覽:593
年少時候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瀏覽:376
愛情讓我心痛歌詞是什麼 瀏覽:733
如何取消中國移動幸福100 瀏覽:632
服務業是經濟發展的什麼 瀏覽:888
還有哪些創造的故事 瀏覽:194
幸福西餅直播優惠券怎麼用 瀏覽:304
在愛情中有什麼感悟 瀏覽:768
美女特工闖黑龍會什麼電視劇 瀏覽:587
國家經濟實力如何對比 瀏覽:70
參演愛情公寓多少錢 瀏覽:139
戴玉強魏松幸福在哪裡 瀏覽:736
有什麼代表愛情的單詞 瀏覽:248
愛情公寓為什麼只有一三季了 瀏覽:750
什麼經濟學家最厲害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