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台灣的經濟如何
台灣的經濟結構
台灣經濟是一個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50多年來,通過進口替代、出口擴張、結構調整與自由化改革的發展軌跡,台灣經濟獲得了較快發展。
農業(包括農、牧、漁、林)
農業生產總值近 3,909 億元,其中農產占 43.6% ,畜產占 33.2% ,漁產占 23% ,林產占 0.2% ( 「中華民國農業統計年報」, 2000 年 ) 。主要農產為稻米、甘蔗、檳榔、茶、玉蜀黍等。主要畜產為豬、雞、雞蛋、牛乳、鴨、鵝等,畜牧方式以欄牧為主。漁業可分為遠洋、近海、沿岸漁業及養殖漁業四種,每年冬季的烏魚汛,為典型的近海漁業,高雄前鎮漁港則為遠洋漁業的基地,主要漁產為鮪魚、鰹魚等,養殖漁業主要魚類為蝦、虱目魚、吳郭魚及石斑魚等。主要針業林產為扁柏、紅檜、肖楠等,主要闊葉林林產為烏心石、櫸木、黃連木、泡桐等。
礦業
台灣地區地質構造復雜,礦床分布極不規則,礦業發展的自然條件並不十分優越。然依面積比例而言,礦產可謂不少。但因各種產業發達,大部分礦產遠不敷經建所需,仰賴輸入。主要礦產為天然氣、煤、大理石、蛇紋石和硫礦等,天然氣分布於苗栗一帶,煤田分布於北部,大理石分布於東部,蛇紋石分布於花蓮一帶,硫礦則產於北部大屯火山群。
工業
民國 88 年台灣出口金額達 1,216 億美元,其中 98.4% 為工業產品,工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主力。民國 40-50 年代偏重於輕工業,鼓勵國外投資及拓展國外市場,利用台灣低廉工資之競爭優勢,設立加工出口區。民國六十年代以來偏重於重化工業。民國 60 年代中期,大煉鋼廠、大造船廠、石油化學工業及能源發電廠等四項重大建設完工後,已使台灣的工業發展,由輕工業進入重工業的階段。民國 70 年代開始,政府積極推動發展技術層次高、附加價值大及耗用能源少之策略性工業,建立科學工業園區,發展高科技工業。至民國 79 年,策略性工業 ( 以電子信息及機械工業為主 ) 及高科技工業產品出口值占總出口值之比重已增為 40.2% 。以高科技電子工業而言,是半導體的國際代工重鎮,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位於新竹科學園區,是世界「集成電路」主要生產國。
貿易
台灣屬於海島型經濟,資源較貧乏,端賴國際貿易有無,早期靠農產品(茶、糖、樟腦及米、糖)外銷,民國 55 年以後,工業產品的輸出已佔首位,工業產品由輕工業到重工業、高科技產品,台灣科技產業揚名國際,賺取大量外匯。台灣的對外貿易在民國 60 年以後轉為出超,以民國 88 年台灣國際貿易為例,出口額為 121,591 百萬美元,進口額 110,690 百萬美元,出超 10,901 百萬美元。台灣國際貿易主要出口地區為美國、香港 ( 包括兩岸的轉口貿易 ) 、日本。主要進口地區為日本、美國、中國大陸 (2002) 年,進口總額以農工原料、資本設備及消費品為主。
4、文化藝術
台灣的文化藝術
台灣豐富多元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灣文化。台灣發展的過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國大陸移民,而此地人民甚為注重傳統文化的保存,同時逐漸發展出新的文化,在這里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國文化,也可以欣賞到荷蘭、日本所留下的歷史古跡。
寺廟與建築
台灣的傳統建築,是民間藝術的總匯,裝飾特別精美,舉凡彩畫、書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構成建築的要素,從中能深刻的洞悉豐富內涵的台灣文化。
此外,除了可在台灣看到由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所承襲的中國傳統建築外(如板橋林家花園),中國的廟宇建築也是隨處可見,其中鹿港的龍山寺、天後宮以及北港朝天宮等,都是台灣最知名且歷史悠久的寺廟,具有崇高的藝術價值。
民俗文化與藝術
台灣重要的歲時節令包括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中元節等;而松柏嶺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媽祖進香、北港媽祖出巡、台北迎城隍、東港王船祭、二結王公過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灣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動。
豐年祭、祖靈祭、狩獵祭、圖騰、蛇紋……,台灣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也為台灣文化加註了不同的生命力。
另外,台灣除了傳承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之外,也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特有的歌仔戲與布袋戲,歌仔戲是結合台灣各種地方戲曲小調、音樂為一體的表演藝術;布袋戲近來更結合聲光特效,廣受年輕人喜愛。
台灣的電影與表演團體,近年來也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再次展現出中國傳統與台灣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② 經濟趣談:10個生活現象洞悉國民經濟的好壞
大家可能覺得,經濟學晦澀難懂,只有專業人士才能駕馭和使用它。其實不然,生活處處皆經濟,我們甚至可以從身邊的現象判斷當前國家經濟的好壞。不信,你瞧……
1. 撲克牌銷量指數:撲克牌銷量越多,經濟趨於下行
直觀的理解是,當國家經濟下行時,公司一般都會縮減生產規模,裁減人員。因而賦閑在家的人多了,整天沒事,咋辦?正好打撲克是一種不錯的消遣方式,撲克牌銷量自然就高了。
2. 服務員美貌程度:漂亮服務員越多,經濟處於冬天
不可否認,長得好看是求職找工作的一大優勢,對於女性而言更是如此。在經沒鋒濟環境大好的時候,稍微有點「資本」的女性可以輕松找到工作環境舒適的工作,諸如模特、推銷員,像服務員這種臟且累的活就不在她們的考慮范圍之內。反之,當經濟處於困境時,沒辦法還得活著,只能去委屈去當服務員。
3. 男士內褲銷枯孫晌量:內褲銷量上漲,經濟形勢向好
由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提出,其認為經濟形勢良好時,男士內褲銷量會上升。男性一般比較節省,經濟紅火掙得較多時才捨得花錢買內褲。但在經濟蕭條時,原來的還能用,能省就省吧,內褲銷量就會下降。
4. 女性裙擺指數:裙子尺寸越短,資本市場處於牛市
由「美國仲裁之父」佐治泰萊提出,又被稱為凱鋒「牛市與裸露的大腿」。其認為,裙擺離地尺碼與股市盛衰成正比,即女性裙擺越長,股市就越低迷;反之,女性裙擺越短,預示著股市將昂揚向上。1929年大蕭條前後很好的詮釋了這個現象,大蕭條之前女性裙擺迅速上移,而1930年以後則伴隨長裙的流行。
5. 領帶銷售指數:領帶銷售越多,經濟衰敗正當時
你什麼時候會西裝革履?如果不是做銷售的話,應該就是求職的時候了吧。那什麼時候求職會增多,自然就是國家經濟普遍下行時啊,這時候被炒的人多,但口袋吃緊,還是得穿正裝找個工作救急。
6. 啤酒銷量指數:啤酒銷售下行,經濟更不行
啤酒這玩意,自然是興致來了喝得多。如果處於失業當中,男主人要為養家糊口的錢發愁,哪有心思和同伴開懷暢飲。就是想要借酒澆愁,也會想著回家獨酌以免落人笑話,這樣啤酒銷量就降下來了。
7. 女性理發指數:女性理發越勤,經濟前景可期
發型是人的氣質的一種體現,但做發型也是一種不菲的支出。當經濟處於繁榮富裕期,女性更易頻繁出入發廊,或理發或染發或燙發,以便通過換發型來展示自己的風貌。當經濟蕭條時,女性可能會考慮把頭發剪短,而不會輕易上發廊。
8. 高跟鞋指數:鞋跟越高,經濟越不景氣
由IBM的戴維斯博士提出,其認為經濟越不景氣,高跟鞋的鞋跟就會越高。這可能和大家通識的理解有差,但不少經濟學家認同這種想法。其實可以這么理解:高跟鞋並不利於行走,自然不利於做事場合,當經濟正熱時,要做的事無疑變多,穿平底鞋做事無疑效率更高。
9. 約會指數:尋找約會的人增多,經濟在走下坡路
要約會,時間的投入是必須的。在經濟繁榮時,加班可能是常有的事,更談何有充裕的時間去約會;而經濟在走下坡路時,一切變得相對糟糕,人們百無聊奈之下會想著找個人來打發時光。事實上,全球婚戀網站巨頭Match.com發現:經濟低迷時反而是該公司網站流量大增的時候。
10. 電影票房指數:電影票房高漲,經濟形勢嚴峻
電影是消遣的一種方式,同時還是心理療傷的神器。當經濟處在困境時,人們普遍對未來較為悲觀,更加傾向於物美價廉的東西。這個當兒,電影票價也會適當地調低,以前電影看得少的人群就不會放棄這難得的機會。人們在享受短暫的心理慰藉之外還能享有物價的補貼,何樂而不為?
上述十個判斷經濟好壞的辦法,你認同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