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哪個嚴重一點

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哪個嚴重一點

發布時間:2023-04-08 08:14:01

『壹』 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的區別

金融危機實質上就是經濟危機,歸根到底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發展使社會化大生產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生產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資本的全球化日益發展,從而推動了壟斷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無限擴張。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資本成為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動力。當代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從「滯脹」危機演化為金融危機。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在當代的新表徵,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2001年的阿根廷債務危機、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等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2008年爆發的國際性金融危機,是以2007年美國的「次貸危機」為導火索的。美國的「次貸危機」是住宅金融中面向低收入階層的所謂次級貸款出現問題而對各種經濟活動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這種影響從美國蔓延到全世界,各種金融機構和金融資產受到廣泛而嚴重的沖擊。國際金融危機的特點是:首先發生在金融領域,然後向實體經濟領域蔓延;實體經濟日趨萎縮,整個國民經濟虛擬化;各個階層包括工薪階層過度消費,使國民經濟形成了嚴重的「消費泡沫」;波及范圍不斷擴大,從發達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國家。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打破了美國稱霸全球的神話,反映了美國近30年來推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破產,暴露了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的不公正性、不平等性,說明了沒有國家干預的金融市場是不穩定的金融市場,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不應是推行霸權主義的過程,也不是推行資本主義弊端的過程,更不應是全球資本主義化的過程。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有著多方面原因:
第一,金融創新過度、金融監管不力。隨著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活動的重心由實業轉向金融,大量復雜的金融產品如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債務抵押憑證(CDO)、信用違約掉期(CDS)等衍生出來,金融泡沫和金融機構給經濟運行帶來混亂。而以自由為核心的監管理念、監管制度的漏洞和監管手段的不足,使金融體系的風險逐步積累。金融監管體系跟不上金融創新的步伐,最終導致金融危機爆發。
第二,經濟過分虛擬化,各種金融衍生產品完全脫離了實體經濟。美國的經濟發展主要通過經常項目逆差用美元現金買回其他國家的產品和資源,而使其他國家又用得到的美元購買美國的債權和其他金融資產,這種「負債經濟模式」弱化了實體經濟。加之金融衍生資本的泛濫、金融市場的過度投機和資產泡沫膨脹,刺激了虛擬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實體經濟的衰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失衡,金融危機爆發。
第三,以美國為首的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形成。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加速金融化,金融資本已成為發達國家建立和維護國際壟斷資本所需要的國際經濟乃至政治秩序的主宰,向廣大發展中國家金融擴張成為其鼓動自由化、全球化的重要手段。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強化了金融資本在生產中的地位,推動著社會經濟金融化、金融經濟高度虛擬化和泡沫化,一旦世界經濟流動性過剩和資金鏈條發生斷裂,國際金融危機就不可避免。
第四,美國金融霸權制度的作用。冷戰後,美國依靠其強大的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實力,建立起了全球金融霸權地位。它積極向世界各國推行金融自由化,並推進金融全球化。它作為國際貨幣發鈔國,在通過貨幣擴張來維持自己的持續繁榮的同時,缺使其他國家因經受不起投機資本的沖擊而成為其金融霸權的犧牲品。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多重原因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它們集中反映了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是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在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新的表現形式。金融危機實質上就是經濟危機,歸根到底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來自於《政治經濟學

『貳』 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區別是什麼

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是有區別的。

1、理論上而言,「金融」與「經濟」本身就存在較大差別。

(1)「金融」是以貨幣和資本為核心的系列活動總稱,與它相對應的主要概念有「消費」和「生產」,後兩者則主要是圍繞商品和服務展開。

(2)所謂金融危機,就是指與貨幣、資本相關的活動運行出現了某種持續性的矛盾,比如,票據兌現中出現的信用危機、買賣脫節造成的貨幣危機等。就美國次貸危機而言,其根本原因在於資本市場的貨幣信用通過金融衍生工具被無限放大,在較長的時期內帶來了貨幣信用供給與支付能力間的巨大缺口,最後嚴重偏離了現實產品市場對信用的有限需求。當這種偏離普遍地存在於金融市場的各個領域時,次貸危機,也就是局部金融矛盾,向金融危機的演化就不可避免了。

2、「經濟」的內涵顯然比「金融」更廣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費」、「生產」和「金融」等一切與人們的需求和供給相關的活動,它的核心在於通過資源的整合,創造價值、獲得福利。

(1)就此而言,「經濟」是帶有價值取向的一個結果,「金融」則是實現這個結果的某個過程。

(2)經濟危機,是指在一段時間里價值和福利的增加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比如,供需脫節帶來的大量生產過剩(傳統意義上的經濟蕭條),比如,信用擴張帶來的過度需求(最近發生的經濟危機)。通過比較可以發現,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對社會福利造成的影響程度和范圍不同。金融危機某種意義上只是一種過程危機,而經濟危機則是一種結果危機。

爆發經濟危機

『叄』 請問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有什麼區別,謝謝

金融危機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新特點: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機、納沖金融危機國際傳染並非近年方才出現的現象。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加之當年10 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一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幾乎於當年11月份倒閉,只是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代爾牽頭組織的銀團擔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倖免,但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巧茄握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貸款因此事而銳減,致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893年;1928年春,紐約股市開始繁榮,汲幹了本可投向德國、拉丁美洲的信貸源泉孝慶,導致上述國家和地區陷入經濟蕭條。中止發放海外信貸很可能加速海外經濟衰退,後者又會反過來對導致這一切的國家發生影響。20世紀 90年代,伴隨著國際游資的膨脹,國際貨幣、金融危機頻繁爆發,根據巴里·艾森格林和邁克爾·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項研究,現在隨機挑出的一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國際貨幣、金融危機的傳染性也大大增強,往往爆發不久就如同傳染病一樣迅速從最早爆發危機的國家或地區蔓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輿論界留下了許多描繪這一現象的詞彙:1994年墨西哥危機的「龍舌蘭酒效應」、「亞洲流感」、 「俄羅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對貨幣、金融危機傳染機制的研究也迅速興起。由於多種危機傳染機制需要在資本項目和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才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我國依靠資本項目的適度管制和金融服務市場低開放度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倖免於難,但時至今日,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盡管我國資本項目仍未完全開放,危機傳染的風險已經大大上升,震撼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表明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了新特點。
廣義的貨幣、金融危機的國際傳染渠道可以劃分為非偶發性傳染渠道、偶發性傳染渠道兩大類,前者指在危機爆發前的穩定期和危機期都同樣存在的傳染渠道;後者指僅出現於危機爆發後的傳染渠道。由於第一類傳染渠道源於國家或地區間實際的經濟金融聯系,危機的傳染來自宏觀經濟基本面的變動,因此又稱為「真實聯系渠道」,或「基於基本面的傳染」,主要包括貿易聯系與競爭性貶值、政策調整、隨機總需求流動性沖擊等途徑。偶發性傳染與經濟基本面無關,僅僅是投資者或金融市場其他參與者行為(特別是非理性行為)的結果,因而又有「真正的傳染」、「純粹的傳染」之稱,主要包括內生流動性沖擊、多重均衡和喚醒效應、政治影響傳染等途徑。但這些傳染機制往往是建立在貿易聯系和「中心」國家對「邊緣」 國家投資的基礎之上,是因為來自發達國家的機構投資者紛紛棄新興市場資產而追逐母國優質資產所致。而就此次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而言,貿易聯系與外國對華投資機制的作用可能並不十分關鍵,反而是中國對外投資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可能成為最主要的危機傳染途徑,而且這樣的危機傳染途徑的重要性還會日趨提升。
貿易聯系和外國對華投資傳染機制重要性有限 :
美國次級按揭規模龐大,危機初起之時公布的2005~2006年間美國累計發放次級按揭統計數字是1.5萬億美元;且房地產業是本次美國經濟景氣期的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之一,近5年來美國新增GDP中有50%來自房地產業,居民消費增長的70%依賴於房地產增值的財富效應,次貸危機的發展與應對已經成為美國經濟走勢的決定因素之一。中美雙邊經貿規模龐大,按中國海關統計,2006年中美貿易額已達2627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2035億美元;2007年1~7月中美貿易額167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1277億美元。按照美方統計,2006年美國對華貿易額已達3430億美元,其中從中國進口2878 億美元;2007年上半年對華貿易額為1785.9億美元,其中從中國進口1480億美元。許多人由此擔心,如果美國經濟因次貸危機而發生衰退,高度依賴出口的中國經濟將因此蒙受重創。然而,在高度全球化的當今世界經濟體系下,盡管經濟蕭條在總體上將削弱一個發達國家的進口能力,但卻將增加其對進口低檔次廉價商品的需求;盡管我國近年來努力提升出口商品結構,但就總體而言,我國對美歐等發達國家出口依然以廉價商品為主,因此,發達國家經濟蕭條未必會減少我國對其出口,反而可能有所增進。2000年下半年起,美國經濟逐步滑入蕭條,但我國對美出口卻逐年增長,1999年為419.47億美元,2000年為521.04億美元,2002年已達 699.51億美元,原因即在於此。
任何投資者都存在「本土偏好」,西方投資者通常將新興市場投資視為邊際投資,其主要功效不過是在主流投資收益率不高時加以補充而已。一旦西方母國宏觀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如提高利率從而削減新興市場的投資收益優勢),或是蒙受重大損失而需要重新配置資產,西方投資者就可能大規模抽回在新興市場的投資,這是國際金融危機傳染的重要機制之一。然而,無論是直接投資還是易變性較高的組合投資,此次美國次貸危機中,直接進入中國內地的外資驚恐逃離的潛在沖擊也不宜高估。對華外商直接投資中受此次危機沖擊最大的當屬並購基金開展的外資並購,原因是並購基金慣用杠桿收購手法,而次貸危機後海外銀行等金融機構明顯收緊了對並購基金的融資。但我國外資並購絕對規模並不很大,2006年我國批准外資並購項目約1300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不過14億美元,占當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總數的2%左右。即使這條渠道的外資流入徹底停止,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無足輕重。
就組合投資而言,不可否認,根據美國等國的一些統計數據,盡管我國已經批準的 QFII投資額度尚未用滿100億美元上限,但僅僅美國統計的美國居民持有中國證券規模就是這個數字的數倍,表明確實有不少海外游資變相流入中國股市。據美國統計,截至 2005年12月13日,美國居民持有的中國大陸證券合計284.43億美元,其中股票268. 88億美元;持有的香港特區證券合計462.25億美元,其中股票444.65億美元。2006年,美國居民對外國股票的凈購買為1063.47億美元,其中後三個季度對中國大陸股票的凈購買為46.11億美元,對香港特區股票的凈購買為119億美元。根據新興組合基金研究(EPFR)提供的資料,從2006年10月到2007年1月末,投入中國股市的全球共同基金為 64億美元,同期投入香港股市27億美元,對亞洲區其他經濟體則是凈賣出18億美元。但國際游資操縱引發發展中東道國資產市場崩盤的能力主要來自其作為「頭羊」的號召力,在海外機構數次踏空中國股市之後,其作為「頭羊」的號召力已經削弱不少,就目前而言,即使將變相內流的游資納入考慮,以其規模也難以在抽逃之後引發股市大規模崩盤。
中國對外投資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作為危機傳染途徑的重要性趨向上升 :
截至目前,中國在美國次貸危機中蒙受的最明顯損失來自對外金融投資,主要是中國金融機構所持次級按揭債券的損失,此外還包括中國計劃和已經參股的海外金融機構因這場危機股價下跌的損失。8月初,美國財政部公布的一份報告稱,截至2006年6月底,中國機構購入的美國按揭證券從559億美元猛增至1075億美元,占同期亞洲投資美國按揭證券總額的47.6%,市場傳言其中相當部分為高風險的次級按揭證券,從而引起了公眾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根據有關銀行中報等公開信息,目前可以確認的中國金融機構損失仍然有限。截至 6月底,中國主要商業銀行持有的美國次級按揭債券和相關資產情況如下:
中國銀行對美國次級按揭債券(MBS)的投資規模為89.65億美元,占其證券投資總額的3.51%,其中AAA級次級債67.58億美元,佔75.38%;AA級19.45億美元,占 21.7%;A級2.62億美元,佔2.92%。中國銀行另持有與此相關的債務抵押債券(CDO) 6.82億美元,占其證券投資總額的0.27%,其中AAA評級、AA評級分別佔81.8%、 18.2%。中國銀行對MBS、CDO分別計提了3.88億元人民幣、7.58億元人民幣未實現減值撥備,撥備比率為0.6%和14.6%。
中國工商銀行持有的美國次級按揭債券(MBS)面值12.29億美元,僅占其284億美元外匯債券資產的4.3%,占總資產的0.0012%,且全部為第一留置權貸款支持債券,信用評級均在AA級以上,沒有計提減值撥備。
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對美國次級按揭債券的投資額分別為10.6億美元和300多萬美元,評級也都在AA級以上。建設銀行計提了0.18億美元撥備,撥備比率為1.69%。
然而,上述數據不足以充分體現對外投資作為一種風險傳染渠道的現實和潛在重要性。隨著美國次級按揭違約情況惡化,以及形成「次級按揭違約情況惡化——房價下降」相互促進的惡性循環,上述損失數字可能增長。
更重要的是,中資金融機構在此次危機中的損失預示著對外投資損失在涉華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中重要性上升的趨勢。我國對外資產已經發展到了龐大的規模,2006 年末即達16266億美元,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但其結構存在的嚴重問題是官方儲備資產所佔比例過高,2006年末儲備資產占對外資產總額的66%,在以儲備資產佔比高著稱的亞洲經濟體中僅次於印度。優化我國對外資產結構的方向就是提高企業、居民資產所佔比重,事實上我國也已經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而中國民間對外資產一旦增長到足夠規模,就將創造新的涉華國際金融危機傳染途徑:一方面,在國外發生危機時,中國企業(特別是大型金融機構)、居民海外投資蒙受的損失可能在國內引發危機;另一方面,如果中國國內市場發生金融危機,中國企業(特別是大型金融機構)、居民因而重新配置其資產,抽回海外投資,危機就有可能傳染到海外。甚至如果國內經濟繁榮而導致對外投資迴流也可能在別國引起危機。
另外一條重要性日益突出的潛在危機傳染渠道是通過海外上市公司資金鏈斷裂而發揮作用的。論者常常談及此次美國次貸危機觸發我國房地產市場危機的風險,但我國房地產市場與美國不太相同。由於居民收入來源多元化且透明度不足,我國固然存在類似美國次級按揭市場那樣高估購房者支付能力的風險,但也有不少情況下存在相反的低估情況,危機的國際傳染不太可能是直接因國內已購房者大面積違約而造成,風險更大的危機傳染渠道是海外投資者冷淡中國房地產公司,從而導致其資金鏈斷裂,進而導致國內房地產市場崩盤。在房地產市場價格一路走高而成交量大幅度萎縮的情況下,房地產公司主要是依靠維持虛高價格和高價收購、囤積土地,製造上市圈錢題材,從而維持其現金流量。近年我國房地產企業紛紛奔赴海外上市,海外投資者也在包裝炒作作用下忽視風險盲目追捧中國房地產股。次貸危機爆發後,海外投資者意識到其中蘊藏的危機,今年7月31日至8月17日,香港股市中國內地房地產股票跌幅普遍為同期恆生指數跌幅的兩倍以上,方興地產8月7日掛牌首日竟然跌破招股價的7.2%,與此前碧桂園等公司上市首日動輒比招股價上漲20%乃至超過30%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就揭示了這條危機傳染渠道的潛在風險
編輯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機】
未來兩年將出現世界性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資金流動逆轉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
為什麼未來世界將出現新型的金融危機呢?這要從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過去近十年來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格局談起。
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過去近十年 ,受益於全球化的大趨勢,經濟不斷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基礎其實比較脆弱。這些經
2.市場在空間(地域)形式上的擴張。

『肆』 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深層次上是什麼危機

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深層次上是市場需求危機。

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從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規模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來看,大部分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都是相伴隨的。也就是說,在發生經濟危機之前,往往會先出現一波金融危機,最近的這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也不例外。


(4)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哪個嚴重一點擴展閱讀:

影響危害

在全球金融畝睜風暴中,處於風口浪尖的進出口行業受到的沖擊最直接也最嚴重。首先,危機從金融層面轉向經濟層面,直接影響出口。美國消費支出佔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國國內消費規模約10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消費者支出約為1萬億美元。

短期內,中國國內需求的增加無法彌補美國經濟對華進口需求的減少。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臘宴5%~6%。其次,次貸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迅局歲,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優勢。

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降低利率、為銀行注入流動性資金與我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形成矛盾,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速了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進程,從而使中國出口產品價格優勢降低,對美出口形成挑戰。



『伍』 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有什麼區別哪個的後果更嚴重

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有什麼區別?



歷史上來說,過去發生的幾次大規模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都是有聯系的,也可以說是互相伴隨著發生的。往往都是經濟危機之前,出現金融危機,就連最近的這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也不例外。

另外,也不能排除金融危機獨立於經濟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尤其是當政府在金融危機之初便採取強有力的應對政策措施,比如說,通過大規模的「輸血」補救,有效阻斷貨幣信用危機與生產過程中的聯系,此刻就有機會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或深入。

通過比較會發現,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對社會福利造成的影響程度和范圍不同。金融危機某種意義上只是一種過程危機,而經濟危機則是一種結果危機。

『陸』 什麼是經濟危機,什麼是金融危機,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畝鍵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迅悔巧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前森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柒』 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都有什麼區別

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金融危機很大可能會造成經濟危機,但是兩者也是有著顯著區別的,金融危機的范圍是在貨幣以及其衍生品的金融領域,而經濟蘆皮清危機卻是覆蓋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危機。

在資本主義社會所有人最害怕發生的事情莫過於經濟危機跟金融危機,因為這兩種危機的到來會對經濟造成嚴重的打擊,陪前使得經濟持續萎靡甚至會倒退,嚴重的可能會影響社會穩定。在金融危機或者經濟危機發生時,任何人都不能倖免,都會多多少少受到影響,在全球化日益發達的今天,某一個地方或者地區的金融危機很快就會波及全球,造成全球范圍內的動盪。所以很多經濟學家談到金融危機或者經濟危機可謂談虎色變,時至今日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頑疾,很多人對金融危機或者經濟危機的認識不夠,甚至有人認為這兩種危機時一回事,其實是有區別的下面就來說一說區別:

一、影響范圍不同

金融危機相對於經濟危機的影響握搭范圍要小很多,金融危機受制於各國貨幣政策不同,往往會爆發在一個或多個國家及地區,而經濟危機的影響范圍要遠遠超過了金融危機,會波及全球,但是金融危機如果控制不好也會引發經濟危機。

你知道經濟危機跟金融危機有什麼區別嗎?歡迎留言討論。

閱讀全文

與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哪個嚴重一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產業是現在經濟的重要特徵 瀏覽:84
寶雞市幸福園中學怎麼走 瀏覽:746
揚州市健康證有哪些 瀏覽:233
經濟的現象有哪些 瀏覽:568
中蒙俄經濟走廊包括哪些省 瀏覽:119
好的愛情有哪些 瀏覽:681
美女去海洋館玩是什麼片 瀏覽:783
健康證蓋的章模糊了怎麼辦 瀏覽:234
雙下巴又稱幸福的什麼 瀏覽:397
美女怎麼自罰最疼 瀏覽:307
優位經濟效益是多少 瀏覽:253
為什麼那時候的愛情卻那麼簡單 瀏覽:145
古代美女照片從哪裡找 瀏覽:657
有哪些開銷能提升家庭幸福感 瀏覽:170
健康申報在哪裡下載 瀏覽:63
河北健康碼怎麼查看打卡幾天了 瀏覽:851
美女失戀把頭發剪短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549
怒江725事業單位多久出成績 瀏覽:423
土耳其美女多少 瀏覽:858
什麼東西防腐又健康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