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應該採用怎樣的措施來提振經濟促進就要
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提振經濟的措施:
1、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政府通過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減輕農戶生產負擔,並引導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比如政府對全年稻麥復種、一季旱糧種植和「三園」地間作套種同一旱糧作物50畝以上的規模生產主體的直接補貼按實際種植面積由每畝100元提高至120元。
2、創新採取「田保姆」制度:受疫情影響,務農人員流動受阻、僱工招工困難,農業部門及時組織農村合作社組建「田保姆」隊伍為外地農戶提供田間管理和採收服務;專業合作社和農技站專家還在線上為農民提供耕種指導,通過「託管式」「保姆式」和「菜單式」服務,確保春耕春種工作有序進行。
3、減租降費,緩解企業壓力:政府出台16條惠企政策緩解企業壓力。比如政府對承租國有資產運營和集體建設運營的中小微企業提高免繳3個月房租優惠,並鼓勵其他業主和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企業用氣用水用電價格臨時下調,緩解了企業的生存壓力。
4、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民間愛心助農行動能在短期內緩解農業企業的經營壓力,但輻射范圍比較有限,農業部門要繼續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提前對即將上市的農產品種類、產量進行統計,做好點對點牽線搭橋工作,及時對外發布農產品供給信息,加速農產品外銷。
5、加快恢復旅遊業發展:受國外疫情爆發影響,境外游旅客數量仍將持續減少,而國內旅遊業逐5、漸復甦,消費需求逐漸釋放。有90%的被調查者在2020年首先考慮國內游,其中選擇城市周邊游、國內中短程游和國內長線游分別佔比24%、43%、23%,表明國內中短程游將成為接下來的旅遊消費熱點。
② 疫情之後低迷的汽車消費,該怎麼刺激
根據2019年國務院的相關文件《國務院關於印發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的通知》,已經明確了「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的改革方向——將部分在生產(進口)環節徵收的現行消費稅品目逐步後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徵收,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
而汽車這種大宗商品,顯然最適合做消費稅改革、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試點。
最後說說
其實刺激汽車消費,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最重要是要有真金白銀。要刺激車市,只有政策吹風是沒用的,落實要靠地方政府。那麼地方財政手裡必須要有錢,而且這錢要取之於汽車,用之於汽車,汽車稅改勢在必行。如此汽車消費才能形成穩健、良性的正向循環。在限牌、限行、限購、交通設施建設和老百姓的用車福祉之間,才能找到最佳平衡點。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線外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中國在疫情期間推出了什麼刺激經濟的政策
中國在疫情期間推出刺激經濟的政策:地攤經濟、消費券、五五購物節。
1、地攤經濟
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辦明確,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台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2、消費券
各地商務主管部門也積極搭建了促消費平台,開展購物節、電商節等打折促銷活動,有些地方就像剛才記者提到的,發放了消費券、折扣券,在「五一」期間全國各地開展了上千場次的消費促進活動。
關於消費券方面的情況,據初步統計,在疫情發生以來,有28個省市、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達到190多億元,這些促銷措施取得明顯效果,實現了聚焦人氣、增強信心、提振消費的目標。
3、五五購物節
作為上海首創的大規模消費節慶活動,參與本次「五五購物節」的線上商家超過52萬家,線下商家超過10萬家,各類平台和企業發放優惠券超過240億元,撬動效應明顯。「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後,有34項重點活動和260項特色活動先後舉辦,其間又逢「中國品牌日」和「雙品網購節」,有力帶動了人氣回升和市場復甦。
(3)疫情後如何刺激經濟擴展閱讀:
地攤經濟發展
2020年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湖北省正在恢復消費活力,湖北宜昌、大冶嘗試放開夜市地攤經濟。截至2020年5月末,鄭州、長沙、西安、大連、青島等多個城市提出放開地攤經濟。
截至2020年6月4日,已經有濟南、南寧、鄭州、南京、成都、合肥、廈門、長春、杭州、長沙、石家莊、青島、宜昌、黃岡、德陽、攀枝花、廣安、南充、資陽、遂寧、彭州等城市,以及上海、陝西、遼寧、江西、甘肅等省份先後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
④ 後疫情時代如何促進經濟的復甦與發展政治知識點
1.黨是領導一切的,在疫情中我們看到了黨的作為,充分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後疫情時代我們要緊跟黨的腳步,聽從黨的指揮。
2.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的復甦與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力。轉變生產方式,從無疫狀態轉為常態疫情狀態欄。
3.人民群眾是核心,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保障就業,完善社會保障,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物價。
4.意識的作用,調整經濟結果,堅持改革開放,認識疫情,樹立信念。
⑤ 疫情後,人民應該如何配合國家恢復經濟
疫情後,作為普通老百姓來說就是該吃吃該喝喝,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工作,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去給國家增加負擔就可以了。
⑥ 如何正興疫情後的經濟
最好的辦法就是國家給一定經濟刺激政策唄!
⑦ 你認為疫情過後的經濟發展政策應該側重在哪些方面
城市化,城鎮化方向必須有所調整,不宜盲目追求速度。大城市資源過多,醫療,教育,就業,養老,公共交通,工商企業等方面是其他中小城市遠遠無法比擬的,這樣就容易聚集過多的人口,一旦疫情發生,容易導致控制困難,也容易誘發各種社會恐慌,也更容易向外輻射傳染。
由此當前我國提倡的城市化率,特大城市發展規劃、人口城市化率等指標不宜人為求速,而是應該遵循自然增長規律,服從預防疫情,戰爭,城市污染等方面的需要,未來把資源向中小城市、尤其是農村中小城鎮的投入,讓全縣及以下的鄉鎮能留住人口,以免在疫情發生時帶來各種嚴重的社會損失。
(7)疫情後如何刺激經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實施消費減稅試點,引導生產企業發展潛力,沒有訂單,企業生產就失去意義,更談不上發展。省內外不少地方試點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費券,這種刺激消費擴大市場的辦法相對容易操作。但實施消費減稅,把刺激消費端放在恢復經濟發展舉措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將比通過減免稅收,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等措施直接扶持生產企業效果更好。
動態地階段性實行消費減稅試點,消費者發生消費行為即享受部分支付抵扣,將國家徵收的消費稅部分返還消費者。實施消費減稅,可以減輕消費者負擔,增強消費意願,引導消費指向;對商貿企業來說,可以帶動營業額度增長,增加經營利潤。
對生產企業來說,可以放大國內市場容量,消化企業產能,還可以提高電子支付比例,增強納稅意識。因此,把對生產端的減稅扶持調整為對消費端的減稅,可以激發消費潛力,產生消費乘數效應,增加內需,最終實現對供給端企業更有效的良性刺激。
⑧ 疫情過後國家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刺激經濟,主要採取了哪些宏觀經濟政策,分別
國家為了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刺激經濟的增長,採取了宏觀調控的措施,主要是一種財政和稅收的優惠,另外發放消費券,發展低碳經濟等等。
⑨ 中國在疫情期間政府採用那些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
新冠疫情突襲中國對社會經濟運行造成一定沖擊,而作為宏觀調控之一的積極財政政策必將成為國家「戰疫」的重要舉措。在疫情下,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否會受此影響,後續又將如何發展?
SARS期間的積極財政政策
首先,我們先來一起回顧一下2003年SARS期間中央出台了哪些積極的財政政策。南南根據公開資料進行梳理,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減支,也就是壓減非疫情相關支出,其中主要為壓減政府會議費、差旅費等一般性公用經費的支出。
第二:增支即加大對防控非典疫情的相關財政支出。據統計,2003年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共投入136億元用於非典的防治工作,同時還額外增加10億元用於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第三:減稅降費:針對疫情防控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的行業實施暫時性、結構性的減稅降費,還對列入「SARS災難行業」的,例如旅遊、餐飲、交通運輸等實施免徵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等優惠措施。
第四:財政貼息。對部分受影響嚴重的企業或小微企業提供無息或貼息貸款。
總結來說,非典期間政府多管齊下的財政政策對企業恢復生產、走出臨時性經營困難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之後隨著非典疫情的散去,2003年第三、第四季度GDP增速均迅速恢復到10%。因此,不難看出作為國家「戰疫」的重要舉措,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必不可少的。
新冠疫情期間已出台的積極財政政策
而這次的新冠疫情也不例外,下面我們來看看政府已經出台了哪些積極財政政策來對抗此次疫情呢?
01
首先,加大疫情防控財政支出。據財政部公開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月14日,各級財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補助資金901.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達到252.9億元。而且值得關注的是,中央財政安排的252.9億元,已經超過2003年非典防治基金的12倍。(註:2003年中央財政設立非典防治基金為20億元)
資料來源:財政部官網公開數據
02
其次,繼續實施減稅降費。2019年,我國出台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措施,全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遠超2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2%。而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政府更是會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增值稅減稅等政策。例如,對納稅人運輸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對捐贈用於疫情防控的進口物資,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免徵民航企業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等。
03
另外還有財政貼息政策。2月2日,財政部網站公布了《關於支持金融強化服務,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對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按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貼息資金從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
這種財政貼息大大解決了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確保企業在較快的時間內有充足的資金開展疫情防控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
04
最後,為防疫提供資金保障,發行戰「疫」專題債。2月6日,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分別成功發行135億元和30億元的「戰疫專題債券」;2月11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上海清算所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發行2年期戰疫情、助脫貧雙主題的金融債券50億元。至此,僅三家政策性銀行便合計發行215億元的抗擊疫情專題債券。
當然,針對此次疫情帶來的社會經濟影響,國家採取的財政政策遠不止南南說得這么多。正如2月16日財政部部長劉昆撰寫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一文中所說:
「加大資金投入,做好疫情防控經費保障,嚴謹細致推出並落實好各項財稅支持政策,是各級財政部門當前最為緊迫和重要的工作。」
對此,我們也始終堅信,在政府和廣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狙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