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特區1980年開放的哪裡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為爛帶游新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其中的深圳南山區、珠海香行戚洲區、汕頭龍湖區、廈門湖裡區,正是特區率先起步的地方。從那時起,一批又一批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們來到經濟特區,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拓荒牛」。
特區之「特」,在於敢為人先。「摸著石頭過河」並非易事。40年來,經濟特區的建設者們秉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一心一意謀發展,主動放下「鐵飯碗」、打破「大鍋飯」,讓市場說話、按規律辦事,最終使經濟特區成為資金積聚、人才雲集、技術拔尖的「經濟高地」。
特區之「特」,更在於共享發展。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當年最早的4個經濟特區,如今已成為全球各類人才工作學習的樂土與享受生活的歸宿。與此同時,經濟特區所取得的經驗、所帶來的示範,更是為改革開放40多年來全國各地經濟建設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
4個經濟特區的發祥地,曾有過哪些動人的故事。如今呈現怎樣的面貌。面對新形勢又有哪些新發展舉措。本報近日進行了回訪,為您集中呈現。
從蛇口港出發,駕車沿南海大道一路北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與「前海飢銷蛇口自貿片區」的藍色拱門遙相呼應。途中,海上世界、蛇口網谷、深圳大學、深圳高新園等城市地標相繼從眼前掠過,勾勒出現代化、國際化的濱海城區形象。
「40年前,赤灣這里還是一片荒山禿嶺,只有一條山路。」今年70歲的方誌強,是廣州航道局設計研究院的老職工。40年前在深圳開山填海、建港修路的工作場景,他至今歷歷在目。
Ⅱ 第一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是哪裡
1984年9月25日,國務院批准建立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繼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後,國務院批准建立的第稿激激一個國家級經鍵襪濟技術開發區。鉛手
Ⅲ 中國首批建立的經濟特區都是哪些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慶叢海南省 經濟特區,是國家根據經濟開放性的需要,選定一些具有對外經濟往來條件優越的地方,配套以特殊的政策,以利於對外開放和帶動國內經濟進步的特別經森肢濟區。在世界經濟越來越頻繁的交往中,我國順應歷史潮流,於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1988年海南建省,開始以更優惠的政策,更大步伐,走著一條更為艱辛,也更為輝煌的特區之路。 十幾年的努力與實踐,經濟特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我國改革開放譽春櫻的窗口。經濟特區從小到大,由出口特區、出口加工區到綜合型多功能形態形成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中國人不倦的探索精神和無窮的創造度。
Ⅳ 我國改革開放後的實行第一批和第二批城市有哪些
改革開放的第一批次四個城市是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第二批次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這14個港口城市。
拓展資料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南方談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2013年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參考資料:網路:改革開放)
Ⅳ 1980年,首批開放的經濟特區是哪幾個城市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1980年10月,國務院批准在湖裡2.5平方公里范圍內設立廈門經濟特區,湖裡成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1981年10月15日,隨著破土動工的一聲炮響,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拉開了建設的序幕。1985年,國務院批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Ⅵ 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的先後順序是什麼
特區設立時間:
1、1980.08.26 廣東省 深圳經濟特區
2、1980.08.26 廣東省珠海經濟特區
3、1980.10.07 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
4、1981.10.16 廣東省汕頭經濟特區
5、1988.04.13 海南省海南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特點:
①在國內劃出一定地區,一般選擇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有利於貨物流轉,節省費用,降低成本;
②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推行開放政策,並採用減免關稅辦法,吸引外資;
③為外商創造方便安全的投資環境(見國際投資法),訂立優惠條例和保障制度;
④產品以外銷為主;
⑤集中管理,特區行政管理機構有權制定因地因時制宜的特區管理條例;
⑥區內企業享有相當的自主權。
(6)第一批經濟開放區是哪個縣擴展閱讀
1977年11月11-20日,鄧小平復出後首站到廣東視察。當廣東省委領導匯報一些邊境地區的農民外逃出港問題十分突出時,鄧小平說:「看來最大的問題是政策問題。政策對不對頭,是個關鍵。」「這是我們的政策有問題」,「此事不是部隊能夠管得了的」。
鄧小平指出:「你們的問題相當集中,比較明確,要寫個報告給中央,把問題分析一下,什麼是自己要解決的,什麼是需要外省和中央解決的,看來中心的問題還是政策問題。」這為此後提出創辦經濟特區埋下了伏筆。
1978年4月10日—5月6日,受國務院委派,國家計委和外經貿部組織考察組,對港澳實地調研。考察組回京後向中央提交《港澳經濟考察報告》。
提出:可借鑒港澳的經驗,把靠近港澳的廣東寶安、珠海劃為出口基地,力爭經過三五年努力,在內地建設具有相當水平的對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同胞的游覽區。
1978年4月19日,鄧小平在出席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今後八年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的規劃要點》時指出:「廣東搞出口基地,要進口飼料,應該支持,試一試也好嘛。」
Ⅶ 嘉魚縣屬於哪個市
嘉魚縣,隸屬湖北省咸寧市。位於東經113°39′-114°22′,北緯29°48′-30°19′,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北與武漢接壤、南同赤壁市毗鄰、東距咸寧市區40公里、西與慎伏洪湖市隔江相望,為武漢城市寬基攜圈重要組成部分。
國土面積1019.53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嘉魚縣轄8鎮1場,22 個社區居委會,79 個村委會,3個生產隊,511個村民鋒亮小組。2021年,嘉魚縣總人口36.18萬人,常住人口28.74萬人。
嘉魚縣,古名沙陽堡,取《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義得名,是國家首批對外開放地區和長江經濟帶重要開發區,是湖北省有名的蔬菜之鄉、螃蟹之鄉、鮰魚之鄉、黃金之鄉,獲「湖北省綠化模範縣」稱號。
嘉魚縣,古名沙陽堡,取《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義得名,是國家首批對外開放地區和長江經濟帶重要開發區,是湖北省有名的蔬菜之鄉、螃蟹之鄉、鮰魚之鄉、黃金之鄉,獲「湖北省綠化模範縣」稱號。
Ⅷ 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有廈門、汕頭、深圳、珠海。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Ⅸ 我國改革開放後建立的第一批經濟特區是哪幾個
改革開放後,我國第一批成為經濟特區的城市分別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1、汕頭是廣東省轄市,佔地2064平方公里,在最早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中是佔地面積最大的城市。汕頭是潮汕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港口城市,享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稱號,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之美稱。
2、珠海是廣東省的地級市,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整體城市景觀入圍「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海濱城市。
3、廈門這個唯一不在廣東省內的經濟特區,是個風景優美的旅遊城市,著名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就在這里。由於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的因素影響,許多港澳台同胞和歸國的華僑都居住住在這里。
4、深圳僅僅用了20年的時間,從一個小漁村逆襲成為國家的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完成了質的飛躍,它的發達也是情理之中的。深圳與香港僅僅一水之隔,地處珠江三角洲的前沿,是連接中國內陸與香港的橋梁。
(9)第一批經濟開放區是哪個縣擴展閱讀:
經濟特區的特點是:
1、在國內劃出一定地區,一般選擇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有利於貨物流轉,節省費用,降低成本。
2、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推行開放政策,並採用減免關稅辦法,吸引外資。
3、為外商創造方便安全的投資環境,訂立優惠條例和保障制度。
4、產品以外銷為主。
5、集中管理,特區行政管理機構有權制定因地因時制宜的特區管理條例。
6、區內企業享有相當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