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經濟學角度看,將商品實行免費和給錢補貼這兩種方式有何不同
從經濟學角度看,將商品實行免費是一種供給大於需求的現象,給錢補貼是需求大於供給的現象。這兩種現象的出現,都會影響市場。
一、供給
供給曲線:價格與供給量之間的關系
一種物品或服務的供給量是賣者願意並且能夠出售的該種物品的數量。決定供給量的因素有許多,但在沖卜孫我們的分析中,價格仍然起著一種特殊作用。
當冰淇淋價格較高時,出售冰淇淋是有利可圖的,因此,供給量也較大。這樣,冰淇淋賣者工作時間更長,購買許多台冰淇淋機,並僱用許多工人。
相反,當冰淇淋價格較低時,出售冰淇淋的獲利較少,因此賣者將供應較少的冰淇淋。當價格很低時,一些賣者甚至會選擇停止營業,其供給量減少為零。
價格與供給量之間的這種關系被稱為供給定理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一種物品價格上升,該物品供給量增加;一種物品價格下降,該物品供給量也減少。
② 生活中的經濟學
1、經濟學:啤酒效應」原理
「啤酒效應」是流通領域中一種常見的經濟現象,並非啤酒行業獨有。它是指由於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之間信息的不對稱以及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需求信息在供應鏈內部的傳遞過程中失真的經濟現象。
在一條供應鏈上,由於信息傳遞的失控,零售商對需求樂觀,於是追加訂貨;零售商的提高需求又大大刺激了生產商,生產商的行為又更大地刺激了原料供給商。
也就是說信號在逆向傳遞的過程中被不斷放大了,消費者的需求可能只需要10瓶,但零售商的訂單使得生產商對需求盲目樂觀,造成了好象需要100瓶的印象,而生產商向上游供給商的大量訂貨又給原料商造成好象需要1000瓶的印象。反之,當需求縮減的時候也是一樣。
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就經常能看到「啤酒效應」的影子。由於房地產市場信息的失真,使開發商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充滿信心,瘋狂拍地,致使地價一路飆升,房價也隨之大幅上漲。在消費者「買漲不買跌」心理的影響下,房地產銷售面積連年提升。
投資者見房地產市場一片紅火,又會加大投資,給房地產市場注入新的資金,使房地產開發商對未來的房地產發展更加充滿信心,於是再度瘋狂競拍土地,就這樣在「啤酒效應」中形成惡性循環,將房地產行業的泡沫越吹越大。
房價與房子的真實價值嚴重背離,最終泡沫如果破滅,必然會引起房價下跌,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者及開發商都將在這場「啤酒效應」引發的循環中嘗到惡果。
「啤酒效應」原理告訴我們,企業在進入市場時不能太過於盲目,要先做好市場需求量的調查,以免因為盲目樂觀而造成資源浪費和不必要的損失。
2、「蛛網理論」原理
「蛛網理論」又叫「豐收悖論」,是市場經濟中一種比較奇怪的現象,是指某些商品的價格與產量變動相互影響,引起規律性的循環變動的理論。
1930年由美國的舒爾茨、荷蘭的J.丁伯根和義大利的里奇各自獨立提出。由於價格和產量的連續變動用圖形表示猶如蛛網,1934年英國的卡爾多將這種理論命名為蛛網理論。
和古典經濟學理論相反,蛛網理論證明了在一定的假設下,市場均衡被打破後,經濟系統不一定能夠自動恢復均衡的經濟現象。
該假設是,第一,完全競爭,每個生產者都認為當前的市場價格會繼續下去,自己改變生產計劃不會影響市場;第二,價格由供給量決定,供給量由上期的市場價格決定;第三,生產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這些假設表明,蛛網理論主要用於分析農產品。因此,對於蛛網理論帶來的豐產不豐收現象。
我們也可以這么理解:在完全競爭且價格由供給量決定的農產品市場,當某年某種農產品價格上漲給農民帶來很大利潤時,第二年就會有大量的農民選擇種植這種作物,於是一時間,市場上該種農產品供大於求,價格急劇下跌。
農民辛苦一年雖然在產量上獲得了大豐收,但是並沒有使收入增加。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許多農民離開土地走向城市打工的主要原因。
總之,農民沒有準確預測市場的能力,種植農作物很容易受歷史經驗及他人影響而盲目跟風,最終白白辛苦卻得不到預期的收入。
為了消除或減輕農產品市場出現的蛛網型波動的現象,一方面需要政府運用支持價格或限制價格之類的經濟政策對市場進行干預,另一方面利用市場本身的調節作用機制進行調節,如發展特色農業和運用期貨市場進行調節。
3、「帕金森定律」原理
「帕金森定律」就是官僚主義現象在經濟學中的稱呼,也可稱之為「官場病」、「組織麻痹病」或者「大企業病」,源於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乾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乾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利;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乾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利構成威脅。
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這樣一來,本應一個人做的工作量就會分攤給7個人。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帕金森還發現,在一個組織中,機構和人員的增加並不完全來自現實工作的需要,而是有它自身的需要,有它自身的法則。管理活動本身會製造工作,增加人手會製造出功能重疊、互相扯皮的管理體系,從而使工作目標不明確、不緊湊、進而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帕金森得出結論: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因此,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在現實生活中,「帕金森定律」十分常見,無論是哪個國家,只要存在機構,存在不稱職的管理者,存在自我完善的需要,就一定會存在「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流傳,深刻揭示出了人們對於這種權力擴張引發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等「官場傳染病」的深惡痛絕。官僚主義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時間段的產物,它像被熱火烤化了的牛皮糖一樣緊緊地粘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帕金森定律」給組織帶來的種種惡果不容小覷,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帕金森定律」的症結,就必須建立一套合理的用人制度。
招聘員工要公開和透明,以防別有用心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領導崗位而招聘庸才;同時要對已經入職的員工就勞動分配率和人事費用率兩項指標進行考核,時刻關注「帕金森定律」是否已經偷偷地在組織中起作用。
(2)生活中的免費經濟學是怎麼樣的擴展閱讀: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
③ 生活中的經濟學有哪些
1、衣食住行、購車習房、勞動就業、旅遊休閑等方面派模的消費問題;
2、有關儲蓄、股票、債券、彩票房產、黃金、保險等方面的投資方式和投資技巧。
3、華爾街的金融危機為什麼會影響中國百姓。
4、十年後賺的100元相當於今天的多少。
5、為什麼有錢的煤老闆阻止不了頻頻發生的礦難。
6、均衡價格的決定—為什麼豬肉價格時漲時跌。GDP—你和鄰居王太太誰家更有錢。通貨膨脹—飯已煮好又來客人怎麼辦。
7、壟斷—電腦為什麼都裝微軟系統。
8、並購—當東邊粥鋪買下西邊餃子館
9、機會成本—北大學生賣肉為何引爭議。
10、貨幣理論—誰賦予人民幣換購商品的權利。
11、拿到北京戶口為什麼會那麼難。
12、世界各地的聖誕禮物為什麼都是中國製造。
13、奧巴馬指責中國操縱匯率有什麼目的。
14、生活中的行為經濟學,每個人每天都在面臨選擇和決策,但這些選擇並非全都是「理性」的,恰恰相反,人們過去的經驗、滿足的假想、不精確的參照系等因素的影響,時常會做出有損最大利益的「非理性」選擇。
④ 免費經濟學的改變中的免費
100年前吉列刀片的盛行,給後世的商業留下了一個重要的遺產:提供免費(或者至少是廉價得近乎免費)的平台產品,然後通過耗材、或者補給、或者服務,來獲得真正肥厚的利潤和收入。比如,中國移動會免費送你一部手機,當然,條件是之後兩年你每個月都要花很多錢打電話;咖啡供應商免費送一台咖啡機放在你辦公室里,不用說,他的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咖啡包給你;惠普的列印機最便宜一款才300元人民幣,但列印墨盒正是這家年營收逾千億美元的IT公司的主要利潤。因此,你也知道了,為什麼PlayStation 3游戲機剛出來時600美元的售價是個大笑話——游戲機廠商的利潤來自於從第三方游戲軟體中的分成,索尼卻忘了本似的執著地要把主機賣個大價錢。
但在《連線》雜志主編一書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看來,過去100年來這種模式不過是前奏,真正的免費經濟時代直到互聯網時代才算真正拉開了帷幕。事實上,吉列刀片模式,在現代經濟學上早被「交叉補貼」的標簽給釘住了:免費獲得A商品,但需要支付B商品的錢;或者免費獲得一個商品,但需要支付後續服務。 安德森及其同行所總結的免費經濟學(Freeconomics),將不再是交叉補貼那麼簡單。其基礎不是免費商品的成本進行了轉移(轉移到另一個商品,或者後續服務上),而是免費商品的成本極大地降低,低到趨近於零。
准確地說,是提供免費商品的邊際成本正趨近於零。當然,沉沒成本還是有的,但由於技術的發展,服務/商品的提供商可以觸及大量、甚至是海量的用戶,其沉沒成本可以因此攤得很薄,而每新增一個用戶、或者給每個用戶新增一項服務的邊際成本則在急速朝零靠攏。
是不是很理論?想一想谷歌(Google)吧。這家公司的伺服器全部是自己手工攢的,據估計有60萬台機器在一個「伺服器農場」(server farm)里同時運轉,通過寬頻互聯網,為全世界的網路用戶提供搜索、郵件、地圖等服務。對於谷歌來說,新增一個用戶,或者給每個Gmail用戶新增 1GB位元組的存儲空間所需增加的成本幾可不計。所以,你看到,谷歌2004年愚人節推出的Gmail免費網路郵件服務的空間高達1GB,而當時雅虎 25MB(1GB的1/40)郵箱還需要你交錢才能用。從那之後,Gmail的空間容量每秒鍾都在增加,如今已經達到了5GB。
免費的當然不止是谷歌和Gmail服務,紐約時報過去28年來的報道和文章你都可以免費從網上看到了。你可以免費創建、編輯Word和Excel文檔,無需花3000多元人民幣去購買微軟的Office套件。全世界游戲產業增長最快的是免費的網頁休閑游戲——史玉柱的《征途》和陳天橋的《傳奇》你可以看作是交叉補貼的代表者,當然也可以視作免費經濟時代里的一種基礎模式,因為它們的前提也是每用戶邊際成本的降低。
⑤ 免費午餐背後的經濟學原理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最早由經濟學大師信梁弗里德曼提出來。這句話的本義是即使你不用付錢吃飯,可你還是要付出代價的。
因為你吃這頓飯的時間,可以用來做其他事情,比如談一筆100萬的生意,你把時間用於吃這頓飯,就失去了這些本來能有的價值。這是機會成本的概念,那具體什麼是機會成本呢?
機會成本的定義
機會成本是指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又稱為擇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機會成本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時間或資源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
而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機會成本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例如被舍棄掉的選項之喜愛程度或價值作出改變時而得到之價值是不會令機會成本改變的。
而如果在選擇中放棄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首選),那麼賀坦碧機會成本將會是首選。而作出選擇時,應該要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而放棄選擇機會成本最高的選項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機會成本通常包括兩部分:
1、使用他人資源的機會成本,即付給資源擁有者的貨幣代價被稱作顯性成本。
2、因為使用自有資源而放棄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報的那個代價,也被稱為隱性成本。
機會成本進行經濟分析的前提條件
利用機會成本概念進行經濟分析的前提條件是:
1、資源是稀缺的;
2、資源具有多種用途;
3、資源已經得到充分禪舉利用;
4、資源可以自由流動。
機會成本實例
1、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那麼在圖書館看書學習的機會成本是少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享受電視劇的機會成本是失去了在圖書館看書學習所得到的東西。
2、假若一人擁有一所房子,那人選擇自住的機會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給他人所能擁得的收入。因為這機會成本並不牽涉實際金錢交易,所以也可稱為隱含成本(implicit cost)。
⑥ 免費經濟學的理論支持
一個老掉牙的笑話何以搖身一變成為數字經濟學的定律。
1838年,寓居巴黎的數學家安東尼·庫爾諾出版了如今被視為經濟學名著的《關於財富理論之數學原則的研究》(盡管在當時並不為外界稱道)。在這本書中,他嘗試著提出了公司競爭的經濟學模型,並且在經過大量數學推算後得出結論:公司間的一切競爭關系都與他們生產產品的數量有關。如果市場中已經存在一個生產碗的工廠,而另一家公司也想開辦一個生產碗的工廠,那麼就要注意避免產量過剩,因為市場上同類產品過多將造成價格下跌。無論如何這兩家公司都會不約而同且各自獨立地規劃產量,以盡可能使價格保持高位運行。
這本書很快就被外界遺忘了,即使對最具啟發意義的著作而言,這也是常有的事兒。當時在法國經濟圈佔主導地位的法國自由學派對庫爾諾的理論並不感興趣,這無疑令他感到痛苦和沮喪。(不管怎麼說他的學術生涯成就卓著、獲獎無數,他於1877年逝世。)他去世之後,後輩經濟學家重讀《關於財富理論之數學原則的研究》這一經典著作,並得出結論認為庫爾諾受到了他同代人不公正的忽視,他們呼籲重新對庫爾諾提出的競爭模型進行研判。
1883年,法國數學家約瑟夫·伯特蘭德決定對《關於財富理論之數學原則的研究》一書做出恰當評判。伯特蘭德討厭這本書。實際上庫爾諾得出的所有結論無一正確。的確,伯特蘭德認為庫爾諾將產量確立為左右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這一做法過於武斷,以致他半開玩笑地將庫爾諾的模型重新界定為價格而非產量是決定競爭關系的關鍵變數。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如此一來他竟然發現了一種堪稱簡潔的模型(即使並非特別簡潔)。
伯特蘭德認為相比限制產量以提高售價、增加利潤,各大公司更有可能降低價格以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確實,他們嘗試著相互壓價直到價格僅比產品成本稍高,這種做法被稱為「邊際成本定價法」。而且,如果正如維星網路在介紹庫爾諾時所言,「更低的價格催生了更高的需求,那就再好不過了。
伯特蘭德的競爭理論可以被簡化成如下表述:
在一個競爭性市場中,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當然,在當時並不存在那麼多真正意義上的競爭性市場,至少與這些數學模型界定的情況差別很大,因為各企業生產同質產品(不存在產品分化)且企業相互間無串通行為。因此,其他經濟學家把他們歸入試圖以一種並非必要的方式將復雜的人類行為與各種剛性平衡對號入座的理論家之列。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隨著另一場學術爭論的興起,上述兩派經濟學家的爭吵已經被人們遺忘。
但是,隨著經濟學的發展步入20世紀且市場競爭性日益增強、市場可度量程度不斷增加,各路研究人員重又開始關注庫爾諾和伯特蘭德這兩位觀點相左的法國佬。一代一代的經濟學研究者皓首窮經試圖弄清楚庫爾諾競爭模式更適用於哪些行業而伯特蘭德競爭模型又適用於哪些行業。我將省略其中的細節,簡單來說就是:在各種市場類型中,在哪一類市場中易於獲得更多的原料,伯特蘭德競爭模型就更勝一籌,價格往往就與邊際成本相同。
倘若不是由於如今我們正在建設一個前所未有的最具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伯特蘭德的競爭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仍只能引起學術界興趣,這是一個各項服務和產品的邊際成本近乎為零的模型。在互聯網上,信息就是商品,而產品和服務很容易被復制,我們看到伯特蘭德競爭模型正以一種甚至會令伯特蘭德本人震驚的方式發揮著作用。
如果「價格等於邊際成本」是市場規律,那麼免費就不只是選項之一,它是無可迴避的終點,它是經濟規律所具有的力量,而你只能長期與它進行抗爭!
但是請稍等。軟體難道不是另一個邊際成本接近零的市場?難道微軟公司沒有向用戶收取數百美元的Office和Windows軟體使用費?答案無疑是肯定的。那麼這又如何與伯特蘭德的理論相符?
答案在於「競爭性市場」。微軟創造了一種能從網路效應中獲利頗豐的產品:用某種產品的人越多,感到不得不採取同樣做法的人就越多。以Windows這樣的操作系統為例,最流行的操作系統能吸引大多數軟體開發商創造大多數能夠在其上運行的程序。而以Office為例,由於你希望能與其他人共享文件,因此你傾向於使用大家都使用的相同程序。
這兩個例子都易於造成贏家通吃的市場,這就是微軟成就壟斷霸業的方式。而且當你得到一項壟斷權時,你可以收取「壟斷租金」,也就是說裝在一個標有「Office」標志盒子里的兩張塑料光碟售價300美元,而製造這些光碟的實際成本只有一到兩美元。
⑦ 免費經濟學的介紹
「免費經慎粗濟學」(Freeconomics),是指將免費商品的成本進行轉移(轉移到另一個商品,或者後續服務上);或液孝跡者將免費商品的成本極大地降低,低到趨近於零。《長尾理論》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著書《免費:商業的未來》(Free: 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率先提出並闡述了這一鬧並新學科。同名的還有韓國的羅俊皓出版的《免費經濟學》。
⑧ 經濟學在生活中怎麼運用
經濟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的確是聯系緊密的。在實際生活中,你的衣食住行,其實都是自己不自覺地通過經濟學分析完成選擇的。
衣的方面,你用淘寶去夠衣服往往更便宜。只是因為淘寶沒有店租,不用納稅,成本低,所以買來的衣服會相對便宜。
吃的方面,如果僅僅為了吃飽,麵包和雞蛋之間,你選擇麵包比選擇雞蛋可以用更少的錢解決溫飽。
住的方面,你可以用經濟學上的供求關系,來判斷房價的走勢,以確定在房價低點時購房。
行的方面,你出差時可以選擇飛機、火車、輪船、汽車等各種交通工具。
你可以通過經濟性、安全性、舒適性、時效性等多方面的分析,從各替代品中選擇其中之一。
投資方面,通過股市分析,股票漲勢好時可以買進股票;
創業的話,可根據項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做出抉擇等。
供參考。
⑨ 經濟學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應用
實際上經濟學滲透到汪指隱人類生活的非常多方面,甚至在你覺得不該有他的地方也存在。
例如,我們在選擇人生道路時,就是在衡量你的付出(時間,精力,青春等)與回報(愛情,事業,成就)的差值是否令你滿意。
經濟學上還有最基礎的理性人假設,它假設所有人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實際上這部分利益並不限制於物質,心裡和情感上的獲得和滿足都是一種利益。有點類似道困廳教的追求。
我推薦你去看一本非常淺逗或顯易懂的書《可樂牛奶經濟學》,這本書在(微觀)經濟學里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入門書。
看過這本書,你就會體會到,利用經濟學原理,指導你人生抉擇,會變得更加清晰和容易。
經濟學不難,而且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