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中福利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人們的各種慾望或需要所獲得的滿足和由此感受到的生理幸福或快樂。
收入越高,分配越均等,所以福利越好。國民經濟核算中的福利,是指企業為了保留和激勵員工,採用的非現金形式的報酬,因此,本系統中列出的福利,與津貼的最大差別就是,福利是非現金形式的報酬,而津貼是以現金形式固定發放的。福利的形式包括保險、實物、股票期權、培訓、帶薪假等等,系統中列出的金額是從公司成本角度考慮的,摺合成金額後進行展示的。
拓展資料:
經濟福利是由個人福利和公共福利兩個部分組成,但由於存在著影響兩種福利的外部性因素,所以需要在現有的國民核算資料的基礎上加以調整。
(1)個人收入是決定個人福利的最重要的因素。
個人福利的多少首先取決於個人收入的高低,個人收入高,個人福利的數量就多;反之則相反。其次,根據福利經濟理論,個人收入 內含的福利數量則受制於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如果收入分配處於平等狀態,則個人收入的外在數值與其內含的福利數量等值。反之,如果收入分配存在著不平等的情況,個人收入內含的福利數量則小於個人收入的外在數值。收入不平等的程度越高,彼此之間的差距就越大。所以,我們將森的福利指數作為經濟福利指數計算公式的組成部分。
(2)公共福利是政府投資由社會成員共同無償消費的福利,其承載體是公共產品。
在存在環境污染的情況下,有必要進行數值上的調整。這是因為,根據公共經濟學理論,相對於社會經濟系統 ,環境污染作為一種公害,屬於負外部性范疇。消除這種負外部性 ,需要政府投入一定數量的公共產品,使環境質量能夠得以恢復。筆者認為,從GDP或者說從公共產品中扣除的治理污染的成本,不是指現實的已經發生的環保費用 ,而是指潛在的為治理現存污染而需花費的費用。
經濟福利指數={[報告期人均實際收入×(1-基尼系數)]×人口數量+報告期公共產品(1一治理污染的潛在成本占公共產品數量的比重)}/基期經濟福利
㈡ 請問經濟學803是什麼意思啊
經濟學803是經濟學考研科目的代碼,803表示的科目是經濟學綜合。
經濟學作為一個大的專業學科,下面還有很多的分支,像西方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數量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一直都是每年考研學子關注的重點。
該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線性代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2)經濟學八高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就業前景:
經濟學作為一個大的專業學科,下面還有很多的分支,像西方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數量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一直都是每年考研學子關注的重點。
1、金融學
金融學研究生畢業後可進入銀行、證券、信託等金融類機構工作,收入相當可觀。
2、數量經濟學
在實際經濟方面的工作中,經濟學多是通過數學模型來驗證各種經濟變數之間的關系。像保險、股票、利率這些經濟變數的預測就是通過數學模型進行預測的,所以該專業的很多畢業生進入各類金融機構(如期貨市場、外匯市場)做技術分析工作。
3、財政學
與此專業適應的工作主要集中於政府的相關部門,如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及政府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對想當政府公務員的考生來說,報考財政學專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具有了財政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不論是在政府管理部門還是在政策的研究部門,職業發展空間都很廣闊。
4、產業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關心的主要是壟斷行業的運行機制以及各壟斷公司的競爭行為,以後想去大型企業工作的考生可以選擇這個專業。很多大公司都設置有專門的市場研究部門,這些部門就是利用專業的經濟學理論來分析現有行業情況,得出分析結果,然後作出企業的決策。這些部門需要的正是產業經濟學的專業人才。
5、國際經濟學
對想從事國際貿易和打算在跨國公司工作的考生來說,國際經濟學是一個可優先考慮的專業。雖然國際經濟學只是從經濟理論上闡述國際經濟中的一些關系,但系統學習之後,在從事對外經濟工作時會有一種全局感,也有相應的理論基礎,對職業發展很有好處。
6、西方經濟學
對現代經濟理論感興趣或者將來有志從事經濟理論研究的學生,這個專業是最好的選擇。本科畢業後可以進入高校,或者繼續攻讀研究生、碩士、博士等。
參考資料:網路-經濟學專業
參考資料:網路-經濟學
㈢ 高中經濟學包括什麼。
《經濟常識》基礎知識
第一課 商品和商品經濟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
(1)社會分工
(2)私有制
3、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對立性:對生產者和消費者來說,不能同時兼得使用價值和價值。
統一性: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使用價值離不開價值,價值是商品交換的基礎。
◆4、六個量的關系
5、貨幣的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
6、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7、通貨膨脹的含義: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
8、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9、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10、價值規律的作用: (1)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3)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第二課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公有制的地位: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公有制的內容: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公有制經濟實現形式的多樣化
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等,都可以利用。
◆3、現階段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所有制結構):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原因:從根本上說,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具體的說,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
(1)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2)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3) 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4、我國現階段的分配製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原因: (1)這是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
(2)這是由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
(3)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5、市場經濟的含義、一般特徵、優越性
含義:市場經濟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一般特徵: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
優越性: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
6、宏觀調控的必要性、手段
必要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市場的調節作用不是萬能的,存在著固有的弱點和缺陷。市場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所以只有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才能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
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具有自己的特徵:
(1)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第三課 企業和經營者
1、企業的含義: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
2、企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1)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是市場經濟的主要參加者。
(2)企業是社會生產和流通的直接承擔者。
(3)企業是推動社會經濟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
3、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徵是它可以向社會公開募股集資。
4、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利息率
5、股份制: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產物,資本主義可以利用,社會主義也可以利用,不能籠統的說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是看它從屬的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性質,看它的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干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
6、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地位、作用
地位: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作用:(1)在國民經濟的關鍵和重要部門中處於支配地位,對整個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在國有經濟中,它的貢獻最大,為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發揮重大作用。
(3)擁有雄厚的資產,具有一流的科技水平、較高的經營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業素質。
7、企業的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
◆8、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方法、途徑
(1)依靠科技進步,採用先進技術,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使企業
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
(2)採用現代管理方式,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
9、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業務素質
10、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場活動准則的前提下,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促進技術進步為目的,用正當手段進行競爭。
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
第四課 產業和勞動者
1、三大產業:農業、工業和建築業、服務業
◆2、農業的地位、作用、如何發展農業
地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
作用:(1)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是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門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3)是支撐整個國民經不斷發展與進步的保障。
如何發展農業:必須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的道路
(1)要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各項基本政策 (2)關鍵是發展農業科學技術
(3)要增加農業投入 (4)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5)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3、工業的地位、作用
地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主要表現為:工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技術改造的物質基礎。
作用:(1)它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先進技術設備(2)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能源和原材料 (3)為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種消費品 (4)是國家積累的主要來源
(5)也是加強國防的重要條件
4、發展第三產業的地位: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
重要意義:(1)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
(2)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增加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
(3)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5、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意義
(1)可以促進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2)可以增強勞動者的競爭意識,促進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3)有利於調動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
(4)是維護勞動者權利和義務、體現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6、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原則、意義
內容: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社會保險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
原則:(1)既要有利於生產,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2)權利與義務相統一
意義:(1)是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條件。
(2)是增強企業活力的客觀要求。
(3)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第五課 財政收入和納稅人
擴大再生產(主要內容)
積累 非生產性基本建設
社會物資儲備
消費
2、如何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
(1)在生產發展、國民收入增加的基礎上,積累部分和消費部分都應當有所增長。
(2)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必須同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相一致。
(3)必須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
3、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 :稅、利、債、費(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4、財政收支平衡:是指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等於支出或收入大於支出,略有節余。
財政赤字:是指當年財政收入小於支出,出現差額的經濟現象。
◆5、財政的重要作用
(1)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2)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3)可以促進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4)有利於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
6、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約。
7、稅收的基本特徵: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8、違反稅法的表現:偷稅、欠稅、騙稅、抗稅
◆9、社會主義國家的稅收的性質、作用
性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新型稅收。
作用:(1)是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 (3)是國家實現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
10、我國的主要稅種: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第六課 銀行和儲蓄者
◆1、我國銀行的分類、中央銀行的地位、職能
分類: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
地位: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它是在國務院的領導下,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國家機關,是我國政府的組成部分,是我國銀行金融機構的領導力量。
職能:(1)依法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2)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 (3) 經理國庫 (4)還具有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的職能。
2、銀行的基本業務: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
3、信用工具:轉帳支票、匯票和信用卡。
4、銀行的地位:信貸中心、轉帳結算中心、現金出納中心,是宏觀調控的關鍵部門,是整個經濟活動的總樞紐。
◆5、銀行的作用
(1)籌集和分配資金,是再生產順利進行的紐帶。
(2)掌握和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信息,為企業和國家作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3)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
6、公民存款儲蓄的原則: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
7、居民個人存款的重大作用
(1)為國家積累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
(2)調節市場貨幣流通。
(3)有利於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8、債券的種類: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券
9、商業保險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
第七課 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
1、商品服務市場是由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服務市場構成的。
2、市場交易原則: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
◆3、生產和消費的關系
(1)生產決定消費,生產為消費提供對象,決定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並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干生產,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
◆4、消費者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家庭生活消費必須與國情及家庭收入相適應,提倡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
(2)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要協調發展。
(3)改變落後生活習慣,提高消費的科學性。
(4)必須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
5、消費者享有的權利: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人格尊嚴和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
第八課 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
1、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商品結構復雜化、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跨國公司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化
2、國際貿易中的不等價交換
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剝削,主要是通過不等價交換進行的。發達國家一方面壓低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的價格,另一方面提高發達國家工業製成品的價格,擴大了剪刀差,榨取高額利潤。因此,必須反對這種剝削,才能進一步推進世界市場的發展。
3、三大國際經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4、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麼面向世界(為什麼要實行對外開放):
(1)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
(2)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3)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5、對外貿易的內容:對外貿易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部分構成。
順差:出口總額大於進口總額,又叫出超。
逆差:進口總額大於出口總額,又叫入超。
貿易平衡:進出口總額相等。
6、徵收關稅的作用:(1)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措施; (2)調節一國的進出口貿易。
7、對外貿易的方式:對等貿易、展賣、加工貿易、補償貿易
◆8、發展對外貿易的作用
(1)發展對外貿易,可以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可以吸收和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加本國的經濟實力。
(4)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可以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9、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則。
◆10、為什麼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
(1)只有堅持這一原則,才能掌握本國經濟命脈,實現社會主義經濟獨立,進而保障政治獨立。
(2)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3)才能維護國家根本利益,保護國家經濟安全。
說明:標有「◆」為重點內容,易出問答題。
㈣ 經濟學的最高水平是什麼
樹一家之言!可以解決很多現實的矛盾!預測未來的危機!經濟學是理論學科它看似完整但還有太多領域沒能完全理論話!有待經濟學家去探索!至於最高水平得有榮譽這個東西來衡量!諾貝爾經濟學獎應該代表這一領域有很高的水平!
㈤ 請問,在經濟學中,最高現價是什麼意思啊,跟限制價格一樣嗎
最高限價即限制價格是指政府規定的某種商品低於市場均衡價格的最高價格。以保護消費者的利益。限制價格一般低於均衡價格,是政府為保護消費者利益而制定的最高限價。有利於社會平等的實現,有利於社會的安定,但這種政策會引起嚴重的不利後果。
第一、減少供給者的福利,影響生產者增加供給的積極性,供不應求的局面很難改變;
第二、價格水平低不利於抑制需求,從而會在資源缺乏的同時又造成嚴重的浪費。
第三、短缺產生的「官方價格」與「黑市價格」兩種價格,會引起尋租,產生行政腐敗。
㈥ 「經濟學」的含義是什麼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科學。
㈦ 什麼是經濟學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為了突出一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經濟學從一個方面自發地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根據它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自覺地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的整體。
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擴展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經過優化配置和再生後的經濟規律和經濟本質。
(7)經濟學八高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經濟學的對象反映了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和規律。社會經濟發展主要通過主體來創造價值,主體和客體由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主體創造價值,主體和客體由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經濟學出發點反映了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經濟客體和經濟主體的對稱關系展開為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從不對稱到對稱的轉化運動,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從不對稱到對稱的轉化運動形成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展開為經濟學的邏輯體系。
㈧ 經濟學是什麼
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是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從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奠基,現代經濟學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眾多專業方向,並應用於各垂直領域,指導人類財富積累與創造。
定義
一、經濟學的定義一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規律的科學;也就是說,經濟學是有系統地探索財富的轉化和傳遞規律的一門學科,財富的轉化和傳遞就是指財富的創造,財富的消費,財富的傳遞等過程;經濟學的核心就是經濟規律。新定義出自劉德著作的《財富論》。
二、經濟學的定義二
經濟學是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對稱經濟學是政治經濟學的終結,科學經濟學的開始。政治經濟學是研究各個階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經濟學。由於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雖然有的政治經濟學也標榜自己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所以政治經濟學作為範式是前經濟學。對稱關系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也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對稱經濟學,是用對稱的方法嘎嘎嘎,五度空間的方法,系統論的方法,對人類經濟活動中的各個因素與結構及其相互關系作邏輯的、歷史的、現實的分析,從中揭示人類經濟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經濟學。只有以對稱哲學為哲學基礎、以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對稱關系為自己的對象、出發點和建構體系的基本原則的對稱經濟學才是科學的經濟學。
經濟學的最新發展
一、能力創造財富,財富體現能力
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需要各種形式的財富。例如:維持人們的生活需要衣服、食品、房屋、車輛等財富。衣服具有遮蔽身體、御防寒冷的能力;食品具有提供熱量,解除飢餓的能力;房屋在空間上能與外界有一定程度的隔離,具有提供居住休息,提供活動場所的能力;生產需要電燈、煤、電動機等財富,電燈、煤具有發光發熱的能力,煤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具有提供熔化鐵礦石的能力,電動機轉動具有使機器運動的能力。可見,凡是具有某種形式能力的物質,統統稱為財富。這是人們對財富地高級認識。新定義出自劉德著作的《財富論》。物質的存滅是不取決於人的意識,但是能被人的意識所感知。財富是客觀存在的,能力則是變化式發展的。新時代、新視角、新觀念。幾乎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認為:「我能利用的就是財富。」因此,財富蘊藏著人們需要的某種能力,財富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慾望,人們千方百計想要獲得財富,其實就是想得到某種能力;能力就是形態各異、用途千差萬別的財富所共有的東西;能力是財富的本質,也是所有財富的共性。總之,財富的本質就是能力,或者說,能力是所有財富的共性。可見,具有能力的物質稱之為財富,這樣可以簡述為「能力就是財富」。能力和財富本身就是客觀實在的,本身就是物質,因此,不需要「什麼的物質是物質」。
綜上所述,能力創造財富,財富體現能力,是最明了、最簡潔不過了。這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深化,是認識領域一次重要、深刻地革命。「能力是所有財富的共性」這一觀點,出自劉德著作的《財富論》,對財富與能力的關系也有深刻地剖析。
二、生產力是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力
生產力是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力。生產力屬於經濟學、或者社會學范疇的概念,新定義出自劉德著作的《財富論》。新定義的出爐是我們認識生產力的里程碑。
第一里程碑: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產力。出自《資本論》,作者:馬克思
第二里程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出自《鄧小平文選》,作者:鄧小平
第三里程碑:生產力是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力;資本是第一生產力。出自《財富論》,作者:劉德
三、資本是第一生產力
在很長一段時期里,人們都把勞動力當作第一生產力,人為的擴大了主觀意識,從而導致浮誇風盛行一時。後來,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將科學技術列為生產力,這也可以計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平同志不僅把「科學技術」列為生產力,而且列為第一生產力。於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滋潤著大江南北,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並且取得舉世矚目的實效。可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的提出是客觀認識生產力的里程碑。隨著我們的研究不斷的深化,需要再進一步認識生產力,才能解決現實問題。
(一)資本處於主動,勞動力處於被動。
在一個企業中,資本家對應資本;雇傭工人對應勞動力。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雇傭工人雖有人身自由,卻被剝奪了生產資料。只有當勞動者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並被資本家購買以後,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才能結合起來,才能進行生產。在企業生產的整個過程,都是資本家一手敲定,處於主動地位;一個企業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怎樣生產等,都是由資本家支配;雇傭工人在產品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等過程中處於被動地位。
(二)資本可以改變和提高了勞動力水平。
1.勞動力就是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勞動力存在於活的健康的人體中,是社會生產的永恆條件。一個普通的勞動力叫做普通工人,或者叫普工,一個掌握高技能水平的勞動力叫做高級雇員,或者叫做工程師。可見,工程師=勞動力+科學技術+勞動技能。雇傭工人可以自我「投資」,改變自己的勞動技能,從而由普通工人變成高級工程師。這種自我「投資」所付出的貨幣不是資本,而是腦力工人的生活資料。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里所講的資本是廣義上的資本;而資本家建造工廠付出的貨幣,這些資本就是狹義上的資本。
2.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在現代化的企業中,對勞動力的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一些企業單位投入大量的資本用來培訓員工。目的就是:適應企業成功轉行,適應操作先進的機器設備等。可見,企業提供資本培訓員工,就是為了提高勞動技能。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出台新政策,招商引資,其目的就是在於提高本地區的生產力水平。
(三)資本包括科學技術,包括勞動技能和先進的機器設備。
科學技術(主要是指自然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是指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性而言的。科學技術是要通過運用於生產實踐,從而推動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二戰以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為社會的加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隨著科學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明顯。隨著改革開放地深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第一次確切地指出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和重要地位。科學技術就是由勞動技能和先進的機器設備加上腦力勞動者的發明創造組成,而這些勞動技能和先進的機器設備就是由資本直接和間接轉化而成,但是起決定意義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四) 剩餘價值和超額剩餘價值的產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
1.在企業生產過程中,資本不僅處於主動,而且是整個企業生產的首要條件,是一切的一切。也就是說,資本是剩餘價值產生的首要條件,沒有資本就沒有一切。在社會化大生產勞動中,資本家握著大量的貨幣資本,以便建造工廠,購買生產工具、原材料和勞動力等,這是生產的首要條件,也是剩餘價值產生的必要條件。只有具備這個先決條件,雇傭工人才有發揮才能的地盤,才能生產出產品,才能產生剩餘價值。
2.超額剩餘價值的產生需要足夠的資本。超額剩餘價值產生的條件是自己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要達到這個效果,企業就必須不斷改進生產技術,購買先進設備,提高員工的技能等。超額剩餘價值實質上也是相對剩餘價值,都是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基礎,靠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和剩餘勞動時間的相應延長而生產出來的。可見,只有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必要勞動時間縮短了,剩餘勞動時間相應延長了,這時才能出現超額剩餘價值。因此,只有不斷地投入資本,購買先進設備,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延長剩餘勞動時間,這樣才能產生超額剩餘價值。生產力是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力
四、資本財富論
「資本是生產力」和 「資本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的提出,發展了鄧小平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論,是我們正確認識生產力的里程碑。資本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創造了財富,因此,資本創造了財富。從而形成了「資本財富論」。
五、生產力損耗的量化利潤分配製
生產力是組成企業最基本的單位,也就是說,無數個細小的生產力結合,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企業。
如果我們把勞動力、科學技術、資本等都看作是生產力,那麼一個企業實質就是由無數個微小的生產力為單位形成的組合,企業生產的過程就是所有微小的生產力耗費的過程。既然勞動力,科學技術和資本都是生產力,都是生產必不可少的因素,那麼利潤的分配就是由勞動力,科學技術和資本所代表的生產力的損耗量來決定。工程師就是由普通工人(勞動力)和科學技術組成。那麼,工程師所代表的生產力單位數量就要多於普通工人;同理,同樣工作一個月,工程師比普通工人耗費的生產力單位數量要多。因此,工程師的工資(或者說是利潤)要比普通工人高。所有的企業生產都是為了追求利潤,工人獲得了工資,工程師也獲得了工資,那麼,企業也應該獲得相應的利潤。可見,這種由勞動力,科學技術和資本所代表的生產力的損耗量來決定各自的利潤的原則就是生產力損耗的量化利潤分配製。企業所獲得的利潤是由企業所代表的生產力的損耗量來決定的,而並非像馬克思所說的「企業所獲得的利潤是雇傭工人創造出來的剩餘價值」。因此,「資本是第一生產力」論斷的提出,鈍化了馬克思所謂的政治經濟學的銳度。
六、財富規律是當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學理論
財富規律屬於經濟學、或者社會學范疇的客觀規律,出自劉德著作的《財富論》;財富規律是繼馬克思的價值規律、剩餘價值規律之後的人類社會思想史的第三大規律。財富規律是21世紀人類社會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進步、社會發展的里程碑。
財富規律的基本內容: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只要是存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財富規律就必然起作用。
經濟學最有爭議的領域
生產力是一個很玄的東西,在某些問題上,總是公說公有里,婆說婆有里。這樣一來,生產力顯得撲朔迷離。 在劉德著作的《財富論》中就提出了一些問題,特別供給致力於對生產力有興趣的「學者」探討。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這個所謂的經典理論其實是漏洞百出的謬論。更可笑的是,這個謬論一直被一些學疏才淺忠實的馬克思主義者視為經典法寶,其荒謬程度不言而喻。幾乎在所有馬克思主義著作中都有「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和「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也幾乎在所有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再也找不到下文。
於是,阿德不由自主地想問:(一).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生產力是什麼樣?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生產力是什麼樣?(二). 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究竟誰的生產力更為發展?(三).如果說「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那麼這句話中的「生產力發展」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四).從什麼樣程度發展到什麼樣程度,或者說從什麼樣的台階發展到什麼樣的台階,就是生產力發展了?從而使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五). 從什麼樣程度倒退到什麼樣程度,或者說從什麼樣的台階倒退到什麼樣的台階,就是生產力落後了?從而使資本主義代替社會主義。(六).既然「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那麼,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就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的生產力要發展。這就出現了一個天大的問題:在當今世界中,社會主義國家普遍落後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並且相當落後?為什麼社會主義中國要向資本主義國家招商引資,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先進的生產力?對於以上六個問題,所有的馬克思主義者都回答不上,在所有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中都找不到答案。從而說明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規律」是漏洞百出的謬論。前蘇聯的解體,是對「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規律」的極大諷刺。
經濟學規律之間的內在聯系
經濟學的核心就是經濟規律,價值規律,剩餘價值規律,財富規律都是經濟學的客觀規律,它們有哪些密切的內在聯系呢?
一、財富規律是價值規律的發展
在價值規律中蘊藏著財富規律,價值規律的發展——財富規律。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過程,實質就是能力的轉化和傳遞的過程,能力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商品傳遞給另一個商品。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著能力的轉化和傳遞,財富規律必然起作用。
1 、根據價值規律的基本要求: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生產一輛汽車要比一輛自行車耗費的勞動量多,那麼作為商品,汽車的價值量要比自行車大。飼養一頭大象要比一隻母雞耗費的勞動量多,那麼作為商品,大象的價值量要比母雞大。因此,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多,耗費的人類勞動多,那麼這種商品的價值量就大;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少,耗費的人類勞動少,那麼這種商品的價值量就小。可見,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2 、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如果一把斧子交換15千克大米是等價交換,那麼10把斧子就可以交換150千克大米。如果一擔米交換十尺布是等價交換,那麼10擔米就可以交換100尺布。因此,商品的價值量大,那麼交換的價值量就大;商品的價值量小,那麼交換的價值量就小。可見,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3 、根據價值規律的基本要求:貨幣是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尺度。一件衣服標價50元,一張桌子標價100元,一公斤蔬菜標價3元,那麼,十件同樣的衣服就標價500元,十張同樣的桌子就標價1000元,十公斤同類蔬菜就標價30元。因此,商品本身的價值大,那麼價格就高;商品本身的價值小,那麼價格就低。可見,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4 、同理,如果50元能購買到一件衣服,100元能購買到一張桌子,3元能購買到一公斤蔬菜,那麼,500元就能購買到十件同樣的衣服,1000元就能購買到十張同樣的桌子,30元就能購買到十公斤同類蔬菜。因此,貨幣量大,購買的能力就大;貨幣量小,購買的能力就小。這就是價值不均衡規律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可見,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客觀規律,在價值規律中,馬克思對價值的質、量、表現形式的轉換和傳遞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闡述,為財富規律的創立提供了堅實依據。
5 、財富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著能力的轉化和傳遞,財富規律必然起作用。
二、財富規律是剩餘價值規律的發展
在剩餘價值規律中蘊藏著財富規律,剩餘價值規律的發展——財富規律。剩餘價值生產的過程,實質就是能力的轉化和傳遞的過程,能力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次競爭傳遞給另一次競爭。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著能力的轉化和傳遞,財富規律就必然起作用。
1 、資本家把一定數量的貨幣當作資本,用其中的一部分購買廠房、機器、原材料等生產資料,用另一部分購買勞動力。可見,資本家投入了大量的資本,投資大。其次,資本家為工人准備好了一切生產條件後,雇傭工人不需要攜帶任何機器、工具或原材料,獨身一人投入廠房進行勞動。可見,雇傭工人投資小。最後,資本家得到的利潤是所有雇傭工人產生的剩餘價值的總和,是相對巨大的;雇傭工人得到的收入只是個人微薄的工資,是相對微小的。這就是所有僱傭勞動制不可更改的關系和規律,是剩餘價值不均衡的客觀要求。總之,在任何僱傭勞動生產制中,資本家投資大,收入就大;雇傭工人投資小,收入就小。可見,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2 、 僱傭勞動生產的動機和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剩餘價值。資本家對剩餘價值貪得無厭的追求,促使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銳。在僱傭勞動生產制的生產關系中,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對立和斗爭一刻都未停過。資產階級作為強勢群體,力量大,因此在斗爭中處於主動,想盡一切辦法盡可能的壓榨剝削工人階級。工人階級作為弱勢群體,力量小,因此在斗爭中處於被動,總是處於被宰割、被傷害、被剝削的位置。這就是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在僱傭生產關系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關系和規律。可見,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3 、 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超額剩餘價值都是在資本家高額投資下產生的。資本家實力強,投資多,購買先進的生產機器,提高生產技術,那麼就能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相反,資本家實力弱,投資小,使用陳舊的設備,生產技術水平不高,那麼資本家榨取的剩餘價值就少,有時甚至無利可圖。可見,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4 、縱觀企業、工廠有不計其數,他們是不是都有等額的利潤呢?當然不是,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生產規模、不同的技術含量,利潤是不同的。如果僱傭一名紡織工人一天能榨取剩餘價值30元,那麼,甲資本家實力雄厚,投資大,可僱傭1000名工人同時生產,從而一天能夠榨取的剩餘價值是30000元;乙資本家實力相對薄弱,投資小,只能僱傭100名工人同時生產,從而一天能夠榨取的剩餘價值是3000元。可見,企業的投資跟收效總是聯系在一起的。一般來說,投資大,利潤就大;投資小,利潤就小。可見,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5 、在市場競爭中,企業之間存在著激烈地優勝劣汰,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一方面,不但使小商品生產者貧困或破產,而且小資本家的資本也不斷為大資本家所排擠和吞並;另一方面,一些資本家的資本越來越雄厚,終於發展成為壟斷資本。因此,在激烈地市場競爭中,實力雄厚的企業,能夠立於不敗之地,並且發展壯大;實力薄弱的企業,經受不起殘酷的競爭,就會導致失敗,甚至被淘汰。可見,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6 、財富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著能力的轉化和傳遞,財富規律必然起作用。這就是敏銳的洞察力,這就是力量,這就是智慧,出自劉德著作的《財富論》。
財富規律在經濟學中的運用
經濟學理論五花八門,但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就是經典理論,就是先進理論。在人類文明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涌現出無數思想家和藝術家,他們留下許多不朽的經典之作。這些經典,可能是一本著作,一部電影,一幅繪畫,一首樂曲,也可能只是一個公式,甚至是幾個字元,它們推動了人類社會文明歷史的進程,從而形成了一座座色彩絢麗、永垂不朽的里程碑。財富規律就是眾多里程碑中耀眼的一座。
㈨ 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
(9)經濟學八高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經濟學的對象:
經濟學的對象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與規律。社會經濟發展是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主體創造、轉化、實現價值過程中主客體的對稱關系,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規律,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根本規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學
㈩ 經濟學是什麼啊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10)經濟學八高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經濟學理論建基在理性的「極大化」這假設之上,每個人都會在局限下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真假並不重要,只要假設推論出來的可被驗證含意,能夠解釋及推測現實世界,我們就接受這個理論。但是奧地利經濟學的理論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動的行動公理基礎之上。其學派旗幟鮮明的反對把理性狀態和極大化作為經濟學的邏輯前提。
凡是有解釋能力的理論,都一定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但未被事實推翻。 我們永遠不能證明一個理論,因為下一次的事件總會有機會推翻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