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關於經濟學十大原理學到了什麼

關於經濟學十大原理學到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3-04-04 20:06:30

經濟學十大原理能解決什麼問題

經濟學十大原理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例如人們面臨權衡取捨的原理可以幫助我們在眾多方向上找到平衡。
在財政收入分配上,如果我們將更多的錢用於國防以保衛我們的國家免受敵國入侵時,我們能用於提高國內生活水平的個人物品的消費就少了。在比如我們在清潔的環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間的取捨。要求企業減少污染的法律將增加生產物品與勞務的成本。岩謹由於成本的提高,企業利潤減少,支付的工資降低。因此,盡管污染管制給予我們的好處是更清潔的環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價是企業所有者、工人和消費者的收人減少。所以我們需要在統籌各個目的以達到均衡發展。

拓展睜棗粗資料:
【經濟學十大原理】
(1)人們面臨權悉鎮衡取捨;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理性人指的是系統和有目的盡可能實現其目標的人。理性人通常考慮的是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而進行決策!
自變數增加一單位邊際成本,因變數所增加的量就是邊際收益。當成本等於收益時利潤最大。

【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在五六十年代原本是國家管理一切的經濟運行,政府官員才能配置社會稀缺資源,俗稱吃大鍋飯年代,大家的勞動都是有目的性、規章性的,因此在這樣的制度下,容易產生各種問題,比如思考不全面,生產不足或過多等問題,所以曾經是中央計劃經濟的國家已經放棄了這樣的制度,代之以發展市場經濟(當許多企業和家庭在物品與服務市場上交易時,通常通過他們的分散決策配置資源的經濟)。

Ⅱ 經濟學十大原理在生活中有什麼表現和運用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
人們面臨交替關系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得到一件東西,通常不得不放棄另一件東西。作出決策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有所取捨。 學生面臨如何分配學習時間的交替,父母在購物,旅遊和儲蓄間面臨交替,社會面臨效率與平等的交替。 -- 效率: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東西的特性。 平等: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二:
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很多情況下,某種行動的成本並不像乍看時那麼明顯。 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 考慮上大學的決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為即使不上大學,也要租房和吃飯。最大的成本是時間,如果把上大學的時間用於工作,能賺到的工資就是上大學最大的單項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學年齡的職業運動員如果放棄運動而上大學,可能每年少賺幾百萬美元,因此他們上大學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職業運動員一定要退役後才去上大學的原因。 -- 機會成本: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三: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許多決策涉及到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微小的增量調整,經濟學家把這些調整稱為邊際變動。 假設一架200個座位的飛機飛一次的成本是10萬美元,每個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會說:票價決不應低於500美元。但是當飛機即將起飛時仍有10個空座,在登機口等退票的乘客願意支付300美元買一張票,應該賣給他嗎?當然應該。如果飛機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雖然一位乘客飛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邊際成本僅僅是這位額外的乘客將消費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飲料而已。 只有一種行動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項行動。 -- 邊際變動:對行動計劃小的增量調整。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四:
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利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然而,政策有時也會有事先並不明顯的影響。在分析任何一種政策時,我們不僅應該考慮直接影響,而且還應該考慮通過激勵發生的間接影響。如果政策改變了激勵,那就會使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五:
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其他所有家庭競爭,但是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過得更好,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家庭就必須自己種糧食,做衣服,蓋房子。 國家和家庭一樣也能從相互交易中獲益。

Ⅲ 第一章 經濟學十大原理

經濟學主要是研究人們如何做出選擇的。我們的社會面臨著各種選擇,比如誰生產什麼,誰購買什麼,誰應該擁有什麼等等。我們家庭和個人也面臨各種選擇,應該為誰工作,工作多久,購買什麼,儲蓄多少,投資多少等等。因為經濟是由市場中相互交易的人們組成的。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家庭或個人是如何做出選擇的,然後要了解人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最後再了解整個經濟如何運行。經濟學家為了解答這些問題總結出了經濟學十大原理,無論多麼復雜的經濟分析都最終可以歸結到這十大原理中。

1、人們如何做出選擇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我們做出選擇的時候通常要權衡這個選擇的收益是什麼,成本是什麼。比如改造智能水電表,收益是自動計費後可以提供24小時熱水、可以讓市場配置資源,可以連同房租一起自動收費。將這三樣收益再具體量化為數字後加總就能得到總收益。成本主要是設備的采購費、安裝費等,加總後就得到總成本。如果總收益大於總成本,那麼該選擇就是合理的。

另外,我們經常權衡取捨的另一對標準是效率和平等。效率更像蛋糕的大小,平等則是劃分後每一塊蛋糕的大小。我們企圖做大蛋糕,並盡量公平的劃分每一塊蛋糕。但是我們不能將每一塊蛋糕切分為同等大小分配,因為這樣人們就失去了做大蛋糕的動力和激勵。比如政府通過矯正稅對經濟中外部性成本進行矯正就是為了提升效率,政府通過所得稅、社保、福利等制度就是為了提昇平等。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機會成本)

當我們選擇用1個小時打游戲的時候,就不能用這1個小時工作、學習、健身。當我們選擇用更多時間閑暇的時候,就放棄了工作能得到的收入。當我們選擇創業的時候,就放棄了高收入且體面的工作。

NBA球員為什麼大多數不選擇讀完大學再進入NBA,而是盡快進入NBA聯盟。是因為這樣做的時間成本太高了。讀完大學再進入NBA意味著他們會少得到1-2年的薪水和經驗。而這些薪水和經驗是非常誘人的,足以讓他們放棄讀完大學。這樣做是理性的。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其實說白了就是理性人對比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然後做出決策。飛機要起飛時,如果還有空位,這時候增加一個乘客的邊際成本或許只是一瓶水的價格,邊際收益或者票價只要大於2塊錢,讓乘客登上飛機就是有利可圖的。健身房、游泳館也遵循類似的模式,增加一個客戶的邊際成本基本上就是洗一次澡的成本,邊際收益則是上千元。所以多增加一個客戶總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互聯網平台增加一個客戶的邊際成本幾乎為0,這就是為什麼互聯網非常容易做大的原因。

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的思維方式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對任何一種物品的支付意願取決於增加一單位該物品帶來的邊際收益。反過來,邊際收益又取決於一個人已經擁有多少這種物品。

我們可以通過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來加深邊際量思維的訓練。比如可口可樂為什麼銷量如此高,是因為邊際收益的遞減效應沒有那麼強。吃飯、喝水、運動等等則遵循邊際收益遞減的原理。鑽石比水貴是因為鑽石稀缺,增加一單位鑽石人們對它的評價遠遠高於增加一單位的水的支付意願。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公寓里的熱水如果沒有計費,人們就會肆無忌憚的使用,直到資源耗盡為止。這就是為什麼晚上11點後或者第二天早上沒有熱水的原因。特別是在冬天或者天陰的時候,熱能本來就少,該現象也就越明顯了。如果裝上計費水表,人們的行為就會受到約束,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使用。水龍頭漏水也會自己想辦法去修好,而不是一直讓水漏著。這就是激勵的一個身邊的例子。我們身邊的例子還有很多,大多數時候都是價格充當了激勵的主要手段,價格高的時候,我們傾向於少用,價格低的時候,我們傾向於多用。比如大排量的車船稅如此高,讓我有了購買電動汽車的沖動。有的時候價格不是顯性的,而是隱形的,這時候價格更像是一種成本,做一件事的成本低的時候就傾向於多做,成本高的時候就傾向於少做。比如隨地吐痰、扔垃圾、大喊大叫等。

2、人們如何相互影響

除了個人做出選擇,有時候還要考慮我們的選擇對別人的影響,經濟由每個相互交易的人們組成,所以研究他們的相互影響是必要的。

原理五: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變得更好

我們的社會之所以如此高速的發展,主要就基於每個人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每個人做自己機會成本較小的事情,也就是有比較優勢的事情,生活中其他的事情則交給其他人來做,通過付費或交換的形式完成。如果沒有貿易,我們的生活會變得非常糟糕,想像你要自己建造房子、洗衣、做飯、造車等等。如果每件事情都自己做,那麼生活會變得無法想像。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好方式

如果一個社會由一個社會計劃者來配置資源,決定誰生產什麼、誰購買什麼,那麼這個經濟體多半非常落後。目前世界上已經很少有這樣仁慈的社會計劃者來規劃經濟,多數國家都採用市場經濟的形式,也就是交給市場來配置資源,出於每個市場參與者的私利,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也就是價格信號,將使稀缺資源得到最好的配置。 

公寓里的熱水如果採用每家都一樣的包月價,人們就肆無忌憚的使用。如果按照每一單位進行計費,人們就會根據實際情況使用。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原理七: 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要確保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必須要確保稀缺資源的產權得到保護。如果農民種出來的糧食被偷竊不能得到保護,那麼農民就不會種糧食,這也是非洲這些法治比較混亂的國家窮的根本原因。政府首先要確保產權得到絕對的保護,在此基礎上人們才能出於利己心將稀缺資源拿到市場進行交易。市場才能發揮作用。

另外,市場雖然可以有效的配置資源,但有些情境下並不能確保效率達到最大,這些情境通常稱為市場失靈。市場失靈的一個例子是外部性,交易的雙方不顧及交易對第三方產生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比如造紙企業對環境的污染是一種負外部性,市場並不能防止企業污染環境,只有通過政府管制或者徵收矯正稅更正這樣的行為,這樣市場結果才會更好。另一個例子是惡意壟斷,如果一個市場里只有一個賣家,並且需求者只能在這家企業購買必需品,那麼這家企業可能收取非常高的價格,造成一部分人離開市場,這就產生了無謂損失。政府可以通過反壟斷法或價格管制來減弱這種情況的負面影響。

3、 整個經濟如何運行

最後我們看一下可以對整個經濟產生影響的一些因素。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生產率

窮國和富國之間本質的區別就是其生產率的不同。中國如此快速的崛起也是因為我們的生產率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我們的GDP在一段時間內曾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這是生產率提升的一種體現。生產率是投入一單位時間得到的物品或服務。富有的個人、家庭、國家的背後原因都是因為他們的生產率更高。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如何提高生產率,如何提升做事的速度,如何快速的解決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你致富的路上要思考的。

原理九:一國超發貨幣會引起物價上升

經濟中物品或服務的數量通常是緩慢變化的,特別是某個時刻是固定的。如果經濟中的錢變多了,那麼每個物品或服務的價格就要上升。這就是通貨膨脹的現象。我國的通貨膨脹通常保持在2-3%之間,這是比較好的。惡性的通貨膨脹將掠奪我們手中的錢,讓我們幸苦攢下的積蓄變得一文不值。最好的抵抗通貨膨脹的投資手段就是買房和股票。

我們只要記得,央行印發貨幣會造成物價的一定上升,上升幅度取決於印鈔量的大小。

原理十:政府面臨通貨膨脹和失業的權衡取捨

如果央行印發貨幣,市場中的錢就多了,人們就更傾向於消費或投資,對需求的增加體現在物價上升, 物價的上升提升了工人的邊際產值,企業的決策者決定僱傭更多的工人,因為這樣有利可圖。 直到工人的工資等於邊際產值為止。所以,短期內超發貨幣可以提升一定就業。政府的一大任務就是提高就業率,因為高的失業率會造成很多不穩定的社會現象。無所事事,無所牽掛的人最容易做出過激的行為,給社會秩序帶來挑戰。另外,不斷印發貨幣雖然可以降低失業率,但是會造成物價快速上漲,人們手中的財富被掠奪,倖幸苦苦攢下的積蓄一夜之間不存在了,基於對平等的追求,人們也會產生過激的行為,而且通常是大多數底層人民被危害更多。如果產生惡性通貨膨脹,社會也容易產生動盪。所以短期內政府面臨著通貨膨脹和失業的權衡取捨。

綜上,經濟學十大原理可以解釋經濟中絕大部分的現象背後產生的原因。通過不斷的訓練,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我們能更理性的做出選擇。也更能貼近真實的世界。

Ⅳ 曼昆經濟學十大原理

曼昆經濟學十大原理如下:

原理一:人們面臨均衡取捨(people face trade,offs)。

原理二:一種東西的成本是為旦扮了得到他而放棄的東西(機會成本)(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原理五:貿易使每個人的經濟狀況變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Ⅳ 經濟學十大原理

經濟學十大原理: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5)關於經濟學十大原理學到了什麼擴展閱讀:

經濟學基本原理:

經濟學基本原理是作為經濟學科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公理、由科學的經濟學公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定理。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但只有科學的經濟學才有經濟學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

經濟學核心規律:

經濟學核心規律是由經濟活動中最深層次的本質展開來的經濟活動的內在必然聯系,決定支配經濟活動中其他層次的規律。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價值規律而非價格規律是經濟學的核心規律。

Ⅵ 經濟學的十大原理是什麼

經濟學十大原理: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Ⅶ 曼昆的經濟學十大原理是什麼

原理一:人們面臨交替關系。也就是說人們為了或得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放棄另一件東西;那麼所謂的決策,就是在這兩件東西中進行選擇最後有所取捨。

原理二:一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因為人和豎鍵們之間都面臨著交替關系,所以,在作決策時人們就要對可供選擇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進行比較,問題是一項行動的成本往往並不是很容易就可計算出來的。

原理三:理性考慮邊際量。作者認為生活中有很多決策都與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小的增量調整有關,這些調整就是所謂的「邊際變動」。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人們作出決策是在對成本與收益的比較之後進行的,當成本和收益變化時,人們的決策及行為也就會發生變動。所以,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的。這種激勵既可以是認為的,也可能是自然變化的結果。

第二個大問題是人們如何相互交易,這個問題可用以下三個原理加以解釋。

原理五:交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在貿易中往往存在著競爭,貿易和體育競賽不同,不一定是一方勝利而另一方必然失敗,它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競爭的結果是使貿易雙方都得到好處。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在如何分析資源這一問題上,一向有兩種方法,一是中央計劃,二是市場機制,前者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後者實行的是市場經濟。

原理七:政喚巧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作者指出,市場經濟雖有很多優點,但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主要有市場失靈等,所謂市場失靈,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外部性。外部性有好有壞,污染就是一個不良的表現。

第三個大問題就是整體經濟如何運行,這個問題可用以下三個原理加以解釋。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動的能力。世界各國貧富不均,生活水平差距較大,原因在於生產率的差別。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好多貨幣時,物價上升。這是一個貨幣理論,指的是通貨膨脹這一現象,所謂通貨膨脹是指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在於貨幣量的增加,在大多數嚴重或者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都是由於這個原因。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通貨膨脹雖然有害於經濟的發展,但政府卻很難徹底地去消滅它,原因在於降低它時會引起失業人口的增加,這就是一個二難問題,這一問題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線上反映出來。

(7)關於經濟學十大原理學到了什麼擴展閱讀:

按照傳統的觀點,儲蓄是決定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消費和儲蓄,從而和生產又是一對矛盾,要想經濟高速增長,就不得不壓低現期消費,增加儲蓄。許多人在講到儲蓄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時,往往以日本為例來論證這一觀點。日本的儲蓄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許多人認為:日本的高增長是因為它的高儲蓄帶來的,因此,「一個落後國家要想實現經濟高速增長,就要像日本那樣實行高儲蓄的政策」,成為一時的熱門話題。曼昆在《經濟學原理》中,對儲蓄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論述。纖宴

Ⅷ 經濟學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人們的生活充滿了選擇,而每一次的選擇也就意味著放棄更多可能的選擇,選擇和放棄就組成了[權衡取捨]。

社會往往要在[效率]和[平等]之間進行權衡取捨。[效率]指的是把經濟蛋糕做大,[平等]指的是如何分配經濟蛋糕。這兩者通常不會同時滿足。換言之,經濟蛋糕做大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不平等加大;而想要更加平等,也就意味著原本的對創造財富的激勵變小了,經濟蛋糕也就整體變小了。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機會成本]: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需放棄的東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理性人做決策基於[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只要[邊際收益]>[邊際成本],就是有利可圖的。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人們的任何購買行為都是基於[激勵]的,比如價格高的時候就少買點,價格低的時候就多買點。

政策的制定者尤其需要考慮[激勵],不僅要考慮政策的直接影響,還要考慮間接影響。比如系安全帶的直接影響是人們在面臨危險時更容易保住性命,但間接影響是他們會更加不謹慎地開車,反而造成了死亡率比不系安全帶的時候更高。

原理五: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都變得更好

如果沒有貿易,我們每個家庭都必須做所有事情才能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但是,如果有貿易發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並且可以用較低成本獲取別人的勞動成果。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市場經濟中,價格就是「看不見的手」,用來調節供需數量。而計劃經濟之所以比較低效,這是因為計劃者缺乏消費者愛好和生產者成本等必要信息。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政府通過[產權]來保障個人可以擁有和控制自己的稀缺資源,個人能夠獲利,才能夠源源不斷地生產。

政府的政策目標,要麼是效率,要麼是平等。

在效率上,市場會面臨[市場失靈]的情況,比如[外部性]、[市場勢力],前者會導致個體的生產對其他人的生活造成影響,比如污染;後者會導致寡頭壟斷市場,價格不受市場調節。

在平等上,市場經濟根據人們生產其他人願意購買的東西的能力給予報酬。這就會導致行業與行業之間、一個行業中底層與頂層之間收益相差巨大等情況。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服務的能力

之所以各國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生活水平會產生巨大差異,其實都可以主要歸功於各國生產率的差別。同樣,生產率的增長率也決定了該國平均收入的增長率。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引起通貨膨脹的罪魁禍首就是政府超發貨幣。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雖然在長期中超發貨幣會導致通貨膨脹,但在短期中則有可能會促進就業。

邏輯鏈條是這樣的:貨幣量增加刺橡遲握激社會的整體支出水平,增加了對物品和服務的需求;需求的增加會引起企業提高物價,同時也會鼓勵企業僱傭更多的工人。

概念定義

稀缺性:社會資源的有限性。梁慶

經濟學: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旦悄的稀缺資源。

效率: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機會成本: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需放棄的東西。

理性人:系統而又目的地盡最大努力實現其目標的人。

邊際變動:對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

激勵: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

市場經濟:當許多企業和家庭在物品與服務市場上相互交易時,通過他們的分散決策配置資源的經濟。

產權:個人擁有並控制稀缺資源的能力。

市場失靈: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

外部性: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

市場勢力:單個經濟活動者(或某個經濟活動的小群體)對市場價格有顯著影響的能力。

生產率:每單位勞動投入所生產的物品與服務的數量。

通貨膨脹: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經濟周期:就業和生產等經濟活動的波動。

閱讀全文

與關於經濟學十大原理學到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過上幸福的生活英語怎麼翻譯 瀏覽:820
怎麼從支付寶查婚姻 瀏覽:897
拼多多三萬步換多少健康金 瀏覽:172
哪個產業是現在經濟的重要特徵 瀏覽:84
寶雞市幸福園中學怎麼走 瀏覽:746
揚州市健康證有哪些 瀏覽:233
經濟的現象有哪些 瀏覽:568
中蒙俄經濟走廊包括哪些省 瀏覽:119
好的愛情有哪些 瀏覽:681
美女去海洋館玩是什麼片 瀏覽:784
健康證蓋的章模糊了怎麼辦 瀏覽:234
雙下巴又稱幸福的什麼 瀏覽:398
美女怎麼自罰最疼 瀏覽:308
優位經濟效益是多少 瀏覽:254
為什麼那時候的愛情卻那麼簡單 瀏覽:145
古代美女照片從哪裡找 瀏覽:657
有哪些開銷能提升家庭幸福感 瀏覽:171
健康申報在哪裡下載 瀏覽:64
河北健康碼怎麼查看打卡幾天了 瀏覽:851
美女失戀把頭發剪短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