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經濟放緩與經濟負增長
經濟放緩是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了,宏觀經濟是指總量經濟活動,即國民經濟的總體活動。是指整 個國民經濟或國民經濟總體及其經濟活動和運行狀態,如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及其增長速度;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系;物價的總水平;勞動就業的總水平與失業率;貨幣發行的總規模與增長速度;進出口貿易的總規模及其變動。
經濟負增長理解時特別要注意負增長的主體,比如去年的經濟增長是6%,今年增長2%,就不能說經濟負增長,因為經濟仍然在成長,只是速度放慢了。
❷ 談談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淺析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摘要:眾所周知當前國際及國內經濟形勢異常復雜。從國際上來看,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盪,各類風險明顯增,歐洲債危機不斷加劇、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從國內來看,2012年將是中國經濟「在持續回落中逐步趨穩」的一年,也是十分復雜的一年。政府實施「穩經濟、調結構、控通脹 」的經濟發展思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國內經濟總體保持穩健增長的態勢,但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隱憂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經濟發展依然面臨眾多挑戰,經濟發展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關鍵詞:形勢、貸款、債務、政府 一、國內經濟現狀
首先當前仍處於08年經濟危機的陰影之下而歐洲債務危機使全球經濟正走向二次探底,經濟危機的持續即調節恢復期一般是3-5年而我們當前正處於危機的尾聲階段,這一時期是消化庫存,平復心態,等產業升級或變革的時期。而要走出危機最主要的是需要產業變革或升級。當前2012年應該是危機末期,目前從各種經濟數據來看國內商品庫存依然嚴重,房地產懸而未跌,外貿出口正在減速,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以及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等現象。
第一,房地產泡沫破裂風險。經過限購、緊縮貨幣等一系列的房地產調控,房地產價格終於出現了拐點,但根據國家統計數據來看,央行公布的房地產領域的貸款佔新增貸款的20%左右,國內銀行50多萬億元的貸款中,有30%以上的貸款是流向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領域。如果房地產泡沫破裂的話,會對銀行體系產生重大沖擊,因此房地產調控的最理想的結果是實現房地產的軟著陸。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教授在2012《社會藍皮書》暨社會形勢報告會上表示:「整個房地產業若出現崩盤情況,會對經濟造成
致命的影響,如何處理新形勢下這一「兩難」問題成為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階段。」
第二,關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風險。2008年、2009年發放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銀行貸款集中到期,同時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減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還款來源減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風險應當值得關注。
第三,經濟增速放緩。2011年到現在為止,經濟增長9%,那如果跟前十年,我們平均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率來比較的話,從數字上來說,中國經濟在放緩。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表現有三,一是房地產市場的惡化。其次是,中國凈出口的減少會逐步體現。原因之三是,宏觀調控政策將有一定控制的逐步放鬆過程,因此對經濟的影響會在2012年下半年表現出來。 經濟增長放緩跟我們經濟發展階段,跟我們目前我們面對的方方面面的新的約束條件有關系。中國經濟30年的快速增長,每個經濟崛起的時候都有高速的增長期,中國經歷了30年的高速增長,確實帶來了很長足的發展,但是中國經濟確實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個發展階段很重要的標志性的東西,勞動力紅利逐漸開始消失。其實很多發達經濟體,當經歷了高速增長以後,勞動力紅利消失的時候,他經濟增長都在發生變化,他的潛在增長率都在發生變化,中國這個標志性的東西非常明顯,勞動力紅利開始消失,勞動力工資不斷上漲,而且勞動力的供給總是不夠,這是很重要的標志。
第四,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國內企業因全球經濟疲軟等因素導致出口增長緩慢,國內投資因房地產調控和政府融資平台資金緊張而放緩,擴大內需艱難,通貨膨脹也沒有完全消除,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壟斷行業擠壓中小企業利潤空間等問題對2012年的經濟發展均將產生很大影響。
❸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意味著什麼
4月份我國宏觀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工業生產快速增長而出口交貨增勢減緩,投資和消費增長較快而出口增幅明顯下降,既反映出外部風險增大,也說明國內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在主要發達國家經濟放緩、世界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有效的政策選擇應兼顧積極化解外部風險和逐步強化內需作用兩個方面。有關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政策的出 台,顯示了經濟指導思想的某些變化;上市公司退市機制的建立和新股發行核准制的實施,為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又對貨幣政策的調整提出了要求。
❹ 中國經濟什麼時候復甦
中國政府在2022年開年定下了促增長的基調。得益於基礎設施投資反彈,2022年前兩個月經濟增長勢頭增強。然而新冠肺炎病例增加以及嚴格的防控措施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2022年第二季度年經濟增長率下降到了0.4%。
與之前的病毒變異株相比,奧密克戎傳染性強,因此難以控制。自3月中旬以來,為遏制病毒傳播,全國部分城市採取封控措施。從3月底開始,上海封控了兩個月。另外,北京和深圳等城市也實施了部分封控措施。2022年第二季度,疫情防控導致物流、運輸和供應鏈中斷。
三、隨著新冠肺炎病例數下降以及刺激措施出台,經濟呈現復甦態勢
令人鼓舞的是,5月份每日病例增速放緩。地方政府逐步放寬限制。為了在緩解疫情影響和社會面病例清零之間取得平衡,衛生健康部門要求大城市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與此同時,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刺激措施重振經濟。
1. 工業生產引領整體復甦
工業生產在經歷4月份收縮後,5-6月份迎來了顯著反彈。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需求強勁,采礦業產量增長在所有行業中表現強勁。同時,得益於對數字化和本土技術的需求,高科技行業的表現也強於其他行業。
2. 零售銷售復甦乏力
零售銷售在連續三個月萎縮後,5-6月份略有反彈。新冠疫情間歇性暴發和病毒防控措施大大限制了線下的面對面服務。過去兩年,旅遊和餐飲等消費服務是中國經濟的主要薄弱環節。盡管如此,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轉,消費支出將在2022年下半年逐步反彈。但是,消費的實質性復甦則取決於就業和收入前景的改善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放鬆。
3. 基礎設施投資增加穩定投資增長
4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導致投資大幅放緩。5-6月,基礎設施投資在穩定投資增長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盡管增速逐漸放緩,但前六個月製造業投資仍保持健康增長,同比增長10.4%。傳統基礎設施投資仍是公共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綠色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在公共投資中的份額越來越大。政府計劃升級中國的增長模式,並在美國加強對中國技術限制的背景下培育本土技術。
4. 房地產行業盡管持續疲軟,但已顯現出好轉的跡象
4月和5月,房地產行業表現疲軟。6月,中國30個大城市的房地產日銷售量有所回升。被壓抑的需求和房地產政策的放鬆都起到了提振作用。越來越多的城市放鬆了限制,並宣布了新的優惠措施支持房地產交易。根據最新的監管指導意見,商業銀行可將首套房貸款利率下限下調20個基點。此外,為了刺激房地產需求,中國人民銀行(PBoC)將作為房屋抵押貸款利率基準的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了15個基點。
5. 出口因疫情中斷後迅速反彈
對中國出口的強勁需求是疫情時期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但是,由於發達國家選擇「與新冠病毒共存」,取消了保持社交距離的限制,撤回了刺激措施,今年出口增長速度逐漸放緩。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新一輪疫情導致出口中斷。但由於上海放寬限制,以及國內供應鏈恢復,5-6月出口增長超預期反彈。
6. 由於通脹率不高,中國貨幣政策仍有寬松空間
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能源制裁的驅動,能源價格上漲,導致全球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增大。然而,中國的低通脹與西方主要經濟體的持續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在西方發達經濟體,大規模貨幣寬松政策和直接面向家庭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不僅支持了經濟復甦,也抬高了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相比之下,中國的貨幣寬松政策較為克制。中國的財政刺激措施主要促進了投資,推高了生產者價格。然而,在中國,從生產者價格到消費價格的傳導是有限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間歇性暴發、疫情防控政策持續收緊、房地產低迷對消費恢復構成了壓力。6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波動後的年化核心通脹率保持在1%的較低水平。因此,在通脹壓力較小的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可以維持貨幣寬松政策,這與發達經濟體的快速加息形成了鮮明對比。
四、實現2022年5.5%的增長目標,需要額外的刺激措施
展望未來,我們預計2022年下半年經濟有望持續復甦。政策制定者將藉助基礎設施投資,這一關鍵的逆周期宏觀經濟管理工具,來拉動總需求。持續的財政刺激措施不僅將支持增長勢頭,還將提振企業和消費者的信心。4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2022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額度基本已經6月底前完成。提前發行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將為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提供資金。此外,6月1日,國務院指示政策性銀行增加人民幣8000億元基礎設施信貸額度。在6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宣布增加人民幣3000億元金融債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為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資金[2]。
盡管傳統基礎設施的規模依然很大,但政策制定者優先考慮「綠色和新型」基礎設施項目[3]。「綠色和新型」基礎設施是中國增長模式升級和實現減碳目標的關鍵。3月23日,中國首個氫能產業的中長期規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發布,表明中國在朝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穩步邁進[4]。此外,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的制裁名單不斷增加,凸顯出發展獨立自主技術的緊迫性。
增值稅退稅、補貼以及擴大社會保險延期繳納范圍,將支持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等紓困發展。此外,考慮到中小企業比大企業受到的沖擊更大,政府還計劃增加面向中小企業的采購。
與世界其他地區收緊貨幣政策不同,我們預計,由於通脹前景溫和和國內需求疲軟,中國人民銀行將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日表示,中國的政策利率處於低位,目前重點是增加信貸供應[5]。
前期的貨幣寬松政策將有助於穩定房地產行業。房地產投資有望在近來的低迷之後恢復穩定。許多地方政府放鬆了對房地產行業的限制,並出台了支持房地產交易的扶持措施。監管機構也放寬了限制,以緩解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的融資困境。
預計2022年下半年出口增長將放緩。基數效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快速緊縮以及消費支出從商品向服務持續轉移,可能會減弱對中國出口的需求。美國政府可能取消部分中國製造商品的關稅,這是一個小小的利好。但這無法抵消美國經濟放緩對中國出口的影響。
雖然疫情防控政策的影響可能會降低,但潛在的新冠肺炎疫情及由此導致的封控仍然是中國經濟前景的主要下行風險。特別是在一些國家,新一輪疫情正在蔓延。堅持防控政策不放鬆將繼續對消費者支出構成壓力。不過,衛生健康部門宣布了一些放鬆疫情限制措施。例如,6月28日起,對入境人員和確認病例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時間從14天縮短到7天[6]。
❺ 我國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副秘書長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版權所有,復旦大學下載使用中國投資發展報告(2020)投資提示2019 年全球經濟都不太景氣, 不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GDP 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全球經濟下行疊加中美貿易摩擦持續, 為 2019 年的中國經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也使得2019 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壓力的一年。2020 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 「十三五」 規劃收官之年。保持中國經濟一定的增長速度, 對於實現我們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為 「十四五」 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穩增長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投資是穩增長的關鍵, 基建投資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地方債擴容已成為撬動基建投資的重要增量資金來源。 目前, 我國基建投資仍有較大的空間。 預計, 2020 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額度將進一步提升, 新基建項目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力量。2020 年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 「雙支柱」 調控原則,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整體上將會保持溫和適度的寬松。 但是由於我國 CPI 較高, 降息的空間不大, 降准可能是較好的選折。 預計, 2020 年央行會有 2 ~3 次降准。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版權所有,復旦大學下載使用2020 年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分析與展望一、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大(一)2019年宏觀經濟回顧 2019 年是世界經濟復雜多變、 我國經濟發展較為困難的一年。 受貿易摩擦、 製造業低迷等因素影響, 2019 年全球宏觀經濟處於同步放緩狀態。一方面, 美、 歐、 日等發達經濟體增速整體下滑。 其中, 美國經濟沖高回落, 前三季度不變價 GDP 環比呈下行趨勢, 分別錄得 3. 1%、 2. 0%、1. 9%的增速; 歐洲經濟增長乏力, 歐元區 19 國實際 GDP 增速, 前三季度為1. 3%、 1. 2%、 1. 1%, 比2018 年分別減少1. 3 個、 1. 0 個、 0. 5 個百分點。 2019 年前三季度, 日本經濟實際增速僅為 1%。 其中, 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經濟增速經修正後都是 0. 9%, 三季度 GDP 增速初值為 1. 3%, 預計全年經濟難見起色。 另一方面, 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也呈現分化: 其中, 印度經濟增速明顯下滑; 巴西、 南非、 俄羅斯經濟增速處在較低的水平; 阿根廷經濟 2019 年經歷大幅下滑後, 三季度雖然呈現觸底反彈, 但增速依然緩慢。全球經濟下行疊加中美貿易爭端持續, 為 2019 年的中國經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❻ 如何理解中國經濟新常態面臨的問題
2014年,中國經濟延續了2012年以來的下行走勢,首季GDP增速為7.4%,遠低於2008-2012年年均增長9.3%的水平,1-4月以來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也普遍低於預期。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過渡的新周期。一方面,從全球范圍來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已由國際金融危機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另一方面,從內部環境看,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是當前中國經濟的階段性特徵,是中國經濟在以後很長一段時期都要面臨的「新常態」。
因此,我們必須對中國經濟減速須有全面認識。對於當前中國宏觀經濟下行不必過於驚慌。一是縱向比較而言,與2008-2009年相比,本輪下行周期的幅度和速度都相對緩和。2008年雷曼倒閉後,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劇烈動盪,我國經濟增長出現急速下行,GDP季度環比折年率從2008年二季度的10.3%急速下滑到當年四季度的4.0%。而本輪下行速度則相對緩和、幅度相對較小,盡管今年一季度7.4%的增速是2010年以來的低點,但並未及上一輪下降幅度之大。
二是橫向比較而言,經濟增速放緩也處可承受范圍之內。宏觀經濟形勢如何還要在觀察一段時期,看三季度經濟形勢的變化,如果形勢出現惡化再調整不遲。現在不宜大幅調整政策,如果政策有大的調整會加劇市場對形勢惡化的預期,政策穩定才能穩定預期。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主要是機遇自身的歷史比較。相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年均幾乎兩位數的增長,中國當前增長速度當然是放緩了,但是放在全球橫向比較來看,中國經濟減速幅度明顯小於其他新興經濟體。以印度為例,2010年印度增長速度為10.1%,2011降至7.0%,2012年為5.3%,2013年降至4.9%,下滑幅度遠超中國。另外,從出口導向型國家來看,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都在下滑。中國7%的「新常態」並不取決於外部參照物,而是經濟增長規律使然,是內部結構調整使然。相比過去8%以上甚至更高的有「水分」的增長速度,7%左右的增長更加註重質量,更加適合中國中等收入國家的發展水平,這與以往的增速在性質上是不同的。
第三,從就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來看,由於我國就業彈性系數增加,我國經濟承受失衡的能力正在增強,可以承受稍微低一些的增長速度。比如2010年經濟增速為10.8%,新增就業崗位是1068萬人。到了2011年,經濟增速放緩至9.2%,就業崗位反而新增到1221萬。2012年經濟更是達到改革開放以來除去特殊時期(1989年、1998年等)以來的最低值,只有7.8%,但是新增就業人數達到歷史最高峰,為1266萬。這一數字,甚至比十多年來經濟最高速的2007年(增速14.6%)所增加的1204萬就業崗位還多。今年以來GDP增速進一步放緩,但就業狀況並未因此而惡化。
當前,中國經濟增速下行是調結構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陣痛,這種經濟下行是良性的,是經濟增長規律使然,是內部結構調整使然,對此我們不必過於驚慌,重新界定增長預期,而應提高經濟增速放緩的承受能力,把精力更多的放在進一步深化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方面,進而真正讓經濟提質增效。
因此,政策和改革的著力點就要實現由「需求管理」向「供給管理」轉變,通過「供給管理」加強經濟社會中的薄弱環節,也就增加了宏觀經濟中的有效供給,加大要素投入的力度和制度改進,通過技術創新、人力資本積累以及勞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來化解增長下行壓力和結構失衡的矛盾,同時包括利率市場化、打破價格壟斷定價,改變國民財富分配在內的一系列要素價格的市場化改革一定要有序推進,只有這種增長才是可持續的,健康的,而這也是新常態下的新思維和新出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張茉楠)
❼ 美國經濟滯脹是哪一年
美國經濟滯脹是在二十世紀70年代,由於某一經濟現象不能完全由時間衡量,所以無法具體到某一年,應為1970年-1983年左右。
停滯性通貨膨脹(英文:stagflation),簡稱滯脹或停滯性通脹,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失業及通貨膨脹(inflation)同時持續高漲的經濟現象。
這個概念值得注意的原因,部分基於在戰後的宏觀經濟學理論上,人們認為通貨膨脹與經濟衰退不能並存,亦因為人們廣泛認為滯脹與財政赤字一樣,一旦開始就難於根治。
在政治場上滯脹以通貨膨脹痛苦指數(Misery index)來量度(簡單以失業率及通脹率相加),用以影響美國1976年及1980年的總統選舉。
經濟學家提供造成滯脹的兩個主因:
(1)經濟產能被負面的供給震盪而減少。例如石油危機造成石油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及利潤減少,引致商品價格上升同時經濟放緩。
(2)另一原因為不當的經濟政策。例如中央銀行容許貨幣供應過度增長,政府在商品市場和勞動市場作出過度管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停滯性通貨膨脹
❽ 為什麼現在經濟發展放緩了以後還能像之前那麼快嗎
現在經濟發展確實放緩,主要還是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響,要恢復估計還要緩解幾年,也有可能再也回不到從前的增速了,另外我們提創可持續發展,那麼經濟增速也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不能太快,太快會經濟過熱,造成資源緊張和環境污染,太慢的話,造成就業困難。所以增速在六到八是比較好和平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