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冗二貧,財政入不敷出真實的宋朝經濟情況如何
2022年,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夢華錄》,帶我們重回北宋,掀起了一股「宋朝熱」。
最近網路上也出現了一批野生宋粉,致力於給宋朝樹立一個嶄新的正面形象。
在我們一直以來的印象里,宋朝都是積貧積弱、被周邊民族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有的宋粉就吹,說宋朝沒我們想得那麼弱!宋朝商品經濟繁榮得很,GDP占當時世界的百分之八十!春散敬
看看《清明上河圖》,當時的汴梁多繁榮,人們生活多富足!
甚至,宋朝給遼國送歲幣這樣喪權辱國的行為,在他們眼裡也是大有深意:這是以小錢換國內的和平與發展,而且,這還把遼國拉進宋朝控制的貨幣圈,是發動了一場金融戰!
正所謂低級的戰爭奪取土地、中級的戰爭奪取資源,高級的戰爭控制經濟和金融命脈,宋朝這是高級的戰略玩家!
總之,在宋粉眼中,大宋那就是一個字:好。
那麼,到底宋朝的經濟情況如何呢?老百姓到底生活得怎麼樣?我們別看那些來源不明的數據,也別光看一線大城市的生活圖景,不如實打實地來看看稅收。
1.宋代財政入不敷出,變法改革一波三折
要講宋朝的稅收,就繞不過那群政治大臣。
率先登場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
宋太祖趙匡胤,自己是以後周武將的身份發動兵變、黃袍加身的,上位以後,就想把篡位這條路給封死。
他在文官武將的設置上採取職權分散的原則,能分給三個人乾的事兒,堅決不讓一個人辛苦。再加上北方少數民族蠢蠢欲動,國內農民偶爾暴動,北宋政府就大量地募兵養兵,如此一來,北宋那是祖傳的官多、兵多,財政負擔不堪重負。
積重難返,范掘蠢仲淹就提出,咱們要改革兵役制度,改革選拔機制,提高行政效率,一句話: 減少財政支出 !
可是,減少財政支出,革的是誰的命?是官僚們的命。改革選拔機制,提高行政效率,說得漂亮,讓官員自己革自己的命,自己砸自己金飯碗,那他們能同意嗎?
果然,朝中一片反對聲,大老闆宋仁宗沒能頂住壓力,果斷賣隊友,把范仲淹和其他改革派貶得遠遠的。
范仲淹出師未捷身先「死」,可長江後浪推前浪。到了宋神宗年間,又一位強力的改革派登上了 歷史 舞台,他就是王安石。
吸取了范仲淹的失敗經驗,王安石變法的中心不是節約開支,縮減領工資的人數,而是 獲得更多的財政收入,就是讓國庫富裕起來。
比如募役法。 按規定,每個青壯年男子都得去服勞役,那如果有不想去的怎麼辦呢?不用逃,到了春秋兩季交稅的時候,你出適當的免疫錢,這個勞役就免啦。那如果人人都這樣了,誰去服徭役?路不修了?水庫不建了?
別急,朝廷拿錢出來僱人幹活就是。這么一來,事兒也幹了,百姓也高興了,朝廷中間差價也賺了,可謂一舉奪得。
再比如青苗法。 當每年春夏之際,莊稼青黃不接,農民正是吃不飽肚子時,政府就出面,以較扒慎低的利息放貸給農民,買糧食也好,買種子種地也好,反正等秋天糧食熟了,農民再連本帶息以稅收的形式還給政府,這樣一來,農民不用找富人借高利貸,政府也增加了財政稅收,一舉兩得。
再比如, 均輸法和市易法 。根據京城所需要的貢品情況,除了品質特優的貢品需要運送京師以外,一般貢品就地賣掉,折成銀子送國庫。
同時,政府撥款五百萬貫,在豐收的年份低價收購物資,等到歉收的時候,再放出去、平抑物價。
多管齊下,多渠道創收。這就是王安石變法大法。不用說,這樣一番轟轟烈烈、涉及方方面面的變法運動,自然少不了反對派。
反對派的領袖們,我們也很熟悉,就是「司馬光砸缸」的那個司馬光,還有文藝男神蘇東坡。
兩大德藝雙修的大文豪,為啥要反對變法呢?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免役法讓百姓從出力改成出錢,難道利益不是受損更大嗎?遇到災年,賦稅可以免,可役錢卻不能免。
那麼,實行免役錢不就相當於往百姓頭上又加了一項重稅嗎?還有,在市易法下,官府親自下場參加商品買賣,既會因為購買物資而加重財政負擔,又會影響正常的商業活動,影響商稅收入。
國不強,民如何能富呢?
就這樣,雙方大斗幾百回合,宋神宗始終堅定地站在王安石一邊。只可惜,好好的變法,也有皇帝堅定支持,最終就是流產了。
為什麼呢?因為王安石變法操之過急,到了執行環節,下面的人又是層層加碼,本來是好的政策,到了地方就變味了。
像青苗法,本來是方便農民貸款,到了地方上,就變成了強買強賣。還有市易法,本來是為了平穩物價,結果讓官府壟斷了市場,國營企業和關系戶大發其財。
最後,王安石變法還是失敗了。宋朝冗兵、冗官和冗費的現象,仍然存在。不過,大宋朝廷窮,不一定就意味著百姓窮。宋朝的農業稅,相比前朝來說,真的是大大地降低了。
2.輕徭薄賦藏富於民,還是苛捐雜稅不斷?
宋代的農業稅,繼承的是唐代中期開始實行的「兩稅法」。把之前的什麼租啊庸啊調啊之類的,統統折算成現金,合並成戶稅和地稅。
夏季交一次稅,秋季交一次稅,只要在當地有田產,就要在當地上籍交稅。田多的納稅多,田少的納稅少,但每畝的田產所收的稅賦是固定的。多少呢?
沈括在《夢溪筆談》里說了:「畝稅一斗者,天下之通法。」
無論產量多少,每畝田都收一斗的稅。而在宋朝,每畝田的產量在一石到四石左右。換句話說,一石有十斗,也就是說,農業稅的稅率是2.5%到10%。相比於前朝,可以說是比較低的了。
甚至,朝廷在收稅的時候,都沒有按照實際的田地數量來。王明清在《揮摩後錄》中記載:「民間生業,每三畝之地,止取一畝之稅。」甚至,為了鼓勵大家開荒,一百畝田地只需要交四畝地的稅。
朝廷曾一度想要增加到每百畝收二十畝的稅,結果言官們紛紛上書反對,說「民間苦賦重」。這和之前的朝代比起來,這稅負簡直太輕了。
在這樣的政策下,宋朝農民確實是享受了一段歡樂時光。司馬光曾經考察某農村,發現哪怕是村裡田產最少的下等戶,除了要交兩稅以外,基本沒有太多的徭役負擔。只要不碰上大飢荒,吃飽穿暖,小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可是問題來了,兩稅,也就是正稅,不過是農民面對的一種稅負。你以為,一個大宋百姓,只用交點正稅嗎?須知,正稅以外,宋朝還有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
在宋朝剛剛開始它的進度條的時候,統治者還想著要休 養生 息。可到了後來,眼看著百姓越來越富,地方官們開始動心,想辦法盤剝百姓。
仁宗年間,就有一個叫李覯的思想家,寫了一首詩:「官家的的要寬征,古時什一今更輕。州縣酷嫌民漸富,幾多率斂是無名。」
他吐槽朝廷的的確確是想要輕徭薄賦的,農業稅定得比古代的10%還要低。只可惜,州啊縣啊的這些地方官,就看不得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擅自進行搜刮聚斂。
《金瓶梅》裡面西門慶的老婆吳月娘的哥哥吳大舅就說了,在濟州地,每年上繳朝廷的兩稅不到五百兩,而他會管此屯,一年能額外從百姓那兒獲得百十兩銀子。
你看,在宋代當個什麼地方官,就有這么多油水可撈,說句題外話,你知道為什麼宋代的佛教不像唐代那麼興盛嗎?
那是因為,當和尚已經要交助役錢了,而科舉當官呢,不僅不用交稅,還可以有大大的油水撈,那為什麼要不愛當官、去當和尚呢?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宋朝這些雜七雜八的稅還比較少,中央朝廷發現底下私自加稅以後,還會及時糾正。可後來,隨著地緣政治越來越緊張,戰爭開支越來越大,苛捐雜稅就已經變成常態了。
北宋宣和年間,爆發了方臘起義。因為軍費不足,當時的經制使就提出了加征賣酒錢、頭子錢、印契錢等七種雜稅,統稱為「經制錢」。
後來,幾次戰爭期間,北宋朝廷又定下了「總制錢」「版帳錢」和「月樁錢」。
這幾種錢都創立於戰爭時期,定下的數額比較高。特殊時期可以特殊辦法,人們也願意為了國家,短暫地勒緊一下褲腰帶。
可誰知道,戰爭結束了,這些錢卻還要繼續收。褲腰帶一直勒著,那誰能受得了?結果,百姓交不出那麼多錢了,五花八門的增收手段就出來了。
比如有的人因為不堪稅負,索性地也不種了,田也不要了,可收稅官還是會找上他,管他要稅款。
再比如,官府在審案子的時候,犯人越有錢,就會被判得越重。為什麼?把你判重點,你可不就是能拿出家產爭取減刑嗎?甚至,有人家裡被偷了、走在路上被搶了,官府在抓到盜賊以後,直接就把贓款贓物充公,一分錢也不還給失主。
所以在當時,要是有人借了錢以後跑到外地去躲債,債主為了報復,就會索性把這份債權獻給官府。而官府追起債來,那叫一個窮追猛打,比收正稅還要積極。
到南宋的時候,就連理學家朱熹,給兒子寫家書、也不忘教育要及時納稅,朱熹忍不住大發感慨:「從古到今的剝削之法,在本朝都齊全了。」
你想想看,淳熙末年,宋朝的財政總收入是6530萬錢,其中雜稅竟然有將近4500萬錢。雜稅收入比正稅還要多,宋朝算得上是頭一個。
北宋一百六十年,農民起義兩百多次,南宋時候也差不多。老百姓要是真的過得好,哪裡會被逼上樑山,聚眾起義呢?
當然了,宋粉們有一點沒說錯,那就是:宋朝的商業確實是迅速發展了。
在之前的幾千年裡,中國的財政稅收都是以農業稅為大頭。而宋朝,就是我國第一個工商稅收入超過農業稅收入的朝代。
B. 宋朝gdp佔世界多少
宋朝GDP佔全世界60%左右,這種說法沒有確切的資料。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據研究,北宋時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60%,而清朝在鴉片戰爭之前的1820年,中國GDP總量為2286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32.9%,這是中國GDP佔世界比重最高峰。北宋時中國人均GDP為228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人均GDP為427美元。
C. 都說宋朝富裕,到底有多富裕
其實在宋朝的巔峰時期的富裕程度,是遠遠要超過漢唐的。雖然領土沒有漢唐時期的大,但是富裕程度確實可以相比擬的。
北宋從立國初期開始,就實行以仁義治天下,並且當時還推行和平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從政策。在宋朝之前一直都是重農抑商的政策,商稅是不被政府重視的,工商業的發展也不被朝廷看好。但是宋朝不一樣,工商業的發達,以及對商稅的重視,正為了宋朝國富的基礎。
那麼宋朝的富從那些方面才能得以看出呢?
還有就是當時宋朝的政策非常的和平,和平才能讓百姓有更多更好的發展空間。其實無論是打不過也好,還是就是人家認慫也罷,但是戰事的減少確實是對待百姓的發展更有利。再加上對待工商業的重視,還有稅務制度的改革已經等等一系列的措施,都讓宋朝的經濟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富饒。
雖然現在我們很多人覺得宋朝的重視文學的國策,有些過於偏激。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文學素養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確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國民們擁有更好的文學素養更好的素質教育也是國富民強的基礎之一。
D. 中國宋朝的經濟里有多強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E. 宋朝的經濟究竟有多繁榮一億貫財政收入中7成都是非農稅收
宋朝,是中國 歷史 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朝代。雖然說在軍事上宋朝並不出彩,甚至在我們看來是經常被欺負,但是在經濟方面,可說是登峰造極,從《清亂拍缺明上河圖》中可見一斑。那麼,宋朝的經濟究竟有多繁榮?一億貫財政收入中7成都是非農稅收!
一、 宋朝經濟發達的表現
宋朝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極其發達的時期,歷來國內外人們都對其稱贊有加。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說: 「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
日本宋史學家宮崎市 認為:「 宋代是中國 歷史 上最具魅力的時代。 」
但是我們很難從評述中窺見宋朝概覽,下面一起看下具體表現:
1、 農業進一步發展
中國古代是典型的農業 社會 ,宋朝的農業自然也繼承了前代的特點,不過宋朝的農業生產效率更高。
翻車、筒車廣泛使用,各種水利設施也廣為修建,人民還大力開墾土地,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得到開墾,精耕細作下,糧食產量也大為增加。
加上占城稻、木棉花的引進,農業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
2、 手工業大大進步
說起宋朝的手工業,首先當然要提一下瓷器。定、鈞、哥、汝、官五大名窯,燒制出來的瓷器行銷世界,景德鎮更是成為當時的「世界瓷都」。
宋人還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了指南針,並將火葯運用到了戰爭,而且城市中已經開始普遍使用煤炭。
由於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宋朝的海運也非常發達。為了將中國的器物運往國外,自然需要乘風破浪的大海船,因此宋朝的造船業也非常發達。不僅可以年產數千艘大船,船隻規模也可達千噸級別!
3、 商業飛速發展
宋朝的商業發展有很多體現,主要的體現有城市的興起、商業制度的變化、貿易量的增加以及貨幣制度的蝶變。
先來說說城市,宋朝的城市規模更大,開封城鼎盛時期人口150萬人,十萬人以上的城市超過50座!
宋朝的城市主要以商業為主,所以唐朝的坊市制度被打破,街市制度開始,各類市場晝夜不絕,不少賀彎城市的夜經濟已經相當繁榮。
商業的發展,貿易量自然激增,政府開始徵收商業稅,據統計,宋朝的歲入中,有70%以上的非農稅收,其中商稅占據很大比例。
因為商貿的發展,自然需要有被人們廣泛認可的一般等價物,於是堅挺的宋朝鑄幣開始成為泛區域性貨幣,當時的日本把嘩辯宋朝的鑄幣當做如今的黃金儲備,禁止外運,很多東南亞國家也是如此。
由於鑄幣大量外逃,因此宋朝不得已發行了紙幣,這就是最早的紙幣交子,後來還發行了會子。
4、文化繁榮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有了錢的宋人當然有時間搞搞文化創作。
唐宋八大家中宋人佔了6位,程朱理學成為後世楷模,藝術字畫更是群星閃耀,足以說明當時的知識分子水平很高,也襯托出當時的經濟發達。
畢竟一個飯都吃不飽的朝代,文化也很難有如此巨大的成就。
二、 宋朝稅收構成探究
我們都說宋朝的經濟發達,歲入非常可觀,要不然「歲幣」30萬兩怎麼說給就給。那麼宋朝的歲入到底有多少,又是怎樣的構成呢?
以 熙寧十年 為例, 北宋 歲入 總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 收入達到 2162萬貫,占 比 30%,工商稅 收入達 4911萬貫,占 比 70%。
也就是說宋朝是中國古代史上少有的非農業稅收為主的朝代,農民的負擔並沒有想像的嚴重。但是宋朝的支移和折邊非常多,且宋朝土地兼並嚴重,沒有土地的佃農日子並不好過。
三、 小結
作為中國 歷史 上的「巔峰」,宋朝雖然疆域不大,但是所產出的經濟、文化卻是任何朝代都難以仰其項背的,甚至說宋人的某些習俗就是現代的源頭。
不過,宋朝也絕對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美好,不然又怎麼會有鐵面無私包青天的事跡呢?
當然,這仍然不妨礙宋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
F. 宋朝到底有多富裕為什麼宋朝那麼有錢-趣歷史網
說到宋朝,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趣歷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說起宋朝,在大多數人印象中除了「弱宋」之外,再就是極度富裕,這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中最為富裕的一個王朝。可以說,宋朝的富裕程度超越任何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其他的王朝在宋朝面前都是不值一提。在世界的角度來看,宋朝國土面積280萬平方公里,地球陸地總面積為1.9億平方公里,用地球含扮1.9%的面積獨佔了當時全世界80%的GDP!那麼宋朝到底有多富裕呢?我們來做一個對比。
宋朝居民的收入換算成當今的購買力如何?
整個宋朝320年,各個時期的購買力不同,我們就以《水滸傳》時期的宋徽宗時代為背景,吳用用一兩銀子買了一壺酒、20斤牛肉和兩只雞,以目前我們的市場價格進行換算,一壺好酒100塊錢,20斤牛肉約800塊錢,兩只雞怎麼也得100塊錢,那麼那時候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1000元左右,而宋徽宗時期城鎮居民的收入,按一天最低100文收入來算,一個月30天就是3000文,就是3兩白銀,月收入至少在3000-4000元左右。
當然,工商業的發達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讓龐大的商業帝國越來越富足,但是卻也導致了統治者貪圖安逸,而正是它的富足吸引了北方少數民族的眼球,我在草原上喝西北風,你在宮殿里縱情享樂,不搶你搶誰,不滅你滅誰!最終兩宋都被少數民族政權所滅,中華文明也由開放逐漸走向了封伏陪閉與愚昧。
G. 宋朝並不弱——之一:宋朝的經濟
宋朝俗稱「宋鼻涕」,給人感覺軟弱不堪,不僅「燕雲十六州」沒有收復,而且一再退讓於遼、西夏,先後滅亡於金、元。
從政治地緣學角度,宋朝先與遼、夏,後與金、夏成鼎立之勢,遼、金的實際控製版圖也比宋要大,在與它們的軍事角逐中,宋朝也從來沒有占過上風。在疆域的統一方面,宋朝確實前不能比漢、唐,後不能比明、清。
但是宋朝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弱,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為什麼。首先說說宋朝的經濟。
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億貫,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即使失去半壁江山的南宋,國庫收入竟也高達1億貫。南宋滅亡300多年後的明朝,財政收入僅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盡管明朝的國土要遠遠大於宋朝。清朝的財政狀況比明朝要好一些,直到清朝末年,國家年財政收入才達到了宋朝的水平,但此時中國的人口已經接近4億,約為宋朝人口的4倍。
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加重對人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以宋神宗熙寧十年為例,財政收入的7070萬貫中,農業稅約佔30%,而工商稅約佔70%,這個數字說明,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明王朝在1570-1580年間,平均每年財政收入是3078萬兩,不過是宋朝的19%。更主要的是,農業稅占明朝政府總收入的81%,工商雜稅只佔總收入的12%。清朝的稅收也以農業稅為主,直到清朝末年,工商業收入才再一次超過了農業稅。
孫基隆在《鳥瞰中國千年史》中說,宋朝鋼鐵工業高度發達,大型企業通常會僱傭數百名全職的產業工人,而政府的兩處軍工廠聘用工人數多達八千人。華北的鋼鐵業以1078年為例,達年產一百二十五萬噸的水平,而英國於1788年亦即工業革命之始才不過年產七萬六千噸。宋朝采礦業發達,信州鉛山的一個銅礦就有十餘萬礦工。煤已經成為首都的主要能源。「汴都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
唐朝時期,對外交往的孔道主要是西北陸路。到兩宋,因戰爭關系,西北陸路交通時斷時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主要依賴東南海路交通。宋朝首次開辟了「海上陶瓷之路」,宋代的「五大名瓷」譽滿全球。進出口商品達300多種,成為當時最發達的海洋國家,不僅推動世界貿易,也把宋代的印刷、火葯、指南針這三大發明,傳入歐洲。
宋朝造船業和航海業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長江兩岸,貨棧林立,廣州、泉州和福州的商船遠航阿拉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日本。在對外貿易中,中外商人乘坐使用的大多是中國製造的船隻。而其商船的噸位之大,數量之多,皆為世界之首。當時,大海船達300噸,而幾百年後的哥倫布航船才120噸。採用指南針導航的300噸海船,穿過印度洋遠達阿拉伯與非洲東岸。
北宋時,海外貿易之盛,遠遠超過前代。宋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及收購進口物資來滿足皇室、官僚的生活需要,對海外貿易十分重視。早在971年(開寶四年),就設置市舶司於廣州。以後,北宋政府又陸續在杭州、明州、泉州以及密州的板橋鎮(山東膠縣境)、秀州的華亭縣(上海市松江一帶)設置市舶司或市舶務。
南宋的海外貿易更是超過北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歲達200萬貫,超過北宋治平年間歲入63萬貫的兩倍多。由於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貨幣鑄造供不應求。在對外貿易中,銅錢又大量外流。紙幣代替銅錢,成為主要的交換手段。
英國著名經濟史學家麥迪森測算,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大概為500億美元,占當時世界GDP總值的80%,人均GDP約為500美元,宋朝頂峰時人均GDP約600美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大概是要強於我國50年代初期的水平。1950年,中國人均GDP僅為439美元,1952年達537美元。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 歷史 老人能夠再給宋朝一些時間,會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嗎,會出現產業革命嗎?
H. 宋朝gdp佔世界多少
宋朝gdp佔世界80%。
大宋富裕,這是史學界公認的事實。無論從經濟發展,還是科技文化發展,宋朝確實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一個高峰。這是中國佔全球GDP比例最高的時期,也是中國歷史最富有的朝代。
宋朝是典型的藏富於民,當時歷信社會經侍拿濟文化,各方老爛搭面都有非常充足的發展,可惜只是軍事稍弱。
I. 都說宋朝富裕,到底有多富裕呢
宋朝的政治軍事上讓後人覺得窩囊,心裏面不舒服。經濟方面,卻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現在,全世界史學屆公認宋朝是我國古代史上最富裕的朝代。
宋朝有多富裕呢,經濟方面具體的指標這里不列舉了。在這里,筆者列舉一下各朝代的結束方式,讓給讀者朋友自己從側面去想像一下,宋朝的富裕程度。
秦朝因為“天下苦秦久矣”,爆發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和吳廣雖然兵敗身死,劉邦和項羽帥領的義軍卻最終滅掉了秦朝。
西漢被王莽奪取政權不久,活不下去的農民爆發了大規模起義並推翻了王莽。
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黃巾起義軍的沉重打擊沒有最終滅掉東漢,但使得東漢的統治土崩瓦解,名存實亡。
西晉在爆發八王之亂後,被匈奴人攻滅。
隋朝末年,農民起義烽火燃遍中原大地。竇建德,李密等人領敬培導的義軍動搖了隋朝的統治根基,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唐朝,則是在黃巢的打擊下喪失了統治的根本,最後被朱溫給滅掉。
宋朝的北宋亡於金國的侵略,南宋亡於蒙古的侵略。
元朝末年,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先被義軍占據了南方,後來又被出身義軍的朱元璋趕到大漠去了。
明朝,亡於李自成和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
清末,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起義軍縱橫於南方和北方的廣大地區。起義軍動搖了清朝的根基,從此清朝對各地的控制能力嚴重下降,最後被革命黨推翻。
不難發現,只有宋朝和西晉不是亡於農民起義。其餘的朝代都是大規模的飢荒導致農民起義,而改朝換代的。
西晉存在時間不長,建立於265年亡於316年,只存在了51年。爆發了八王之亂,引來了匈奴的侵略而亡,算是個特例。這里不討論了。
如果細心研究歷史會發現,古代朝代都會經歷:建立――盛世――衰亡,這個三步曲。
一個朝代建立之初,因為改朝換代的戰爭而人煙稀少。故而新朝代初期,人均土地佔有量大。人們忙著種地,生孩子。無人閑的無聊去鬧事,故而政治清明。
到了中期,人口繁衍眾多,到處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這就是人們說的盛世。
到了晚期。人口總量過多,人均土地不足以養活這么多人。加上階級固化已久,導致了貴族的腐敗和對資源的壟斷。廣大底層百姓無法生活下去,為了生存鋌而走險,於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爆發了。面對強大的起義軍,統治者往往因無力回天被推翻,於是一個朝代就這樣被終結了。
宋朝也爆發過農民起義,但規模都不大,基本上都沒有超過一個省的范圍。讀者朋友這意味著什麼嗎?
這意味著,宋朝沒有發生過大的飢荒。宋朝發生的幾次農民起義,除了幾次是反抗金國和元朝的起義外。
山東的宋江起義,安徽的方臘起義,四川的王小波起義,都打出了反對官府的剝削壓迫的旗號。要求減輕徭役和賦稅,均貧富。
他們起義的背景都是人們生活困苦不堪,因不願忍受沉重的徭役賦稅而起義。但是這些地方並沒有餓死人的記錄,起山稿模義者自己也沒說是為了避免餓死而起義。這是宋朝經濟方面富裕的最好體現。
唐朝天寶年間人口達到了巔峰,天寶13年,即公元754年,有7000多萬人口。天寶年間開始,唐朝經過安史之亂等戰爭。逗緩到859年時,比起天寶年間,人口下降了不少。然而,此時爆發了黃巢起義。據史載在作戰時黃巢義軍的軍糧不足,只好以人為食。軍隊還沒食物,百姓的慘境可想而知。
據專家考證,宋朝徽宗年間,人口已經達到了1.3億,比唐朝增加了差不多有1倍。宋朝和以往朝代一樣,也有天災人禍。宋朝土地兼並和官府腐敗很嚴重,自然災害也時有發生。並且宋朝比唐朝疆域小了許多,也就是說宋朝的土地很少。然而,宋朝並沒有出現飢荒,也沒有餓死人的慘劇。甚至,從史料來看宋朝人生活水準比唐朝人高得多。宋朝人比起唐朝人,食譜更加豐盛,營養水平也更高。要知道,宋朝並沒有土豆、紅薯和玉米這樣的高產作物。
也就是說,與唐朝相比。宋朝以更少的土地成功的養活了更多的人,並且生活水平還提高了許多。宋朝是怎麼做到這一奇跡的呢?
城市對糧,肉,菜和水果的需要很大。賺錢是能提高人的動力的,土地擁有者為了賺錢而積極的提高產量。菜,肉,糧的產量增加很快。
宋朝人善於做生意,遠方的食物也以商業手段上了宋朝的餐桌。產於遼國與西夏草原的牛羊肉和奶製品,沿海的水產品都能流入中原市場。豐富了人們的食譜,也替代了一部分糧食。
J. 宋朝的財政收入到底是多少
北宋財政收入峰值為1.6億貫(兩、石、匹、圍),南宋峰值為1億貫明蘆陵(兩、石、匹、圍),看著好牛逼是吧,給個對比數據,金國財政收入峰值約3億貫(兩、石、匹、圍),相當一段時間超過2億貫(兩、石、匹、圍),當然這其中有宋朝歲幣的功勞,宋代給人財政收入高的感覺是因為我們都按明清的財政收入標准不加換算的計嘩迅算了宋朝的財政收入,簡單的認為一貫就是一兩白銀,但由於宋朝發行交子,加上年年歲幣,國家戰爭不激戚斷,銀貴錢賤非常明顯,宋代交子一貫僅兌制錢770文,4貫制錢(4000文)才兌1兩白銀(南宋),北宋約2500制錢一兩白銀(37.5克),而宋代是實物稅收和貨幣稅收並行的,實物糧食以石計,藁秸、薪蒸(軍馬糧草)以圍計,布帛以匹計,金銀、絲綿以兩計,其中藁秸、薪蒸基本不值錢,一圍也就100文,一石糧食北宋大概300到600文,南宋則要2貫(1540文),帛基本與一貫錢一匹,絲綿一兩約0.4兩白銀,即800到1600文,而宋代歲入70%的數量是糧食和藁秸、薪蒸,而這些東西在明清時不計入我們一般認知的財政收入裡面的,明清計入中央財政收入的都是白銀,所以若是換算一下,將宋朝財政收入按明清標准摺合成白銀(50克一兩),那麼北宋峰值約1200萬兩(不考慮白銀成色,若考慮白銀成色背誦應該低於1000萬兩)正常約500到550萬兩,南宋峰值約450萬兩,正常在270到300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