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原始社會到南北朝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
從人類社會三大分工開始,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從農業,手工業,城市和商業的發展這幾個方面著手。
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人類主要從事採集和狩獵。母系社會時期財產由母系繼承,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男性在氏族經濟地位的變化(生產力發展,農業和畜牧業成為人類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男性由狩獵轉向農業和家畜畜養,其地位逐漸上升),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發展。原始的財產公有制逐漸瓦解,私有制由萌芽而產生。國家產生,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發展。
夏商西周三代,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手工業方面以青銅製造業,制陶業,紡織業為主。商業方面由官府管轄和經營(所謂的工商食官)。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鐵器和牛耕的使用,開墾面積增加,水利的興修,農業生產力發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封建地主經濟逐漸發展。
Ⅱ 自然經濟是哪些社會形態的基本經濟形式
自然經濟形成於原始社會,存在於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等多個社會形態。總的來說,商品經濟處於補充的和從屬的地位,自然經濟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始終占據主導的和統治的地位。
(1)原始社會——完全的自然經濟
在原始社會,人們是在血緣家庭和氏族組織的狹小范圍內從事集體勞動,實行按性別和年齡進行的自然分工。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沒有社會分工,沒有剩餘產品,也就不存在把產品拿來交換的可能。
(2)奴隸社會
奴隸主庄園經濟依然是一種自然經濟。奴隸生產的勞動產品除了維持其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之外,全部為奴隸主佔有以滿足他們奢侈生活的需要,只有少部分庄園不能生產的產品才需要到市場上去購買。
(3)封建社會
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雖然有了進一步發展,但就整個社會而言,自然經濟仍然占據統治地位。封建地主階級依靠土地所有權向租地農民收取勞役地租和實物地租來滿足自身的需要,個體農民則通過租種地主的土地,依靠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家庭經濟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