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特徵是什麼
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中國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目標。即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 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些宏偉目標的實現必須以雄厚的經濟基礎來支撐,必須通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來不斷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適應我國經濟體系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訴求和目標就是打造「質量第一、效率優先」為本質特徵的經濟體系。只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破解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才能推動經濟建設再上新台階。從本質上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是引領經濟質量提升,破解發展矛盾和瓶頸的有力抓手,是堅定不移地走質量強國之路,是推動產業轉型、改善供給結構、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經濟邁向中高端的戰略舉措。
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適應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發展和參與全球治理的需要。從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新格局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應的是國際標准、國際規則、國際平台,是中國經濟高質量「走出去」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中國在世界經濟舞台話語權和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需要。當前,國際形勢和競爭力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部分發達國家逐步走出世界金融危機的「陰霾」,經濟復甦跡象明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正在快速發展,其國際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據此,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升對外開放發展質量、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顯得重要而迫切。
4,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四個科學內涵所謂現代化經濟體系,應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科學內涵,即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先進協同的產業體系、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提升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具體來說,
5,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旨在闡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構建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以發展成果共享為終極目標的經濟體系。
六,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是指把各種要素調動好、配置好、協同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作用,充分發揮資本、資產、資金支持產業發展的作用,協同促進實體經濟和產業體系優質高效發展。
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以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市場經濟制度體系。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要堅決破除制約發展活力和動力的體制機制障礙。
八,不斷增強我國的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構建堅實基礎。從其基本特徵看,現代化經濟體系主要體現在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高效率的發展水平、中高速的經濟增長、平衡發展的地區格局、高水平的農村發展、全新的對外開放格局、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等七個新特徵。
⑵ 如何理解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當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突出抓好的工作有哪些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其主要任務包括以下: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措施。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因素既有供給問題也有需求問題,既有結構問題也有總量問題,但供給側和結構性問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給結構失衡,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供給質量不高,不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金融、人才等資源配置存在「脫實向虛」現象,影響了發展基礎的鞏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一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加強基礎設施網路建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二是加快形成新動能,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更多新增長點。三是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四是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科技發展成就顯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與經濟實力還不相稱,與經濟建設主戰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還不適應。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一是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戰略科技力量,實現重大突破和顛覆性創新。二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三是倡導創新文化,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四是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業已連續十幾年獲得豐收,糧食產量連續4年超過1.2萬億斤,農民收入增速連續7年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失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三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就業創業和增收渠道。四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五是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很不平衡。必須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優化區域發展格局,推進新型城鎮化,逐步縮小差距。一是協調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二是協調推動「一帶一路」相關地區開放開發、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保護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是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邊疆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四是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要害在創新,關鍵靠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決破除制約發展活力和動力的體制機制障礙。一是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三是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性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消費、投資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條件。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一是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二是拓展對外貿易,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優化進出口結構。三是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四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資、生產、服務網路。
應答時間:2020-12-1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現代化經濟體系6個內涵是什麼
1、更高效益的經濟水平和經濟增速。中國已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大國,中國的經濟增速保持世界前列,人均收入持續增長,進入高收入階段,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全要素生產率大大提高。
2、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方式。要以科技驅動代替要素驅動,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創新型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增長與排放污染「脫鉤」,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經濟模式。
3、更平衡的區域和城鄉發展格局。國家戰略規劃、跨地區戰略規劃、區域性戰略規劃銜接有序、配合有效。這就意味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更加成熟,生產要素的配置和流動更為有效,跨地區的轉移和互助機制逐步成型,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4、更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並非西方當代的市場經濟體制才是現代市場經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主要特徵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市場和政府的「兩只手」都要起作用,這是中國發展的優勢所在。
5、更全面的對外開放。我國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需要進一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成為貿易強國、對外投資強國,具備一批全球貿易中心、研發中心,以及面向全球的創新合作、產能合作、服務合作、投融資合作網路。
6、更完善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空間布局結構和協調程度。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語境下,要全面構建比較穩固的現代農業基礎、比較發達的製造業以及門類齊全、迅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總體要是技術進步在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得到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得到增強。
現代化經濟體系釋義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緊扣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布局的內在要求,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徑。
也是適應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換經濟增長動力和全面均衡發展的迫切需要,意義深遠而重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現代化經濟體系
⑷ 說說你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理解
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以奠定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經濟基礎。為此,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首先需要將其放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考慮,首要內涵是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以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目標導向的經濟體系。
這樣一種導向的經濟體系,意味著我們應該避免機械地國際對標,將現代化經濟體系簡單理解為業已實現現代化國家的經濟體系。評估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成效如何,是否已經是現代化經濟體系,主要標准應該是看其是否有利於持續推動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⑸ 淺談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本內涵
根據十九大報告精神,新時代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由以下基本就是構成:
一是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中國現在已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只要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6%-7%,到2050年左右,中國人均GDP、人均GNP或國民收入達到世界現代化國家的平均水平,我國的經濟總量就絕對處於世界第一的位置。
二是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人均水平要超過美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中國可以在衡量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的其他指標方面奮起直追,如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預期壽命等方面,中國的進步都十分迅速。
三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結構。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經濟的語境下,是指要全面地構建比較穩固的現代農業基礎,比較發達的製造業尤其是高級化的裝備製造業,以及門類齊全、迅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總體要求是技術進步在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得到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得到增強。建立這樣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物質基礎。
四是現代化空間布局結構和協調程度。指國土資源利用效率較高、要素密集程度較大、生態容量適度、城市群落連綿、區域發展差距較小的生產力布局結構。
五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並不是西方當代的市場經濟體制才一定是現代市場經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主要特徵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市場和政府的「兩只手」都要起作用,這是中國發展的優勢所在。
六是高水平的開放經濟體系。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一定是全方位立體開放的經濟體系,是深度加入全球分工體系、與世界經濟之間有著良性循環關系的經濟,不僅可以輸出商品和要素,而且也可以吸收商品和要素,但絕不是依賴型的輸入型經濟(如技術依賴度比較小);不僅可以引進來,而且可以走出去;不僅可以對東開放,而且可以沿「一帶一路」向西向南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