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內容有哪些
我國開放型經濟已經進入新階段,需要加快構建「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採取新的對外開放戰略、自主創新戰略、貿易運行預警體制和摩擦應對機制建設等措施,加快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
中國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和質量,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在開放型經濟中,要素、商品與服務可以較自由地跨國界流動,從而實現最優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率。
開放經濟強調把國內經濟和整個國際市場聯系起來,盡可能充分的參加國際分工,同時在國際分工中發揮出本國經濟的比較優勢。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發展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各國的主流選擇。開放型經濟與外向型經濟的不同在於:外向型經濟以出口導向為主,開放型經濟則以降低關稅壁壘和提高資本自由流動程度為主。在開放型經濟中,既出口,也進口,基本不存在孰重孰輕的問題,關鍵在於發揮比較優勢;既吸引外資,也對外投資,對資本流動限制較少。
②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包括哪些方面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主攻方向,也立足當前,提出了不少重要舉措,主要包括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三大方面。
一、「放寬投資准入」。 第一、在政策法規上,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第二、在開放領域上,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進一步放開一般製造業;第三、在對外投資主體上,確立企業及個人對外投資主體地位,允許發揮自身優勢到境外開展投資合作,允許自擔風險到各國各地區自由承攬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允許創新方式走出去開展並購投資、證券投資、聯合投資等;第四、在實施途徑上,通過建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第五、在管理體制上,要求加快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商簽投資協定,改革涉外投資審批體制,完善領事保護體制,提供權益保障、投資促進、風險預警等更多服務,擴大投資合作空間。
二、「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當今世界,由於 WTO 多哈回合談判停滯不前,不少國家和地區在積極探索建立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區,主要經濟體紛紛將商談自貿區作為重要戰略推動,自貿協定已成為大國開展地緣政治和經濟博弈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國正在推動的 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TIP(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面對新的國際貿易體制規劃,為了確保我國在全球自貿區格局調整中不被邊緣化,更好地開展國際經濟合作,《決定》提出了四個新,即「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新戰略思維;「改革市場准入、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管理體制」形成新的管理體制;「加快環境保護、投資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等」新的議題談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路」 的新網路平台;同時也提出「擴大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開放合作」。
三、「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早在 1993 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就提出了實行全方位開放的問題。20 年來,我國內陸沿邊開放取得很大進展,但是與沿海開放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此次《決定》進一步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明確提出,一是抓住全球產業重新布局機遇,推動內陸貿易、投資、技術創新協調發展;二是創新加工貿易模式,形成有利於推動內陸產業集群發展的體制機制;三是推動內陸同沿海沿邊通關協作,形成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對外經濟走廊;四是實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加快沿邊開放步法;五是推進內陸地區國際大通道建設,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最終通過內陸沿邊開放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③ 什麼是開放型經濟
開放型經濟是一種在本國和外國之間開展經濟活動的經濟類型。譬如,一國人民,包括當地企業,可以和別國人民及企業進行商品和服務貿易,也可以跨國界進行資本投資。而封閉經濟則不存在國際貿易和金融。向別國出售產品和服務的行為稱為出口,而購買別國產品和服務的行為稱為進口。二者共同構成國際貿易。對於一國國民而言,開放型經濟體具有諸多好處。最主要的便是,消費者有大量商品和各種服務可供選擇。此外,消費者還可以將積蓄用以國外投資。在開放型經濟當中,一國在任何一年的開支無須與商品和服務的產出持平。一國通過從國外借貸,可以過度開支。也可以開源節流,將結余借給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