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一、國內因素:
1、全國上下改革開放的決心。
2、中國人的智慧勤勞。
3、近四十年來國內人民內部沒有大的矛盾。
4、中國社會全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二、外部因素:
1、美蘇冷戰,為了拉攏中國,美國派基辛格訪華,中美關系破冰,為中國加入全球一體化打開契機。
2、得益於世界的科技發展。
3、得益於WTO的發展中國家關稅過渡期政策。
4、得益於近十幾年來美國纏身於中東事務,給了我們悶頭發展的平靜時期。
(1)中國經濟是如何崛起的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科技研究國,現今大約有926000位研究家,僅居美國之後。自1998中國政府在科技研究方面所花的錢翻了三倍,將達到1360億美元。中國。在2010年中國的工程博士數量超過美國。許多外國公司都在中國建立了研究中心。
太空科技-在197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發射衛星東方紅進入太空,成為第五個有能力發射衛星的國家。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可以獨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
2007年,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三個有能力以導彈摧毀人造衛星的國家。嫦娥一號繞月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已經成為了月球俱樂部的一員,中國政府更計劃在2020年左右向太空發射一個空間站和執行一個登月計劃。
㈡ 中國經濟如何崛起
內銷外購,降低外債,把他國欠我們的錢降到最低!!!!!
㈢ 經濟如何崛起 中國發展
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水平,建立更好的制度,進一步發展各種形式教育,破除阻礙教育發展的一些因素,發展各種科學技術。
㈣ 中國的經濟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中國經濟起初1978改革開放,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實行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我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土地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1984年4月,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又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這14個港口城市。逐步興辦起經濟技術開發區
1985年起,又相繼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開辟經濟開放區
1988年增闢了海南經濟特區,海南成為我國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
1990年,黨中央和國務院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長遠戰略著眼,又做出了開發與開放上海浦東新區的決定。我國的對外開放出現了 一個新局面
我國的五個經濟特區, 深圳市. 廈門市.珠海市. 汕頭市.海南島.
珠江三角區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市區、惠東縣、博羅縣、肇慶市區、高要市、四會市長江三角區以上海。:南京 無錫 常州 蘇州 南通 鹽城 揚州 鎮江 泰州:杭州 寧波 溫州 紹興 嘉興 台州 湖州 舟山 金華 是中國經濟體系。如今振興東北。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 未來又是中國一大經濟體系
㈤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崛起
從現在起到2020年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宏大的發展任務,也是世界現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果從1950年算起到2050年中國只花100年的時間使15~16億人口達到中等發達水平,就開創了人類發展的「奇跡」。當前,中國正處在這一歷史發展過程的中間點。中國崛起不僅是經濟總量、貿易總量和綜合國力的崛起,而且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的探索、創新和展示,這對佔世界人口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傢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示作用和示範作用。它將證明一個現代化的後來者仍然有可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追趕發達國家,快速實現工業化與現代化,「中國之路」將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提供極其豐富的經驗和極其重要的借鑒,對推動整個人類發展進程產生積極的重大影響。
㈥ 中國未來如何崛起
自鄭必堅提出和平崛起的論調以來,全世界開始認真對待一個問題:如何重新認識中國?從1987年至今,30個年頭的中國改革留給經濟學家的謎題太多,對於中國的經濟增長以至於只能用「奇跡」來形容。當然,認真的研究者也明白,經濟增長與所謂崛起是有很大差別的。中國的增長背後隱藏著一系列問題,包括政治體制改革、腐敗與貧富差距、環境污染等等。而這些潛在並日益凸現的問題是否會激化中國社會的矛盾,從而影響中國未來的發展,是反思改革的重要議題。剖析中國崛起與崩潰的可能,正是本力主編的《崛起?!中國未來十年經濟發展的兩種可能》一書的主題。
這是一部及時並不乏深刻的作品,集全球一流經濟學家的智慧於一體,將中國置於世界的聚光燈下,從不同角度加以剖析,頗有旁觀者清的意味。當然旁觀者並不是異口同聲,他們對中國奇跡的看法並不一致。在解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推動力時,主編本力以不凡的眼光挑選了代表性的觀點。主要可以概括為兩個方向:從國際角度看,外部推動具體而言包括外資企業發揮的重要作用或外商直接投資推動了增長。而與之相配套的是人民幣被長期低估,從而推動了低成本製造業的出口擴張,一進一出造就了中國奇跡;從內部審視,有不少學者則指出中國「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式改革以及強勢政府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持此觀點的不乏像羅伯特.巴羅這樣赫赫有名的研究增長的經濟學家,也有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姚洋教授等。
事實上,上述兩種不同的觀點並不構成沖突,而更多可以從互為補充的角度來看待。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德懷特.珀金斯曾說:誰能真正解釋中國的經濟增長之謎,誰就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大概不是妄言。從中倒是不難看出中國問題的復雜性。如樊綱在書中所說的:「中國兩套問題即發展中國家問題與轉軌經濟問題交織在一起的特殊性,既是中國的難題,也是中國之所以能相對平穩地進行改革和保持增長的原因。」樊綱所說的既是難題又是原因倒揭示了一種認識中國經濟增長的途徑。福禍兩相依,增長的原因背後隱藏著崩潰論者發現的危機。盡管雙方的出發點都著眼於一個更美好的前景,但正面稱頌或許不及批評來得有效。
珀金斯指出了中國的人口問題,認為計劃生育政策對人力資本的積累並不是有效的,同時勞動力從農村向城市轉移受到戶籍制度制約可能會拖累中國經濟的發展。珀金斯隊中國一向樂觀,竟也表示出擔憂,那麼「盛極而衰」的崩潰論出台恐怕也不是杞人憂天了。對於崩潰的可能,身兼美國兩大智庫職位(蘭德公司的顧問與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的查爾斯.伍爾夫歸納出八個方面:貧困與失業帶來的社會不穩定,腐敗扭曲資源配置,水資源及其他的環境污染問題加重,能源消耗高但產出較低,金融系統抗風險能力差同時國有企業若失去壟斷地位競爭力堪憂,外商投資減速,加上台灣問題作為潛在的隱患,這相互交織的八個方面反映出崩潰論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所依據。
那麼中國的危機會以何種形式體現呢?中國是會重蹈拉美的覆轍、或是走上日本的老路還是倒向所謂的印度模式?《崛起》一書的第三部分重點分析了這三種可能的參照路徑。收入分配的嚴重不均與政治體制上的專制是拉美國家的經濟轉型中遭遇的重大問題,盡管在鄭秉文看來,中國即便有拉美化也只是集中在收入分配領域。但無論如何,政治上的同構性還是讓「拉美病」成為值得警惕的一種傾向。而日本在地產與證券市場泡沫破裂之後,經濟發展一直步履蹣跚,中國的快速增長也讓人憂心經濟已經過熱,調控不當就會犯和日本一樣的錯誤:大量不良銀行貸款、無節制的能耗、經濟過熱等等。人口數量上與中國相近的印度近年來的崛起對中國的沖擊不小,MIT的黃亞生對比了印度模式與中國模式後認為,印度依靠本土企業的內源性增長會比中國依靠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更為持久,而另外一方面印度的民主政治從長期上帶給經濟發展的活力要遠遠高於中國。盡管謝國忠認為印度落後中國起碼十年,但也許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未來的走向,印度的潛力或許正是中國下一步的轉型的一個方向。
實際上,不管中國未來的道路如何,其巨大的影響已經遍及全球。在剛剛閉幕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世界需要怎樣的中國」的討論轉向了「中國需要怎樣的世界」,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深深嵌入到全球化的過程之中,並且舉足輕重。蘭德公司亞太政策研究中心的主管奧弗霍爾在給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的證詞上表示:中國崛起的重要成效與美國崛起或日本與歐洲的復興對於世界的成效是相同的,因為一個富裕的鄰居總好過一個來自貧民窟的鄰居。對於中國而言,以更負責也更具合作精神的姿態進一步參與到全球化的進程中去,這或可以同時回答「世界需要怎樣的中國」以及「中國需要怎樣的世界」的問題。
㈦ 究竟是什麼讓中國經濟崛起
人民群眾的勤勞智慧是中國經濟崛起的內因
㈧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是
1、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實行國有企業改革;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⒋、調整經濟結構。(官方版本)
另外這些年來我們靠壓低資源、勞動力價格來活得比較優勢競爭。1990-2010年我們犧牲了大量的資源環境帶來了GDP,農民工和打工者的低工資促使經濟繁榮,這對勞動者是不公平的。2008年起,黨中央國務院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日益緊密地結合。
㈨ 什麼是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主要動力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就是科技創新而且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對整個經濟的發展起著中國重要作用,從某些意義上來講,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崛起都是需要科技創新來推動的,因此更應該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綜合國力,這才是經濟快速崛起的根本,要從下幾個方面出發來思考問題。
3,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來源於好的政策,政策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其實不得不說,是對於整個人類社會來說,經濟發展確實有很大的因素制約,從某些意義上來講,好的政策是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最大動力,在新時期國家更應該增大科技創新投入,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為經濟實現下一個新增長創造源動力。
其實對我們來說,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源動力來自於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創新作為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動力,也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政策,良好的國內外形勢,才是維系經濟良性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