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中國經濟多少年超過20萬億

中國經濟多少年超過20萬億

發布時間:2023-03-23 06:29:30

㈠ 中國哪年gdp總量過萬億

中國友敬國家統計局公布,面對疫情巨大沖擊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2020年中國GDP達到10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2.3%。

GDP總量突破百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讓不少人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長大」了,但此好頌慎時此刻的中國經濟,更要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將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繼續推動經濟繼續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在更高台階上爭取新的突破。

我國統籌櫻襪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突破百萬億元大關。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0-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㈡ 中國2022年gdp總量

我國GDP總量預判冊租估2022年增長4.4%,GDP將接近20萬億美元,具體為19.91萬姿喊億美元掘兆,比去年增加2萬億美元以上。

㈢ 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多少

國家統計局22日發布的初步核算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00670億元,比上年增長9.0%。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2008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人民同心同德、頑強拼搏,努力克服歷史罕見的特大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讓薯國民經濟總體呈現增長較快、價格回穩、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的發展態勢。

初步核算顯示,2008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6%,二季度增長10.1%,三季度增長9.0%,四季度增長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4000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146183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120487億元,增長9.5%。

馬建堂表示,2008年中國農業生產繼續穩定發展,糧食實現連續五年增產;工業生產增長放緩,企業利潤增速回落;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有所改善;國內市場銷售增長較快,城鄉消費旺盛;價格漲幅前高後低,下半年逐步回穩;進出口全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四季度增速回落較多;城鎮新增就業總體穩定,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幅加快,貸款增加較多胡滑則。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加深和蔓延,對中國經濟的沖擊仍在繼續。馬建堂表示,2009年將按照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切實落實好促進增長、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馬建堂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總體格局沒有變,而且2008年12月份的一些經濟數褲棚據已經出現了積極的變化。

歷史數據顯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986年突破1萬億元,2001年突破10萬億元,2006年突破20萬億元。

㈣ 中國GDP的綜述增長原因

中國GDP增長有以下三點原因:

1、區域協調性增強

從GDP增速來看,中西部地區增速明顯高於東部地區。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表示:「中西部地區加大了發展力度,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獲得向西開放的機遇,培育出新的動能。中西部加速發展,使中國地區的總體差距縮小,表明區域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在增強。」

2、服務業成為主要動力

與世界發達地區相比,各省(區、市)在服務業發展上仍有較大進步空間。陳耀表示,發達國家的大城市服務業佔GDP比重一般達到80%以上。今年上半年數據中,只有北京的服務業佔GDP比重為82.2%,其餘省(區、市)均低於80%。過去長期以工業、製造業為主體,高消耗產業佔比較大,而服務業的增長使得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得到緩解。

3、新動能加快成長

中國新動能的崛起不僅短期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舊動能不足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且從長期看給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支持。未來在政府制度創新、市場機制驅動和企業積極參與等有利因素推動下,經濟動能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並由碎片化逐步轉化為集群化,最後形成穩固發展新潮流。

(4)中國經濟多少年超過20萬億擴展閱讀:

國內生產總值主要特徵如下:

(1)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2)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人均GDP告訴我們平均每個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

(4)GDP概念是源自於交換產生財富的原理。這個原理的基本條件是:一是交換必須自願,二是交換必須不妨礙第三人,三是交換必須在兩個清晰的產權主體之間真正發生。假定不符合這三個條件,那麼所得出的GDP數值的准確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說GDP的數據就會有瑕疵。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新動能加力中國經濟增長

網路-國內生產總值

㈤ 我國近10年國內生產總值

2004年,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3.6515萬億元
2003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達11萬億元
200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2萬億元
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9.5933萬億元
200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
到2020年,我國國正鉛仔內生產總值(按2000年價格計算)將超過35萬億元。未來20年,中國經激物濟將保舉汪持7.18%的增長速度。
希望採納

㈥ 如何看待「2022年全國存款120萬億,利息收入或超20萬億」

近日,網傳一名在頭條號上認證為「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教授」的網友@原味農經發布了一篇題為《對50萬以上存款徵收高額利息稅,促消費的最佳途徑》的文章,目前該文章已刪除。
文章中提到,2022年,我國居民存款余額高達120餘萬億元,全國有500多萬個家庭存款余額在50萬元以上。建議通過對這些家庭徵收高額利息稅的方式,讓居民把存在銀行里的錢拿出來消費,拉動經濟復甦。
文章發出後引起了熱議,1月28日,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院在官網發布聲明辟謠,稱該作者並非該院教職員工,也非經濟學教授。同日,時代財經嘗試聯系該頭條號作者@原味農經對此作出回應,但該用戶的頭條號的私信功能已被設置拒收。
多位金融業內專家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均認為此舉不妥。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1月28日對時代財經指出,當前國內民眾儲蓄偏好較強,消費或投資的意願較弱,主要是收入預期與投資風險加大所致,因此促消費和投資需要在充分認知問題與原因的基礎上對症下葯,而非簡單粗暴胡亂出主意。
針對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乘勢推動消費加快恢復成為經濟主拉動力。加力擴消費,推動幫扶生活服務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促進汽車等慧衫大宗消費政策全面落地。
一、天量儲蓄並非消費疲軟的直接原因
據國家統計局1月17日公布,2022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8%,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5438億元,下降2.6%;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下降0.2%;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下降0.4%。
當前消費疲軟、有效需求不足制約了經濟的復甦,不少經濟學家紛紛為拉動消費建言獻策。@原味農經認為,近年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減少是消費不及預期的主因,把目光投向了天量的儲蓄余額。
1月10日,央行公布了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同比多增6.59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09萬億元。
雖然央行並沒有公布目前我國住戶存款余額總量是多少,但是根據之前央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末,我國住戶存款余額72.44萬億元,在此基礎上,2019年至2022年分別增加9.7萬億元、11.3萬億、9.9萬億元、17.84萬億。
據此計算,截至2022年末,我國住戶存款余額已經達到121.18萬億,按照最新的人口數據14.12億人口計算,人均存款達到85821元左右。
另據招商證券研報分析,2022年居民存款余額增加額為12.7萬億元,居民凈存款增加額為9.3萬億元。據招商證券統計,2022年居民凈儲蓄的增加規模,接近過去10年總和,創下天量。
在@原味農經看來,增加可支配收入是促進消費的必然選擇,於是他把目光瞄準了存款余額50萬以上的家庭。他提到,存款余額在50萬元以上的佔0.37%,意味著全國有500多萬個家庭存款余額在50萬元以上,並建議對這些家庭征利息稅。
據時代財經查詢,「存款余額在50萬元以上的佔0.37%」這一數據或與當下實際不符。2015年政府推出《存款保險條例》之前,央行曾摸底調研,當時得出的數據是全國的居民賬戶中存款超過50萬的佔比只有0.37%。
事實上,利息稅並非新鮮事,1999年根據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恢復徵收自1959年暫停的利息稅,稅率為20%。2007年8月15日稅率由20%降至5%。2008年10月9日,國務院根據《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決定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停徵收個人所得稅。
但針對@原味農經建議的徵收存款利息稅以鼓勵消費的做法,近日,多位金融業內專家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均認為不妥。
「這位專家的建議看似科學,實際上對現實問題了解不夠。」一位不願具名的金融業分析師1月28日對時代攜碧飢財經表示,存款是結構性的,居民消費不振是預期問題和有消費意願的群體缺少消費能力。 
柏文喜進一步分析,居民儲蓄更多的是出於風險防範和對沖預期不佳的自然需求,畢竟中國當前各項社會保障體系尚有不足。「如果真的開征,作用也會十分有限。」
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還對時代財經表示,即便開征利息稅,在現實生活中,儲蓄者也有很多方式規避。
二、鼓勵中等收入人群的辯返思路有可取之處
誠然,當下國內民眾儲蓄偏好較強,而消費或投資的吸引力較弱。有專家對時代財經表示,@原味農經把目光聚焦到有50萬存款的家庭,鼓勵中等收入人群這一思路也有可取之處。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1月28日對時代財經表示,應該鼓勵中等收入人群拉動消費,以促進經濟發展
洪勇分析道,首先,中等收入人群是社會發展的核心,也是消費的主力軍,他們的消費能力是最大的,因此拉動他們的消費,可以有效提升經濟的發展速度;其次,可以針對中等收入人群推出一些消費促進政策,比如政府補貼、消費券、稅收優惠等,以鼓勵他們積極消費,增加社會消費水平。

㈦ 2021財富大變局來了!投資底層邏輯已變,未來2-3年要做好准備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人類對於顛覆式變化,往往後知後覺。眼下,中國市場財富分配已進入新的周期,中國家庭財富也正在加速駛向下一個配置拐點。洞見中國財富新趨勢新格局,把握投資潮汐,才能在全球大變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時代的脈搏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旋律。




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集體「放水」,長期貨幣寬松政策積累了越來越深厚的經濟和債務矛盾,這些結構性矛盾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連續沖擊下不斷激化,史無前例的貨幣大放水將世界經濟推向危險邊緣。


「飲鴆止渴」式危機自救並沒有真正解決經濟發展的根本性和結構性矛盾, 世界經濟共同下探。2021年既是世界經濟繼續探尋底部的一年,也是從底部再出發、創新突圍底部的一年。


全球經濟早已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和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問題同時暴露出來,各類危機共振,無限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暫時勝利令全球進入新一輪的通貨膨脹,但「寅吃卯糧」只能緩解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問題,卻不能真正解決危機,只能將危機一次次延後。


與此同時,全球格局也在發生著重大轉變。


在跨國企業與資本所引領的全球尋租時代,無邊界資本將全球經濟推向不平衡,各國資源稟賦在世界范圍比拼競爭,致使生產要素在全球經濟領域再分配,進而將馬太效應發揮到極致,導致經濟發展失衡、貧富差距拉大、民粹主義和迅歷逆全球化不斷抬頭。


當前世界的經濟形勢,已不可避免滑入「馬爾薩斯陷阱」。 全球化過程中,國家之間充斥著形形色色的零和博弈、霸權主義和叢林法則。


長期金融風險不斷積累,「明斯基時刻」的種子早已深深埋下。一旦長周期風險積累到上限,便會引發過剩產能、超額貨幣、債務危機和資產泡沫的集中清算。


無論危機來自哪個經濟體,「蝴蝶效應」下無人能夠置身事外。因此, 我們對未來經濟下行壓力要有估計和准備,同時也要對投資收益率的下降和財富保值做好准備。




新 科技 革命帶來的經濟轉折點,即將到來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產能過剩危機, 歷史 上,每次危機的消失都是通過新一輪的 科技 革命和產業革命,從而帶領人類走出危機的泥潭,步入一個新的時代。


科技 創新是助燃時代發展的燃料,新技術產生會超額利潤,引發敏感的創新資本蜂聚。資本與 科技 的再結合,能夠助力經濟再次增長並繁榮。


我國正在由經濟大國向 科技 強國轉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已集中到高新 科技 和消費上,這些行業包括移動互聯網技術、人工智慧、生命科學、機器人、大數據、無人 科技 、新消費等,第四次 科技 革命已悄然開啟。


所有財富的源泉都來自於 科技 創新,所有經濟的發展也來自於 科技 創新。 新 科技 革命帶來的經濟轉折點即將到來,也勢必將帶來新的財富風口和賺錢機會。


經濟結構轉型大機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經濟轉型是必然。十四五階段,我們會從中等收入跨過高收入國家的門檻,進入到高收入階段,生產要素稟賦的變化將促使資本結構的變化。


消費升級是驅動經濟結構轉型的畝亮搜原生動力。高收入階段資本會十分豐富,消費升級和經濟賽道換道超車將驅動經濟由製造鍵運業不斷向服務業轉型,同時高精尖端等優勢產業、戰略性產業與發達國家齊頭並進,逐步由趕超變為領先。


國家在下的一盤大棋,在於調結構,將資金和人才資源更好地配置到實體領域,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精特新企業。


具體來講就是降低房地產、金融、教育、互聯網等的利潤和壟斷,以及由此引發的過去長期對民生和實體經濟的擠壓和成本,大力發展製造業、硬 科技 、實體經濟、新能源、新基建、資本市場等。


實體經濟是驅動經濟發展的正道,更是解決現存經濟頑疾的良葯。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框架中,將有一批又一批的產業崛起,帶來一波又一波造富浪潮。


共同富裕——中等收入群體擴大


共同富裕是與創新驅動發展、經濟結構優化、國家安全、碳中和等並駕齊驅的中長期目標。 按照規劃,到2035年,我國中等收入人群要在現有基礎上翻一倍達到8億,屆時我國 社會 階層將從一個金字塔型結構變成一個橄欖型結構。


「橄欖型」 社會 是相對 健康 穩定的 社會 結構。中產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為國家經濟提供頭腦和市場。未來中產將成為 社會 結構的主流。


「橄欖型」分配目標將帶動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轉變,城市化進程將步入一個新的階段,隨著中等收入人群的擴大,消費升級和市場下沉將引爆中國經濟,帶來巨量產業機會和經濟活水。


消費升級的時代或也將引領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賺錢周期,在中等收入群體擴大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巨大的下沉市場空間,而這些也正是三四線城市的投資機會。




權益投資的大時代來臨,增配金融資產


中國股票市場未來將有巨大的擴容空間。中國整體的股票市場證券化率為87%(包括A股、港股、中概股等),與美國1980年代相仿,與當下主要經濟體差距明顯。根據IMF預測,中國GDP將在2025-2030年達到約20萬億美元的水平。假設屆時中國證券化率達到103%(目前法國水平)到135%(目前日本水平)之間,中國股票市場總容量將達到21-27萬億美元,代表了8-14萬億美元的增量, 相當於再造了一個中國股票市場。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和經濟驅動方式的轉變,房地產在居民資產配置中的比例已經見頂。從財富格局上來看,中國房產的高速成長階段帶來的價值紅利已經接近尾聲,金融化程度較低的中國股市,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未來財富增長的主要接棒者。權益類金融資產或成為家庭財富新的蓄水池。


金融市場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與開放,經濟結構轉型、新興經濟尤其是 科技 創新對資本的需求不斷加大。結合目前的經濟結構與政策趨勢,未來隨著房地產投資吸引力的下降,金融資產佔比將持續上升。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告別全民炒房時代後,權益投資的大時代已經來臨,減少不動產配置增配金融資產將是大勢所趨。


持有優質資產,及早布局新經濟,注重資產配置


資本收益率大於勞動收益率,現金不產生任何收益,反而會被通脹隱性徵稅,因此持有資產是我們搭乘財富快車的關鍵。


不僅要持有資產,還要持有好資產,並且做好資產配置。在財富大變局的當下,構建一個合理的抗風險收益組合,做好個人資產配置,將會使我們的財富增長之路更加游刃有餘。


在全球布局 科技 新周期與中國經濟產業轉型雙重機遇下, 及早布局新經濟資產,通過在價格低點買入新興企業股權、基金, 投資者有望分享中國在 科技 創新、消費升級和產業變革過程中蘊藏的巨大紅利。


藉助長期投資和專業投資的力量


我們正在經歷的是一個百年變局的前夕階段。它的長度是以年來計算的,而不是以天或者周來計算的。 時間創造的回報率對最終價值具有巨大的杠桿作用。長期持有能夠通過復利效應放大投資收益。我們有幸站在新的長周期的起點,能夠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入新經濟新資產, 而堅持長期投資才能最終取得豐厚的回報。


未來機構化投資趨勢中,個人投資者單打獨斗獲得財富的難度非常大。專業投資者擁有更為先進和成熟的投資理念和方法論,投研體系更為系統和嚴謹,藉助專業機構的力量,把錢委託給專業投資者管理,投資效率和勝率要更高。


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每個企業每個人最終都是時代的產物。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市場財富分配新信號已初步展現,站在財富分配新周期的起點上,只有緊跟時代旋律,把握投資機會,才能有望搭上國運快車,從「造富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㈧ 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多少億

國內生產總值110萬億元,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比重達18.5%,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2012至2021年這十年間,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9月13日起,國家統計局開始發布多篇「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講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累累碩果。



新華社資料圖

經濟總量不斷邁上新台階

2013至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6%,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6%的增速,也高於發展中經濟體3.7%的平均增長水平。國內生產總值2021年突破110萬億元,達114.4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為2012年的1.8倍。

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的同時,我國經濟佔全球份額穩步提升,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按年平均匯率折算,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比2012年提高7.2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2013至2021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居世界第一。

人均GDP水平實現新突破。2021年,我國人均GDP達80976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12年增長69.7%,年均增長6.1%。

同時,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0萬億元大關,達到20.3萬億元,按同口徑計算,2013至2021年年均增長5.8%。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2021年末達32502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

基礎產業基礎設施不斷夯實

農業、交通、信息通信、能源……十年間,一系列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不斷夯實,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有利條件。

農業方面,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13657億斤,比2012年增產11.5%,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15至2021年,穀物總產量保持在6億噸以上,穩居世界首位;肉類、水果、花生、籽棉、茶葉等農產品產量均保持世界第一。農業科技創新和機械化步伐加快。2021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

交通領域同樣成果豐碩,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2012至2021年末,鐵路營業里程由9.8萬公里增加至15.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由不到1萬公里增加到4萬公里。公路里程由424萬公里增加到528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9.6萬公里增加到16.9萬公里。2021年末,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里程8736公里,擁有運營線路的城市達51個。

十年來,「寬頻中國」「網路強國」戰略加快實施,2021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2216億GB,是2012年的252倍。2021年,互聯網上網人數達10.32億人,比2012年增長83%;互聯網普及率升至73%,提高30.9個百分點;累計建成並開通5G基站142.5萬個,已建成全球最大5G網,5G基站總量佔全球比重達60%以上,居全球首位。

此外,能源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初步核算,2021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3.3億噸標准煤,比2012年增長23.2%,年均增長2.3%。2021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37692萬千瓦,比2012年末增長1.1倍;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和核電在建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引領者。

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首位

創新成為近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關鍵詞。2021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7956億元,為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長11.7%;研發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44%,比2012年提高0.53個百分點,已接近OECD(經合組織)國家疫情前2.47%的平均水平。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扎實推進,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首位。2021年,按摺合全時工作量計算的全國研發人員總量為562萬人年,比2012年增長73.1%,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

投入增長的同時,創新產出也不斷擴大。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基礎前沿領域涌現出一系列重大原創成果,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級計算、大飛機製造等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國內外專利申請授權量460.1萬件,比2012年增長2.7倍。

㈨ 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存在的問題

第一,我們在制度建設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上還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社會保障的核心價值取向應當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國民共享發展成果。但是,由於幾十年以來城鄉分割的思維定勢,以及改革開放以來過分突出效率優先,使我們在真正基於公平、正義、共享核心價值追求基礎上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著一些分歧。

第二,責任不清。這是影響我們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與建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歷史責任與現實責任不清。二是政府責任跟社會、企業、個人責任的邊界不清晰。三是中央政府與地方責任不清。

第三,立法滯後。所有國家的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建設都奉行立法先行,通過制定各種社會保障的各種法律來確定製度,然後加以實施。而我們走的是一條漸進改革、試點先行的道路,是摸著石頭過河,改革先試驗,把試驗的經驗總結起來再行推廣,在長期試驗過程中才開始重視立法。但試點期過長必然損害制度的健康發展,所付出的代價與成本亦屬高昂。

第四,現行的制度有效性不高。現在的每一項社會保障制度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它直接損害了制度的有效性。

第五,政府財政投入偏低。西歐、北歐的福利國家,財政至少有50%用於社會保障和福利的支出,即使是美國的財政也有約三分之一用於社會保障事業,我國香港地區的財政有50%由衛生福利局與教育統籌局使用,這些國家與地區的公共財政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國去年財政投入社會保障的比重還不到13%。
所以有問題!

㈩ 中國GDP增長速度最快的年份是哪年增長了多少

中國GDP增長速度最快的年份是1965年,增長了16.95%。
大家都知道,近幾十年來我國經濟增速在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在世界所有國家中也是排名靠前。
在近60年的時間里,我國經濟增速最高的三年分別是1965年、1984年和1992年。1965年我國經濟增速達到了16.95%,這個增速實在是高的可怕。但是這一年我國經濟增速只排世界第三,排名第一的安曼經濟增速竟然達到了189.83%,簡直是匪夷所思。
1984年我國經濟增速15.19%,結果只排名世界第二,第一又被阿曼強佔了。阿曼經濟增速達到了16.71%。
到了1992年我國經濟增速14.22%,排名世界第四,這一年世界經濟增速超過30%的國家竟然有兩大,實在是令人震驚。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2021年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比上半年兩年平均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多少年超過20萬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面對家長反對的婚姻 瀏覽:333
快餐式的時代怎麼找愛情 瀏覽:528
哪些星座是第二眼美女越看越耐看 瀏覽:619
教師如何保證自己心理健康 瀏覽:848
邯鄲市工信局有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338
美女的胃裡長什麼樣子 瀏覽:648
帥哥和美女合拍怎麼評論 瀏覽:130
無私貢獻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09
婚姻保鮮劑什麼意思 瀏覽:190
繪本故事盒怎麼製作 瀏覽:957
縣事業單位中心有哪些部門 瀏覽:206
愛情的電影歌曲有哪些 瀏覽:476
什麼是婚姻坎坷多 瀏覽:529
鯉城區幸福街是什麼街道 瀏覽:704
什麼人能幹一番事業 瀏覽:488
廣州電子通信方面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799
如何買到健康板材 瀏覽:606
如何建立一個幸福人生 瀏覽:345
搞活經濟有什麼用 瀏覽:231
經濟停擺怎麼表達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