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今年4 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明確提出要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省委書記、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姜異康強調,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胡錦濤總書記對山東提出的殷切期望,是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 各級黨委、 政府一定要充分認識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大意義,著眼全局,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加快推進。
為貫徹胡錦濤總書記指示精神和省委要求,本報今天起推出這組報道,以期能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崛起提供有益借鑒。
機遇當前,山東得天獨厚
大於陸域面積的海洋國土,綿延3100多公里的黃金海岸,旖旎的海濱風光、豐富的海洋資源,是大自然賜予山東的寶貴財富。山東半島因海而生、依海而存、靠海而興。海洋經濟能否走在全國前面,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山東省能否在新一輪區域經濟競爭中佔得先機。
這種認識在山東省沿海各市正在付諸行動。5月26日,在煙台采訪,市委書記孫永春興奮地對記者說:山東省在1991年就提出建設「海上山東」發展戰略,這些年來海洋強省成效很大。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要求,不但是對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成績的首肯,也意味著國家寄望山東半島在全國經濟區域發展大格局中有更高的定位。無疑,這是把山東半島發展納入國家戰略的一個很好的機遇。對煙台來說,機遇千載難逢。
曾幾何時,提到「藍色經濟」,讓人們聯想到的是漁鹽之利、舟楫之便。而今,我們重新面向大海,現代「藍色經濟」已經成長為一個立體的產業集群,涉及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型高技術產業,是一個跨地區、 跨行業、 跨部門,需要多產業、 多學科、多領域通力打造的新興經濟群。海洋不但是解決人類資源問題的新選擇,也為「藍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依託浩瀚的海洋,「藍色經濟」顯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當前,新一輪藍色經濟浪潮興起。北望京津冀遼,天津濱海新區、河北曹妃甸工業區、遼寧「五點一線」建設如火如荼,態勢強勁,已經和正在進入國家戰略;南眺閩粵桂,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深圳海洋強市戰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箭已上弦,蓄勢待發。從北向南,沿海各省,均著力搶占海洋經濟發展制高點,謀求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大戰略位置,以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贏得大發展的空間和活力。
海洋是山東省的最大優勢,突出表現在區位、資源、科技三大方面。山東半島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處於環渤海地區和東北亞經濟圈的關鍵地帶,是沿黃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全省海岸線、海域面積、海洋資源等條件位居沿海省市前列;依託中央駐魯海洋科教單位,山東省擁有全國最強大的海洋科技陣容。山東半島是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之一,是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一翼。 半島經濟與日韓俄遠東地區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開展國際經濟合作條件優越。
建設藍色經濟區,發展海洋經濟,山東得天獨厚。
陸海一體,區域協調發展
一個浦東再造了一個新上海,一個濱海新區讓天津展翅騰飛。因成為國家科學發展試驗區和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位於渤海之濱的曹妃甸,一個昔日默默無聞的荒蕪沙島,短短幾年間,已發展成生機勃勃的新興產業區。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使山東省海洋強省戰略找到了抓手,如果能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它必將成為我國區域經濟布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
要成為這樣一個增長極,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應當如何定位?
在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侯英民看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應該是以海洋經濟為特色、以海陸統籌為基礎、以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為前提、以海洋優勢產業為主導、相關產業協調發展的新型臨海經濟區,具體可分為主體區、核心區和關聯區三個層次。主體區為沿海七市陸域及其臨近海域;核心區為沿海36個縣市區的陸域及毗鄰的領海以內海域;關聯區為全省陸域和所有管轄海域。而省海洋與漁業廳在《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初步構想》中,在對山東半島海洋經濟的區位、資源、科技和基礎設施等各種條件分析的基礎上,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在全國發展大格局中作出了這樣的戰略定位:黃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經濟引擎、環渤海經濟圈南部隆起帶、貫通東北老工業基地與長三角經濟區的樞紐、中日韓自由貿易先行區。
顯然,半島藍色經濟區雖立足於半島,立足於山東,但它既不是純粹的自然地理概念,也不是完全的行政區劃概念,而是在全國、在世界范圍內尋找自己的定位:它以海洋為重要特色,但又不局限於海洋,目標是推動陸海一體,區域協調發展。以這樣的視野、這樣的理念審視、規劃半島的未來,可以說切中了山東半島未來發展的關鍵,使之有了更清晰、前景更可期待的戰略定位。
這一定位,從開放的角度看,就是要把「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成為山東乃至整個黃河流域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使之成為外來投資的承接地、吸引國際產業轉移的接續帶,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強力引擎,推動沿海與內地的良性互動。從地緣角度看,有助於將山東半島無可替代的區域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區域競爭優勢和產業融合優勢;成為崛起於環渤海南部的新的經濟增長極,在增強向周邊腹地的集聚和輻射作用的同時,與遼寧沿海經濟帶和天津濱海新區形成優勢互補、 良性互動的環渤海區域發展新格局,為東部沿海經濟開放區的對接整合、聯動共贏奠定基礎。
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共贏
除了大海,藍色還意味著什麼?
走訪沿海各市,無論是地方政府領導,部門官員,還是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大家形成共識: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絕不僅僅意味著向大海要空間,要資源要效益。藍色,既和海洋有關,還意味著生態和環境,要求環保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劉洪濱教授指出,不是向大海伸伸手就「 藍色」了。在對海洋的利用上,發展必須和保護並重。 沒有保護的發展,就如同又來一次大躍進,大鋪攤子,亂上項目,後患無窮。
濰坊市委常委、濱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蘇立科提出,藍色,意味著科技含量、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陸海相連,是人與自然、長遠與現實、產業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韓立民教授說,打造藍色經濟區必須牢牢把握這樣四個特徵:即陸海一體與海陸統籌、海洋科技先導與外向輻射、生態文明與環境友好、開放互動(向海、向陸)與城鄉一體。
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不單單是引來投資、承接產業轉移,也不僅僅是山東自身經濟增長模式的提升,而是在探索一條新路—— 經濟增長、 統籌協調、環境友好區域發展新模式;不單單是重復建開發區,開辟幾個示範窗口,而是在建設海洋強省戰略目標指引下,通過制定科學的海洋產業發展規劃,根據各地各行業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整合資源、找准突破口,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實現海洋產業持續發展;也不是沿海各市單兵突進,各地在經濟區功能定位方面,既要體現自身特色,又要與其他經濟區形成互補,錯位發展,在沿海和腹地的關繫上,沿海城市與內陸城市也要優勢互補、互為依託,實現共同發展。
記者在青島采訪時了解到,目前該市正組織實施老企業搬遷,計劃用5年時間,把100 多家市區老企業改造升級或搬遷。這是該市「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這一戰略,傳統的工業岸線將變身為現代化經濟岸線、生活岸線和生態岸線,傳統產業也將讓位於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這就意味著,青島正在用發展的力量,將膠州灣的保護推向新的平台,同時其自身的產業發展和升級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而放在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大背景下,定位於半島龍頭的青島,主動搶占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高地,必將對實現半島地區的產業錯位、優勢互補和經濟一體化產生強大的推動力量。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眺望二:尋求產業發展新優勢
從一滴水到一個產業
海水有哪些功能?
昨天:海水浴,海水養殖……
今天:海水沖廁,海水空調,海水蔬菜……
一滴海水,從遠古到現代,從表象到內涵,已發生質的變化。新型海水產業,正在形成一條產業鏈——在青島黃島發電廠海水淡化生產線,客人饒有興致地品嘗海水「變來」的「海泉水」牌飲用水;在膠南市海水景觀小區——隆海·海之韻小區,已實現海水沖廁、海水景觀布設;海水源空調、海水源熱泵,在青島發電廠、奧帆中心大規模應用。海水植物、海水蔬菜、海水作物,甚至灘塗糧食生產,已有技術上的突破。
從一滴水到一個產業,不僅是概念的區別,也標志著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的進化方向和品質。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劉洪濱認為,如何讓海洋經濟從「漁鹽之利、舟楫之便」走向高質高端高效產業,如何實現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打造,是一個重大課題。
傳統產業,如果注入高技術含量,也就成了產業高端。
過去魚類加工剩下的魚皮、魚骨等下貨都當飼料賣掉。但在煙台東方海洋公司的生產線上,記者看到的是,這邊進去的是魚皮、魚骨,那邊出來的是價格不菲的膠原蛋白。膠原蛋白的現價是500 元一公斤,是原料的百倍以上。目前,山東省水產品產量、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一,但附加值高、加工程度精的水產品,比如深海魚油、膠原蛋白以及各種方便的水產食品,開發和生產尚有欠缺。
海洋產業大的門類有十幾個,在山東省海洋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海上交通運輸、海上油氣、濱海旅遊、海洋漁業、海洋化工等皆成規模,在全國位列前沿。這些傳統產業是我們的優勢,但優勢弄不好就成了劣勢。劉洪濱說,比如,山東的海洋漁業在全國頂呱呱,全國海水養殖掀起的五次藍色浪潮,皆發軔於山東沿海,但五次浪潮帶來五次教訓。由於每次都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亂,損失慘重,教訓深刻。每一次都是在問題爆發後,才考慮產業結構調整。所以,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在新一輪海洋經濟開發中,千萬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
眾所周知,山東省海洋學科人才濟濟,相當於大半個「國家隊」 ,但80% 的人才集中在海洋基礎科學和生物學等方面,海洋工程技術人才嚴重匱乏,產業發展缺乏人才技術支撐。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目的之一就是打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名牌產品和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集群。如何把科研優勢轉化為技術優勢、產業優勢、市場優勢,是一道必須逾越的門檻。
從到處開花到重點突破
采訪中,記者發現,山東沿海從南到北,造船廠星羅棋布,但造船最核心的兩項技術——船用發動機和導航設備全部依賴進口。專家指出,海洋科研裝備、產業裝備、工程裝備是制約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瓶頸」技術,目前90% 以上大型科研設備依賴進口,海洋產業裝備的自動化程度非常低。
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侯英民說,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必須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而要做到這些,關鍵是要找准突破產業和產業突破口。突破口可能是一點,也可能是多點。但不管怎樣,突破口的選擇,必須根據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根據我們的資源情況、優勢和不足來找。而且產業發展必須落在項目上,落在產品上,要有產品目錄和政策扶持。
山東省部分海洋專家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山東最有發展潛力的是海洋裝備製造業,尤其是深水鑽井裝置。從全球市場看,海洋石油鑽井平台、鑽井船、海上作業機械、大型港口機械設備、集裝箱、海洋工程模塊等生產潛力很大。目前全球深水鑽井裝置供不應求,而國內的石油公司現在還沒有國產深水鑽井裝置,嚴重製約著我國三大石油公司進軍深海的步伐。我國3000家船廠,目前具備設計製造深海鑽井平台的主要有三家,即煙台來福士、大連重工、上海外高橋,其中來福士實力最強。山東省應發揮好這一優勢,採取得力措施,搶占海洋裝備製造業制高點。
為突破造船及海洋機械製造業,煙台引進世界造船巨頭來福士、大宇等,僅來福士就手持國外訂單200多億元,幾乎相當於 2007年全省造船業總產值。抓住船舶製造業加快轉移和國家出台《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的機遇,他們加快建設開發區、蓬萊兩個船舶及海洋機械製造產業集聚區,建設海洋工程船、遠洋漁船、豪華遊艇等特種船舶和高技術新型船舶。培育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
日照市以日照港為依託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僅經濟開發區目前就有華能日照電廠二期、威亞發動機二工廠、 亞太森博漿紙二期、中儲糧油二期、凌雲海糖業二期等7個大項目,總投資 230 億元。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王克軍說,大項目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使開發區產業層次不斷提高,競爭力顯著增強,實現了從政策招商向產業鏈招商的轉變。
變單打獨斗為優化布局
打造海洋產業集群,發展高端產業,建設龍頭大項目,成為沿海各地的追求。
海洋專家、山東省社科院副院長鄭貴斌認為,海洋經濟追求的目標不是單純的效益,而是集成績效。發展產業的基本原則是產業集聚,突出特色,即按照產業集群的理念,結合各自的優勢,搞好產業布局,合理確定功能定位和主導產業,強化企業和項目的技術創新,形成技術水平較高、各具特色的藍色產業集群。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海洋特色的經濟區,概莫如此。
北看,天津濱海新區、河北曹妃甸和遼寧「五點一線」開發戰略都堅持了重點突破的原則,著力點和突破口都選取了沿海重點發展區域,劃定產業功能區,集中力量,從「點」上突破,以點帶面,促進整個區域的全面發展。天津濱海新區目前集中力量開發建設 670平方公里的八個產業功能區。 河北曹妃甸依託礦石碼頭和首鋼搬遷,大力建設精品鋼材生產基地,發展大型船舶、港口機械、發電設備、石油鑽井機械、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等大型重型裝備製造業。
東望,韓國在西海岸建立的黃海經濟自由區,根據當地資源、區位和產業現狀,進行重新整合,優化布局,把主要產業區域劃分為松岳地區等五個區域。各區產業發展都有不同主攻方向,目標直指「主導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的尖端技術產業中心、東北亞的物流中心」。
雖然中外各區發展階段不同,產業發展重點各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把發展現代產業集群作為推進區域經濟升級的關鍵,同時,依託各自現有的產業特色構建符合區域特點的新的產業結構。
目前,山東的海洋產業總體規模在國內位居前列,去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 5346 億元,佔全國的18% ,不少指標在全國排名第一。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海洋經濟產業布局分散,傳統產業低水平重復,配套水平不高,延伸鏈條不長,規模聚集不強。各地發展大都僅限於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突出表現為區域間的產業結構重復建設、產品多表現為勞動力密集型的粗淺加工以及資源消耗型的,缺少有競爭力的產品品牌,海洋經濟對陸域經濟輻射帶動作用有待加強。
因此,通過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聚,形成具有山東省沿海地區行業和區域特色的產業鏈和配套體系,夯實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產業支撐基礎,乃當務之急。
❷ 如何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國將加速陸海統籌,實現陸地觀向海洋觀轉變,加強智慧海洋工程建設,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人士表示,海洋是國際戰略競爭的制高點,全球治理體系調整,特別是海洋領域治理格局的重大變革,為我國海洋經濟建設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國務院印發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確,到2030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更加完善,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差異化績效考核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綱要提出,構建良性互動的陸海統籌開發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並指出著力培育一批新的海洋經濟增長極,推動形成我國北部、東部、南部三個海洋經濟圈。來源:央廣
❸ 如何理解我國是陸上大國,海洋大國之說
中國幅員遼闊,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是亞洲最大的國家和世界最大的國家之一,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中國大陸海岸線從北面的鴨綠江口延伸到南面的北侖口,全長18000多公里,島嶼海岸線總長度超過32000公里。有6500多個島嶼。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和中國的主張,中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公里。中國有廣闊的海域和豐富的資源,所以中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
藍色經濟最初是指將現代科學技術引入海洋經濟,以提高生產效率,充分利用海洋和內陸水資源。因此,藍色經濟的本質是海洋經濟,重點是海洋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與此同時,藍色經濟的內涵和外延正在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世界范圍內對海洋環境保護的日益關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被注入到藍色經濟中。
藍色經濟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海洋經濟范疇,增加了海洋環境保護與海洋經濟發展並重的新內涵。它的延伸還包括海洋經濟概況、區域經濟和其他海洋發展戰略和計劃,以及海洋產業、漁業、旅遊、運輸、生態產業和其他特定的工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