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義。漏物攜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返伏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2、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4、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
(1)經濟如何變好擴展閱讀
發展特徵
其一,它必須能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發展度」,發展度強調了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動力特徵,即判別一個國家或區域是否在是真正地發展?是否在是健康地發展?是否是理性地發展?以及是否是保證生活質量和生存空間的前提下不斷地發展?
其二,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協調度」,協調度強調了內在的效率和質量的概念,即強調合理地優化調控財富的來源、財富的積聚、財富的分配以及財富在滿足全人類需求中的行為規范。
即能否維持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效率與公正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市場發育與政府調控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當代與後代之間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持續度」,即判斷一個國家或區域在發展進程中的長期合理性。持續度更加註重從「時間維」上去把握發展度和協調度。
建立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體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徵,即數量維(發展)、質量維(協調)、時間維(持續),從根本上表螞宴征了對於發展的完滿追求。
應對方法
在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發展帶來嚴重困難的情況下,通過改革創新增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能力、解決我國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顯得重要而緊迫。
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把有效應對危機與完善體制機制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科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② 如何實現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蘆銀戴相龍指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在三個方面推進創新:一是積極推進經濟管理體制的創新。繼續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個私經濟,深入進行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引進外資的水平,進一步完善國有土地有償轉讓市場和產權市場等要素市場,繼續深化金融改革,大力發展直接融資。二是大力進行技術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力爭在「十一五」末科技貢獻率達到70%以上,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以上,發展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製造業。三是積極推進企業管理創新。要更好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大力培養職業經理人。
吳敬璉在題為《「十一五」規劃與增長方式轉變》的演講中指出,實現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的轉變是「十一五」的一條主線,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在於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他認為,粗放型經濟增長陪燃宴方式不但不能有效配置資源,還會造成能源緊張、破壞生態環境、加大就業難度,抑制服務業段謹發展。要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服務業,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並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轉換增長方式最關鍵的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以保證市場制度的健康發展和有效運行。鴻翥吉馬在論壇上作了題為《充滿矛盾的中國創新管理》的演講。他認為,創新能力是企業競爭優勢的真正來源,是每個組織的核心能力,也是獲得成功的關鍵。但企業對利潤的過分重視會影響對創新問題的關注,這需要通過樹立創新核心戰略,建立獎勵體系和評估工具、進行創新實踐培訓等來實現。在企業的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兩方面里,只有管理創新能促進企業成長,而不僅僅是為企業贏取回報。
③ 根據我國目前的形勢,怎樣做才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首先應該做好經濟產業的轉型,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其次應該調整好整體的貿易戰略目標,應該協同國內,國外的經濟貿易;再者是應該結合中國各個地區的實際發展特點,有針對性性的進行分散發展。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調整機制。
一、做好經濟產業的轉型,從中國製造轉型到中國智造
首先應該將中國傳統的製造業由原先的中國製造轉化成中國智造,只有這樣子才能高效穩定的發展中國的經濟質量,另外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意味著中國的創新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而這種轉變是支撐中國長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
注意事項:中國在發展自身經濟的過程中,應該要牢牢抓住“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特點,只有立足於根本的發展基礎目標,才能長久有效的得到經濟的騰飛發展,並且時刻保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才能使中國在未來的發展中占據先機。
④ 經濟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有:
1、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方式根本轉變、推動經濟滑侍高擾灶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方式。離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就談不上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談不上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2、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
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著眼點,即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必須著眼於從傳統依靠要素投入為主的粗放式增長轉變為依靠效率提升為主的集約式增長,從以往高速度增長轉變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
3、必須牢牢把握工作主線,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質上是明確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從生產端入手,提高生產者的效率和競爭力,包括微觀上的企業的競爭力,企業集合而成的產業的競爭力,宏觀上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的競爭力。
4、牢牢把握基本路徑,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實際上是通過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推動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以使新發展理念得到有效貫徹,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有效進展。
5、牢牢把握著力點,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實際上是從發展意義上強調產業基礎。
6、牢牢把握信李吵制度保障,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
實際上是從改革意義上強調體制條件。
⑤ 怎樣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從經濟方面講
十七大報告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櫻燃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新型農民,發揮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做出新貢獻。
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6.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深化國企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7.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行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推進金融脊早虛體制改革,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8.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完睜帶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實施自由貿易防戰略。採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⑥ 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瞎凳好又快發展(經濟建設怎樣實現科學發展)?P88-90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中國特色創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磨吵旅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推動區域碰迅協調發展,縮小發展差距。
⑦ 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主要是要做到「一個立足點」「四個著力」「五個更多依答猛靠」:
第一,把提高質量和效益作為推動發展的立足點。必須克服重規模輕質量、重速度輕效益的傾向,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真正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努力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第二,做到「四個著力」。
1、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只有企業充滿活力,整個經濟才會有勃勃生機。
2、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只有形成有利於創新的體制機制清褲橋,才能實現科學發展。
3、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現代產業體系猶如一個國民經濟有機體的軀乾和骨架,軀干骨架搭建合理,有機體才堅實有力、健康發展。
4、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只有在競爭中不斷形成新優勢,才會立於不敗之地。「四個著力」指明了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內容,明確了不斷增強我國長期發展後勁的路徑,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全方位的戰略選擇。
第三,「五個更多依靠」。
1、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投資、出口、消費純喊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由於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依靠投資或者出口拉動經濟增長難以持續,必須依賴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的協同作用,特別是更多依靠和發揮內需,尤其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把經濟增長建立在內需持續擴大、民生不斷改善的基礎之上。
2、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不斷升級和優化是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產業發展的方向。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是提升中國經濟質量和後勁的必然選擇。
3、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由於過度依賴生產要素數量投入,,各項要素的技術含量不高,科技進步和創新的貢獻有限。必須改變這種狀況,逐步形成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核心的新的增長動力。
4、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在快速發展中資源、環境壓力巨大,通過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推動經濟發展成為必然要求。
5、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逐步改善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實現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⑧ 怎樣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使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三)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嚴格保護耕地,增加農業投入,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發展鄉鎮企業,壯大縣域經濟,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億萬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四)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
(五)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六)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⑨ 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而且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解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只有通過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和可持續增長,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主要要做到「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即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方針,不僅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資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經過多年努力,我們已經具備支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諸多有利條件,關鍵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下工夫,按照「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的要求」努力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⑩ 如何實現經濟的復甦
從政治的角度看,未來半年到一年是各國治理經濟危機的關鍵期。4年一屆的美國總統大選舉和5年一次的中共黨代會幾天後就將舉行,這兩個事件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美國「財政斷崖」和中國結構改革的走向。十八大之後中國的經濟前景到底如何?全球經濟將長期低迷,中國經濟正在艱難的轉型調結構,當過去以要素投入為主的粗放經濟增長模式不能持續的時候,中國進入較低經濟增速階段是一種必然。坦率而言,中國政府早就准備進行的政策調整——推動的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問題是,中國決策層從觀念上接受了經濟轉型,但在中國經濟的實際運行中,過去的模式還在發揮極大的影響力。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中的質量問題,被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和規模的光環所掩蓋。投資是不少,但大拆大建很多,很多投資無法形成資本存量,從鋼鐵到造船再到新能源行業等,這種例子很多。相當多的投資難以形成資本存量,更不用說積累為居民的個人財富了。這些問題,都要從經濟效率的角度來審視。從現在開始,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歷史性的轉折,中國將不得不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提升經濟增長的效率。我們相信,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轉型,將是在降低增長速度的背景下,進行的一場以提高經濟效率為核心的改革。其內容既包括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包括增加技術和創新,更重要的還包括市場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