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計劃學習經濟學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人們經濟關系的發展規律、國民經濟運行、經濟管理、資源有效配置和提高經濟效益的科學。它包括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管理經濟學、經濟史學等學科。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經濟學的門類也不斷增多。目前,在我國,經濟學已形成門類、分支眾多的的經濟學科體系。其中,有政治經濟學等理論學科;有研究部門經濟活動的學科,如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商業經濟、運輸經濟等;有研究再生產過程某一環節的學科,如消費經濟學等;有研究微觀經濟活動的學科,如企業管理等;有研究國民經濟活動核算和分析方法的學科,如會計學、統計學等;有研究經濟計量方法的學科,如經濟計量學等;有研究特定領域經濟活動的學科,如國防經濟、人口經濟學、旅遊經濟學等;有研究國別和國際經濟活動的學科,如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有研究經濟史的學科,如中外經濟史、中外經濟思想史、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等。要想學好經濟學,就要努力認真的學,只要下苦功你一定會學有所成的.
B. 如何自學經濟學
把《西方經濟學》作為枕邊書 翻閱3到5遍
堅持收看中央2套 財經信息
結合實際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C. 怎樣才能學好經濟學
看要看你學習的是什麼經濟系的什麼專業了,學好經濟和學好經濟學是非常不一樣的:前者務實,而後者務虛!因為經濟學歸根結底一門哲學,本質上人們對周圍經濟現象形成規律的探討和總結,你真正學起來會接觸到一些比學量子力學和宇宙論中可能認識到的更加玄乎的概念,因為它們看不到也摸不著,比如均衡,效率,邊際,效用等等,他們遍布了幾乎每一個經濟學的分支,使得整個經濟學殿堂猶如雲間城堡,真正掌握它們且能熟練使用需要很高的功力,我一會兒來談。
如果只是學的應用經濟學科,如金融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世界經濟等等,那就只用學好所謂的經濟就可以了:首先是要不斷地積累對經濟運作規則的認識,這些規則大多都是人們為了維持經濟系統的運轉而規定的,所以要實際容易理解得多,其次是要掌握在既定市場運作規則下的數理規律,因為只有用數學公式描述出的表達才最沒有歧義,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學習應用經濟學科的學生有一定的數學功底;三是要熟練掌握這套規則下的各種術語,每個學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概念堆積的產物,經濟學科更是如此,這就要求學生對現實經濟中的各種名詞熟練掌握,做到信口攆來,否則怎麼體現你專業?當然中文英文都要行。
如果你學習的是所謂的理論經濟學而並非面向市場服務的應用經濟學,那可能就要有點難度了,不僅需要天份還需要耐心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大致說說學習中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相信自己。要堅持只有自己能說服自己。自己想通了的,可以信;自己想不通的或者還沒有想通的,盡可以存疑,經濟學學習中直覺是最重要的。第二,要學會問問題。問題要達、要淺、要重要,要有不同答案的可能性。第三,要與高人過招;沒有條件,也要看高人過招。第四,要依對象而選擇學習方法。對象不同,學習的方法是不應該一樣的。語言、文學、藝術的學習是不同於科學的學習的。學科學需要理解。學數學、學物理、學化學,那是需要理解的。不理解這一步,就不能理解下一步。不理解,生生地背下來是沒有用的,也是不可能生生地背下來的。經濟學是科學,所以也必須一點一滴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學好,因為只有這樣,學習經濟學才是輕松愉快的
D. 怎麼提高自己的經濟學素養
看經典的經濟學教材,看不錯的經濟學家的文章,看好財經媒體,再多多思考,經濟學素養自然會慢慢上去了!另外,一個青年經濟學家郭凱寫的《王二的經濟學故事》,《一沙一世界》很不錯!或許你會喜歡。
E. 如何提高經濟學邏輯思維能力
1、多思考。經濟學中的現象的產生必然伴隨著前兆,而前兆的出現一定會帶來經濟形勢的變化,有因必有果,學會不斷的思考,從現象推斷可能產生的結果,再用現實來驗證,這樣做可以很大能力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2、多總結。經濟學的內容有很強的邏輯性,是因果原則體現最好的一門學科之一,所有的內容都是伴隨著正常邏輯來進行的,可以把書中的內容以一種提綱的形式來下來從而擁有更清晰的邏輯能力。
3、多提問。假設是最好的學習方法,經濟學中的各項理論也是在不斷的變化中的,不能只局限於現有的理論,要在現有的理論基礎上不斷的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
4、多結合實際分析。經濟學是一門實用學科,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基本上都可以找到相應的解釋,因此要不斷在從實際現象中回歸到書中,從而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F. 如何提升個人經濟學素養
首先,提升經濟學素養,和提升數學素養,物理學素養,社會學素養,以及許多其他學科的素養,方法並沒有什麼不同,就是多讀(讀書,讀人,讀事),多思考。
其次,完成具有一定經濟學素養這個目標,具體的路徑可能有很多種,無非是保持持久的興趣,堅持看經典好書,多多思考理論與經濟事實。不要妄想走捷徑,想著看一篇文章就能有什麼「經濟學素養」。
方法就是如此,接下來我就談一談我個人認為的培養經濟學素養的三重境界吧。
相關性:非經濟學專業出身,但是大學期間閱讀過很多經濟學,金融學,財務學教材與經典書籍;工作的時候,也曾經與名校畢業的金融學碩士,傳統意義上的風投,互聯網風投談笑風生。。
第一重境界:構建經濟學的知識體系
這就是純粹學習經濟學知識與理論所應該達到的境界。
在學習的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經濟學知識體系,和其他的學科所建立起來的學科知識體系,沒有什麼區別。它可以是一個典型的樹形結構,金字塔結構,也可以是你自己總結出來的邏輯圖形結構。
另外,假如你讀過曼昆的的《經濟學原理》這本很好的經濟學入門讀物,你還可以構建出一個由它的十大原理支撐起來的知識體系。在該體系中遊走的時候,可以把這「十大原理」當作是思考的線索。
在這里也附上曼昆的十大經濟學原理: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人們為了獲得一件東西,必須放棄另一件東西。決策需要對目標進行比較。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決策者必須要考慮其行為的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理性的決策者當且僅當行動的邊際收益超過邊際成本時才採取行動。
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當成本或收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發生變動。
5.交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交易使每個人專攻於他或她最擅長的領域。通過和他人的交易,人們可以購買更多樣的產品和服務。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在市場中相互影響的家庭和企業實施行動,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們來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與此相反的是在政府指導下的計劃經濟。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當一個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政府可以通過公共政策改變結果。例如反壟斷和污染的法規。
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一個國家的工人單位時間內能生產大量的商品和服務,那麼這個國家享受較高的生活水準。類似的,當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提高,那麼它的平均收入也會提高。
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當一個政府發行了大量該國貨幣,貨幣的價值下跌。因此,價格的上漲,使得需要更多貨幣來購買商品和服務。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降低通貨膨脹往往伴隨著失業率的暫時上升。這種此消彼長的現象是理解稅法,政府支出和貨幣政策的變化短期效應的關鍵。
當然,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只適合入門,我這里拿它拿它舉個例子而已。
我另外推薦一種交叉閱讀方法,也是我一直在提的一種方法。那就是,對於一門學科的了解,可以多讀幾本書,交叉來看原理是如何被表達的。
比如讀了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之後,還可以閱讀: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斯蒂格利茲的經濟學;楊小凱的經濟學,以及其它已經被證明是經濟學經典教材的經濟學書籍。(高鴻業的,我覺得就不咋地。)
然後,我覺得你應該讀一下經濟思想史,經濟史方面的書籍。
比如汪丁丁的經濟學思想史講義;蘭德雷斯的經濟學思想史,以及楊小凱的百年中國經濟史筆記等等好書。
(PS:我這里不建議讀斯坦利.L.布魯的《經濟思想史》,這本書雖然也很好,但是我覺得不適合學生讀,因為我覺得他的行文有點隨心所欲,有些東西寫的並不通俗易懂。我推薦另外一本基於這本書,但是讀起來相對好玩兒一點的書:經濟思想史的趣味,當然,這本書不能用來當做了解經濟思想史,或者經濟學思想史的書籍,因為它雖然有趣,但是並不成體系,不太嚴謹。)
再然後,你就可以讀一些大師的經典著作,比如哈耶克文選,弗里德曼的自由選擇(PS:這本書不難,可以當做入門讀物。),乃至馬克思的資本論等等。
再再然後,你就可以閱讀一些研究具體經濟發展狀況,或者某個支脈的經濟學著作了。
比如說:楊小凱談經濟;中國經濟:轉型與增長;讀懂中國改革;
以及:貨幣金融學;證券分析;演化經濟學
第二重境界:理解作為復雜系統的經濟系統
首先,境界之間的區分並不是機械的,你不用把上面的書都讀完,就能夠隱隱感覺到自己的思想水平在提升,對經濟學與經濟現象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體系化的看法。
把標題展開來講,所謂理解作為復雜系統的經濟系統是個什麼意思?
其實,對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有一個歷史性的轉向,那就是研究以復雜系統為導向來重新定義對於這些學科的研究。而經濟學作為一門「定量研究社會」的學科,應該是跟隨這個導向,使自己的研究得以深化的。
就算是對於我們這些非研究者而言,從復雜系統的高度來重新審視經濟學,也是很有必要的。
那麼,從復雜系統的高度來審視經濟學,具體是怎樣的呢?
這個話題太大,我個人的一些想法還不太成熟,我覺得重要的幾個認識的點包括:
1.復雜系統的概念與範式
復雜系統意味著,靜態上來說,在一個系統內部,構建系統的元素是多元的,元素間的聯系、互動也是十分復雜十分麻煩的,元素間往往形成了復雜的耦合關系;動態來講,在一個復雜系統內部的決策,也會產生非常復雜的漣漪效應與系統效應,系統本身也具有自己的生命特徵(奧地利學派,演化經濟學等等)。
這里講的很初步,建議閱讀相關著作,多加感悟。比如兩本《復雜》:復雜;復雜。以及其它的關於復雜系統的著作,將其思維方式帶入到經濟學的思考過程中。
(補:復雜系統的支撐學科包括老三論(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與新三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等)
2.重新審視經濟學概念,方法與學科
從復雜系統的角度來審視經濟學,舉一些例子來說:
概 念
外部性:在一個復雜系統內部做出的決策,會產生漣漪效應,連鎖效應,或者系統效應,這個效應不只是正負兩個維度這么簡單;
稅收歸宿:稅收往往並不會最終降臨到收稅的群體上,而是由消費者與生產者共同承擔,具體分配結果取決於各自的彈性。這在系統內,可視作系統對於外部反映的一種自我內部整合;乘數效應與擠出效應的對抗性:政府投資不一定使得經濟按照預期增長,而是呈現出一種正反的對抗性,對於這種對抗性,僅僅說是「凡事有利又有弊」是膚淺的,而應該從系統的角度來看待,即一種決策或者行為,在一個復雜系統內,其結果有時候會收斂成一個事件環,決策最終產生的效應取決於外部的時間與其它的環境約束;
方 法
方法,主要指的是線性的研究方法轉向非線性,簡單的動力學分析轉向復雜多元分析,分立的研究視角轉向系統的研究視角。
比如局部均衡分析向一般均衡分析轉型;
比如演化證券分析方法。
學 科
比如博弈論,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系統研究方法,研究多個變數交互作用如何達到(或達不到)均衡狀態,研究信息如何在系統內流轉。(如果從資訊理論的角度來理解博弈過程,會不會有新的感悟?)
比如演化經濟學,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待經濟系統。
之前看到@張英鋒先生的一個答案,寫的非常不錯,從系統的角度來分析經濟危機:為什麼每隔幾年就會產生經濟危機?-張英鋒的回答
第三重境界:超越經濟學
先講一個例子,關於亞當.斯密的「社會分工」。
斯密是西方經濟學的鼻祖,他在巨著《國富論》裡面提到了一條事實,即社會分工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一大動力,越來越精細的分工有助於培養熟練工人,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甚至有助於產生機器化大生產。
但是,現代社會對斯密的「社會分工」卻是持批評態度的(可見彼得.德魯克的相關著作),認為斯密的社會分工根本不是真正的社會分工,而是簡單、片面地用「技術分工」來代替了社會分工,即認為工人的勞動模式可以被機械化地劃分,同時也沒有考慮市場存在的動態需求。(這也是為什麼馬克思後來要談他的「勞動的異化作用」。)
斯密的這一思想,還催生了近代的管理學,即泰勒的科學管理。另外,福特的流水線生產,也是來自於斯密的分工的思想的啟發。
這時候,我們就要想一想,為什麼要說斯密的社會分工,在現代社會里要接受批判呢?
簡單來說,答案是:這種分工模式,是反人性的——人不是機器,人有情感,日復一日地做一些重復的工作,是對人的一種摧殘,長此以往,生產效率反而會降低。(從市場存在動態需求的角度,也能講,我就不細講了。)
這時候,我們可以再深入地思考:現代社會尊重人與人性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如果你了解西方哲學的發展,你就會意識到:近代西方哲學的發展,或者思想史,一條隱含的脈絡,就是逐漸建構真正的個人,逐漸加強對每一個體的情感與人格的尊重。(比如,始於克爾凱郭爾的「存在主義」)。
再再深入地思考:為什麼斯密的分工在他的年代是正確的,這說明了他的年代是有著怎樣的一個歷史心態?這種差別與變化,在歷史上是怎樣一個過程,從社會學角度來講,現代人的概念是如何建構的?什麼是經濟人?什麼是政治人?
再再再深入地思考:從經濟人與政治人的差別上來思考,什麼是經濟學?它如何從哲學中發展出來的?什麼是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你看,你的思想就在不知不覺間超越經濟學了。
你看,你需要學習的,不只是經濟學,還有哲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當然,還包括心理學,傳播學等等學科。
最終,經濟學對你來說,就不是經濟學了,而是一種思考慣性,你甚至用的是其它學科的術語,甚至不用任何術語,思考與解釋一件事情之時,卻是經濟學的。
G. 怎麼學好經濟學
經濟學屬於理論性學科,比較虛。學習這類專業,必須要養成思考的習慣,其次是要把經濟學和社會經濟生活現象結合,化抽象為具體,這樣學起來就比較容易些。
如經濟學的十大原理,你可以用以下事實去揭示:
原理一:人們面臨交替關系
這個可以歸納為一句諺語:「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得到我們喜愛的一件東西,通常就不得下放棄另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如考慮一個學生必須決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寶貴的資源——時間。她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學習經濟學;她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語學習心理學;她也可以把時間分配在這兩個學科上。她把某一個小時用於學習一門課時,她就必須放棄本來可以學習另一門課的一小時。而且,對於她用於學習一門課的每一個小時,她都要放棄本來可以用於睡眠、騎車、看電視或打工賺點零花錢的時間。
還可以以考慮父母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們可以購買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們也可以為退休或孩子的人學教育儲蓄一部分收入。當他們選擇把額外的一美元用於上述物品中的一種時,他們在某種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他們面臨各種不同的交替關系。典型的交替關系是「大炮與黃油」之間的交替。我們把更多的錢用於國防以保衛我們的海岸免受外國入侵(大炮)時,我們能用於提高國內生活水平的個人物品的消費(黃油)就少了。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如考慮是否上大學的決策。收益是使知識豐富和一生擁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成本是什麼呢?並不是住房和伙食的錢,因為即使你離開了學校,你也需要有睡覺的地方,要吃東西。只有在大學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貴時,貴的這一部分才是上大學的成本。實際上,大學的住宿與伙食費可能還低於你自己生活時所支付的房租與食物費用。在這種情況下,住宿與伙食費的節省是上大學的收益。真正上大學最大的成本——你的時間。當你把一年的時間用於聽課、讀書和寫文章時,你就不能把這段時間用於工作。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為上學而放棄的工資是他們受教育的最大單項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但航空公司可以通過考慮邊際量而增加利潤。假設一架飛機的乘客票價是500美元,即將起飛時仍有10個空位。在登機口等退票的乘客願意支付300美元買一張票。航空公司應該賣給他票嗎?當然應該。如果飛機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雖然一位乘客飛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邊際成本僅僅是這位額外的乘客將消費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錢大於邊際成本,賣給他機票就是有利可圖的。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當蘋果的價格上升時,人們就決定多吃梨少吃蘋果,因為購買蘋果的成本高了。同時,蘋果園主決定僱傭更多工人並多摘蘋果,因為出售蘋果的收益也高了。
原理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當你的一個家庭成員找工作時要與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員競爭。當各個家庭購物時,他們也相互競爭,因為家庭都想以最低的價格購買最好的東西。因此,在種意義上說,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所有其他家庭競爭。盡管有這種競爭,但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過得更好。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家庭就必須自己種糧食,自己做衣服,蓋自己住的房子。顯然,你的家庭在與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淺。無論是在耕種、做衣服或蓋房子方面,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其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價格既反映了一種物品的社會價值,也反映了生產該物品的社會成本。由於家庭和企業在決定購買什麼和出賣什麼時關注價格,所以,他們就不知不覺地考慮到了他們行動的社會收益與成本。結果,價格指引這些個別決策者在大多數情況下實現了整個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結果。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如某一個地方只有一口井。這口井的所有者對水的銷售就有市場勢力——他是一個壟斷者。這口井的所有者並不受殘酷競爭的限制,可以隨意定價。在這種情況下,規定壟斷者收取的價格有可能提高經濟效率。另一個辦法,就是政府再造一口井或多個,以競爭來制約個人的私利。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1993年,平均美國人的收入為2.5萬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入為7000美元,而平均奈及利亞人的收入為1500美元。這種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別反映在生活質量的各種衡量指標上。高收入國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國家的公民擁有更多電視機、更多汽車。更好的營養、更好的醫療保健,以及更長的預期壽命。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921年1月,德國一份日報價格為0.3馬克。不到兩年之後,由於期間貨幣量每月增加了3倍,1922年11月,一份同樣的報紙價格為7000萬馬克。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例如,當政府減少貨幣量時,它就減少了人們支出的數量。較低的支出與居高不下的價格結合在一起就減少了企業銷售的物品與勞務量。銷售量減少又引起企業解僱工人。因此,對價格的變動作出完全的調整之前,貨幣量減少就暫時增加了失業。
H. 怎麼學好經濟學
只要你投入精力,多關心經濟學方面,相信你會成功的,我也幫不了你別的,因為我不專業
金融學專業必看書籍
1、佛蘭克.J.法博齊、佛朗哥.莫迪利亞尼:《資本市場機構與工具》,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艾倫.加特: 《管制、放鬆與重新管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查理斯R.吉斯特:《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4、洛倫茲.格利茲:《金融工程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5、詹姆斯.托賓、斯蒂芬.S.戈盧布:《貨幣、信貸與資本》,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6、詹姆斯.C.范霍恩:《金融市場利率與流量》,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7、埃德加.E.彼得斯:《資本市場的混沌與秩序》,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8、勞倫斯.哈里斯:《貨幣理論》,中國金融出版社,1986。
9、博迪.默頓:《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0、佛朗哥.莫迪利亞尼:《莫迪利亞尼文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
11、莫頓.米勒:《金融創新與市場的波動性》,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
12、卡爾.E.瓦什:《貨幣理論與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13、哈利.M.馬科維茲:《資產組合選擇和資本市場的均值分析——方差分析》,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威廉.夏普:《投資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15、斯科特.梅森、羅伯特.默頓、安德魯.佩羅德、彼得.圖法諾:《金融工程學案例——金融創新的應用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16、菲利普.莫利紐克斯、尼達爾.沙姆洛克:《金融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7,富蘭克林.艾倫、道格拉斯.蓋爾:《比較金融系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8、蒂米奇.威塔斯:《金融規管》,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19、北京奧爾多投資研究中心 :《金融系統演變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0、凱文.多德、默文.K.劉易斯:《金融與貨幣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1、戴維.里維里恩、克里斯.米爾納:《國際貨幣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2、勞倫斯.S.科普蘭:《匯率與國際金融》,中國金融出版社,1992。
23、J.奧林.戈萊比:《國際金融市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4、哈雷爾.弗雷克斯、讓.夏爾.羅歇:《微觀銀行學》,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5、希拉.郝弗南《商業銀行戰略管理》,海天出版社,2000。
26、蒂莫西.W.科克:《銀行管理》,中國金融出版社,1991。
27、V.N.巴拉舒伯拉曼亞姆、桑加亞.拉爾:《發展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8、大衛.格林納韋:《宏觀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9、格哈德.伊寧:《貨幣政策理論——博弈論方法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30、約翰.Y.坎貝爾、安德魯.羅、艾.克雷格.麥金雷:《金融市場計量經濟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31、羅納德.麥金農:《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上海三聯書店,1980。
32、羅納德.麥金農:《經濟市場化的次續——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金融控制》,上海三聯書店,1996。
33、格利和肖:《金融理論中的貨幣》,上海三聯書店,1990。
34、戈德史密斯:《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上海三聯書店,1990。
35、阿沙夫.拉辛、埃弗瑞.薩徳卡:《全球化經濟學——從公共經濟學角度的透視》,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工具書
1、約翰.伊特韋爾、默里.米爾蓋特、彼得.紐曼:《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1-4冊),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
2、彼得.紐曼、默里.米爾蓋特、約翰.伊特韋爾:《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1-3冊),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3、本傑明.M.弗里德曼、弗蘭克.H.哈恩:《貨幣經濟學手冊》(上、下冊),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4、斯蒂芬.馬奧尼:《國際金融詞彙手冊》,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5、邁哈伊.馬圖:《結構化衍生工具》,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I. 如何增加自己的經濟學知識
經濟學是可以很平民化的學科,我是一所財經大學的學生,在圖書館看到過很多寫的易懂又專業的圖書,如有名的牛奶咖啡經濟學,每天讀點經濟學,經濟學就在我們身邊,經濟學家茶座,財經郎眼系列,富爸爸窮爸爸系列等等,學習經濟學學科最主要的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再加上你本身有學習興趣平常注意觀察周圍的經濟行為、現象,相信不過多久你也可以對一些經濟現象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有自己的點評看法
J. 如何學習經濟學
要麼跟著老師學,要麼自學。自學,也就是自願的、主動的去學習(無論是興趣所致還是願望、目標所致)。要做到自主學習,要做好以下幾點:
1、沒有興趣怎麼辦?人們總說培養興趣,但是培養興趣往往是最難的,但是興趣是在做的過程中被激發的,而不是想出來的。比如學習中,因為解出了難題,獲得的激動、成就感;或者讀書中,精彩的情節打動、吸引了你,實用的內容幫到了你......這些往往都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所以,不要想著如何激發學習興趣,而是去嘗試,在這個做的過程中,興趣往往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2、長時間的堅持,需要制定計劃。並嚴格按照這個計劃開展學習;合理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
計劃包括4個方面:①要建立目標意識。確立一個目標,特別是具體的目標,有利於學習中的堅持。②合理分配每天(每周或者某個時間段)的學習任務: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分解成每天能夠完成的單元,並堅持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無論如何不能給自己以任何借口推遲完成原定計劃。③合理規劃每天時間:把必須完成的任務盡可能安排在工作時間內完成,把既定的學習時間保留出來,養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時間學習的習慣。④按照既定的時間錶行事:學習時間表可以幫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3、尋找恰當的方法,使得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學習中因為學習方法不對,事倍功半的例子屢見不鮮。對於大部分來說,學習中如果頻頻受挫、或者付出很多收獲很小,學習的熱情和意願也就會被消磨殆盡。所以,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找解決辦法,而不是一味的蠻干。
拿閱讀來說,如果你的閱讀速度慢、理解率低下,而你需要讀的書太多,又沒有足夠的時間,這個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如果你還是按部就班的就讀,最後要麼沒讀出什麼效果,要麼連閱讀的心情都喪失了。這個時候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然後行動。閱讀效率問題曾經也是困擾我很久的問題,我最後的解決辦法是學習快速閱讀(用的是: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有需要的可以參考),掌握一定程度的快速閱讀能力,因為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好其它事情。
4、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對長期堅持學習也很重要。因為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可以讓你更好的靜下心來學習,同時也能增加學習的動力。比如:可以和好朋友一起開展學習上的比賽,讓學習的環境活起來;或者圖書館、自學室的學習效率高於宿舍等。
5、懶惰不可避免,要學會自我檢查和反省。時常檢視自己,找出自己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漏洞並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