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四大經濟區、地理區劃,各包含什麼省劃分依據是什麼
三個經濟地帶指東部,中部,西部三個,這個的劃分基本和地域上的東中西部的劃分一致。
四大經濟區: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這些的劃分基本都是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等等來劃分的。
B. 中國地理區劃的四大經濟分區
珠三角,長三角,菱形經濟區,環渤海四大經濟區。
C. 中國古代四大經濟區是怎麼分布的各有什麼特點
1.四大經濟區的劃分:
全國的經濟區域的特點:從戰國到兩漢已呈現出多樣性
和經濟實力發展不平衡的特點。
司馬遷根據漢代經濟分布的特點,將全國劃分為四大經濟區:山東、山西、江南、龍門碣石以北
。
2、傳統的農業區——山東、山西地區:
在四大經濟區中,屬於黃河流域的山東、山西地區是傳統的農業區,長期居於全國經濟重心的地位。
原因:地處黃河流域,自然條件優越,開發較早,人煙稠密,因而經濟實力強。
3、開發起步相對晚的地區——江南地區
特點:與山東、山西相比,江南經濟實力差距較大。
原因:江南物產豐富,但氣候炎熱潮濕,地勢復雜,不利於開發。兩漢時,這里大部分地區人口稀少,生產技術落後。
4、傳統的畜牧業或半農半牧區——龍門碣石以北地區
地理概念:龍門碣石以北是山東、山西以北的廣大地區。又以長城為界,分為塞內、
塞外兩部分。
特點:這一地區是傳統的畜牧業或半農半牧區。西漢時
塞內一度被辟為農業區,但經濟實力十分有限。
原因:氣候寒冷、土地貧瘠。
D. 我國分為幾大經濟區域
1.華中:河南、湖北、湖南;
(4)四個經濟區域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1.華西 Huáxī,west China,廣義指的是中國西部,包括中國西部西北部、西部西南部、西部東部,中國西部包括新疆、內蒙古西部、青海(中國西部西北部)、甘肅、寧夏、陝西(西部東部)、西藏、四川、重慶、雲南、廣西(西部西南部)。
2.華南地區,中國大區之一,位於漢族地區南部,簡稱「華南」,包括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民國時代, 華南范圍涵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及雲南、貴州,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又列入台灣省,合稱「華南六省」,而民間的「華南地區」則有多種說法,廣義自然地理上的華南地區包括福建及台灣省。
3.華北地區指位於中國北部的區域。一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北,現時在政治、經濟層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共計5個省級行政單位。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即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和呼和浩特市等三盟(市)。政治上一般上把整個內蒙古都列入華北地區。
4.華東地區,簡稱「華東」。建國初期,華東區曾為中國六大行政區之一,為當時一級行政區,於1954年撤銷,轄區相當於現在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和台灣等地,江西省當時屬中南區。
1961年,華東經濟協作區成立,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等地,1978年後撤銷。
5.中國華中地區,簡稱華中,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華中國土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9%。截至2017年底,華中地區常住人口約2.23億人,生產總值約11.61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5.20萬元。
參考資料
網路-華西地區
網路-華南地區
網路-華北地區
網路-華東地區
網路-華中地區
E. 地理問題: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四大經濟區;地理區劃 各包含什麼省到底是怎麼分的有點混亂
三個經濟地帶指東部,中部,西部三個,這個的劃分基本和地域上的東中西部的劃分一致(省份就不打出來了,好多。。。。)
四大經濟區: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這些的劃分基本都是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等等來劃分的(我個人說不出一個什麼具體的非常詳細的數據之類的標准)
是有點混亂,不過你記的時候容易出錯的記一下考試應該不會太難,比如山西是中部的,陝西是西部的這種界限比較模糊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啦。
F. 我國的四大經濟區
北方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黃海
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肅省東南部和江蘇、安徽的北部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北
南方地區
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南部臨東海、南海
包括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區)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南
西北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包括內蒙古、新疆、寧夏和甘肅西北部
非季風氣候區,深居內陸,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
青藏地區
位於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海拔高,氣候寒冷
根據地理的差異和氣候的不同
我國地域遼闊,跨經度和緯度都很大,由此直接引出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讀圖5.4「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首先通過界線A、界線B、界線C的具體分布,落實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
觀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同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A,引導學生分析兩界線的相似性,說明這里區域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季風影響。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受不到季風影響,降水較少,體現出乾旱的區域特徵,而位於東部季風區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受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處於濕潤和半濕潤區。
觀察界線B的位置,學生自己在1月等溫線分布圖和年降水量分布圖中尋找與其位置相應的1月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線。結果分別是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由此確定界線B劃分出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其主要區域差異表現在氣溫和降水綜合的氣候方面。最後再根據提示從地形和河流分布圖中落實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位於秦嶺—淮河一線。學生根據教材的問題提示,逐一尋找答案,速度可能會較慢,但教師應避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給學生的探究學習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觀察界線C的位置與我國第一級階梯的界限的吻合情況。在學生發現界線C與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界線十分吻合之後,再判斷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北方地區及西北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因素。
G. 古代四大經濟區是哪兒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第一次將漢朝全境分為山東、山西、龍門碣石以北和江南四大產業區,漢成帝時劉向的《域分》、朱贛的《風俗》,《隋書?地理志》各州後序,《宋史?地理志》各路後序,雖然都是以「物產風俗」劃褲賀分的人文風俗區,實際上也是經濟地域差異引起的人文地域差異的反映。因此可以說我國古代經濟的地域差異在人們的觀念里已經存在了。從自春秋戰國至漢代初年,農耕區和畜牧區之間、農耕區內部商品經濟已經相當發達,一直延續到漢代,《漢書?食貨志》說:「時民近戰國,皆背本趨末」,就是說漢代初年,商品貿易在社會上還有很大影響。
正如馬克思在《經濟學手稿》中所指出:「由於自然 條件不同,即由於土地肥力、水域或陸地、山區和平原的分布不同,氣候和地理位置,有用礦藏的不同以及土地的天然條件的特點不同,又有了勞動工具的天然差別。這種差別造成了不同部落之間的職業劃分,我們一般應在這些部落相互進行的交換中發現產品向商品的最初轉化。」
我國歷史上的經塵吵濟區往往包含自然、民族、政治三方面的特色。我國歷史上早期的經濟的區域差異,可按自然條件分為農耕、游牧、漁獵三大經濟區。這三胡兄派大區實際也是漢族政權和游牧民族、採集狩獵民族的活動區。漢文帝給匈奴單於書雲:「長城以北,引弓之國,受令單於;長城以內,冠帶之室,朕亦制之。使萬民耕織,射獵衣食,父子毋離,臣主相安,俱無暴虐。」這就是自然區、民族區、行政區和經濟區合一的反映。
在這三大區中,從自然、人口、資源、文化各種條件而言,東亞季風區的農耕區都佔主要地位。這里人口最多,幾佔全國人口的90%以上,資源最豐富多樣,生產力最先進,最早進入文明社會。因此這里最早出現經濟的區域差異,其先決條件是農耕發展到一定程度,有足夠的糧食提供給社會,可以使一部分人從事適應本區自然條件的其他產業,以其產品與他區進行交換,首先就是經濟作物商品化,也形成經濟區之間貿易的主要內容。
H. 越南四個重點經濟區包括
越南四個重點經濟區包括北部重點經濟區、中部重點經濟區、南部重點經濟區、九龍江平原重點經濟區。
越南四個重點經濟區包括北部重點經租檔濟區、中部重點經濟區、南部重點經濟區、九龍江平原弊銀亂重點經濟區。作為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的一環。為善用各地區的資源,並確保地區均衡發展,該國政府在某些地區和特定行業提供不同的優惠措施,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地理環境
越南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搏棚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地理坐標為北緯8°10'~23°24'、東經102°09'~109°30'之間,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壤,西與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柬埔寨王國交界,東面和南面臨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南北長1600公里,東西最窄處為50公里。陸地面積329556平方公里。
I. 中國最早的四大經濟區是哪四個
改革開放"始於1978年. 我國最早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有4個,分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四大經濟區: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