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一般可以採取什麼樣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首先要來考量,需求有什麼決定,消費者收入,消費者購買意願來決定。就公平問題本身我們還是一個待解決問題,這不僅僅是靠政府加大支出,誇張型的財政政策所能單方面的來解決的,老百姓沒有錢如何才會去消費,這和中國整體產業,中西部經濟發展直接掛鉤,首先就是政府稅收,稅賦加大,企業家鴨梨過大,成本過高,當然壓低工資,政府採取寬松的稅收政策,其本質就是還富於民,民有錢消費,自然拉動了內需。
這些東西不是簡簡單單加大基礎建設,減低利息,銀行准備金這種貨幣政策所能帶來的,基礎建設是不是為了GDP而去做,如果沒有合理的基礎建設規劃,就是對於資源的浪費,不僅是對於勞動資源還是對於自然資源,現在中國面臨的就是經濟轉型,要從國際上從商品下游逐步轉型到商品上游去,大力去培養高端人才最產業核心一塊才會給中國未來的經濟帶來一絲希望。就中國目前的泡沫經濟,通貨膨脹,股市樓市泡沫,匯率上升,大量熱錢炒湧入中國席捲資金而離開,不僅是對於中國百姓的剝削,更是對於資源的不合理分配。
我的結論是產業結構調整才是本質,沒有合理的10~30年產業調整的計劃性,只是單純的財政政策加大基礎建設是絕無益處的。必須調整現在不利的泡沫房地產產業,讓更多有錢人去投資實業經濟,中國的未來才不會像八十年代末的日本,到現在還是處於經濟萎靡不振。
⑵ 7月國民經濟數據出爐:面對嚴峻的需求不足,下半年該如何接招
受疫情的影響,我國的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在面對內需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在疫情防控與恢復經濟活動之間保持平衡,有效應對疫情的影響,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下半年,一方面需要應對疫情的公共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要採取不同的宏觀經濟政策。這次為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國家層面一定會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採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台一系列擴大內需、穩定外需、促進增長的舉措。
疫情不斷反彈,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比以往更加嚴峻的挑戰。同時,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經濟發展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當前,我們的宏觀政策主要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就業優先政策,我覺得,下半年經濟政策仍將以“穩”為主,在民生、就業、投資、外貿等領域將有更多利好政策落地,更好穩住經濟基本盤。
⑶ 改善我國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建議或措施
需求是由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G,和凈出口NX組成,只要提高其中任何部分,短期有效需求都會增加,但在中國私人投資永降息的方式並不特別奏效,因此歷來中國都是靠政府支出(基礎設施或者大的工程建設)和凈出口來維持的,但在如今危機情況下,NX比往常有很大程度的萎縮,因此要解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應該靠個人和家庭消費和投資來支撐,因為這兩部分佔總需求的絕大部分,因此中國現在才有了「電氣下鄉」,「消費補貼」等適時政策就是要拉動消費需求。
由上可知,要治理有效需求不足,不僅要調整產業結構,做好社會總體結構上的銜接,通過產業結構的升級創造中間需求,而且要在經濟政策上作相應的改進,從而提高需求的轉化程度,以求標本兼治。
1、結構性思路
從長遠來看,激活有效需求既要從調整產品結構入手,促進產銷銜接,支持可能成為下一輪消費熱點的住房、交通和信息等產業的發展,還要促進產業結構的轉換和升級,積極開發和創造中間需求。由此:
(1)在產業結構方面,要有明確的產業導向和產業發展戰略,特別是要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並把教育作為一個特殊的產業加以扶持,以促進產業結構轉換,提高產業政策的預見性和前瞻性,並以此指導投資政策。
(2)在貨幣政策方面,在中、長期內要實行微調和預調相結合的中性貨幣政策,以便為結構調整創造一個長期穩定的金融環境。其中,微調的關鍵在於加強對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抑制貨幣的投機需求,使現有的貨幣存量盡量起到刺激有效需求和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的作用。預調則側重於把握貨幣政策傳導時滯的變動,防止貨幣供應一時性的突減。
2、政策性措施
作為短期性措施,各項經濟政策之間應協同配套,促進需求轉化程度的提高。
(1)在財政政策方面,總的思路是促進收入向消費的轉化,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器」功能。為此,一要增加對貧困、落後地區和低收入層層的轉移支付,這些居民的高消費傾向能使其收入的增加立竿見影地增加消費需求;二是增加財政對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和貼息支出;三要調整稅收結構,通過適應減稅和「費改稅」方式降低企業稅負,並加強對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力度;四是適當增加國債發行,滿足財政擴大支出的需要,實現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配置的實際效果。
(2)在貨幣政策方面,盡管中性幣政策是中、長期的運作思路,但是,為了遏止通縮預期對有效需求的抑製作用,還得在短期內先作暫時性的適度松動,以使物價回復正常水平。可供選擇的措施主要有: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增加再貸款發放或減少其回收,降低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降低中央銀行存、貸款利率,在公開市場上買入國債和擴大再貼現的規模等。
(3)在信貸政策方面,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下放信貸發放權,對於有市場、有效益的貸款項目,要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對於自有資金到位並具有可行性的投資項目,也要給予信貸支持。
(4)在分配政策方面,一方面,通過開征遺產稅,提高稅率和加大稅收征管力度等手段限制高收入居民收入的過快增長。另一方面,通過扶貧和救濟支出,適當提高補助水平,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促進社會消費總水平的提高。
(5)在投資政策方面,對投資重點的確定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實施要堅持這樣三個原則:一是有利於提高需求的轉化程度和擴大即期有效需求;二要在短期內不增加或盡量少增加供給;三是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由此判斷,當前應把投資重點放在基礎建設、研究與開發投資、教育投資以及設備更新與改造上。
(6)在消費政策方面,應立即取消對某些消費品,如電力、汽車等所規定的各種限制性措施。
(7)在外經貿政策方面,通過提高退稅率、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放寬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限制和對外商投資進口設備給予減、免稅優惠等措施來降抵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的不利影響。
(8)大力開拓農村消費品市場。一是切實做好「治亂減負」工作,堅決制止不合理的收費、提留、攤派和集資,確保農民收入的穩步增加,這是開拓農村市場的前提;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家用電器等工業品的消費創造良好的環境;三是加快商品流通體制的改革,鼓勵工業品「上山下鄉」,滿足農村市場的消費需求。
⑷ 中國經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原因有哪些有什麼建議和措施
一,有效收入不足.當然經濟學里沒有有效收入這個概念,算是開個玩笑.貧富差距過大,大量的國民無力消費.比如年輕人需要房子,可大多數人買不起,而房產卻有大量積壓.
二,計劃生育政策或者說人口政策.加劇了家庭經濟生活的不穩定.而配套的改革太過遲緩,比如社會保障機制和醫療體制的虛弱.對未來風險的預期加深,增加了人們儲蓄的慾望.
三,過去稅收政策長期過多的向出口傾斜.外部需求的銳減使大量企業破產,相關的人員收入也會銳減.而且大量優質產品只對外供應,使中國人對國貨的信心大打折扣.上次成龍的有爭議的言論有部分就是指這.他不是說中國產品不好,他是說中國好的產品只孝敬洋鬼子,讓中國人覺得中國貨不如日貨.
改善需求或者說擴大內需是宏觀調控的內容,是短期化行為,現在對中國而言恐怕未必有太大的效果了.中國現在需要的是財政稅收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教育公平,政績考核制度等諸多方面的改革.
現在只去追求擴大內需,使用激進的財政刺激支出,過松的信貸控制,泛濫的流動性去推動經濟幾個季度兩三年的增長只會加大未來經濟波動的幅度,增加經濟動盪的烈度和痛苦.很不幸,中國正在走這條道路,著眼未來的改革卻遲遲未見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