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回答了什麼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回答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18 23:23:03

⑴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什麼意思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主線。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才能更好地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了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把全黨工作重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進而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辟了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新境界。新世紀新階段,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動搖,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動搖,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基本方針。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最基本的國情,也是我國「最大的實際」,中國的一切事情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始終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貫穿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個階段,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雖然經濟發展不是發展的全部,但它卻是發展的核心。發展的問題,首先是一個改變落後、趕上先進的問題。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總量的增長,始終是發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沒有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其他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就難以實現。當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解決好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否則,我們將缺乏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物質基礎。

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們要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要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都必須依賴於堅實的物質基礎。只有具備了相應的物質基礎,才能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使科學的發展方式具有物質的依託。偏離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全面發展、增強國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話。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當然必須重視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不全面、不協調問題,但不是、也決不能動搖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背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是改革和發展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經過27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這個時期,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改革不斷取得成效、不斷深化的時期。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我國正處於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加速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工業化和城市化將加快發展,由於傳統工業化和新型工業化並存,面臨的轉型任務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就更加復雜艱巨,能源、資源矛盾和環境約束將進一步加大。城市化帶來的農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規模轉移,雖然有利於城鄉二元結構的轉換,但也增加了就業和城市建設的壓力。二是隨著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產業之間,群眾的收入差距仍有擴大趨勢,社會利益分化,社會多元化主體逐步形成。一部分群體,如下崗工人、失地農民的利益受到影響。因此,如何防止和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就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三是社會消費結構向著發展型、享受型升級,而且越來越多樣化,人們對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環境、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全面增長。能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多樣化,特別是人們對日益迫切的公共產品的需求,是政府面臨的挑戰。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提高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能力。

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我們的一條重要經驗。實踐證明: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因素,是解決前進中問題的出路所在。發展,雖然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只有發展,才能為各種問題的解決創造更好的條件,才能使很多復雜的問題逐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進而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提供良好的基礎。

始終把握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科學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並且具有階段性特徵。正確認識和把握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的依據和前提。我國現在雖然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隨著國際國內發展環境的巨大變化,以及改革開放20多年的巨大進步,經濟社會發展現實基礎和面臨的主要問題發生了相當大的轉換,呈現出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特徵。

一方面,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科技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所有這些都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強勁的動力,巨大的增長空間和穩定的體制環境。

另一方面,從國內看,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能源、資源、環境、技術的瓶頸制約日益突出;解決體制完善和深化改革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入攻堅階段;縮小地區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任務艱巨;農業基礎薄弱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保持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難度增加;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提高並且日趨多樣化,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收入分配中的矛盾增多;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從國際看,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有新的表現;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世界經濟對我國發展的影響日益加深;等等。堅持從實際出發,准確認識和把握這些階段性特徵,才能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堅定和清醒,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發展戰略和規劃。首先,科學發展不能超越階段。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過去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地制宜,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就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適合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就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適合發展重化工業就發展重化工業,適合發展輕化工業就發展輕化工業,這是科學發展的態度。其次,科學發展不能落後於階段。經過20多年改革發展的積累,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可觀成果,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有條件解決過去想解決而解決不了的問題,如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否則,就是落後於階段的非科學發展。我國目前無論是科技教育還是企業發育較之改革開放前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僅滿足於技術引進、設備引進,而要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我國在新一輪的世界產業發展和經濟競爭中搶佔有利位置奠定堅實的技術和物質基礎。

總之,目前我國無論是在發展主題、發展目標還是發展任務、發展模式等方面都與以前有著很大的不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不動搖,既要科學把握發展規律,又要准確判斷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既要清醒正視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矛盾,又要正確認識又快又好發展的基本要求;既要勇於創新,又要把握適度原則;既不滯後於發展階段,又不超越國情。這是自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

⑵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和意義是什麼

含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原因:因為①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②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③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⑶ 如何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基礎是什麼,主要任務是什麼(簡答題)

一、如何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是我們黨在重大歷史轉折關頭的正確戰略選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否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出現過反復,如: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和中央重要文件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沒有被寫入。十八大報告又重提:「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純兆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因為:

  1. 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國幾十年改做扮革開放成功經驗的總結,不能放棄。

  2. 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始終得到廣大人民群眾堅決擁護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3.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由中國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4.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所處的國際環境和形勢所決定的。

    無論從內從外,都要求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基礎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三、主要任務是:

  1.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2. 實現猜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3.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4. 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5. 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6. 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希望能幫到你

⑷ 如何正確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正是由於堅持了這一指導思想,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斷推進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我國的國民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凱碼仔30餘年,平均年GDP的增長高達9%以上.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到2010年年底,我國年GDP增長已經超過英、法、德、日名列世界第二,進出口貿易總額上升到世界第一,鋼鐵、造船、機器製造、高鐵、家電等製造業也名列世界前茅.與此同時,國家的各項基礎設施包括公路、鐵路、航空、通訊、航運、信息網路、城鄉建設迅猛發展,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之所以取得這些令人矚目的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改革開放。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始終得到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堅決擁護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社會主義改革是一場涉及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深刻革命.但採取什麼樣的方法步驟推進,卻直接關繫到改革的成敗。

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由基本國情決定的.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取模運得了偉大成就,但我們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就人均GDP而言,仍然排在世界第100名之外.國家財富的積累,國民的富裕程度,醫療養老、失業救濟等社會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仍然同發達國家有著巨大的差距.而要改變這一狀況,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仍然必須盯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才能富裕,國家才能強大,中華民族才能實現偉大復興.只有經濟不斷發展,才能為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

中國正在「崛起」,但周邊安全和國際大環境面臨巨大挑戰.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尤其是西方大國西化、分化、遏制、圍堵中國的戰略始終沒有停止過.,加強國防建設,增強國家綜合實力,需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也是現階段中國的基本國情。

⑸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黨要始終強調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就是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⑹ 如何正確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正是由於堅持了這一指導思想,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斷推進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我國的國民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30餘年,平均年GDP的增長高達9%以上.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到2010年年底,我國年GDP增長已經超過英、法、德、日名列世界第二,進出口貿易總額上升到世界第一,鋼鐵、造船、機器製造、高鐵、家電等製造業也名列世界前茅.與此同時,國家的各項基礎設施包括公路、鐵路、航空、通訊、航運、信息網路、城鄉建設迅猛發展,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之所以取得這些令人矚目的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改革開放.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始終得到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堅決擁護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社會主義改革是一場涉及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深刻革命.但採取什麼樣的方法步驟推進,卻直接關繫到改革的成敗.
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由基本國情決定的.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取得了偉大成就,但我們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就人均GDP而言,仍然排在世界第100名之外.國家財富的積累,國民的富裕程度,醫療養老、失業救濟等社會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仍然同發達國家有著巨大的差距.而要改變這一狀況,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仍然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才能富裕,國家才能強大,中華民族才能實現偉大復興.只有經濟不斷發展,才能為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
中國正在「崛起」,但周邊安全和國際大環境面臨巨大挑戰.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尤其是西方大國西化、分化、遏制、圍堵中國的戰略始終沒有停止過.,加強國防建設,增強國家綜合實力,需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也是現階段中國的基本國情.

⑺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和意義是什麼 人教版教材的 誰能提供答案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埋鏈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原因:因為①只有堅持以經彎敬孫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②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③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9、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和意義(或為什麼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
內容: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稿衫「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意義:四項基本原則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

⑻ 為什麼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主線。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才能更好地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了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把全黨工作重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進而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辟了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新境界。新世紀新階段,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動搖,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動搖,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基本方針。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最基本的國情,也是我國「最大的實際」,中國的一切事情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始終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貫穿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個階段,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雖然經濟發展不是發展的全部,但它卻是發展的核心。發展的問題,首先是一個改變落後、趕上先進的問題。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總量的增長,始終是發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沒有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其他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就難以實現。當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解決好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否則,我們將缺乏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物質基礎。
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們要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要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都必須依賴於堅實的物質基礎。只有具備了相應的物質基礎,才能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使科學的發展方式具有物質的依託。偏離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全面發展、增強國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話。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當然必須重視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不全面、不協調問題,但不是、也決不能動搖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⑼ 什麼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什麼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由社會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的。
第二,這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因為社會主義的目標就是為了消滅剝削,防止兩極分化,這只有堅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做到。
第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是社會主義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動力是改革開放。
【補充】: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指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中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作重點。是興國之要,是黨和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中共八大鑒於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指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這一論斷,已含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但不久就為毛澤東所否定,直至提出「以階級斗爭為綱」。鄧小平在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間,強調: 全黨講大局,把國民經濟搞上去。1980年1月16日在中央召集的幹部會議上指出: 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改革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對外開放,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為搞活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力開辟廣闊的道路。

⑽ 在黨的基本路線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 多選答案是

回答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體現了發展生產力的本質要求.。

所以選擇 A B。

閱讀全文

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回答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描寫自強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1
美女碰到什麼好事 瀏覽:609
婚姻怎麼挽回幸福 瀏覽:813
小學二年級的成語故事怎麼寫 瀏覽:211
堂吉訶德中包含哪些故事 瀏覽:34
健康掃碼是黑碼怎麼回事 瀏覽:7
美女上午好好久不見了你在哪裡 瀏覽:409
幸福一詞有什麼用 瀏覽:835
經濟法主體責任有哪些特點 瀏覽:103
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的特徵是什麼 瀏覽:377
帥哥和美女在哪裡游啊 瀏覽:975
為什麼愛情總是會來遲 瀏覽:501
事業單位改革如何漲工資 瀏覽:450
成都經濟產值依靠哪些區域 瀏覽:210
公考雷達怎麼看事業單位編制 瀏覽:909
美女做減肥餐吃什麼 瀏覽:721
美女家在哪個地 瀏覽:949
取消事業編32種編制都有哪些 瀏覽:114
怎麼寫調查事實婚姻申請書 瀏覽:161
滁州婚姻有什麼風俗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