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如何仍有哪些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
一是世界經濟復甦很不均衡。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增長強勁,中國經濟增長今年預計達10%;而主要發達國家中,美國雖然保持了復甦勢頭,但近10%的失業率居高不下;日本在中國等新興市場需求的拉動下,出口增長,推動了經濟復甦,但其財政赤字高企,債務規模接近 GDP的200%;歐元區經濟總體上保持上行態勢,但受到希臘等多國主權債務危機的拖累,經濟復甦和調整舉步維艱。總的看來,發達經濟體普遍面臨後危機時期的結構調整,很難快速實現穩定的增長。由於發達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份量,其經濟恢復狀況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世界經濟的恢復。
二是世界經濟復甦基礎仍較脆弱。其一,發達國家普遍面臨高財政赤字風險,這可能成為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因素。目前從歐洲到美國,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都呈現加劇的狀況,一旦主權債務危機爆發,金融市場將大幅震盪,拖累經濟的恢復性增長。去年以來相繼發生的冰島、西班牙、希臘和迪拜債務危機,就對世界經濟的恢復帶來很大沖擊。(希臘債務危機: 09年10月希臘政府突然宣布,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對其成員規定的3%和60%的上限。鑒於希臘政府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信用評級機構相繼調低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引發希臘債務危機。迪拜債務危機: 09年11月,迪拜財政部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產分支棕櫚島集團將推遲償付數十億美元的債務,以便進行債務重組。據《紐約時報》估算,迪拜世界公司的對外債務高達590億美元,占迪拜總債務的74%。被此次迪拜債務危機深套其中的債權人包括匯豐控股、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全球多家知名大銀行。)不僅如此,作為危機源頭的美國金融業,其盈利前景仍存在很大變數。如身陷「欺詐門」的華爾街金融巨頭高盛集團,在今年4月16日被美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涉嫌在銷售次級抵押貸款支持類證券的金融衍生品時存在欺詐行為。消息傳出,由於高盛集團將面臨司法調查,其聲譽損失對業務產生的影響難以估計,引發全球金融市場不同程度動盪。其二,主要發達國家的失業率高企。09年以來,全球經濟的復甦主要是政策刺激的結果,是「無就業增長」的復甦。目前美國和歐元區失業率都達10%的較高水平。這已經成為目前美歐政府焦慮不已的一大問題。就業狀況的暗淡,將直接打擊人們的消費信心,發達經濟體缺少國內消費的拉動,經濟恢復的基礎很不牢固。其三,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當前國際上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一些主要國家不斷出台各種貿易保護措施。不斷加劇的貿易保護主義嚴重影響著外需的復甦,使中國這類的出口大國深受其害。09年以來,數十個國家對中國產品發起貿易調查和起訴,美國等國又不斷逼壓人民幣匯率升值。目前各國政府正在計劃或准備實施的貿易保護措施超過半數都是針對中國的。此外,國際主要股市、大宗商品價格震盪,也給世界經濟復甦帶來不確定性。由於為應對危機採取刺激性經濟政策,各國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規模擴大,使潛在的通脹風險日益積累,去年以來,印度、越南等新興經濟體相繼出現糧食價格大漲、通貨膨脹嚴峻的問題。(貿易條件的惡化和全球性通脹的隱憂,已成為明顯制約我國經濟增長的因素。尤其是一些大宗資源性產品價格的上漲,對國際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甚大的中國經濟將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發達國家的巨額主權債務或財政赤字、就業市場不振,新興國家的通脹壓力等問題,都反映了刺激經濟政策的後遺症正在顯現,世界經濟復甦的基礎尚不穩固。
三是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方興未艾,但引發危機的結構性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全球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說明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乃大勢所趨,構建國際金融新秩序至關重要。危機後,主要國家和集團相繼召開峰會,就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和金融監管達成廣泛共識。由於當今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源於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反映的是當時以歐美為主導的世界經濟格局。數十年過去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越來越重,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兩大機構中的發言權勢在必行。在匹茲堡金融峰會上,與會國代表一致同意將基金組織和世行份額向發展中國家分別轉移5%和3%。在今年4月的基金組織和世行會議上,也決定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3.13個百分點的投票權重。世行這一改革進展,使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投票權整體超過47%。
但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遠未取得令人滿意的實質性進展。由於其涉及到改革成本的分擔和傳統主導大國的既得利益,如美元國際地位、國際金融救援,發展中國家權利與責任的不匹配等問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嚴重分歧。(雖然各方都認為需要改革,但改革的意願在各國之間明顯不同。發達國家作為既得利益者,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意願相對要小;而多數發展中國家希望通過改革來增加發言權,改變自己的不利地位,改革意願更為強烈。同在發達國家之間,歐洲國家更強調進行國際金融體系改革,而美國則多有保留,不願放棄其在該領域的權勢。)問題還在於,隨著國際金融危機逐步緩解,一些發達國家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意願在減弱。
四是各國需要加緊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新的世界經濟條件下,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工業化道路越來越難以為繼,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成為重要發展方向,各國經濟結構都面臨大的調整。與此同時,全球產業轉移和國際分工更趨深化,推動各國加快以科技創新來帶動產業的升級。而不同經濟體都面臨如何處理好自身的調整問題:發達國家力圖在更高起點上實現「再工業化」,即重振製造業(經歷金融危機打擊後,美、英等發達國家意識到,其經濟過度依賴服務業,靠消費拉動經濟存在的問題,欲通過重振製造業來實現經濟的再平衡,切實解決就業問題和擴大內需);新興經濟體則需要努力增強自身的發展後勁。但經濟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是一個艱難甚至痛苦的過程,目前歐洲高福利國家的經濟調整就面臨強大阻力,歐美國家的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不少國家還出現了社會動盪,英、法等國都接連發生大規模罷工抗議活動。
Ⅱ 請問當今世界經濟面臨哪些問題
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一,局部地區的不安定。只有穩定了才能發展經濟。現在很多地區還是動盪不安。
第二,資源有限。石油、煤、各種礦產的匱乏限制了經濟發展。
第三,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關心開始環境問題,它關繫到了未來人類的發展。
拓展資料:
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油價下跌將幫助提升美國和全球經濟,但主要困難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速。同時,中國主導的新興經濟體渣鄭野國家經濟增速正在放緩。拉加德還預計歐元區以及日本仍將長時間陷入經濟低增長以及低通脹的困境。油價下跌給奈及利亞、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的貨幣帶來重大下行壓力,或造成嚴重地區性效應。新興市場面臨美國走強以及資本流出風險。
歐元區經濟復甦艱難。歐盟委員會秋季經濟展望報告,大幅下調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歐元集團主席戴塞爾布盧姆表示,歐元區目前的經濟形勢不令人滿意,復甦已經失去動力。據歐盟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連續數月下降叢肆,僅10月略微上升;歐元區整體通脹率徘徊在0.3%、0.4%的低位,失業率則連續四個月保持在11.5%的高位,加之歐元近期持續走低,更是加劇了市場如喊投資者的擔憂不安。
美俄制裁,以及俄烏地緣政治風險。隨著烏俄矛盾加劇,油價暴跌,盧布貶值,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有分析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政策很有可能變得更加危險和反復無常,在國外(有可能是其他鄰國)挑起更多麻煩,以免國內民眾注意到俄羅斯經濟的徹底崩潰。歐盟-美國在如何與俄羅斯和普京打交道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從而也突出表明歐美關系正變得更加對立,加大了全球市場的風險。
Ⅲ 從目前來看,你認為全球經濟面臨的主要壓力在哪些方面
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安麗艷近日在京表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平穩推進,隨著金融市場開放政策密集推出和相繼落地,全球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的有利條件將進一步擴大。劉亮攝
中新網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劉亮) 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保護主義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受到較大的沖擊。未來全球經濟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中國又該如何應對?近日,在「財新-工銀國際2019國際投資論壇」上,來自經濟學界的各位專業人士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構成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的三大挑戰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認為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他表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貿組織近期發布的兩個關鍵的全球經濟發展指標來看,今年全球的經濟形勢並不盡人意。
他認為構成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來自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的挑戰。突發的國際政治熱點事件,如貿易摩擦、英國脫歐、全球的地緣政治如中東動亂的局勢等問題對經濟和貿易的波動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二,單邊貿易主義對多邊貿易體制的挑戰。從政策挑戰方來看,朱光耀認為近年來貿易保護勢力的抬頭對多變貿易體制形成的重大挑戰,國際多邊合作受挫,尤其是未來一個月WTO的上訴機制將面臨著停擺的風險。朱光耀表示:「這個挑戰將是對全球貿易體制的挑戰。」
第三,全球負利率趨勢的挑戰。他表示,這是「二戰以後我們沒有經歷過的新的挑戰、新的政策環境」。目前,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如美國美聯儲今年連續三次降息,日本實行了0.1%的負利率政策,而歐洲央行近期也實施0.5%的負利率政策。實行這些負利率政策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值得我們的期待。
全球經濟放緩背景下中國的「破解之道」
面對上述全球經濟潛在的挑戰,中國該如何積極應對呢?專家給出了以下應對之策。
首先,加大國際多邊協商合作。朱光耀表示,在未來加大多邊合作和多邊協商協調機制是緩解緊張的當前經濟形勢的關鍵。例如,各國領導人可以充分利用多邊合作機制,如G20機制和即將到來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的契機,對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進行分析,開展多邊國際關系合作,找出有效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的對策。
其次,分散投資方式。面對全球各大央行下調利率、量化寬松的背景下,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志洲認為,「2020年個人傾向於認為對金融市場獲取投資收益的難度會顯著的超過今年。大家要降低風險投資的回報預期」。
他說:「最佳的投資方式在明年我認為還是要在面對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分散化的配置,避免過多集中的押注。」
最後,要深化結構性改革,深挖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最近十年中國正在經歷從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的轉換,目前已進入中速發展平台,但仍未完全穩定下來。他強調,傳統基建投資、出口貿易和房地產對拉動經濟增長的勢能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已經減弱,未來要深挖出與目前中速發展相匹配的新的經濟增長動能。
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安麗艷直言,回望2019年,展望2020年,中國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平穩推進,隨著金融市場開放政策密集推出和相繼落地,全球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的有利條件將進一步擴大。
「我們相信,在全球經濟風雲變幻、國際金融市場跌宕起伏的背景下,惟有立足開放的中國,放眼多變的世界,方能把握未來機遇,找到投資制勝之道。」安麗艷稱。(
Ⅳ 疫情下,各國的經濟水平發生了哪些本質性的差別為什麼
疫情下各國的經濟水平都發生了一些本質上的差別,首先就拿中國來對比,就能夠感受到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大多數的中國人都開始了,慢慢的減少了消費的次數,女性消費在購買東西的時候,都會先考慮一下這樣的產品對自己是否有用,同時在考慮是否要購買。從中國就能夠感受出來,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從而導致經濟上面的一些問題。那麼對於一些外國國家也會受到很嚴重的經濟重創,隨著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響,全球各地的物價都在有所上漲,也讓很多群眾們都表示難以接受。
也正是因為在中國有了這樣的一些相對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才會讓很多中國人覺得自己生活在中國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情。但是再看一看外國的生活條件,根本就沒辦法和中國相提並論。
Ⅳ 奧密克戎來襲,全球經濟將會面臨哪些變數
奧密克戎來襲,全球經濟將面臨幾方面的變數:
1.受到疫情影響,通脹壓力劇增。
2.奧密克戎來襲全球供應鏈緊張無法得到緩解。
3.新變種病毒導致開放進程受阻,服務業受到很大沖擊。
自從疫情發展以來,不斷出現的新變種病毒讓人們憂心不已,奧密克戎已經在很多國家發現,世衛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奧密克戎很可能會在全球進一步擴散。奧密克戎的出現讓全球經濟面臨挑戰,很多想要開放的國家不得不重新考慮開放進程,全球經濟受到考驗。
新變種病毒導致很多國家開放的時間被延期,尤其是不少以旅遊業為主的國家,他們為了開放已經做了很多准備,奧密克戎的出現讓這些國家的開放受到了影響,全球的服務行業受到了很大沖擊,尤其是旅遊業和航空業會面臨巨大挑戰。
奧密克戎來襲,表明人類還需要和病毒抗爭一段時間,全球經濟將面臨巨大挑戰。
Ⅵ 全球經濟從2021年起的未來幾年會走向滯脹嗎
對中國、美國、歐洲而言,「滯脹」仍是小概率事件,其他疫苗普及率較低、能源和糧食依賴外部進口的發展中國家更有可能陷入「滯脹」。
下一階段,各國應高度警惕與疫情反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供應鏈阻塞有關的宏觀風險,加強全球疫苗合作和跨國政策協調,並在緩解貿易摩擦和疏通全球供應鏈方面做出共同努力。
新冠疫情沖擊以來,各國通脹壓力普遍加劇,全球經濟不均衡復甦。部分國家的經濟產出還沒有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通脹率已攀升至歷史高位。
2021年各國通脹壓力普遍加劇,但未來1~2年大部分國家的通脹率可能逐步回落。IMF預計,發達經濟體2021年的平均通脹率為2.8%,較2019年增加1.1個百分點,2022年回落至2.3%;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2021年的通脹率為5.5%,較2019年增加0.4個百分點,2022年回落至4.9%。
本輪通脹上行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復甦快於供給。與發達經濟體相比,發展中經濟體面臨的通脹威脅更大。
前者初始通脹普遍較低,政策空間和工具更充分,可以在經濟企穩後再退出貨幣寬松政策。後者容易受到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沖擊影響,貨幣政策面臨「不加息資本外流、加息無法支持經濟復甦」的兩難抉擇。
支持未來通脹回落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各國逐步退出貨幣寬松政策。面對通脹壓力,以美聯儲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多次釋放量寬縮減信號。很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已經開始加息,如韓國、俄羅斯、巴西等。
二是疫情對供給側擾動減弱。EIU報告顯示,目前發達經濟體的疫苗接種率已超過60%,大部分發達國家將在明年年中前完成疫苗普及。
隨著疫苗普及,勞動力供給有望進一步復甦,推動產出修復、緩解供應鏈緊綳局面。盡管如此,下一階段仍需警惕與極端天氣、供應鏈阻塞和能源轉型有關的通脹風險。
主要經濟體中,通脹壓力較大的是美國和歐元區,但這些地區經濟韌性較強,距離「滯脹」危機還有空間。
2021年9月,美國和歐元區的CPI同比增速分別為5.4%、3.4%。雖然通脹率上行較快,但在逆周期政策的支持下,這些國家的經濟復甦也較為強勁。IMF預計美國2021和2022年經濟增速高達6%和5.2%,歐元區為5%和4.3%。
與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相比,美歐的經濟基本面更好、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也更穩固,因此對通脹上行的耐受力更強。隨著經濟的好轉,美聯儲和歐央行將會逐步縮減量寬規模,降低來自需求側的通脹壓力。不過,這些國家的價格水平和經濟復甦仍會受到供應鏈阻塞、能源價格上漲等全球性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