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中國經濟放緩的形勢下,中國的跨國企業如何做好國際市場營銷
國際政治環境對市場營銷的影響是不可逆轉、難於預測、直接的。
許多跨國或者進出口企業要在國際政治環境中規避這一影響就要從以下方面分析:
企業要按照國際的規定,生產和經營國家允許的行業和產品。
同樣企業應尊重東道國的宗教信仰、習俗、文化、民族差異,特別要注意文化禁忌。
企業在選擇東道國的時候,應從政治體制、穩定程度、相關的法律政策、戰亂等考慮。
同樣政治體制、穩定程度、相關的法律政策、戰亂等也要引起企業選擇東道國。
同時尋求當地的合作者, 利用當地的合作者在東道國的關系與影響, 減少各種障礙, 增進企業對東道國社會各方面的了解, 從而減少政治風險; 保持技術上的不可替代性, 迫使東道國在投資, 生產上採取合作的態度; 已在當地籌措資金的方式盡可能的減少來自國外的資金比例; 保持低水平的固定資產投資; 搞好公共關系也是規避營銷的重要方法。
② 大型企業怎麼面對金融危機
對於我國絕大多數行業的大型企業融資渠道而言,金融危機帶來的主要問題是由市場需求量減少引發的矛盾,企業間競爭加劇、商品價格下降、庫存增加等,繼而連鎖反應是資金鏈綳緊、斷裂;企業裁員;企業倒閉。
面對如海嘯般的金融風暴,去年還是盈利豐厚的企業今年就可能停產關門。在市場的嚴寒隨冬季的來臨一起到來的時候,企業中出現了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在目前的市場中就像走搖搖欲墜的獨木橋,稍有不慎就會掉下去,萬劫不復,因此,大量縮減投資,甚至主動破產、倒閉,以規避風險;而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現在正是賺錢的商機,因為,目前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運輸成本等都相對偏低,競爭對手的壓力也相對要小得多,而國家政策的扶持與幫助卻非常多。持這樣觀點的企業便大膽的擴張,甚至還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一些瀕臨倒閉的企業、已經倒閉企業的設備等資產,或低價囤購生產資料。但最終,兩種觀點取得的成效多數都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戰略的規劃與分寸的把握。
雖然現在中國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危機考驗,企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虧損,甚至破產。但是,辯證的來看,危機的「危」字雖然代表了危險,但是危機的「機」字則代表了危機背後的機遇,筆者以為,這將是一次春隨冬至的經濟危機。寒冬中有料峭的風雪,也有溫暖的港灣,如何趨利避害,關鍵是要冷靜的思維與明智、果敢。以下就金融危機時企業該關注的5個問題進行分析並提供一些經營建議。
1、減少消耗,以度寒冬
我們的企業要向自然界的動物們學習,冬天時盡可能降低自身消耗,只管控好心臟、呼吸等關鍵環節,以挨過寒冬。企業也是如此,此時能不花的錢盡量不花,降低非必要性開支。消減企業中可有可無的部門;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控制營銷投入;減少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庫存量;取消不必要的擴張計劃等。當然,戰略性擴張與儲備等計劃除外,但必須嚴格控制在風險線以下才能實施。
中國的企業很多還都是粗獷式經營,管理成本很高,浪費很大。遇到市場不景氣時應該及時進行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最初也是因為市場前景不清晰,原材料價格波動非常大,市場低迷等因素才逼出了零庫存管理方式。而我國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對於產品、原材料庫存等不合理帶來的消耗;人員利用率低或不恰當造成的人力資源浪費;負債結構問題造成的利息損失;各種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等問題,都沒有清晰的認識,在市場情況樂觀時,掩蓋了這些問題,當經濟不景氣,企業經營陷入困境時,這些問題就會顯現出來。
此時應該加強成本控制與管理,解決各種浪費與消耗問題,財務方面要嚴格監控資金鏈的健康運轉,減少負債,增加資金流動性,減少呆壞賬。經營上要縮短經營周期,放下架子與貪念,不過分苛求經營的高利潤率,因為高利潤率往往伴隨著高風險與激烈的競爭,可以選擇利潤率雖低,但風險小,競爭相對較小的經營方式,把功夫放在如何提高周轉率上。
沃爾瑪成為世界第一大賣場,一年幾百億的收入,不是靠的高利潤,他們的利潤率不過2%——3%,但是他們的資產周轉率竟然可以到達24次/年。而我們一些企業寧可承擔高額風險去追求商品的利潤率,結果資產一年周轉不了幾次,總體收入並不理想。
2、調整產品結構
企業必須敏感的根據市場變化來調整所銷售的產品,很多企業面對滯銷,不是減產就是全力促銷,從不想自己現有的商品是否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市場需求。其實,有時只要根據市場情況,應時而動,調整產品,就可以迴避滯銷。比如,當原油價格高漲時,一些汽車製造商洞悉商機,推出小排量節油汽車、太陽能汽車等,減少大排量汽車的產量,迴避了商品積壓的風險,還獲得了商機。
我國家電行業也是如此,剛剛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時,就有一些家電企業敏銳地發現了危機與其背後的機遇,不再研發、生產昂貴的高端家電產品,而是在商品的節能、實用、便宜上下功夫。在賣場里,雖然商品上貼有大大的打折條幅與誘人的降價金額,但高端家電展位前依然是門可羅雀。而高性價比的中、低端家電展位前卻人頭攢動。很多家電企業還把握住了商機,推出一些迷你型小家電,單價相較大型家電便宜很多,而商家的利潤率卻並不低,銷路也出奇的好。
3、彈性營銷投入
企業在進行營銷活動時,常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迷思之中:遇到市場環境不利,要麼加大營銷費用的投入,想以強勢營銷的方式沖出市場困局。還有一些企業則是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大幅減少,甚至徹底停止營銷活動,以求降低成本,減少損失。其實,本文中提到的各種問題,說是問題就是問題,說不是問題就不是問題,因為,對與錯之間就看你怎麼把握,就是一個尺度的問題,把握正確,危機就會轉化為機會。
在營銷投入上我們很多企業也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現在市場不景氣,營銷投入就要精打細算了,要避實就虛,不進行大規模、高投入,風險性大的營銷投入。減少大眾化廣告傳播和品牌傳播費用。可以專攻一個點,或進行低成本營銷,比如口碑營銷、網路營銷等。營銷操作的原則是投入要小,方法要巧。
4、危機時如何用人
說到用人,又是一個中國企業常犯的通病:經營戰略的短視導致企業只顧眼前利益,經營情況良好時不去管理可能已經臃腫龐雜的內部組織,導致人浮於事,造成很多人力成本的浪費。當企業經營情況不利時,才想到削減成本,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量裁剪員工或降薪。這樣雖然暫時的減少了成本開支,但是可能因為企業短期大量「失血」而引發更大的危機。當危機度過後,崗位缺失,自然又大量招募員工,這一裁一招便產生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浪費,因為,一名新員工要熟悉並勝任工作崗位,必須有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所能產出的價值是很低的。
曾經,日本三菱汽車公司在汽車行業不景氣時沒有盲目裁剪員工,而是進行了合理調配,當時企業的研發工作基本全部停止,技術人員就是多餘的了,三菱集團沒有把這些經驗豐富,業務專精的人才辭退,而是向他們表明態度:企業不捨得趕走你們這些與企業一起打拚的夥伴、行業的精英,但是又實在沒有工作給你們做,建議你們到「戰場」的最前線——做銷售人員,與企業一起度過難關。大部分技術人員都留下來做了銷售,他們最了解汽車不過,是當之無愧的專家,做銷售時他們的專業得到了顧客的認可,銷售額比普通銷售人員好得多,在市場危機時為企業增加了很強的競爭力。當經濟危機過去以後,汽車銷售開始復甦,那些研發人員又被招回去做技術研發,因為做過了銷售,這些研發人員更知道顧客最想要的是什麼,於是,開發出了很多受顧客歡迎的汽車。
這個例子可以提示我們,重要崗位的員工不可以輕易的裁掉,否則當企業再需要他們的時候將付出高昂的成本。企業在迫不得已需要裁剪員工時,主要是裁剪可替代性強的崗位,比如沒有熟悉、適應工作成本的低技能崗位。而核心或高技能崗位的員工盡可能通過變通的方式將其留下,因為,企業面臨經濟寒冬已經很不好過,此時在體內大量失血,必將更難挨過危機,雖然眼下看來這些人才「沒什麼用處」,但是,寒冬終將過去,春天時還需要他們幫助企業一起耕耘,而在寒冬中幫助企業比同行更快的復甦也主要仰仗這些人才。
5、危急中的機遇
筆者預計,未來一年,或更長的一段時間,金融危機對虛擬與實體經濟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企業的壓力也會隨著經濟蕭條而更加沉重,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危機的另一面就是機遇,因為,無論是在自然世界還是人類社會或市場經濟中,都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市場環境的惡化就像一雙無形的大手在進行市場洗牌,淘汰掉了一些弱小的企業,也為生存下來的強者留出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待經濟復甦時,市場需求大量增加,這些生存下來的企業將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第一要務就是活下去,等待暴風雨過後的陽光。
生存下去的技巧是即要不做,又要去做。所謂不做,就是不做那些消耗資源,加重企業負擔,高風險的事。而去做,則是去做那些發現機會,可以突破困局的事。比如像前面提到的家電企業不去做那些高風險,消耗資源的大型家電,去做金融危機帶來的商機——便宜的小家電。市場需求量大,利潤率又高。相信擁有這樣智慧的企業,他們的冬天不會太難過。
大型企業內部也是一樣,不去做那些傷元氣的改動,而是去做那些強健筋骨的事情,比如改善管理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優化資產負債的結構與利用率;消減繁瑣臃腫的管理層級;加強與客戶的合作等。
這次金融危機即像一個老師又像一個考官,它教會我們很多生存的本領,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反思。同時,它的考核也很嚴厲,沒有學會應對危機的企業將被無情的淘汰出局。
寫在最後: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馬雲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卻很美好」,現在我們很多大型企業融資渠道不是見到殘酷的今天而怯步,就是倒在艱難的明天,這個時候只有正確抉擇,勇往直前,才能見到後天明媚的陽光。
③ 疫情期間公司將面臨哪些經濟危機,應該如何應對化解危機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企業來講。由於疫情,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對於個人的損失來說相對較小,但對於企業來說,面臨著收益沒有,支出依舊。很多中小企業由於負擔不起而破產。那疫情期間公司都面臨著哪些經濟危機呢,該如何去化解呢?
一、企業人員無法正常到崗,導致無法正常開展業務
對於線下門店來說,疫情的影響是致命的。由於疫情,禁止人員聚集,線下門店全部關閉,收入全無。但對於其來說,雖然沒有收入來源,但是相應的支出卻並沒有減少。比如門店的房租支出、人員的工資支出以及一系列的社保支出等等。因此,很多企業都採取裁員的方式來減少經濟壓力。
此次疫情,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於各行各業的打擊都是巨大的,這時候就需要企業採取一系列的處理危機的措施,將企業損失降低到最小化。
④ 金融危機怎麼樣賺錢啊
如今更多的人都在發出疑問: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做什麼賺錢?
這一問題,讓人深思,在此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
經濟危機帶來這樣的問題:
1.居民逐步削減開支,更多選擇一些實惠超值的商品斗滲,
2.經濟危機使汽車,股票等行業的投資減低,而傳統日用消費品方面的投資維持不變,甚至略有增加
3.金融危機讓石纖李油,鋼鐵的價格降低到幾十年內的最低點,以致日用消費品的成本大幅下調,讓您可以用更少的錢進到更多的商品
4.金融危機失業率增加,由此將難得的使人力資源成本下跌
5.金融危機相關效應已經營銷到國內房價,相關聯的是店租也會適度降低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那麼 中國商品配送網的廣大客戶在此危機之中又應該如何因對,
在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選擇逆向而動,是最佳方式:
1.錢盡量不要存銀行,不但利空豎脊率很低,而且萬一一不小心金融危機加劇,存在銀行的錢就沒了
2.不要投資股票,現在股票非常不穩,除非你是股市好手
3.不要投資汽車或者奢侈品行業,現在投入風險教導
4.現在選擇開店是,近幾年來,平均成本最低的時期,包括店鋪成本等
5.現在開店,需要選擇實惠消費類商品,盡量和居民生活比較貼近,比如像我們的2元店,多元店商品,以及目前季節性的圍巾手套帽子,
6.金融危機使得實用品小上升,進貨價下調,讓銷售利潤大大升高
由此,再回看這些問題:「金融危機/濟危機如何賺錢?金融危機適合開店嗎?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做什麼賺錢?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怎麼賺錢?」
我想各位朋友心中應該會有符合自己的更清晰的答案。
⑤ 企業在金融危機中如何應對「消費降級」
1、強化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是企業永恆的話題,哪怕是在「和風細雨」的市場競爭下,企業管理也是企業制勝的最重要法寶。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能夠在強手如林的世界汽車廠商中崛起、發展、壯大,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豐田公司的生產方式。這種科學的精益生產方式,其核心的一點就是不斷改進管理,不斷挖掘管理潛力,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競爭力。
如,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使韓國的三星集團深受重創,公司負債達170多億美元,裁員達30%,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在這個生死攸關的時刻,三星集團果斷調整發展戰略,從大規模OEM製造業務及時轉向以電子、金融及服務業為其核心業務,經營核心轉向以自有品牌-全球品牌網-、數字技術為主,最終獲得重生,成長為引導信息時代的「數字企業」。
經濟危機也會給那些管理完善、實力強大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擴大領先地位的機遇。金融危機中許多經營不善企業會瀕臨破產的邊緣,此時有實力的企業可以用比較低的價格進行兼並和收購,以提高自己的市場佔有率,擴大自身的競爭優勢。
2、改變價格策略
經濟危機時期消費者對價格相對更加敏感,更加註重產品的性價比,因而企業必須讓消費者感覺到自己的產品是最劃算的。
(1)要靈活應對價格結構的變化
在金融危機下,持續上升的企業成本和不斷下降的消費需求,兩者可能會引起價格的劇烈變化。如果企業不對定價政策保持高度關注並對市場做出快速響應,企業可能一下子就會進入危險的境地。
(2)提高產品的性價比
多種功能產品會比單一功能的產品好賣或以相同的價格提供質量更好的產品,比如提高耐用性,增加一些顧客需要的功能。這樣做的結果是企業保留了那部分忠誠度和購買力都比較高的顧客,維護了市場佔有率。
(3)調整盈利模式
企業可以通過市場調查和深入研究分析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服務成本,通過減少發貨頻率、減少銷售支持服務或通過其它渠道獲得訂單等措施,降低客戶服務成本。在服務成本的壓縮下,重新調整自己的價格和盈利預期,保護市場佔有率和客戶滿意度。
(4)改變定價思維
用「服務第一」取代「價格第一」。如,在中國實行「黃金周」制度以來,不少旅遊景區習慣用提高門票價的方式實現贏利,結果高票價擋住了不少消費者的腳步,反而導致了景區收入的減少。市場規律表明,「優質服務、低廉價格」才是刺激消費的正道。通過增加對產品服務,贏得消費者的心,這才是定價的新思維。
3、調整促銷策略消費者在變化,企業的營銷策略也要隨之而改變,企業必須定製合理的市場營銷戰略,以反映當前環境且不會忽略長期穩定性。
根據美國的一項商業調查顯示:那些在危機時期沒有降低廣告預算的企業在經濟復甦以後,平均銷售額翻倍,利潤增加75%。相比之下,那些降低了廣告預算的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的增長要少30%~44%。
促銷活動對市場部來說可能是一件例行性工作,但是要在金融危機下做好促銷工作就不是那麼的容易了。經濟危機時期,消費者更加註重的是促銷活動能否給他們帶來經濟利益。因此企業應該有選擇地進行一些促銷活動,如贈送優惠券、現金獎勵或價格折扣等,使得消費者能夠感覺到價格實惠,以刺激其購買慾望。日本的連鎖零售商Ito2Yokado和Daiei曾進行過一次促銷活動,他們給顧客提供5%的價格折扣,而這正好是顧客需要支付的稅收。這項促銷活動後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例如,天津市百貨大樓加大了促銷力度,在節假日期間推出了「滿180 減138」改為「滿80 減55」,力爭同類商品在同業中價格做到最低,大力度促銷,雖然把利潤率降低了,但由於銷貨量擴大,總利潤卻並沒有減少。
企業不但要積極地給顧客提供經濟刺激,也應該加大對經銷商的鼓勵,比如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現金返還,使得他們能夠在困難時期仍然保持積極性。
總之,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一些其他促銷策略的調整,盡可能地趨利避握冊害,降低經濟危機對企業的沖擊。
4、提升創新能力
消費者常常會被一個產品的技術、功能和情感益處的聲明所征服,這可以為商家提供掙錢的好機會。單憑提供折扣不足以在衰退中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然而,創新是段遲宏保護利潤率的有最力杠桿。
創新能力已成旦笑為決定企業持續競爭能力的主要因素。企業只有把資源優勢和勞動力成本優勢與創新能力相結合,才能真正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
此次金融危機中,中國部分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和傳統技術企業受到的沖擊較大,而一些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則顯示出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上世紀70年代日本汽車企業抓住石油危機對小型節能車的迫切需求,迅速組織開發出可節油25%~30%的新車型,成功佔領全球市場,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期。現在的能源危機現象越來越突顯,企業如果通過技術創新,開發出即方便又省錢新能源產品來,同樣也能在金融危機的市場上獨領風騷。
⑥ 關於金融危機下某企業的營銷戰略的論文
那我建議你自己寫吧,能找到的就是這個,本人非營銷方面達人,愛莫能助
參考,可以將文中的搏余中小企業換成所需的具體企業再加以修改
摘 要:分析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及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從加大品類管理、提升產品性價比、增強渠道風險控制意識、重視短期促銷行為、建立健全客戶全程服務體系、堅持營銷投入等六個方面提出了中小企業應對金衫銀神融危機的市場營銷策略。
關鍵詞:金融危機;中小企業,市場營銷策略
1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顯著。中小企業約占企業總數的99%,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人口和75%以上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的就業機會,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佔全國GDP的58.5%,出口創匯佔68.3%,繳納稅金佔全國的50.2%,發明專利佔全國的66%,研發新產品佔全國的82%,技術創新佔全國的75%,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活力和源泉所在。
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我國中小企業不可能獨善其身,也無法擺脫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在這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中,國內4600多萬中小企業的發展深受影響。生產成本激增並收益減少、融資困難加劇、外貿出口受阻導致出口增長放慢、轉型需求增大而轉型能力不足是困惑廣大中小企業主要四大因素。
1.1 中小企業生產成本升高
一是資金成本提高。在從緊貨幣政策背景下,去年以來,央行存款准備金比率已調高15次達17.5%;加息6次,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達7.47%,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二是勞動力成本上升。貫徹實施《勞動合同法》以後,企業用工成本全面上升,三是原材料成本提高。由於大部分基礎性原材料價格上漲,運輸成本增加,使得企業總成本增加6%~10%,大大縮小了企業利潤空間。不少企業為了維系住老客戶,已經處於虧損經營狀態。
1.2 外貿出口受阻
金融危機使歐美發達國家的增長速度大幅放緩,有些國家甚至出現負增長,在這種形勢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需求會大幅度萎縮,這對於對外貿依存度很高的我國來說,經濟減速不僅降低我國的出口增速,而且使貿易順差增幅放緩甚至負增長,而全球市場發展速度的放緩,經濟下滑,直接導致國際市場在總體上需求的下降,未來市場的增長潛力將會有所下滑,企業出口的增速下降,還將面臨更多的國際貿易保護壁壘。
1.3 融資困難加劇
作為企業融資的集中陣營——銀行,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呈現銀根緊縮的狀態,銀行不僅提高了融資標准和成本,而且融資額度也隨之壓縮。中小企業由於先天不足。可抵押資產少,信用程度差,本來融資就很難,在經濟增速放慢、多家企業倒閉的情況下,銀行放款行為更加謹慎,中小企業融資面臨更大困難,許多中小企業出現了資金鏈斷裂,融資環境逐漸惡化。
2 金融危機下消費者行為或虧的變化
消費者和企業都共同處在外部宏觀環境下,所以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對行業、企業,消費者需求產生全面影響,而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則是企業進行營銷戰略和實施營銷行為最直接的原因。企業的營銷策略需隨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而及時改變。因此,企業應該了解金融危機下消費者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變化,因為這種變化就是潛在的市場機會或威脅。
首先,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很大的損傷,消費者對未來越發不確定,消費者觀望情緒較濃,消費者多年來卯吃寅糧型西方超前消費觀念將回歸到節約型傳統的消費習慣,消費心理日趨謹慎。
其次,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原材料成本上升,物價也隨之上升,收入降低的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引發需求下降,導致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更加理性,更加註重產品性價比,對促銷信息也會更加關注。
金融危機還將會影響受眾心理。任何企業最終的利潤來源都是消費者,金融危機下,消費者會考慮縮減一些消費開支,並控制消費慾望。因此,消費者對於新產品的信息敏感度和關注度會減弱,從而影響企業產品的銷售及企業新產品的開發速度,導致了企業生產力的下降,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具體表現為:
(1)品牌的虛擬感覺的消費依賴在下降,消費者更多關注的是成本付出後所獲得的核心產品,花高價去追求名牌的感性消費行為受到制約,更加註重產品的性價比。
(2)消費者的持幣待購行為明顯,商品的選購、比較時間有所延長。越發節約,享受型、奢侈性消費品的消費在縮減,購買決策受廣告的影響程度減小。
3 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的營銷策略
(1)加大品類管理,以內需市場為導向,主動調整產品結構。
很多中小企業的產品毛利率本來就不高,受金融危機影響,銷量下滑,費用比大幅上升,利潤率急劇下降,原因在於產品本身的替代性強,缺乏獨特的價值,這就需要企業加大對現有產品的品類管理,利用「二八原理」,認真分析企業目標市場中的重點市場和關鍵銷售渠道,整理並篩選出主要貢獻產品,淘汰對企業貢獻不大的產品,主動調整產品結構,藉助我國擴大內需的宏觀政策,積極拓展內銷市場,集中資源提升企業現有的核心產品銷量,放緩不斷推出新產品策略的施行。
(2)充分提升產品性價比。
金融危機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更為理性,購買焦點將聚焦在產品本身,這就需要企業在進行產品定價時,需要注重產品本身的價值創造,充分提升產品性價比。要麼產品性能不變,價格上給消費者更多的吸引,要麼價格不變,但在產品性能上給消費者更多的吸引。增加理性的訴求,突出產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內容,這樣既可以促進銷量,又可以提升目標顧客忠誠度。
(3)增強渠道風險控制意識。
金融危機對中小企業的整個價值鏈產生很大的影響,企業渠道成員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企業應重點關注渠道成員變化帶來的風險,在制定策略時應該先穩定再發展,強化銷售貨款的風險控制,積極與上下游企業結成聯盟,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同時,採用聯購分銷營銷模式,施行扁平化渠道的營銷戰略,採用垂直化管理,減少中間環節,降低利潤分流,此外,為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購買的便利性和經濟性等需求,進一步擴大採用網路營銷、電子商務等商業模式,為消費者創新渠道價值。
(4)重視短期促銷行為,建立健全客戶全程服務體系,
營銷的效果將在長期內得以體現,並不能在短期內看到,這是營銷的長效定律。但對中小企業來說,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應該反其道而行之,打破這一定律的束縛,進行大規模的特價促銷和降價處理。用特價優惠和降價等措施打破一貫的營銷主旨,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抗衡,克服困難艱難前行,擠占現有市場,給企業自身的發展贏得時間和空間的機會,一旦危機陰霾散去,終將成就行業的領先者。
金融危機時,更應不斷強化客戶服務至上的意識,有研究表明企業80%的業務來自20%的顧客,而吸引一個新顧客的成本則是保持一個滿足的老顧客成本的5倍,一個企業如果將其顧客流失率降低5%,則其利潤就能增加25%~85%。所以,中小企業應建立健全客戶全程服務體系,加強服務團隊建設,強化培訓一線市場及終端賣場核心服務人員,不斷提升目標消費群對品牌的滿意度。
(5)堅持營銷投入。
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收縮產品線和生產線以減少開支,但切不可削減營銷預算,相反還應適當加大營銷資金投入比例,因為這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在大多數企業都開始削減營銷預算的時候,本企業對社會的營銷相對成本往往達到最低,因為此時的傳播噪音和類似信息的干擾最小。此時的營銷投入不一定馬上變成銷量,但卻是建立企業形象和增強產品信賴度的最好時機,危機過去後市場必將給與企業更多的利潤。
總之,營銷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市場環境分析、市場認知、產品及定價、渠道管理、銷售促進等各方面的工作。而在金融危機形勢下的中小企業,其市場營銷更為復雜,主動地適應環境巨變,積極面對市場,才能實現企業突圍和重生。適者生存!
當金融危機襲來,企業切不可盲目「減肥」、被動應對,洞悉危機下的市場機會,趁機發展方為企業的營銷上策。
銷售收入下降、費用壓縮、裁員、縮小企業業務板塊等,這一系列的現象,都與金融危機掛鉤,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企業如何應對危機所帶來的各種變化成為企業界最為熱門的話題。其實,企業完全可以將這次金融危機看做是企業外部環境變化的一種,只不過這種環境變化突然和劇烈。實際上,企業的外部環境一直都在變化,而且受全球化、網路和信息技術提升等因素的影響,環境變化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快。即使沒有金融危機,企業同樣需要提升適應環境快速變化的能力。
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機會和威脅
每年都做戰略規劃的企業會對環境的變化有更深刻的體會,因為這需要企業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並深刻理解環境背後的機會和威脅。所以,如何通過對環境的分析發現企業的機會和威脅是環境分析的最重要目的。企業運行的環境如下(見圖1):
本文發表於中科軟體園|4oa|
由圖1可以看出,消費者、競爭對手和企業都在外部宏觀環境和行業環境的影響下運行的。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會對行業、消費者和競爭對手產生全面影響:競爭對手和企業對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產生動態反應,而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是企業進行戰略或營銷行為的最直接原因。企業的營銷策略需要圍繞著消費者需求進行變化,所以,企業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的就是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變化,因為這種變化就是潛在的市場機會。
外部環境分析系統是企業的感應器
企業營銷策略的選擇,是建立在消費者和環境的周密分析之上的。從這個角度出發,企業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外部環境分析和反應系統。目前企業對環境的分析存在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對環境的分析只停留在腦海里,沒有形成書面文字,看似想清楚了,實則一頭霧水,結果只能模糊決策;二是沒有將對環境分析與制定企業的營銷策略與競爭對手的影響密切結合起來。
企業可以參照動態外部環境分析工具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分析,以發現市場機會,形成企業的營銷策略(見表1)。
在以上分析工具中,對變化趨勢預測和競爭對手反應預測,體現的是一種動態的思想;對企業自身的影響分析從正反兩面進行,體現的是一種機會和威脅「互藏」的思想,企業要更多地關注機會方面,通過分析找到企業的營銷機會,形成營銷策略,這是分析的目的所在。企業通過這樣的分析,會對「未來看不明」的前景看得更清晰。
環境分析需要企業將三個層面上的變化盡可能地全部描述出來,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對環境的變化有更完整、更清晰的把握。三個層面的環境雖然范圍不同,但其結果有一致性。在金融危機下,宏觀環境的分析主要是經濟環境和國家相關經濟政策的分析,如通脹、緊縮、信貸和稅率等因素的影響。行業環境主要是指對上下游和競爭對手的分析。上游供應商的變化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資源和原材料的供應,而下游企業的變化會引起企業營銷模式的改變。消費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最直接,企業需要特別關注。所以,企業不僅需要關注自身的環境,更需要密切關注客戶或消費者的外部環境。
消費者行為分析是制定營銷策略的基礎
金融危機對中高檔商品的影響比較大,而生活必需品由於彈性小所受影響非常有限。不過,金融危機的影響會使消費者收入降低,需求下降,特別是中產階級的消費將受到明顯的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更加理性,更加註重產品性價比,對促銷信息會更加關注。由於行業所受影響程度不同,加上救市政策的出台,所以,金融危機對某一行業某一公司的影響仍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不管所受影響程度如何,企業都要密切關注消費者行為的變化,這是企業制定營銷策略的基礎。
案例:
阿里巴巴最近宣布了一項3000萬美元的海外推廣計劃。阿里巴巴為何一反常態在美歐等國家經濟衰退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市場推廣? 顯然,阿里巴巴沒有能力改變這些發達國家外需下降的趨勢,但是阿里巴巴卻可以通過此舉讓中國中小企業在危機中找到更多的貿易機會。
原因很簡單:無論發達國家經濟如何衰退,居民基本的生活消費需求不會減少,減少得更多的是奢侈品的消費;同時,對於基本的生活消費,居民將更加傾向於尋求物廉價美的產品,「中國製造」無疑在這方面擁有優勢;而通過電子商務平台的途徑進行貿易,將大大降低進出口雙方的交易成本,以滿足在經濟危機時期居民對於物廉價美的產品的消費需求。
很顯然,阿里巴巴從美歐消費者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更「喜歡折扣商店,喜歡更廉價的商品」這一消費行為變化中找到了巨大的商機。如此操作,阿里巴巴不僅可以在美歐經濟不景氣的危機下獲得良好的收益,而且,還可以將此舉作為進入美歐市場的切入點。
加大品類管理,調整產品結構
很多消費品企業的產品毛利率本來就不高,受金融危機影響,銷量下滑,費用比大幅上升,利潤率急劇下降。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產品本身的替代性不強。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這和產品缺乏獨特的價值,很難進行「高價定位」直接相關。所以,解決根本問題的方法還要從為目標消費者創新更好的產品入手。這就需要企業加大對現有產品的品類管理,利用「二八原理」,認真分析企業的重點市場和渠道,主要貢獻產品或條碼等。這時候,營銷需要的不僅是精細化的策略和管理,更需要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不能遍地撒網。根據分析淘汰對企業貢獻不大的產品,集中資源提升核心產品銷量,然後借品類管理的機會,調整產品結構,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充分提升產品性價比
金融危機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更為理性。這就需要企業在進行產品定價時,需要更多地考慮產品的性價比。要麼產品不變,價格上給消費者更多的實惠;要麼價格不變,但在產品上給消費者更多的實惠,如加大產品規格或更實用的包裝等。總之,圍繞如何提升產品性價比做足文章,既可以促進銷量,又可以提升目標顧客忠誠度。
企業需要注重產品本身的價值創造,而不宜過多關注贈品。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焦點將聚焦在產品本身,所以,充分提升產品性價比是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最直接方法。即使需要進行促銷,在贈品的選擇上一定要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可以選擇生活必需品或者必需品的替代品作為贈品,這樣就可以減少消費者的其他購買開支,更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同時,在和消費者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增加理性的訴求,突出產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內容。如目前的汽車行業需求不足及消費者信心不足的情況很明顯,進一步分析會發現,其實消費者的需求已經發生了改變,這將引發產品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換代,經濟型、低油耗、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市場新寵。
關注和控制渠道風險
渠道風險是企業當前應該注意控制的。金融危機會對企業的整個價值鏈產生巨大的影響(而這往往是行業重新洗牌的重要機會),企業渠道成員也會發生巨大變化,不注重風險控制的企業,將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企業應重點關注渠道成員變化帶來的風險,在制定策略時應該先穩定再發展。企業在銷售政策的設計上,需要特別關注銷售貨款的風險控制,「現金為王」在這個時候表現得特別突出。必要的時候企業可以與上下游企業形成聯盟,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
關注渠道成本,為消費者創新渠道價值。金融危機使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發生改變,他們會尋找一些成本更低、更適合自己的渠道,這時候企業如果了解目標消費者的變化,更好地滿足消費者購買的便利性和經濟性等需求,會在渠道上贏得更多的主動權。同時,這往往是催生新的渠道模式的機會,如網路營銷、電子商務等,危機時的新創意或許會成為危機後的一種商業模式。
抓住機會趁虛而入
企業在制定策略時,除了密切關注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變化,還要密切關注競爭對手的動態,很多市場機會都與競爭對手的反應相關聯。競爭對手選擇退的時候,也是企業考慮是否趁機進入的時候。相反,對於一些雞肋市場,如果競爭過於激烈,可以選擇放棄,守好重點市場。
不僅僅是金融危機,對於因意外事件導致競爭對手出局留下市場空隙的情況,企業都要迅速作出反應,搶占空白市場。三鹿奶粉事件後,進口奶粉迅速反應,搶占市場空隙,就連豆奶粉都想分一杯羹。當年「康泰克事件」之後,為搶占市場空隙,「白加黑」迅速反應,加大廣告投入,配以系列終端推廣,最終成就感冒葯市場前三的霸業。
案例:
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歐洲電影工業受到嚴重損害,德國、義大利等國的國營電影企業紛紛倒閉破產,他們在經濟窘困面前的退縮留下的市場空白給了美國影片極好的乘虛而入的機會,也給了好萊塢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數據資料顯示,1945年-1949年,義大利累計進口美片2000多部。
同樣,抗戰勝利後,中國的電影事業暫時還沒有發展起來,好萊塢電影也是第一時間抓住機遇挺進中國,給中國市場輸送了大量影片。好萊塢如今在中國家喻戶曉,可以說是得益於此。
進一步加強團隊建設
營銷團隊的打造是營銷策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果可能,企業最好不要裁員,因為企業一有困難就裁員,將會讓留下來的員工失去安全感。他們會認為,企業在下一次遭遇困難時將拋棄他們,帶有這種心理的員工很難做到「戰時」的「精忠報企」。
企業領導人需要具有更長遠的眼光。企業在考慮如何渡過眼前危機之時,也要積極思考當危機過後經濟復甦時,是否有足夠的人才去幫助企業抓住未來的市場機會。優秀團隊的打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企業現今更應該加強團隊建設,增強企業凝聚力,加強員工培訓,提升團隊技能,為下一次的機會做好充足的准備。
經濟危機猶如海上「颶風」,很多企業不能成為「百年老店」,是因為沒能躲過「大風大浪」的沖擊。真正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是那些能在颶風下「順勢」而為,乘風而進的人。
⑦ 金融危機做什麼行業比較好
金融危機,在危險中也存在著機遇,就是看你如何把握。據我對市場的了解,金融危機,主要影響最大的就是對外貿易方面的工種。目前國家拿錢出來,擴大內需,就是帶動多邊產業快速發展,解決因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國內民眾下崗,失業,無生活來源等問題。比較穩當的職業也有很多:例如,技術工種行業(有技術的),國內生產線(國民生活必需產業),知識產權(有高等文化人),國家公務員(行政人員)等,都算比較穩當,如果你有頭腦,你可以開辦公司,在逆境中發展,國家有對中小企業扶持的政策,你搞的好,也如同鳳凰搬涅磐,是種永生。
⑧ 如何做個好的營銷高手
從哲學的意義上來說,這個世界因營銷而存在。我們所有人的人生,都是在以這種那種方式、直接間接地在營銷,概莫例外。我們人生的沉浮變化,和我們的營銷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無論你是升學、升遷,還是求偶、求財,種種功名利祿、紅塵中事,都直接牽系於你的營銷意識、營銷才幹。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楚的。之所以想就這個題目寫點東西,是因為大多的讀者來函,注重的是解決具體的營銷難題,而忽略了一些基礎性的因素:對營銷事業的潛力與挑戰的認識、對營銷事業於個人發展的錘煉意義,還有,個人素質是否具備投身營銷事業?有哪些不足?如果不足,該如何來趕上? 「營銷」的確是世界上收簡基入潛力最大的行業,的確誘人,但多少人具備足夠的逗坦素質呢?大多數人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自我的發展、自我的突破。改革開放以來,個人價值的尊重和發展,已逐步獲得全社會的認同。君不見,有關個人如何獲取成功之類的「勵志」書籍,在書店裡從來都是滿滿當當的,從未蕭條過。就是流行歌曲中,似乎也專門有「勵志」一類。 我這里提起這個現象,不是要你投身這類書籍的營銷,而是提請你留意這么一個事實: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意識到,要取得個人生涯的成功,首先必須不斷地提高個人的營銷能力。 要駕馭各種復雜的營銷局面,你必須擁有信心,而信心首先來自於明智的認識。 你必須了解你自己、清楚你的目標,你必須能認識到、並且能夠接受自己的優點和弱點。換句話說,人得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智慧。 除了「自知之明」外,你還得「知人 ,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知人」和「知己」一樣,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你要不斷深入了解人性,學會關心、體諒、稱贊別人。無論是什麼樣的營銷交往,你都能做到原原本本地接受別人,而不試圖按你的期望來改變別人。 要知道,營銷業者最普遍的一個錯誤,就是當潛在顧客在理解、在決策方面慢慢吞吞時,自己表現出急躁、不耐煩的舉止。營銷高手是如何處理這種情況的呢?他(她)的表現永遠就像是邀請心儀的異性約會、或者求職一樣。 從哲學的意義上來說,這個世界因營銷而存在。我們所有人的人生,都是在以這種那種方式、直接間接地在營銷,概莫例外。我們人生的沉浮變化,和我們的營銷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無論你是升學、升遷,還是求偶、求財,種種功名利祿、紅塵中事,都直接牽系於你的營銷意識、營銷才幹。 也就是說,我們都是這種那種形式的營銷人員。在人生的營銷中,我們所有人的起點一致、終點一致。大家的終點都是:成功的營銷。成功的人生(營銷),要求堅強的個人意志、自我約束能力以及旺盛的精力。 洞悉這個事實,可使你明白,人人都是「天生營銷人」。可以說,任何人都在向別人推銷著什麼。區別只在於,有的東西較容易推銷,有的人做得更努力。不管你在營銷什麼,不管你的方式如何,成功的機會只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如果你的營銷努力及達足夠多的人,你一定會找到買主。對於大多數人,問題出在交往上,出在自己欲 營銷的東西,未能被足夠的人看到、讀到或聽到。嚴格來講,這算不上什麼問題,只是耐心不足而已。 不用贅言,營銷極具挑戰性,它需要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創造性。你期望的成功越高,你的投入越多,你的營銷業績就越出色。這個世界上每個月都有成百上千的人通過營銷而致富,其中很多人是因為破產或者難以找到「正常」工作,才被迫從事營銷業的。既然他們能成功,攔指謹你更有條件!要記住,靠自己的努力、技巧和對人的理解投身營銷事業,並因此合法聚斂財富,是最正當、最穩當的途徑。 如果你有了足夠的思想認識,對自己、對別人能夠建立起客觀的了解,那麼就可以在錘煉個人意志力、自我約束能力的同時,規劃你的營銷事業,通過後天的努力,將你營銷的天性發揮到生命的極致,成就你應該成就的高峰,摘取你應該摘取的果實。 那一天來臨的時候,毫無疑問,你應該是一位超九段的營銷高手,也應該是一位駕馭人生的超九段高手。如果「阿奇營銷」能在此過程中對你有所俾益,那就不枉我在「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筆探營銷的一番苦勞了。 到此為止,「阿奇營銷」該謝幕了。 從1998 年12 月開始到這一期,「阿奇營銷」已經發了整整 80 期。從沒什麼人知道網上營銷,到今天網上營銷的理論、實踐探索均一派繁榮的景象,「阿奇 lank">營銷」經歷了網上營銷事業在中國的早期發展 階段,並為其做出了一點奉獻,心裡頗有感慨和欣慰。 接過「阿奇營銷」旗幟的,將是另一個涵蓋范圍稍大的專欄「阿奇聊網」。沾「網」的題材,新專欄都可能「聊」及,其中也會包括網上營銷。從目前來看,主要話題可能會集中在網站策劃、網站經營、內容建設上,因為就像「阿奇營銷」開設時網上營銷知識的缺乏一樣,目前這些領域的知識、技巧也很貧弱,這種狀況直接造成了網站創意低級「克隆」、管理混亂、內容平庸的普遍現象,希望「阿奇聊網」也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支持「阿奇營銷」的讀者,能繼續給「阿奇聊網」以鼓勵、批評或建議。
⑨ 論文:經濟危機時候消費者行為與企業市場營銷
一、經濟危機時期的消費者行為
相對於經濟繁榮時期,經濟危機時期不但會對消費者造成諸如收入減少、失業等直接影響,更重要的是它影響了消費者的預期:比如收入會繼續下降,就業機會將更少,從而影響消費者的偏好,導致消費者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消費策略以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
1. 消費者的產品偏好經濟危機時期消費者的產品偏好主要有三個特徵:第一,消費者會注重節約,減少奢侈品的消費數量。據統計,亞洲金融危機時期,80 %的消費者減少了他們在休閑、購買衣服和請客的花費。在泰國,58 %的泰國人不再購買時裝,45 %和46 %的人不再購買whisky 和雜志。除了有形的奢侈品的消費數量下降以外,消費者還會減少在諸如旅遊、休閑等無形服務的花費。需要指出的是,人們在某些奢侈品消費可能並不是消失,而是轉移到次等的奢侈品上。比如,經濟危機時期,賓士、寶馬這些豪華車的銷量會遭到嚴重沖擊,而那些二線的產品比如現代、豐田等的銷量反而會上升。或者,人們會從一些別的奢侈品中去尋找安慰,比如高檔香煙和啤酒等。
相對於奢侈品而言,實用油、鹽等必需品的消費並不會減少,甚至有可能因為產品的替代性,某些必需品的需求還會上升。另外,由於文化和傳統的影響,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父母比較注重家庭和對孩子的培養,即使犧牲自己的一些需求也願意去滿足孩子的願望。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 需要的一些消費品,即使是奢侈品對父母來說也是必需品。同樣,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在泰國進行過一次品牌忠誠度的調查發現,營養品和牛奶的品牌忠誠度最高,分別為89 %和97 % ,而這兩者都是兒童食品。這也就是說,即使在經濟危機時期父母給孩子提供的食品也沒有改變和降低。
第二,消費者會轉換產品品牌。這有兩種可能。(1) 從外國品牌轉向本土品牌。一方面,大部分消費者都會認為本土品牌比起國外品牌具有相當的質量,而價格卻便宜很多;另一方面,經濟危機會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消費者認為購買本國產品會挽救本國的經濟,因而會傾向於購買本國的產品。(2) 從相對高檔的品牌轉向普通品牌。這個過程一般會有兩個階段,首先轉向競爭對手的品牌,然後才是購買相對低檔的品牌。當然,對於某些產品轉換品牌並不那麼容易。比如,對於那些具有關鍵作用的產品,如果出現失誤則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那麼轉換品牌的可能性就不會很大。
第三,消費者對產品的包裝大小會有偏好。在 1990~1991 年的美國經濟危機時期,美國的消費者都喜歡買大容積和大批量的產品,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比較省錢。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金融危機後的亞洲國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影響僅限於那些經濟受影響不大的家庭,而那些受經濟危機影響比較深的家庭卻比較偏好小型包裝的產品。這可以從兩方面來解析:一方面,消費者只買得起那些小型包裝的產品,而大容積的產品對他們來說太貴了;另一方面,從心理學上來講,人們認為買小型包裝的產品能減少使用時的浪費。
2. 消費者的價格偏好
一般來講,金融危機時期消費者會變得更加理性和冷靜,對產品的價格(包括購買價格和使用過程中可能需要的維護費用) 會更加敏感。1973 年美國石油危機期間,88. 6 %的消費者承認自己比以前更關注產品價格(Shama ,1978) .他們在做出消費決策前,會進行特別仔細的調查和比較,而在購買過程中還會有特別激烈和反復的討價還價行為。同時,也會重點考慮到產品的功效、耐用性等,即產品的性價比。具體來說就是具有多種功能的產品會比單一功能的產品好賣。而那些耐用而且比較容易維修的產品更會受歡迎。比如,美國經濟危機時期,有廠商推出一種新式口紅,這種口紅兩頭都可以用,可以塗兩種不同顏色,結果很受歡迎。消費者對產品的性能和價格的感知和判斷受經濟危機影響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經濟危機不是特別嚴重,消費者會比較注重產品的性價比, 並且受自身的偏好影響比較大;如果經濟危機特別嚴重,比如俄羅斯經濟危機以後,人們極度貧困,因而消費者對產品的惟一判斷標准就是價格,對於耐用性、功能可能根本不會去考慮,因而很多購買行為都是考慮性價比以後才實現的。
3. 消費者的促銷偏好經濟危機時期由於嚴重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消費者對於廠商的一些促銷方法的反應會變得跟以前不一樣。比如,對於廣告,經濟危機時期,消費者非常努力、非常緊張地收集購買方面的信息, 因而會更加看重廣告所傳遞的產品性能方面的信息:用途、耐用性和方便性等等,而對於那些僅僅是為了提升產品形象方面的廣告,消費者會認為那是一種浪費,進而懷疑其產品的性價比,甚至會由此激發一種逆反心理:認為企業缺乏對消費者的一種必要的同情,使得其產品形象大打折扣。
而對於企業的一些具體的促銷措施消費者的偏好也會發生變化。此時的消費者特別理性,在購買某個產品的時候,總是會仔細地計算廠商可能從他那裡獲得的利益,如果廠商不能夠讓消費者很有信服地感受到產品的價值時,消費者就不會購買。比如,此時的消費者可能會寧願用較低的價格買某個產品而不用較高的價格買一些能夠獲得贈品的產品(MarkPlus International ,1998) .在金融危機下的印尼消費者的這個比例是92 %.而對於一些抽獎機會,消費者可能興趣也會減弱,因為他們不喜歡這樣的不確定性。
4. 消費者的渠道偏好經濟危機時期的消費者的渠道策略有兩個明顯改變。(1) 消費者購物的頻率明顯增加。1973 年美國石油危機期間,83 %的消費者承認自己比以前更經常地購物(Shama ,1978)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消費者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於產品的信息;另一方面,購物本身也是一種相對比較便宜的娛樂活動。(2) 消費者購物的渠道發生了變化。因為此時的消費者相對偏好一些低價格的品牌,因而購物的地點一般來說也會由以前相對高檔的商店轉向比較大眾化的商店,比如,大型超市、折扣店和直銷店等。1973 年美國石油危機期間,79. 7 %的消費者去批發商和折扣店購物的次數明顯增加(Shama ,1978) ,而那些位於市中心的高檔購物中心就不會太受歡迎,即使有人去逛,但真正購物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少。
1. 企業的產品策略經濟危機時期市場疲軟,產品(尤其是奢侈品) 的需求量下降,大部分企業會出現利潤下降,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那麼這部分企業應該從三個方面來調整自己的產品策略。(1) 從薄弱的市場退出, 縮減產品線的寬度,鞏固和加強企業已有的強勢市場。企業的強勢市場指企業的產品擁有領先或強力挑戰者地位的市場,對該市場來說,企業擁有核心競爭力:最好的品質和最低的價格等。一般說來,企業的強勢市場獲得的利潤佔了企業經營利潤的大部分,而且相對穩定。經濟危機時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往往會凸現,因而更加容易增加市場佔有率,這對於企業渡過難關是相當重要的。因而此時企業應該從自己的弱勢市場退出,把自身有限的資源(人力資源、資金和營銷渠道等) 集中用到維護和加強自己強勢產品的推廣上。而實際上1973 年的石油危機使得76 %的美國企業縮減了其產品線 (Shama ,1978) .(2) 管理好並保護好企業的核心品牌,適時地根據環境改變產品的定位,但必須要立於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Zipoc 將其生產的食品袋的定位由經濟危機前的「密封袋」轉變為「保存剩餘食物的密封袋」;Volvo 在經濟危機時期將其生產的汽車的定位由「安全」轉變為「將你的資產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這些都是很成功的例子。(3) 經濟危機時期的消費者會逐漸轉向比較便宜的品牌,因而企業會陷入提高市場份額和保持品牌形象的兩難境地。解決辦法就是企業推出一些跟一線品牌具有相當的質量,但價格要相對便宜的二線品牌,這樣既保護了原有品牌的形象,又有助於打擊一些邊緣品牌,保持和增加市場份額,一舉兩得。 1990 年南斯拉夫經濟危機期間,24 %的企業推出了替代產品(Shama ,1992) .當然企業也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偏好將產品的包裝改小,這樣也可以降低產品的價格,使消費者更容易接受。1998~1999 年俄羅斯經濟危機期間,吉列公司為了適應消費者收入減少的實際,減少了每個包裝袋的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