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政府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民生政府。
政府是為民生而建,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代表人民,一切為民謀福利。建設民生政府,就是政府要樹立「公民權利本位,政府義務本位」、「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思想,從民眾最為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著手,以提高民生質量為宗旨,以民眾是否滿意為評價民生工程的唯一標准。建設民生政府,就是要重點關注就業、教育、分配、社會保障等涉及人民群眾的基本生存與發展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固國安民之策,是人民的生活與生存之根本。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全民創業,實現「人人有活干、有飯吃」。要維護勞動者的權益,推行企業人員工資集體協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教育是民生之基,是強省與富民的基礎,也是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的基本素質,必須實行教育優先的發展戰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讓城鄉孩子都能無憂無慮地上學,都能公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分配是民生之源,是人民群眾休生養息的源泉。要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社會保障是民生之依,是人民生存與發展的依託。要把老百姓都裝進「社會保險箱」,使民眾能夠「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居有其屋」,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加快推進住房供應體系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公共產品回歸工作,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居住問題。
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民生做實。
「把民生做實」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戰略重點與著力點,是民生政府建設的核心內容。把民生做實,就是要合理配置公共財政資源,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資源配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公共財力和資源更多更好地用於民生工程建設。把民生做實,就是要大力發展民生經濟,實施公共財政理念,把公共財政投入到公共領域,以滿足民生需求為目標,真正做到服務於人民、關注民生。把民生做實,讓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能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提升,讓大多數社會成員能夠有平等的機會進行自身發展。把民生做實,就是要按照投資於人的標准來選擇發展模式,把財力與資源用於與人的發展直接相關的社會事業和社會發展,投入到就業、收入、教育、文化、衛生醫療、社會保障、居住等方面。把民生做實,就是要大力發展經濟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是發展。經濟不發展,就失去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公共財政理念也將變成無本之源。經濟發展必須要依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傳統產業改造,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把民生做實,成效考評是標准。
民生成效表現為民眾的生存狀況改善、民眾的發展權利提升以及民眾的生活質量改善三個層次,是檢測民生工程與民生經濟建設的試金石,是把民生做實的測試標准。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績考核評價的重要取向」,明確要求建立民生成效考評機制與考核指標,要將涵蓋民眾基本生存發展狀況改善的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居住條件、教育資源公平配置、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覆蓋、公共衛生體系完善、公共民生投入、勞資關系、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狀況等作為民生成效的基本指標,對各級政府工作績效進行考核。建立政府、社會、民眾三者相結合的考評機制,讓政府的民生工程與民生經濟置於人民群眾和社會各主體的監督之下。
把民生做實,人民群眾是主體。
人民群眾不僅是民生成效的受益者,更是民生工程與民生經濟的建設者、民生績效考評的參與者、民生制度的維護者與監督者。把民生做實,建設民生政府,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主動參與、積極參與。人民群眾的參與體現在把民生做實與民生政府建設的各個環節與過程之中,體現在參與科學決策、參與民生工程建設、參與民生經濟發展、參與民生績效考評、參與民生制度建設等方方面面。人民群眾通過系列參與,將收獲勞動就業與工資收入增長、收獲能力提升與發展機會;人民群眾通過參與,有利於提高科學決策水平,促進社會階層流動,提升社會公平,改善民生績效。保障人民群眾的參與並發揮主體作用,需要制度層面給力,用制度固化人民群眾的充分參與。
把民生做實,制度建設是保障。
現在很多民生問題實際凸顯了制度缺失,保障與改善民生的持續之舉是確立關注民生的價值理念與制度基礎。解決公平問題、社會穩定問題、社會保障等問題,均需要制度作保障。不能以經濟發展水平高低作為借口影響民生,不能搞運動式、應急式的民生工程,應該實施持續的民生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才能保障社會各個階層的民生權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個人發展、社會公平以及社會穩定等問題。用制度來規范公共財政資源配置,用制度來規范民生工程建設與民生經濟發展,用制度來規范人民群眾的民生參與主體,用制度來規范民生績效考核,用制度來規范工資增長,用制度來規范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才能將民生問題納入常態化管理的軌道,才能根本避免應急式、運動式的民生工程建設,才能把民生做實,才能建設好民生政府。
⑵ 如何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如何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⑶ 運用經濟政治常識說明我國政府該如何關注民生,促進經濟合諧發展
①大力發展生產力,積極擴大就業和再就業,在增加收蠢缺巧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維護社會的安定。
②運用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解決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老百姓關注的民生問題等。
③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擴大公共財政覆蓋面,解決好看病難、帶鍵上學難、住房難等問題。
④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密切關注社會弱視群體,保障弱視群體的基本生活
⑤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
⑥扮猜大力維護市場秩序,打破壟斷,維護房地產市場正常秩序。
⑦完善分配製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⑷ 為了改善民生,我國政府採取哪些措施
政府近年來在改善民生上採取了很多措施的。1、擴大低保覆蓋面,2、增加醫保報銷比例,3、農村糧食直補等綜合補貼的發放,4、公益性崗位人員安排,5、退耕還林措施及補貼,6、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每年安排招收公務員、事業幹部、「三支一扶、進村進社」、特崗教師等人員,7、逐步提高職工工資,特別是提高各種補貼,8、大力提倡幹部聯村聯戶、幫辦實事,9、在住房上的制度改革及擴大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等,十八大以後,新一屆黨中央更加關注民生問題,積極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要求黨員幹部轉變作風,多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同志們,還有很多措施正在探索和研究出台中,別忘了良心。
⑸ 政治題政府如何促進經濟發展
1. 科學規劃市場經濟發展,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政府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引導本區域經濟發展。首先要根據中央制定的經濟發展戰略,明確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並確定發展規劃的分步實施落實。其次要根據本區域經濟發展實際,確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政策。再次要確定發展本地經濟,引進人才、技術、資金方面的重點方向和目標。最後制定良好的地方教育政策,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優化人才環境,實現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相一致、相互補充。
2. 保護生態環境,確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保護環境,防止環境惡化,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政府應當劃定明確的「禁區」,禁止企業和個人從事某些可能對環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的經濟活動;其次,加強環境保護措施,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生態環境,防止環境破壞,同時治理已經破壞或不適合經濟發展及人類宜居的生態環境,為地方經濟發展提高良好的發展基礎。
3. 完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政府公共服務職能,主要包括政府承擔的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實施公共政策,擴大社會就業,提供社會保障,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的職能。完善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為區域經濟發展起重要的推動作用。
4. 轉變政府職能,以服務型政府管理職能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將公共服務管理作為政府管理的基本職能,凸顯政府的公共服務理念。強化政府妥善協調利益關系的能力,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將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政府管理的著力點,尊重市場規律,發揮政府特有作用,淡化行政區劃,強化經濟區劃,破除行政壁壘,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建立服務型市場經濟,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5. 落實科學發展觀,可持續調整地方產業結構,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主導產業
地方產業結構是區域內產業空間組合的狀態,合理地利用區域資源,大力發展主導產業,求得更大的區域效益,是政府的最終目標。從產業布局來看,由於長期受條塊分割的影響,目前區域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同化現象較為突出。根據區域產業集聚理論,由於區域的主導產業,在生產上或者在產品分配上有著密切聯系,或者在布局上有相同的指向性,這些產業按一定比例布局在區域的某個優越的地區內,就可以形成一個高效率的生產系統,改善企業生產的外部環境,從而使區域整個生產系統的總體功能大於各個企業功能之和。而且提高了地方經濟發展抵禦市場經濟風波的能力,增強了地方經濟發展活力,充分利用了地方資源優勢,統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6. 制定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為所有的企業和個人提供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其潛能的公平的制度環境
我們說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指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一套所有經濟主體公認、每一個經濟主體都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把這些規則以法律或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並對這些規則的執行進行監督是政府的責任。制定規則的最高原則一是保證每一個經濟主體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能,二是對所有的經濟主體公平。對政府來說,當前最主要的是清理和廢除所有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各種限制企業和個人在市場規則允許的條件下自由從事各種經濟活動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規章制度,把經濟主體從阻礙其潛能發揮的制度束縛中解放出來,同時著手研究和制定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的行為進行限制和懲罰的相關規則,如壟斷法等。
7. 加強教育,培養公民的市場意識,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高素質勞動力
現代經濟發展越來越證明,在所有的經濟資源中,高素質的勞動力是最重要的經濟資源。高素質的勞動力來自於高水平的而且是高度普及的大眾化的教育。就我國的基本國情而言,政府要做的是真正認識到教育在提升國家競爭力和保持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戰略作用,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多地向教育傾斜;同時加快教育體制尤其是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步伐,把有限的資源真正用到教師和學生素質的提升及待遇改善上,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的效率。為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⑹ 政府採取的利於民生的經濟措施 經濟措施
1、教育方面,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政府應當維護教育的
福利性,不能輕易地推行教育市場化。特別是義務教育,一定要強化政府的責任,
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的力度,規范教育收費,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健
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喊滲悄、進城務工人員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此外,
在改革和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特別重視勞動者的繼續教育。
2就業方面,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實施擴大就業
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一是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堅持發展鄭渣經濟
與促進就業互動,以發展促進就業。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中
小企業,發展有利於擴大就業的新行喊前業、新產業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
濟發展,推進小城鎮建設和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盡可能多地增加就業崗位。二
是要以創業帶動就業。這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重大方針。
3收入分配方面,主要是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
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進一步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
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處理好效率與
公平的關系,再分配要更加註重公平。
4、社會保障和公共衛生方面,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總而言之,解決民生問題在當下,我們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就業、教育、
分配、社保等與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
⑺ 當前我國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有哪些國家採取了哪些措施解決民生問題
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
第一,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
第二,教育、醫療優質資源不足的問題。
第三,養老雙軌制的問題。
第四,生態環境問題。
第五,政府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提供能力還不足。
解決措施:
一、高度關注,不忘初心。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改革發展為人民、靠人民,發展成果給人民,切實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人民的生計和生活當作國家大事,做到「民生問題無小事」。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目前應突出解決就業難、看病難、上學難、買房難、養老難等問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解決民生李閉痛點難點,做到人民滿意,群眾放心。
二、觀念引導,樹立信心。隨著時代進步,貧富差距的存在,部分群眾的觀念出現單一化和庸俗化,生出「要麼有權,要麼有錢」的想法。他們認為,沒錢沒權註定是底層,努力無用,只能等待國家的慰問和安撫。這樣的觀念最終產生強烈的「弱勢心態」和「被剝奪感」,心生不滿和怨懟。
黨和國家要解決民生問題,必須用正確價值觀引導群眾,凈化社會主流價值觀,全面提升素質教育。讓群眾知道:夢想要有,努力和奮斗也要有,精彩人生要靠汗水打拚而不是靠國家救濟。
(7)政府如何拉動民生經濟擴展閱讀
其他措哪彎裂施
一、要完善保障,配置資源。解決民生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必須嚴鬧信格貫徹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六個穩」要求。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公共服務,加強就業指導,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加大扶貧力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人民生活日益舒適幸福。
同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依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適當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科學調整資源配置。
二、要持續改革,高效發展。改革發展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民生促發展,發展救民生。解決民生問題,需要持續做大「蛋糕」,優化經濟結構,樹立科學發展觀,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解放思想,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抓好人才培養計劃,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⑻ 政府改善民生的舉措
1、樹立求實的政績觀.真正的政績就是「為純猛官一任2、樹寬褲隱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3、樹立正確的民生慎廳觀.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
⑼ 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手段有哪些
首先通過調控市場商品的價格;其次向市場投放一些國家儲備的商品;再者可以通過印製貨幣的形式來調控經濟。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的宏觀調控政策。
一、通過調控市場商品的價格
首先可以通過調控市場商品的價格,通過出台一些相關的政策,而後讓市場的相關部門去執行,從上而下讓各個企業執行此市場商品價格 的標准,而後在政府宏觀的政策調控下,市場商品的價格就會恢復到一個正常的價格,因為有一些商品的市場價格偏高或者偏低,會導致其嚴重影響市場價格的穩定性。
注意事項:政府通過各種形式去調控宏觀的經濟水平,目的就是為了通過這種形式可以這種調控形式可以使得市場的經濟水平恢復正常,因為市場的經濟水平一旦異常的情況下,意味著很多的行業都會隨萎靡,國家的發展也會受到阻礙。
⑽ 黨和政府為解決民生問題還採取了哪些惠民措施
1、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2、住房公積金,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和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在職職工,對等繳存的長期住房儲蓄。
3、失業保險、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行的,由用人單位、職工個人繳費及國家財政補貼等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失業保險基金,對因失業而暫時中斷生活來源的勞動者提供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並通過專業訓練、職業介紹等手段為其再就業創造條件的制度。
4、農村醫療保險,我國社會保障的一部分,我國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63.91%,農村醫療保險,可以使廣大農民享則畝受到農村醫療保險的實惠,同時也是社會保障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
5、醫保、國家和社會根據法律法規,在勞動者患病時基本醫療需求的社會保險制度。2016年1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要求,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