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虛擬偶像代言現象以後會成為趨勢嗎
隨著元宇宙概念爆發,虛擬偶像的熱度也不斷升溫。資本的目光聚焦到這特別的「偶像」身上,越來越多互聯網大廠也紛紛投注虛擬偶像產業。
人類終究還是喜歡人類的,喜歡的最終形態就是生活在一起,很明顯紙片人是永遠滿足不了這一點的。
說到底偶像就是人設,根本就不講究藝術。只要數字經濟繼續發展,我相信虛擬偶像的市場是會取代真人偶像的。
Ⅱ 粉絲經濟是經濟學的哪個分支
粉絲經濟是經濟學的消費經濟分支。
粉絲一詞來源於英語「fan」,粉絲經濟簡單來說就是粉絲通過一系列的消費行動來支持自己的偶像。就是為自己所喜愛的偶像的市場價值進行買單,通過對偶像的精神和金錢消費的一種經濟形態。
粉絲經濟隨著粉絲的產生而產生,同時依附於新媒體技術以及大眾而滋生,隨著網路技術的進步,人們從最初的線下購買CD以及以往快女選秀簡訊投票支持的初步經濟支持發展到了如今在網路媒體打榜「集資」「花重金」為自家偶像創造流量。
從傳統媒體逐步發展進化到微博、微信公眾號、各大視頻平台等新媒體。新媒體的推廣,社交媒體的大眾傳播方式也使人們又重新燃起對偶像的熱愛,粉絲數量不僅僅代表了偶像的影響力甚至還意味著其的經濟價值。
一位以《偶像練習生》男團出道短短20天的18歲男星成員,在微博上以60元的單價出售付費照片,第二天就有8萬人為其買單,一夜總計收入高達480萬元。在這個節目C位出道的藝人由他個人代言的面膜一天就賣出了300多萬元。這就是偶像的經濟價值。
網路時代,粉絲越多就意味著偶像的經濟價值越大,粉絲有著潛在的購買力,只要有好的營銷,粉絲的經濟效應就會無限擴大。其實「粉絲經濟」並沒有脫離基本的市場經濟規律,本質上就是一種C2B經濟。
當偶像選秀而引起的粉絲經濟則是為廣大企業產品瞄準了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產品的代言人,在這之前這些代言人就已經聚集了大量粉絲群體為其產品買單。
隨著《偶像練習生》等選秀的持續火熱,偶像經濟在國內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我國目前的偶像發展進入了新的發展期,在主流觀眾中占據了一席地位,但是我國的偶像經濟仍然處於初期發展階段。
一、政策因素
2018年7月10日,國家廣電下發《關於做好暑假網路視聽節目播出工作的通知》,要求遏制節目的過度娛樂化以及宣傳拜金主義,雖然沒有指出完成禁止「偶像養成」類節目的播出,但這一通知對之後偶像養成節目仍然有不可預測的影響。
二、行業不自律,存在欺詐問題
不少粉絲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在網路上開啟了「集資」,由於國內對於集資並沒有嚴格的法律規定沒有相關組織監管以及在行業自律也在萌芽階段,在「飯圈」常常有粉絲圈錢跑路的事情發生。
三、粉絲經濟的主體群體為「90後」
在我國偶像粉絲經濟的大部分的主力為「90後」,在「90後」的消費觀念就是喜歡為自己的偶像買單,通常攢錢買周邊買專輯是在飯圈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同時現在粉絲的越來越低齡,不少粉絲的心智還不成熟。